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财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AIZHE晕郧允陨粤晕阅哉专题院聚焦2024年财政工作重点回顾与展望:新时代财税改革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荫李旭红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23年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了市场预期袁助力各类经营主体恢复袁在内外部经元气尧轻装上阵曰从长期来看袁企业获济环境严峻复杂的背景下袁积极的财得感的提升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发展政政策野加力提效冶袁有力促进经济回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袁这为经济高质量升向好袁但经济恢复不全面尧不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遥的问题仍然存在遥2024年袁为进一步渊二冤加强重点领域的财税支持袁巩固恢复基础袁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激发创新动能力尧提质增效袁促进经济增强活力并一方面袁财政支出始终保持科技巩固回升向好的态势袁以推进中国式支出增长态势袁科技投入力度的增加现代化遥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财力一尧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保障袁促进了产能转换和产业升级袁积极效能有力支持了新型产业和新兴业态的纵观2023年全局发展形势袁积发展遥另一方面袁支持科技创新及先极财政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袁其效能进制造业发展的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了充分释放袁对稳增长尧保就业尧不断完善遥据统计袁2023年前三季调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遥度袁全国共40.3万户企业提前享受渊一冤减轻经营主体负担袁助力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袁新能源汽车济恢复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优化对汽车产业的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遥此外袁断延续2023尧优化与完善年袁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不袁经营主体税费出口退税政策通过实施差别化尧分类负担降低袁企业信心逐步恢复尧市场化管理袁鼓励企业发展高附加值尧高活力逐渐增强遥据统计袁2023年1至技术含量等优势产业袁刺激企业从事10更高水平的创新活动袁从而实现产品达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607亿元袁其中民营经济纳税人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尧社会效益的提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2385.6亿升遥元袁金额占比近75%袁制造业及与之渊三冤保障民生支出袁兜牢基层底相关的批发零售业是享受优惠占比线最大的行业袁受益最为明显遥政策红利的释放从短期来看袁直接降低了企要求全国财政支出2023年中央部门带头压减支出70%以上用于民袁业成本袁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袁稳定生袁同时增发1万亿元国债袁专项用财政监督CAIZHE晕郧允陨粤晕阅哉2024416专题院聚焦2024年财政工作重点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一步降至7.3%袁降低自由贸易流通的成能力袁以保障受灾地区及群众尽快恢复正常本袁畅通国内外大循环遥生活遥通过加大社会保障尧转移支付等调节二尧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扎实推动措施袁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得到有效保障遥中国式现代化此外袁通过调节收入分配袁并通过构建税和费管理水平齐头并进的野税费皆重冶工作格的关键一年2024年是实现袁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野十四五冶规划目标任务局袁采取部门协同机制袁优化缴费服务袁拓宽有改变遥下一步袁为加快经济恢复进程尧保持缴费渠道袁提升缴费便捷度等措施袁进一步经济运行向好态势袁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尧以规范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收袁发挥社会进促稳尧先立后破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保险费降费的就业促进效应袁兜住兜牢基层跨周期调节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尧底线遥提质增效袁进一步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渊四冤有效化解风险袁持续提升财政管理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遥效能渊一冤财政政策助力稳经济一是发挥专项债等对促进稳增长尧稳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10月资的积极作用遥2023年1至10月袁全国发发布的叶世界经济展望曳袁全球经济增速的基行新增专项债券36782亿元袁在发展中有效线预测值将从2022年的3.5%降至2023年化解风险遥二是通过推动制定一揽子化债方的3.0%和2024年的2.9%袁全球经济发展动案袁持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袁并严肃查能不足袁稳定我国经济大局成为财政政策的处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袁坚决遏制隐性债关键点遥务增量尧逐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袁取得明显对此袁在投资方面袁可合理扩大地方政成效袁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遥三是加强财会监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袁充分发挥政府督袁严肃财经纪律尧维护财经秩序袁并通过预资本的撬动效应袁带动全社会有效投资袁促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有效提升财政部门预算进更多的关键领域及重点战略的投资力度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尧科学化尧标准化水平袁持强化跨周期及逆周期调节遥在消费方面袁首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袁并通过规范化管理袁先可从需求侧入手袁在收入再分配阶段充分助力有效化解风险遥发挥个人所得税政策对初次分配的调节作渊五冤深化国际财经合作袁畅通国内外大用袁如可考虑优化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袁循环扩大累进税率中低档税率的级距袁降低中低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袁我国收入群体劳动报酬的税收负担袁提高其可支深化国际财经合作袁积极促进国际经济领配收入袁实现居民消费水平升级遥此外袁可从域合作袁截至2023年10月袁中国已与152供给侧入手袁通过降低交易环节的各项税费个国家尧32个国际组织签署超200份共建成本袁促进要素的自由流通袁推进全国统一野大市场建设袁从而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尧提升野一带一路冶合作文件袁供给质量袁进而创造市场需求袁释放消费潜极参与一带一路野双支柱冶建设中获得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冶尧RCEP等多边及区域合遥同时袁积力袁助力稳经济遥作袁并提高对出口企业的税收服务水平袁促渊二冤财政政策助力加快现代化产业体进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袁畅系建设通国内外大循环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遥此