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删除:13882551937、13808266089服务时间:8:00~21:00承诺一小时内删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妇女就业工作计划【五篇】,供大家参考。
社区妇女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发展“”计划与到年规划思路》,区制定了《市区实施〈妇女发展“”计划与到年规划思路〉的方案》。5年来,我区坚持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努力使妇女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妇女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妇女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具体表现为:
(一)妇女参政的比例明显提高。本届区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达到30.8%和29.3%;
街道、镇均实现了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1名女干部的目标;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女干部的比例占干部总数61.74%;
全区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明显增加,2005年占73.42%,已达10175人。
(二)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增强。妇女劳动就业权利基本得到保障,2005年单位从业人员女性比重为49.7%;
建立了区妇联职业介绍中心,妇女就业渠道更加宽泛,就业结构趋向多元。
(三)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在职妇女和社区妇女接受各类技术和文化培训的比例逐年上升,截至2005年末近3.6万名妇女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
(四)妇女的健康状况不断改善。至2005年女性平均期望寿命已达83.19岁。基本做到每2年1次为女职工进行妇科检查,实行特困妇女健康实事项目,为7100多名低保、下岗、失业、协保、提前退休、残障等特困妇女提供免费妇科检查,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重症病例及时追踪,使妇科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五)依法维护妇女权益的机制日益完善。依靠社会和各级力量,建立了区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分中心和社区两级法律援助站(点),成立了区妇女儿童法律事务服务部,为低收入妇女或家庭提供有效法律帮助。积极推进“女职工特殊利益专项集体合同”的试点签订工作。
“”期间,我区妇女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需要,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实现妇女在参政、就业、保健以及婚姻家庭中的平等权利,加大对区妇女儿童发展事业的财政投入,使区妇女事业发展与知识创新区的功能定位相适应。为进一步明确妇女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方向,特编制本规划。
二、“”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期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知识创新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本规划编制更加注重妇女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总体思路相衔接,与知识创新区的总体目标相联系,进一步强化政府在促进妇女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妇女发展全局,以促进妇女发展为本,以提高妇女综合素质为目的,切实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充分认识妇女发展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努力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将保障就业、促进参与、提升素质、优化生活与加强维权等方面作为“”期间妇女优先发展的领域,为全市进一步缩小“性别发展指数”和“性别赋权尺度”与国际大都市妇女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体目标:以推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为总目标,确保妇女享有获得经济与社会资源的平等机会,进一步发挥妇女劳动力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妇女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决策中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妇女在决策层的比例和决策水平。提高妇女的文化、科学、心理和健康素质,进一步增强妇女的综合竞争力。确保妇女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平等受益,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保障妇女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进一步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到年,使区妇女发展水平处于全市的先进水平。
三、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保障就业——充分发挥妇女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目标:
——优化妇女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和职业隔离,确保妇女获得平等就业机会。将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的女性比例控制在适当范围内。
——开发新的就业岗位,按“应业就业”的原则增加妇女就业。提高开发女性人力资源的能力,鼓励妇女参加受政府资助的就业培训项目,促进妇女就业岗位和就业模式的多元化。
——积极引导、宣传、鼓励妇女自主创业。
策略措施:
1.1加大对“制止招工、招聘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宣传,依法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1.2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利。城镇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基本稳定在“”水平。
1.3积极倡导灵活就业,探索妇女从事非正规就业的规律。
1.4积极参与《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的修改和完善,加大对有关女性从业人员特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侵害女性从业人员劳动保护的违法行为。
1.5结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方针,鼓励妇女参加政府补贴的中、高级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妇女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
积极开发女性人才资源,逐步提高女性经营管理人才和女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不低于25%。
1.6积极引导妇女自主创业,宣传妇女自主创业的典型,研究妇女成功创业的规律,形成推动妇女创业的有效模式。
1.7政府出资以招标形式购买社团服务,构建妇女创业和就业的后援服务体系。
1.8开拓就业岗位,扩大妇女就业。各街道、镇每年至少举行2次对失业妇女的专门职业指导,区职业介绍所每年至少举办1次失业妇女专场招聘会。
(二)促进参与——不断提高妇女参与决策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主要目标:
——全区各级党代表、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女性比例和结构以及人大、政协常委会中的女性比例要在上一届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提高妇女在各级决策层中的比例,并逐步平衡女干部在不同层面、地区、行业和部门之间的分布。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中应至少各配备1名女干部。区委和区政府部门要有55%左右的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担任正职的女干部数量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增强各级决策层管理者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意识和社会性别意识。
——提高妇女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使区人大和区政协中女代表、女委员领衔提出和被采纳的议案、提案以及书面意见的数量逐年增加。
——增强广大妇女的参政意识,鼓励各界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发挥独特作用和优势,培育妇女社会团体,建立有序的管理机制。
策略措施:
2.1将性别平等发展的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统筹考虑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明确女干部配备要求。
2.2加大女干部选配力度,强化培养,及时启用。局、处级正职女干部比例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45岁以下的局级女干部、35岁以下的处级女干部在同级干部中的比例要逐步增加。抓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定期进行集中调整,并注意适时补充,保证局、处级后备干部队伍中的女干部比例分别不少于15%和25%。注意充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形成女干部队伍合理的知识和专业结构。
2.3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社会性别意识等相关课程纳入党校主体班和社区学校的教学计划,并建立教育长效机制,统筹规划教材、教案、教师培训等工作的配套实施。
2.4加强对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调研和决策能力的培训,使女代表和女委员领衔的议案、提案的数量与质量稳步提高。
2.5保证企事业单位中职代会女代表比例与女职工比例相匹配。
2.6强化妇女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制建设,创新工作载体和手段。各相关部门在组织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出台前的听证活动时,应保证妇女代表的参与率,认真听取各界妇女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2.7发挥妇女在社区管理和建设中的作用,定期表彰在社区管理和建设中的先进典型。
2.8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选拔聘用干部、录用公务员、职务晋升时坚持男女平等,并体现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的原则,不因妊娠、生育、哺乳等影响女性选任、录用、晋升。
(三)提升素质——全面提高妇女综合竞争力
主要目标:
——把性别意识纳入教育决策主流,依法维护男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女性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和文化素质,改变专业分布上性别结构过度倾斜的状况。在女性群体中倡导终身学习理念。
——提升妇女科学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妇女科学素养达标率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提高妇女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素质,特别关注和预防心理障碍对妇女造成的危害,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妇女心理咨询网络,提高妇女心理适应和调适能力。
——保障妇女生命和健康权益,进一步提高妇科病检查的受益面,继续努力将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和孕产妇死亡率稳定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策略措施:
3.1整合社会资源,资助贫困家庭女学生,特别要对选择理工学科专业贫困女大学生给予一定的资助。
3.2在政府出资的教育和培训项目中,积极开发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就业的培训项目,鼓励妇女参加培训。
