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贵州省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为例,其地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服务于农村基层医学人才。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予以了足够的重视,虽然制定了一些理论方面的措施,但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基层医生教育【五篇】,供大家参考。
基层医生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
医学;
德育;
基层人才
以贵州省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为例,其地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服务于农村基层医学人才。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予以了足够的重视,虽然制定了一些理论方面的措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要想落实起来却具有一定的困难,要想真正做到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令其扎根于基层,还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发现不足之处,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强化德育的教育工作。下面笔者就以该医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例,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的引进起到一定的帮助。
1 中职医学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对于德育教育的培养是稳中有升,但是依然存在些许不足之处。首先是学生对这方面教育的不重视。当前的学生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奉献精神,因为很多中职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会被委派到基层开展工作,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的大好年华奉献给艰苦的基层工作中,而是想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安逸的生活。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他的职业价值就在于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基层岗位中更加需要这样的人才,如果不具备这样的高尚的品质,就很难坚持下来。所以现在有些学生不重视学习,经常逃课,由此可知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态度是相当漠视的。
其次,德育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体现在实际生活以及工作中的,学校中学习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医学伦理学”这门课程,如果仅仅从理论上向学生灌输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生是难以真正体会得到的。所以理论与实践联系得不密切是目前存在的另外一点问题。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是相当有必要的,令他们认识到基层工作中是如何需要医学方面的人才就需要从实践中才能体会得到,教师如果只用书本的知识想要令学生达到思想上的提升,相信是十分困难的。
第三,德育教育并不是专业课程,但是却与专业的课程息息相关。医学院中安排的课程当然都是与专业课相关的,在医学伦理学中,除了专业性的知识外,同样也需要在德育教育方面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只有将专业与非专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意识到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是多么重要,承担的责任是多么重大。这些都不是在专业课的课本上可以学习到的内容。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对于非专业的内容通常都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令德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 提升中职医学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
首先,要想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就必须要在制度方面多下功夫,开展规范化以及制度化的管理。因此加强对德育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将学生的德育表现作为评选奖学金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引起学生们对于这一内容的重视程度。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甚至应该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才可以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建立起完善的德育评价制度,是实现对于中职农村医学生培养的主要举措,是令学生拥有医德的重要举措。
其次,对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新的教学方式应该重视起学生的实训能力。令他们广泛深入到基层之中,体会到农村甚至是更加偏远的山区医疗卫生状况落后的现象。在实际授课时,还应该引入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人物,成为学生的榜样。如抗击非典、地震救灾等过程中涌现出的大量医疗英雄人物,都是很好的榜样教育实例。
第三,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在课堂中加强德育教育。学生的德育教育应从新生入学那一刻开始,直至毕业。为了能在课堂中确实加强医学生的德育教育,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人文教师与专业教师携手同心,形成德育教育的整体合力;
其次,不断加强医学专业课教师自身的人文功底,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质培训,鼓励他们根据授课情况,结合实例,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育之中,同时让人文教师多学习和了解医学知识,寻求更多的医学和人文的契合点;
最后,在教学中贯穿科学史的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科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第四,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拉近医学生与德育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觉得德育就在他们身边,达到提升德育认识的作用。近年来,学院多次成功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调查、宣传预防艾滋病、义务支教、街头义诊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既巩固提高了学生在书本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又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培养了职业道德意识,丰富社会经验。社会实践教育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从以下方面来改进:一是科学评定社会实践活动的绩效,二是要做好实践活动前的培训工作,三是要寻求社会支持和理解,以确保有充足的人、财、物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四是要组织学生轮流参与,条件允许应全员参与,五是要做到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多样。
最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德育教育氛围。校园文化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为把德育教育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营造出“大医精诚”特点的校园文化环境,本院在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与兄弟院校联合举行新春诗歌朗诵比赛,放映励志影片,一年一度的“女生节”、学生评优表彰大会,邀请院内外知名人士开展系列人文讲座等,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德育情操,还培养了学生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深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创建医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德育教育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期望在短时间内就能得以实现,中职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要深刻认识到他们将来所承担的重要职责以及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该恪守的准则,这些都是只有通过德育教育的学习才能掌握的。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了培养更多基层优秀的医疗人才,一定要加强对中职医学学生开展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骆欢欢.浅谈如何使低年级医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接受医德教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12):53-54.