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袁现代化产外袁财政部完成世贸组织信息技术协定扩业体系的建立是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围协议全部降税承诺袁我国关税总水平进重要内涵遥随着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高端财政监督CAIZHE晕郧允陨粤晕阅哉202441AIZHE晕郧允陨粤晕阅哉专题院聚焦2024年财政工作重点化尧智能化尧绿色化和区域合作化的发展趋势弱环节尧贫困地区倾斜袁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日益突出袁用新技术创新新产业尧新业态进而平衡的问题遥在科技创新方面袁据统计袁近10形成新经济增长模式成为提升我国经济内生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幅近15%袁增速动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袁因此加快现代化为全社会研发投入的2倍袁这为建设科技强产业体系的建设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遥国提供了充足财力保障遥未来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助力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袁建立长期稳定的基设可以有多方面的着力点遥一是统筹使用财础研究财政投入机制袁发挥政府引导社会投政资源袁合理安排财政预算袁增强财政政策与资的引领作用遥还应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金融政策的联动袁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袁使用机制改革袁给予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更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多自主权袁以提高其整体创新效能遥在人才方育壮大袁加快形成完整的现代化产业链遥二是面袁则可进一步发挥个人所得税对高端人才继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袁特别是瞄的吸引作用袁提升税制在吸引高端人才上的准世界科技前沿袁研究进一步加大我国基础国际竞争力遥此外袁财政资金也应重点保障各性研究及国际研发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地高水平人才平台的加速建设袁打造人才高例袁以鼓励引领原创性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袁形地遥成关键核心技术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渊四冤财政政策支持社会稳定集群发展袁打造现代化的产业集群遥三是优化民生是社会稳定之本袁为保障与改善民覆盖现代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税费支持政生财政政策可以聚焦以下方面院一是应从保策袁例如袁延续中小微企业部分阶段性税收优就业入手袁保持财政支出在就业领域的较大惠政策助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曰加大对民营力度袁延续优化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税企业的税费支持袁推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收优惠政策袁不断完善工伤和失业保险制度袁型袁释放现代化企业发展活力曰落实高新技术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扩宽就业渠企业所得税优惠尧科技孵化服务免征增值税道袁打好稳就业保就业的组合拳曰二是注重完等税收优惠政策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袁健业体系建设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袁全方位提升居民动能遥生活水平遥三是做好野三农冶工作袁提高高标准渊三冤财政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农田建设投入标准袁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袁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袁野教育尧科技尧人才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曰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尧农村产业和就业帮扶袁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战略性支撑遥冶其中教育作为科技发展与人才坚成果袁有序推进乡村发展和建设曰并通过加培养的前提袁应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曰科大财政补贴及优化涉农资金使用等方式袁补技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袁是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袁推动实现城乡协调发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曰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袁应在展袁解决农村群众的困难袁助力社会稳定遥四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遥是注重区域间财力水平均衡袁财政资金适度因此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袁财政政策应支向欠发达地区倾斜袁促进地方财力与其经济发持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遥在教育方面袁应展水平相协调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遥积增强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遥以野保基本冶与野促极实施区域性财政支持政策遥如完善支持东北公平冶为方向袁新增财政教育经费应首先保障全面振兴的财政政策袁助力欠发达地区更好更义务教育袁进一步普及学前教育袁统筹发展职快发展遥又如集中财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尧业教育尧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袁并应多向薄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区域战略袁以核心城市财政监督CAIZHE晕郧允陨粤晕阅哉202441专题院聚焦2024年财政工作重点野强强合作路冶税收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袁完善税收制度渊五冤财政政策支持绿色发展冶为纽带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遥的顶层设计尧推进数字化税收征管的合作袁助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遥为助力绿色力税收人才的能力建设袁全方位构建增长友发展袁首先应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遥我国好型税收环境遥一方面我国应优化基础设施目前的绿色税收体系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袁建设这一硬环境袁改善营商环境这一软环境袁以资源税为重点袁在资源开采尧生产尧流通尧提高外商投资吸引力袁解决好野引进来冶问题遥排放等环节发挥着抑制企业耗能排污尧鼓励另一方面袁我国应积极适应国际新规袁协助跨企业节能减排的野双向驱动冶作用遥但其仍存国企业解决好国际合规问题袁帮助企业更好在着对野低碳冶关注不足的问题遥未来在野双地野走出去冶遥同时袁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袁碳冶目标的指引下袁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完还应通过财税制度的优化进一步助力野走出善应以碳减排为重点袁一方面在适当时机研去冶企业做强做大袁并野回得来冶有效实现对国究构建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协同互内经济发展的助力袁双向发力推动实现高水补机制袁全面覆盖碳排放主体袁缓解碳交易平对外开放遥价格偏低的问题遥另一方面加大对碳捕捉尧同时袁借助关