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计划 >

村控烟工作计划【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21 20:5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积极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冲击的重要时刻,我乡召开09年烤烟生产工作会十分重要和必要。下面,我就全乡烤烟生产工作暨现代烟草农业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控烟工作计划【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村控烟工作计划【五篇】

村控烟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积极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冲击的重要时刻,我乡召开09年烤烟生产工作会十分重要和必要。下面,我就全乡烤烟生产工作暨现代烟草农业设施建设工作会议讲二点意见:

一、20*年烤烟生产工作的简要回顾

20*年,是新一届乡政府组成的第一年,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之年。一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工作方针,以“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为重点,克服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冻害、阴雨寡照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采取合理轮作、突出规模、连片种植、科学烘烤等措施,加大烟区水利设施和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建设步伐、严格执行入户预检、做好收购前的服务等有力措施,实现了烤烟生产的长足发展。20*年,全乡种植烤烟5000亩,种植户数8*户,占全乡农户数的40%。20*年交售烤烟715.4吨,上等烟叶比例达88.6%,已圆满完成烤烟交售任务,烟叶交售总收入940.7万元,比20*年增加350万元,烤烟平均价格为13.9元。烤烟种植户平均收入11822.9元,是我乡种植烤烟几年来户均收入最高的一年。完成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5件,其中烟区小水坝5个,烟区水窖150个。

同志们,20*年的烟叶生产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烟农的辛勤劳动,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烤烟生产计划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全乡的烤烟生产仍存在着育苗水平不高、中耕管理措施还不完全到位、烘烤技术还不成熟等问题。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明年烤烟生产工作中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围绕目标,落实措施,为完成2009年烟叶生产暨基础建设任务而努力

(一)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努力开创烤烟生产新局面。

一是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化对烤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我乡是农业乡,烟草种植业在全乡经济总收入中占33%。是推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村稳定、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事关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烤烟产业的发展,事关全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必须做到思想上决不动摇,精力上决不松懈,投入上决不减弱。要始终把烤烟生产工作作为全乡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措施来落实,从提高烟叶质量入手,狠抓科技兴烟、质量强烟,进一步优化管理,提高服务,使烤烟生产稳步发展。二是严格执行“双控”政策,加强合同管理

2009年,县政府下达我乡的烤烟种植面积为5500亩,比20*年增加500亩。指令性指标14090担,出口备货1650担,总收购量15740担,这是在县政府贯彻落实“严格控制、适度从紧”总体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各乡镇实际作出的决策,我乡烤烟工作任重而道远。各村委会要牢固树立烟叶可持续发展观念,防止盲目乐观,盲目发展的倾向,坚持以质量求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双控”政策,巩固“双控”成果。继续加强计划管理,坚持按合同收购,认真组织合同签订工作。一定要把合同签订作为控制总量、稳定规模的根本措施认真加以落实。要按照规范化程序,加强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切实合同签订中的盲点,堵住合同签订中的漏洞。在此基础上,严格按合同签订数量安排生产,做到面积、供苗、物资发放、移栽株数与约定单产和收购数量相一致。各村委会不得以防备灾害为借口随意扩大种植面积。在控得住的同时,必须做到稳得住。面积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各村委会要做好对烟农诚信度、劳动力、土地面积、生产管理水平等因素的调查,合理安排合同签订,确保下达的烤烟面积不滑坡,做到下达一亩、种足一亩、丰收一亩,确保指令性收购计划圆满完成。

三是千方百计落实各项科技措施,全面提高烤烟生产水平。强化科技种烟是实现今年烤烟生产目标的关键,在科技种烟上要坚决实行规范化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提高效益。要立足各村委会的资源优势,在轮作、深耕深翻、高起垄、育苗、移栽、揭膜、提沟、培土、封顶、留叶、采收、烘烤、扎把等关键技术环节上下功夫。各联系组干部、烟站职工、乡级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资源,深入村寨,深入农户,深入烟地,抓点示范,现场培训,技术上门,确保新技术在烟区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提高科技种烟水平,实现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四是加大烤烟政策的宣传落实,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在烤烟生产发展中,政策是调动烟农积极性的关键。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教训,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抓好烟农种植积极性和村组工作积极性的有利因素,在各项奖励激励机制上下功夫。让对烤烟生产有贡献的村组和个人得到实惠,切实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

