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计划 >

国土所重点工作计划【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24 10:0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2009年,我县国土资源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土所重点工作计划【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国土所重点工作计划【五篇】

国土所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2009年,我县国土资源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保增长、促转型、打基础、求突破”的工作主线和“四个年活动”的要求,全面落实“保护保障、节约集约、维权维稳、依法依规、有责有方”的基本要求,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我县经济转型升级和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践节约资源创新发展之路。

2009年主要目标和任务:(一)加强用地规划计划调控,用足用好现行政策,确保重大内需项目、民生项目用地需求;
(二)严格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落实保护责任,确保全县39万亩耕地保有量、3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三)加快推进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进度,抓好全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四)千方百计地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深入调研、制定规划、落实任务、严格考核,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五)全面落实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执行用地标准,核减超标准用地面积,加大存量和低效土地挖潜力度,加快转而未供土地的供应速度,提高项目开工率和峻工率,争取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在全市的位置有所前移;
(六)完善土地执法网络和长效机制建设,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违法用地案件发现率和制止率达到95%以上,查处率达到95%以上,确保违法用地面积不超过新增建设总量的15%;
(七)高度重视维权维稳,建立长效预防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集体上访事件,全系统的按时报结率达到95%以上,其中上级领导批示和交办的重要件报结率达到100%;
(八)严格履行征地程序、合理确定补偿标准、拓展安置渠道,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九)加强矿政管理和地质环境监测,进一步搞好矿山环境治理,做好县域地面沉降动态监测工作;
(十)严格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推进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重点从七方面入手:

一、以服务“扩需保增”为重点,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今年,全县国土资源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积极主动服务大局,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约束和用地空间渐趋缩小的情况下,保障用地需要,必须要在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科学配置城乡土地资源,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具体要着力做好三项工作:

1.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一是要加强与各镇(区)及发改、经贸、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全面排查20*年用地项目的报批、供地实施情况和2009年项目的用地需求情况,为制订实施年度用地计划提供依据;
二是要积极保障县内重点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的立项、预审、报批要提前介入,努力提高办事效率,确保项目用地的及时供应。

2.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和管控。按照省厅部署,加快推进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强对各类新增建设用地项目的统筹安排和总体布局:一是对我县各镇上轮规划(*-2010年)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深入评估,科学分析总结我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的基本情况,积累好经验,同时做好规划修编前的基数转换工作。二是做好新一轮规划与其他规划(城市规划,工业功能区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等)的衔接,分析现有各类规划用地情况,根据县各类规划预测我县2010-2020年建设用地需求量,并完成《海盐县2010-2020年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分析报告》。对于我县的重点项目用地,要及时掌握,全面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确保项目能及时落地。三是根据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分布(特别是农村居民点总量和布局),按“双挂钩”要求,做好到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复垦专项规划。

3.大力拓展用地空间。一是要用足用好现行政策,通过报批省以上重点项目,积极争取省里的用地计划指标,切实做好“四类项目”涉及基本农田调整项目的报省确认、规划局部修改和指标追加工作;
二是通过推进建设用地复垦来争取复垦周转指标,以弥补年度用地指标的不足;
三是要创新退地机制,抓紧清理处置转而未供、闲置未用、低效利用的土地,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土地。

二、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为重点,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两个最严格”的具体要求,也是2009年国土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必须进一步抓好六大环节:一是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严把农转用审批关,切实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二是要按县政府要求抓好对各镇(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考核;
三是进一步推进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协同各镇(区)结合“两分两换”工作和新一轮村庄规划,深入调查土地开发复垦潜力,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探索与其相对应的考核机制;
四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建设占用耕地补充能力;
五是稳步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快建立基本农田管护体系;
六是严厉打击破坏基本农田的犯罪行为和乱占滥用耕地行为。

三、以加强基础业务建设为重点,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1.加强地籍管理基础工作。一是扎实推进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为此要做好三项工作:(1)保质保量完成武原镇1:500数字地籍调查,并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2)完成1:10000农村土地调查后续工作,并在2009年10月31日前完成统一时点和新老地类转换;
(3)开展小集镇和农村集中居民点1:500数字地籍调查工作。二是按照抓好成果应用。要以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依据校核规划修编基数,做好二次调查成果与规划修编的衔接。三是认真完成200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产权管理,及时调处农村土地权属各类争议,逐步做好农村宅基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2.加快信息化建设、宣传教育等工作。一是按照省厅部署,加快业务网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
二是加强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和重要工作的宣传,及时调研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报送各类信息,为国土资源工作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是进一步完善做好测量、评估、统计、财务、档案、门户网站维护和后勤保障等基础工作。

