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向更高层次教育的过渡,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后备力量。所以,高中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今后各方面的需要打好基础,这同样也是高中化学的任务。如何完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学应试教育【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中学应试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平衡
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向更高层次教育的过渡,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后备力量。所以,高中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今后各方面的需要打好基础,这同样也是高中化学的任务。如何完成任务,如何将任务完成得更好,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哪里,是教以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能力,还是让其考出更高的分数,这个难题摆在了所有教师的面前。这就是教师最需要处理的问题――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全体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理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找好两者的平衡点。
原国务院副总理在解读素质教育时曾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不仅是化学学科的任务,而且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高考、会考、期末、期中等等考试的根本不在于测试学生考多少分,而是考查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
所以,作为高中化学老师,我们要转变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从以前单纯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误区中脱离出来,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着素质教育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自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原来的题海战术中脱离出来,从备课、上课、实验等各个环节积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而不是单纯地去获得更高的分数。当然素质教育也并不是简单地将考试的百分制变为等级制,举办各种特长班、兴趣小组或者各种活动,也不能无原则地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更不能放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
但是,应试教育又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高考、会考的成绩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又有太重要的作用,会考成绩是否合格意味着学生是否掌握了这门课的基础知识,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高考成绩的好坏关乎学生能否进入更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能进入什么样的学校学习,可以说是关乎学生一生的命运。所以,在目前的条件下,考试又似乎是唯一的考验教师教育水平、学生学习水平的方式,这个又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一切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这个也就难怪有的学校会出现“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的情况了。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真的是针锋相对吗?就不能相结合吗?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构建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对课程进行优化,使之更能适应教学改革。实现教育内容的综合化和现代化,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活动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打破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记忆式的传统方法,探索启发式、激励式、开发式等科学化的教学方法。
二、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对考试系统等进行优化,使之不仅能够准确地按照教育的性质、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也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在日后运用到实际生活生产当中。该评价系统要建立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要切合实际、灵活多变,易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修改,能全面地评价学校办学、教师授课、学生掌握的情况,以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调整授课重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三、构建素质教育的授课体内容
对授课内容进行优化,使之能指导日常生产生活。将更多有实际价值的内容加入到教材当中,摆脱过去假、大、空和难、偏、怪、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把更多更贴近生活的常识、知识、经验加入到新的教育当中,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做以上改进的情况下还要有适合本学科的变化。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方式,我们教师也要进行改变,不仅应该让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知识和答题策略,使之能够顺利地通过各种考试,还应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以及娴熟的化学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知识和技能上同步提高,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此外,还应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变“高分低能”为“高分高能”。
虽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不相符甚至相互矛盾,但在更深层次上,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即使素质教育者们在口头上高声疾呼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无法否认考试是一种相对公平的测量手段,无法否认其对教育以及其他活动的指导作用,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无论什么样的素质教育也无法摆脱考试这种衡量教育水平的方式。素质教育也没有摒弃考试,而是由原来的用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教育好坏和学习成果的方式转变为更加全面、真实、切合实际的综合性、全方位的考核方式,考试成绩仍然是其中的一项。知识教育、应试能力也应该作为素质教育考查的一部分,只不过是作为一种能力出现,而不是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3]李岚清.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6).
