篇一:乡村振兴工作中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措施与对策【三篇】【篇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措施与对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无论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一、现阶段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1.选优配强难首先在村书记的选择上,个人综合素质整体上达不到“能人治村”的要求。一些干部往往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上思路不广、办法不多、争先进位意识不够,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的能力不足。近年来,尽管村级负责人的工资待遇等近年来明显提高,但随着村级事务的逐年增多,加之现在群众工作难度大,容易得罪人,这些都使得一部分优秀人才对“村官”望而却步。其次,配班子也难。一是由于素质稍高的农村青年通过参军、外出务工经商等渠道离开了本村,致使有的村选拔干部只能是“矬子里拔将军”。二是选举出来的干部各方满意度不高。村干部选举往往被家族势力、经济实力等影响,会导致选上不能用,管用的选不上。2.党员先锋意识弱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主流较好,但党员队伍个体素质不齐。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弱化,走上贪图享受、腐化堕落的道路;有的党员宗旨意识谈化,不讲奉献,利益至上;有的党员实用主义至上,为了金钱不讲原则,不择手段;部分党员荣誉感减弱,与党员标准和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党员先锋意识淡化的现象危害性很大,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3.基层活动开展少面对农村基层党建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不少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一是无人组织。村干部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多,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对农民、党员的管理约束力减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干部开展组织活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在其位,不谋其政”。二是无处开展。目前的村级组织中50%以上缺少标准的、现代化
的能够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活动场所,阵地建设步伐缓慢。三是无钱办事。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活动成本不断增加而经费的不足,影响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4.制度建设不完善近年来,围绕党建活动各级都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很多制度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收在盒子里”的摆设,真正落实到位的太少了。一是有的制度标准定的太高。如“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这些党员之所以没有职务、没有外出务工经商,应当说他们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不足,设岗定责往往形同虚设。二是有的制度千篇一律,不切实际。好多是上级在办公室统一制定好下发的,根本不考虑基层的实际和差异。三是缺乏落实制度的必要的政治、经济保障和相应的监督措施,使一些制度落实起来往往流于形式,负面效果不可低估。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1.集中精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骨干队伍“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应打破城乡、地域、行业、身份界限,注重从优秀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职工、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对产业相近、关系融洽的相邻村,乡镇党委可实行跨村任职。鼓励大村、先进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小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对选派了第一书记的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不仅要帮助村里解决物质方面的困难,更要从长远着手,帮助解决组织建设问题,解决党员发展问题。2.改进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区、市、县(区)应将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注重对村干部进行党风党纪、现代农业、实用技术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发达地区开展实地观摩、现场学习等活动,提高培训针对性。3.坚持制度完善和贯彻落实一起抓近年来各级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制定了有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了不少要开展的活动,但能够被很好执行落实到位的很少、效果明显的不多,造成这种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采取的对策也应是多维的。一是要科学制定政策,提高政策执行可行性。要通过大量的基层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要求合理、基层接受、群众满意的制度。二是要精简活动项目,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尽量减少地方性的党建活动,不任意扩大活
动对象,不随便提高标准要求,以结合基层实际、创造性落实活动精神为重点,使每一项党建活动的开展真正达到要求、起到效果。三是要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要顺应村民自治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趋势,发挥好各村级机构的职能,实施“组织权、表决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分离,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四是要探索新机制,提高村干部的积极性,解决好村干部特别是“带头人”的后顾之忧。4.抓好农村党员发展管理工作积极引导懂政策、守法律、支持村级组织工作、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好的农村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使他们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切实把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落实好,把最基本的纪律规矩执行好。深入开展“评星定格”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党员日常考评,定期与党员谈心谈话,对党员进行“党性体检、民主评议”,及时公布考评结果。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引导流动党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篇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措施与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农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和联结方式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任务、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一、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二)组织教育活动不经常。(三)抓中心议大事能力不强。(四)党员先锋意识“淡化”。(五)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虚化”。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二)综合素质不到位。
(三)机制管理不到位。(四)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五)……三、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措施(一)提高认识,创新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二)强化管理,健全党建工作机制。(三)深化认识,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四)强化措施,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新变化。【篇三】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措施与对策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要求,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这些论述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在长期实践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如,个别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充分,对涉农政策宣传不及时、不全面;基层党组织一些成员制度观念淡薄;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有待完善,各项制度之间联系不紧密,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有的制度挂在墙上,或写在文件里;个别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忙于行政事务或受能力水平所限,对党组织建设不够重视;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不高,市场意识淡薄,缺乏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在带动全村发展方面存在“等、靠、要”思想,停留在满足现状的层面上;个别党员干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服务意
