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1篇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薄生活经验有限,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深刻的认识。语文学习的首要前提是广泛地阅读,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阅读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五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1篇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薄生活经验有限,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深刻的认识。语文学习的首要前提是广泛地阅读,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阅读还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阅读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感悟书中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体验社会的人情冷暖,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培养学生将阅读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可以使学生更加专注于阅读文学作品,通过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的人文素养明显提高。“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得学生精神饱满,富有青春的朝气。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让学生接触经典的文学作品。例如:教师讲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片段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给学生一个月的阅读期限并要求学生随时做阅读笔记,将自己认为的书中经典句子和段落积累下来。一个月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从别的学生的交流心得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家在阅读中可以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人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将会更浓厚。
二、丰富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理解人文
阅读活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小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走出来对于严肃的课堂难以适应,对于枯燥无味的课堂小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调节学生的课堂生活。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图书馆展开。在课堂阅读活动上教师可以采取“主题书籍交流会”,课上在黑板上写出不同类型的书籍如:历史类、文学类、科技类、人物传记类等等,让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上写的书籍名称写出对应的自己读过的书籍,这样可以定期对学生读过的书籍有个汇总使学生心里对自己读过的书籍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在课堂上开展“主题书籍交流会”也可以让学生间进行读书交流,对自己读过的各类型书籍交流心得体会并相互推荐好的书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找到与自己读书兴趣相同的读伴,知音同行读书的效果会更好。教师对于那些写的书籍名称多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对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了别人读不完的书进行鼓励并让他们给别的同学分享“如何高效阅读”,大家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才会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省市图书馆参观。省市图书馆具有巨大的藏书量,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观省市图书馆告诉学生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让学生从小树立终生学习的学习观念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知识大爆炸带来的社会残酷的竞争。例如:教师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带领学生去市图书馆,让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关“国庆节的来历、祖国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影响、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等关于国庆节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在图书馆阅读国庆节的相关知识,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对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牺牲自己性命的革命烈士充满崇高的敬畏感从而从小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可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传记人物的人生,从而对自己更好地生活提供指导,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高自身文学修养。
三、增加小学生的阅读趣味,乐享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教育;
审美建构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是体现美、呼唤美的学科。在人们美好的童年里,只有接受到审美教育的滋润与洗礼,才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双方面和谐互促,共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实行审美化的教育,才能培养他们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彰显小学语文教育的魅力与价值。
依据笔者多言的从教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文本解读的审美关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关照是指在教学和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用美的质素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品质。
小学语文教材是自身的教育专家学者根据美的标准和法则挑选的“文质兼美”的佳作,反映自然和社会中方方面面的美。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抓住教材文本中美的字词语段,将学生带入神奇瑰丽的语文殿堂,让他们在自由的审美中享受美、体验美,形成审美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利用教材文本中令人忘我的情境、让人心灵迷醉的意象等,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体味文本中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利用教材文本中营造的美学意境,带领学生沉浸其中,体验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审美情趣,指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情境与心灵的唱和
教学情境设置的重要性是每一个学科教育教学所必须注重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义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和营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文本篇章大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点,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表达了特定人物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情感。因此,要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地阅读,成功地意会教材文本中要表达的审美意蕴,就需要教师创设有积极建构意义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当中,与智者、圣人对话,和作者、编者交流,实现情感的迁移。
让学生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体会文字表情达意的生命力,感受优秀文章的洗礼和浸润,从而开阔他们的审美视野,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三、教师语言的审美感染力
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口语化的书面语,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教师富于审美的教学语言是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载体。教师教学语言对学生思维的跳跃、情感的波动、审美想象力的激发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审美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了学生的审美对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特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他们的敬爱者、崇拜者,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性,是美的代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具有美感的语言向学生传达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体验与感悟。这种美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准确、明晰之美,更是形象、情感、文辞的优美。
四、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美
荀子《劝学》篇中认为学习应该“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这些至理名言共同说明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诵读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要适当地提倡学生的朗读学习,在朗读美妙文字的同时体验美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在思维情感的碰撞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美感。感受文字的节奏和语句的韵律,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五、多媒体辅助审美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里,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集声光电于一体的优势,可以有力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将有助于实施审美教育。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抽象生动化、具象化,冲破时空限制等特点,利用多媒体呈现的丰富图画和完美音质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建构。同时,多媒体教学能够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感受教学过程中的美。所以,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时要适度、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创设美的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3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一句古名言,启发我们要多读书,只有多阅读,才能多写文章,写好文章。对于小学生而言,重要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读好书。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在阅读教学之中,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的环境之中,要求我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把学生当作阅读的主人公。只有当我们把学生当作阅读的主人公,学生才会真正发挥自己的阅读积极性。
二、在阅读教学之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只有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搞好阅读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中,应做到:思想上的引导与帮助,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不断地帮助学生纠正阅读方面的缺点。
三、加强指导,追求阅读质量
