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计划 >

电子票据业务工作计划【五篇】

时间:2023-06-15 09:3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电子票据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大力推动了我国各领域“互联网+”行动的开展,催生出了如电子发票这样的产物。随着电子发票的深入推广,不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子票据业务工作计划【五篇】,供大家参考。

电子票据业务工作计划【五篇】

电子票据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大力推动了我国各领域“互联网+”行动的开展,催生出了如电子发票这样的产物。随着电子发票的深入推广,不可避免地给高校财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分析电子发票的发展状况和优势,以及其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影响,提出促进电子发票在高校顺利推广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财务工作 电子发票

2015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计划指出,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互联网+”行动要实现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税务”计划由此诞生,也拉开了电子发票加速发展的序幕。

一、电子发票的发展状况和优势分析

(一)电子发票的发展状况

我国在2011年6月了《中国电子发票蓝皮书》,开启了电子发票发展的进程。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试点专项的通知》,最终决定在重庆、杭州、青岛、深圳和南京5个城市率先开展电子发票试点工作。2015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通过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开具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2015年12月,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指出,满足条件的单位形成的属于归档范围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首次明确了电子会计档案的合法地位。可以看出国家在迅速而稳健地推进电子发票的应用推广工作,子发票的广泛深入应用是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将引领一场更广泛、更深入的变革。

(二)电子发票优势分析

电子发票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电子形态在互联网上进行存储和流转,它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互联网+”时代的税务管理工具。它脱离了传统的纸质形态,但同纸质发票一样由税务机关统一发放使用,利用统一的电子防伪技术生成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和防伪密码区。税务机关依托互联网对发票信息和业务流程进行管理,纳税人通过互联网发票管理系统网上领取、在线开具、传输、查验和缴销电子发票,消费者可随时下载、保管和使用电子发票,并可依据电子发票代码、发票号码或二维码通过网站查验发票的真伪。

1.管理部门的角度。税务机关通过电子发票管理系统实时掌握纳税人的发票领购和使用情况,对企业进行在线监控,在从源头上杜绝“假发票”的同时,更有利于克服税收征管的滞后性和被动性,提高税收效率和税收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偷漏税的现象。

2.纳税人的角度。对纳税人来说电子发票无纸化的特性,大大降低了发票在制作、配送和保管过程中产生的材料、传送和仓储成本,也减少了纸质发票易于丢失被盗的风险。另外电子发票信息化的数据,在发票管理、账务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具备相比传统纸质发票更安全、更快捷、更高效的优势,更能有效地提高纳税人的资金管理效率。

3.消费者的角度。电子发票在交易完成时通过系统生成,相比传统的手工处理和流转方式减少了消费者的等待时间。电子发票可直接发送至消费者的电子设备中,更便于消费者的保管和整理。电子发票数据具备直接导入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入账、结算的优势,在方便消费者报账的同时,也利于提高电子发票账务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电子发票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发票在我国的深入推广应用是大势所趋,在各领域体现出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电子发票的广泛应用也对高校在制度建设、财务核算、业务流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对高校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对高校财务制度建设的影响

目前高校现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中对电子发票的使用还没有规范化、制度化的规定,这对电子发票的使用、报销、入账、支付、归档等一系列工作都造成了影响。随着电子发票深入推广,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文件、管理办法,如2013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网络发票管理办法》,2015年12月了《关于推行通过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开具的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有关问题的公告》,同年出台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高校应及时根据已出台的相关规定和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尽快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规范会计人员对电子发票的核算和管理工作。

(二)对业务处理流程的影响

首先是对审批流程的影响。由于电子发票的无纸化特征,使得电子发票的报销审批流程不可能采用传统手工审批的方式,要实现电子发票的报销就要对现行审批流程进行相应的改造和系统开发。其次是对财务处理流程的影响。电子发票的信息化特性决定了其采用直接导入账务系统、结算系统进行记账和结算的方式,要实现电子发票与现行财务系统、结算系统的直接对接,除了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还要对先审核、再记账、再支付的传统分岗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三)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高校现行的财务工作都是以纸质凭证为基础,会计档案也以纸质为主,2015年12月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了电子会计档案的合法地位,但目前电子档案也仅限于电子账的保存。主要是由于账务系统日新月易的更新速度,保存介质的物理属性等原因,无法保证电子数据保存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电子档案只能作为纸质档案的补充进行保管。随着电子发票的全面推广应用,势必对现行财务档案的管理、使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对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影响

随着电子发票不再具有纸质形态,原有纸质发票上的物理防伪功能不复存在,财务人员无法凭借传统直观的眼观手摸等方式来判断发票的真伪,只能通过登录当地税务机关的相关网站或借助专门的软件查验真伪,无形中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再者电子发票存在着下载后可以无限次重复打印的现象,造成了电子发票可能存在重复报销的问题,这些都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电子发票在设计之初的理想状态是发票领用者可通过网络领购、线上开具、传递、缴销,发票接收者通过网络接收、直接与账务系统对接实现直接入账、直接结算的完整的电子发票信息化处理过程。可以看到,目前已打通了发票领用者应用的各个环节,但要实现在发票接收方面与普通发票一样,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首先要建立信息化的办公系统,推行信息化的办公审批流程,其次要配备对电子发票信息传递提供技术支持的账务处理系统等。目前多数高校还不具备这样完善的一体化的办公信息化系统,账务处理信息系统不具备电子发票的传送和处理技术,也不能与信息化办公系统进行有效对接,更无法进行资源共享和传输。