五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工作落实。今年烤烟目标任务能否现实,干部作风是决定因素。近年来干部作风确实有了很大的转变,但还有差距。我们要以抓干部作风为突破口,推进烤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弘扬“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求真务实,深入村寨、烟地,农户,提供服务。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和岗位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严处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确保烤烟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把握机遇,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烟叶生产暨基础设施和现代烟草农业设施建设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今后烤烟产业的主题,也是新形式下烤烟产业最明显的标志。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抓住机遇,牢固树立现代烟草农业的观念,按照“打牢一个基础,努力现实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要求,使全乡烤烟产业在更高的平台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村委会配合、各站所协调合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抓好现代烟草的各项体系建设。

二是继续积极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探索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专业化分工、市场化服务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充分调动烟农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积极性,培育一批种烟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实现户均种植规模逐年提高。

村控烟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健教网络

由政府牵头,召开全市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各责任单位要确定领导分管,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网络,以市健康教育所为中心,逐步健全覆盖全市的市、乡、村三级健教网络,市健教所通过健教网络指导全市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强化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健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好本级人员培训,分次分批开展社区健教人员、医院健教人员、学校健教人员、行业健教人员培训。针对行业健康教育这一薄弱环境,把行业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作为今年的重点,抓好抓实。

(三)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设施设备

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健康教育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满足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用房、交通、办公和宣教设备以及人员工作经费。有针对性地制作多种宣传资料,自行编制4种以上的健康教育宣传读本,向全市人民发放。印制各类培训教材、制作课件以及创卫工作细则等资料。

(四)创新宣传形式,强化活动效果

组织社区、医疗机构围绕重大卫生问题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要在创新宣传形式上下功夫,围绕结核病防治日、免疫规划宣传日、职业病防治宣传周、国际禁毒日、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等主题做好宣传,还要进入社区、小区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开设流动健康教育课堂等活动,保证活动效果。

(五)加强督导管理,狠抓工作落实

健康教育所要定期对各有关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结合创卫工作要求,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抽查,及时将存在的情况向上级反应,并向全市进行通报。各街道办事处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所辖单位开展督查,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抓好城区健康教育

(一)扎实推进医院健康教育。医疗机构要继续完善健康教育组织,安排一名业务院长分管健康教育工作,有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有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和活动记录,按照创卫要求规范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医院的健教专(兼)职人员要加强对所有医护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让所有的医护人员掌握健康知识传播技巧。门诊部、住院部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定期为病人上健康教育课,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向病人宣传卫生健康知识、预防保健知识、疾病康复知识,提高住院病人及家属的自我保健能力,住院患者及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设置健康教育咨询室,添置必要的宣传设备,收集整理好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培训以及开展各项活动的记录、照片、宣传资料等,做到保存完整,管理规范。

(二)全面推进学校健康教育。教育系统要规范各个学校的教育课程、统一健康教育教材,培养一批专业的健康教育老师,把健康教育课程当成其它专业课程一样列入到老师的教学任务当中,并进行考核。城区各学校要将健康教育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完善健康教育组织,安排一名校领导分管健康教育工作,有专(兼)职健康教育老师,做到有教材、有教案、有计划、有课时安排、有考试成绩、有总结。开展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病、防止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城区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

(三)强力推进行业健康教育。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要求,强力推进行业健康教育,定期培训从业人员,学习基本卫生知识和行业卫生知识,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从业人员培训率达100%。各行业单位应有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网络,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考核、有总结。有效开展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四)有效推进社区健康教育。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网络,社区健康教育要有组织、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人员、有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总结。社区要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专栏面积大于3平方米,每季度更换一期内容。要积极开展或配合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组织对居民进行培训、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0%和70%。

(五)稳步推进大众传媒健康教育。各级新闻媒体要设立健康教育公益性栏目,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卫生城市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六)逐步推进公共场所健康教育。公共场所健康教育工作要有计划、有记录、有评价、有总结;
结合公共场所的特点,利用卫生宣传栏、宣传橱窗、电子屏幕向广大群众进行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卫生防病知识教育,满足群众对卫生防病知识的需求,提高群众总体卫生知识水平;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加强对烟草控制工作,成立控烟领导小组,制定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评价的控烟规划,设立禁烟标志,开展控烟宣传,落实控烟制度,加强禁烟执法。车站、广场等大型的公共场所应设有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有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

三、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泛开展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各地要继续抓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建立3个“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乡(镇),总结成功经验,全面推开此项活动,切实使农村居民得健康知识之实惠。

