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计划 >

物流冷链工作计划【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25 15:00: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Abstract:Interactivecoordinationamongenterprisesincold-chainlogisticsofagriculturalproductshelpstos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流冷链工作计划【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物流冷链工作计划【五篇】

物流冷链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路径;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teractive coordination among enterprises in cold-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elps to solve the logistics bottleneck and promote the industr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ynergetic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problems within cold-chain logistics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rough building synergetic model, and then proposes the collaborative paths with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flexibility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collaborative paths; mechanism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居民对生鲜农产品品种的多样性和品质上的新鲜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近年来接连曝光的农产品安全质量事件使人们早已心有余悸。此外,我国各地屡次出现农产品“卖难买贵”、增产不增收等现象,不仅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更沉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由于冷链物流能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有效降低农产品产后损耗,而且作为供需方之间的“蓄水池”,能有效调节农产品供需平衡,冷链物流受到行业内外的高度重视。而我国冷链物流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节点衔接不畅以及“断链”等问题层出不穷;尽管农产品冷链产业规模与发展速度远逊于市场需求,但由于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冷链物流设备设施使用率并不高。因此,从系统协同视角下探究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协同路径和实现机制,推动相关企业在互动协调中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实现冷链物流节点无缝衔接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形成了综合化、一体化的冷链物流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体系也较为全面和深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学者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以及主要障碍研究颇多。著名的流通经济学家丁俊发(2010)以及朱仕兄(2012)、王家旭(2013)等多位专家学者的观点基本类似,主要问题有:①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严重不足且技术落后,冷库结构城乡布局不合理,80%以上果蔬类、70%以上肉禽类产品仍然在常温物流下流通;②冷链物流节点衔接不畅,存在较为严重“断链”;③第三方冷链物流数量众多但规模小、竞争力弱、服务质量差,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的企业屈指可数;④冷链物流标准尚不健全,执行力度差,强制性标准缺位下难以形成有效监管。

针对以上主要问题,研究者主要从冷链物流模式、系统优化、第三方冷链物流与冷链产业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知名物流专家邬跃(2010)、商务部特聘专家洪涛(2013)以及张明玉(2010)、杨钧(2013)等多位学者认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正向多元化发展,并比较分析了批发市场、加工企业、连锁超市、第三方物流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各自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杨芳,谢如鹤(2012)、张明玉(2010)、周伟(2013)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从物流系统论、第三方物流、交易成本与效率角度进行了研讨,并构建相应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冷链物流优化的策略和方法。

综上可知,尽管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不少问题,但冷链物流市场需求非常广阔,关键是要寻求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瓶颈”。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产品安全高效的“从田间到餐桌”无缝衔接,既需要冷链物流技术的充分应用,更要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节点企业合作普遍较为松散,互动协调、同步运作的意识与能力急需提高。因此,探究冷链物流节点的协同路径和实现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模型的构建

德国知名科学家赫尔曼・哈肯的协同学揭示了开放复杂系统的相变,系统从混沌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演变,是由系统的序参量交替主宰和支配的一般规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是由多个非特定企业满足市场需求而自组织形成的一个“虚拟企业”,冷链物流主体要素(节点企业)、客体要素(农产品和信息)与冷链物流设备设施要素共同构成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该系统既具有一定的结构,又按照一定的规律运作,表现为“有序”,而且该系统自组织方式远比自然系统更为复杂。

由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受到系统内外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量化求解序参量过程异常繁杂。本文借助于徐绪松教授探索图的思想和方法,分析了影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的多重因素及其互动、层次关系,最终确定了该系统的序参量(见图1)。政府政策的支持、经济持续发展、冷链物流与信息技术的进步、社会消费需求提升等系统外因素以控制参量的形式影响系统自组织过程,并自发地推进冷链物流协同的产生和发展。系统内三大主要因素包括冷链物流设备设施要素α、冷链第三方物流规模与运营能力β及冷链标准体系的完备与执行γ,是支配冷链物流系统协同的序参量,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深刻地影响了冷链物流系统协同进程。