三、电子发票在高校深入推广应用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出电子发票应用的规范性制度,适应市场信息化变革

在我国大力提倡“互联网+”背景下深入广泛应用电子发票已是必然,高校应根据国家已颁布的有关电子发票的政策规定、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出电子发票核算与管理的针对性规章制度以及配套措施,使得财务部门在进行电子发票的审批、账务处理、结算、档案管理时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先从制度上打通电子发票的领购、开具、传递、报销的整个业务处理环节,规范电子发票的使用,才能更大范围、更深入地打开电子发票的应用前景。

(二)加强对高校信息化平台、财务软件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升级和改造

电子发票的产生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高度成熟,它的出现必将推动高校无纸化办公和财务核算信息化的发展,是对传统审批和核算方式的挑战。高校应尽早设计、完善现有的办公信息化系统和财务核算信息系统,实现电子发票与财务核算系统、电子发票与电子支付系统,以及电子发票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与此同时,高校更要加强对相关数据信息安全的保障, 提升高校的网络安全防范和信息加密技术,预防因与外部系统对接而产生的信息泄露、网络恶意攻击等风险。

(三)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

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信息化的产物层出不穷,对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传统的财务知识和业务技能,还要掌握诸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各方面的知识和应用技能,更应不断地提高自身在新形势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的人事部门也应在后续的人才培养和招聘中重点关注那些同时具备财务、计算机、系统维护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

(四)打通电子发票在实际应用中的全环节

目前电子发票的真伪和信息查询可以通过登录当地的税务机关网站或下载相关软件得以实现,但还无法实现对电子发票是否已经报销的信息进行查询。对于业务量巨大的高校财务部门,日常会接收到大量的的电子发票,如果按传统的审核方式将极大地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既不现实也无法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相关管理部门应针对此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或设计出电子发票的信息跟踪系统,或由财务软件公司开发出针对性的鉴别预警技术等,从而实现“假发票”从始至终都无所遁形。X

参考文献:

[1]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

[2]沈军.试论电子发票对高校财务核算和管理的影响[J].当代会计,2015,(12).

电子票据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金风险;
信息化手段;
资金预算

一、开展资金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供电企业“三集五大”体制改革和县级供电企业产权的划转,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愈加突出,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财务资金风险有待降低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经济下滑的影响,许多电力用户资金周转困难,经常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缴纳电费。银行承兑汇票笔数多,金额大,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银行承兑汇票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一些商业银行放宽承兑条件,放松对票据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查;
存在未严格执行贴现审查制度,自承自贴,背书不规范等违规现象。还有许多电力用户交纳空头支票的现象更加不容忽视。资金风险骤增。

(二)财务资金管理手段有待改进

财务资金管理的方式手段或落后或过于繁多未形成统一系统体系,导致信息失真或滞后,不能为科学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截止日前,尚有许多县级供电企业依然使用着最原始的远光记账系统,未建立会计电算化一体化平台和电子网络的财务管理系统,集团公司不能及时的了解各个子公司真正的财务动态,信息滞后。另一突出问题则是远光系统、SAP系统、财务管控系统、员工报销系统等资金管理手段并存,但未实现真正的有效结合,未形成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

(三)财务资金使用效率面临挑战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公司经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集团对于资金的集中管理需要就和多级法人的资金分散产生了矛盾,这也是当前企业所面临的财务资金管理问题中十分突出的一项。资金的分散,投资的随意,融资的不合理,导致资金成本过高,致使资金沉淀严重,资金利用率低下。

(四)财务资金管理过程监控调控力度亟待提高

由于受到财务资金管理过程监控调控力度的限制,预算制度无法真正落实。企业年初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却没有成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资金使用的依据,预算制度未完全“落地”,对资金的使用过程没有严格的监督。公司管理层无法确切掌握到企业资金活动的全面信息,企业决策者无法及时得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信息支持,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计划等大政方针势必会受到影响。

二、资金精益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研、分析电力用户交费情况,积极与银行沟通,签订电费收缴协议,完善电费归集渠道,实施“支票倒挂结算电费”、“工商银行电子托收结算电费”和“工商银行企业网上银行结算电费”电费归集手段。通过以上三种收费方式,在确保电力用户账户上有足够的余额进行电费交纳的情况下,银行系统才能给予办理电费结算业务,电力用户才能取得电费交费凭证,这样就彻底杜绝了空头支票现象的发生。同时,供电企业财务部门协同营销部门制定电费归集票据措施,严禁收取任何银行承兑汇票,大大降低了资金风险,确保了资金安全。

(二)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开发运用财务、销售、采购、仓储、生产等管理子系统,做到开发一块,运用一块,见效一块,逐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从财务层面上首先持续整合完善各种资金管理系统,借助“三化”(票据管理流程化、信息模板规范化、项目进度分析一体化)手段,固化财务票据管理流程和前段业务信息传递流程,自动分析生产、营销、基建、物资等前段业务资金支付进度、项目工程的完成进度,及时出具相应的财务分析,达到项目进度分析一体化,实现财务资金管理系统与生产、营销、基建、物资等各专业系统的衔接整合。