识,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一些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影响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缺乏必要的活动场所,无处开展各项活动;干部待遇酬薪低,工作积极性不高。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从四个方面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党组织工作机制。结合农村实际,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采取挂钩联系、定点指导等经验做法,不断创新党组织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建立党组织生活和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局面;逐级分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将工作职责、任务和内容具体化,增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度的可操作性;建立完善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党员以及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等制度,促进村级党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推动党组织工作机制创新。更新观念,切实把握群众意愿和诉求,着力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群众,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思想理论水平。三是建立党员管理制度。依托党员活动中心,结合党员群众兴趣爱好等特点,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任务,加强党员干部绩效考核;严格党员组织生活,加强监督和纪律整顿,永葆党的先进性的自我创新力。巩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加快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一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筑牢农村党建物质基础。以市场发展为引导,农业科学技术为依托,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坚持规范、自愿及有偿原则,整合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兴办村级集体企业等,不断探索新的集体经济发展形式以增加收入。二是建立为民服务平台,切实解决群众难题。积极拓宽市场,安排“能人”等对农民生产进行指导,带领农民致富。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坚持科学民主原则,实施重大决策时,应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和评估后,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做最后决定,保证农民利益不受影响,保证农民权益不受侵害。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增强组织战斗力和公信力。优化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结构,丰富党组织活动,组合形成科学富有活力的队伍,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组织战斗力和公信力。拓宽人才选拔渠道,注重把懂经济、会管理、工作经验丰富干部选拔到基层“一把手”的岗位。发挥“领头羊”核心带头作用,团结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共同致富。完善村干部管理机制,重点培养讲政治、思想好、年纪轻、善开拓的优秀党员干部。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推进乡镇工
作重心下移,解决村级党组织人才匮乏,班子后继乏人问题。发挥好优秀模范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增强村级党组织功能和村干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能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对党员干部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技等方面的培训,实现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健全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吸收“返乡优秀青年”“大学生村官”等人才充实党员队伍,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提拔具有突出贡献的乡镇干部,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进一步完善干部评价及考核机制,建立起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更好地带动、组织农民群众,汇聚成乡村振兴发展合力。
篇二:乡村振兴工作中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近年来,我国正面临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要求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然而,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思考与对策。
首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而基层党建工作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当成为引领农村发展、凝聚农民力量的核心力量,必须牢牢把握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地位,紧紧围绕党员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加强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推动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全面提高。
其次,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务实有效。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虚名化、形式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往往会导致基层党组织“有组织无活动”,无法起到引领和凝聚作用。因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调查研究,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让基层党组织回归到为农村振兴服务的本源。
第三,我们要加强组织建设,形成良好的党建格局。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党的总体要求是推动农村党组织建设创新,推动党建与农村治理、农村发展相衔接。因此,我们应注重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一支懂农业、懂数字经济、懂管理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同时,要完善党组织建设制度,注重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参与决策、民主管理
的能力。
第四,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注重培养党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度。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加强党员教育引导,提升党员思想水平和政治素养,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骨干力量。
第五,我们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党风。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作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只有树立良好的党风,才能凝聚党员干部的力量,真正赢得农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最后,我们要注重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取得更好的成绩。可以探索建立联村共建的机制,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交流互动,促进乡村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此外,还可以加强党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组织的对接,实现党建和农业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正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只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才能真正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壮大,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动农村振兴、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乡村为重点,确定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和路径,对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乡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在农村的最基层,是推动农村发展
