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十三五扶贫教育【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11 18:1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十三五扶贫教育范文第1篇一、“十三五”基本思路与发展目标(一)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围绕省、市、县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把扶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三五扶贫教育【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十三五扶贫教育【五篇】

十三五扶贫教育范文第1篇

一、“十三五”基本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围绕省、市、县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把扶贫开发作为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突破口,扎实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大力实施九大精准扶贫措施,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坚持财政投入与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社会力量相结合,注重增强内生动力,注重金融支撑,注重创新机制,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推进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推进贫困村定期脱贫,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XX和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力度,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全县每年实现精准脱贫10000人以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

(二)目标任务

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力度,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全县每年实现精准脱贫10000人以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

二、“十三五”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十三五”主要任务

1、实施基础设施到村行动计划

村组道路。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体系,构建对外连接周边乡(镇)、对内村组道路畅通的乡村路网结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优先集中解决当年计划脱贫村通村公路,在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的基础上,加快通组道路硬化建设和通村水泥路的拓宽改造,使农村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便利,农产品运输道路通畅。

饮水安全。结合县城饮水工程扩容扩网改造,实施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和连通工程,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好年度安排的整村推进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着力解决贫困村的生产用水难题。

2、推进产业扶贫增收行动计划

种植业。白莲、薏仁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和高效农业项目优先向贫困户倾斜。发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项目,增加经济收入。

经营体系。鼓励和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通过农村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加快农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打造赣江源头特色品牌,完善流通网络。

3、提升教育培训行动计划

义务教育。实施农村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优化学校布局,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师资、仪器设备等资源,就近就地入学为重点,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全面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学能力。

技能培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引导贫困村有培训愿望的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贫困户“两后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率达到100%。贫困助学。建立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改善各类资助资源,大力改善资助环境,确保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4、完善公共服务行动计划

医疗卫生:进一步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贫困村有标准的卫生室,建筑面积达到上级规定标准,基本医疗设备、药品配备齐全、有取得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合格的乡村医生。组织开展乡村医生轮训,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的能力和水平。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水平,减少因病返贫人口。加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文体科技。加强贫困村文化建设,有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和体育健身器材等,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有保障。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开展文艺节目、电影等进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科技扶贫,在贫困村实现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四个全覆盖。贫困户家庭主要劳动力能够参加实用技术培训,人均掌握1-2门实用技术。

社会保障救助。全面落实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政策。加大农村医疗救助力度,降低门槛,扩大重点贫困村医疗救助面,提高医疗救助标准;
加大救助资金投入,相应扩大重点贫困村低保保障面。

十三五扶贫教育范文第2篇

这首“神曲”是10月27日新华社在其官方twitter上的,长3分钟,以民谣的形式反复吟唱“十三五”。按照“十三五”是什么、谁制定、怎样制定、制定完成还要执行、完善等逻辑顺序,层层推进,对每个问题的诠释、演绎都非常通俗,受到国内外受众的追捧。

一位90后女孩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之前一直都不太关心政治,觉得太‘高大上’,离自己太远。但听了这首MV之后,逐渐对‘十三五规划’的内容感兴趣了。”

如此接地气、亲和力强的“中国好东西”,外媒评论说刷新了中国政治传播新模式。《纽约时报》评价称,带着马洛・托马斯(Marlo Thomas)《你我无拘无束做自己》(Free to Be…You and Me)的情怀,或者ABC电视台动画短片《校舍摇滚!》(Schoolhouse Rock!)的风格,中国为你献上了这首《十三五之歌》。外国观众说,看了这个视频觉得更有亲切感,《十三五之歌》所选择展现的视觉元素也颇为讲究,MV主打的波普拼贴风格,是欧美流行文化中的典型代表。

神曲的走红,特有的表现形式只是其一,正如歌曲中唱到,很多人参与了五年规划的制定,例如医生、农民、银行家,还有处理粪便的工程师等等,更为关键的是,这个“十三五”关联了很多的国家(地区)和人。

“十三五”世界经济发展新引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曾经发表过“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为主题的演讲。据他介绍,最近5-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里面最亮的一点,而且贡献也是最大的。从2000年到2009年十年之间,中国累计的经济增长就是200%多,体量增长了一倍多,远远超过了其它的经济体,特别是超过了美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点,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出口国,也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伴随中国家庭收入整体跃升和电子商务等新商业模式普及,中国正成为“世界市场”,扮演起全球产品购买者和世界需求支撑者角色。