税法立法的契机袁维护进碳封存尧林业碳汇领域的税收支持袁鼓励绿出口秩序袁规范关税的征收和缴纳袁强化境色技术和创新的投入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内外经营主体对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和升级袁为实现野双碳冶目标提供支持遥政策预期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及更好地融此外袁应强化政府绿色采购对生态文明入国际市场和世界贸易体系遥在此基础上袁建设的支持作用遥从其作用路径来看袁一方维持合理的关税总水平袁有效促进我国对外面政府绿色采购通过给予绿色发展企业财贸易平衡发展袁从而助力宏观经济的稳定遥政支持袁弥补其研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正此外袁以叶区域全面经济关系协定曳签订外部性袁提升其绿色发展意愿遥另一方面袁政为契机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袁遵循市府绿色采购行为具有一定示范作用袁可激励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袁积极推动RECP的企业绿色生产袁鼓励居民绿色消费遥为进一实施和成员间的信息交换袁实施区域伙伴之步释放其积极效应袁应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间的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项目袁以区域性合度袁扩大绿色产品采购范围袁逐步将绿色采作带动更大范围的贸易及投资合作袁发挥多购制度扩展至国有企业袁助力构建绿色低碳边合作效能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遥化袁实现内外循环协同增长效应遥渊六冤财政政策支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总而言之袁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是保障放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的关键袁积极的财政政策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国内市场规模优势适度加力尧提质增效有助于切实增强经济活为依托袁鼓励更大程度地融入世界市场袁吸力尧防范化解风险尧改善社会预期遥同时袁还引与利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尧技术尧市场尧人应打好政策野组合拳冶袁进一步发挥金融政才等诸多优质国际资源袁提升国际循环质策尧产业政策尧社会政策等与财政政策间的量袁进而促进国内循环提质增效袁助力我国协同效应袁真正做到经济主体切实获得叠加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与安全遥政策红利袁以进一步提升市场预期与经济形放眼世界形势变动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势间的契合度袁促进2024年宏观经济实现的时代背景下袁野推动共建耶一带一路爷高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袁为实现中国量发展冶为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遥姻供了重要契机遥未来应进一步健全野一带一渊作者单位院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冤财政监督CAIZHE晕郧允陨粤晕阅哉2024419
篇二:财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难点及思考
摘要“区域经济”指的是以“县”为单位,按“县”来分配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讲: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在新的形势下,金融机构怎样更好地参与到县域发展的大局中去,做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文章”,从而实现自身的高效、跨越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县域经济;金融支持;新形势;
引言
县域经济是国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最重要的结合点。是指以地区行政管理部门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在整个经济的结构和功能上相对独立,在中国新格局的建设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产业,区域经济与农业、农村和农民密切相关。县域经济是“三农”主题的集中体现,也是“三农”措施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县域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县域融资在县域资源配置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效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资金供求现状
(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刚性增强
首先,要实施“兴县”战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再分配,实现县域经济发展平衡;发展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工业兴县”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也只是一句空话。其次,要转变和扭转落后的农村经济,要在市场的引导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走特色农业和订单农业的道路。这就需要适当地调整和压缩农业种植业的比重,增加畜牧业、蔬菜和林果业。
(二)县域资金分流严重,加剧了县域经济资金供求矛盾
一是邮政存款增长迅速,已成为我国农村资金流出的一个重要渠道;邮政储蓄实行“存而不放”,所吸纳的存款几乎都被抽干了,形成了一个“黑洞”,造成了县域经济的资金流失。二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改革,对县级银行放贷权力的逐步上收,导致其放贷职能不断收缩,存款与贷款的比率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导致了农村地区的资金大量流出。三是因制度变革、大学扩大招生、学费涨价等原因,每年还需要从县城取走一笔不小的资金。四是证券、债券市场发展迅速,社会各阶层投资意识增强,加上不断降息等因素,使得一部分资金流入了证券、债券市场。
(三)金融信贷支持作为县域经济资金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呈弱化态势
地方政府加大举债力度,地方债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金融支持是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如果没有金融信贷支持,县域经济就会出现停滞的现象。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金融在资金供给中的主要渠道作用越来越弱,其主要体现就是,金融信贷投资总量增速放缓,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合理需求。
(四)县域民间借贷相对活跃
民间借贷有着悠久的历史,不是近代经济的产物。民间贷款对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容易引发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
二、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我国县域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急需大量的资金;同时,我国的农村金融也在不断收缩,尤其是农村的融资职能在不断减弱。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市场资源配置的支撑与推动作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1.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作为金融支撑的硬性条件,金融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我国县域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相对较少,为解决金融服务的盲区问题,还需继续扩大银行网点;从结构上来看,许多乡、镇只有农信机构(农村信用社)设立了1家营业网点,一些偏远的村镇还存在着金融服务盲区,金融机构布置不合理,农信机构承担的支农压力过大。此外,银行的ATM机和