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乡村基层党建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要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组织之脊”,必须注重党组织的建设。党组织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保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同时,要注重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员队伍更加坚强有力。
第二,要加强农村党建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干部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对农村党建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注重培养一支既懂党的理论又懂农村实际的干部队伍。同时,要深入实施干部轮岗交流制度,提高干部的经验和素质,增强干部的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注重对农村党建干部的激励和监督,形成干部作为党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第三,要加强党员教育引导,提升党员思想水平和政治素养。乡村基层党员是推动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由于长期受到物质条件和文化教育水平的制约,部分党员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薄弱性。因此,需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引导,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可以通过开展党课教育、组织党员学习讨论等方式,加强党员的学习和教育,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使党员能够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骨干力量。
第四,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党风。作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基层党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只有树立良好的党风,才能凝聚党员干部的力量,真正赢得农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因此,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最后,要注重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可以探索建立联村共建的机制,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乡村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此外,还可以加强党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组织的对接,实现党建和农业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只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才能真正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壮大,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动农村振兴、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农村全面振兴。
首先,我们要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党组织体系。在农村基层,要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乡村发展的组织体系,完善党组织设置,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党员干部,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其次,我们要加强农民群众的组织和服务。要推动农民群众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投身到乡村振兴中来。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中。要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发挥其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动乡村产业的升级和优化。
第三,我们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只有树立良好的党风,才能凝聚党员干部的力量,真正赢得农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最后,我们要注重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可以探索建立联村共建的机制,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乡村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此外,还可以加强党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组织的对接,实现党建和农业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只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才能真正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壮大,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动农村振兴、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农民群众的组织和服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及注重创新方
式方法,我们有信心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让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篇三:乡村振兴工作中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摘要: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乡村振兴作为新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其基础和依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因此要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美丽乡村,必须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主心骨,把握农村工作开展的政治方向,促进各项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步伐。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面临着许多问题,无人干事、无心做事、无钱办事的现象长期存在。加强人才培育、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是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基层党组织
一、农村基层党建对实现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
(一)注重文化引领,促进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描绘新时代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重要前提。所以要充分利用好文化振兴对乡村振兴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同时做好文化输血功能,通过宣传知识、人才下乡等活动,将先进、创新、健康的文化融入到农村的各个领域。增强人们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
(二)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振兴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生态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物质基础。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的发展动力,加强乡村的生态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能够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树立坚定正确的生态理念,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内在动力。
(三)增强党建引领,促进产业振兴
实现产业振兴才能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的任务,通过产业集聚、提升技术、创新体制等方