由中国发起和主导的“亚投行”,有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1月中旬开业。这样的利好消息也让人看到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稳健步子,这一切是世界对中国外交“有所作为”的认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北京时间12月1日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起加入SDR,这是SDR迎来的第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是双赢的结果。人民币“入蓝”对稳定环球货币体系发挥重大的作用。

这都是中国为世界发展贡献的方案。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意味着中国不仅通过开放发展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同时还将通过开放发展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有利于将中国自身经济同亚欧多国经济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增加与世界的接轨。

“我很难想象在下一个15年,世界经济能在中国经济不繁荣的情况下兴盛。”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在“读懂中国”会上这样说。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有一个有趣的数据是,中国经济占全球GDP不到七分之一,但如今却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45%。中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

“十三五”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十三五”,也是全世界的,它将影响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走向。“虽然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但这不是其他国家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我认为这是中国领导层审时度势,对经济大发展时衍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大清理、大调整的智慧思考。”美国中美公共外交协会创会会长林德宪说,“据我近期对中国城乡乃至山区的观察,中国整体经济牢固,而且物资丰富、民心安定,整个走向非常乐观。估计五中全会绘制的蓝图将显示出中国即将进入‘皎皎衣裳色更鲜’的新时代。”

奋进“十三五”决胜“小康梦”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五年冲刺期。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会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介绍,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显示,我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2020 年要实现脱贫7000万,根据测算,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都完成了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其中,2013年平均每月减贫137.5万,2014年平均每月减贫102万。随着经济下行、就业压力等的增大,完成2020年目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繁重艰巨。

在该次论坛上,国家主席出席并作主旨演讲,这是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自2007年举办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参会并作主旨演讲,这也与个人对扶贫工作的重视有关。

2015年以来将扶贫开发作为全年工作和调研的重点,先后到云南、陕西、贵州等地调研扶贫工作,在延安、贵阳两次召开扶贫攻坚座谈会,发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的动员令。在云南昭通市考察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的具体工作部署。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十三五”时期,实施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要因人因地施策:一是加大精准扶贫力度,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这一批人初步计算有3000万人;二是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将1000万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三是实现1000万人左右的转移就业,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程度,比如通过培训,为他们找到工作岗位;四是农村贫困人口中还有2000万左右是农村的五保户,还有失能人群,需要用社会保障的办法实现对这些人的兜底保障。这样,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7000万人的脱贫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就是“全面”。“全面”就是一个不能少,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从地域上说,既包括广大农村地区,也包括城乡结合部,特别老少边穷地区及592个国家贫困县;从人群来说,既包括农村的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也就是常说的386199部队,也包括城市困难户、空巢老人与孤儿,因为他们多是消费人群,只花不挣。踏访河北阜平“看真贫”,给独龙族乡亲们回信希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延安座谈“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从就任总书记之初到羊年春节之际,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小康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已经触手可及。

“十三五”增添教育事业新动能

十三五规划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也提出了几点重要发展方向。十三五规划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11月5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制定了三步走的规划,并把建设目标细化为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和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两个层面。根据《总体方案》,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一流大学和学科的五年建设周期与国家的五年规划同步。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每五年一个周期。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总体规划,分级支持,国家总体规划,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支持。建设将更加突出绩效导向,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支持力度。创新财政支持方式,资金分配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进一步增强高校财务自和统筹安排经费的能力。

1995年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为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伴随十三五规划出台的《总体方案》,将推动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特别一代“80后”与“十三五”的辞旧迎新

十三五规划公报一,被热议、调侃戏谑最多的莫过于80后。“我竟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代独生子女”风靡朋友圈。这都源于公报一项政策的改变。“十三五”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意味着“独生子女”这一群体从此成为了历史。中国在1980年9月,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80后的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如今,80一代已长成父母,“十三五”政策一出台,他们迎来了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十三五扶贫教育范文第3篇

福建省农村扶贫开发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村扶贫开发活动。

本办法所称农村扶贫开发,是指国家和社会各界通过财政支持、产业扶持、挂钩帮扶、生态补偿、社会捐赠,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就业创业等措施,帮助扶贫对象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活动。

第三条 农村扶贫开发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精准施策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落实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农村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扶贫开发相关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的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组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展宣传教育等活动。

第六条 鼓励支持境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依法参与农村扶贫开发。

对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扶贫对象

第七条 扶贫对象是指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的现行标准识别、认定的贫困户、贫困村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设区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按照不低于国家和省级现行标准线,制定本辖区内贫困户、贫困村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扶贫标准。