[4]李妍.浅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学应试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愉快体育;学习心态;个性化发展
在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是进行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主要肩负着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职责。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以愉快学习为目标,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进行强化。
一、让学生放松学习心态
游戏教学法是我们开展小学体育经常运用的一个有效方法,因为游戏本身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愉快。当我们开展游戏的时候,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进行体育游戏的创设,比如,我们在进行排球教学的时候,可以用颠球比赛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对球的掌控能力。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来进行比赛,学生在进行竞争的时候就会不断地培养自己对球类的掌控能力,在竞争中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另外,在进行跳跃课程的时候,让学生在进行跳跃能力训练的时候开展跳跃游戏,可以把学生设定为一只只小青蛙,设定一个跳跃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作为目标,其他同学追赶这名学生,让他们追逐一个目标来进行跳跃训练。通过游戏的方式,让枯燥的体育课程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开展体育训练。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我们开展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追求运动的技能以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样能够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而愉快体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通过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进一步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个性倾向方面培养自己的心理特点以及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另外,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挖掘运动潜力和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在愉快思维的指导下,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及创造性进行美的情感以及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愉快是我们进行学习的动力,我们在进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愉快的作用,当学生用一个放松的心态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会有进一步提高,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和训练感兴趣,学生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就可以有其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中学应试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失败;
焦虑;
化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6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03
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无数次考试,小升初要参加考试,初中升高中要考试,高中考大学要考试,继续读研仍然要考试,即使步入社会,仍有无数考试。可见,考试与一生相伴,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除了要教给学生学科知识外,更要教会学会正确面对考试。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考试十分关键,一定要考好,某某考试十分重要,一定要过关等,事实上,经历的每一次考试都重要,又都没有多么重要。因此,对待考试既要重视,又不能过于焦虑。本文就试着和大家分享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
一、不要害怕考试失败
只要是考试,就一定会有不及格、及格、优秀、突出;
就一定会有成功或者失败。每一个人只能保证考试前的准备工作,但不能保证考试的结果一定如我们所愿。失利也好、失败也罢,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失利、失败,内心真的被打败,从此一蹶不振。历史上无数名人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发明家爱迪生在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时,就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据说大约有1000多次,最终才找到钨丝做灯丝,从而提高了灯泡的寿命。爱迪生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曾经乐观地说,经历了这一次失败,我又知道了哪一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离成功就更近了一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次的考试失败其实都在为最终的成功做准备而已。
曾经见过一幅漫画,漫画上有一个孩子正在学走路。旁边有两成年人针对这个孩子学走路摔了一跤发表自己的意见。一个说,还不会走,怎么能走?另一个人说,不学走,怎么能会走?看似两个人的观点都有道理,实际上细想一下,还是认同第二个人的观点。“不学走,怎么会走”,告诉我们没有人天生就会走路,只有不断学习才会学会走路。当然在学走路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摔跤。可以这样讲,摔跤是我们在学走路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没有一次次摔倒后再爬起来走,可能永远也不会学会走路。这个道理同样适合我们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次次的失败,但这并不可怕,这是学习路上必须要经历的,只有经历了这些,才能一步步的进步和成长。可以这样说,害怕失败的人,就是拒绝成长的人。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保证自己的一生中从不经历失败。如果天天抱着失败了怎么办的想法去学习、去考试,一定不会发挥出自己的应有的水平,因为已经被自己的心理负担压垮了。
二、有效纾解考试焦虑
有很多学生跟我说:“老师,我考试前总是睡不好觉,经常失眠,结果在考场上我就无精打采,眼花缭乱,题目的要求都看不清,有时候甚至在考场就睡着了。我这是什么情况?我可怎么办呢?”甚至曾经有一个学生向我请教,他说,“我过去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从来没有考过第二名,结果有一天转来了一个新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我以一分之差变成了第二,从此,我再参加考试就十分紧张,导致始终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老师,我可怎么办?”实际上,这个学生的表现都属于患上了考试焦虑症。考试焦虑就是过于担心考试的结果而产生的焦躁苦闷、寝食不安的一种状况。事实上,考试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适度的紧张,这是正常的,但是过度紧张就属于考试焦虑了。适度的紧张有利于我们的大脑皮层积极有效的工作,从而保证我们发挥出我们的正常水平;
而过度的紧张则会抑制我们的大脑皮层,使得大脑皮层无法正常工作,从而无法发挥出应有水平。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不要太想考试以后的事情,考试到底会有一个什么结果,这个结果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等。在考试前只负责认真复习准备即可。只要尽力而为、竭尽全力而为,考试结果并不怎么重要,相反,如果我们不过度关注考试结果时,考试结果往往还不错。
为了解决那位考了第二的同学的心理负担,我专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唐代到清代,我国历史上三元及第(指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都拿第一的人)不过15人,1300年的历史,只出了十几个人。清朝有三个“三元及第”的人,按理说,清朝离现在最近,然而却几乎没有人能够叫出他们三个人的名字。这说明了什么呢?1.自古及今,连续考第一,绝非易事;
2.即使“三元及第”的人,除了显赫一时,如果未给社会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很快就被历史湮没,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给这个学生讲完这些,这个学生如释重负,第二天就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了。
考试只不过是一次检验,对过去的学习效果的检验,既要正确看待它,因为正视这些才可以不断进步,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把一次考试看得过重,因为这已经成为过去,吸取教训和经验,面对未来才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中学应试教育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皮格玛丽翁效应;
自信心;
闪光点