通过分析系统内三大因素的关联性以及对系统协同的影响,就目前来看,序参量α和β阻碍了冷链物流系统协同进程,序参量γ对系统协同的影响好坏参半。由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处于起步阶段,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有利于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但也抑制社会对冷链物流设备设施的需求。因此,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应合理把握一个宽严相济的“度”,而不是一味的松弛。针对影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进程的序参量,可采取适当的被组织策略调节或改变相应控制参量,有意识增强良性序参量和抑制不良序参量对系统的作用和影响,减少系统内耗的时间和程度,促使冷链物流系统协同向更高层次演化。

3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路径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既可推行相同或不同行业主体横向协同,又可在同一产业内实行产供销企业纵向协同,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无论是冷链物流节点企业横向协同,还是纵向协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3.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计划与决策协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与EDI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完全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及时传递与实时分享。为了提高冷链物流系统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将原先分布在冷链物流节点企业的生产计划、分销计划、物流储配计划,重组整合成以满足客户物流服务需求为中心的冷链物流协同计划,并建立统一的冷链物流协同计划平台,以此为基础整合冷链物流节点企业的IT系统,使其与冷链物流协同计划平台逐步对接、融合,最终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见图2)。

借助于冷链物流协同计划平台,冷链物流节点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与执行冷链物流协同计划,通过信息共享实现联动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营与管理,迅速、准确地做出有利于冷链物流系统的最优选择与规划。协同计划始于冷链物流服务需求方的销售计划共享,冷链物流服务需求方首先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历年销售数据生成农产品物流需求计划,并上传到冷链物流协同计划平台。第三方冷链物流查阅冷链物流需求计划,并对自身冷链物流储配能力进行评估后,制定并上传冷链物流储配计划。冷链物流需求方按照事先确定的指标体系评估物流计划,并根据评估的结果直接通过EDI向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出物流需求订单。更进一步,引入具有交互性和智能性的多智能体(Agent)技术,协同平台可构建基于Agent的冷链物流协同决策模型,通过信息的实时交换和协商支持节点企业自动参与冷链物流协同决策,实现冷链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我国绝大多数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仅能提供冷链物流环节中若干项业务,并不能够提供一体化、综合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从某种程度上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由彼此独立、相互依存的多个“点”串联而成。针对我国尚不成熟的冷链物流市场,如何制定冷链物流标准规范与指导“点”以及“点与点之间”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政府与行业协会等机构应首先完善冷链物流标准,通过标准指导与约束冷链物流企业的运营和业务操作。为了尽可能降低生鲜农产品安全质量风险,冷链物流企业应严格执行已颁布实施的各类冷链标准(包括推荐性标准),并积极推动跨区域、跨企业的协同监管,形成贯穿整个冷链物流的全程透明并可控的质量追溯体系。在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和复杂的情形下,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应逐步加大检查和监督相关企业冷链标准执行情况,企业一旦触碰红线,将给予严厉的惩罚,以营造规范有序、公正公平的市场经营环境。

3.3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要素协同。与常温物流相比,冷链物流不仅初期投入巨大,后期的使用维护成本高,而且此类资产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如果投入使用后冷冻冷藏货源量不足,将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与负担。冷链物流要素协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第三方冷链物流、分销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与方在冷链物流资源要素的投资、使用与维护达成某种共识,共同兴建冷库及附属配套设施,联合投资购买冷链物流设备,形成冷链物流资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冷链物流资源利用的协同化以及冷链物流管理的共同化,从而拓宽冷链物流资源投入资金来源,降低单个企业资金压力与风险。另一方面,整合社会现有冷链物流资源,建立以城市或区域为核心的冷链物流虚拟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设备设施的互用、共享,弥补第三方冷链物流储配功能上的不足,同时通过信息交换与共享来快速反馈客户需求,减少供需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社会冷链物流资源供应相对不足或过剩的情形。

4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机制

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分销企业以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位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不同节点,存在着互利互惠、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冷链物流协同能有效整合冷链资源要素,优化冷链物流管理,并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冷链物流无缝衔接,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安全性和实效性。然而,由于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节点企业作为经济人的有限理性,而且第三方冷链物流作为物流服务的人,客观上具有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企业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导向必然触发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极有可能形成个体利益最大化而系统整体利益受损的“双边际效应”,与协同目标背道而驰。

利益预期是系统协同的最为强烈的内生驱动力,促使冷链物流节点企业协同的产生和发展,而风险则是冷链物流系统协同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制动力,科学合理地均衡冷链节点企业的利益与风险是系统协同的关键。因此,应优先建立“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自发地调控企业的决策动机和行为,促使冷链物流系统绩效达到最优。利益与风险协同机制的设计原理并不复杂,按照冷链物流节点企业投入的资源要素的成本进行合理分配,并采用Shapley值法模型等方法对合作方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补偿原则对原有的收益分配方案做出适当调整。