3.3举办适合女性特点、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的活动和讲座,提高女性(从中学开始)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树立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志向,培养女性的科技创新能力。女性科学素养与全民科学素养同步提高。
3.4广泛开展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活动,形成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将流动人口中妇女的教育纳入社区教育管理中,推行青年女性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同时拓展老年妇女教育的渠道。
3.5公共文化设施机构要根据妇女特点和需求,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妇女文体团队的教育、引导,推广、普及群众性的健身、健美活动,每2年举办1次“家庭文化节”。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提高妇女全面发展的素质。
3.6关注妇女心理健康,普及心理疾患防范知识,通过各种便捷、可靠的途径,提供缓解心理压力、预防心理疾患的咨询服务,以及青春期少女危机救助体系。
3.7加强对危及妇女生命健康疾病防治和发病原因研究,对严重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重大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3.8在现有妇女健康措施落实的基础上,依托社区,鼓励已婚育龄妇女优生优育,促进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逐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更年期和老年妇女的健康信息,提供妇女保健技术指导。
3.9通过“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家庭生育计划”等活动平台,广泛开展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传播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的干预。
3.10积极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率。稳妥提高常住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进一步降低非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继续努力将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和孕产妇死亡率稳定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3.11逐年提高《女职工团体互助医疗特种保障计划》参保率,并达到基本覆盖。进一步提高妇科病检查的受益面,社区困难妇女免费妇科检查每年不少于2000名。
3.12发展残疾妇女的职业教育和适宜技术培训,增强其生存发展能力。
(四)优化生活——进一步提升妇女的生活质量
主要目标:
——切实贯彻男女同工同酬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消除就业和收入上的性别歧视。
——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确保妇女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平等受益。
——促进创作和生产适宜妇女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物质消费品,丰富妇女闲暇生活的选择。
策略措施:
4.1逐步缩小男女人均年收入的性别差距,消除就业和收入上的性别歧视。加大最低工资保障线的执行、监督力度。
4.2保障妇女在社会保障和分配领域内的公平权利,定期监测妇女在各类社会保障中的受益状况。按照“应保确保”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促进妇女参加基本社会保险的比例与社会保险覆盖的比例同步增长。
4.3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合作,通过主要媒体创建女性专题栏目,倡导妇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妇女的精神生活内容。
4.4加大对妇女常用保健品、化妆品和卫生用品的质量检测和卫生监督力度,督促相关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倡导妇女理性、科学的消费观,保障妇女合法的消费权益。
4.5鼓励妇女在参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社会活动中实现对社会的贡献,积极发动、引导妇女参加扶老助困等社区或社会公益活动,充实妇女社会生活内容,增强社会和妇女自身对妇女价值的认同。
4.6倡导互敬互爱的夫妻关系、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提倡男女两性共同承担子女教育、家庭事务管理等家庭责任。建立平等、文明、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各级“五好文明家庭”达70%。
4.7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利益,特别要关注残障妇女、老年妇女、困难单亲家庭妇女的特殊需求,进一步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救助职能。
(五)强化维权——努力营造有利于妇女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主要目标:
——建立促进妇女权益实现的社会支持体系,拓展和妇女有关的政策制定中妇女参与的有效途径。
——贯彻执行妇女各项权益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和监督体系,有效维护妇女的人身权益。加大对涉及伤害、侮辱、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使110报警服务台对涉及家庭暴力报警的受理率达到100%,严厉制止侵害妇女的违法行为。
——加大维护妇女各项权益的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妇女了解维护人身权益的法律知识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策略措施:
5.1依法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建立相关政策出台前后认真听取并吸纳妇女组织和机构意见与建议的机制。
5.2加强妇女权益保护的调研,建立和完善妇女维权的预警机制。增强以社区为基点的妇女维权网络的法律援助能力。制止各种损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
5.3在全区各公安派出所设立“家庭暴力受理点”,及时受理、及时处理,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暴力的持续和升级,全面推进反对家庭暴力工作。努力制止家庭暴力和性骚扰,充分发挥110报警服务台的作用,为遭受家庭暴力及处在危急困难状态的妇女提供切实有效的救助措施。
5.4加强对妇女维权组织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开展法律援助的能力。
5.5更好地代表、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促进女职工维权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在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推进“女职工特殊利益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签订率达85%以上。
5.6加大普法力度,把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宣传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依法行政的工作之中,特别要提高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司法人员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意识,将有关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作为公务员培训的内容之一。
四、重点推进项目
(一)2007年筹建区妇女儿童发展指导中心。
(二)2007年建立区家庭文明指导中心。
(三)在全区各街道、镇逐步建立社区家庭文明指导分中心,至2009年实现全覆盖。
五、组织实施和监测评估
(一)组织实施
1、促进妇女发展是《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妇女发展规划是区政府的职责。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应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规划分解的目标任务、本系统的职责和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纳入本系统、本地区的“”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考核目标;
纳入区政府常务会议日程;
纳入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和街道、镇政府领导班子办公会议日程,并将本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正职领导向人大述职、主管责任人政绩考核的内容。
2、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组织、监督本规划的实施。建立目标任务分解制、责任签约制、失职追究制、监测统计制、监测评估制,推动本规划的如期达标。
——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每年有计划地推进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本规划相关指标的具体落实。
——加强队伍建设:各委员单位确定1名分管领导和联络员负责日常与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联系,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立相应的办公室,并配备1名专职(兼职)干部。加强对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联络员、监测统计人员、专家评估人员和维权人员的业务培训。
——落实专项经费。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将本规划实施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区妇女人均最低1.5元标准由区政府拨款,实行专款专用。
——加强规划实施的规范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定期编发工作简报,及时反映规划实施动态。
3、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妇女发展实事奖”、“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先进奖”等奖项,每五年表彰对本规划实施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与个人,倡导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妇女发展办实事。
4、发挥社会各界对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实施本规划的评议监督作用,建立特邀监督员队伍,对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实施规划的状况进行实时监督。
5、加大规划的宣传力度,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各级宣传部门要将对本规划的宣传纳入年度计划,积极配合本规划的贯彻实施。
6、整合维权资源,建立维护权益专业委员会,协调解决涉及妇女合法权益的难点问题,不断提高妇女权益保障水平。
(二)监测评估
1、加强对本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测与评估、反馈与交流工作,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应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系统、本地区年度常规统计制度,准确反映妇女发展的状况和变化,为预测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服务。应认真组织好中期、终期评估工作,准确评价实施效果,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建言献策,为如期达标提供策略思路。
2、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由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的专家评估专业委员会和由区发改委、区统计局牵头的统计监测专业委员会。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相应成立评估统计机构。
——委员会主任会议负责指导和协调本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审议监测评估工作方案,监督方案执行情况,审议监测评估报告。
——专家评估专业委员会负责制定监测评估方案,指导方案的执行,评估检查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规划实施情况,审评中期、终期统计监测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向委员会提交中期、终期评估报告。
