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方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并未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教育政治论文【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教育政治论文范文第1篇
1地方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并未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注重理论的系统性,缺乏地方性和师范性自从2006年秋季开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了重新编排,课程内容重点突出了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内在逻辑性,对于当下社会政治体系而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马克思主义体系庞大而内容丰富,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进行系统的完整的教学,教学实施难度较大,不利于专项性教育水平的提高.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教学定位进行选择教学内容,侧重加强学生专项素质的培养.比如地方师范院校应当结合地方性、师范性的教育特色,通过加强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可,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然而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导致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系统化,忽视师范专业教育的宗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向综合性大学转化,弱化了师范性和地方性的特色教育目标.
1.2重视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往往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忽视课程相关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把理论知识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也是采用知识点考察为方式进行考试,忽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课中,大多数教师注重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物质、意识等概念的讲解,忽视各种理论的实际应用,对于学生是否深刻领悟理论中的深刻含义缺乏有效引导,同时对学生在理论学习后是否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并未关注.在比如,教师在教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内容时,教师引用大量中外经典的故事进行分析讲解,可谓教学知识讲授全面而又深度,但在如何将理论化为行动这方面的知识却缺乏深入研究,作为当代大学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变成了几句苍白无力的口号,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
1.3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缺乏改革创新灌输式教学方式是传统的典型教育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较少,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灌输式教育沿用至今自然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教师通过通俗易懂的口头语言对事实进行陈述、对现象进行描述、对概念进行解释等,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内容的编排极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但灌输式教学属于一种单向式的知识传输方式,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参与教学互动机会少,导致思想政治课堂上呈现“讲台上教师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默默无闻’”的景象,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无趣,十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虽然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给教育带来的一些生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但多是高等院校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创新教学,只是改变一种灌输的工具,导致模式仍然局限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没有形成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此外部分教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大量使用精美的教学课件,形式、内容、花样繁多,导致学生被光、声、图像的展示弄得应接不暇,无暇顾及教学实质内容,形成了置身课堂之外的被动观赏者.
2地方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
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基础教育人才的基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未来中小学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修养的保证,但由于具体教学实施的偏差导致教学质量差,极大影响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应当立足现状,认真分析形势,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全面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1立足地方师范的教育目标,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方性和师范性我国地方师范高等院校办学目标是培养地方性基础型教育人才,教育内容应当突出地方性和师范性.因此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活动和内容应当仅仅围绕办学目标,充分结合地方教育现状、地方文化特点、师范教育目标等内容实行各项教学任务.首先,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教学内容中,比如通过学习或调研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认识地方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神.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突出师范职业特色,让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增加教师职业的道德内容、教师职业的法律法规、教师职业能力要求等教学内容,突出思想政治课的师范性,培养具有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人才.比如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颗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地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当下教师职业道德如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实现基础教育质的飞跃.
2.2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政治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防止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及享乐主义等奢靡之风侵蚀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身观、世界观、价值观,完善学生健康的人格.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教育型人才,学生将未来从事崇高的教师职业工作,其自身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当注重学生健康人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精神实质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提高学生敏锐的政治洞察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政治思想和行为.同时教师应当注意讲授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和内在联系,阐释其演变过程和发展动态,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院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将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比如开展“认真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做好新形势下教师职业工作要求”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课题论文撰写、分组完成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调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完善健康的人格,培养职业综合能力.