基层医生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糖尿病;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5-0088-02
doi:10.14033/ki.cfmr.2016.25.046
基层医疗工作的开展受到基层经济和设施的影响,其实施工作效果一直是我国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关心的主要问题[1]。而临床证明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行为,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率[2]。因此,本文研究中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对患者实施临床分组,A组60例患者,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0.25±5.89)岁;
B组60例患者,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2.01±2.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糖尿病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采用常规护理,B组糖尿病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常规护理 采用基层社区发放糖尿病日常生活手册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日常健康知识宣传;
针对到基层医院就诊或问询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
1.2.2 健康教育护理 饮食方面帮助患者进行日常饮食的热量计算和分配,从而使患者明确日常饮食所摄取的热量需求;
给予患者食物选择方案和知识讲解,告知日常应多摄取含有维生素B族类的食物,并且尽可能的服用降血糖血脂的食物,例如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大豆、苦瓜、南瓜等。运动方面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制定运动护理计划,并且与患者共同完成运动计划的实施;
定期对患者的运动强度和运动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给予患者讲解运动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药物方面根据患者糖尿病的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
帮助患者掌握各种常用糖尿病药物服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且讲解相关药理知识,使患者明确其服药周期和服药方式,建立良好的服药习惯。糖尿病并发症方面针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知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从而达到预防的作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本次研究中对两组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根据临床护理规范和护理心理学针对性制定的内容,按照护理等级分为为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十分不满意五个等级,其中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根据临床护理依从性原则评价表对两组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前后对护理内容的依从性评价,以为本次试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依从性评分表采用的是满分10分制的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护理后,B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评价比较
B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A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人们建立自觉有益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3-5]。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依从性比较,护理前,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护理后,B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更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行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普遍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潘恩春,张芹,李园,等.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及糖尿病健康管理情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4,28(1):3316-3320.
[2]赵清平.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8(5):127-128.
[3]毛建芬,冯萍,黄一鑫,等.192例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现状和认知情况调查[J].护理学报,2013,22(6):20-23.
[4]张艳梅.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15):128-130.
[5]郝琳.干预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146-147.
[6]国歌,王剑锋.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24):74-76.
[7]王爱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62-563.
基层医生教育范文第3篇
1基层部队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医学教育的现实情况
1.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基层部队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多由卫生干部和士官组成卫生干部大多来自于正规医学院校,第一学历比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有强烈的继续医学教育愿望由于基层部队医疗保障任务重,人少事多,加之部分单位领导对继续医学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基层部队外科手术开展得少,内科疑难杂症也很少处置,危重救治有中心(体系)医院,大病补助有上级机关统筹,把小病看好就行,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意义不大;
此外,由于继续医学教育没有纳入部队用人制度,缺乏有效激励机制,部分卫生干部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既不与职务提升挂钩,又不与职称晋级挂靠,导致继续医学教育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直接影响基层卫生干部的积极性。
1.2人员编配受限与经费支撑不足
由于基层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编制有限,普通军医调级慢于军事和政工干部,三级以上卫生士官编制偏少,部分专业性强的岗位没有四级卫生士官编制;