(三)通过与银行系统签订资金服务协议,多渠道实现各级电费实时归集,加大资金集中力度,增强资金流动性。

按照网省公司“财务集约化”的管理理念,通过选择金融信誉好、结算能力强、结算网点多、现金管理能力强的银行开立资金集中管理总账户,下级单位在开立分账户,通过签定的账户管理协议,建立总分账户管理体系,实行零余额账户管理和资金实时归集,银行按期或按照指令将子企业资金余额自动扫入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总账户中,并按照约定的利率为经营单位资金计息。这样,即保证了总部集中资金的需求,也确保了经营单位的资金利益。财务资金得到了最优化的统筹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金沉淀,加速了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积极搭建县级供电企业资金池集团账户,加强资金集中管理,规范县级供电企业银行账户管理和融资管理,减少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保证利益最大化,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财务管控系统记录各银行账户开户事由、金融机构、账户性质、账户用途等,严格实行“一行一户”账户开立模式,精简银行账户数量,降低结算费用;
按“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规范县级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模式,搭建县级供电企业工、农、建行集团账户,实现企业集团末级账户资金递次纵向归集到集团一级账户,强化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规范县级供电企业融资管理,坚持“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先低利率融资、后高利率融资”的原则,统筹规划,认真计划,合理确定融资额度和融资时间,认真选择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力求降低资金成本。

(五)加强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继续全面深化资金预算。

倡导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和财务部门以及生产、销售、物资等部门领导都要共同参与讨论、研究资金的筹划决策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预算。建立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并纳入考核。

以业务预算为基础,首先规范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预算编制、考核,对各业务部门发起的现金流量预算编制、提交用款申请严格把关,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
以进度控制为主线,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环节出现的资金流量采取严格的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其监控的重点囊括资金收入、应收款项未收还是缓收、处置资产审批款项的收回、当期实际资金的收入与预算收入的差异、资金支付方面的应付款项是否存在支付的风险、大额的资金立项、审批、支付能否合规、当期实际的资金支出和预算是否存在着差异等;
完善预算反馈和动态分析工作机制,及时分析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ERP管理软件、财务管控系统、网上报销系统、网银支付等信息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加强各业务环节的衔接,完成业务前段、过程管控、财务信息的集成融合,确保前端管理、预算过程监督,保证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同时,借标准化建设契机,固化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形成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工作流程图和业务项目专业预算流程。

三、开展资金精益化管理的实现效果

(一)创新手段保证资金安全

自实施“支票倒挂结算电费”、“工商银行电子托收结算电费”和“工商银行企业网上银行结算电费”三种电费归集手段以来,保定供电公司连续3年没有收取商业承兑汇票,实现了“零”空头支票,完成了电费上缴率100%,既保证了电费的及时回收,又大大降低了资金风险。

(二)整合系统促进管理高效

通过对各种财务资金管理系统的整合,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实现了票据管理流程化,规范了资金支付的票据传递流程,理清了各个环节部门职责,避免了部门间推诿扯皮的现象。

实现了信息模板规范化,公司在经办人交接的表格中设置了“集团对账”字段,只要填表人填写了集团对账单位,就会提醒相关人员及时交接发票,提高了票据的传递速度,还降低了财务人员查找、区分哪些是集团对账单位票据(有5000多家)的时间。(经统计:保定供电公司财务票据的接收分(下转第43页)(上接第41页)为四人,平均每人每天接收票据15张左右,每张票据缩短查询、区分时间1分钟,每天即缩短查询时间1小时,每周缩短5小时,每月缩短20小时),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财务集团对账信息化指标也从实施前的17.4%提高到97%。

实现了项目进度分析一体化,通过系统库的建设项目名称、WBS编号、计划金额、预计完成时间统计规范,项目完成进度、资金支付进度自动汇总,并且解决了分析报表取数难,财务报告不美观的难题。

(三)归集资金提升使用效率

保定地区县级供电企业通过账户清理,共撤并趸售县银行账户69个,账户数量由原来的201个减少至132个,基本实现电费账户一行一户。账户数量进一步压缩,减少了资金划转的环节和账户管理的难度。以搭建资金市场为契机,将保定所辖22个县公司、64个农行账户纳入“资金池”管理,省市公司能够实时在线监控县公司每笔资金的流向和用途,大大提高了资金的集中管控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县公司资金收付,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预算增强管控力度

通过对现金流量预算的合理控制和管理,年度预算按照时间序列得到了分解,预算与现金流紧密衔接,预算的调控力和执行力明显增强;
业务部门以业务计划和项目进度为基础形成资金支出需求,积极参与企业现金流量管理,资金调配更加合理;
资金管理从业务前段开始实现了全过程合理控制,为公司决策层实时提供信息支持。

市公司可对县公司利用在线稽核、实时掌握各趸售县公司的资金余额和货币资金流向。当县公司资金紧张时,可以据实向省公司提出借贷要求,省公司将及时通过中电财筹措资金以保证其正常资金运转,确保不影响其正常经营,且通过中电财贷款。融资成本远远小于商业银行贷款。

通过多维度加强资金精益化管理,建立了资金集约化管理运作体系,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好的资金运营综合效益,实现了资金运作更加安全、资金运作更加高效、资金效益更加明显的资金管理目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敏.简议集团资金管理中的出纳管理.2006.