然而,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协同机制也并不总是有效。尽管冷链物流系统协同收益是节点企业共同创造,但大部分协同收益被主导企业获取,协同收益是否公平合理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核心企业的长远规划和智慧。此外,冷链物流协同既要受到系统内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致使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又由于委托―关系的客观原因导致契约不完备、信息不对称等风险,冷链物流节点企业可能滋生投机违约行为。当节点企业所获得的风险补偿难以弥补未来预期的收益降低时,冷链物流系统协同将戛然而止。因此,在利益―风险机制的基础上,还须广泛地建立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沟通机制以及冲突解决等机制,弥补利益―风险机制的不足与缺陷。

5 结束语

冷链物流系统协同能有效解决生鲜农产品产业发展中亟待突破的物流“瓶颈”,但冷链物流系统协同效益的获得并不能一蹴而就,相关主体应有意识、逐步地采取被组织的策略和手段,促使自组织协同向更高阶段演化。作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冷链物流核心企业应在充分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引导企业互动协调发展,提升冷链物流系统的效益。为了推进农产品冷链进一步持续发展,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充分发挥行业主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冷链物流市场环境,鼓励与扶持冷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赫尔曼・哈肯.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 张明玉. 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战略・模式・机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丁俊发. 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流的价值取向[J]. 中国流通经济,2010(1):26-28.

[4] 洪涛.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创新与发展[J]. 中国农村科技,2013(8):43-45.

[5] 兰洪杰. 冷链物流系统协同对象与过程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09(2):20-23.

[6] 王志国. 博弈视角下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2):38-40.

物流冷链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产业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根据自治区、上级工作部署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乡村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建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补齐季节性农产品短板。现将我区冷链物流仓储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冷链物流仓储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基础建设初具规模。

目前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业正在探索以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区域性、综合性、专业性冷链物流市场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的多元发展格局。全区已建成广西东糖糖业、湘桂糖业大型农产品保鲜仓库总容量约35万吨;
新建成红河红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区、平阳镇三木蜜枣产业示范区、八桂粮油有限公司等规模性冷冻库17家、总容量15702.88个立方米,全区在建冷冻库容量1200个立方米;
据统计,全区2020年计划新建中冷优吉屯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市润百家食品有限公司等冷链仓储12万个立方米。   

(二)先进技术逐步推广。

冷库建设正由传统冷库向现代化的钢结构单体拼装库快速转型,制冷工艺从高温、低温发展处理器,为预冷、气调、超低温、速冻、恒温、制冰等各种类型。运输车辆向高温、低温和常温“三层温”冷藏车发展,恒温控制运输和蔬菜真空预冷技术逐步推广。

(三)冷链企业稳步发展。

一批肉类食品、农产品批发市场、田间地头冷链物流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三类经营主体:一是以批发市场为经营主体的冷链物流企业,如桂中农贸万吨冷库;
二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村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冷链企业,如广西红河红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区、平阳镇三木蜜枣产业示范区等;
三是加工企业冷链仓储,如广西东糖糖业、湘桂糖业大型农产品保鲜仓库。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政策扶持、社会建设积极性不高。

近年我区冷链物流业迅速,不少社会企业建设冷链仓储需求量大,但相关扶持冷链物流业政策少、上级奖补标准过低;
又因基础建设投入大,难以推动大型冷链仓储规模建设。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冷藏运输及配送过程监控缺乏,冷链物流企业间资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季节性的生产性冷库在淡季时没有进行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冷库较长时间闲置易造成非正常损坏和老化加速。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规模小,除桂中万吨冷链以冷库租赁为主外其他企业经营模式多为自建自用,没有形成区域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服务网络,难以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化的冷链物流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编制产业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联合相关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编制《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三年规划》。产业布局优化引导市场发展,结合我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在有效整合资源、强化集约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冷链物流业发展布局,建立以城区为中心、寺山镇、蒙村镇、小平阳镇、陶邓镇等东、南片区区两条肉类冷链物流体系,以凤凰镇、迁江镇、大湾镇等西、北片区种植业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二)加强宣传动员、注重社会参与。