且大部分人员不可能较长时间脱产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加之医学技术发展较快,知识结构和更新周期较短,卫生技术人员长期在基层工作,缺乏医院临床工作经历,知识得不到更新,业务能力很难得到提高,继续医学教育迫切在经费支撑上,部队财务管理严格,卫生事业经费少且专项专用,旅团卫生行政单位还未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对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相关会务费用报销也非常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卫生干部参加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学术交流的积极性。
1.3教育管理手段与内容缺乏灵活性
由于工作性质和各专业限制,基层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在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手段和内容上缺乏灵活性,难以集中进行学习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设置和培训对象没有长期性、系统性的培训计划,导致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此外,信息化手段有待提高,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方式没有发挥较大功能。
1.4卫勤保障任务较重与继续医学教育矛盾突出
各基层部队为了早日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演练与驻训等大项任务增多,加之大部分基层部队驻扎偏远、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分散,部队卫勤保障任务相对较重,卫生技术人员无法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在职在岗学习组织难度较大,工学矛盾突出。
1.5医疗设备滞后影响继续医学教育
多数基层单位医疗设备陈旧,诊疗水平较低,设备更新主要依靠上级补充即使有几台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及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使设备不能充分利用,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卫生技术人员认为学无用武之地,降低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
2继续医学教育合作平台的建立与运行
2.1健全组织,形成合力
由军队医院医务部门和基层部队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协商管理,健全组织、形成合力在对基层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各类各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上,分工负责又融合协作,齐抓共管、提升实力基层部队医疗卫生机构针对自身继续医学教育实际提出需求,医院主要突出两个层面的继续医学教育第一个层面是医院层面,由医务部牵头负责继续教育的规划、计划、管理和实施等,促进横向联系;
第二个层面由医院科室在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做好纵向挂钩,具体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进行实施,并注重末端落实。
2.2区分对象和层次突出培训重点
由于基层部队医务人员专业细、层级多,军队医院应分门别类进行重点培训川士官主要突出自救互救、三防等基础训练;
初级医务人员主要以“三基”为重点,对战地救护等业务技能进行训练,加强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的培训,如训练伤、皮肤病等部队常见病诊治的培训;
中、高级职称人员主要以救治能力和预防、医疗、教学、科研能力为重点进行培训2013年本院接收某集团军21名来自团卫生队的卫生技术干部,根据各团驻地流行病学特点和驻地官兵常见病、多发病等相关情况,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进行有计划的、区分专业的重点培训,收到良好效果。
2.3开展多种形式的院内继续医学教育
根据基层部队医疗卫生机构需求,开展针对性、适应性研修班,接收各层次、各专业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对进修人员进行一专多能培训,对部队常用、常见的急救技术进行重点带教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院内继续医学教育,帮助基层部队医务人员开拓视野、汲取新知识如带教科室可以开展专科性学术活动,包括晨会教学、查房教学、专题讲座、手术示教、病例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
医院开展全院性学术活动时,可以邀请基层部队医务人员参加,共同学习,扩大学习交流渠道;
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全军远程教育网络对基层医疗技术人员和部队官兵进行授课。
2.4融合式协作强化院外继续医学教育
根据基层部队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困难、本级单位继续教育不易组织的现状,发挥继续教育合作平台作用,主动上门进行培训和举办讲座一是利用体系协调会、节日走访、到部队巡诊、体检等机会,开展专题讲座,同时听取体系部队医务人员的意见和要求;
二是采取双向代职的方式,通过教学查房、新技术新业务指导等提高基层部队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是积极拓展融合式协作继续教育活动以本院为例,定期举办“青年医师下军营”“科主任下连当兵”等活动,医院医疗技术骨干与部队官兵吃住在一起,真正与部队官兵融为一体,不仅把医疗技术和知识带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惠及到每个营连官兵。
2.5以任务为牵引突出继续医学教育
以各类任务为契机,适时做好继续医学教育本院结合帮带任务,突出帮带特色理念,通过帮带旅(团)医院(卫生队),提升其所属卫生机构履行职责和整体保障能力;
其次是结合遂行保障任务,做好继续医学教育每逢基层部队大项演练、野外驻训,本院均会派遣技术精湛的高年资医务人员组成医疗组实行伴随保障其间,结合部队演练过程中易出现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突发伤情、心理疾患等给予现场救治和指导,效果显著。
3 思考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继续医学教育是军队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需确立继续医学教育在军队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创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平台,就要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各级军政主管、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继续医学教育在军队卫生事业中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制定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规划和措施树立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意识,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业务素质,提升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使基层部队医务人员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2 完善机制,严格考评
引入激励机制,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纳入基层部队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目标管理中,建立完善各专业技术人员考评制度和考评体系基层部队医务人员建立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实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组织经常性理论、技能考核,将考核成绩与干部晋职晋级、评选先进直接挂钩,落实“培训一考核一晋升”一体化管理;