四、以“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为重点,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1.全面推进“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一是完善制定“365”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立足本县实际,科学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积极推进节地示范项目建设。二是严格执行供地政策,严格依据规定合理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引导和促进建设项目用地的集约高效利用。三是及时完成我县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工作,全面掌握开发区建设用地供应和利用状况,动态监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科学测算土地利用潜力,为加强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及扩区升级提供科学依据。

2.切实加强建设项目全程监管。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关。对所有供地项目,严格实施土地投资强度、行业绿地率、建筑容积率等控制指标管理,协同有关部门做好“选商引资”工作。确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好、用地面积少的项目入户海盐。二是加强批后监管。要充分利用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监管系统,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分析报告,一旦发现有延期开工、竣工、土地闲置、空闲现象,要督促企业依法履行合同。要通过规范土地出让合同管理,严格实施项目动态跟踪汇报制度和启动建设项目竣工复核验收机制,对不达标的项目限期整改并追缴违约金和其他违约责任,在未达标前不得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3.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土地。要通过全面摸清各镇(区)转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利用土地情况,提出各镇(区)盘活存量任务,确保全县前三年供地率达到70%以上,并在年底进行考核,对转而未供数量较多、供地率、开工率和峻工率达不到考核标准的镇(区),要相应扣减下一年度用地指标。对因调整城市规划等政府原因不能开工建设的闲置土地或因土地使用者自身原因无能力继续开发建设的土地,通过洽谈签订退地协议书,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后,由企业主动退地,政府重新安排使用。要深入调查我县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的分布和数量,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大力盘活城市存量资源,为推进城市建设节约耕地,为工业经济发展拓展空间,实现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双赢。

4.科学做好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协同相关部门,对往年未实施完毕地块继续实行土地收储拆迁。同时,根据县国有土地集中管理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年度收储计划,合理推进土地收购储备的范围,努力盘活存量土地资产,培育好土地市场,确保城市建设对土地的合理需求。

5.努力完善激励考核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3号、浙政发[20*]3号、嘉政发[20*]70号和县政府相关文件中制定的激励政策,通过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等措施,鼓励各类工业企业向开发区、城镇工业功能区集聚;
鼓励开发建设单位和项目业主建造多层标准厂房,大力推进土地资源空间立体开发;
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厂房土地进行技术改造,增资扩股,增加投入,提高产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要求纳入到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之中,对开发区和各镇工业功能区的土地利用,要专门制订投入、产出与土地资源消耗考核评价办法。对考核没有达到节约集约用地标准要求的,核减下一年度用地指标。

五、以完善执法长效机制为重点,做好维权维稳工作

针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土地执法形势,首先要认真抓好部第八次卫片土地执法检查整改工作,并进一步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其次,要在积极做好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的同时,防止侵犯农民土地权益和违法用地行为反弹。在具体工作中要强化七条管理措施:

一是要强化国土资源法规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法制意识,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二是积极探索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县、镇(区)、村三级监察网络,加快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现和制止速度;
三是要完善动态巡查网络责任制,对巡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违法用地行为的现象,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是要严格征地制度,强化社会监督,扩大建设项目“挂牌施工”范围,畅通群众举报渠道;
五是要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重大典型案例必须按照“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进行公开查处,充分发挥案件查处的威慑力;
六是建立和完善相关部门联合办案机制,形成执法合力,破解执法难题,确保处理到位;
七是强化土地征收管理,从严格征地程序、严格补偿标准、严格安置政策三个方面来更好地保障被征地群众的权益,高度重视和加强土地工作,促进社会的稳定。