式吸引资本。同时引领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绿色原生态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给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动力。
(四)重视人才培养,促进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劳动力,而且还是乡村振兴的组织者。因此要坚持党管人才,注重乡村人才引进与培育指导。立足乡村实际,多措并举,大胆实践,把人才管好用活。以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突出党建特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五)加强组织建设,促进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构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组织体系。扎实推进乡村组织振兴,以增强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二、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人才造成“无人干事”现象
近些年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城镇化进程的速度,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无人可用、无人干事的现象愈发严重。一是人才储备匮乏。选不出一个核心的领导人,而且农村工作繁琐复杂,工薪待遇等相对较低,以致于农村党组织缺乏人才储备和新生力量。二是农村党员年龄分层化严重农村党员中老年党员和中年党员均占比40%左右,而青年党员占比只有20%,高度老龄化逐渐变成农村党组织的突出问题。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不能充分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难以促进乡村振兴。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空泛化造成“无心做事”现象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了许多限制。一是工作机制不健全。使干部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基层,不能有效了解到实际情况,无法“对症下药”。二是工作作风不够端正。有部分党员干部工作偏形式化,对
农民反映出来的问题研究不透、了解表面,没有很好的深入一线,缺乏干实事、钉钉子的精神,难以尽到工作职责。三是工作缺乏村民支持。平时与村民在生活和工作上交集较少,缺乏沟通和融合,以致于在开展工作时缺乏话语权和公信力不足,难以获得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三)农村经济结构单一造成“无钱办事”现象
经济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物质前提,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一是农村改革动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形成产业链,农民增收渠道小,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二是集体经济来源单调,加上农村的消费力普遍较低,农村的许多个体工商户经营都相对困难。财政拨款补贴也大多用于基础建设,无法满足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三是资源有限限制经济发展。交通不便,地理位置不佳,既没有物质基础,又缺乏精神支持。农村党员思想固化,无法吸引到好的投资项目,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引流。
三、农村基层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注重人才培育,壮大党建队伍
鼓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建立“能人下乡”制度。为乡村振兴培育人才、引进人才,推动人才向农村、向基层一线流动。通过技术型人才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开展生产经营、专业技能、社会服务等培训活动,塑造一支技术好、文化高、管理强的职业农民队伍。同时,拓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提高其政治和经济待遇,放宽政策,从资金支持、政策保障等各个方面,建立起人才保障机制,增强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主动性,构建一支有思想、有创新、会带头、会引领的党建工作队伍。积极开展“引凤回巢”计划,吸引优秀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返乡创业。发挥党组织的聚合优势,凝聚起各党派人士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动力。
(二)加强政治建设,完善组织结构
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以领导力、革新力、推动力、治理
力这四个方面为出发点来提升组织力。首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党建工作,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完善考核机制,制定考核办法,严格奖与罚,认真开展排查工作,发现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以此整顿软弱涣散,无作为,无心做事的党组织,强化问责问效,进一步提升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工作过程中,将农民群众团结起来,扎根基层,深入到农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中,引领其坚定不移跟党走,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三)搭建服务平台,丰富经济结构
创新党建服务平台,聚焦“党建+多元经济”。基层党组织依托“党建引领、党员在前”的模式,进一步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村民发展多品种、高品质的农业。对乡村振兴中涉及农业产业的方面给予专项支持,比如产业扶贫、税收优惠等,提升农村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现代化。同时引入股份合作机制,让农民利用宅基地、耕地林地等要素,入股由村组织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把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四、总结
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文化引领、政治引领、经济引领,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而乡村振兴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更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因此要继续壮大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的组织、凝聚、服务群众,夯实乡村振兴治理基础,为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协调各方、总揽全局提供保障,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打造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治理格局,运用党组织强大的聚合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伟.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中的“三化三无”问题及建议[J].重庆行政:,2019,20(04):
102-103.
[2]周永伟,李彦霖.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宁夏社会科学,2023(02):66-73.
[3]张光升.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探析[J].农家参谋,2022(05):28-30.
项目编号:19SKSZ068项目名称:高校二级学院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项目来源: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
篇四:乡村振兴工作中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引言:
农村党建工作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主体:
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不强
基层党组织是广大农村党员的依靠和指导,但是现实中出现了一些组织力不强的问题。首先,一些党支部在组织活动和工作安排上不够有针对性,缺乏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其次,一些党组织的党员参与度不高,党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一些党组织的干部队伍不健全,干部能力不够强,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和干部的素质水平。同时,加强党员教育,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干部选拔和培养,培养一支专业化、懂农业、懂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一些地方在快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农村党建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党建工作过于僵化,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引导作用。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衔接,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同时,要及时调整农村党建工作的方式和内容,注重聚焦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和问题。
