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正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关键词】五年规(计)划指导方针发展进程Abstract:Fromtwelvefive-yearplan)rules(delimitguidelinesshowthatChi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转正重点工作计划【五篇】,供大家参考。
转正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五年规(计)划 指导方针 发展进程
Abstract :
From twelve five-year plan) rules (delimit guidelines show that China changed and is changing three appearance, experienced and shall experience three historic transformation.
新中国成立以来,除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1965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开始,我国共编制和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一个五年规划,从今年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规划。通过考察党和国家在编制各个时期五年规(计)划时的指导方针,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新中国的成长发展进程。
1.我国编制的十二个五年规(计)划的指导方针
1.1“一五”计划(1953—1957)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此,“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为:一是“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把重工业的基本建设作为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
二是“在优先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原则下,对各种经济成分的安排采取统筹兼顾的政策”;
三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力求使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发展保持适当的比例。
1.2“二五”计划(1958—1962)的“中心任务仍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1956年9月党的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了“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16条方针部署,包括“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发展速度”、“正确地处理在国民收入中消费和积累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发展农业并适当加速轻工业的建设”等。
1.3“三五”计划(1966—1970)、“四五”计划(1971—1975)都是立足“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
“三五”计划、“四五”计划都强调了以备战和三线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提出“用打仗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并试图用军事工业带动整个国家的工业化。
1.4“五五”计划(1976—1980)在指导思想上重犯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的老毛病
1975年,国务院草拟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的十年规划纲要》。1978年初对原来的纲要作了修定,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对“五五”计划指标作了较大幅度调整,并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努力使国民经济真正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1.5“六五”计划(1981—1985)确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方针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了“六五”计划。“六五”计划在制定过程中,突出强调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包括“依靠政策和科学,加快农业发展”、“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增加和节省建设资金”、“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等十条具体方针。“六五”计划的一个特点是,社会发展类指标显著增加,占39%,也正因为如此,“六五”计划的全称随之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
1.6“七五”计划(1986—1990)提出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管理体制
“七五”计划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由11个“坚持”组成,包括“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坚持把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提高产品质量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来,正确处理好效益和速度、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坚持把建设重点转移到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来,走内涵型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坚持把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智力开发”等。作为上述方针的体现,“七五”计划首次增加了“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总量指标以及三次产业的划分与统计。
1.7“八五”计划(1991—1995)提出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双加快”方针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八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个“坚定不移”的基本指导方针,即: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地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
坚定不移地贯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
1.8“九五”计划(1996—2000)提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指导方针,并首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九五”计划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包括“九五”在内的未来 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九条重要方针,其中第二条方针是“积极推进,“依靠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1.9“十五”计划(2001—2005)提出了全面、协调、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深刻分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了制定“十五”计划,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的重要指导方针。