POS机等金融设备也严重缺乏。
2.县域金融机构服务水平低,金融产品创新不够
金融产品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服务工具,必须在金融服务工具上进行持续的创新,才能使金融服务于经济的效率得以提升。当前,多数县级以下的金融机构仍以传统的存款、贷款为主,对金融产品的创新意识不强,行动迟缓,从而造成了金融产品种类单一,金融服务层次低的问题。
3.县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方面,当前,我国县域金融仍然以国有银行和农信机构(农村信用社)为主导,特别是农信机构,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肩负着很重的责任,而国有商业银行因为机构网点的限制,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造成了县域金融资源的供需矛盾。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工业结构正处于合理的发展阶段。然而,在我国,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依然很小,而且发展的速度也比较慢,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却很大,这与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距离,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产业调整的力度。从人口构成来看,我国农村人口比例较高,城市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方式仍然是以农业为主。但是,农业产业的发展周期很长,风险也很大。从我国县域发展的具体状况来看,大多数地区受到了水资源比较贫乏、降雨量较少、山区较多、可耕地较少等因素的制约,农业生产十分脆弱,再加上当地农业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保险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业生产
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这对金融的支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是在企业的组成上,以中小型、小规模企业为主,而大企业不多。小企业存在着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竞争力不强、经营效益不高等缺点,而金融机构为防范风险,对信贷审批进行了严格的要求,这些缺点最后都会对金融机构的信贷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三是企业与个体诚信观念普遍淡薄。根据我国的国情,目前农村人口的素质还比较低,加之农民的保守思想的影响,害怕担风险、背债务,不敢创新,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差。在企业方面,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对政府的扶持贷款,看成是政府的一种转移支付,存在着逃债和赖债的现象。四是信贷担保机构不多,担保意识不强;通过信贷担保获得贷款的农户寥寥无几,而通过质押和抵押获得贷款的农户则更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观念转变困难,固定资产投入少,客观条件不具备等。
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既要依靠金融服务的政策与体制的软性,也要依赖于与之相对应的硬性,也就是:县域金融基础设施。所以,国家要在数量上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布局.一方面,在金融服务盲区中,增设新的银行网点,并在柜员机和ATM机上设置更多的柜员机;同时,对有关业务网点进行改建,更新老旧的自动取款机、ATM机,特别要重视对边远地区的金融支撑。同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对农村社会支付环境的改善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还应积极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引进竞争机制,在不同的商业银行间保持存款与贷款的比例均衡,以缓解因农信机构过于沉重而导致的支农效率下降。
(二)不断进行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服务和产品是金融支持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县级金融机构应坚持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理念,不断提高银行业专业人才素质,加大金融知识、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抛弃不支持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传统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不仅要在理解上重视创新,还要在行动上重视创新。通过不断创
新和改革,努力实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的多样化,有效提高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效率。
(三)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作为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直接影响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作用。优化县域金融环境,提高金融支持效率需要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要结合县域实际,制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规划,规范中小企业和农户的估值标准,做好信用乡镇、信用村、诚信企业和信用户的评估工作。二是加大信贷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使用广告牌、宣传册等有效的广告材料,可以进一步增强人们的信用意识,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第三,要不断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要结合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特色信用卡服务,完善ATM机和金融e站布局,推动全县支付方式创新,加强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新方式推广。
(四)建立健全农业政策保险制度
鉴于农业发展的内在脆弱性,目前有必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一方面,应建立以农村政策性保险为主的农村保险制度,以降低农业生产农民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缓解农户的担忧。另一方面,正在对商业保险公司给予适当的政治激励,以提高企业对良好农业保险的热情。同时,应根据地区经济的实际发展,建立农业担保设施,开展各种担保交易,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结语
限制县域经济的因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且往往相互交织。因此,金融企业应牢固树立发展意识、稳定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克服困难,研究解决问题,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通过实现“共同繁荣”来实现自身的改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伍勇.新形势下基层商业银行落实纪委监督责任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2020(2):130-131.