六、以强化矿山治理为重点,促进资源环境的和谐

一是进一步落实《海盐县矿山资源规划》,合理调整矿山布局,调控矿产资源开发总量,提高矿山开采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
二是因地制宜开展现有矿山和废弃矿山的治理,督促矿山企业严格按开发利用方案或整治性方案开采,进一步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矿山生态环境,力争做到关停一个治理一个,争取建成几个示范矿山,逐步推进全县矿山环境治理工作;
三是是协同有矿镇(区),深入调查废弃矿山的分布和复垦潜力,大力推进废弃矿山的复垦,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拓展用地空间;
四是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建设和地面沉降GPS监测网络建设的基础上来科学防治地面沉降,要特别加强汛期特别是台风季节的地质灾害防治,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做好地面沉降等重大隐患点的勘查报告,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七、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确把握国土资源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学习实践中要做到“四个勇于”:勇于革思想的命,确立科学发展的新观念;
勇于削手中的权,确立服务全局的新氛围;
勇于去部门的利,确立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格局;
勇于破陈旧的规范,探索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同时,积极参与省厅“服务重点建设、服务基层”活动,谋划科学发展思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2.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以落实《浙江省国土资源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细则》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权力行使的监督,发现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及时制止;
二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工作,确保全系统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国土资源系统的规章制度和禁令,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三是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活动,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来不断深化作风建设,营造“勤俭办事、干净办事、高效办事”的氛围,着力提升国土部门形象。

国土所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发挥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和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落实差别化土地供应政策,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实,确保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所需用地的供应。

二、工作重点

(一)调查分析国有建设用地、住房用地的供应能力。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等进行对比分析,依据规划实施计划,初步确定国有建设用地、住房用地供应潜力。依据对土地前期开发程度、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农转用征收审批手续办理情况、区域或宗地建设规划手续办理情况等,对国有建设用地、住房用地来源进行潜力分析后,综合确定可实施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量、住房用地量。

(二)科学预测国有建设用地、住房用地需求量。在调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土地利用、房地产市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状况基础上,科学预测国有建设用地、住房用地需求总量和结构,结合各单位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申报的国有建设用地、住房用地需求情况,综合确定计划期内国有建设用地和住房用地需求量。

(三)编制拟定供应计划草案。依据计划期内国有建设用地、住房用地的供应能力和用地需求测算,统筹确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指标,按照各区域、各行业发展需求、土地用途和供应方式进行细化分解,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等两个供地计划草案。

(四)计划草案征求意见和报批。对初步形成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等两个供地计划草案书面征询各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后,进行修改完善,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并于每年3月下旬前上报省厅和国土资源部备案。

(五)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等两个供地计划的公布与实施。通过相关媒体及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等两个供地计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批准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等两个供地计划具体组织国有建设用地和住房用地供应。

三、工作安排和时间要求

(一)准备部署阶段(每年月25日前完成)。对计划编制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起草有关文件通知。

(二)调查分析阶段(每年月20日前完成)。重点是调查分析国有建设用地、住房用地供应能力,核实各单位国有建设用地、住房用地需求申报情况,综合确定计划期内国有建设用地、住房用地供应能力及需求量。

(三)草案拟定阶段(每年月日前完成)。依据相关调查分析结果,统筹确定计划期内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等两个供地计划各项指标,拟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等两个供地计划草案。

(四)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阶段(每年月日前完成)。对初步形成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等两个供地计划草案征询各相关部门、单位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定稿。

(五)计划报批和公布阶段(每年月20日前完成)。将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等两个供地计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及时向社会公布。

(六)计划填报和备案(每年月31日前完成)。通过“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填报有关数据和文本,并将年度供地计划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备案。

四、任务分工

201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等两个供地计划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发展和改革局、住建局等部门共同编制。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计划编制的组织实施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其它各有关部门要做好201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住房用地需求的预测,负责提供本辖区、本行业和本部门201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住房用地需求,提出201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等两个供地计划建议方案,包括2012年度各部门的政策导向、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建设项目等,落实到具体地块(注明所在的乡镇),并负责及时提供计划编制工作中涉及的有关资料。

五、保障措施

(一)调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两个供应计划编制协调决策工作。具体调整人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国土资源局二楼。

(二)县财政局负责落实计划编制工作经费,并把计划编制工作作为常态化的工作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国土所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P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 学生选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94-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工程类专业人才,深化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该校土木工程试点专业的运行情况,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学生选拔问题,希望对兄弟高校能有所借鉴。

1 “卓越计划”的主要特征

“卓越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后备工程师。

2 “卓越计划”学生选拔模式调研

“卓越计划”实施的主体是学生,在选拔“卓越计划”学生过程中会碰到学生规模和学生层次两个关键问题:学生规模问题需要考虑能够满足现有的学校资源配备,并满足去企业实习实践的可操作性,既要明确要求某种选拔标准,又能体现学生素质;
学生层次问题即选拔对象是针对大一年级学生还是大二年级学生,这关系到“卓越计划”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为进一步完善“卓越计划”学生选拔模式,增强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组向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生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共有363名同学参与,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2.1 试点专业与班级管理