1.10“十一五”规划(2006—2010)的指导方针是科学发展观
“十一五”规划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遵循“六个必须”的原则方针,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其根本着眼点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从“十一五”开始,“计划”被“规划”所取代。在“十一五”规划中,社会发展类指标占据了全部规划指标的75%以上。
1.11“十二五”规划(2011—2015)指导方针:在科学发展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从十二个五年规(计)划的指导方针看新中国的发展进程
我国建国以来五年规(计)划的指导方针.是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发展路线和发展思路的凝炼概括,也是不同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从“一五”到“十二五”,指导方针经历了持续的变化。五年规(计)划指导方针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时国家领导人的主观选择。而这一选择,既来源于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思路.又受制于领导人对包括国际国内形势在内的国情条件的认识。五年规(计)划指导方针的演变,反映了领导人通过实践,不断深化对国情的认识,不断调整指引思想,探索与国情条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演进过程。从十二个五年规(计)划的指导方针由重点发展重工业以建立我国的工业基础、到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再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演进过程看,新中国处于不断的成长发展之中,我们已经改变了和正在改变三个面貌,经历了和将要经历三次历史性转型。
2.1改变了和正在改变三个面貌
在五年规(计)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在五年规(计)划的指导方针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实践过程中,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对“地富反坏右”摘帽后,人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人民的范围在扩大,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民的精神风貌大为改善。
建国以来,我国面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围堵,成功地建立其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工业化和初步现代化,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正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吸引了全球的眼球,成为各国政要和学者争相研究的课题。
在“”巨变,国际共运处于低潮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在“三个代表”的指引下,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激浊扬清,审慎稳妥地驾驭着中国航船驶过了各种激流险滩,引领人民昂扬地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2.2经历了和将要经历三次历史性转型
转正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计划生育;
宣传模式;
分类;
转变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行为及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控制人口的艰巨性有增无减,另一方面优化控制人口的方式势在必行。在诸多方式中,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基点的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因此,探讨计划生育宣传模式及其转变是非常必要的。
一、计划生育宣传模式分类
计划生育宣传模式主要是指在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宣传方式。根据在宣传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目的和起到的不同作用,我们把计划生育宣传分为动员、教育、咨询三种方式。
动员:通过提供信息鼓励人们接受计划生育。例如宣传国情国策,使宣传对象懂得计划生育的意义。
教育:向那些已受过动员的人提供更系统的客观的信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并使其行为发生改变。例如办新婚学校,使宣传对象懂得婚育科学知识。
咨询:帮助特定的宣传对象分析问题和提供正确的信息,使其做出正确的决定。例如帮助育龄妇女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
当然,在计划生育宣传活动中,动员、教育、咨询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往往是以某种目的为主综合运用的。
根据我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发展过程,按照动员、教育、咨询等方式在各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活动的比重,试将计划生育宣传分为三种模式。
(一)发动模式。形成和发展于推行计划生育初期,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大动员,粗放式的教育,小咨询。
七十年代初,严重而紧迫的人口问题促使国家下决心把计划生育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一个十亿人口且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需要的是鼓动性极强的宣传模式。
1.声势浩大的动员。七十年代初,国务院51号文件《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中对宣传工作的要求是:“要宣传晚婚、计划生育的意义,树立晚婚、计划生育光荣的新风尚。”全国各地的计划生育宣传活动旨在创造“计划生育势在必行”的氛围;
八十年代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把计划生育宣传发动推向一个高潮。
2.粗放式的教育。实行计划生育初期,开始逐步深入开展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科普知识的教育,在全国推广山东省荣城县创造的计划生育“三为主”经验,有的省市开始对育龄人群进行分期教育。计划生育逐步深化,但总体来说还是散在的,不够系统的。
3.少量的咨询。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初期,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咨询工作还不能广泛地开展,往往是通过计划生育工作队来进行。
1984年,中共中央提出“计划生育工作既要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又要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安定团结”的要求。为了贯彻这一精神,国家计生委在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会议上明确“宣传服务是计划生育部门的重要任务,计划生育部门通过向群众讲解政策,解除疑点,普及科学知识,传播信息、提供咨询等等,来激发群众的觉悟,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根据这一精神,各地创造了很多很好的经验,这时的宣传咨询工作,对于深入普及科普知识、帮助群众掌握和选择避孕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面对面的交流仍以思想动员为主。
(二)系统模式。计划生育家喻户晓之后开始这个模式不断完善,将一直至2005年左右,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大动员,系统教育,较为广泛的咨询;