——统计监测专业委员会负责开展区级统计监测工作;
指导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做好对本规划的监测统计工作;
向市、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提交年度、中期和终期统计监测报告。
3、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对《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推动本规划的实施。
4、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结合卫生监测、教育督导、劳动监察、质量监督、工商检查、警务监督等执法手段,相应建立自查、自评制度和报告制度,不断完善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抓住实施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及瓶颈,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努力提高监督水平。
5、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在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自查自评的基础上,每年向市递交区级年度监测统计报告;
2008年和2011年组织中期和终期评估工作,向市递交区级中期和终期评估报告。
(三)本规划由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市区儿童发展“”规划
一、“”时期工作回顾
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儿童发展“”计划与到年规划思路》,区制定了《市区实施〈儿童发展“”计划与到年规划思路〉的方案》。五年来,我区坚持“儿童优先”原则,采取切实措施有效改善了我区儿童优生、保护与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逐步缩小了与市级中心城区儿童发展平均水平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受到广泛重视,通过加强规范化管理,0—6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到99.73%,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妇幼保健管理服务体系。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22‰、3.64‰,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儿童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资源结构和配置日趋合理,0—6岁托幼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各年龄段入园、入学率均达到100%,早期教育得到重视,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的目标推进,特殊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开设幼儿园特教班,斥资1200万元搬迁改造扬帆辅读学校。
——儿童权益保护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儿童优先的意识、监护人的教育责任意识和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特困儿童和特殊儿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五年来资助5000余名困境儿童逆境成才。学校、家庭、社区形成社会综合力量,全面实施有关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
——儿童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不利于儿童生存、成长的各种社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儿童产品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安全性不断提高,儿童文化生活的可选择性日趋丰富。
“”期间,儿童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儿童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已初步取得了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成效。面对“”期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进一步提高儿童发展水平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与指导亟需加强;
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一体化进程有待加快;
儿童的参与权需进一步得到尊重;
儿童产品的安全监管力度需不断加大;
儿童文化作品的创作、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等。为了进一步明确儿童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方向,按照“科学发展、儿童优先、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儿童发展良好的基础上,特编制本规划。
二、“”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儿童发展目标,力求既体现先进性、前瞻性和特色,又体现经济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中儿童发展的本质特点与发展需求,力求通过规划实施进一步增强政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儿童优先”原则成为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自觉行动,切实将规划实施纳入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行动议程和决策范畴。
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儿童发展的全局,以满足儿童发展需求为本,以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为目的,切实贯彻“儿童优先”原则。继续保持儿童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关注可持续发展中的儿童安全成长环境;
继续尊重儿童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权利,将全面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保护儿童权益和优化儿童成长环境等方面作为“”期间儿童优先发展的领域,为进一步推进儿童发展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体目标:以推进与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儿童发展为总目标,不断优化儿童优生、保护、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使儿童充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各项权利;
不断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保证儿童得到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生活娱乐、权益保障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不断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到年,使儿童发展水平达到全市儿童发展的先进水平。
三、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主要目标:
——有效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将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9‰和15/10万以下。
——进一步健全妇幼保健服务和监测网络,保证妇幼卫生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
——加强儿童心理健康的监测与辅导。进一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健全儿童保健管理和服务网络。
——全面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各方和儿童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与应用。
支持性指标:
1、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做好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工作,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听力障碍筛查率达到90%以上。
2、保持98%以上计划免疫全程接种率。
3、将4个月以内婴儿母乳喂养率稳定在80%以上。
4、完善妇幼保健服务和监测网络,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到90%以上。
5、加强儿童心理健康监控,学校每年对新入学儿童和问题儿童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评估。
6、加强儿童营养监控,控制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发生率的增长,中小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
7、15岁儿童牙周健康人数百分比达到60%以上,小学生龋齿充填构成比达到35%以上。
8、加强儿童用眼卫生的宣传和指导,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新发病率控制在6.5%以内。
9、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在校体育锻炼。
策略措施:
1.1贯彻实施《市母婴保健条例》、《市计划生育条例》、《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和《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完善保障儿童健康的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1.2推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加强三级预防、出生缺陷监测和婚前、围产期保健等相关指标不低于市的要求;
全面开展孕产妇营养指导;
强化新生儿疾病筛查诸环节的质量控制,视情逐步增加筛查的种类。
1.3提高妇幼保健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建立、完善妇幼卫生现代化管理网络和服务体系,妇幼保健工作主要指标力争达到市内先进水平;
针对儿童保健的重点和难点指标开展合作攻关;
进一步加强社区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
1.4加强儿童心理健康监测和辅导。完善教育机构心理辅导机制,对中小学生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和评估;
区儿童保健机构开设儿童心理咨询门诊,辅导和咨询人员须持证上岗。
1.5加强儿童营养卫生指导和体重管理。实施学生午餐质量监控计划,对生产机构资质和学校餐饮设施加强管理;
学校要配备专业营养师,规范儿童膳食行为;
进一步加强对0—6岁儿童的肥胖监测和干预,健全6岁以上儿童体重管理网络。
1.6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要加强用眼卫生和口腔卫生的宣传和视力矫正与保健指导,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社区要开展经常性的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
1.7充分发挥区有线电视、时报、网络等大众媒体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开辟和健全多层次、多形式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网络与传播途径;
在儿童中加强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和禁毒教育等。
1.8重视残疾儿童监测和康复网络的建设。不断提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能力,完善残疾儿童报告制度;
逐步建立和完善孤独症儿童的筛查、诊断和早期干预;
密切联系残疾家庭,开展志愿助残活动,使有需求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努力为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创造康复条件。
1.9加大对婚前检要性的宣传,提高新婚人群对生育前健康检查的认识。婚前保健服务(包括婚前保健咨询和婚前医学检查)与结婚登记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婚前检查的数量和质量。
(二)进一步优化儿童教育发展条件,全面提高儿童受教育水平
主要目标:
——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以社区为依托,加强家庭教育服务与指导,推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关注区域范围内所有儿童的实际发展,创造儿童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保障处境不利儿童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
——全面提供0—6岁婴幼儿学前教育服务与指导。普及0—6岁儿童教育的科学理念,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与指导。
支持性指标:
1、3—6岁儿童入园(所)率、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9%以上。
2、进一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各类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8%以上。
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水平、职称比例和基础能力。高中教师100%达到本科学历,20%以上中学教师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初中、小学教师100%达到大专学历,其中90%左右初中教师达到本科学历,35%小学教师达到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90%达到大专学历,其中30%左右教师达到本科学历,适当提高小学和幼儿园中男教师的比例。
4、科学指导家庭教育,0—18岁未成年人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率达到90%以上。
5、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保障所有有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权。
策略措施:
2.1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制观念。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不断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大力推进依法治教。
2.2倡导科学育儿理念。加强“早教中心”和“亲子指导站”(亲子俱乐部)的建设,使区内0—3岁婴幼儿与家长能够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与服务;
加强对0—3岁儿童发展规律的研究,构建0—3岁科学育儿的公共服务网络;
普及0—6岁儿童教育的科学理念,提高区域早教质量;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提高幼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教养水平。
2.3进一步推进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工程。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注重校园生态环境建设;
积极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完善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和机制。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加强师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2.5开展儿童教育的获益性研究。关注儿童在公民、诚信、合作、责任意识等方面和在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实质性发展,并进行科学的评估。对区域内特困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状况和指导模式的研究。
2.6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立法工作。以家长学校、社区家庭文明指导中心、社区亲子俱乐部、社区学校等为载体,继续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网络;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优势,办好各类家长学校。
2.7完善特殊教育的支持与保障体系。争创特殊教育示范校;
规范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残障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
对不能上学的残疾儿童,要送教送训上门,并纳入学籍管理,为残障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与服务。
2.8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受教育公平权。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标准化建设,为教育公平性的实现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扩大公办学校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比例;
确保处境不利儿童享有的受教育权利。
(三)进一步依法落实儿童各项权益,尊重和维护儿童的主体意识
主要目标:
——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保障儿童参与权,培育儿童的公民意识。
——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加强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整合社会力量,严厉打击针对儿童的各种犯罪,完善保护儿童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支持性指标:
1、维护儿童参与家庭、学校、社区和文化生活的权益,保证儿童每天享有自主支配闲暇时间不低于1小时。
2、加强儿童法律教育和罪错矫治工作,未成年人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六以内。
3、区和街道、镇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优先提供儿童法律援助,处理率为100%。
4、将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自然状态。
策略措施:
3.1鼓励社会团体、民间机构积极组织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3.2尊重儿童及儿童组织的主体地位。支持区红领巾理事会及学校大队委、学生会在学校、社会事务和管理中发挥参与作用,确保儿童对影响到其本人的各类事项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大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力度。
3.3尊重保障儿童的自和娱乐权。重视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减轻儿童的学习负担,保证儿童享有自主支配休闲时间的权利,定期对儿童各项权利维护状况进行监控和报告。
3.4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快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格局的建设。依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及时受理和处理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事件的工作机制;
发挥社团组织的力量,加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早期预防、科学矫治;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法制辅导员制度,发挥民警校外治安辅导员、社区法治辅导员、学校法制教育副校长的作用,开设法律知识课程。
3.5监督和保障《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对公检法司机构人员儿童权益办案技能培训;
对未成年人犯罪在侦查、、审判各阶段,给予有别于成年人的保护;
严厉打击各种以儿童为侵害对象的刑事犯罪;
加强对虐待儿童和家庭暴力现象的遏制和社区干预。
3.6发挥新闻媒体在儿童权益保护方面的作用。媒体要加大对儿童权益保护的宣传力度,帮助市民了解和利用法律资源保护儿童的权益;
扩大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引导全社会尊重和保护儿童。
3.7保障男女儿童平等出生的机会。严格控制非医学需要利用技术手段为孕妇做胎儿性别鉴定;
加强对技术鉴定人员的监管。
(四)进一步优化儿童成长环境,积极营造安全文明的社会氛围
主要目标:
——提高公众对儿童安全的认识,培养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创设安全的儿童生活环境。
——满足儿童文化需求,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完善儿童福利与公益事业,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处境不利儿童,努力实现全体儿童的共同发展。
支持性指标:
1、儿童食品、用品和玩具质量抽查不合格的本区企业整改复查合格率为100%,大型游乐设施定检率为100%。
2、保障儿童交通安全,学校、儿童活动场所等进出口处交通标识设置率为100%。
3、将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
4、社区儿童活动场所或儿童图书室的配备率达到80%以上。
5、向儿童免费开放部分科普、文化、体育等活动场所,儿童凭相关证件可在指定场所享受优惠票价。
6、关注处境不利儿童,鼓励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为孤残儿童提供各类服务。
策略措施:
4.1全社会树立儿童安全意识。加强儿童产品(食品、用品、家具、家居装修和玩具等)的质量检测和监控;
完善儿童产品与游乐设施等各项配套的特别保障制度;
严格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核;
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对已进入流通领域的及时召回;
定期检测与维护社区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
学校、儿童活动场所装修应达到绿色环保标准。
4.2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控制针对儿童的粗暴行为,并提高儿童的非显性保护;
建立和健全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保卫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应急反应系统;
完善相关交通安全标识;
加强对学生专线或校车的监督与管理。
4.3扩大儿童活动场所利用率。提高区少年宫和社区青少年活动的质量;
加强社区儿童活动场所或儿童图书室的建设;
开放学校活动资源,并利用校园网络为儿童提供相关科普、文体设施服务信息。
4.4加强对儿童的文化素养培养。严厉查处和整治危害儿童成长的读物、音像和网络产品,杜绝色情和暴力。
4.5为丰富儿童文化生活创设交流平台。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和庆“六一”活动;
积极参与三年一度的“国际儿童文化艺术节”和两年一度的“为了孩子”国际论坛。
4.6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专项整治,杜绝学校门口200米范围内有经营性网吧、歌舞厅、游戏机房等现象,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治安环境。中小学活动场地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向儿童免费开放。
4.7各级各类公益文化体育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文化活动场馆免费或优惠对儿童开放,有条件的科技园区、研究所、大学、企业等争取向儿童团体开放。
4.8加强对儿童用品、玩具、家具、服饰等的质量检测。严禁不合格儿童食品上市,依法严厉打击生产伪劣儿童食品的企业与人员。对生产损害儿童健康食品和违规使用儿童药品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
4.9进一步发展儿童福利事业。重视对流浪儿童的救助;
改善孤儿和弃婴的供养、教育和康复治疗;
关注单亲家庭及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健康成长,增强其监护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继续开展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救助。
四、组织实施和监测评估
(一)组织实施
1、促进儿童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规划和《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儿童发展规划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应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规划分解的目标任务、本系统的职责和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纳入本系统、本地区的“”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考核目标;