调查表明,94.47%的人认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该设置在工科类专业,95.48%的同学认为自己所在的专业应该开设卓越工程师教育;
83.92%的同学认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该设立专门的行政班级,并且人数应该控制在30人左右。

2.2 能力素质培养

90%以上的同学认为“卓越计划”培养学生最重要的品质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能力是工程能力,并认为卓越工程师在工程项目中应该起到技术管理革新推动者的作用。

2.3 学生选拔与管理

73.1%的同学认为选拔应放在大学入学一学年后进行,64.4%的同学认为选拔时应该将大一学年的GPA作为首要标准,同时应重点考虑创新和实践能力;
如果选拔形式增加面试环节,73.8%的同学认为面试中要注重考察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对工程实践的兴趣,64%认为要考察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表达沟通能力,59.1%认为要考察学生对实验和工程技术的探索兴趣;
85%的同学认为卓越班可依据挂科情况进行淘汰,70%的同学认为一学年进行一次淘汰较为合理,但变动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妨碍班级建设。

3 “卓越计划”学生选拔模式实践探索

2011年10月,武汉大学作为第二批进入“卓越计划”试点的高校,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被列为试点专业。该文将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运行情况,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学生选拔问题。

3.1 学校定位

该校土木工程专业坚持“服务国家、严谨严格、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以宽、通为特色,要求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较强的组织判断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培养要求,结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培养,为国家培养一批未来工程领域领军人物和工程大师。

3.2 组织机构

为确保卓越试点顺利进行,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成立“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专业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改革经验的总结、试点经验推广等工作,下设管理运行工作组和校企联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运行工作组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研究制定日常运行的各类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协调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3 学生选拔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突出“工程性”和“精英性”,在这方面可借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外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政策引导高考中的佼佼者报考土木工程专业。学院制定了“武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选拔方法”,决定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大一学年结束时再进行一次选拔,选拔流程主要包括:宣讲、报名、面试等环节,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大一学年的绩点排名,最终确定录取学生名单。具体办法如下:

(1)宣讲。学院在学生入校后通过学习指导日活动和专业教育等措施,将“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培养方案等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广泛宣讲,让学生充分了解“卓越计划”的内容及特点。(2)报名。报名条件为必修课成绩绩点在当届学生中位列前50%,且对土木工程的实践与创新有兴趣、有志成为卓越工程师。(3)面试。面试环节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4)录取。在学生个人申请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大一学年的绩点GPA排名及面试表现,每年从当届土木工程专业中择优录取50~60名优秀学生到卓越计划班学习。(5)淘汰机制。学院对卓越班实施动态管理及淘汰机制,卓越计划班的学生在大三由学院组织考核,不能达到要求者将回归普通班学习。

“卓越计划”班级实行独立管理,每个年级设两个试点班,每班25~30人,设班级导师2人;
“卓越计划”实行双导师制,每班级设烛光导航师4~5人,指导学生4年本科阶段的学习,企业学习阶段设企业导师;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年级学生跟随导师结合工程项目和课题进行学习;
鼓励学生选修双语课程并参加各项国际交流项目,赴国外高校或企业进行工程实习,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论坛等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4 结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未来的重大改革项目,需要精心设计教育教学理念、校企合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而“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是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参考现有试点高校及专业招生选拔方法,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特点,确定了校内二次招生的原则,提出了由学生个人申请、工程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考核以及面试后择优录取等一系列过程构成的招生选拔程序,并进行尝试与实践。这一招生思想原则和选拔环节的设计等可为兄弟高校的学生遴选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史文芬.“卓越计划”下的“卓越班”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13-15.