在医院接收继续医学教育的卫生人员,科室根据医院统一要求,明确目标和任务,在人员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并给予成绩鉴定,按考核标准发放结业证同时各基层部队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确保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
3.3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采取有力措施,运用多种方式开展针对性强、效果明显、推广适宜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围绕“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目标要求川,按照基层部队提出的内容需求,医院制定指导性、操作性强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如传染病防治、训练伤预防、卫生防疫、常见病防治、心理咨询等内容,做到时间、专业、人员、效果四落实。
3.4 密切协作,保持继续医学教育合作平台运行常态化
基层医生教育范文第4篇
从调查的11个乡镇卫生院继续医学教育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整体认识不够;
学习的整体氛围不浓;
对学习的组织不力;
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时间不够、精力不足;
大多数医务人员的知识老化,对医学领域的进展知之甚少,业务知识更新速度慢;
管理部门的组织过于随意,只是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收益不大。
2基层乡镇卫生院继续医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行政管理部门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不力继续医学教育没有引起卫生管理部门和基层乡镇卫生院的足够重视,组织学习的方式太随意,没有制订严谨的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和富有实效的管理措施。基层乡镇卫生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只是流于形式,且缺乏创新、缺乏监督。
2.2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不够很多基层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觉得继续医学教育可有可无,认为只要能用现有的知识为普通病人进行诊断、治疗,就无需花时间和精力参加继续医学教育。
2.3医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导致其不能对病人进行有效和合理治疗。也有部分医务人员年龄大、记忆力差、业务水平低,不愿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对医学专业新知识、新进展知之甚少,缺乏上进心。
2.4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认识不深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认识不深,甚至有些医务人员认为现在掌握的知识对于治疗门诊病人绰绰有余,导致医务人员知识的“终点”现象,使病人不能得到更科学的诊断及治疗。
2.5医务人员的时间紧张、精力不足基层乡镇卫生院位置偏远,条件落后,造成医务人员大量流失,使现有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加大,用于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时间不够、精力不足。
2.6继续医学教育花费较高继续医学教育花费较高,包括学费、住宿费、差旅费等,基层乡镇卫生院难以支付。
3基层乡镇卫生院继续医学教育改进的措施
由于基层乡镇卫生院有相当多的在职在岗人员无法离职离岗学习,因此,在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上应坚持以临床为主、实践为主、自学为主、业余为主;
在内容的安排上应突出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1)基层乡镇卫生院应根据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结合本院实际,从内容、形式、学分登记及考核等方面制订自己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法,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基层乡镇卫生院应实行科学的管理方式,例如院长负责制,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纳入管理考核。
(3)基层乡镇卫生院可在院内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可利用业余时间上课,这样既不影响正常工作,又能保证学习,还能节省费用。
(4)基层乡镇卫生院应每年外派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进行为期3~6个月的学习、进修,所学内容必须是新知识、新技术和医院急需开展的技术。医务人员学成后要开展新工作,并在院内举办讲座,达到“一人受教育,全院受益”的目的。
(5)基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参加省、地、县级举办的学术会议,撰写相关论文。
(6)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可以进行远程学习,远程学习具有不受人数限制、不受时间限制的优点。由于在职医务人员工作繁忙、工作时间不固定,而接受远程医学教育,医务人员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自己选择符合工作需要的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自主学习,从根本上解决因工作忙不能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问题,也解决了基层乡镇卫生院自身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4总结
基层医生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教育;
远程教育;
军队基层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远程教育尤其是远程医学教育,以其广阔的适用面以及广大的受众群在各个国家及地区得到广泛传播。远程医学教育使得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为基层以及边远地区的医务工作者所获取,为其医疗服务工作的实施提供知识保障。我军基层医务人员所属部队驻地偏远、交通不便,医疗保障服务繁重,远程医学教育在其继续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军队基层医务人员远程教育需求分析
(一)需求现状与获取途径
军队基层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具有日常医疗保障任务重、学术交流、培训机会少,继续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存在。1994年下发的《全军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能一定程度上保障基层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实施,但由于基层实际情况的限制,基层医务人员更倾向于通过远程继续教育的方式,从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那里学习、借鉴知识。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可以针对军队基层医务人员知识更新慢、基础理论薄弱等特点提供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课程,包括提供更加细化的课程设置,进行地区针对性、疾病种类针对性的远程授课,提供实用性更强、可操作性更强的授课内容。另外,现阶段,由于基层部队对国际互联网有一定使用限制,基于远程医学卫星网的课程传输仍然是基层部队医务工作者接受远程医学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基层医务人员远程教育关注的内容