动员、教育、咨询的比重大致相同。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进入了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计划生育宣传的系统模式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形成、发展并将不断完善。
1.强化动员声势,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全国先后开展了规模浩大的“世界50亿”、“亚洲30亿”、“中国11亿”的人口日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认清人口形势的严峻,增强控制人口的紧迫感;
九十年代初期,处在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峰顶。中共中央、国务院“计划生育已到了刻不容缓、非抓紧不可的地步”。发出了《关于加强计划生育舆论宣传的通知》,要求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形成人人重视计划生育,人人为计划生育作贡献的局面。
2.系统的教育。1988年3月,国家计生委宣教司在辽宁铁岭市召开计划生育教育知识现场会,推广铁岭市和克山县对农民分期分班进行系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的经验,标志着我国计划生育开始系统教育模式。全国各地建立了党政领导负责的人口知识学校、育龄妇女学校、新婚学校等,还出版发行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的规范教材,经常化的教育机制逐步形成。
3.逐步广泛的咨询。不少省已把“推行婚前检查制度,开展遗传咨询门诊”作为地方计划生育法规的内容;
婚前检查、优生咨询工作已逐步由城市发展到农村。全国两万多个城市、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外,还普遍开展了避孕节育和优生咨询服务业务。广大计划生育人员经过不断培训,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他们通过上门服务、药具随访等工作,与群众面对面地开展咨询工作,使群众不仅明白计划生育道理,而且掌握正确的避孕节育方法。
(三)交流模式。现在正在逐步过渡到这个模式,随着网络的普及,从国家计生委到地方计生部门都建立了相关网站,供人们了解、咨询相关知识,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广东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也在逐步完善。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小动员,深入的系统教育,大咨询。其教育将比第二模式的教育更加社会化;
广泛、自觉、有效的面对面交流咨询活动将成为计划生育宣传的普遍方式。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妇女的生育水平将低于更替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心逐步移向提高人口素质方面。随着生育政策的自然转换,计划生育的宣传模式也必须转向交流模式。
1.自然弱化的动员声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需要也不可能象以前那样发动大规模的、运动式的宣传动员。
2.深化的系统教育。全民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在内容上更加深化,在方法和形式上更具有参与性,形成了正常运行的教育机制。
3.广泛、有效、自觉的咨询活动。所谓广泛主要指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们对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越来越关注,这就决定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相关咨询服务。
所谓有效,是指由于计划生育咨询机构的不断发展,广大计生干部知识水平和咨询能力的不断提高,咨询的有效性将越来越强。
所谓自觉,是指随着咨询网络的增多,随着群众优生要求增强以及避孕节育方法的选择空间增大都将改被动为主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上门咨询,寻找自己需要的科学方法和对策。
二、计划生育宣传与人口转变的关系
从计划生育宣传模式的产生、发展及转变,我们不难看出,计划生育宣传模式的转变与人口转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口转变决定宣传模式转变,宣传模式只有适应人口转变才能促进人口转变。
计划生育宣传的发动模式。适应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初期,要求人口由高增长迅速向低增长转变。在这一模式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有生命力的方式,就是层层算账对比活动,打动了亿万育龄群众的心。
计划生育宣传的系统模式。在计划生育进一步发展时期,一方面是严峻的人口形势,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对计划生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动员、教育、咨询并重的模式适应这个形势的要求,在这个模式期计划生育工作的显著特点是计划生育率不断提高。
计划生育宣传的交流模式。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质量越来越被关注,这就是第三模式所处的背景。这个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特点是,一方面人们能够较自由地选择避孕方法,另一方面仍然是计划外怀孕的减少。
总之,认识计划生育宣传模式形成、发展、转换的规律,把握时机,就能及时实现宣传模式转变,适应人口发展需要,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抓住时机,及时实现宣传模式的转变
处在交流模式时期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一方面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必须从严控制人口;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要求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知识和相关的咨询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完善和实现计划生育宣传的交流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不同需要,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人口文化宣传的积极性,也为人口计生工作赢得了群众基础,从而达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目的。
提高计划生育人员特别是基层计划生育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基层计划生育人员是直接面对广大育龄群众的,他们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直接影响着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的理解和认识,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转正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 内部审计 战略转型
1.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的重要意义
医院内部审计战略转型在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过程中具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首先,内部审计的战略转型是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目前医院经营管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强,面临着诸如财务信息管理、内部管理控制、医院经营管理风险等多方面的新问题与新挑战。这就需要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做出适应时展及市场发展的新转变。