(二)结合“三下乡”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送医药、送卫生知识下乡活动。

(三)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大力普及农村改水、改厕知识和技术,改善农村饮水和环境卫生状况。运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基本卫生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健康保健知识,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70%和60%。

四、围绕创建无烟管理示范单位,大力开展控烟宣传

(一)开展“5.31世界无烟日活动”。运用多种宣传工具,宣传吸烟的危害,普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开展吸烟行为干预,降低公民吸烟率。各类公共场所要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禁止吸烟,并有相关的管理人员。

村控烟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为稳步扩大烟叶种植规模,不断提高烟叶质量,加快全乡烟叶基地发展,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就2012年烟叶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采花乡五次党代会和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省、市、县烟叶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计划种植、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加强基础、提高效益”的烟叶工作方针,稳步扩大种植规模,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改善生产条件,不断提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

二、计划任务

2012年全乡计划种植烟叶5000亩,产量1.5万担(各村计划任务见附表)。

三、相关政策

㈠提高烟叶收购价格。2012年马里兰烟收购价格将上调15%以上,价外补贴将保持2011年总体水平不变。

㈡加大灾害救助政策补助力度。烟草部门将继续执行《省烟叶生产自然灾害预防及救灾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按省级救助额度的2/3配套,县乡各承担1/3,确保因灾害绝收烟叶面积亩平补助1000元以上。

㈢持续实施运费补贴政策。对未通公路的偏远区域种植的烟叶,按照不同地理位置给予3-15元/担的运费补贴,其对象由各村于6月底前凭种植合同确定。

㈣设置年度烟叶生产大户奖。2012年对实际种烟10亩以上的大户且单产不低于350斤的对象给予适当奖励。

㈤继续表彰和奖励烟叶生产骨干带头人。骨干带头人个人种植面积不低于3亩,其所在片区烟叶面积不低于50亩。

㈥实行项目政策重点倾斜。一是对烟叶相对集中区域的公益事业由村委会针对实际需求和群众自愿写出专题报告,政府优先安排“一事一议”或者帮助协调帮扶单位给予一定的支持。二是在安全饮水、农房建设、新农村项目、民政救助等方面优先考虑烟农。三是积极支持烟农购买烟机,新建烟叶标准晾房、晒棚。烟草部门按程序申报和兑现补贴资金。

㈦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奖标准。按照产量考核,完成计划95%以上的村按照5元/担给予奖励,完成计划90%以上的村按照3元/担给予奖励,完成计划90%以下的村取消奖励。组织奖应兑现给村组有突出贡献的相关人员,严禁平均分配。

㈧奖励烟叶技术员。对烟叶技术员完成责任片内工作任务的年终由政府给予1000元奖励,在收购中均价超过全县平均价格的,每名技术员给予500元奖励,对均价排名全县第一的收购组每名技术员另外给予500元奖励。

㈨加大示范基地建设。一是集中力量在红渔坪村建设生态烟叶示范基地300亩,相关政策不低于2011年。二是各村、各收购组各技术员必须保证分别办好一个连片30亩的小型示范基地。

㈩加大政策考核力度。一是按照面积占60%和产量占40%的比例考核;
二是对百亩以上烟叶产业村的目标综合考核烟叶比分增加至50%,对百亩以下的村减少至20%,三是对百亩以上的村按照得分排名给予前三名优胜单位一定数额的现金奖励。

四、工作措施

㈠严格计划种植,加强合同管理。一是按照“保重点、稳集中、促特色、抓专业”的原则,计划分解向重点村、集中片区倾斜,逐步淘汰不宜区、分散区、零散户;
二是按计划组织生产,按计划签订产购合同;
三是按合同计划配套生产物质供应。

㈡优化布局调整,突出基地特色。按照县下达我乡计划,2012年,全部种植马里兰烟。

村控烟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__镇位于马龙西南部,与嵩明、寻甸两县相连,昆曲高速公路、昆沾铁路、宜马公路横穿全境,集镇离省城昆明93公里、市府曲靖42公里、县城马龙24公里,具有便利的交通、显著的区位优势,是昆明进入曲靖的第一镇。全镇总面积266.419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76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61557.4亩,20__年底全镇有7281户30076人。