[2]孙琪琦,贾茹.农业政策性金融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探讨[J].2022(9).
[3]朱耀天杨林娟.农村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2(10):22-24.
[4]赵伟杰.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山西财税,2022(1):2.
[5]栾丰硕.2022(10):92-94.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及对策[J].,当代县域经济
篇三:财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篇四:财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农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力度大创新多
《农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调研报告(2021)》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邀请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专家组成专题调研组完成。
12月22日,《农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调研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报告》是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邀请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部分首都高校专家学者,组成专题调研组,历时一年深度调研并论证完成的。《报告》从实践视角出发,对各地农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其已经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分析现阶段农村金融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国研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布发布《报告》,并介绍相关成果。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在发布会上同时揭晓。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既须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因地制宜创新探索
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重要论断,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大历史任务。
乡村振兴,金融必须先行。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赋能将助力农业农村中人力资本、土地、资金等要素的整合,迸发出振兴的力量。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普惠金融、涉农资金投放、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等方面构建了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框架。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五部门发出《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加大金融资源投入,通过充分的金融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报告》认为,农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既需要中央决策层高瞻远瞩、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各地农村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所处环境条件等进行自下而上的积极探索,蹚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农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可圈可点
在实地调研中,调研组发现,农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探索和实践成果可圈可点。
农村金融持续赋能乡村振兴力度之大,从数据中可见一斑。截至2021年9月末,广东农信涉农贷款550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9731亿元,支农支小信贷投放持续保持全省第一;围绕打造广东农业特色名优产品,广东农信开发推出834个支农支小特色贷款产品,年累计投放贷款超5000亿元、惠
及“三农”和小微客户超50万户;发放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2708户、183亿元。
各地的农村商业银行拿出“真金白银”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江西全省农商银行近三年累计投放乡村振兴贷款5251亿元,余额1551亿元;累计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万余户、支持农户330万户,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贷款568亿元,实现对乡村振兴产业链条的全覆盖。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5424.97亿元,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2342亿元;今年以来,仅通过金融便民服务站就办理助农交易764万笔,涉及金额近30亿元。
截至9月末,四川农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72万户、余额1997.85亿元;个体工商户贷款55.84万户、余额1606.89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26.45万户、余额546.71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21.45万户、余额639.34亿元;智能小额农贷14.49万户、余额91.91亿元。
各地农商银行、农信社支持乡村振兴创新举措亮点纷呈
福建农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农村要素市场化、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等政策与形势要求,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提炼总结、升级推出29款“五福”系列信贷产品,同时鼓励基层行社因地制宜创新“小五福”产品,形成“大五福+小五福”的产品体系,打造了一系列便利化、广覆盖、易推广的普惠金融产品,有效缓解了农村融资难、融资慢等难题,助力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持续为乡村振兴“供血输氧”。福建农信还持续深化“多社融合”模式,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充分发挥点多、面广、机制灵活等优势,把农信社的服务触点与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益农信息社等有机融合,探索打造金融、电
商、物流、民生、服务“五位一体”的营业网点和普惠金融服务点转型模式,形成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福农驿站”新型农村综合服务体,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村、社区的神经末梢,真正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米”。积极引入认同福建农信经营理念、治理结构完善、具备一定资本实力的供销社、村(居)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具有相同涉农基因的主体入股农信社,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模式。2021年5月,尤溪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00%持股的尤溪县供销商社入股尤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成为尤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股东。
为助力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广东农信提升金融科技服务能力,创新“大数据+信用”体制机制,在金融信用、支付环境、平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以打造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推进“数字信用乡村建设”,利用“大数据+熟人评价+走家串户”的信用村建设模式,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加快建设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线上线下数据互联互通,探索建设“悦农分”信用评价体系,拓展“悦农分”场景应用,协同提升乡村治理和诚信环境;加强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下沉农村,截至10月末,累计开展“智慧+”医疗、交通、政务、生活、教育等项目1500余个;“悦农e付”累计拓展收单商户60.08万户,年度累计交易笔数达1.81亿笔;由广东农信牵头建设的新增示范镇达54个,牵头建设打造为精品镇的达14个。广东农信还积极开展“广东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试点,将“数字政务+数字金融”向基层延伸,在全省所有行政村布放2万台政府服务一体机,在村落打造集电商、生活、金融、政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让村民享受“指尖办、门口办”。