其次,《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当中明确指出,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情况,这就是说,内部审计也具有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挖掘企业潜在发展能力,促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实现其发展目标的作用。
再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医院的规模化发展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面对医院发展的规模化,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医疗资源的相对匮乏以及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趋严重。由此可见,单纯的医院规模化发展并未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战略转型的重视,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推进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度执行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的水平提升,从而让医院内部管理的效益切实的发挥出来,实现医院改革的总体发展目标。
2.内部审计战略转型新内容
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在内部审计战略转型过程中仍然要作为核心内容加以保留和加强。因为财务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与核心,离开了财务收支审计,其他内容都是空谈。其次是内部控制审计内容,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制定方面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加强在制度执行上面的合规性、有效性,并且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强有力的监督作用。再次是风险管理审计,在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内容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标准,对医院未来经营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防范与管理。它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管理监督以及评价职能。最后是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不同于前面说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在于分析医院经营情况及管理问题,找出经济亏损或收益的原因与管理优劣的关键。经济效益审计一方面是找出问题,另一方面是提出改进建议,同时通过日常工作督促问题改进、提升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水平直接关系着医院国有资产是否能够有效的保值增值。
3.加快医院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的措施建议
3.1树立新理念
内部审计工作要实现战略转型,首先必须从理念上进行更新,在内部审计新理念方面,必须树立监督与服务并重;
结果与过程并重;
事前事中事后并重;
财务与管理并重;
规范化、效益化、有效性并重;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并重;
当前发展与长远规划并重;
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并重;
内部控制与外部防范并重;
独立工作与相互协同并重等一系列新的工作观念与认识。只有树立了新观念与新认识,才能将内部审计战略转型落到实处。新理念的树立要重视全员性与全面性。要实现从领导到员工、从高层到基层的全面化、立体化的宣传教育和普及。让新理念的宣传普及在医院内外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为内部审计战略转型工作的具体落实打下思想及环境基础。
3.2加强内部审计计划性建设
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的重点在于体现其工作的科学预见性与前瞻性。所以在内部审计计划制定过程中要留出充分的计划制定时间,从而为审计部门工作制定预留出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调研、信息收集以及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在年度计划制定并下达的同时,审计部门就应该着手进行下一年度的计划制定工作,这样能够让下一年度的审计计划制定工作在本年度审计计划具体执行过程中寻找可靠依据和信息数据,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审计计划制定过程中的问题和漏洞,能够避免在下一年度审计计划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在年度审计计划执行的同时,还应该制定阶段性审计计划,阶段性审计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能够有效纠正年度审计计划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对下一阶段的审计计划进行终止和修正,最大限度的确保年度审计计划的有效执行。在审计计划执行过程中还要加强各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反馈。信息沟通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审计重点的把握情况、对审计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对审计时间安排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审计工作人员配置、工作质量的具体分析和合理协调。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就要及时修正审计项目乃至停止该项目的继续实施。
3.3扩充审计资源、加强整合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当前而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审计工作的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但是根据现在医院审计队伍和资源现状来看,想要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也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我们应该在现有基础之上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审计工作选择与侧重。在审计项目上,优先和重点抓成本费用控制、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等。在审计人员分配上,大力发挥资深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优势,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建设。在新晋人员的招收上面,加强对业务技能、新技术掌握以及职业道德的综合考量。同时加强现役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与再深造。努力将审计工作队伍建设往一专多能、高素质、高效率的现代化工作队伍方面推进。其次,在审计队伍组成方面,尽量吸纳对专项项目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级人员参与审计工作,从而实现降低工作成本、降低工作风险、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让审计工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医院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1] 董红卫.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9.7.