一、 教育教学呼唤皮格玛丽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为“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是心理效应的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源于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但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和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为“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这座雕像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196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在原神话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先找到了一个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份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些人只是他们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好很多。这些学生不仅成绩提高得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融洽。罗森塔尔雅格布森就借用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名字,把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玛丽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
这个实验说明,如果教师认为某个学生非常优秀,并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期待,学生学习时就会加倍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有所提高。所以,教育工作者就要扮演皮格玛丽翁的角色,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要把全部的期待和心血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帮助学生找到自信,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真诚地期望他们是出色的,那么他们就会如期待的那样变得优秀和出色。
二、皮格马丽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帮学生在学习上树立信心
笔者曾经遇到这样一个班级,每次布置作业时大部分学生完成的情况都不是很好。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找几个学生谈心,学生说:“老师,我们班学生的学业成绩整体不好,入学的时候分数都比较低,好多任课教师都说我们班是差班,甚至有的老师还说我们是笨蛋,什么都不会。我们班同学现在是信心尽失,只能破罐破摔了。”通过深入了解,笔者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确实比较差,比起其它班的学生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些学生本来也有努力学习的愿望,只是受到的打击多了,慢慢地就不再努力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班里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叫做“优点轰炸”。要求四位同学一组,小组成员轮流被别人指出优点,被谈论者只须静听,不必做出任何表示。接着让大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被大家指出优点时有何感受?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的认识?笔者告诉学生:“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你们也不例外,说学生是笨蛋的老师他自己的教学水平一定不高。俗话说,天下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希望大家相信,其实你们都很优秀,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并积极发扬这些优点。当你们能够做到这些,每一个人都是成功的,你们班也将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学生发现了许多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同学们也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同伴,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班级的学风有了很大的改善。
2.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罗丹说:“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该用发现美的眼光去欣赏每一位学生。赏识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棒,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
然而,在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给了优秀的孩子,那些学习成绩并不出色的孩子却被遗弃一旁,而那些后进生更是时常遭受教师的白眼和讥笑。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一个优等生是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到的,可那些后进生呢,教师就不一定喜欢他们了。所以,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老师一句简单的表扬、一句温馨的话语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认可,这种充满爱的关切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甚至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
课堂上,笔者每次课前都会安排两名学生走上讲台,准备三分钟左右的脱稿演说,并对此进行讲解与点评,对他们演讲过程中的优点给予赞赏和肯定,对不足给予提醒和建议。有一次,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上台演讲,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平时不爱说话,不喜欢和别的同学交往,也不太积极参与班集体的活动,是一个比较胆小的学生。当她演讲完,笔者发现这个学生虽然平时学业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在演讲方面却很有天赋。随后,笔者对她的演讲进行了点评:“你的演讲很好,角度新颖、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在讲台上沉着冷静、落落大方!”而这次的演讲居然改变了这个学生,这个学生从此变得活泼起来,开始积极地参与班集体的活动,在学习上也更加努力。后来,这个学生给我发短信说:“老师,您知道吗,那次的演讲让我看到了身上的优点,你的那句‘演讲得很好’让我重新开始审视自己,从小到大我得到的只有老师的批评和漠视,您是第一个赞扬我的老师,那次的演讲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只要努力,我也一样可以成功!感谢老师给我这次演讲的机会,感谢老师对我的认可!谢谢您!”通过这件事,笔者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教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关爱,因为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只有教师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赏识,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3.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力
《爱的教育》一书中提到:“任何职业都潜藏着宝贝,拿着锄头就能挖掘到金子。”教师正是等级最高的掘金人。其实,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就好像一座亟待开采的金矿。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挖掘这些金矿,并将矿石提炼成闪闪发光的金子。教师应该学会在每天的工作中挖掘潜在的宝贝,并欣赏自己掘到的金子。能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时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势,有一次,笔者在课前开展了这样的一个小活动。笔者问学生:“请大家说一说一分钟内你最多能拍多少下手,大家不要尝试拍手,请你立刻说出答案。”90、100、150、200、300……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当有位同学说到300的时候,有些同学喊道:“不可能!”这个时候,笔者说:“好,我们就让这个喊‘300’的同学来试一试,请你尽可能在一分钟内多拍手,记住,拍得越多越好,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这位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拍了320下,居然超过了自己估计的数目。班里其他的学生也不敢相信这样的结果。这个时候,笔者又问道:“有没有同学坚信自己比他拍得更多的!”又有两个同学勇于尝试,一个学生拍了360下,另一个学生则拍了380下,这样的结果让他们自己都惊讶不已。
活动过后,笔者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请同学们相信,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非常优秀,不要因为自己现在的不如意否定自己。在我们的人生词典中,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不可能’只是庸人给懒惰所找的借口。其实,咱们班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潜能,但由于胆怯或低估自己,大家没有去尝试,让很多机会从身边溜过。以后,请不要再轻易地否定自己,大胆抓住机会,记住你也行!”自从开展了这个小活动,笔者发现班里的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大家更加努力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