纳入区政府常务会议日程;
纳入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和街道、镇政府领导班子办公会议日程,并将本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正职领导向人大述职、主管责任人政绩考核的内容。
2、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组织、监督本规划的实施。建立目标任务分解制、责任签约制、责任追究制、监测统计制和监测评估制,推动本规划的如期达标。
——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每年有计划地推进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各成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本规划相关指标的具体落实。
——加强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联络员、监测统计人员、专家评估人员和维权人员的业务培训。
——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应增加规划实施工作的资金投入,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应将实施本规划每年所需工作经费编制预算上报区政府,实行专款专用。
——加强规划实施工作的规范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定期编发工作简报,及时反映规划实施动态。
3、加大调研工作的力度,对儿童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研活动,注重理论和对策研究,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区“儿童工作育苗奖”、“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个人)”的评选,每5年表彰奖励对本规划实施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激励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儿童发展办实事。
5、发挥社会各界对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实施本规划的评议监督作用,建立特邀监督员队伍,对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实施规划的状况进行实时监督。
6、加大规划的宣传力度,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各级宣传部门要将对本规划的宣传纳入年度计划,积极配合本规划的贯彻实施。
(二)监测评估
1、加强本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测与评估、反馈与交流工作,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应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系统、本地区年度常规统计制度,准确反映儿童发展的状况和变化,为预测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服务。应认真组织好中期、终期评估工作,准确评价实施效果,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建言献策,为如期达标提供策略思路。
2、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由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的专家评估专业委员会和由区发改委、区统计局牵头的统计监测专业委员会。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相应成立评估统计机构。
——委员会主任会议负责指导和协调本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审议监测评估工作方案,监督方案执行情况,审议监测评估报告。
——专家评估专业委员会负责制定监测评估方案,指导方案的执行,评估检查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规划实施情况,审评中期、终期统计监测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向委员会提交中期、终期评估报告。
——统计监测专业委员会负责开展区级统计监测工作;
指导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做好对本规划的监测统计工作;
向市、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提交年度、中期和终期统计监测报告。
3、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对《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推动本规划的实施。
4、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结合卫生监测、教育督导、劳动监察、质量监督、工商检查、警务监督等执法手段,相应建立自查、自评制度和报告制度,不断完善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抓住实施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及瓶颈,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努力提高监督水平。
社区妇女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主要目标
1.保障妇女共享社会经济资源的平等权利。
——广大妇女在经济配置上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占有权利,包括资本、信贷、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权利。
——农村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使用、社员股份量化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权利。
2.基本实现男女平等就业。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和职业隔离,实现大中专女毕业生、失业妇女、农村妇女、残疾妇女、外来妇女的就业机会均等。
——扩大妇女就业领域,女性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
——改善妇女就业结构,提高妇女在新兴产业和行业的就业比例。
——提高妇女就业层次,缩小男女收入的差距。
3.保障女职工劳动权益。
——建立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
——进一步改善女职工的劳动条件。
——落实女职工“四期”特殊劳动保护措施。
4.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
——女职工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权利。妇女参加社会保险比例与全社会参保比例同步增长。
——女职工享有生育保险的权利,城镇女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5.贫困、残疾妇女生活水平逐步改善,贫困妇女数量逐年减少。
(二)策略措施
1.把妇女创业与就业工作纳入政府推进就业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和完善开发妇女人力资源、促进妇女平等就业的政策措施。注重妇女就业领域的拓展,开发适合妇女特点的就业岗位,打造*特色的妇女劳动力品牌,不断提升妇女的就业层次。
2.在推进城市化和实行农村综合改革中,依法保障农村妇女的经济权益,使农村妇女在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征用补偿安置、社员股份量化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做好被征地农村妇女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劳动年龄段妇女实现就业。
3.规范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管理信息网络,努力为妇女劳动者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提高妇女的就业率。
4.加强对妇女宣传、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妇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进一步实施“农家女素质培训工程”,引导和帮助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积极扶持发展“妇字号”产业基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巾帼创业带头人”。
5.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将女职工劳动保护列入企业集体劳动合同和女职工劳动合同内,督促企业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设置女职工劳动保护和卫生设施,改善女职工劳动条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依法查处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6.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女职工平等享有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积极探索实施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努力扩大妇女参加社会保险覆盖面。
7.加大对贫困妇女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妇女及其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为残疾妇女提供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妇女就业和再就业比例。
二、妇女与决策管理
(一)主要目标
1.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管理的程度。
——区政府领导班子中应至少配备1名女干部,乡镇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数量在已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区政府工作部门要有一半以上的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其中正职女干部保持一定的比例。
——区人大代表、政协女委员比例比上届有所提高。
——区后备干部中,女干部比例不少于20%。
——女干部占干部队伍总数的比例逐步提高。
——每年新发展的女党员要占新党员总数的30%以上,至2*0年,力争新发展党员中女党员要求达到35%左右。
——逐步提高女性较集中的部门、行业管理层中的女性领导比例。
2.提高基层妇女民主参与基层事务的水平。
——村“两委”班子原则上每个村要有一名女干部,村、社区等基层党支部中女性要占一定比例。
——基层组织民主选举中,妇女参与率达到90%以上。
——村民代表中,女代表达到20%以上。
——企业职工代表中,女职工代表比例应与女职工比例相适应。
(二)策略措施
1.制订引导和推动妇女平等参与和社会事务决策管理的政策措施。在换届工作中,努力提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保障妇女平等进入权力机构和决策层面。
2.把培养和选拔女干部工作列入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明确女干部的配备要求,完成区、乡镇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目标,建立妇女干部工作督查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对女干部配备情况进行督查,对未达到要求的要及时给予指正。
3.加强对女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在选派干部上挂、下派、轮岗、交流、学习时,保证女性有一定的比例。加大发展女党员工作力度,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使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中女性比例逐步提高。
4.加强对优秀女性的宣传,提高优秀女性的知名度,为女性的参政议政创造良好的条件。建立和健全“女性人才库”,让更多的优秀女性脱颖而出,并相继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5.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坚持贯彻“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公务员招考录用、干部选拔、聘用、晋升中为妇女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
6.在制定涉及妇女重大利益和合法权益的政策法规过程中,要及时听取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以及妇女组织、妇女群众的意见。发挥各级妇联组织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使其成为反映妇女群众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