在阅读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力和发散求异思维。想象是人脑中利用感知到的表象进行新事物形象的创造。想象发展了,才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内容丰富,语言精当,情感强烈,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借助生动具体的语言材料,丰富有趣的内容情节,千方百计诱发学生根据现有的阅读材料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在课文原有的内容的基础上或补充,或扩展,使概括变具体,空白变充实,细微见精致,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如《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性强,对语有趣,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大,但课文写到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就结束了。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做,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表象、情感等因素,诱导学生展开多层次的形象加工活动,加大想象的训练力度,学生有兴趣,全身心投入,创造思维和能力都得到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散求异,使学生获得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如《称象》一文,学生通过学习,肯定了曹冲用石头称象的办法。这时,教师可提问学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称象?学生各抒己见,提出用石头、泥土、水装船称象是好办法,装卸很麻烦,你们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更省力的称象方法吗?稍加点拨,学生的思路就开阔,就会找到用人上船称象的办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利用课文的内容美,发挥朗读的感人作用,吸引学生,唤起共鸣,增强学生信念,提高教学效果。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主要记叙首都人民向告别的感人情景,抒发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深切怀念和依依惜别的浓厚感情。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在读者面前要展现几幅画面1、人们急切等候灵车的画面。2、人们悲痛望着灵车来时的画面,体现沉沉思念的感情。3、灵车缓缓离去时的画面。学生都说:“我们读课文,表达我们对的无限崇敬,无限怀念的深厚感情。”
在小学语文课中,不少课文中安排有精彩的插图。我们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指导阅读中:1.引导学生理解图画蕴含的整体意识;
2.指导学生认识阅读的结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楚阅读的顺序。
四、在阅读教学之中,发挥语言重组作用,培养发散思维
语言的重组,其实就是语言形式的重新排列与组合。这样重组后,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语言转换。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转换方式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课文中的语言,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骆驼和羊》中的“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这句话进行语言训练,要求学生在不改变句意的基础上转换原句中的词语或句式。学生通过思考,很快得出如下答案: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对方的长处,这是不对的;
你们俩都只看到对方的短处,看不到对方的长处,这是不对的……
语句延展。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有些语句简洁、明了,为了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典型句子进行语言训练。
缀连词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还可以把课文中内容上有联系的词语排列在一起,要求学生缀词成句或缀词成文,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育;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为基础的特征。语文教学的研究专家对此观念的理解不单单是说语文有其实用的必要价值,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发挥语文课文化教育的功能。在关注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的应用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同时要求教师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当中可以获得思想上的陶冶,有利于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
阅读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新课标当中已明确指出阅读属于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可以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阅读,一定要让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过程中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此获得最真实的感觉。同时,还要求学生要在阅读素材的基础上,去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思想来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让书本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主体部分,教师一定要擅长使用各类教学的方法来刺激学生,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方面的感受,将课本死板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这样,在激发起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通过适当、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对文章进行理解,可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经验。在阅读的教学当中,教师还要掌握好让课本“活”起来的办法,让学生可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课本中的真实场景,通过联想掌握好文章的情感。
(二)构建延展性阅读教学观念
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指出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也是我们国家的国语教学课。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资源中,实践机会并不太多,因此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尽量去接触语文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的学习特点,多积累语文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这种观点,新课标提出了关于延展性阅读的一些具体要求,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构建起相应观,让学生阅读量、阅读范围都得到延展。可采用探究方法,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问题的方法提出,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探究者。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实现了学习能力的巧妙迁移。
(三)阅读教学需要抓住重点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尽可能去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关键内容,同时结合阅读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对重点阅读内容要与一般的内容有所区别。如果我们不事先对阅读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区别对待,那学生自己无法判断哪些内容属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这样会导致浪费了学习时间,同时学生也无法掌握有用的知识点,阅读教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这些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分清重点与普通点的内容,对知识进行详细的划分后再明确精确与广泛阅读的范围,如此才可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对阅读重点确定必须结合教学大纲规定,教师要将这些重点内容学习价值作充分的讲解,只有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这些重点内容,学生才可容易掌握其他内容。
(四)阅读教学要从关键词句着手
书没有读通是无法进行讲课的,书没有读熟也是无法开始讲课的。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阅读课整体的掌握。我们看到学生一开始通读文章,对课文还未完全熟悉,甚至对部分生词、句子还无法流畅阅读,教师就要求学生说出读文章的感受。从表面上分析,这样似乎可提高教学效率,加快课堂的教学节奏,但实际要想获得效果就是一定不能急。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的整体感受,造成学生无法很好感受到作者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有重点段落和中心语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从重点进行切入,由关键词出发展开教学。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围绕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章的整体性出发,找到关键词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感情,通过互动合作学习方法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出自主创造性,以此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海涛.说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J].学周刊,2013(4).
[2]曾朝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数外学习,2013(3).
[3]蔡国华.语文创造性阅读多元解读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6(12).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21-01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而语文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强调情感。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而且实践证明,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如《丰碑》、《钱学森》、《诚实的孩子》、等课文蕴涵着道德感,《五彩池》、《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美感,《新型玻璃》、《太阳》等课文蕴藏着理智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们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人,从而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当作者刻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情感就随之而产生了,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这样教师就可以免去许多繁琐的讲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草原》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文中优美的草原风光图:蔚蓝的天空,茫茫的绿色草原,洁白的羊群,柔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场面,充满着诗情画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如果再配上课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听,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入景、人情。情景交融之中,学生驰骋想象,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了,情感的波澜也被掀起了,由此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风光的无限之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三、运用语言,培养语感,体验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语感能力之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悟性是一种潜在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运用语言,培养语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情感。
1、让教师在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引起情感共鸣
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如果教师能按不同文章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朗读风格,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意韵,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在意境中体验到真正的情感。
2、让学生在感受形象中朗读,体会情感
情感的激活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情感。作者的情感寄寓于所描绘的形象中,只有引导学生去认识形象,感悟形象,在感悟形象中动情,在动情中抓住课文重点句子进行朗读,学生的情感才能与作者相通,学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情感。在教学课文《会摇尾巴的狼》时,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课件――“有一个陷阱里有一只狼,陷阱边上有一只羊,狼在陷阱里怎样爬也爬不上来”的动态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变成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表象后再细读课文中狼与羊的五次对话,那么课文中老山羊的诚实、善良、机警和狼的狡猾、凶恶、虚伪的性格特点就清晰地展现在了他们的眼前。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当学生读到“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谁也不会来救你的”这些句子时,学生对羊的同情之心和对狼的痛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3、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联想,升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