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时期,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接受知识也较为迅速,但是由于学生心智尚不健全,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善,对很多事情的判断还不够全面,很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出错,需要教师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教育现状【五篇】,供大家参考。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教育;
惩罚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时期,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接受知识也较为迅速,但是由于学生心智尚不健全,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善,对很多事情的判断还不够全面,很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出错,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惩罚教育来促进学生改正,健全学生的心智。
一、中学惩罚教育现状
惩罚教育本意是教育者通过对被教育者的行为进行否定以此来培养其高尚的品质,纯洁的心灵等。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虽具有强制性的措施,但是能够对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惩罚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日趋完善,逐渐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在采取惩罚教育时存在教育误区,给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伤害。诸如一方面教师将惩罚教育与体罚教育混为一谈,打着惩罚教育的名义行体罚教育之实,突破了惩罚教育的界限;
另一方面教师将惩罚教育简单化、程序化、形式化,使得惩罚教育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形式,让学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这些都急需教师解决,完善惩罚教育机制,提升教育效果。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数学教育 教师 学生 教学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越来越突显出重要的地位,教育水平也随之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我认为有必要从数学教学这方面来分析一下中职教育,现结合本人自身数学教学工作的实践,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形成的原因
(一)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主体—学生的现状
现在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中学成绩的就不够理想,特别是数学成绩,水平参差不齐。进人中职学校以后,有些学生的自信心不足,成才的愿望也不够迫切,再加上他们在中学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数学有抵触情绪,其实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水平有问题,而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和生活习惯,例如:上课不认真听讲,有听不懂的地方就不想再听了,产生厌学、怕学的现象等等。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们应该研究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一一课堂现状
不管什么学科,它的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学并不是强调教师或者学生某一单方面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学过程往往就只注重教师的任务,缺乏有针对性的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也得到了相应的知识;再一方面中职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也是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中职教育更强调的是实际问题和基础问题,是要让学生能够学懂比较实际的问题和比较基础的知识,不必要将内容分析的像高考题那样深,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可能就会出现教学成果滑坡的现象。
二、提高中职数学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调中职数学教学同中职学校实际相结合
1.反对将中职数学教育普通中学化。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和普通中学的生源不一样,我们不应该用普通中学的要求和目标要求教学,教学方一法、教学内容更不应该照搬。所以我们就要努力研究符合中职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2.反对脱离实际,只照顾一些优秀的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尽力地兼顾每一个学生。绝对不能出现教师只照顾和关心基础好的学生,对那些后进生不闻不问,甚至只要上课不说话就行的极端现象,否则就违背一了教育的方针。
3.要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适应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学生加强情感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耐心地辅导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二)注意课堂的数学教学和课后的反思
1.数学教学不是几个基础好的学生的问题,一定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单一的讲授,多采用讨论、交流、实验总结的方法。多具体,少抽象;多基本,少技巧,优化课堂教学。
2.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差,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最通俗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漫慢发现知识的规律,让每个学生都加人到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学习兴趣。
3.教师要对学生负责,热爱学生,为学生着想,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生动的教学风格和富有感染力的个人魅力来促进学生学习。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地区之间的交流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教师非学历教育;
立法;
经费保障机制;
时间保障机制;
培训机构、内容、方法
收稿日期:2006―01―09
作者简介:
苏 峻(1965-),男,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列为六项重大工程之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九条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教师非学历教育工作是被受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教师非学历教育工作中,立法、经费保障机制、时间保障机制、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等属于教师非学历教育工作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配合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的实施,本文在对国内外教师进修工作从上述方面特点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教师非学历教育工作现状进行思考。