7.加强基层妇代会建设,重视对妇代会成员的教育培训,开展对社区和村妇代会主任轮训,不断提高妇代会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在基层妇女组织中创新妇女干部选拔机制,探索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
8.扩大妇女民主参与渠道,增强妇女民主参与意识。在基层民主选举中,引导和鼓励妇女积极参与竞争以及直接行使民利,使基层妇女参与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的比例逐步提高。
9.在发展新兴产业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实践中,重视培养高层次的女性管理人才,提高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女性比例。在女职工较多的企业,提高职工代表中的女代表比例,提高女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程度。
三、妇女与教育
(一)主要目标
1.适龄女童平等接受15年基础教育。
——3-5周岁学龄前女童入园率达到90%以上,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8%以上。
——小学、初中适龄女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99.9%以上。
——初中毕业女生升入各类高中的比例达到90%以上。
——三类残疾女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达到95%以上,其他阶段受教育率与正常女生基本保持一致。
2.妇女平等接受高等教育。
3.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
——严格控制成年妇女、青壮年妇女新文盲产生。
——提高妇女接受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比例和平均受教育年限。
4.提高的科技水平。
——加强女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妇女科学素养。
——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中女性的比例。
(二)策略措施
1.将妇女教育的主要目标纳入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按照人才发展规划的目标,加强对女性人才的培养、引进、管理工作。
2.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女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扶困助学,建立健全包括女生在内的教育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深入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社会助学活动,保障适龄女童与男童同步接受15年基础教育。
3.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普及社区教育,提高妇女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继续开展扫盲教育。为妇女开辟多样化学习培训途径,逐步建立妇女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妇女人文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4.深入实施“农家女素质工程”,着重做好新增妇女劳动力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妇女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转移就业的培训,以“农函大”、“农民学校”、“妇女学校”等阵地,开展“一专多能”、“农民技术员”等培训,使90%以上农村女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
5.加强科技宣传与普及工作,吸引和鼓励优秀女性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培养造就一批女性学科带头人和现代管理的女性专业人才,树立和宣传一批在科技强区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妇女典型。
四、妇女与健康
(一)主要目标
1.城乡妇女普遍享有卫生保健服务。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
——定期开展妇科疾病普查,提高妇科疾病普查率。
——农村妇幼卫生保健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基本享有同等的生育和卫生保健服务。
2.妇幼保健机构建设逐步完善。
——区妇幼保健经费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同级医疗卫生经费的增长幅度。
——区妇幼保健院设置标准要达到二级乙等的标准。
——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保健人员,基本按辖区管理人口的标准配置。
3.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比“十五”时期有所下降。
——妇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以下,因产科出血死亡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
4.保障育龄妇女享有计划生育权利。
——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率达到90%以上。
——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6/万以下。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5.增强妇女的健身意识,提高妇女的健康素质。
——妇女体育人口达到45%以上。
——妇女体育组织网络和多层次健身设施建设得到完善。
(二)策略措施
1.把妇女健康列入政府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将妇幼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对妇幼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和卫生保健产品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各类危害妇女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
2.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区妇幼保健机构要按照《*省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进行建设;
开通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提高卫生院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大对妇幼卫生保健人员的技术培训,强化质量意识,规范技术服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妇幼专业队伍。
3.实施社区健康促进工程,把基本卫生服务落实到社区、家庭和妇女个人加大妇女病的普查力度,全区已婚妇女每两年进行一次妇科病普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贫困妇女实行医疗救助,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医疗救助基金,设立定点优惠医院,保障城乡妇女普遍享受卫生保健。
4.提倡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婚检宣传,完善婚检服务,提高婚检率,有条件的地区应实现免费婚检。进一步做好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选等专项技术服务工作,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5.把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农村、社区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使人口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
对已婚育龄妇女的技术服务随访率达到90%以上;
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养老保障支持。
6.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开展对妇女依法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教育,依法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形成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7.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强化对采供血机构和制品生产单位的管理,在妇女中普及艾滋病防治及自我防范知识,使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城市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70%以上。对患病妇女及其子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救助。
8.重视对妇女健康科学的研究。针对妇女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妇女病防控等知识的宣传教育,使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重视和提高中老年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9.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在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确保妇女平等受益。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妇女实行医疗救助。将农民工计划生育、孕产妇保健的管理服务纳入本区妇幼卫生工作体系,使农民工中的妇女计划生育和卫生保健等方面逐步享有与本地妇女同等的服务。
10.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将妇女健身活动纳入“小康健身工程”的重要内容。培训一批妇女健身骨干,建立妇女体育锻炼指导队伍,改善妇女开展体育活动的条件,组织多种形式的妇女体育健身表演和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素质。
五、妇女与法律
(一)主要目标
1.制定出台保障妇女权益的相关政策。
——制定和完善保护妇女权益的若干规定。
——提高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普及率。
2.依法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有效打击侵害妇女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维护妇女在婚姻家庭和财产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保护妇女合法的控告权、申诉权及在诉讼中的各项权益。
3.完善社会化妇女维权网络。
——社区妇女维权保障机构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区建立妇女权益保障联席会议制度或相应的协调机构。
——健全“110”反家庭暴力联合救助机制,力争家庭暴力案件逐步下降。
——建立健全妇女法律援助工作机制。
(二)策略措施
1.把依法保障妇女权益工作纳入建设“平安*”、创建“平安家庭”及依法治区的总体布局之中,健全各级维护妇女合法权益领导协调机构。
2.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工作纳入“五五”普法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提高全社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妇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严厉打击妇女、拐卖妇女及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等各种犯罪行为,依法处理家庭暴力、虐待老年妇女案件和对妇女的性骚扰事件,维护妇女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及时处理、公正审理涉及妇女婚姻和财产权利的民事案件,切实保护妇女的民事权利不受侵犯。
4.建立和完善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充分发挥女性人民陪审员、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巾帼维权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建立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社会支持体系。
5.坚决打击贩卖、吸食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不让进我家”和创建“无毒家庭”活动,控制对妇女和家庭的危害。发动社会力量帮助女戒毒人员进行综合矫治,做好各类女性归正人员的教育帮助工作。