2.3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提高地方师范院校教学有效性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政治理论十分丰富的学科,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活教学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比如针对当下热点政治话题,教师可以采用专题讲座式进行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整合网络资源,引用学生感兴趣的资源进行阐释或讲授;
比如针对具有争议的政治内容,教师可以用辩论式教学方法,可以开展主题形式的辩论赛,促使学生通过比赛形式深入了解知识点的内在关联的知识,以学生探究为主导,教师补充为辅,全面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实现教与学和谐发展,促进教学任务目标有效实施;
此外针对实用性很强的知识,教师应当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
3结束语
教育政治论文范文第2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都是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的,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将校企合作模式纳入到教学管理中,但对学生思想政治的这种教学模式却仍然没有改变,依旧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为主,却忽略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殊不知,学生在此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要,因为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这是学生在校期间感受不到的,比如说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等。在此情况下,如果学校和企业不能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失望、自卑以及易怒等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实习目标的顺利实现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学校与企业应该从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入手,不仅要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而且还要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心理状态的培养。
2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思考
为了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符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需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加大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力度
虽说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鉴于此,学校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标,就必须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力度,对于辅导员的任用,必须确保其自身的政治觉悟,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思政理论课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这里所说的培训工作,并不单单指的是政治觉悟的培训,而且还要重视教师的企业文化培训,应该让教师深入到企业当中,对企业的文化和业务进行系统学习,使其能够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全面认识和掌握,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无论在理论教学中,还是实践指导中,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2.2做好顶岗实习之前的动员工作
在开展岗位实习活动之前,学校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我们都知道,学生在校期间和顶岗实习期间的身份是不相同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身份的转换,做好动员工作不容忽视。进入企业之后,这种动员工作也不能懈怠,尤其是辅导员和思政导师,更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转换期和适应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让学生能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身份,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为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2.3充分发挥企业育人作用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是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中,与其他正常员工一样,实习的学生也要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学习,也要遵守企业对员工的各项制度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对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用人需求都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将企业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应该选择一些爱岗敬业,具有风险精神的员工作为学生的实习导师,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生在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之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2.4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对思政内容进行设置的时候,应该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合理设置,确保思政教育能够符合企业发展对用人的标准。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高职院校必须对思政理论课程进行不断完善和整合,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除此之外,思政理论课内容的设置还应该结合专业与实践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活动,把优秀的企业专家请到学校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把枯燥的思政理论转化为现实案例,丰富了教学形式与教育内涵。
2.5确保校企双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致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除了会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之外,还会明确意识到,想要获得成功,单纯的依靠过硬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够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思想觉悟,从而知道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及吃苦耐劳、虚心学习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从而促进个人成长。
3结语
教育政治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经济成分和利益群体、社会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道德失范现象、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大众传媒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纷纷涌入我国,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主流文化受到冲击,人们的精神归属显得无所适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不但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许多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新价值的方法,如以“启发式”、“渗透式”、“隐蔽式”取代“填鸭式”教育;
以有的放矢的理论联系实际,讲真话、实话,取代“空谈”、讲“官话”、“套话”;
注意运用“情感陶冶法”、“心理咨询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建立红色网站,等等。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要求我们不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创新,内容也要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方法创新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关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目标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政治教育是导向性内容,思想教育是根本性内容,道德教育是基础性内容,法纪教育是保障性内容,心理教育是前提性内容。这些内容涉及了政治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从根本上说,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的政治目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党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必须坚决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方向,决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教育内容中的中心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既要具有超越性、又要体现现实性