江西全省的农商银行也聚力“大数据”支撑,以科技赋能创新服务,积极融入江西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数字乡村建设大局,聚焦破解融资“需抵押”“靠担保”的难题,搭建农村大数据、银政企对接两大平台,对接农村资源、政府政务、信用村三类数据,开发线上线下全流程的乡村振兴系列产品体系,深度嵌入农业农村生产生活,为支持乡村振兴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质金融服务。
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四川农信采取“银政”“银企”“银商”共建模式,升级打造“金融+政务+村务+电商+民生+物流”六位一体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了增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服务效能,四川省农信联社与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签订《“政务+金融”综合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载体,推进政务和金融服务渠道共建共享、服务内容互联互通、便民活动合作联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创设便民服务基础支撑,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入驻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委会),可以代办党务、民政、人社、农业农村等政务服务,实现“站点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服务共抓”。截至9月末,四川农信已累计打造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4.2万个,其中较具规模的农综站11075个,覆盖16151个行政村,乡镇覆盖率达91%,行政村覆盖率达88%,发展金融服务联络员3.7万余名,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创新经验可资借鉴
《报告》还盘点了各县级法人农村金融机构保持脱贫人口金融支持的连续性、聚焦乡村振兴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完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体制机制的具体探索与典型经验,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了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等促进农村金融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报告》提出,农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仍然面临有效金融供给不足、明显滞后于金融需求的突出问题。从本质上还是因为农村金融成本高、风险高、效益低,仅仅靠市场力量难以实现充分的金融赋能。为农村金融提供必要的财税支持,可实现以政府力量撬动市场力量的良好效果。探索对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相关农村金融机构实施增值税和所得税适当减免,健全农村金融担保体系。针对农信社、农商行等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大量的富余资金沉淀为分散的“孤岛”,难以实现较高效益的运营的情况,可根据其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业绩”,支持省联社获得理财中心、资产管理公司牌照,作为对其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鼓励”,也增强其赋能乡村振兴的能力。
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更好地在全面小康新起点上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以“构建新时代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格局”为主题,广泛征集并认真梳理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经验和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全部来自基层一线,直接触及乡村金融实际,内容真实、覆盖面广、创新性强、特色鲜明,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和成果。案例着重对具体创新做法的还原和呈现,突出做法、突出过程、突出两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学习参考、可借鉴复制、可交流推广。优秀案例名单将在中国经济时报农村金融导刊微信公众号发布,具体案例内容将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宣传渠道进行传播。
篇五:财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篇六:财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新形势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
作者:韦亮
来源:《商情》2020年第25期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形成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党中央于十九大期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要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完善乡村金融的基础设施,合理运用好金融政策,加大对乡村发展扶持力度,推进乡村振兴走上新局面。
【关键词】乡村振兴;金融;对策
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现状
(一)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金融政策的支持。为了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引导金融业向乡村振兴领域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共同制定了《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金融机构给予更多的业务支持。二是信贷资金支持。各大金融机构为了响应党的号召,纷纷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并对乡村振兴领域的一些重大项目资金的融资成本进行下调,有效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二)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凭借营销网点的优势,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及当地的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渐重视,大型国有银行、地方性城商行也加大对县域及乡村网点的布局,进一步加大对金融产品的有效供给。再者,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上银行和手机行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初步好转
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培育,农村信用环境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改观,信用意识及信用体系不断的改善。经过银行金融机构近几年的宣传教育,农民的金融知识和信用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建立信用档案,夯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的有效需求动力不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为了进一步支持乡村振兴,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和其他大型国有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对农村信贷支持力度。由于乡村产业基础薄弱、乡镇财政收入少、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往往会出现资金的供给远远大于资金需求的现象,金融资源没有实现有效的配置。并且大多数的农民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仍保留着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不敢“负债消费”“提前消费”,家庭负债率保持降低的水平。
(二)信贷投放机制还不够灵活
与城市相比,农村金融的主要对象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面临着高风险和低收益的问题,许多金融机构在进行业务投放的时候都保持一定的谨慎心理,导致业务的尽调和审批流程时间变长,资金投放效率变慢,严重影响了资金投放的效果。另外,在开展农村金融时,由于农民没有足值的固定资产和固定的收入,而且农村合作地区的担保体系还没有完善,信用综合评分没有达到金融机构的要求,出现“融资难”现象。
(三)缺乏优惠财税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由于“三农”的特殊性,一些金融机构