一、国外、国内教师非学历教育的特点
(一)国外教师非学历教育的特点
1.在立法方面,法制化的教师继续教育政策体系的形成。一是完善教师在职进修的政策和法规。许多国家规定,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是教师的义务和权利。把教师在职进修、晋级、加薪捆绑在一起。法国是最早为继续教育立法的国家。继续教育是晋升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教师为获得高一级的资格证书做准备。德国教师的在职进修包括义务进修和自愿进修两类。日本在职教师的“自主独立”的进修方式。英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立了完整的教师在职进修体系。二是许多国家制定了“新教师岗位培训制度”。重视新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中小学为基地,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
2.在经费保障机制方面,资助方式不同。美国、英国和德国的中学教师的在职进修和继续教育,都采用分级经费资助的形式。在英国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中,还专设有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的津贴。
3.在时间保障机制方面,在职进修与脱产学习共存。俄罗斯教育部规定,在职教师每五年必须进修1~2个月。法国已经建立小学教师终生进修制度,每6年脱产进修12周。新加坡规定教师享有工作后五年一次的脱产进修权利。有的国家还实行带薪休假进修制度。美国的一些学区规定教师在任教六年后,可以申请休假一年从事进修活动;
英国建议教师任教7年有一年进修的机会;
法国从1990年开始实施教师带薪进修休假制度,从事教职者享有一年的带薪进修机会;
4.在培训机构方面,专业化的培训机构。从国际上看,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的主要是三类机构,即高等教育机构,专业学会及政府机构,教师所在学校。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提供学术支持,专业学会及政府机构主要提供专门职业的标准,学校提供实践机会。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行政当局主办的教师进修和研讨、以大学为中心,进行在职教师的业务进修和在职教师培训中心的培养和进修。英国是“以学校为中心” 的主要模式。
5.在培训内容方面,注重实用性。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对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有知识拓展型进修、教材教法研修和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等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如英国的PGCE课程目标、日本的教育课程与理论研究和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美国科布县学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等。
6.在培训方法方面,传统手段与现代网络并进。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与开放型的在职培训网络发挥主要作用。综合大学、师范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教师培训中心)、教学研究室、教师协会(教育学会)、广播电视部门和教师在职的中小学等各个方面,参加教师在职培训工作。
(二)国内教师非学历教育的特点
1.在立法方面,法制化的继续教育已经起步。教育部于1999年颁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了原则、内容与类别、组织管理、条件保障、考核与奖惩,指出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聘任、职称晋级挂钩。
2.在经费保障机制方面,明确了经费分担机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十三条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人均基本费用标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不得截留或挪用。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由举办者自筹。《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实行政府拨款、学校自筹、学生缴费的教师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和政府为主,政府、学校、教师个人“三个一点”的继续教育经费分担机制。
3.在时间保障机制方面,有了培训时间总量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了中小学教师培训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制度。新任教师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
教师岗位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骨干教师的培训,按更高标准进行。
4.在培训机构方面,行政机构与教学单位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组织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培训。综合性高等学校、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社会力量可以举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5.在培训内容方面,知识更新与能力提高并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八条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
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
6.在培训方法方面,骨干教师培养与全员培训相结合;
传统手段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全员培训以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和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为重点。《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要求。
综上所述,国内外中小学教师非学历教育工作在立法、经费保障机制、时间保障机制、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等方面各有其特点,然而,在这些方面存在的有待完善之处及相应的对策。
二、教师非学历教育工作中有待完善之处
(一)在立法方面,尚需出台配套的政策。政策不配套使目前教师非学历教育工作难尽人意。比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二十一条指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由于尚无具体可操作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实际上难以执行。
(二)在经费保障机制方面,政策尚需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但教育部在对部分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检查中发现,相当多培训院校的培训经费“零运转”,以培训经费冲抵应拨付的人员工资,甚至部分收费被截留作为地方财政收入;
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承担培训成本的多渠道筹措经费体制在多数地方并未落实;