转正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半年以来工作成绩
(一)突出重点工作,全力以赴保增长保发展
1、规划修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我市今后若干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争取空间,同时也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有余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以及城乡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正是当前我们全力以赴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遵循“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领衔、社会参与”的基本工作方法,按照坚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切实提高用地效率;
坚持统筹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严把土地闸门,强化土地参与宏观调控能力等5项原则,谋求妥善处理好未来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
通过我们多次积极向上的争取,省先后两次调整分配给我市的规划指标,应该说已充分体现省对我市实际情况的照应。省规划大纲送审稿中分配给我市规划期末的耕地保有义务量指标为348万亩,任务量指标为328万亩;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311万亩,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与此同时,省分配给我市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45.8万亩,其中占用农用地指标为43.3万亩,占用耕地指标为29.4万亩,规划发展空间有限。
目前,我市规划修编已进入大纲编制后期阶段,编制完成了《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大纲》(征求意见稿)。市政府于6月3日还专门召开了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邀请了17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参会就《大纲》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会议商讨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分解全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项控制指标,科学划定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从规划上优先保障各级各类重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用地,有机整合各相关专项规划用地,科学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确保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用地需求,同时严格保护耕地,保护基本农田。
2、年度用地计划省分配新法得到很好适应,转变角色为县市搞好服务,同时对所辖各区及时做好指标分解下达和业务指导。
今年开始,在年度用地计划分配和使用上省厅开始实行省管县新管理模式,就是省直接将计划分配到各县级市,仅将地级市辖区计划下达到各大市。这就要求我们尽快转变角色,对县级市由以前的业务主管部门转变为服务市县,为市县用好管好用地计划服务,同时仍要继续做好市辖区用地计划的科学合理分解下达工作。
今年省下达我市年度用地计划18000亩,其中农用地转用计划13600亩(耕地转用计划11500亩),其中五县市和工业园区计划由省厅直接下达,包括吴中、相城、高新区和三个城区的年度用地计划为18000亩,其中农用地转用计划13600亩(耕地转用计划11500亩)。跟往年一样,我们根据各市区上年度经济总量、人均耕地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度等刚性指标迅速分解下达了本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以利于各地尽快合理安排年度各类用地;
同时为五县市和工业园区用地计划使用做好备案工作,搞好服务和业务支撑。
目前各地已大部分落实计划指标,半年度共计上报新增建设用地批次31个,涉及面积1223.6903公顷(18355.35亩)。另外,上半年我市各地向省厅争取到独立选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836.33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建设用地矛盾,保障了一批市实事和重点工程的用地需求,以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开发整治工作,落实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土地复垦开发整治工作是我市耕地保护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保护基本农田的有力补充。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在上半年得到了有条不紊的推进。
上半年土地整治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经省厅核查后顺利建库。今年我市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库合计项目70个,开发整理面积4500亩,预计新增耕地面积4300亩。二是顺利完成我市现有已验收但未用于占补的项目库向部项目库报备系统的录入报备工作。目前我市共有未使用占补平衡项目库个(含易地调剂项目),可用于占补的新增耕地尚有亩(其中易地调剂耕地亩)。三是省以上投资项目进展情况进展良好,预计4个国投项目(吴江2个,太仓和相城各1个)年底前可竣工申请验收;
2个省耕地开垦费项目(昆山、吴中各1个)也能在年内竣工验收。四是扎实建设返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整理、基本农田保护项目,不断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返还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各地均已编制了资金使用方案,的也已编制,各地正参照省以上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办法,具体实施好每一个项目。五是做好市级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资金落实工作,并在市级项目实施资金中落实好了上年度国土资源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奖励,提高了各地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开源节流,保护耕地保护基本农田的主动性。六是尽最大努力实施易地开垦耕地工作,以实现我市耕地占补平衡,最大程度减轻占补压力。尽管目前易地调剂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但我们齐心协力,在苏北兄弟单位的支持下,上半年还是跟淮安等市签订了易地调剂意向协议,为我市占补平衡两条腿走路作了有力支持。