三、党员干部作风不实
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是农村党建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影响了党的形象和信任度。此外,一些干部在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上缺乏实际行动,善于说空话而不重视实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要求,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推动党员干部做到实事求是、勤勉尽责。同时,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
结语:
农村党建工作是决定我国农村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加强党组织的组织力,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改善干部作风,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党建工作必将迎来新的发展,为农村的振兴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篇五:乡村振兴工作中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依据、问题与路径探析
作者:刘姝婷
李浩
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为有效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方法】通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动力支撑不足、治理能力弱化等问题,这些现实困境,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提出了挑战。【结论】为解决这些现实困境,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应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党的组织能力;促进党组织共联共建共享,通过规范制度、加强管理等方式提升党的治理能力,实现农村善治目标,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刘姝婷,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基层党建,思想政治教育。Email:*****************
李浩,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基层党建,思想政治教育。Email:*********************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凸显了应对好、解决好和发展好“三农”问题对于全党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愿景,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扶持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整体规划、实践路径和远景目标,指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2]。走乡村振兴之路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规划、乡村建设、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方面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选择,是理论的结论,是实践的逻辑。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政治建设不突出,组织能力不足、治理能力弱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治理优势、牢固基层党组织的理想信念、提
高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实现强农业、兴农村、富农民的美好图景。
1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理论依据
实现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党的建设引领推进农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担当,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人民共同的愿望,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1.1党性依据:农村基层党建巩固和强化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担当
为了人民、不负人民的初心。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必须不忘为了人民、不负人民的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站在人民立场,着力解决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利益问题,不让任何一个人民掉队,不落下任何一个贫困的群众。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仍然存在很多短板,“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3],国家的现代化必须要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然离不开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党在推动农村发展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好的体现。2020年我们全面摆脱了绝对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不可否认,农村发展仍然是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习近平指出:“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4]让农村的面貌从整体改善到全面改善,提升农民的生存和生活境况,让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村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对人民庄严承诺的兑现。
维护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持和贯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关照现实问题,通过真干实干解决矛盾是党能够成就伟业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实践证明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则能够进一步增强信心、温暖民心、赢得时代。充分发挥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将农村居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团结、带动和发展农村居民,将农村居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事实证明,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最具引领力、发展力和影响力的组织,践行好党的初心与使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踔厉奋发、冲锋在前的先锋作用,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给农村居民吃上“定心丸”,是维护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道路。
1.2实践依据:农村基层党建能够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最坚固的政治保障。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信心与决心、责任与担当,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总
结了一系列成功经验,迎接了新的生活,新的奋斗起点。党中央又高瞻远瞩,统领全局,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让小康社会上升到一个更高阶段,推动农村全面发展。习近平指出:“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6]。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下沉到农村,走好“最后一公里”的路程。习近平多次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和坚强战斗堡垒,指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7]。选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连接党和人民的纽带作用,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好、贯彻好和落实好,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能信任、用得上,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有效开展,确保乡亲们真正共享发展成果,确保乡村振兴的目标蓝图变为生动的现实。
1.3现实依据: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应有之义