联合发改、经贸、管委会等部门及时出台冷链物流建设优惠政策,强化政策落地见效,利用政府官网、广告牌、微信媒介加大政策宣传,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对接双汇、顺丰等冷链物行业巨头打造“兴宾牌”冷链物流仓储体系。动员社会参与投资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线上线下运营体系。

物流冷链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冷链物流中心的作用

物流中心的出现和形成是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的结果。食品物流过程中的冷链物流中心的出现第一是满足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订单的小型化趋势及商品的多元化趋势使集中理货,集中处理,统一送货成为趋势。物流中心为商品的流通节约了成本,为满足客户服务提供了平台;
第二是满足食品物流及冷产品货运量急剧增加的要求。食品中的冷产品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带动了食品物流的发展,同时食品销售渠道的扩宽和销售范围的扩大使物流需求成倍的增长。货运量的增加和流通链的加长使冷链物流中心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冷链物流中心可以加快商品的流转速度,为商品的批量运输和订单的快速反应提供了路径;
第三,冷藏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巨大变革。以前冷产品的运输只有依靠简单的冰辅助冷却的方式,使运输距离和转移方式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车载冷冻机,船用制冷集装箱和铁路的保温机车等运输设备的出现不但使冷产品的流通更快、更远,同时冷产品在运输工具之间的转换使物流运作变得更加复杂。冷链物流中心可以满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第四,就是大量新的贸易形式的出现。在零售行业,随着激烈的商业竞争,超市、仓储超市、连锁商业、专卖店等新的贸易形式大量出现,贴近顾客、低价格销售的营销方式使冷链物流中心应运而生。冷链物流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依然是商业企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第五,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为满足城市居民大量的食品供应,多级分拨的商品流通需求,冷链物流中心是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

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是物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中心的位置。规模,形式及设备的选择是一次性的决策,将对建成后的运作成本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如,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距离市中心每增加10公里,配送成本平均增加4%至7%。所以,从战略角度考虑物流规划是节约成本的关键。

2.物流中心位置的选择

冷链物流中心位置的选择和一般物流中心位置选择的原理是基本相同的,要考虑所服务的客户的需求,供应渠道的影响,城市发展因素,交通道路规划,政府投资鼓励政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一般的物流中心在规划网络过程中,要考虑物流的配送经济半径,要结合企业或行业的发展战略来规划一定区域内的物流网络分布密度。冷链物流中心多数处于物流链的末端,在考虑位置选择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业态的特点有的放矢,精确地分析计算。由于冷链物流成本较高,物流规划中任何一项决定都会对之后的物流成本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扩大配送规模效益出发,在设计商业连锁企业的物流中心时,可以将所有商品的物流网络统一考虑。这样可以达到增加配送量,同时为多温度商品配送,统一订货提供了运作的可能性。但当冷链物流的规模达到一定量,并且任何单一因素变动都会产生相对较高成本的情况时,对冷链物流中心进行独立建设和操作就是较好的选择。

3.物流中心规模的设计

物流中心的建设规模是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规模过大,会增加投资成本,使企业面临亏损的危险。建设规模太小,不能满足运作和发展的需要,同样会给企业带来麻烦。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中首先要考虑物流中心的功能。在库房内要有接货区、验货区、储存区、分拣区、备货区、出货区、回收货品区。要有冷机房,电控制室,员工休息室,运作管理办公室,垃圾处理房等等。以上表格是对物流中心存货区域存货能力的计算,适用于大卖场等品种众多的物流中心。

4.物流中心形式的选择

冷链物流中心有不同的建筑形式,如楼式多层建筑、自动化立体建筑、高货架立体建筑和平面建筑等形式。冷链物流中心形式的选择要考虑地理位置,土地价格,商品特性,设备水平和物流中心柔性化考虑等因素。我国1980年之前建造的冷库一般是多层楼库。此种结构利于库房保温,节省土地,单位库房存量的建筑成本较低。但此结构不适用于快速流动的商品,特别是现代物流中心的设计一般不采用此类模式。日本冷链物流中心多采用自动化立体库房。它的特点是投资较大,技术要求高,土地利用率较高,运作效率高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冷库较多的采用高货架立体库房模式,如下图所示(北京夏晖食品物流中心)。它的特点是土地利用率较高,满足于食品卫生及快速流通的要求,库房柔性化设计和库房综合利用较容易。