三、运用皮格马丽翁效应需要注意的问题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在权威式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真理代言人和学术权威,学生很难做到自由地、充分地发问和思考。只有当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与老师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时候,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被真正调动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时,教学过程才是有效的。因此,要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皮格玛丽翁效应,就要树立民主平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尽量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创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尽可能发掘学生的优点,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近、可以信赖,时时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才能使学生消除学习时的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赏识学生要把握好“度”
中学应试教育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作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以案例的运用和讨论为突出特征。在公共教育学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总结评述三个基本环节。要提高公共教育学运用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就应重视高质量案例的选编,构建系统的案例知识体系,加强案例教学的管理和培训。
公共教育学,是各类师范院校为非教育专业本科、大专以及一些教师培训班开设的教育学课程,是体现教师教育特色、担负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然而,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目标不明、教法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在工商管理界和法学界已获得广泛认可的案例教学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案例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这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之处。一个案例应该包括实际的情境、典型的事件、完整的事件叙述、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从教育学的独特角度,可以这样来给案例下一个定义:所谓案例,就是完整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复杂的教育情境中的、蕴涵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可能也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教育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并且隐含着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冲突的多元化方法。
案例教学即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运用典型的教育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采取不同的案例呈现方式,使学习者进入某种特定的教育实践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独立研究和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平等对话、积极研讨等形式,来加深学习者对于教育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全新教学方法,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构筑了一座桥梁。在公共教育学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者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是进行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实施
1.课前准备
(1)教师的准备。
1)精选案例。依据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精心选编案例,是教师准备的第一个环节。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从国内外专业数据库、期刊、杂志、相关案例选编书籍等渠道搜集、整理、选编了几十个相关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力求保证这些案例具有客观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鲜明的目的性、问题性和丰富性,为案例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案例基础。
2)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首先仔细通读案例,分析案例材料,明确案例的背景,找出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然后还要思考学习者可能提出的问题或者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忽略或遇到的问题。最后,还要评估在课堂讨论中,是否会出现一种观点占上风的现象,或是否会展开真正的讨论。如果是一边倒,还要想办法扭转,扮演起与学习者的观点相对立的角色;
如果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引发起讨论,就要从案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发起学习者的思维。[1]总之就是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情况进行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以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
(2)学习者的准备。首先要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应该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由教学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其次要让他们明确自己有对案例做出分析讨论的责任,应该做好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的准备。在准备过程中,学习者应熟读案例材料,分析案例内容,有时还要写出个人阅读笔记。总之,学习者既要做好分享成果的准备,也要做好为别人提供可以分享的成果的准备。而且,还应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2]
2.课上的实施
(1)呈现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呈现案例:给学习者印发文字案例;
教师自己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
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描述案例;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
事先将文字资料发给学习者,让他们自己准备,以角色扮演方式来呈现案例。无论哪种呈现方式都是为了丰富案例引入形式,使学习者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中人物的行为。
例如,在讲到《教师与学生》这一部分时,引入“两个孩子和两个老师”案例。
首先由老师讲述引出第一段:
“相同的是,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拿了同学的10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和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然后带感情地愤怒地讲述第二段:
“对于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王某,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崔某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右面颊上刺了个‘贱’字,以示‘训诫’。事发后,王某爷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这位给孩子脸上刺字的老师被派出所拘留。”
第三段主要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呈现,事先将材料发给学习者准备,由一位同学扮演王老师,其他同学扮演下面的学生:
当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学生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不忙地说:“我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拿了这10元钱!”孩子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王老师笑眯眯地说:“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过来对讲台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缺点,好吗?”聪明的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讲台呀,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有的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可改正后就是好孩子!”王老师最后总结说:“大家讲得很好!讲台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相信明天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那10元钱。王老师开心极了,激动而高兴地说:“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拿了钱,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改了就行了。这件事肯定让这孩子记一辈子。”