党的百年奋斗史说明了党的自我革新是党永葆青春与活力的关键因素。党的建设是党自我革新的动力源泉,是党时刻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障。新时代以来,乡村治理和发展的环境与条件更加复杂多变,决定了农村治理的复杂性,给基层党组织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时刻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与毅力,这就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拥有更加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全局思想,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抵制诱惑的定力,走向群众的亲和力,让群众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让农村自治实现良性运行实现善治。习近平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8]。推进农村基层工作,不断创新党组织的治理方法、丰富治理途径和总结治理经验,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为引领,坚持党管农村。结合农村特点,主动化解农村居民的利益矛盾,健全治理和运行机制,更好的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以优良的“党风”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带动形成优良的“乡风”和“民风”。
2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能。尽管农村基层党组织经历坚毅的锤炼,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组织队伍松散、结构不合理、运行受阻碍,主体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影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的发挥。正确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考验与挑战,做好相应的针对性举措,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发展的要求,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的关键,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
2.1组织结构不合理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不健全,带头人比例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不高,内部凝聚力不强,“领头雁”效应不明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迁移,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情况较为普遍,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老龄化、学历低、性别比例不协调,难以展开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中共中央组织支部2012—2021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有58.8万个行政村建立了基层党组织,2017年有54.7万个行政村建立了基层党组织,2021年有49.2万个行政村建立了基层党组织,近十年内缩减了约10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9]。改革开放后,农村人口向城镇迁徙,人数较少的自然村合并成行政村,合并后的行政村治理区域扩大,整合后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区域也随之扩大,但是领导能力却有待提高,党员人数稀少,党员队伍整体素养不够高,使得整合后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难以在新兴的行政村组织内发挥效能。
农村基层党员思想保守和固化,弱化了党组织的号召力。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思想落后,难以与时俱进,部分村支书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做派、以权谋私、一家独大的腐败思想,缺乏政治信仰,缺失人民立场,不能忧民之所忧、知民之所需、解民之所急,使得党组织服务和凝聚群众的能力弱化,影响了党的公信力,阻碍了党组织在农村开展工作,阻碍了乡村发展。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缺乏创新,不能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不能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失掉了公信力;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挪用补贴款、侵占集体耕地,侵害农民群众的利益;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搞“一言堂”式家长管理,有些甚至涉及黑恶势力,这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乱象引起了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难以得到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组织运行机制不完善,缺少标准和动力。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有效的组织运行制约机制,不能按照要求开展组织生活会、党员学习教育、人才培训等活动,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和教育活动的形式主义作风严重,走过场、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员思想觉悟无法提高,党员能力无法提升,党员党性意识虚化,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弱化,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地位边缘化,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无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2.2动力支撑不足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力量,肯干会干能干的优秀党员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之源。“头雁”效应,就是要发挥党员干部的主力军作用。由于农村社会的复杂环境和条件,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较多,导致开展乡村振兴工程、建设现代化农村的力量不足,使得党员队伍年龄普遍偏大,难以接受新鲜事物,没有基层党组织干部的退出机制,很多老干部在位十几年如一日,容易形成工作壁垒,组织能力无法提升。
农村基层党组织认知落后,缺乏长远目光和规划。党建工作片面地追求形式和機械地完成任务,使得基层党务工作陷入片面化、孤立化和空泛化的困境,使得党建工作严重脱离实际,党建的作用无法发挥,供给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一些党员干部把党建工作视为务虚工作,照
本宣科地将党建工作视为理论灌输,没有深刻体会到党建工作的服务性和全局性,没有意识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为人民服务的义务,缺乏为群众排忧解烦的意识和动力,无法胜任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但是又不甘心让能者取代自己的位置。党员干部身份多重、总体素质较低,使得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情况更复杂、体系更复杂,供给人才得不到及时补充,无法注入新鲜“血液”,嵌入式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输血”模式并未形成有效的“造血”模式,使得乡村不能持续高效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能力不足,使得农村基层党建乏力,缺乏落实乡村振兴的动力。
2.3治理能力弱化
农村社会利益多元化,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不足。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经济的衰落,社队制基层管理体制的式微与农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农村基层党建出现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10]。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范围狭隘,没有打破单一性、区域性和封闭性的格局,许多党组织没有和基层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形成有效对接,尚未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网格化管理,缺乏对农村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的社会状况的掌握。农村社会是熟人和半熟人社会,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里还保留着“人情大于天,亲连裙带宽”“有人好办事”的人治思想,自治和法治思想难以推进,规则和法律意识淡薄,难以落实程序正义的管理机制,不利于党组织深入农村社会展开治理工作。层级复杂的管理体制,会影响管理的实效性,上级决策在层层传递过程中往往会失去制定决策的初衷,变为简单的上传下达,这就造成了决策和实施之间的落差。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行政化、科层化的风险,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缺少创造性和积极性,仅仅成为“传声筒”,让基层工作出现简单应付、做样子、临时抱佛脚等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投机现象。
1.3现实依据: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应有之义