“纸上谈兵”居多,真正落到实处的较少,不能有效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的落地。首先,缺乏政府的财税大力支持。由于易受到自然条件和市场的影响,农民的收入经常出现较大的波动,不能按期归还金融机构的本金及利息,加剧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恶化,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财政及税收补贴政策,进一步打击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另外,农业担保体系不健全,银行、农民之间缺乏担保的桥梁。由于农业担保体系没有深入的介入,出现金融风险事件后,没有相应的风险补偿措施和机制,银行只能自己承担相应的风险。
三、金融有效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
(一)加大金融知识普及,提升农民的融资需求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愈加重视,“三农”发展的空间更加广泛,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更多的机会。银行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综合运用微信、海报、喇叭广告、现场解说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的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逐渐引导农民改变以往的消费理念和模式。鼓励农民合理运用现代金融工具,适当提高个人及家庭负债,将筹集来的资金运用到特色养殖、农业种植、开办农业合作社及乡镇企业等方面,实现良性循环。
(二)进一步优化信贷机制,提高资金发放效率
根据现代农村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信贷审批机制进一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资金投放的效率。首先,在信贷业务尽职调查阶段,银行可以侧重考察农民的个人诚信方面,放宽收入来源限制。其次,扩大抵押物的范围,将农民的林权、土地经营权、房屋所有权纳入抵押范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最后,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风控技术,实现在线实时自动审批,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三)建立健全财政及风险补偿机制,提高银行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机制。首先,国家及政府层面需要出台相应的财税补贴及奖励政策,对服务乡村振兴考核等级较好的银行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返还和财政补贴,弥补潜在的风险成本,同时提升乡村振兴类贷款的不良容忍度,对从业人员尽职免责,激发其投放贷款的积极性。其次,充分发挥再担保、农业担保、保险公司的桥梁作用,逐步构建和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有利于形成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紧密的合作关系,破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的发展。
四
、结束语
乡村振兴已上升為国家战略,是当前乃至“十四五”时期一个重要的任务。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勇于承担责任,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向农村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为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雨丽.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融资难问题[J].商业经济,2020(05).[2]刘西川.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金融创新的“新思维”[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8(09).[3]林宏山.创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J].福建金融,2019(03).
作者简介:韦亮(1985-)男,广西河池人,大学本科,中级经济师,中国建设银行河池分行办公室主任,曾任河池分行公司业务部副经理,主要从事金融业,对金融行业有较深入研究,特别是在信贷领域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篇七:财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万企兴万村工作方案
一、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乡发展协调统筹。然而,由于农村地区自身的资源禀赋差异以及发展基础薄弱,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万企兴万村”工作方案,通过推动企业进驻农村,实现农村产业集聚、人才引进、市场拓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目标设定
1.建立一批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企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2.吸引一批优秀的人才进驻农村,促进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
3.打造一批农村产业集聚区,推动农村经济从单一农业向多元化发展转变。
4.扩大农村市场规模,提高农产品的销售和附加值。
三、工作内容
1.制定政策支持:制定一揽子扶持政策,包括财税、金融、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农村企业提供发展支持。
2.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农村企业注册流程,降低注册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技创新。
3.建立产业集聚区: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建设产业集聚区,引导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链、价值链。
4.引进人才:通过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优惠,吸引优秀人才进驻农村,推动农村发展和创新创业。
5.建设农村市场:开展农产品市场化培育,推动农产品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拓展农村市场规模。
6.加强创业培训:组织农村创业培训班,帮助农村创业者提升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技能。
7.促进合作发展:鼓励农村企业之间和城乡企业之间开展互利合作,打造互补优势,共同发展。
四、工作步骤
1.制定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各项扶持政策,并发布给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明确政策细节和执行要求。
2.选址建设产业集聚区:在农村地区中选择发展潜力大、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进行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
3.招商引资:通过与企业洽谈合作、参加展会等形式,积极吸引企业进驻农村产业集聚区。
4.开展创业培训:组织专业培训机构和专家,开展创业培训活动,提升农村创业者的管理和营销能力。
5.支持农村市场化发展:加大对农产品品牌打造、市场推广、农村电商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6.搭建合作平台:设立农村企业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
五、预期效果
1.农村企业数量和规模增加,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2.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效显著,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动力。
3.农村产业集聚区初见成效,带动了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
4.农村市场规模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和附加值提高。
5.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六、总结
“万企兴万村”工作方案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引进企业、人才和市场,实现农村产业集聚和多元化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响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推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
篇八:财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XX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试点建设工作,激活XX金融活力,形成常态长效的政银企协作机制,助力“再造一个新XX”战略目标。根据《银行
银保监会
证监会
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和银行XX中心支行《XX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试点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结合XX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按照“主导、金融支持、市场化运行”原则,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着力推动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增强、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服务面持续扩大,探索形成可推广、易复制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XX模式。