5.物流中心设备的选择

冷链物流中心的设备选择是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运营的成本和效率。冷库最重要的设备是制冷系统,采用集中制冷还是独立制冷对制冷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冷藏和恒温库中,采用一级直接冷却,还是分级冷却对冷效率和温度波动有直接关系。另外,在人工操作环境中保证空气新鲜和避免冷能的散失也是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冷库中安装和使用的设备选择在考虑经济性,耐用性和维修成本的同时,要考虑冷环境下的使用要求。考虑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物理变化和电控制系统耐低温的能力。

二冷链物流中心管理

1.冷链物流中心流程

冷链物流中心的运作流程、信息流程和一般产品物流中心没有根本的区别。冷链物流中心的运作流程有以下几点不同值得提出。

冷链物流中心的运作流程要尽量短。由于在低温环境中,运作成本较高,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所以冷链物流中心的库内运作流程应尽可能减少。比如尽量减少库内搬动作业,不进行拆箱拣货作业,增加订货批量以提高机械作业率等等措施来避免和减少库房内的作业。

冷链物流中心的流程应以时间为先。多数物流中心的流程是以综合货品流转效率高为原则进行设计。而冷链物流中心的流程设计要重点考虑有特种需求的货品,或快速流转货品的时间要求。按货品到货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拣货,分货能使单一货品的流转速度最快,占用的功能区域时间最短。

冷链物流中心的作业应尽量集中。冷链物流中心的作业时间应尽量集中。分散的作业安排可能会提高单位工时的生产效率,但集中安排各作业环节的时间有利于各功能区域的能量节省。

2.冷链物流中心运作管理

冷链物流中心运作管理是由产品特性和行业特点所决定的。在通用干货物流中心的运作管理中所包含的内容,在冷链物流中心同样包括。冷链物流中心的运作管理包括接货,存货,分拣,装车等环节的日常管理内容。也包括库房盘点,防虫防鼠,坏货处理等定期实施的作业内容。冷链物流中心的库房管理所遵循的原则与其他行业物流中心并没有大的差别。库位安排要遵循ABC分类的货品移动距离最短原则,货品要按照类别、形状,及相似性原则摆放,拣货位的安排要按照出货频率来设计,等等。以下几点是冷链物流中心在运作管理中所应强调的。

温度控制与记录。冷链物流中心的温度控制与记录是管理的重要一环。物流中心各功能区域的温度设定和控制方法是根据产品要求,作业模式和设备类型等因素来决定的。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温度控制实现了自动化,为节省人力,节约电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温度记录是管理控制的手段,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保证产品质量可追踪的必要条件。

作业安全与作业效率。冷链物流中心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运作的平稳运行。安全体系应包含组织机构,责任划分,人员培训,应急预案处理程序等。冷库的安全问题是由它的设施设备和作业环境所决定的,包括冷媒泄露可能引起的事故,地面结冰引起的人员伤害,长时间冷库作业可能引起的人员伤病和设备在冷环境下所出现的事故等等。忽略安全隐患的防范可能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物流冷链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2014年12月12-14日,由中国冷链物流联盟(下简称联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冷冻与冷藏食品分会和中国食品工业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年会(下简称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841位企业家和24个展商参加了年会。年会为中国冷链活动周主论坛,同期举办了2014年度中国冷链物流50强企业测评和中国冷链物流杰出人物活动。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年会从2008年开始,迄今为止已经连续举办六届。

在年会主论坛上,有“胡润排行榜”美誉的中国冷链物流50强测评活动正式,该活动有四个方面作用。一是树立行业形象,建设行业标杆,打造诚信示范作用,塑造50强品牌荣誉无形资产;
二是统计、检测、摸底我国冷链行业发展产出比,反映行业运行环境、企业生存状态、增长率、利用率、利润率、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年度测评;
三是见证企业由强到大的成长历程,记载反映行业发展水平,透过50强诠释缩影冷链行业;
四是通过50强精准的数据报告,解析当前问题与预测未来的挑战与风险,并研究出可持续发展路径和策略。

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迅速提升。十八大以来,在我国经济整体进入“新常态”推动力影响下,我国冷链物流业也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2014年6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了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等12项重点工程,农产品物流被放在了12项重点工程之首,这说明以粮食为主的大宗物流和以果蔬为主的冷链物流代表了未来农产品物流的两个发展方向。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将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打造中国冷链物流“升级版”,以转型升级应对冷链物流新常态。