第八条 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有进有退的管理机制。贫困户、贫困村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识别、认定和退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贫困户按照下列程序确定:

(一)村民委员会在本村公布贫困户申报公告;

(二)农户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三)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民委员会和驻村工作队(驻村、包村干部)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

(四)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贫困户名单,分别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五)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乡(镇)上报的名单进行审查确认后,在各行政村进行公告。

村民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审核结果公示之日起七日内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复核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公示复核结果。

农户申请有困难的,可以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

第十条 贫困户的退出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民主评议后提出,经村民委员会和驻村工作队(驻村、包村干部)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确认后,在所在乡(镇)和行政村公告退出,同时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销号。

第十一条 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且符合省定贫困村脱贫标准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拟退出村名单,在乡(镇)和所在村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告退出,并报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第十二条 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且达到省定脱贫标准的,由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退出申请,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初审,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公示无异议后,报省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程序批准退出。

第十三条 达到现行脱贫标准的扶贫对象,按照规定程序退出后,脱贫攻坚期内继续执行现行的扶贫政策。对提前退出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给予表彰奖励,对提前退出的贫困村各地可制定相应奖励政策。

第十四条 健全和完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贫困户、贫困村信息由乡(镇)人民政府采集,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信息由县级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机构采集。采集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

第三章 扶贫开发措施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扶贫开发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农村扶贫开发专项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应当与本行政区域农村扶贫开发专项规划相衔接,优先保障农村扶贫开发需要。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居住在偏僻自然村、地灾隐患点、生态与自然保护区等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且有搬迁意愿的农村人口,加快实施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多方筹措资金,对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建房和集中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助。

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确定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范围;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优先保障造福工程易地搬迁用地需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涉及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的乡(镇)、村,应当优先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编制或者修改乡(镇)、村规划;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相关规费的减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

第十八条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扶贫,发展扶贫普惠金融,为扶贫对象提供符合贫困地区贫困户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加大信贷投入,运用国家扶贫再贷款政策,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

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为贫困户提供无抵押小额贷款担保。

第十九条 贫困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统筹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林下经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农村产业,加快建立一批贫困户参与度高的绿色生态特色产业基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其与贫困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增强就业技能;加大对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和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拓展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空间。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应当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各级教育经费应当向贫困地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巩固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选派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实施文化扶贫工程,推动文化惠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文化供需对接。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医疗扶贫范围,资助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贫困人口就医费用给予救助帮扶。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与农村扶贫开发相衔接的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保障制度。对因灾因病等陷入暂时性贫困人口提供受灾人员救助或者临时救助;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实施关怀救助;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兜底保障,对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实行扶贫脱贫。

第二十六条 优先实施农村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渔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广播电视、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信息化推广应用,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十七条 探索建立贫困村、贫困户资产性收益增收机制。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或贫困户,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获得稳定收益。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加大贫困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视财力情况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补偿标准。完善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干部驻村、部门帮扶、资金捆绑、政策支持办法,建立健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将贫困村优先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范畴,大力开展贫困村村庄整治,加快推进贫困村人居环境建设。

第三十条 完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挂钩帮扶制度,落实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工作,推进产业园区共建,加大山海干部交流力度,健全服务协调机制,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及其他机构开展农村扶贫开发交流合作。

第四章 资金与项目管理

第三十二条 农村扶贫开发资金来源:

(一)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二)行业扶贫资金;

(三)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定点帮扶资金;

(四)金融机构的扶贫贷款;

(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扶贫资金;

(六)其他用于农村扶贫开发的资金。

第三十三条 省级财政和设区市级财政加大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应当在现有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基础上,加大对贫困村的财政扶持力度。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扶贫专项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归并可以整合的相关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当按照因素测算、资金绩效、考核评价、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计划等进行分配。重大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后实施。

行业扶贫资金由行业主管部门依据农村扶贫开发规划、行业规划和任务进行安排。

社会捐赠资金的安排使用应当尊重捐赠者的意愿,向捐赠者告知资金使用情况,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绩效考核评价。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农村扶贫开发专项规划,科学论证,因地制宜确定和落实农村扶贫开发项目。

农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承担项目责任,建立合同管理,执行公示公告、竣工验收、绩效评价、档案登记、后续管理等制度。

经批准的农村扶贫开发项目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批准部门审批。

第三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扶贫开发项目资产管护制度,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