近年来,__镇把烤烟作为群众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紧紧围绕“强质量、增效益、出品牌”的目标要求,以质量为核心,以标准化栽培为基础,以QTP模式为手段,使烤烟生产步入了生产区域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系统化、人才专业化、运作规范化的产业化之路,烤烟产业成为引领全镇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20__年规模化种植烤烟19000亩,实现产值3300万元,农民人均占有1250元,20__年全镇种植烤烟2__7亩,计划收购287.61万公斤,预计实现产值3500余万元。工作中我们重点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政策扶持。严格执行国家烤烟生产“双控”政策,稳定面积、稳定规模,根据烟叶市场走势及烤烟生产面临的实际情况,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种烟积极性,实行苗、肥、膜、药补贴及烤房的新改建补贴,推行烤烟生产风险调节金制度,努力调动各级干部群众抓烟的积极性。并采取责任分摊、比例分成的办法,进行“一体化”管理,实行乡村两级烤烟生产目标管理严格工效、绩效考核。二是抓技术质量。坚持“科技兴烟”战略,进一步强化育苗技术措施,广泛开展个性化指导与零距离服务活动,因户、因地制宜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缩小烟农的生产水平差距,促进平衡发展。努力创办各级各类示范样板,突出抓好漂浮育苗、小苗假植、平衡施肥、适期移栽、合理密植、病虫防治、成熟采摘等关键环节与技术措施,改善了烟叶质量,提升了亩均产量与效益。三是抓管理。按照系统、规范、创新、可行的原则,切实加强烤烟生产管理,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合同管理,将生产计划向适宜烟产区倾斜;
强化队伍管理,把乡镇、村和烟草系统干部统一纳入“一体化”管理,把工作评优奖励严格与生产过程和收购结果挂钩考核,从而增强了领导干部的责任心与紧迫感;
强化收购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收购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了“预检预约”,每年临时聘请了100名入户预检人员,保证了“入户预检、初分等级、预约收购、批量交售”落实到位。坚持封闭式电脑密码收购,扩大烟农知情权,前置见面环节,杜绝了争级要价、占秤霸秤和烟叶外流的现象。在纯度方面,从小把纯度抓起,延伸到小捆纯度与成件调拨纯度,农户分级扎把纯度由预检人员把关,预检人员的预检合格率由分级员监控,分级员的分级质量由定级员考核,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推迟收购开秤时间,提高单日单秤收购量,缩短收购天数。全镇9个收购点,9条收购线收购期25天,当日当秤收购量突破了18000公斤。四是抓基础。全面启动基本烟田规划建设与保护工作,规划了6万亩基本烟田,加强了烟水、烟路配套工程建设,自20__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300万元,完成了15000余亩基本烟(农)田建设。加大烤房容量配套力度。全镇新建烤房768栋,基本满足了新扩面积的烤房容量需求。同时,加强了标准化站点建设,为全镇烤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__镇烤烟生产正由烤烟大镇向强镇、专业镇转变。

村控烟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7月中旬,在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村,烟农赵聪会坐在刚翻修的新房里,乐呵呵地整理着即将交售的烟叶。

金灿灿的烟叶与照壁墙上红底金字的对联“党恩照亮光明路烟草架起幸福桥”交相辉映。

与此同时,在地处三江平原腹地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升昌镇永胜村,烟农颜井海站在万亩烟田中平坦的机耕路上,看着合作社植保专业服务队在他的59亩烟田中开展统一植保,感慨着种烟越来越轻松。

烟叶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自明朝万历年间流入我国以来,就成为农业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步融入本土经济。从东北广袤无垠的黑土地到西南沟壑纵横的红土地,全国各地都有它成长的印迹。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烟叶生产纳入国家计划,通过稳步调整烟区布局、深入开展烟田基础设施和水源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使烟叶生产拥有了较为稳固的种植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成熟的种植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稳定的烟农队伍。烟叶产业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烟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重要经济项目,为烟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需与供

烟叶,被古人誉为“神奇之草”。据明清时期的一些文人著述记载,“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后“渐传至九边”,“岭南、江东诸州及齐鲁秦晋间往往有之”,不久就“达天下矣”。

烟叶之所以能够“达天下”,是因为其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在明代,烟草已成产业,是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组成部分。到清代,烟草消费渐盛,其范围从城市扩至乡村。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积累、沉淀,吸烟慢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和生活方式,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

需求决定生产。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烟叶的价值不断提升,农民种植烟叶的目的从满足自身需求慢慢转变为出售获取利润。