电子票据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摘要: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年国库系统改革的重点之一。,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本文通过对比实现集中支付前后财政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变化,来剖析集中支付制度对国库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的影响其中着重提出了对会计电算化的需求。

国库集中支付即国库单一帐户制度,就是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行开设帐户,同时,所有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均通过这一帐户进行拨付。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年国库系统改革的重点之一。实现集中支付后,国库资金的划拨方式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相应的,对国库会计核算的影响也很大。笔者通过对比实现集中支付前后财政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变化,来剖析集中支付制度对国库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的影响,供读者参考。

一、现行国库资金的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

现行的财政预算支出都是通过国库部门凭财政部门开具的预算拨款凭证办理的。拨款的收款单位是财政预算计划内的行政事业单位。

中央国库的预算支出方式

财政部开具预算拨款凭证,送至国库,国库经过对凭证是否规范,印鉴是否齐全等进行审查完毕,根据收款单位开户行将凭证分为两类,一类是同城凭证,一类是异地凭证。对同城凭证,国库人员将其逐笔录入微机,汇总金额,打印出发往营业管理部的邮划往帐报单,然后进行编押,再将往帐报单附上拨款凭证的二、三联送到营业管理部,营业管理部接到来帐报单和拨款凭证后,将拨款凭证按收款行进行清分,送票据交换中心参加同城票据交换后到达收款单位开户行。对异地凭证,国库人员将其逐笔录入微机,逐笔打印出电汇往帐报单,经过编押后,打印电报稿,通过交换送办公厅,再送邮局以电报方式送到当地人民银行,再转到收款单位开户行。

地方金库的预算支出方式

大部分分库和下级中心支库、支库的预算资金划拨是这样进行的:财政部门开具预算拨款凭证,送至国库,国库经过审核后,汇总金额开具行库往来凭证附同拨款凭证送到会计营业部门。会计营业部门再将其分为同城和异地凭证。对于同城凭证,参加同城票据清算送至各商业银行;
对异地凭证,通过电子联行发往异地人民银行或商业银行。

二、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后的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

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支出包括中央预算支出和地方预算支出不再仅仅面向预算拨款单位行政事业单位,而是面对广大的商品供应者和劳务提供者,国库必须直接参加同城票据交换和全国联行才能满足预算资金的快速、安全划拨。

目前,只有少数国库直接参加同城票据清算且只有总库参加了全国联行,现行的同城票据交换方式或通过会计营业部门进行联行清算是无法满足集中支付的要求的。理想中的实现集中支付后的资金清算网络应该是财税库行横向联网与“天地对接”全国联行电子网络结合的一个典型应用。我们这样设想:在本地,国库资金的划拨通过高效的同城清算网络进行;
在异地,国库资金通过电子联行,使用卫星进行清算。与此同时,不论是本地预算拨款,还是异地调拨支出,其实际拨款凭证将逐步被电子信息所代替。计算机将从网络上传来的拨款凭证信息“译出”并打印成我们已习惯上感知的“预算拨款凭证”。

下图所示的是实现集中支付后的预算支出。

同城范围内的预算支出

一国库拥有同城交换号,资金仍由会计部门清算

同城清算包括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两部分。

票据交换

国库收到拨款凭证后,经过审核后,将收款单位开户行属于同城清算范围的拨款凭证按收款单位开户行清分,同时将凭证信息录入到《国家金库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后,票据信息的交换操作如下:

手工磁盘交换

打印提出清单,并生成提出磁盘文件,参加同城软磁盘清算,将提出票据送至交换中心,直接交换至收款单位开户行。

清分机交换

打印提出清单,并在凭证或信封上打印磁码,参加同城票据交换,直接交换至收款单位开户行。

同城电子支付系统实时清算

打印提出清单,并生成提出磁盘文件,读入国库实时清算分机进行资金清算或通过局域网直接转入该实时清算分机,提出票据可次日交换到收款单位开户行或月末集中交换或逐步取消票据交换。

资金清算

因国库只是交换行,不是清算行,因此,国库不在营业部开户,资金清算针对上述种票据交换方式分成种:

对于手工磁盘交换和清分机交换的,资金清算可根据票据交换中心开具的资金划拨凭证,国库开具手工联行往帐报单与会计部门进行清算。

对于参加实时清算的国库,则需在当日系统对帐成功后,根据清算分机打印出来的清差凭证,填制行库往来凭证与会计部门进行清差。

)国库拥有全国联行行号,资金由国库直接清算

国库成为全国联行单位后,行库往来科目视同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往来科目,行库往来科目在营业部的贷方余额视同国库存款数头寸。提出拨款票据的传递与上述点相同,在资金清算时,使用行库往来凭证直接进行清算在实时清算方式下是使用清差来划拨的。

异地预算拨款

对异地凭证,国库逐笔录入微机后,生成并打印电子联行往帐清单,通过电子联行的“天地对接”系统,将预算支出信息传送到卫星小站。卫星小站再将国库资金发往收款单位开户行所在的当地人民银行,再转划收款单位开户行。对不通电子联行的地方,可通过手工联行方式汇划资金。

三、实现集中支付后对国库会计核算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实现后,国库会计核算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国库需要直接参加同城清算

目前,大部分国库没有直接参加清算,而是由会计营业部门代为清算。国库与会计营业部门之间的资金往来通过“行库往来”科目进行核算。在实现集中支付后,大量的拨款会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中的各种分类帐户中划往各商业银行,如果国库不直接参加同城清算,势必加大与会计营业部门的资金“中转”流量,一方面增加了手续,增大了会计营业部门的劳动强度,也增大了行库往来科目对帐的难度;
另一方面不利于地方预算支出的快速调拨,不利于预算资金在划拨中遇到问题时的及时解决。因此,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国库就必须直接参加同城清算,以适应国库对地方预算支出的安全、高效的调拨管理。