完全依靠向教师个人收费,将政府行为转化成为个人行为。这给收入水平本来就不高的教师增加了经济负担。这不仅影响了教师参加非学历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教师非学历教育的实效性也大受限制。资料显示,1995~1998年,国家对师范院校资金总投入占全部高校资金总投入的比例逐年下降。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费用基本由教师个人支付,而且其支付比例从省城到农村呈递增趋势。具体比例为:省城34.8%、县51.0%、乡镇68.1%和农村79.3%。② 这对于工资被拖欠的教师③来说,他们的负担就更大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在时间保障机制方面,工学矛盾突出。由于政策不配套,工作中常引发工学矛盾。目前常见的做法是把教师继续教育时间安排在双休日。这种做法因与学校工作、教师生活冲突而常引起教师情感上的抵触,导致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不理想的结果。
(四)在培训机构方面,专业培训中心尚未形成。随着“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省市二级教育学院与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和师专合并,县级师范改制,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就由地市级教育行政机关领导,县级教育行政机关里的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负责组织,由地方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承担教学工作。这种现状显示原来的“三级师范”模式已被打破,但新的教师教育模式尚未建立。
(五)在培训内容方面,知识更新与能力培养存在脱节的现象。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的原则尚未得到突出。常见的是重理论学习轻实践能力提高的现象。调查显示,农村城镇中学教师教研能力相对欠缺。④
(六)在培训方法上,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在培训中,常见的是以培训者讲、接受培训者听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培训方式,而以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的个体专业性发展为目标的培训方法尚少;
集体授课多,校本培训、个性化进修的少。
三、完善教师非学历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在立法方面,尽快制订、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教育条例》。教师教育是一个涉及到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为此做了明确的规定。比如,第四条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第十一条 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第三十四条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做了相应的规定。如,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第七条 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权利。然而,中小学教师非学历教育工作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由于缺少可操作的《教师教育条例》,对教师日益提高的教育需要在适应方面存在困难。本文建议在即将起草的《教师教育条例》中能够考虑教师的教育需要,变“要我进修”为“我要进修”和“规定要学”为“我选择去学”,真正体现“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理念,相信这一条例的颁布实施将全面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二)在经费保障机制方面,政策落实是关键。《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措施与政策保障中指出:切实落实教师培训经费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的体制,加大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教师培训的经费和政策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开展。为了克服地方,尤其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不足,提高教师培训经费的实效性,本文建议,首先,建立专项的教师继续教育基金的经费保障机制。其次,根据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向欠发达地区适当倾斜。第三,专款专用是保证。比如,可以依据教师的教龄、教学和教研任务给每个教师设立数额不同的研修基金账户供其在职研修使用。正如为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2003―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所提出,建立农村教师培训券制度,在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教师教育机构中,教师自主选择培训机构,用教师培训券结算。
(三)在时间保障机制方面,工学和谐是关键。首先,教师的工作、进修与正常生活的关系需和谐。比如,可以安排多个进修时间段让教师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工作既不冲突,与生活又和谐的时机接受继续教育。其次,对教师进修时间可以弹性安排,让教师感到进修是愉快的体验。
(四)在培训机构方面,专业培训中心急需建立。《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整合相关资源,形成上挂高等学校,下联中小学校,具有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多功能的新型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单位性质怎样定位才能做到既发挥应有的作用又不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和参加学习进修的教师的负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部级、省级教师教育学院建成后,可以考虑建设以部级教师教育学院为核心,以省级教师教育学院为子中心,以县级教师教育中心为主要基地的三级连锁式教师专业培训中心,对教师教育进行分类指导。这样,有利于高校教师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上挂高等学校,下联中小学校的新型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功能。
(五)在培训内容方面,重点是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在当今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新课改实施、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教师适应基础教育新需要的能力培养显得格外突出。
比如,在网络条件下的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六)在培训方法上,以消费者需要为导向。接受培训的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其身份属于消费者,那么,他们的需要应得到考虑和重视。在培训方法上,考虑根据教师需要分类培训,采用如集体授课与个别进修相结合、理论更新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国家统一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法。
总之,教师进修被视为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在师资培养基本上实现高等教育化的工业先进国家对于教师的在职进修尤为关心,对其重视甚至超过教师的职前培养教育。⑤相信,我国中小学教师非学历教育工作在立法、经费保障、时间保障、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等方面会得到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非学历教育工作质量会不断提高。
注释:
①宋吉缮.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02.69-75.