但彼时烟叶种植基本处于农民自发状态,受需求波动的影响,烟叶种植规模、产量极不稳定。尤其是在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烟叶收购价格掌握在外国资本和买办手中,烟农没有议价的能力,受盘剥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种植烟叶除了要靠天吃饭之外,还要仰人鼻息,收益很难得到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社会对烟叶的消费需求和广大烟农对稳定收益的迫切愿望,国家将烟叶生产列入国家统一计划,实行统购统销。这一管理方式的转变,让这一片烟叶除了满足社会需求之外,被赋予了更为深广的责任与使命——带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帮助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特别是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后,行业配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决定的实施,结合烟叶生产所需的自然环境条件,对烟叶生产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调度,将烟叶种植区域由黄淮地区逐步转移集中到西南等老少边穷地区。

目前,长江以南的烟叶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特别是云南、贵州、四川等传统意义上的老少边穷地区,烟叶种植面积、产量已超过全国总量的60%。

种植烟叶的收益为这些地区的农民群体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全国就有4万多贫困户通过发展烟叶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赵聪会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才开始种烟的她,在去年依靠种烟收益翻盖了新房,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烟叶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烟叶的商品化属性催生了一批从事烟叶加工的产业工人,间接带动了运输业、金融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烟叶历来都是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明代烟叶税已经出现,此后种植、经营烟叶须交重税慢慢成为惯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依据实际情况建立了新的烟草税制。烟草税收是我国政府对烟草采取“寓禁于征”政策的体现,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但烟叶税作为一个单行税种保留至今,成为许多烟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如贵州省余庆县,烟叶税收占全县税收比重连续多年在50%以上,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我国烟叶种植主要分布在贫困的边远山区。据统计,全国500个种烟县中有135个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他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烟叶税是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有效方式,既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的压力,也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社会消费的需求、经济发展的需求,让烟叶种植成为必然。

稳与控

鉴于特殊的属性,烟叶种植多不得也少不得,“稳”是最基本的诉求,但这个“稳”并非轻易可得。

新中国成立后,为稳定烟叶的产量规模,国家将烟叶生产纳入计划管理,但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烟叶生产走过的是“马鞍形”曲折发展的道路。

就全国烟叶产量而言,1950年仅110万担,1956年增加到700余万担,1961年又降至200余万担。1963年烟草托拉斯成立后,我国烟叶产量一度增加到1200余万担,但随着烟草托拉斯走向解体,1970年又下滑至800余万担。烟叶产量的大起大落严重影响了卷烟工业的生产,导致社会需求供应紧张。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保证社会供应,国家通过调整烟粮比价制定了合理的收购价格,并对烟农实施贷款、贷肥措施,鼓励种烟,烟叶收购量从1980年的1409万担攀升到1981年的2515万担。

烟叶产量攀升,解决了原料供应紧张的难题,可生产过剩的问题随之出现。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针对烟叶生产过热的现象,国家迅速调整政策,开始与烟农签订合同,控制产量。合同种植由此成为保证烟叶生产稳定的利器,延续至今。

就烟叶总量而言,虽经多次整顿,但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仍经常处于周期性的大起大落之中,迟迟走不出“多了砍、少了赶”的怪圈。

特别是1997年,全国超面积种植烟叶500多万亩,烟叶生产脱离产业供需,造成了不小的库存积压。

这场“原料危机”让行业充分认识到,烟叶发展必须按计划组织生产,进行严格的宏观调控。以此为戒,国家局、总公司开始深化烟叶种植计划体制改革,在上世纪末明确了“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指导方针。

市场引导、计划种植,是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使烟叶种植面积和收购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让烟叶生产从1998年至今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的良好状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发生调整,高效经济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种烟比较效益下降。加之种烟本身存在技术含量高、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烟叶种植逐渐丧失对烟农的吸引力,“弃烟种经济作物”“弃烟从商”等现象不断出现。

这种情况下,减工降本增效,让烟农“自觉自愿种烟、简简单单种烟、轻轻松松种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面对这一课题,行业开始了现代烟草农业探索之路。

2005年,国家局全面启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国家局明确提出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发展目标,即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

至2012年,行业基本上探索出了一条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以完善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为关键、以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为突破的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这条新路子使烟区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和专业服务队不断涌现,让颜井海等烟农真正实现了“自觉自愿种烟、简简单单种烟、轻轻松松种烟”,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开始恢复,烟叶原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然而,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推进,生产力得到释放,烟叶产量不断攀升。加之这一时期,中式卷烟品牌的发展使工业企业之间的角逐开始向产业链的最前端延伸,部分卷烟工业企业脱离实际,计划需求逐渐超过了实际需求。种种因素叠加,2013年行业响起了“库存高企”的警报。