国库需要参加全国联行

目前,只有总行国库局参加了全国联行,个别省份在省辖范围内使用了省辖联行专门用于划拨国库资金。绝大多数国库在上划资金和调拨支出时,都是先通过行库往来科目将资金划往本行会计营业部门,再由他们通过电子联行或手工联行转划到异地收款行。在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后,大量的异地拨款需要快速、直接的划拨到异地收款行,如果仍由本行会计营业部门转划做联行往帐,必然会影响预算支出的效率和信誉。因此,实施集中支付,国库就必须参加全国联行,以适应国库对调拨支出等异地拨款的快速、安全的管理。

国库参加同城清算和联行后,需要增设同城往来、联行往来和暂收、暂付等会计科目,来对预算支出的同城和异地划拨进行会计核算。同时,行库往来科目的性质会因国库提升为清算行而发生改变,行库往来视同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的存款,用于各级预算收入的收纳、报解和地方预算支出的调拨。

实现国库集中支付,需要改变“地方财政库款”对总库而言是“中央预算收入”和“中央预算支出”科目的收支范围,使其即能收纳预算内收入,也能收纳预算外收入,同时还能进行预算内、外的支出。并相应建立国库分类帐户。国库分类帐户是按照资金的用途包括职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用款部门或支出单位等而设立的分类帐户,以对财政部门及各支出单位的实际资金支出进行核算。

实现集中支付,需要国库会计核算的高度电算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它的实现完全依赖于国库电算化水平的高起点、高质量,也即对《中央国库会计核算系统》总库专用和《国家金库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省分库以下各级国库使用在集中支付制度下完成预算支出功能的高要求。但这些程序都是在现行预算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都对同城清算和联行留有接口,但仍不够全面、理想、实用。为了满足集中支付的需要,还应做如下修改和调整:

一增加同城清算模块

鉴于各地同城清算的模式不统一,有些差异还较大,那么,实现集中支付后,国库直接参加同城票据交换了,应该有相应的同城清算程序提供给国库使用。作为统一全国国库业务程序的《国家金库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应该提供同城清算数据转入和转出接口,供各地科技力量完成同城清算模块的开发。

实际上,所增加的同城清算模块应该纳入横向联网范畴。《国家金库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中的横向联网接口程序应对同城数据的转入和被提出同城票据数据的转出进行考虑。开发小组应公布接口程序所使用的一些中间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处理流程。对于各地自行完成的同城清算程序应与接口程序安全链接,并能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圆满完成国库参加同城清算的任务。

二增加电子联行和手工联行接口模块

国库拥有联行行号后,通过与电子联行或手工联行接口模块就可直接参加电子联行或手工联行进行资金清算。

目前电子联行的计算机程序中有关接口模块已存在“天地对接”,并在很多城市使用以转入商业银行通过人民银行电子联行系统汇出的异地款项,而《中央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和《国家金库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并未开发与电子联行或手工联行接口的模块程序,无法实现异地拨款直接“上天”的设想。为实现这一功能,必须增加电子联行和手工联行接口模块。这样,国库参加电子联行后,则需与人行会计营业部门共用一个卫星小站拥有一个电子联行代码,可以对应所有的参加电子联行的本地全国联行机构。国库与卫星小站的通信接口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可通过人民银行内部局域网解决。在这种方式下,国库将异地拨款通过接口模块“天地对接”转入卫星小站主机,由清算分中心发送电子联行信息。上级国库划来的拨款通过接口模块“天地对接”转入《国家金库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国库就能直接通过人民银行现有的电子联行或手工联行发送往帐信息并接收来帐信息,办理往来资金的汇兑了。因此,需要对《中央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和《国家金库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作补充需求,并在调拨支出的凭证录入要素中增加联行所需的信息,如发、收报行行号和汇出、入行行号等,并且能打印电子联行往帐清单,能与电子联行主机进行数据交换,能对电子联行来帐信息进行处理。事实上,对于那些使用同城电子支付系统与电子联行实现了“天地对接”的地方湖北省大部分地市的同城清算网络正在朝这一方向努力并逐步实现,只需增加同城清算模块,然后通过同城电子支付系统达到自动情分同城和异地拨款的效果。

电子票据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信社;
电子商业汇票;
票据业务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4-0056-03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2009年10月28日全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成功运行,拉开了我国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新篇章。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是我国金融电子化方面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众多金融机构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农信社大力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既是历史的机遇更是现实的选择。

一、电子商业汇票及系统的基本功能

我国《支付结算办法》第72条规定:“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电子商业汇票分为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和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两类。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电子商业汇票的付款人为承兑人。

电子商业汇票付款期限延长为12个月,而纸质商业汇票付款期限是6个月。电子商业汇票单笔票面金额最大为10亿元人民币,而纸质银行承兑汇票单笔票面金额一般为1000万元,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单笔票面金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接受、存储、发送电子商业汇票数据电文,提供与电子商业汇票货币给付、资金清算行为等相关服务的业务处理平台。这个系统包括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功能模块、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功能模块和商业汇票公开报价功能模块。其基本功能有:票据托管一保管所有经系统登记的电子商业汇票;
接受、存储信息一登记、存储信息,身份认证,审查报文,保留验证信息;
转发电票信息一将已存储的电票信息,转发至所记载的权利人开户机构内部系统;
更新电票信息一根据业务操作的处理结果,实时修改原票据相关信息与业务状态;
资金清算一根据相关业务的签收信息与清算标识,自动向支付系统发起转账业务;
信息服务一提供信息查询,广播公告;
转贴现业务报价一提供电票、纸票转贴现业务公开报价以及询价平台;
纸票登记查询一系统参与者(银行)登记纸票票面内容、状态等信息,以及查询相关信息。