6.加强部门和有关组织的配合和协作,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充分发挥公安和妇联反家庭暴力联合救助网络和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及时处理家庭暴力事件。采取多种形式向遭受暴力侵害和需要帮助的妇女提供法律、医疗、精神康复、生活等方面的帮助。
7.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妇女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健全各级接待制度,为贫困妇女、残疾妇女、老年妇女、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妇女提供法律援助。
六、妇女与环境
(一)主要目标
1.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
——倡导文明进步的性别观,树立尊重和保护妇女的良好风气;
——优化有利于妇女进步和发展的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
——区党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课程。
2.优化妇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创造适宜、安全、清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增强妇女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妇女参与环境保护、生态区建设的参与度和贡献率;
——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推动生活方式的更新。
——倡导建立科学、文明、健康、平等、和谐的生活方式和家庭关系。
3.提高妇女享有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水平。
——发展老年公益事业和社区服务事业;
——建立低收入妇女生活保障制度和救助机制。
(二)策略措施
1.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区委党校要把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课程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努力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工作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
2.加强妇女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鼓励和引导妇女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和“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大力推动廉政文化进家庭,倡导文明、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3.新闻媒体、文化部门关注妇女生活,发现和挖掘有关女性事迹的宣传创作题材,扩大对妇女的正面宣传,提供健康的精神作品,不断满足妇女的精神文明需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禁止在宣传媒体、广告文艺作品中出现色情或有辱妇女人格的作品,遏制不良传媒对男女平等的负面效应。
4.加大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在社区优先发展对家庭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公共服务,提高社区家政服务水平和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
推动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和以扶老助困为主要内容的老年公益事业的发展,推广和完善老年集中供养制度,保障老年妇女的晚年生活。
5.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标准体系,公共场所合理设置为妇女服务的公用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妇女活动中心,在社区加强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丰富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区妇女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强化责任意识,构件“六大工作机制”
(一)统筹发展机制
为了把实施两个规划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市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和两个规划的实施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纳入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纳入了小康社会建设工作中,纳入了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职能范围,纳入了政府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统一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规划的实施,保证了人财物的必要投入和实施工作的有效性和整体性。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妇儿工委牵头、多方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化工作格局,为妇女儿童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我市妇女儿童发展有了良好的开局。
(二)长效管理机制
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制定了**市妇女儿童规划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实行目标管理量化,指标管理细化,责任管理强化。制定了分级、分项、分年度的计划和措施。各成员单位都按照各自的职责,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制定了实施规划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完善工作机制,实行了规范管理。市、县成立了监测评估领导小组、统计监测组和专家评估组,建立了成员单位联络员队伍。制定下发了监测统计指标和监测统计评估方案。制定了妇儿工委工作制度,成员单位工作报告制度,成员单位职责,成员单位联络员职责和办公室职责等制度;
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科学运转,提高了妇女儿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强化宣传机制
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以宣传为先导,充分发挥我市综合优势,积极利用各类宣传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提高规划的社会知晓度,一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培训,二是开展对妇女儿童工作者和各成员单位业务人员的宣传培训,三是开展向妇女儿童群体的宣传培训,提高自我参与意识和能力,四是面向社会开展宣传。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培训,广泛地向全社会宣传规划的主要内容,实施规划的重大意义,宣传我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现状和保障妇女儿童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等,引起社会的关注,创造了良好的实施氛围。
(四)资金保障机制
市政府把用于妇女儿童发展工作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财政用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以来,地方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投入达到36.7亿元,卫生经费达到47940万元。**全市国家性教育经费11.12亿元,卫生经费0.9亿元,防治防疫经费1.21亿元,分别比**年增长了12.88%、23.44%和26.51%。市、县、区政府都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专项工作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保证了工作正常运行。
(五)政策保障机制
我市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妇女工作的意见》、《**—**年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关于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实施意见》、《**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为实现妇女儿童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整合社会力量,攻克重点目标
我市抓住妇女儿童教育、卫生保健、就业、参政、保障、环境等关系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不断强化政府行为的同时,采取借力、整合、共享等方式,集聚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资源,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进步
(一)创造良好环境,保障女性平等就业
**年全市女性就业人员达到35.34万人,约占就业人员总数的44%。**年**地区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57.2万人,其中女性为25.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50.02万人,其中女性为21.6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达到了25.06万人,其中女性为10.86万人,城镇企业职工生育覆盖率达到了56.25%。市委、市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给与了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解决和安置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各级劳动部门广拓就业渠道,一是积极发展劳动服务企业和建立社区服务网点,开展社区服务,全市已建立各类就业服务机构359个,几年来提供职业介绍服务27.39万人(次),介绍成功2.92万人,其中女性1.6万人(次),占54.8%。通过各种渠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5万人次,其中女性7.78万余人。二是积极开展和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坚持全市每年输转农村剩余女性劳动力10万人(次)以上,**年以来,全市共输转城乡剩余劳动力148.48万人,其中女性50.47万人(次),创收25.27亿元。三是加大对下岗失业妇女技能培训的力度,提高她们的就业能力。**年以来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共培训各类人员12万人次,其中女性5.46万人,占45.5%。四是积极鼓励行业内部、企事业和社会团体开办专项服务机构,使再就业工作形成合力。全市各级妇联扶持兴办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妇联“三八服务站”526个,先后安置下岗女工1600多名。
(二)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妇女儿童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多年来,政府多渠道争取资金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标准化初中和示范性学校建设工程”、“城区市属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优质高中扩招工程”和“中等职业教育工程”等,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1、学前教育普遍提高。全市有幼儿园236所,在园儿童53061人。**年,全市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75.4%,比**年上升4.74个百分点。
2、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全市有小学870所,小学教学点256个,小学在校生25万多人。有普通中学234所,在校生为14万人。**年全市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8.91%,其中女童净入学率达到99.26%。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99.21%,其中女童巩固率达到99.9%,小学辍学率为0.41%,其中女童辍学率为0.32%。初中学生毛入学率为99.26%,其中女生为99.37%;
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7.2%,其中女生为98.99%。