农村扶贫开发项目所形成的设施、设备和资产依法受到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非法占用或者擅自处置。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以及发展和改革、审计、财政部门应当开展对扶贫政策措施、扶贫规划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管理落实情况等专项检查和监督。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和统计调查部门应当建立农村扶贫开发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动态监测评估。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说明情况,提供农村扶贫开发活动有关账册、单据、文件、记录和其他资料;

(二)检查与农村扶贫开发活动有关的场所;

(三)责令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四)对可能转移、隐匿、销毁的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财物,可以申请有关部门先行登记保存。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擅自变更扶贫开发项目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扶贫开发项目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应当停止项目实施,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损坏、非法占用或者处置扶贫开发项目设施、设备和资产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或者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理;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第四十四条 承担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不履行职责,未完成农村扶贫开发任务,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批评,责令限期完成,并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三五扶贫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扶贫开发;
扶贫困境;
扶贫系统;
扶贫机制;
贫困差异;
保障机制;
监督职能;
扶贫绩效;
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4-0100-04

贫困是全球性的社会难题,消除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王永平,袁家榆,2008)。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贫困面不断缩小、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河北省是部级贫困县数量相对较多的省份之一,截至2010年,有39个贫困县,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基于对河北省扶贫困境的分析,构建了扶贫系统机制,并提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的具体对策,以期实现“十二五”期间消除绝对贫困,大幅度减少相对贫困,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一、河北省扶贫困境

随着河北省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一)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庞大

按照1 196元贫困标准,2010年河北省有35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6.3%;
按照1 500元的贫困标准,农村有56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0%。并且,河北省的5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位于与首都接壤的张家口、承德、保定市有25个(其中20个为革命老区县),贫困村2 804个,贫困人口154万人,占河北省贫困人口总数的42%①。可见,河北省的贫困人口规模较大,且较为集中,扶贫任务较重。

(二)脱贫难度大

1. 贫困程度深且返贫压力大。目前,河北省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坝上高寒地区、太行山、燕山、恒山深山区和黑龙港干旱盐碱区。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弱、贫困人口自身文化水平偏低,贫困程度深。这些因素导致河北省扶贫开发成本高、脱贫难度和返贫压力大。据张家口市扶贫办统计,2009年该市因为遇到50年一遇的旱灾,当年返贫人口高达25.96万人。②

2. 致贫原因复杂。河北省既具有与全国其他贫困地区相同的自然条件致贫原因和特征,更因为自身环京津的地理位置有着特殊的——“奉献、服务、以贫济富”所带来的政策性致贫原因③。由于致贫原因的复杂性,导致扶贫开发难度大。

(三)扶贫资金缺口大

对于河北省来说,由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在西部,中央分配到河北省的财政扶贫资金总量较少;
同时作为农业大省,本身财力也十分有限,导致省级财政配套扶贫资金不足,且不稳定。以2010年数据看,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总量为48 752万元,省财政扶贫配套资金1.25亿元,合计财政扶贫资金总量是61 252万元,这只是西部省份如陕西省的53%。

从扶贫资金的需求情况看,基于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实践,西部地区一千人左右的村脱贫,扶贫资金、整合资金在500万元左右,河北省要使一个贫困村整体脱贫,不包括村的基本建设,仅就发展产业来说,至少需要投入二三百万元。而实际扶贫工作中,河北省平均每个村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足50万元。可见,河北省扶贫资金供给远远低于扶贫开发的需要。扶持力度不够,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也是返贫的因素之一。

(四)扶贫主体单一,社会其他主体参与有限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最核心的经验是政府主导(唐睿,肖唐镖,2009)。虽然河北省“四帮一”社会化扶贫工作效果显现,但是帮扶主体狭窄,主要集中在省直部门、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和经济强县四方面,其他社会各界参与度不高,没有建立起广泛、稳定的社会帮扶渠道。以中直单位对河北省的帮扶为例,2007—2009年对河北省贫困地区投入和引进资金分别为2.43亿元、1.2亿元、1.16亿元,可见帮扶资金规模不断萎缩④。

(五)扶贫效果不显著

1. 相对贫困日益严重。河北省经过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虽然贫困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相对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并有不断严重的态势。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扶贫重点县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
另一方面与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如表1所示)。