二、我国电子商业汇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快速,已具有较大规模,截至2008年底,全年结算商业汇票775.31万笔,同比增长16.19%,金额6.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7%;
交易量(贴现+转贴现)达到13.4万亿元。纵向比:是2000年的20.94倍,复合年均增长46.26%;
横向比:相当于沪、深股市交易量26.7万亿元的50.19%,同业拆借量15.1万亿元的88.74%,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58.1万亿元的23.06%,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40.8万亿元的32.84%。而长期以来票据市场上的假票、克隆票屡禁不止,金融机构内部道德风险频频曝光,纸质商业票据易遗失、损坏和遭抢劫;
现有交易方式落后,在办理业务中存在携带风险;
通过邮寄方式托收,造成资金结算延后;
资金和票据交割不同时造成的信用风险以及操作不规范所引起的纠纷不断出现。面对纸质商业汇票的种种缺陷,加快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电子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实施和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的出台,解决了电子商业汇票的存在形式和签章等问题,为电子商业汇票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做了技术方面的准备。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大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等建设,积累了建设大型电子系统的经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商业银行在系统内开办了电子票据业务,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培育了客户。同时,伴随金融业的发展,工商企业在电子商务实践中已基本接受了电子化金融产品。

从国外票据业务发展实践来看,美国通过了《21世纪支票法案》,明确了替代支票的法律地位,带动了票据电子化发展。日本颁布的《电子商业票据法》,把电子化作为重振国家金融市场的利器。韩国2004年也推出了电子票据系统大受欢迎,实现了票据业务在线业务的全面无纸化。电子票据已成为发达国家货币市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理论和实践上均为发展我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农信社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形成农信社统一的票据业务平台。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后将全面革新商业汇票的记载形式、流通方式和交易品种,提高了办理票据业务的标准化水平,统一的业务处理平台将有利于省联社管理、分析、监测、统计商业汇票业务,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农信社加入全国统一的电子化货币市场。

(二)有利于降低农信社商业汇票的风险。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后将大大提高票据业务的透明度和时效性,优化了票据业务的管理手段。电子商业汇票进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后,由系统分配唯一的票据号码,其签发、转让、均实行实名制,能有效地防范农信社票据业务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杜绝假票、错票和克隆票的发生。

(三)有利于提升农信社服务客户的水平。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系统能够处理大量票据数据信息,大大提高了支付服务水平和支付效率,为广大优质客户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另外电子商业汇票付款期限为一年,票据最大金额为10亿元,期限的延长和票据金额增大将有助于工商企业的融资行为,提高了农信社服务“三农”的能力。

(四)有利于加快农信社的业务创新。2008年全国农信银机构共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1696亿元,办理贴现业务2397亿元,票据业务已成为农信社新的效益增长点。但目前许多省市农信社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全辖票据业务统计监测系统,管理手段落后,容易形成监管真空。通过创新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能实现农信社票据业务的规范化、专业化运作。同时,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又拓展了网上银行的功能范围,进一步推动农信社网上银行业务发展。

四、建设农信社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现有模式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在2010年6月底之前全部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纸质票据的登记查询业务是强制办理的,电子票据业务可选择开办。截至2009年10月28日,全国首批加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共有11家全国性银行、2家地方性商业银行、3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4家财务公司。其中3家农村合

作金融机构分别是天津市农合行、吉林省联社和黑龙江省联社。目前这3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实现模式也不尽相同。天津市农合行自主开发了网银系统,并采用模式接人,暂时不用开发账务接口和信贷接口即可办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
吉林省联社使用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的网银业务系统,采用直联模式,在系统上线前已完成网银接口、账务接口和信贷接口的相关开发测试工作;
黑龙江联社目前只开办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业务,无任何开发工作,直接应用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办理纸质登记业务。

五、农信社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省联社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全省农信社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总体规划和时间进度,为本省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指明方向。同时,确定本省电子商业汇票、网银业务系统的建设模式、接入实现方式和拟开通的系统功能范围,比如是自主研发还是与第三方合作;
是开通全部功能还是部分功能。

第二,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要按照高效性、安全性、前瞻性和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标准统一,节约成本的原则,做好系统建设。由于客户办理电子票据业务的主渠道是网上银行,在建设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系统的同时,必须同步开发建设网上银行业务系统,做好两个系统建设和业务需求的衔接工作。

第三,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要有效控制风险。电子商业汇票是新型的无纸化的支付结算工具,面临的风险基本上就等同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所面临的信息技术的安全风险问题,如数据文件丢失、系统运行瘫痪、网络遭遇攻击,各种病毒入侵等。针对电子商业汇票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在软硬件物理环境上,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要采用高可靠性的网络和计算机设备,数据信息全部采用加密加押,对系统用户进行权限控制,对节点采取签到控制,建立异地灾备系统和病毒防范等防范措施,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

第四,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涉及多个专业和部门,省联社要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系统建设、人员配备、和制度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部门间的配合协调,实现上下联动,科学制定项目推广进度表,明确各职能部门的任务、目标和责任,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六、应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快创新步伐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后将实现从签发到流通到转让到票款清算的全程电子化,实现了无纸化操作,具有唯一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特点,将对商业汇票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交易模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最终导致商业银行在票据市场份额发生变化。因此,农信社必须站在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这个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步伐,早日实现上线运行,抢占同业竞争制高点。