为此,行业从2014年开始,连续3年实施库存压缩,将烟叶生产工作重心转移到“控总量、优结构、转方式、促增收”上来,借助行政手段在将烟叶合理需求与计划分配调节到正常水平的基础上,把市场的力量引入烟叶生产。

在国家局的统筹协调下,行业绷紧“控规模、守红线”这根弦——烟叶产区坚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按照卷烟品牌发展需求组织烟叶生产和供应,合理安排烟叶种植和打叶复烤的空间布局、产能布局,优化调整原料供给的区域结构、品种结构、等级结构,提高了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

卷烟工业企业重点在提升烟叶利用水平、盘活烟叶库存资源上下功夫,优化原料使用结构,推动烟叶供需关系更为协调匹配。

通过连续几年的不懈努力,2018年,行业烟叶库存数量和库存水平实现了自2013年以来的首次“双下降”。

稳,是一种状态,烟农稳,烟区稳,烟叶生产才具备可持续的韧性。

纵观烟叶生产发展史,市场引导、计划种植是保持烟叶生产稳定的最有效武器。

量与质

为行业发展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是烟叶生产的最核心功能。稳定,重点在于量的供应充足;

优质,重点在于质的稳定独特。新中国成立以来,行业一直在找寻量与质最佳的契合点。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烟叶产量极不稳定,工业原料需求供应紧张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烟叶生产的重心一直放在“量”上。此后,烟叶产量日趋稳定,提“质”成为重心。

1984年,行业开始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推行“品种优良化、生产规范化、种植区域化”。在国家局、总公司的统筹下,全国以省(市、区)为单位,推进烟叶优化布局,重点向自然生态资源适宜的产区转移,逐步淘汰零星分散烟区,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施行烤烟40级标准、创办烟叶生产基地等一系列措施也在稳步推进。由此,我国烟叶生产逐步走向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烟叶栽培、采收、烘烤等技术都有了明显提升。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生深刻的变革,现代烟草农业应运而生,这为烟叶量的稳定、质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支撑。

自2005年以来,行业以提高烟叶生产综合能力为目标,大规模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努力,烤房建设实现了从改造普通烤房向建造密集烤房,从零星散建向烤房群、烘烤工场的转变;

育苗设施建设实现了从一家一户育苗到工场化集中育苗的转变;

零散分割的烟田变成了“田成方、管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田园化”的高稳产烟田,烟区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7年,国家局正式确定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目标任务后,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一些全新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并日趋完善。这些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推动烟叶生产逐步由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种植主体逐步由传统烟农向种烟大户、家庭农场、职业烟农转变,烟叶生产从业人员从直接种烟向提供专业化服务转移。

这种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经营方式,有效推动了各类先进种烟技术的落地实施,培育出了一大批精通烟叶生产技能的职业烟农,保证了烟叶质量的稳步提升。目前,全国职业烟农超过24万户,户均种植面积达到14.4亩;

专业化育苗实现100%覆盖,专业化机耕、植保超过80%,专业化烘烤达到50%以上。

依托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行业加大适用技术集成力度,逐步完善了适宜区域划分、烟叶质量风格定位、特色品种选择、配套技术开发的特色烟叶开发方式,各烟叶产区烟叶特色挖掘出来了、风格彰显出来了、质量提升上来了,工业生产对优质原料的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优质烟叶品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贵州烟区培育出了蜜甜香、清甜香亚高原山地生态烟叶特色品牌,重庆烟区突出武陵秦巴生态区醇甜香型特点,培育出了“渝金香”特色烟叶品牌。这些特色品牌烟叶丰富了中式卷烟风格种类特色,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

烟叶“量”与“质”的提升不仅仅反映在保障行业发展的能力上,还体现在带动烟区社会经济发展、普惠更多农民群众的能力上。

在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及水源工程建设项目中,国家局把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围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在人畜饮水、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设了一批多功能公共设施,使很多烟区农村实现了“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

而且,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由点向面不断深入推进,烟叶的产业化发展为烟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成为地方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导产业”,推动产区形成了以烟为主、多元产业协同互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带动了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各级地方政府重视烟草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如“十二五”期间,重庆市政府直接把烟叶产业列入规划,成为全市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烟叶科技也带动了烟区农业水平的提高,一大批烟叶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农业生产,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贵州,集约化育苗、井窖式移栽、双行凹垄保水覆膜等一批技术在玉米、辣椒、花卉等产业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