(2)提出问题。将案例以各种方式呈现以后,教师会向学习者提出几个让他们讨论的问题。一类是案例概述问题,引导学习者从整体上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把握,加深他们对案例的理解。这类问题如:“在案例中涉及到教育教学中的哪些问题或原理?你认为中心的问题是什么?”另一类是理论分析问题,引导学习者将教育知识原理和案例事件联系起来,在运用原理对案例事件分析的过程中达到既深化了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对案例问题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境的认识。这类问题如:“你认为在该案例中教师的处理方式合理吗?为什么?”第三类是教学决策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针对案例中出现的具有典型性的教育教学情境提出的,其目的是希望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习者对教育问题的分析、推理、判断和决策能力,并对他们以后处理类似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这类问题如:“如果你是该案例中的教师,你如何处理她在课堂上遇到的情况,如何更好地管理课堂?在这节课后你又会怎样做?谈谈你这样做的依据。”[3]如上面所举的案例,就是通过以上几类问题来进行设问。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都是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进行。
(3)小组讨论。事先将学习者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上课都以小组为单位坐座位。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学习者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同时,要求学习者认真听取每位组员的见解,尊重每位组员的想法,包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与想法,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也不盲目接受别人的观点。要求学习者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样才会提出有独创性的见解,有价值的观点。在学习者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观察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鼓励督促那些不太积极的学生参与讨论,有时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发他们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4)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是学习者展示他们关于案例的小组讨论结果的舞台。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讨论解决各小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本次案例教学目标而设置的问题,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备择方案。首先,教师通过对案例所设问题的回顾,把课堂引入正式讨论阶段。然后选出2-3个案例的中心问题让学习者有重点地进行讨论,其余的做出一些提示。在就某一个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时,一般都选定一个小组做主题发言,其他小组做补充发言。为了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畅所欲言的讨论氛围,教师发言不多,尽量把时间留给学习者,鼓励学习者多发言、多思考、多做出决定。教师也不会批评学习者的不同意见,只是在学习者作无谓争论时加以引导,让学习者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最后,经过一番斟酌、思考甚至是辩论之后,留下2到3个备择方案。
(5)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评述。即对案例分析以及学习者提出的各种备择方案进行总结,这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教师主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案例讨论中的闪光点,并提出学习者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注意穿插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教育原理,强化前面所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的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如上例,教师总结评述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从教师职业素质的角度,重点强调教师的爱与情感是教育的基础;
二是从学生观的角度,提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受其学生观的支配,重点引出学生的基本特点;
三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重点揭示师生关系内容中的情感关系、认知关系、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在个别案例教学中,教师还指导发动学习者自己来做评述总结,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全班讨论时,师生最终确定出2到3个备择方案,但教师在总结时绝对不会否定前面小组讨论时的备择方案,都会向学习者声明在实际教育情境中答案往往是多元的,让学习者充分理解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总结述评后,还要求学习者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和讨论过程中所取得的收获,解决的问题,以及尚待释疑的问题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教育原理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的字数一般要求500-800字。
三、提高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重视高质量案例的选编,积极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
案例选编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工作,没有一定数量的符合教学目标的典型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就无法得到普遍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应与教育工作者、师资培训人员和其他一线教师共同合作来收集和编写案例。应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编写和选用更具本土化的教学案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学习借鉴国外大学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的经验,积极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丰富案例教学资源。
2.处理好案例研讨与理论知识掌握的关系,构建系统的案例知识体系
教师应处理好具体的案例研讨与系统理论知识掌握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认识案例所涉及的具体要素、因果关系、问题与对策,阐明案例的本质;
并根据案例所提供的属性和本质,进一步推论与其相关的同类现象和问题,使学生对单一的案例认识上升过渡到相应课程的理论结构理解、吸收和巩固上;
使案例融于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中,直至把对具体案例的钻研和系统的理论学习合而为一,使案例教学产生较大的理论价值和最大的教育功能。[4]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案例教学的管理和培训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案例背景应该非常了解,有一些专业研究,还要具备一定的相关领域经验和教学技巧。因此,案例教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思想观念、知识层次结构和教学能力等方面挑战自己、完善自己,以案例教学的实施作为自我提升的一个良好契机。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案例教学的管理和评估,重视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
积极组织案例教学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参与相关领域实践,撰写调研报告和案例;
还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广泛参与,建立相应的学习激励机制。
总之,案例教学是笔者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培养创新型教师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教学的实践表明,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案例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反思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与效果。当然,案例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各有利弊。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将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及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2]马治国.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06,(4):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