(二)借鉴同业经验,发展农信社特色

借鉴、吸收第一批接入的3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加大品牌创新,对农信社电子商业汇票和网上银行业务功能开发要实行分步开通,逐步升级,有效防控,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农信银清算中心建成的共享式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系统和网上银行业务系统,这样既缩短了各家省联社的系统研发时间又避免了重复投资,还易于获得技术支撑。

(三)强化组织领导,搞好横向协作

及时成立项目推动领导小组,由涉及的信贷、科技、银行卡、清算、财务会计、稽核等部门为成员,加强协调与配合,各负其责,明确分工,如渠道建设由银行卡中心负责;
电子商业汇票的授信、审批、操作规程等管理办法制定由信贷、清算部门负责;
两个系统建设、测试及接口开发等技术支持由科技中心负责;
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流程由财务会计部门负责确定,稽核监督部门可介入制定风险管理办法。

(四)做好研发衔接,按时上线运行

开发建设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系统必须同步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系统的建设,要制定好两个系统建设时间进度表和工作规划,定期召开联席会,互通项目进展信息,及时解决系统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研发时间衔接和业务需求衔接,同时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要求做好安全测试和上线运行的报备工作。

(五)完善规章制度,确保规范操作

业务管理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危机处置预案》等制度,积极制定全省农信社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从岗位管理、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安全管理、机房管理、设备管理、文档管理和故障处理等方面进行规定,确保规范办理业务,防范系统运行风险。

(六)严格防控风险,强化监督检查

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构筑业务办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防范三道防线,实现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定期开展业务自查和互查活动。各农信社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置、预防与预警和应急保障等实施流程,及时化解各种风险,保障农信社人员、资金、设施安全。

(七)加强基层培训,做好联动宣传

积极组织市、县联社的业务管理、操作人员开展电子商业汇票规章制度学习,通过以会代训、现场观摩、技术比武、检查评比等形式,让广大农信社员工全面了解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熟练操作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有效掌握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风险点,制定详细的客户宣传方案,大张旗鼓做好客户宣传,确保农信社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为广大客户所接受。

电子票据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费管理;
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225-02

引言

电费管理是电能销售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电力营销工作的核心部分,其工作质量不仅影响电网经营企业经济效益,也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资金周转和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本文从电费管理工作的五项主要工作模块:电价执行、抄表、核算、电费回收和账务处理入手,结合各环节工作特点,分析阐述电费工作质量控制重点和方法,为切实提高电费业务管控力、实现精益化、标准化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电价执行工作质量控制

电价执行的政策性很强,须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到位,尽可能减少营业人员工作差错,严禁擅自扩大优惠电价范围,或将高电价用电按低电价结算,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损失。控制重点和内容有:

1.报装台账资料。通常情况下,客户电价是在客户提出用电申请后,供电公司依据客户的用电性质和国家电价政策确定,并在供用电合同中明确。装表接电后,依据工作传票,建立抄表卡(机),记录客户用电容量、电价以及功率因数考核标准等计费信息,归档后纳入报装台帐资料管理。控制时应从工作传票和供用电合同及其他报装资料入手,查看电价分类是否准确、电价确定是否与客户用电情况相符、记录是否完整准确。重点查看:(1)基本电价是否正确。(2)用电性质与电价是否一致。(3)电价与客户受电电压是否对应。(4)峰谷分时电价各时段比例与文件是否相符。

2.电子信息。所有档案台账录入营销系统后形成电子信息,并作为电费计算的依据。通过电子信息控制:(1)客户用电性质及电价设定相符。(2)客户信息完整准确,并与原始工作票中所确定的电价一致。

3.大容量用电客户。对有多种用电类别的客户,尤其是用电容量较大的客户和专用变压器客户,要到现场进行核对,了解客户用电容量和用电性质是否与报装台账资料相符;
用电容量、用电性质是否完整准确,特别是大工业用电的容量核定是否准确,高压电机是否计入计费容量;
不同类别的用电是否分别装表计量,对未按不同用电类别装表计量的客户,定比定量设置是否符合规定与实际情况;
功率因数考核标准是否正确;
峰谷分时电价执行是否与文件规定相符,现场情况是否与工作传票、营销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相符。

二、抄表工作质量控制

要从抄表卡(机)有关资料的建立、抄表到位率和准确率、抄表计划、抄表质量和抄表异常情况处理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1.抄表卡(机)信息质量。抄表卡(机)上客户信息资料准确是抄表员抄表质量的保证,是抄表计量和电费计算的依据,是抄表员到现场核对客户各种参数的必备资料。抄表卡(机)上的电价、容量、电压等级、供电方式、计量方式、表计信息和变更记录等内容必须齐全正确。客户地址、门牌是抄表员确定抄表路线的依据,户名和表计资料是抄表的依据。对抄表卡(机)建立资料的监督检查应重点解决好抄表卡(机)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问题。最终目标要达到报装台帐资料、抄表卡(机)、电子信息以及现场实际四者相符。

2.抄表到位率、准确率的控制。目的是为了杜绝估抄、漏抄和错抄。控制抄表到位率、准确率要做好:(1)事后控制。在抄表员完成抄表工作后到现场抽查,对照抄表员的抄表结果进行分析抄表工作质量。(2)事前控制。按照供电公司确定的抄表周期,在抄表员抄表前,到客户处抄录电表,记录抄表区的异常情况,待抄表员抄表后,再对两者进行比对,分析抄表电量差异是否合理。