4、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我市自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以来,实践证明,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整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保护耕地,使建设用地向城镇规划区集中,耕地向农业用地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从而起到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效保护耕地、缓解用地矛盾、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作用。我市有8个县级市(区)被国土资源部列入国家第一批挂钩试点单位,经过两年多的具体运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开展挂钩工作打下了实践基础。目前,全市共有、和三年的挂钩试点在运作,试点主要情况如下:
(1)挂钩试点除吴江外,其余各地挂钩拆旧项目均已经省厅验收组验收通过,除去年太仓和常熟两地的挂钩拆旧项目已经省厅验收通过,确认新增耕地861.34亩可用于建新归还外,今年上半年省厅已下达我市第二批挂钩拆旧项目验收确认新增耕地面积亩,这样我市第一批挂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
(2)挂钩试点单位共六家,截止今年上半年,太仓、常熟两地已验收确认新增耕地亩,其余各地的拆旧项目大都在按计划实施,可在今年提出验收申请。吴中和相城两区已经上报3个批次共计使用513亩建新指标(均为耕地)。
(3)挂钩试点开始实施“先垦后用”模式,我市“先垦后用”模式和“先用后垦”模式各四家,下达挂钩周转指标(耕地)分别为1833亩和1813亩,合计3646亩。目前拆旧复垦项目库已向省厅备案,且实施“先垦后用”模式的张家港市拆旧复垦项目已经省厅验收通过,新增耕地面积亩,全市各地今后实施挂钩新模式树立了标杆。
(4)挂钩试点工作在省厅具体组织安排下全面实行“先垦后用”模式。根据部(08)138号文和《省挂钩试点实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精神,在加强宣传发动和政策引导,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妥善落实补偿安置,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和支持挂钩工作基础上,我们将挂钩工作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和我市正在进行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挂钩工作的开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目前全市各地正在紧张编制挂钩拆旧项目储备库过程中,经过三年的积累,新一轮挂钩工作必将比前三年工作更具可操作性和科学合理性。
(二)端正工作作风,树立积极主动服务意识,处室日常工作为服务经济保发展作贡献。
在规划审查、预审、点供和独立选址计划申请、综合统计、科技工作等处室常规工作方面,我们遵照市委“双保双扩双转”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本着积极主动服务的原则,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应对当前经济困难的首要任务上来,保证工作不积压不拖拉,将市委市政府“强服务、保增长、促发展”落实到平时工作中。
上半年共计建设用地规划审查个,涉及总面积公顷;
建设用地预审项目个,涉及总面积公顷;
受理点供和独立选址计划申请项目个,涉及总面积公顷。
今年按省要求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报表制度改为月月报,在各地条线支持下,我们很好地完成了报表上报工作。另外,在省厅科技处指导下,我市吴中区西山国家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认定为部科普基地。
(三)高度各项阶段性工作,圆满完成局领导交办任务。
1、牢牢把握我市被列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的历史机遇,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宅基地置换商品房的改革,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出台宅基地换商品房意见。
2、围绕今年中央对地方出让金审计工作,按照省部署,积极做好规划、计划及省以上投资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等各项自查工作和省要求的各项报表上报工作。
3、根据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的通知》(苏国土资发〔〕96号)和《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检查的通知》(苏国土资发〔〕89号)两个文件,我们认真开展了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自查工作以及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自查工作。我们严格把握检查内容,以保证自查结果真实可靠;
加强组织领导,以按时完成自查任务;
认真搞好总结,以研究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将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政治任务细化至市、县、乡基层,真正将保护红线落到实处。
4、根据《关于加强全市国土资源管理考核工作的意见》(苏府办〔〕17号)精神认真开展全市国土资源管理考核。我市国土资源管理考核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市实际出发,在耕地保护责任、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责任以及控制和查处违法用地责任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考核指标对全市各行政区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沧浪、金阊、平江三个古城区除外)进行考核,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考核责任人。考核目的就是要促进正确处理“吃饭”与“建设”、“保护”与“发展”在土地利用上的关系,加快推进土地利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在全社会形成珍惜土地、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和依法用地的良好风尚,遏止浪费和违法用地行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两年的考核工作,我市在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强度以及预防和查处违法利用土地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5、响应部署积极推进万顷良田建设。