二、扶持优势产业
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重点聚焦特色水果、水稻、米粉、瓦灰鸡等4大特色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1.特色水果产业。在县财政3-5年每年1000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注入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助力全县水果面积3年之内,新增庭院微型果园1万亩、基地果园面积6万亩,总面积达10万亩。
2.水稻产业。在整合各类惠农补贴的基础上,加大对XX绿能等农业龙头企业金融支持,助力全县水稻面积达到4O万亩,总产量达到4亿斤。
3.米粉产业。在县财政每年1000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注入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助力全县米粉产量3年之内达到20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建设XX米粉产业园,落户米粉生产企业6家;在推广XX米粉品牌店100家。
4.瓦灰鸡产业。在县财政每年200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注入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助力XX瓦灰鸡5年之内饲养量达到50万羽,万羽以上规模养殖场20个以上,专卖XX瓦灰鸡产品的营销主体5个,主推XX瓦灰鸡菜品的餐饮主体10个以上,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
三、构建协作平台
进一步明晰政银企职责定位,构建“搭台、金融助力、企业发展”工作格局。
1.部门。重点发挥好组织协调、信息互通、资金撬动等作用。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召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联席会议,督促落实会议议定事项;负责协调联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归集形成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白名单”,定期推送给各银行机构;把好“财政惠农信贷通”企业准入门槛;定期组织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推介会、银农融资对接会、政银农座谈会等,推进全县乡村振兴项目和金融供给精准对接。县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产品
资金投入保障。各乡镇(处)负责配合县农业农村局做好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摸排工作。
2.金融机构。重点保障好金融产品、信贷支持、涉农保险等服务。县银行、XX银保监局XX管理组负责引导各银行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创新丰富农业金融服务产品;推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加强对各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举措和效果开展评估考核;定期梳理示范区建设经验做法、问题建议,提请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的信贷支持;配合县银行开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加强对“财政惠农信贷通”客户审核把关。人保财险XX支公司负责推广创新涉农保险产品,引导农户、农企运用保险工具提升抗风险能力,提高理赔效率,做到应赔尽赔。
3.涉农企业。重点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不断提高品牌农产品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及时反馈融资需求,积极配合“财政惠农信贷通”等信贷产品申报工作;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四、激活金融活力
着力优化金融支持体系、金融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体系、金融生态环境,助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1.建立高效金融支持体系。加大“三农”信贷投入,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三农”支持力度;扩大“三农”领域融资担保规模,增加国有出资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规模;加强与省级融资担保公司战略合作,建立农业信贷担保风险资金池;增加农业保险投入,引
导农户、农企运用保险工具提升抗风险能力;鼓励条件成熟的涉农企业上市、挂牌,开展资本市场融资。
2.健全金融基础设施。加大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推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实现10个乡镇银行网点全覆盖,13个省级贫困村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全覆盖,104个行政村助农服务点全覆盖。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推动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在县辖农村地区得到普及应用,积极拓展县域移动支付应用场景。
3.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力度,发展一批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特色农业产业信贷资金投入,着力提升产业规模、科技投入和现代高新技术应用水平,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不断提高品牌农产品产值和市场占有率;优化农业招商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农企提供绿色通道,提高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
4.完备民生保障体系。继续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对符合条件、确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应贷尽贷。扶持薄弱XX,针对乡村青年、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大学生、转业军人等农村新兴XX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大力开展创业担保贷款。
5.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广泛开展反假币、征信、银行卡、理财知识、防范农村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等金融政策宣传和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帮助农村群众增强风险意识和识别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的能力;进一步完善金融消费权益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提升消费者投诉处理满意度。
五、强化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政策、人才等保障措施,进一步畅通沟通协调渠道,形成常态长效的政银企协作机制。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银行、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处)、XX银保监局XX管理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人保财险XX支公司等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银行,县银行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示范区建设的日常组织、协调、督促、推进等工作。
2.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银行、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双牵头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工作信息、研究工作举措、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参会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
3.建立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保障体系,搭建“农业保险
融资担保
风险缓释”的涉农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几家抬”的金融支持政策,配套出台支持乡村振兴的财税、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激励机制;加快“三农”金融队伍建设,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从业人员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