2. 社会服务扶贫基础薄弱。基于财政扶贫资金的有限性,河北省按照“基础建设靠行业、入户项目靠财政、扩大规模靠信贷、增力提效靠帮扶”的原则,将整村推进的水、电、讯、校、医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交给行业职能部门负责。但由于行业职能部门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监督机制的缺位,导致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基于上述可知,河北省“十二五”期间的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二、扶贫系统机制的构建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要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大幅度减少相对贫困,并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面对上述扶贫任务以及各地区所处贫困的差异性,要实现脱贫的三层次目标,就需要对现有的两轮驱动扶贫机制(刘娟,2010)进行完善与创新: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三层联动扶贫机制、实施保障机制、绩效评估与反馈机制在内的扶贫系统机制。通过该扶贫系统机制,将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并重,加快发展与缩小差距并举,进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缩小贫困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收入差距,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缩小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整体性差距,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扶贫系统机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基于扶贫系统机制实现“十二五”期间的三层次目标,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是动力,扶贫瞄准机制是关键,三层联动扶贫机制和实施保障机制是核心,绩效评估和反馈机制是基础。在三层联动扶贫机制中,包括启动机制、培育机制、发展机制。其中,启动机制与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相对应,主要通过整村推进机制等注重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该层机制的实施应由政府主导;
培育机制与大幅度削减相对贫困相对应,主要通过教育与科技扶贫机制、参与式产业化扶贫机制等保障机制的实施,实现对贫困地区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提升贫困人口素质与能力,其中政府扶贫的主要职能应由主导转变为引导,通过社会力量动员机制实现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扶贫;
发展机制与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目标相对应,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市场机制提高配置效率,激发脱贫地区与人口的内在发展活力与潜力,使脱贫人口完全能够自我发展,政府在此阶段的扶贫职能应进一步由引导转变为调控,主要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制定与监督职能实施,实现脱贫地区与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发展。

从河北省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看:一方面,可以针对各地区和人口贫困程度不同,运用扶贫瞄准机制,针对不同地区和人口采用三层联动扶贫机制中的不同层次的扶贫机制实现脱贫目标;
另一方面,对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地区和人口,可以依次通过启动机制、培育机制、发展机制实现脱贫目标。此外,对于老弱病残等不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仍然需要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实现脱贫目标。

三、加快贫困地区脱贫的具体对策

基于上述扶贫系统机制各个具体环节,针对河北省扶贫困境,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以加快各贫困地区脱贫进程。

(一)扶贫主体多元化

河北省扶贫主体单一,社会主体参与弱,导致扶贫资金渠道狭窄,资金不足。一方面,政府应通过搭建完善的省、市、县三级信息平台,建立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和贫困农户三者之间的信息互动机制,以使社会各界了解各地区、每个贫困户的贫困状况与需求,而目前河北省在这方面建设处于不足甚至缺位状态。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扶贫激励政策以吸引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如允许扶贫主体参与扶贫对象(或项目)的选定、扶贫方案实施等。

(二)完善贫困户信息档案管理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扶贫对象与资金的有效配置是扶贫效率提高的关键。2009年,河北省武强县在建立贫困户电子档案、实施分类扶贫、(以年为单位的)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全省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进一步完善,使扶贫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的时效性,应在逐村建立扶贫档案的基础上,将贫困户的扶贫项目、进展以及效果等输入贫困户电子档案中,开发有效的扶贫数据库,对贫困户及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全程动态跟踪。

(三)移民扶贫、参与式产业化扶贫必须以扶智为基础

基于扶贫资源的有限性,过去包括河北省的很多地区将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以移民扶贫、参与式产业化扶贫等为基础的经济扶贫上。但由于人力资源素质低,其产出相对附加值低,导致脱贫程度低,相对贫困问题无法根本解决。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必须全方位地加强扶智工作,构建包括生产技术培训、经营管理知识普及、义务教育加强在内的多层次扶智体系与长期稳定机制,以全面提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源素质。

1. 基于义务教育基础性,应重视义务教育的投入。虽然义务教育十分重要,但由于义务教育扶贫见效慢、直接效益不明显,往往扶贫投入不足。基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应增加对义务教育的专项财政投入,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学基础设施和教育环境,并通过如“特岗计划”等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进行支教。

2. 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具备独立的“造血”功能,应将目前短期技术培训转向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扶贫体系。科技扶贫的目的是,通过不断的生产技术和市场经营相关知识的输出,配合资金的投入,使贫困人口掌握先进的生产技能、管理方式与经营理念,提高项目的成功率与收益率。建立技术扶贫体系,在贫困地区广泛建立常设机构:农村和科技机构之间的媒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科技支撑。此外,为了使贫困人口最终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加强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十分重要。政府部门通过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与各种办学主体合作,为贫困地区人口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搭建稳定、畅通的平台,降低入学门槛,提供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他们能掌握一技之长,在市场经济中具备一定的生存力与竞争力。