党的百年奋斗史说明了党的自我革新是党永葆青春与活力的关键因素。党的建设是党自我革新的动力源泉,是党时刻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障。新时代以来,乡村治理和发展的环境与条件更加复杂多变,决定了农村治理的复杂性,给基层党组织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时刻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与毅力,这就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拥有更加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全局思想,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抵制诱惑的定力,走向群众的亲和力,让群众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让农村自治实现良性运行实现善治。习近平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強大力量,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8]。推进农村基层工作,不断创新党组织的治理方法、丰富治理途径和总结治理经验,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为引领,坚持党管农村。结合农村特点,主动化解农村居民的利益矛盾,健全治理和运行机制,更好的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以优良的“党风”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带动形成优良的“乡风”和“民风”。
2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能。尽管农村基层党组织经历坚毅的锤炼,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组织队伍松散、结构不合理、运行受阻碍,主体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影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的发挥。正确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考验与挑战,做好相应的针对性举措,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发展的要求,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的关键,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
2.1组织结构不合理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不健全,带头人比例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不高,内部凝聚力不强,“领头雁”效应不明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迁移,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情况较为普遍,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老龄化、学历低、性别比例不协调,难以展开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中共中央组织支部2012—2021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有58.8万个行政村建立了基层党组织,2017年有54.7万个行政村建立了基层党组织,2021年有49.2万个行政村建立了基层党组织,近十年内缩减了约10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9]。改革开放后,农村人口向城镇迁徙,人数较少的自然村合并成行政村,合并后的行政村治理区域扩大,整合后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区域也随之扩大,但是领导能力却有待提高,党员人数稀少,党员队伍整体素养不够高,使得整合后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难以在新兴的行政村组织内发挥效能。
农村基层党员思想保守和固化,弱化了党组织的号召力。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思想落后,难以与时俱进,部分村支书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做派、以权谋私、一家独大的腐败思想,缺乏政治信仰,缺失人民立场,不能忧民之所忧、知民之所需、解民之所急,使得党组织服务和凝聚群众的能力弱化,影响了党的公信力,阻碍了党组织在农村开展工作,阻碍了乡村发展。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缺乏创新,不能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不能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失掉了公信力;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挪用补贴款、侵占集体耕地,侵害农民群众的利益;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搞“一言堂”式家长管理,有些甚至涉及黑恶势力,这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乱象引起了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难以得到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组织运行机制不完善,缺少标准和动力。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有效的组织运行制约机制,不能按照要求开展组织生活会、党员学习教育、人才培训等活动,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和教育活动的形式主义作风严重,走过场、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员思想觉悟无法提高,党员能力无法提升,党员党性意识虚化,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弱化,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地位边缘化,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无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2.2动力支撑不足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力量,肯干会干能干的优秀党员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之源。“头雁”效应,就是要发挥党员干部的主力军作用。由于农村社会的复杂环境和条件,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较多,导致开展乡村振兴工程、建设现代化农村的力量不足,使得党员队伍年龄普遍偏大,难以接受新鲜事物,没有基层党组织干部的退出机制,很多老干部在位十几年如一日,容易形成工作壁垒,组织能力无法提升。
农村基层党组织认知落后,缺乏长远目光和规划。党建工作片面地追求形式和机械地完成任务,使得基层党务工作陷入片面化、孤立化和空泛化的困境,使得党建工作严重脱离实际,党建的作用无法发挥,供给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一些党员干部把党建工作视为务虚工作,照本宣科地将党建工作视为理论灌输,没有深刻体会到党建工作的服务性和全局性,没有意识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为人民服务的义务,缺乏为群众排忧解烦的意识和动力,无法胜任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但是又不甘心让能者取代自己的位置。党员干部身份多重、总体素质较低,使得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情况更复杂、体系更复杂,供给人才得不到及时补充,无法注入新鲜“血液”,嵌入式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输血”模式并未形成有效的“造血”模式,使得乡村不能持续高效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能力不足,使得农村基层党建乏力,缺乏落实乡村振兴的动力。
2.3治理能力弱化
农村社会利益多元化,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不足。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经济的衰落,社队制基层管理体制的式微与农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农村基层党建出现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10]。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范围狭隘,没有打破单一性、区域性和封闭性的格局,许多党组织没有和基层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形成有效对接,尚未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网格化管理,缺乏对农村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的社会状况的掌握。农村社会是熟人和半熟人社会,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里还保留着“人情大于天,亲连裙带宽”“有人好办事”的人治思想,自治和法治思想难以推进,规则和法律意识淡薄,难以落实程序正义的管理机制,不利于党组织深入农村社会展开治理工作。层级复杂的管理体制,会影响管理的实效性,上级决策在层层传递过程中往往会失去制定决策的初衷,变为简单的上传下达,这就造成了决策和实施之间的落差。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行政化、科层化的风险,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缺少创造性和积极性,仅仅成为“传声筒”,让基层工作出现简单应付、做样子、临时抱佛脚等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投机现象。
1.3现实依据: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应有之義