国土所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
水土保持;
规划

1 水土持生态建设规划类型

1.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类型

水土保持规划可分为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其他规划中的水土保持专业规划;
工作层面上分,有全国性或大区域(流域)、地方性或中大区域(流域)。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全国性或大区域大江大河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等。一般由国家批准。此类规划可根据形势的发展做相应的修订。

(2)全国性或大区域大江大河专项规划。全国水土流失预防监督规划、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规划、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全国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规划、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建设规划等。一般也应由国家或部门批准。此类规划多作为国家近期实施的规划,与项目立项有密切关系。

(3)省(区)、市(地、自治州)、县(旗、自治县)级或中大区域大江大河支流(一般面积在2000km2 以上)综合规划或专项规划。如省(市、县)级或某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治沟骨干工程专项规划、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等。此类规划一般由省(市、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涉及跨省或流域的由国家批准。

(4)国家大型综合规划中的水土保持专业规划。如全国生态建设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林业规划、饮水安全保障规划中有关水土保持专业方面的规划,可能占一个篇章,有时也作为单独的附件。经国家批准后作为某一规划的组成部分,有时也可以单独立项。

1.2 规划阶段的规划深度和重点

(1)规划期与规划水平年

根据《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的规定:省级以上规划期为10~20 年,地、县级为5~10 年。规划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并以近期为重点。规划期一般宜与国民经济规划一致。如东北黑土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的近期时段为2006~2010 年,与国家“十一五”规划期一致。现状水平年:调查资料的年限,一般为2~3 年,最好为1~2 年。规划水平年:即达到预期效果的年份,分为近期水平年和远期水平年。近期水平年为5~10 年,远期水平年为10~20 年。

(2)规划深度与重点

    规划阶段应对规划区域开展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规划区的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拟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措施;
拟定规划实施进度,明确近期安排;
估算规划实施所需的投资;
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规划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研究和论证水土流失防治方向、任务及目标,提出各类型区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方案和主要防治措施,作实施方案比选,提出优先实施的项目和排序等。

1.3 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与重点

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划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可根据情况做适当简化。以下仍按一般设计阶段划分分述。

(1)项目建议书阶段

1)设计水平年

项目建议书是根据规划中确定近期实施的项目,建设期不超过5~10 年,设计水平年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需要进行较为长期建设的项目,可分期编制项目建议书,并确定现状水平年、近期设计水平年和远期设计水平年。

(2)可行性研究阶段

1)设计水平年

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范围应与项目建议书基本保持一致,建设期一般不超过10 年,设计水平年亦应与项目建议书保持一致。

2)设计深度和重点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在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设计,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确定项目建设任务;
确定建设目标和规模,选定项目区,明确重点建设小流域(或片区),对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应明确建设规模。明确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查明并分析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基本建设条件;
水土保持单项工程涉及工程地质问题的,应查明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3)初步设计阶段

1)设计水平年

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在很多情况下与施工图设计合并,且是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来确定各条小流域或小片区(相当于小流域)、单项工程做出的具体设计,一般能够指导施工。因此,设计水平年应根据小流域治理进度安排情况确定。每条小流域或每个项目建设期大都不超过5 年。

2)设计深度和重点

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工作范围由可行性研究的区域范围细化到具体的小流域,建设目标要量化,防治方案、总体布局、措施配置要落实到地块(小班、工点)。初步设计的重点是各项措施的典型设计、单项设计和专项设计,并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含分年实施进度)、项目组织管理,核定投资概算等。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图和总体布置1 图的精度,一般在农区图的比例尺为1∶5 000~1∶10 000,在林区图的比例尺为1∶25 000,在牧业(风沙草原区)图的比例尺为1∶50000~1∶100 000。对治沟骨干工程、小型蓄水工程等应按水利工程设计深度要求进行设计。

(4)施工图设计阶段

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设计规范尚在制定过程中,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施工图设计相当于林业部门的作业设计。治沟骨干工程、小型蓄水工程等施工图设计可参照水利工程施工图设计规范。个别水土保持项目涉及园林的可参照园林设计规范执行。

2 开发建设项目

2.1 阶段划分、设计深度与设计水平年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可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开发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有水土保持章节。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或项目核准前)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达到可行性研究深度,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有水土保持章节。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工程的初步设计应有水土保持篇章。施工图阶段应进行水土保持施工图设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应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一致。设计水平年因植物措施滞后,一般比主体工程建设完工时间推后一年。

2.2 各阶段设计深度和重 点

(1)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阶段应简要说明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环境状况,预防监督与治理状况;
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初步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初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提出下一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确定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的原则和依据,估算水土保持投资。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水土保持设计重点是:通过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的各种比选方案进行水土流失影响分析评估,初步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提出对项目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移民占地规划等的水土保持初步要求;
初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
初步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总体布局;
初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与布置,并进行典型设计分析,合理估算工程量,估算水土保持投资,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水土保持建议。