但是,相比其他行业,由于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大宗低值特点以及地域广、资源分散等原因,一些现代物流供应链的理念、技术和解决方案还未能与之全方位的结合,特别是在冷链物流的运用方面还十分滞后。冷链物流行业所面临的新常态,既可以说是原有的瓶颈,更可以说是发展的新机遇,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冷链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仍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国内农产品和食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能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很多企业至今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少数企业虽拥有自己的信息系统或和平台,但由于缺乏行业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使得本应多边共赢的物流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造成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盲目性。

“富人的游戏”挡住了众多民营企业

早在2012年我国就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意欲打破民间投资进入物流业的政策“玻璃门”,为民营物流企业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这一政策精神对于民营冷链物流企业自然是利好,按理说会让民营企业会蜂拥而入,但据了解,民营企业大多目前还只能是望“冷”兴叹。在民营企业看来,虽然有国家政策精神的引导和支持,但由于冷链物流这个新领域门槛过高、困难重重,所以很多民营物流企业只能是望而却步。即便是已经涉足冷链行业的民营企业,目前也大多只停留在冷链物流配送环节,没有自己的冷库,而且以市内和短途配送为主。

面对这些新常态下的瓶颈、挑战和机遇,冷链物流行业和中国冷链物流联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应对力度:

1.将遵循《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要求,坚持以“构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为基本出发点,以做大做强我国冷链物流产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以整合优化全国各地优质冷链物流资源、强化新理念和新技术应用为手段,构建完善的全国性冷链物流网络服务平台。

2.继续加大冷链园区整合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区域联盟、专线联合”工作,大力推行“三不八定”冷链标准(即不断链承诺、不混装承诺、不低价竞争承诺与定时、定温、定量、定路、定人、定价、定结、定盟)配套的“冷链蜘蛛”计划。

物流冷链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有意思的是,这些园区的入局者不仅有雨润类农产品生产巨头、顺丰快递类物流巨头,更有阿里、淘宝等电商巨头以及联想控股等资本大佬。鉴于此,我们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的认识,恐怕也要有一个新的定位,即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的建设不应当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圈一块地、建几座冷库、招进几家第三方冷链企业再加个管委会那么简单的事了。特别是随着生鲜食品电子商务和快递业的跨界经营,除了传统的有形的冷链物流园区之外,如今还出现了以电子商务为依托、以生鲜食品宅配为主业的无形冷链物流园区。

——“有形的园区”亟需无形的手。

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的资源整合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整个系统上下游之间还缺乏整体规划与协调。据了解,冷链物流园区涉及到生产商,如生产地头、牛奶场、食品加工厂等等,存在滥用农药、添加剂等问题;
涉及到冷链物流商,存在冷链运输车辆不合格,有的为省油而人为不制冷;
涉及到经销商,在销售环节存在储存、货柜不达标;
涉及到政府监管,职责不清,执法不严,缺乏全过程监控。当前我国的冷链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大体分为4个类别:一是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营运商为主导的冷链物流园区;
二是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园区;
三是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园区;
四是以冷库为主体的冷链物流园区。无论从园区参与主体还是园区模式,都存在一个如何把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的问题,从而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为此,有专家建议通过园区组织开展“区域联盟、专线联合”联储联运战略,把单体冷库、单线运输连点成线、结链成网,做到区域龙头和品类老大的资源整合,实现冷链365天、24全天候、全程门到门、覆盖无死角的发展目标,组建“冷链大平台”,将园区变成一个“冷链大公司”,制定一套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合作标准,即“冷链蜘蛛计划”。

——“无形的园区”亟需有形的腿。

驱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是生鲜电商宅配。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商场买卖规划为1.24万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进一步晋升到6%,而中国生鲜食品的网络买卖额占比尚不到1%。能够预计,后续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正是在这一大背景,催生出了所谓的冷链物流无形园区,即生鲜食品电商网购大平台。而首先试水且颇有成效者便是电商业界的大佬。自2013年7月2日天猫正式宣布试水生鲜配送后,阿里物流事业部就与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家冷链物流公司合作,为水果类生鲜提供配套服务,并对上述地区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连成一张全国性的冷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