②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③据初步统计,截至2003年10月,全国累计拖欠中小学教职工国家规定标准工资共154.15亿元。《2004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
④蔡国飞.农村城镇中学教师校本教研能力的调查研究,常熟高专学报,2004.06.
⑤陈永明.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3.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3.
〔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
〔3〕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4〕土屋基规.现代日本教师的养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李颖.邓小平论教师〔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0(10-14).
〔6〕李梦丽.中小学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初探〔J〕.天津教育,2004(11),22-25.
〔7〕苏弈.论我国中小学教师进修制度〔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05),21-25.
〔8〕宋吉缮.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02),69-75.
〔9〕余清河.关于教师进修院校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10),72-75.
〔10〕李慧敏,马振中.转型时期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05),17-22.
〔11〕杨荣昌.美国科布县学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案例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0),6-9.
〔12〕王世忠,王一涛.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状况调查〔J〕.教育论丛(湖北社会科学),2005.(10),143-145.
〔13〕安连义,田锐.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调查与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05.(09)101-105.
〔14〕刘世民,王义宝,王官诚.生存状态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5.(09),69-74.
〔15〕文锦.我国继续教育面临的形势与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上半月)97-98.
〔16〕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课题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0),24-27.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体育教育 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城乡差距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导致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农村学校的教育综合起来落后城镇一大截。学校里的体育教育是一个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农村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问题对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作为搞好农村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为农村以后的长远经济发展作铺垫。
1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现状问题分析
1.1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严重
经过访谈调查得知,在农村大多数的家长和学校的老师都没有说体育锻炼对孩子有多么重要的意识,他们都只认为学习好文化知识才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孩子们的唯一出路在于考上好的大学,跳出农门。其实体育学科它本身的特点有育智、育德、育美和育体的功能,而其他学科只有前三个的功能,最后一个是体育独特的。这就显示了体育具有多功能培养人才的作用。
1.2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体育课时少,教学内容方法单一
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有力保障,体育教师的积极作为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环节。现在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的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体育课时严重不足,内容重复,教学方法单一。学校对于体育工作的目标管理实施非常模糊,体育教师的地位不高,得不到相应的评价和应得的报酬,所以导致体育课也就以“放养形式”占主流。
1.3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严重缺乏,应引起教育领导者的重视
体育教师是一个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灵魂,但是大多数农村学校缺少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都是请其他授课老师和班主任代替的,所以学校的体育活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而这个问题也是农村学校教育工作者热烈关切的问题。
1.4学校体育器材、场地设施不健全,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
在农村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学校受到当地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和自身创收困难等一些因素的限制,所以学校用于体育的经费远远不足,从而导致学校没有或难有符合标准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2结论与建议
2.1加强宣传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改变陈旧落后的体育观念
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领导以及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等,必须改变和更新陈旧的体育观念。使各级有关领导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要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切实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植入整个学校基础教育中,提高体育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2.2完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制度管理,加强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促其各方面质量提高
各级学校的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努力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工作实绩评价体系。一方面,农村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制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新的体育课程,并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课时。另外学校运动会要规律化,保证每年的秋天或春天举办一次运动会,项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安排些简单而趣味的项目,让学生在比赛中享受成功带来的愉悦。
2.3提高对学校体育教师重要性的认识,引进人才,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统一认识,加强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提高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实际和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引进一批学历高、素质好、专业水平强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注意男、女比例),充实体育师资队伍,从根本上缓解专业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教学内容重复方法单一的问题。新血液的注入将为学校体育注入新的活力。
2.4完善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的配备,依靠政策,抓住机会,结合实际,解决体育设施、场地问题
每年教育管理部门应把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备情况纳入学校的教育综合评估条件之中,各学校要根据《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积极进行体育器材的购置和体育场地更新与重建。要积极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资金如拉赞助或勤工俭学等形式,提倡学校因地制宜地自制简易且实用的体育器材,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体育的正常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总之,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体育教育各项指标当前令人很不满意,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极不规范。应加大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
规范农村学校体育教学;
师资队伍应得到充实和提高;
加强场地建设和器材的补充;
同时,加强体育观念的转变,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体育教育的各项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正常顺利地开展,才有利于农村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于向.浙江省农村普通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4).