(2)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开展相应深度的勘测与调查以及必要的试验研究;
从水土保持角度论证主体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制约因素;
对主体工程的选址(线)、总体布置、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等比选方案进行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对主体工程提出优化设计要求和推荐意见。

本阶段水土保持设计重点是: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的方案比选、总体布置、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水土保持评价,进行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根据综合评价结论,提出水土保持要求与建议;
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分析计算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貌植被的面积、弃土弃渣(石)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预测水土流失面积及危害以及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量;
拟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
按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对拟定的防治措施进行典型设计,并推算各类工程的工程量;
初步确定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与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相关联的主要问题;
提出水土保持监测的初步方案和管理要求。

国土所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严格执行年度计划,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服务。我们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合理编制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工业、商住和农村个人建房用地计划。密切跟踪用地报批进度,关注各类项目报批前期工作,百分百完成农转用报批。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实行“二个强化”: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定期研究、协调解决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是强化全程管理,把握每个关键环节,项目立项、选址、可行性研究、用地预审、环评、土地征迁要环环紧扣。

2、努力挖掘潜力,开展建设用地的复垦。计划在九子村复垦20亩,*废弃盐田*区块330亩,争取在20*年立项,在20*年完成,增加我区可用地指标。

3、集约利用土地,加快供地步伐。一是争取对20*年农转用项目供地率达到100%。二是抓好20*年前农转用后的供地率。我区1999年-2006年转而未供地的土地有5333亩,其中工业用地面积365亩,对于这些未供地的土地,我们要加大力度,对可供的地块,进一步督促项目业主进行供地,特别是对金鳌园区500亩未供商住土地,要力争部分供地开发。对于市级项目包括拆迁安置,要通过市国土局对市级项目督促供地。三是抓好供后未动工项目的建设。我局将对全区超过1年未动工的闲置土地做一次大清查,根据我区的情况,由政府原因未动工的,要加强力度;
对于自身原因供后未动的闲置土地,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分别采取收取闲置费、有偿或无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等有效机制,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同时,要做好供地的批后监管工作,项目是否按规定的用途和容积率动工建设。

4、规范土地公开出让工作,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工作。一是科学编制工业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健全工业用地信息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
二是实行“净地”出让,对拟出的土地要在理顺土地产权和经济关系的前提下,做好拆迁、配套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熟地,按“净地”分宗出让。三是合理控制单宗土地出让规模,增强供应宗数,吸引更多中小开发商参与竞争。四是充分发挥土地储备机制作用。拓宽收储渠道,在盘活土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土地储备的“储水池”作用。加强储备土地运作,加快储备土地出让步伐,促进资金流通,减轻还贷压力。20*年重点抓好医化园区八塘用地、葭芷物流园区、桥东社区、洪家中心城区等20*年已农转用和已上报农转用的1200多亩工业用地和690多亩经营性用地的公开出让工作。同时还要利用20*年用地指标出让约500亩工业用地和约200亩的经营性用地。另外还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完成原水晶厂、工人路海正集团公司原厂区等存量建设用地的出让工作。在出让前,我们还要打造诚信政府,做到如期交地、如期开工建设、如期竣工投产。

二、继续挖掘土地开发潜力,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1、做好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工作。一是强化农田保护工作目标管理,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一负责人为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人的规定,加大年度考核力度。二是进一步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举措,逐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基本农田的实时监管。三是做好基本农田示范乡镇建设,在*街道示范区试点的基础上,争取完成前所街道基本农田建设,其他街道在2009年完成。

2、开展造田造地,拓展用地空间,解决*的用地占补平衡问题。省政府有可能取消折抵指标,计划指标的数额将有增大,如向外代建,则存在着价格高,难度大等问题。但是由我区土地开发资源非常贫乏,唯一能垦造耕地的途径只有涂滩围垦和零星的废弃园地。*目前能垦造的,只有规划用途为绿化长廊的区块,且成本较高。因此,为了解决占补平衡,20*年重点要做好围垦补充耕地工作。十塘二期已立项的800亩,要在20*年3月底完成,完成用于解决20*年用地的占补。同时还要抓好椒北水果场二期100亩的造田造地项目,争取在20*年立项并完成建设。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垦造耕地质量强化,补充耕地质量理念。