(四)积极争取、拓宽扶贫资金筹资渠道

1.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投入。一方面,以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发改委把河北省太行山区、燕山地区列为新10年特殊类型贫困地区为契机,积极向国家争取成立协调机构,制定“解决环首都贫困地区发展规划”,设立环首都贫困带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对河北省扶贫工作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河北省应保证配套资金的足额、稳定,以使扶贫工作计划顺利实现。

2. 拓宽社会扶贫筹资渠道。目前河北省社会化扶贫工作大多由省内各有关单位来实施,社会扶贫资金筹集十分有限。基于河北省环京津的特点,应该积极争取更多的中直单位、首都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大中专院校的定点扶贫与对口扶贫。此外,可以将社会扶贫主体扩展到全国各地,在全国范围内获取社会扶贫资金,这关键在于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平台,让全国各界能够关注到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

3. 进一步创新融资渠道。为解决扶贫资金紧张,河北省探索出互助金、扶贫自立社、小额贷款担保试点等多种融资方式。为了能够广泛、持续、稳定地获取社会扶贫资金,可以充分利用“P2P(Peer-to-Peer)”个人对个人的小额信贷平台进行社会融资。各界爱心人士通过小额信贷平台将小额资金借给贫困人口,帮助他们启动项目,当项目产生效益后再将启动资金还给出借人,出借人又可以将资金提供给其他贫困人口,使这些资金循环起来,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可见,建立“P2P”小额信贷平台可以广泛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五)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以保障产业化扶贫的脱贫效果

虽然产业化扶贫是贫困地区与人口脱贫的有效途径,但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导致该扶贫机制效果打折。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可以有效解决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所带来的脱贫阻力与返贫压力,从而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2009年河北省武强县及部分重点县通过建立农业保险机制,对农户奶牛、大棚等投保,帮助农民增强抗风险能力,就是对农业保险制度的初探。

(六)建立全面绩效评估体系

基于大扶贫战略,扶贫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更应提升他们的综合生活质量,形成城乡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局面。因此,贫困地区应结合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围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设计扶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这一评估体系要求贫困地区在全面开展经济扶贫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卫生扶贫等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在内的社会服务扶贫的深化。

基于该绩效评估体系,一方面,将评估结果通过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反馈给扶贫主体,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
另一方面,针对评估结果,以及对各扶贫项目的动态跟踪,及时查找扶贫各环节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以提高扶贫工作效率,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平,袁家榆.农村扶贫开发机制、资源整合与对策建议[J].改革,2008,(4).

[2]唐睿,肖唐镖.农村扶贫中的政府行为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3).

[3]刘娟.扶贫标准上调与扶贫开发机制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10,(1).

十三五扶贫教育范文第5篇

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30万人。当前,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形势复杂严峻。

脱贫指标如何确定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罩饕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紧密围绕这个总目标和总方向,从约束性和预期性两个方面提出了10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包括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率5项。并明确指出,到2020年,56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退出,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预期性指标包括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农村集中供水率、义务教育巩固率、贫困户因病致(返)贫户数、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项,并明确指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3%以上,贫困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这些指标的设置,既强化了“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的底线要求,又体现了《规划》的预期引导作用。

有哪些具体路径

农村贫困人口致贫因素复杂多样。从大的方面看,一类是与生存环境和资源禀赋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
另一类是因病、因学、因无劳动能力、因综合素质等与个体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8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一是产业发展脱贫,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
二是转移就业脱贫,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四是教育扶贫,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是健康扶贫,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六是生态保护扶贫,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八是社会扶贫,主要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企业帮扶、军队帮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要求。

为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规划》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作为重要原则之一,明确提出,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要创新贫困人口参与机制,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组织化水平,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加强贫困群众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市场意识培养,推动扶贫开发模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推动贫困群众观念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创新体制机制

新时期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构建一个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保障。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主要从5个方面提出了与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一是精准扶贫脱贫机制。《规划》对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定期核查、程序退出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规定,在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国家原有扶贫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二是扶贫资源动员机制。要发挥政府投入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和规划衔接,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三是贫困人口参与机制。要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参与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机制和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是资金项目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公开机制,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确保资金项目在阳光下运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