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第5篇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大形势之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来自更多阶层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其中,中职学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已经呈现越来越“火”的局面,中职体育课以其能够维护学生身身心健康的优点,为中职生学习其他技能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保证。为此,通过研究当前中职学校的体育的教学现状,才能有效地提高中职体育教学的成效。
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1 中职体育教学正受到其它课程的“排挤”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教学改革要求的力度加大,很多学校已经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中职学校也处在不断的转型过程中,但是在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还存在比较巨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为中职体育课程开设的时间和次数在整个学校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一直是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化位置,这一种现象在其他各类学校中也是如此。甚至于许多中职学校都将体育课程取消,取而代之的便是一些基础文化课,诸如语文、英语或者数学等课程。这样一来,就对中职学校中的体育课教学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体育课程被压缩大大减少了中职生参与锻炼的机会,使得他们的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二是降低了中职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空间,这对于中职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1.2 师资资源以及中职体育教学思路上的局限性
当前我国的中职体育教学方面的教师与教学资源较少,不能为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就目前体育教学在各个学校的发展情况来看,每个学校的体育教师分配不均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高低不一,在体育教师资源匮乏的形势下,体育教学的发展举步维艰。而在中职学校认为其发展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在体育教学方面配备的教师与其他学科相比,严重不足,使得学校在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并不顺利,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部分中职学校所配备的体育教师学历不高,能力也有所欠缺,不能很好的完善各个体育项目的教学工作,使体育教学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这些都成为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体育课堂上还会存在一些体育老师不进行任何体育教学的情况,简单的放任学生们在操场上自由活动,也不会组织一些具有理论知识的课程与培训。体育教学思路上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学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学生的整体体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1.3 重视技能培训却忽视体育锻炼,缺乏进行体育教学的良好氛围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求也逐渐提高。首先,在中职学校教学中,体育课也属于公共基础课的范畴,而学校并没有重视体育教学的发展和课程的设置,对体育设施的投入更是很少。这是因为由于当前我国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导致中职学校更倾向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这种牺牲体育活动而换来的技能提高是得不偿失的,如果中职生在走向一线生产岗位时,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不良也会使其不能胜任岗位要求。
其次,中职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也不高,经常出现懈怠、集体逃课等现象,这主要与缺乏进行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有很大关系,再加上体育教材和设施的不完善,无法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各中职学校的教材大部分是引用高中的教材,而没有结合自身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编写更适合的教材,在设施上也同样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作为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完善的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校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的实现体育教学的意义。
2 有效促进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合理规划体育教学课程安排,加大中职体育教学的倾听力度
正所谓“强其体才能健其心”,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中职体育教学的关注力度,在课程安排上方面为中职体育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增加中职体育课程的节数,让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参与体育锻炼的常态心理,特别是中职生在年龄上已经处于十七八岁左右,他们都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和固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体育学习内容方面更是有许许多多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所以,这种情况下的中职老师的沟通和倾听也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枯燥相比,现代体育课程可以避免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厌倦心理,无法引起兴趣的状况,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了解,不仅是引领中职生从心理层面的改变,也能够促使他们在每节课上都保持较为饱满的精神状态。所以,作为体育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然后对教学目标作出合理的调整,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也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2 中职体育老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中职体育教学质量,中职体育教师们就应当不断的加强自身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对教材中提出来的教学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与当前教学的新理念进行有机的结合,对自己过去较为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与补充,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们对体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这需要中职学校应经常性的组织体育教研培训,提高体育老师的专业能力以及培养老师的教学热情。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中职体育叫声如果能与其它学校的老师分享交流,才能吸纳更多更好的教学建议,最终用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热情打动学生,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
2.3 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体育课气氛
经过对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中体育课内容的详细分析与研究,不难发现,在当前中职体育仍然延续那种陈旧、枯燥的状况下,体育教学几乎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因此,要想有效的调动起学生们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除了体育教师们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之外,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也是重中之重,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可以制定出与这些现状相适应的解决措施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