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塑造出理想的人格是提高整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不仅要关注现在,更要关注未来,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理想性、超越性。但是这种理想,这种超越,必须建立在现实之上。我们的教育内容只有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符合实际,才具有科学性。再者,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内容“过高”、“过空”,跟他们生活的现实社会和实际的精神需求反差太大,就会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要深深扎根于现实之中,真正挖掘出体现时代要求、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东西,创新出既具有超越性又充分体现现实性的内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应坚持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
笔者认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应该对个体给予充分的尊重与关注,注意研究个体现在到底需要什么;
对合理的需要予以满足,对不合理的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如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义利统一观念等,这些既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又能满足个人价值实现的内容,就应该及时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
(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应体现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情况错综复杂、千差万别,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层次性。从年龄上看,教育对象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四个层次。我们应该根据年龄结构,合理地确定出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从文化知识层次上看,教育对象有知识比较渊博、知识水平较高、知识水平一般、半文盲、文盲之分。从思想道德状况上看,教育对象有思想先进、思想道德素质一般、思想落后、思想道德素质差之分。如果我们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一刀切”,势必严重影响教育的效果。另外,从地域上看,教育对象有城乡差别,东、中、西部差别,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别。这同样要求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必须体现层次性。
(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应具有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及时解决人们思想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人们的思想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保证社会的精神主流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针对社会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教育对象施加教育,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比如,针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注意培养教育对象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义利统一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法制观念等;
针对目前网络化引起的负面效应,我们应该注意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针对现在青少年的性罪错行为,我们应该注意加强性道德教育;
针对现在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我们应该注意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针对现在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实际,我们应该注意培养教育对象的开放意识、国际意识、国家意识等等。
教育政治论文范文第4篇
关健词:第四媒体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所谓“第四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三大媒体之后的新兴媒体,习惯上被定义为“互联网”。然而,随着手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手机短信媒体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眼前,并成为“第四媒体”的又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第四媒体”自产生以来,迅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对社会的影响是直接和客观的。青年群体由于其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并存在着好奇性、叛逆性、受压抑性以及良好的接受性等心理特征,使其一开始就成为“第四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因此,“第四媒体”环境对青年受众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的影响也是直接和客观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所具有的“双刃剑”功能又使得“第四媒体”环境在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第四媒体”条件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所创新。
一、“第四媒体”的特征
第一,从“第四媒体”的特征来看,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普遍的观点认为,“第四媒体”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五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广泛性和特定性的统一。与传统传播媒介需要特定的物质条件、固定的地点、活动空间和既定的时间,受众在接收信息上受到了诸多限制相比,“第四媒体”要广泛开放得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创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也造成了受众在“第四媒体”中行为观念的差异性;二是虚拟性与真实性的统一。虚拟性可以被认为是“第四媒体”最重要的特征,虚拟的主体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虚拟的活动,充分显示了“第四媒体”的虚拟性特征;然而,在“第四媒体”条件下,又存在着真实的一面:虚拟环境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环境的反映;“第四媒体”的用户在虚拟代号的后面,又是客观存在的个人或群体;三是互动性与单向性的统一。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是单向流动的,受众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在“第四媒体”中,受众在选择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BBS等进行讨论。另外,“第四媒体”下的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平等、互动的信息交流;四是即时性与易逝性的统一。“第四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特征又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了即时性特点。但是,为追求时效性而进行的频繁的信息动态更新,客观上就容易形成信息的“瞬时化”和“碎片化”;五是海量性与有限性的统一。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第四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是无所不包的,但是,信息的选择最终还是由受众群体来决定的,受众群体在选择信息时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选择,因此又是有限的。
第二,从“第四媒体”的形态来看,由于“第四媒体”在外延上包含着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网络,因而其形态也有所不同。互联网的主要形态包括万维网(即3W网)、电子邮件报刊、电子公告版等;而手机短信媒体的主要形态则可以从其服务功能的形态的分析,它包括普通的短信息服务、增强型短信息服务和多媒体短信息服务,其服务内容包括交易型、资讯型、娱乐型及数据库型等多种类型。
二、“第四媒体”与思想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1.“第四媒体”背景下思想教育面临的机遇
首先,“第四媒体”的发展提高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一是“第四媒体”环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了解各门科学的理论前沿,必将大大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二是“第四媒体”的出现有利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时的、全面的、准确的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减少了实践中摸索的时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三是“第四媒体”环境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手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单向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逐渐被“双向互动式”与“灌输式”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所取代,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真正实现了互动,从而有利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手段和方式的改变。其次,“第四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和迅速传播,必然导致新的网络文化的产生和传播,有利于青年受众吸收优秀的文化营养,增强自身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科学性。一是网络文化的现代化丰富性,有助于开阔青年人的视野,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有助于青年人确立全球观念、效率观念和民主观念;有助于增强青年人的创新意识、自由平等及合作意识;二是在“第四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和即时传播的,有助于青年受众道德智商的培养。