省国土厅提出并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后,我市各地对开展该项工作表现出了普遍的欢迎和极大的热情,期望通过实施该项工程,促进村庄搬迁整理,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最终促进农村耕地资源、建设用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与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集聚。自省厅向各市、县政府印发《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方案》后,我市的太仓、昆山、吴江、相城等市(县)、区政府已由主要领导挂帅,开始认真编制规划,积极向上申报争取试点。目前昆山等地已初步规划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方案并向省厅提请批准。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环境不会比上半年宽松,国家也仍将继续实行土地宏观调控,我市“吃饭”与“建设”、“保护”与“发展”在土地资源配置上的矛盾依然尖锐。针对这一形势,下半年耕保规划条线总的工作思路是:在局党组的领导和省厅业务处室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本市实际出发,全面领会国家、省文件精神,自觉服从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措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努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执行机制,为发展提供空间,为保护提供依据;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两条腿走路方针,实现“占一补一”;
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体系;
努力提高耕保规划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完成上级布置的年度工作任务。
具体来讲,重点要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1、根据部省部署,抓紧时间对《大纲》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通过与城市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紧密对接,完善规划指标分配方案,经领导小组审核后再上报市政府分解下达各地。
按照工作进度安排,及时完成市级规划大纲编制报批和规划成果编制;
同时指导县市做好相应规划编制工作。
2、通过上下联动,协助规划用地矛盾比较突出的一些市、区,在做好与新一轮规划修编相衔接的基础上,继续向省厅提前借用一部分规划用地指标,及时拓展用地空间。
3、实施好年度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库,完成补充耕地任务。
4、做好省以上投资和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工作,向上多争取资金。
6、继续努力去苏北地区调剂部分补充耕地指标。
7、配合市政府办公室,做好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工作。
转正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 计划生育 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方面更应该充分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企业内部女员工计划生育一定关心、关注、关怀,以促进企业主管计划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顺利的开展。
一、当前企业计划生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计划生育思想认识不全面。
首先,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企业发展的转变,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顺应新的形势进行转变,企业组织中更多的重视经营管理直接相关的组织工作。因而,企业组织中后勤工作部分,以计生工作人员为例,大多对企业缺乏强烈的归属感,造成企业内部很多后勤部门员工抱着观望和等待的态度,更有部分员工处于亟待跳槽的思想,因此,部分企业计生工作员工缺乏工作激情,对于企业的计生工作存在一些严重的认识不足和认识不全面的情况。其次,企业的计划生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只有做好企业计划生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的指导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和企业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
2、计划生育工作缺乏与实际情况的联系。
现阶段,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中普遍存在计划生育教育和工作与企业实际和社会实际关联度不够密切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计划生育思想教育中,少数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从业人员对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性质和智能理解不全面,认为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平时就是传达政策思想,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式局限于报告会、念念文件等。计划生育工作严重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计划生育教育工作对于实际情况和空洞理论之间的联系严重缺乏。另一方面,企业计划生育工作需要突出企业内部对于企业女员工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目前很多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企业员工尤其是女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实际,盲目的照搬照抄计划生育政策,对企业女员工的关怀程度严重不足,从而行程员工的抵触情绪。
3、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不健全。