确定抽查对象的依据:(1)台区线损分析结果;
(2)抄表员的记录分析。

3.抄表计划、抄表记录和抄表异常情况处理质量的控制。抄表计划控制内容包括:抄表计划和抄表例日的执行情况;
月末抄见电量比例。抄表记录和抄表异常情况处理,主要抽查抄表员有无抄表记录、抄表记录的质量、抄表异常情况是否全部按按规定通过工作传票进行及时、准确地处理。

抄表时除抄录电表读数外,抄表员还应认真核对计量参数、检查计量装置有无异常、是否存在违章用电和窃电现象,将客户的异常用电情况做好记录,及时处理。抽查人员应先调阅抄表员的抄表记录,再查阅有关业务票据,将抄表记录和有关业务票据对照分析,看抄表员的记录是否详实,业务票据是否办理,已办理的业务票据是否正确,工单处理的结果怎样,对有异议的问题还要到现场核实取证。应特别注意的是,如有连续6个月或以上零电量的用电客户应列入电力营销控制的重点工作范围。

三、核算工作质量控制

电费核算是电费管理的中枢,电费是否能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收回,账务是否清楚,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关键在于核算质量。

1.电量核算。主要控制以下内容:(1)表计电量计算是否准确。(2)母、子表的电量结算是否准确。(3)线损、变损电量计算及分摊是否到位。

控制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计量方式和计量表计的关系,确保现场与执行情况相符。(2)对电量波动较大的客户进行分别统计分析,核实电量波动的原因。计量表计故障的,要根据表计不同故障原因而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并重点杜绝人为差错同时出现。其他非计量因素原因的,应重点关注客户用电容量突然改变、电能表实际使用人改变或表计实际供电范围改变、人为连续多月估抄后当月现场抄表等情况。(3)长期零电量。对于长期不用电的客户,抄表人员和核算人员要及时将该类客户统计汇总,报有关负责人审定处理,将该类客户长期不用电的真实原因查清,尤其是新增客户,要弄清客户不用电的原因,防止因计量故障或违章用电现象延续存在。

2.退补电量处理质量的控制。由于所有非抄见电量电费之外所发生的电量电费变化都需通过退补电量或电费手续来完成,在质量控制工作中应给予重点关注。通过查看退补工作流程中每一环节的处理档案,来检查工作质量或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应首先查阅起始环节对客户现场情况的描述,然后对照退补电量电费的计算依据及处理结果,查看是否符合、是否存在计算错误。主要内容及处理方法是:(1)电能表现校、轮换造成的电量退补,将计量轮换、轮校后的计量报告录入管理系统,核查电费工作人员是否及时准确处理退补电量报告。(2)计量故障造成的电量退补或其他电量退补,须调阅计量部门对客户计量故障处理报告,再到电费管理部门核查,看抄表人员是否在抄表卡(机)上和微机信息系统上记录有关事项,同时在电费结算单上核查是否按报告要求及时退补电量。

3.电费核算的控制。主要包括电量电费、基本电费、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峰谷分时电费、代征电费等的控制。(1)电量电费。首先根据客户电价与电量的对应计算结果,与电费结算人员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若计算结果有偏差,就要重新核查,查清原因及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将有关情况记录清楚,备案待查。(2)基本电费。要抓好计费容量的核查,把握计费容量变化的关键点,重点把握变压器暂停次数、变压器暂停时间、新上和增容、暂停或减容客户的基本电费计算情况。客户变压器减容、暂停次数和时间必须符合《供用电规则》的有关规定。按需量计算基本电费的客户,按规定核定需量值。(3)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控制好功率因数考核标准、平均功率因数计算、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计算三个方面的工作质量。(4)峰谷分时电费。重点关注峰谷分时电价执行范围和浮动比例是否正确。(5)代征电费。重点关注代征电价的执行范围和价格,特别是实行减免的特殊客户要严格执行文件,既不能擅自扩大减免范围,也不能全额征收擅自取消优惠。

四、电费回收工作质量控制

1.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重点控制电费回收完成的实效性、核对电费账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预收电费的管理情况、欠收电费客户采取停电催费措施和违约使用电费计收等方面的控制。

2.控制电费回收资金的安全性。一是随机抽查走收电费人员手中电费发票,统计发票金额与财务账上的挂账电费金额是否一致,判断营业人员对现金电费缴纳的及时性。二是通过查营销系统收费记录,统计一天的现金收费金额,与其当天的现金缴款单金额比较,检查营业人员现金进账的及时性。

五、电费账务管理工作质量控制

1.电费收入的真实性与及时性。提取电力营销和财务销售报表进行比对,重点控制是否存在电费结算周期内人为提前或推迟结算电费的现象、是否存在人为虚增、虚减电量造成电费收入统计失真的现象。

2.电费发票管理。包括发票的领用、填写、统计、发放和回收五个方面。重点控制发票的领用记录是否完整,核对库存发票、领用发票与总发票是否吻合,电费发票填写的规范性、准确性,统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客户签字手续记录、发票回收的完整性等。

3.预收电费管理。通过调阅预收账款明细表、核对记账凭证、销售发票、抽查供用电合同等方式,考证预收账款转为实收电费的依据是否充分、预收账款是否按客户明细进行核算、核算数据与客户对应关系是否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