2.“第四媒体”背景下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四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第四媒体”环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与信息传播者的相背离性。随着“第四媒体”的迅速出现和普及,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表现为传播者大众化了。在“第四媒体”环境中,作为信息传播者的相当数量的人群与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存在着差距。青年群体由于是“第四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因此这种传播者大众化必然会带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弱化;其次,“第四媒体”环境下,青年受众的主动性增强带来的挑战。传统媒体中信息的单向传递性特征,使得受众始终是被动接受信息,处于信息传递的客置。一方面,受众所接受的信息,都是由传播者经“把关人”过滤之后传向受众的;另一方面,即使受众具有一定的信息选择能力,但是这种权力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要受到诸如传媒条件、时空条件的限制;在“第四媒体”环境下,受众拥有的权利前所未有地增强了,他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信息,也可以自由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从而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的信息;再次,在“第四媒体”环境下,青年受众对“第四媒体”的信息依赖程度的加强,将会使青年群体面临被异化的危险。一方面是青年信息需要的异化,另一方面是“第四媒体”的异化,无论是信息需要的异化还是“第四媒体”的异化,都将最终导致青年这一“第四媒体”主要使用群体的异化。
三、“第四媒体”背景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从“第四媒体”环境优化的途径来看,主要包括技术途径和非技术途径。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一是被动式的技术途径,主要是“把关人”的信息过滤、删减、屏蔽和“封杀”有害信息。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有害信息向青年受众传播,从而起到预防和补救作用,保障“第四媒体”环境的青年思想教育的有效进行。但这只是消极的被动式技术手段,不能从根本上保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合理发展;二是主动式的技术途径,主要是要在应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础上,让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包括建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宣扬主旋律;在各个影响较大的网站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人到形象生动的栏目当中;建立相应的网络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等。其次,从非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要建立媒介监督制度,加强网络宏观管理,独立运行的“第四媒体”监督组织应具有信息、学者参与、公众动员等功能。同时,要以法治网,加强网络法治监管力度;要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立法;加强信息网络方面的执法和司法;积极参与国际信息网络方面规则的制定;加强信息网络管理人才的培养等。超级秘书网: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首先是要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全面的“第四媒体”
教育政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概论;教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过多年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结果,它涉及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两课”教师需要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减称《概论》)课教学中全面渗透素质教育内容,推进素质教育。这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而且更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概论》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不断进步的一面伟大旗帜。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因此,《概论》课教学中,任课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旗帜鲜明、理实结合地宣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主阵地。要使该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不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粗暴的灌输,不但使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更关键的是要“进头脑”。首先,任课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只有如此,教师在授课时才能自信、有理有据、掷地有声的进行课堂教学,才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语言、信念和人格去感染学生。坚信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风气才会形成。否则,教师课堂上理不直气不壮,学生自然就会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怀疑,甚至是抵触情绪。教师在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授课,学生为完成规定学分而听讲,那么我们的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学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任课教师必须深入学习领会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理论的宣讲者、践行者,做学生的引路人。
第二,紧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主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理论问题展开教学。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奠基之作。解放思想理论破除了我党政治上的迷信,实事求是同时也是也是思想活的灵魂,是指引我们前进的重要理论明灯。
第三,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一直是任课老师的目标工作。笔者认为制约《概论》课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应该在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下功夫。具体可以通过采用影像资料、历史故事、文献档案展示、多媒体教学、革命歌曲教学等手段增强该课程的吸引力,有效利用课堂讨论、主题辩论、撰写小论文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摒弃简单的理论说教,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一些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教师应该在是非问题上立场坚定,避免学生曲解理论事实。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执行的自觉性就会增强。
二、注意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孟子云:“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提高学校学生人文素质,就是在提高整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和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概论》课中凝聚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精华。在课程学习中,通过教师全方位的讲解分析,学生掌握了与时代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绝佳途径。其次,《概论》课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辨证法思想,如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其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等,都是辩证哲学思想的体现。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邓小平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科学的本质。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果在学习和工作中没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就不可能在实践中锻炼出创新能力。《概论》课的很多内容都体现出强烈的是创新思维精神,是领导集体和领导人智慧的结晶。他们以巨大的理论勇气直面问题,善于研究,敢于总结提炼,创造出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指导思想。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辟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教学中,要以几代领导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格为切入点,将创新精神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素质。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我们要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更应是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公民,要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品质。具备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学生缺乏健康正常的心理,就难以适应社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传奇般的政治经历的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耐受挫折的良好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