三、落实保护耕地责任,推进土地执法水平

1、建立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做好党委、政府耕地保护工作的参谋,推动各极政府主要领导是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这项制度的落实。镇、街道的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并进行严格的考核责。借鉴外县市的一些经验做法,实行国土资源保护职责与镇、街道用地报批挂钩的办法,转变“重批地,轻管地”,“重用地、轻开发”现象。

2、进一步完善执法巡查责任制。全面推行统一规范的巡查登记台帐,继续实行执法巡查违法用地周报、月报、季报和即时报“四报告”制度。在全区范围内选择一至二个镇、街道推广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为执法监察工作及时提供信息。进一步全面实施挂牌施工制度,着力制止新发生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降低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率,实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率95%以上

3、实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规范化和“以图管地”新举措。有计划地实施全区以图监察,直观地反映全区国土资源监察动态,随时掌握依法、违法用地现状和动向,为即时监察、形式分析、动态跟踪、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巩固“双违”整治执法成果,依法查处违法案件。贯彻落实《关于*市*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处理办法》文件精神,继续对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等,进行全面监管,始终保严格执法的高压态势;
努力查结遗留案件,加大公开办案力度,对典型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要实行公开调查、公开处罚、公开曝光,扩大案件查处的社会影响和教育面。要坚持查事与查人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法院等单位的横向协作,整执法力量,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5、强化部门联动,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中规定的,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发展改革部门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规划许可,建设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电力和市政公用企业不得通电、通水、通气,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的精神,多管齐下,狠刹农村集体土地违法用地歪风。

6、紧紧围绕“办结力度降低总量”这个主题,抓好工作。20*年全面实行“重心下移、降低门槛”,充分发挥基层国土所调处初访作用,努力将案件调处在基层,解决在基层;
创新工作机制,重点落实“排查”、领导包干、“月挂牌销案公开监督”等制度。着重抓好“初信初访”案件,集中调处“三访”“四访”案件,努力实现的调处报结率95%以上,复查、复核率控制在4%以内,直线电话反馈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四、抓好规划实施,夯实基础工作

1、完成规划调整,合理安排用地指标。20*年,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全区已有8000多亩的用地空间被盘活,这势必导致20*年建设用地需求猛增。但每年上级下达的用地指标数量都不大。因此,20*年的用地计划安排,要早作准备,合理安排,并积极向上级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

2、及早着手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到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期,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将可能逐步开展,最迟到2009年,省里将再次布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因此,我区应提早做好准备。

3、加强地籍基础建设。一是开展二轮土地调查,争取明年上半年完成农村部分二轮土地调查,并开展城镇部分的土地调查。二是开展日常地籍信息系统的图形管理。三是抓好日常的土地登记发证、权属纠纷调查处理、建设用地选址、预审、村民建房的规划选址,土地抵押登记等工作。

4、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市、区、国土所互联信息化网络,建立基于统一技术框架的国土资源政务管理平台,实现建设用地审批、公文流转、档案管理等系统网上运行。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1、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及时编制20*年度突发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强化地质灾害防御基础工作;
二是做好全区地质灾害重要隐患点工程治理工作,全年要完成2处隐患点的治理;
三是及时做台汛期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安全避让工作,执行汛期明白卡、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害速报等工作,确保台汛期各项防灾措施落实到位。

2、继续做好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百矿示范、千矿整治”活动,加快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全面参与生态区建设,按照“改善景观、开发矿地、拓展应用,增加用地”的治理思路,经济、有效地治理废弃矿山。全年要完成3处废弃矿山的生态治理任务。进一步探索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机制,严格执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建立和完善废弃矿山竣工验收制度。

3、深化矿山管理规范工作。在20*年要力争推出1个大、中型矿山投放市场。加强对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开矿山、工程性矿山、废弃矿山的动态巡查,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督管理,保障矿业秩序健康有序运行。

七、提高队伍素质,优化管理体制

以“打造一流队伍、铸就一流作风、勇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努力营造抓培训、抓调研、抓创新,比业务、比质量、比贡献“三抓三比”的良好氛围。

1、加强学习教育,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着眼于素质提高,创新教育载体,开展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力求学习有计划,学习形式多样灵活,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学习教育重点突出预防职务犯罪,邀请检察院反渎职局领导来给系统干部职工授课,力求取得实效。同时,还要建立岗位学习为主,集中培训学习、继续教育为辅的教育培训模式,落实教育培训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