首先,军队基层官兵所处环境相对封闭,军事训练任务重,一些传染性疾病以及军事训练伤病成为困扰基层官兵以及医务人员的首要问题。如北方寒区基层部队,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基层官兵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率高;
一些新兵由于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的缺失、训练环境的封闭性等,造成心理压力大、睡眠障碍严重。因此,保障基层官兵的常见疾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官兵身心素质、强化部队战斗力的关键,也是军队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的重点、接受继续教育的关注所在。其次,由于军队基层医务人员网络使用的限制,相比于一般医务工作者,获取学科前沿知识的渠道狭窄,缺少对尖端前沿医药发展的认识与学习机会;
因为日常医疗保障任务重,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造成其医学知识体系相对陈旧。因此,通过远程方式学习前沿医疗技术、掌握先进治疗方法和新型医疗器械使用也是基层部队医务工作者的关注重点。
(三)基层医务人员远程教育接受的形式
军队基层医务人员现阶段接受远程医学教育主要有专题讲座、手术示教、读片示教等形式。远程专题讲座是一种将学科细分后进行有目的性的、针对性授课的一种远程医学教育模块。基层医务工作者多为全科医生,各学科的基础理论技能比较薄弱,专题讲座将知识细化为某一专科的某一领域,方便了基层医务人员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进行针对性学习,满足基层医务人员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提升需要。例如基层连队新兵多、流动性大,医务人员就可以选择性的进行医学心理学方面课程的学习,帮助官兵缓解心理问题。处于基层连队的医务人员,由于卫生机构条件限制,可能不具备完成继续医学教育的基础硬件设施,因此产生了对远程手术示教、远程查房示教等实操类课程的学习需求。实操性的远程医学技术类示教与理论性的远程专题讲座相比,可操作性强、实践应用范围广,利于军队基层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实践。目前,军队基层医务人员接受远程教育是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而基层部队训练任务重,对收看直播有一定影响。因此,高质量的教育课程的重播甚至点播功能的开发,更加符合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实际情况,能满足其学习需求。
二、军队基层医务人员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渠道不畅,获取手段单一
由于各军队远程站点的设施设备、地理环境与传输线路的差异性,远程教学工作中会出现许多突发问题,尤其是技术上的一些问题难以完全规避,如授课中的线路信号突然中断、画面不清晰、音频出现延迟等。基层部队往往缺乏负责远程教育设备维护的人员与技术,造成其医务人员无法保质保量的收看远程教育课程。并且,远程教育课程均是通过军卫2号向各基层连队进行现场直播,尚不具备重播或者点播的形式,这造成部分训练任务重、保障任务重的基层连队医务人员不能及时准时收看。
(二)相关宣传不到位
军队基层医务人员日常医疗保障任务重,继续学习意识不强,对远程医学教育这种新型的继续教育方式认知度还不够。而医学保障作为军队卫勤的一部分,往往易被基层管理人员忽视,造成医务人员接受远程教育的频率受到影响。这些都导致远程教育信息不到位、不畅通。
(三)缺乏学分等激励措施
目前,在国家已经允许通过网络教学方式授予学分的环境下,军队在这方面尚有所欠缺,例如远程医学教育尚未被全面纳入军队继续教育学分体系,这都是造成相关人员对远程学习的方式缺乏了解、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缺乏等问题的原因所在。
(四)内容实践性不强
目前军队远程医学教育主要以远程专题讲座、远程手术示教、远程读片示教、远程多学科病例讨论的方式进行,以专家讲课授课为主,形式单一,理论多、实操少,适当增加远程手术示教、远程查房示教等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有利于解决基层医务人员远程学习后的可操作性不强、在工作中提升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三、对策研究
(一)完善相关管理
加强远程教育管理工作,不仅要细化基层队伍建设,更要完善设备建设。要加强基层部队远程教育设施设备的维护,专人负责保障,及时排除故障;
承担授课任务的单位要做好与听课单位的沟通以及协助做好故障处理工作,保障远程听课的质量和效果。
(二)提供政策支持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建立在信息学、多媒体学以及计算机学基础上的教学活动,对设备要求较高。远程医学站点设施设备的配置问题,也是远程教育工作质量提升的关键。因此,远程医学教学系统的开发与更新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三)做好需求调研
承担授课任务的单位,应有针对性的根据部队医务人员的知识需求调整授课形式以及授课内容,定期深入基层医疗单位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信息,改进远程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远程医学教育从业人员应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官兵医疗需求,协助基层医务人员解决学习困难以及远程技术困难,做好时间协调、专家协调。
(四)拓宽宣传渠道
军队各级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宣传,制定措施,要求所属卫生机构按时收看全军远程授课内容。要改变军队基层管理者和基层医务人员的观念,重视远程教育课程的收看,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听课时间,做到不冲突不影响,变被动为主动。
(五)提升教学互动性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突破空间甚至时间的教育方式,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授课互动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不仅是要向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授课会场的视频画面传输,也要做好面向授课人员的视频画面传输,让授课者知晓课堂反应,不但有利于授课者及时调整授课内容,提高课程质量,也有利于提升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健全考核系统
远程教育授课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于医务人员教学效果的检验与测评也尤为重要,而当前远程医学教育系统缺乏与之配套的评估系统,所以建立健全及时考评系统,可以准确的了解受众的接受程度,控制教学质量,以达到提高远程教育成效的目的。另外,可以考虑将继续教育的学分机制引入到远程医学教育中来,与远程教育考核相结合,进行考勤并给予学分激励,考核结果纳入评级,以提升学习人员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傅征,连平.远程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2]李云涛,李继忠.军队基层医院远程医学的建设与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11,(9).
[3]赵佳钧,孙大为,李宏宇.门诊就诊的北方寒区部队基层官兵功能性胃肠病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1).
[4]张巧丽,张理义,姚高峰.基层官兵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