党的百年奋斗史说明了党的自我革新是党永葆青春与活力的关键因素。党的建设是党自我革新的动力源泉,是党时刻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障。新时代以来,乡村治理和发展的环境与条件更加复杂多变,决定了农村治理的复杂性,给基层党组织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时刻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与毅力,这就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拥有更加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全局思想,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抵制诱惑的定力,走向群众的亲和力,让群众信得过、靠得
住、能放心,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让农村自治实现良性运行实现善治。习近平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8]。推进农村基层工作,不断创新党组织的治理方法、丰富治理途径和总结治理经验,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为引领,坚持党管农村。结合农村特点,主动化解农村居民的利益矛盾,健全治理和运行机制,更好的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以优良的“党风”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带动形成优良的“乡风”和“民风”。
2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能。尽管农村基层党组织经历坚毅的锤炼,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组织队伍松散、结构不合理、运行受阻碍,主体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影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的发挥。正确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考验与挑战,做好相应的针对性举措,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发展的要求,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的关键,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
2.1组织结构不合理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不健全,带头人比例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不高,内部凝聚力不强,“领头雁”效应不明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迁移,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情况较为普遍,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老龄化、学历低、性别比例不协调,难以展开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中共中央组织支部2012—2021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有58.8万个行政村建立了基层党组织,2017年有54.7万个行政村建立了基层党组织,2021年有49.2万个行政村建立了基层党组织,近十年内缩减了约10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9]。改革开放后,农村人口向城镇迁徙,人数较少的自然村合并成行政村,合并后的行政村治理区域扩大,整合后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区域也随之扩大,但是领导能力却有待提高,党员人数稀少,党员队伍整体素养不够高,使得整合后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难以在新兴的行政村组织内发挥效能。
农村基层党员思想保守和固化,弱化了党组织的号召力。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思想落后,难以与时俱进,部分村支书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做派、以权谋私、一家独大的腐败思想,缺乏政治信仰,缺失人民立场,不能忧民之所忧、知民之所需、解民之所急,使得党组织服务和凝聚群众的能力弱化,影响了党的公信力,阻碍了党组织在农村开展工作,阻碍了乡村发展。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缺乏创新,不能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不能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失掉了公信力;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挪用补贴款、侵占集体耕地,侵害农民群众的利益;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搞“一言堂”式家长管理,有些甚至涉及黑恶势力,这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乱象引起了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难以得到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组织运行机制不完善,缺少标准和动力。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有效的组织运行制约机制,不能按照要求开展组织生活会、党员学习教育、人才培训等活动,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和教育活动的形式主义作风严重,走过场、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员思想觉悟无法提高,党员能力无法提升,党员党性意识虚化,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弱化,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地位边缘化,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无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2.2动力支撑不足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力量,肯干会干能干的优秀党员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之源。“头雁”效应,就是要发挥党员干部的主力军作用。由于农村社会的复杂环境和条件,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较多,导致开展乡村振兴工程、建设现代化农村的力量不足,使得党员队伍年龄普遍偏大,难以接受新鲜事物,没有基层党组织干部的退出机制,很多老干部在位十几年如一日,容易形成工作壁垒,组织能力无法提升。
农村基层党组织认知落后,缺乏长远目光和规划。党建工作片面地追求形式和机械地完成任务,使得基层党务工作陷入片面化、孤立化和空泛化的困境,使得党建工作严重脱离实际,党建的作用无法发挥,供给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一些党员干部把党建工作视为务虚工作,照本宣科地将党建工作视为理论灌输,没有深刻体会到党建工作的服务性和全局性,没有意识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为人民服务的义务,缺乏为群众排忧解烦的意识和动力,无法胜任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但是又不甘心让能者取代自己的位置。党员干部身份多重、总体素质较低,使得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情况更复杂、体系更复杂,供给人才得不到及时补充,无法注入新鲜“血液”,嵌入式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输血”模式并未形成有效的“造血”模式,使得乡村不能持续高效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能力不足,使得农村基层党建乏力,缺乏落实乡村振兴的动力。
2.3治理能力弱化
农村社会利益多元化,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不足。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经济的衰落,社队制基层管理体制的式微与农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农村基层党建出现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10]。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范围狭隘,没有打破单一性、区域性和封闭性的格局,许多党组织没有和基层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形成有效对接,尚未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网格化管理,缺乏对农村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的社会状况的掌握。农村社会是熟人和半熟人社会,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里还保留着“人情大于天,亲连裙带宽”“有人好办事”的人治思想,自治和法治思想难以推进,规则和法律意识淡薄,难以落实程序正义的管理机制,不利于党组织深入农村社会展开治理工作。层级复杂的管理体制,会影响管理的实效性,上级决策在层层传递过程中往往会失去制定决策的初衷,变为简单的上传下达,这就造成了决策和实施之间的落差。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行政化、科层化的风险,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缺少创造性和积极性,仅仅成为“传声
筒”,让基层工作出现简单应付、做样子、临时抱佛脚等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投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