企业计生工作机制是保证企业计生工作运行执行力的重要保证。但是,现阶段企业计生工作中,由于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重心的转变,企业计生干部普遍存在不得罪人的思想。企业计生工作机制未建立或者不健全,企业计生工作缺乏一个有效的长效机制,对于计生工作中的错误人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状况,或者对计生工作错误的责任人的处理体系严重不健全,导致企业计生工作中造成部分失误。正是在这样不健全的企业计生工作机制的影响下,企业计生工作执行力严重不足,企业计生工作不彻底,出现反复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理念
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新形势下,随着社会发展,企业计生工作在整个计生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计生工作是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计生工作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员工家庭的长期幸福,另一方面也是对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一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要坚持企业计生工作中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目标相一致,要在计生工作中为员工着想,体现对于员工的关怀思想。其次,企业计生工作要从“管理”转为“服务”。传统的企业计生工作以管理为目地,强调企业的主观管理,忽视对于企业员工的人性化管理。新的企业计生工作理念要求企业计生工作从传统的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转变为自下而上的为企业员工利益着想,了解员工需求,为员工服务,体现企业计生工作中对内部女员工的关怀。
三、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措施
在新的环境要求下,笔者认为,当前企业计生工作应该转变企业计生工作的理念,针对企业计生工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建议,从而将企业计生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促进企业计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1、企业计生工作坚持尊重、理解和服务的原则。
首先,企业计生工作要尊重企业员工的职工的人格、遵从企业员工的各项合理的要求,尤其是计生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同时要尊重企业员工应该享受的各项合法权利。其次,企业计生工作要主动理解员工的态度和对于计生你工作的意见。企业计生工作理解企业与昂哦个需要以新人和体谅的态度来理解企业员工尤其是计生错误的责任人的心情和处境,计生政策的实施充分考虑员工的客观因素。最后,企业计生工作要放下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企业计生心态,要能够做到放下架子,关心企业员工关于计生的合理要求和意见,同时了解企业员工的处境,做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服务于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等。
2、企业计生工作要坚持责任,顾全大局,敢于创新。
其一,企业计生要坚持责任。计生工作的从业人员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调整心态,加强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做好本职工作,及时了解企业计生工作的不足,妥善解决企业计生工作的问题。其二,企业计生工作要顾全大局。企业计生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其复杂程度和广泛性直接影响着企业正常运行,因此,企业的计生工作要顾全企业的正常运行的大局,增强企业计生工作的全面性。其三,企业计生工作要敢于创新。企业计生工作要积极探索适合新环境下企业计生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结合企业的发展的新特点,促进企业计生工作的活力和生命力。
3、企业计生工作要改革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
企业计生工作需要正确的思想观念的指导和辅助。在新的环境中,既要积极转变企业员工的计生理念和思想方法,同时要转变企业计生从业人员的工作思想观念的认识和工作方法。首先,企业计生从业人员做好自我转变,“正人先正己”,企业计生从业人员要端正态度,做好计生工作的表率,既要强化对计生工作的认识,又要从自身做起,遵从计生工作的政策。其次,企业计生工作方法中要采取职工普遍接受的形式,通过不同的计生工作方式,将企业计生的理念和计生工作的政策更好的传达给企业员工,使其更好的为企业的员工所接受。同时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通过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等深受职工喜爱的活动形式,针对企业计生工作对象的不同特点、不同情况,在充分理解企业员工的心情和处境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而不是盲目的指导管理企业的计生工作。
4、企业计生工作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
一方面,企业要建立调查研究机制,在通过计生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员工之中,了解企业员工的情况、分析现存问题、提出新的方法,从而让计生工作始从实际出发,尊重企业员工的个人情况,保障企业计生工作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企业计生工作评判机制,通过企业员工普遍满意的计生工作评判机制,根据企业员工对于企业计生工作的态度和满意度评判企业计生工作的实效性。最后,要建立企业计生工作的大众参与机制,将企业的计生工作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绩效考核之中,通过企业计生工作与企业综合考评机制的挂钩,使企业计生工作得到普遍的认同。
5、企业计生工作要做好企业女员工的关怀工作。
企业计生工作要扭转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和计生政策实施工作与企业员工尤其是女员工实际相脱节的状况,企业计生人员必须深人基层.深入企业女员工调查研究,了解掌握企业女员工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通过各项服务 措施,竭尽全力地满足女员工的需求和解决对于计生工作的担忧。
总之,企业计生工作是国家计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期企业计生工作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树立新的工作理念,采取新的企业计生工作措施,促进企业计生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