3、女性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比例逐年上升。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为76927人,比**年增加了36480人。**年高中学生入学率达到71.01%,比**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女生毛入学率为68.04%。**市成人妇女识字率已达到93.28%,青壮年妇女识字率达到了97%。
4、城市职工技能教育和农村技术培训得到较快发展。**-**年,全市共有10万职工接受岗位培训,平均每年有10万以上的农民接受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城乡居民整体文化素质得以较大提高。
(三)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妇女儿童享有卫生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年以来,全市基本形成了集城乡基本医疗、卫生监督、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妇幼卫生等为一体的医疗卫生体系。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88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3万人,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46人。通过《**市区域卫生规划》、《**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母亲安全”等项目的实施,基层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得以巩固和发展。通过两个规划的全面实施,全市的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妇幼卫生保健业务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1、加强了妇幼保健专业机构建设,巩固健全了妇幼卫生三级网络。全市有妇幼保健机构10个,妇幼保健床位493个,有妇幼保健医生289人。全市乡以上妇幼保健专业人员由1990年的930人增加至1089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由978人增加至1327人,基本上保证了乡有专干、村有保健员的要求。通过各种硬件的投入,培训基层妇幼卫生人员近万人次,使我市妇幼卫生服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通过各种途径对广大妇女普及避孕措施、优生优育、妇幼保健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妇女享有良好的生殖保健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年的6.74‰下降到了**年的4.01‰,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手术并发症由**年的1.62‰下降到1.28‰,孕产妇死亡率由**年的77.5/10万下降到了**年的34.67/10万;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年的80.2%上升到**年的87.55%;
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年的93.1%上升到**年的96.77%;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由**年的86.2%上升到**年的88.69%;
**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非住院分娩新法接生率分别达到87.55%和99.01%,孕产妇接受健康教育率达到100%。3、儿童保健工作进展顺利,儿童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不断改善。全市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3.33‰和14.48‰,分别比**年的22.7‰和25.3‰下降了9.37‰和10.82‰;
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降到了5.69%,比**年下降了0.21个百分点;
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5年来为0。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了69.75%,比**年的66.3%上升了3.45%;
婴儿母乳喂养率已达到72.31%,比**年上升了7.31个百分点。市卫生部门积极参与爱婴行动,促进母乳喂养,全市98%的医院和62%的中心乡卫生院建成爱婴医院和爱婴卫生院,有近百名产儿科医护人员接受了爱婴知识培训,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有效降低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连续5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实现了消灭脊灰的目标,计划免疫稳定在较高水平,乙肝疫苗接种率从**年的95.93%上升到**年的99.82%。“四苗"接种率达到了90%的目标。**年我市被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授予消灭脊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四)妇女参政比例明显提高,参与领域进一步扩大。
在培养、选拔和使用女干部的工作中,认真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力度,建立有利于女干部成长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不断更新用人观念,拓宽选人视野,放手、大胆培养使用女干部,努力促进跨世纪女性人才的成长。目前,我市有女干部2.94万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46.64%,市直党政部门配备女领导的比例提高到了43.3%;
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比例保持稳定,分别占代表总数和委员总数的24.36%、24.53%,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均有女领导,配备率为100%;
县级女干部150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13.4%;
科级女干部1723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24.2%。市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50%,市级党委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50%。8个县(区)党政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比例达62.5%,县区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52%,县区党委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56.7%。县区级党委领导班子中女后备干部的比例达17.32%,乡(镇)街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后备干部的比例达25%。61个乡镇配备女领导比例为88.5%(其中正职7名),51个街道领导班子中配备女领导达90%,(其中正职25名);
**年100%的村委会、100%的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均有女性。
(五)保护处在困境中的妇女儿童,提高享有社会服务水平。
维护残疾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扩大特殊教育和儿童福利事业,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年以来,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滩儿童福利院、**市妇女儿童培训活动中心等建设,已作为为妇女儿童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重点项目,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已安排资金计划2317万元,有效地改善了妇女儿童生存、发展、保护的条件和环境,为推进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特殊教育职业中专1所,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4个,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5.9%。通过“长江新里程计划”、“扶残助残项目”和公益金等项目的实施,有273名贫困残疾儿童得到资助,通过开展“希望工程”活动,救助了580多名失学儿童。通过开展“春蕾计划”活动,在榆中、永登两县办起了三所“春蕾”女童班。**年全市争取救助资金33.19万元,救助困难女童1722名。
(六)优化生存环境,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社区妇女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我是×××街道妇联主席×××。近年来,我们根据同志关于“妇联要坚持把城市妇女工作的重点放到社区”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在区妇联、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加强社区建设工作中积极作为,坚持组织、载体、方法“三个创新”,实现了妇女工作和社区工作的融合,使妇女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和社区发展的主要受益者,也促进了×××地区和谐社区的发育形成以及进一步发展。现将近两年的工作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坚持组织创新,提高社区妇女组织工作能力
×××地区共有社区十四个,妇女四万多人,将这些工作和生活在社区中的女性有效地组织起来,不仅是妇女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妇联具有“行政组织”和“群众组织”双重性质的独特优势,以完整的各级妇联组织为依托,以广泛的社会影响为资源,分类设置、重点突破,最广泛地将广大妇女群众团结在妇女组织周围,纳入社区建设体系。
⒈妇女组织与社区组织建设同步推进。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指导下、社区妇女工作被纳入社区组织工作的规划中,社区妇联主席多数由社区副主任兼任,妇女在基层组织成为社区居委会的主要工作者,为社区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街道妇联多次举办了妇女干部培训班,学习有关妇联工作的文件的精神,有关妇儿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帮助妇女干部提高综合能力,推进妇女工作上的水平。
⒉建设“多元化”的妇女组织。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充分发挥不同类别妇女群体的“个性”,用各种形式将她们组织起来,延伸妇女工作的手臂。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主体,×××家政服务站,健身团队、文明楼栋等以妇女为主的群众组织蓬勃发展,成为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并成立了社区巾帼志愿者队伍,在社区中开展便民服务。创建了“零家庭暴力社区”……。就这样,以基层社区工作者为主体,社区、街道的妇女工作者通过不断的沟通与多种形式的联系,加深了团结,也促进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坚持载体创新,开拓妇女工作新天地
社区建设就是要实现社区成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在社区功能形成过程中,妇联承接了直接服务妇女儿童的相关社会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家政服务、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巾帼志愿者、家庭文明建设,青少年教育等,我们在统一协调管理各社区的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以更好的开展社区妇联的工作
⒈以“文明楼幢”创建为载体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文化”是社区的灵魂,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永恒的主题,也是社区妇女工作的主要载体。我们从社会的细胞和社区的基本单位——“家庭”入手,在“文明楼幢”创建中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加,从而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
我们连续举办多种活动,以今年为例,我们举行了“庆三八、迎十运、展风采”长跑比赛,向社会宣传国策,展示妇女风采,同时号召广大妇女为创建文明城市和十运会做贡献;
举办“庆六一、迎十运”儿童文艺演出,在使小朋友欢度节日的同时,也为其增长了一些创建文明城市和十运会精神的知识。在全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妇女们走上街头,纠正不文明行为,并向市民发出了“从我做起”的倡议书。
我们蓬勃开展妇女健身活动,特色建设团队层出不穷,曾先后获得省、市的一等奖。今年街道妇联组织的“欢天喜地庆三八”的节目,在区妇联举办的“构建和谐栖霞新女性”妇女文化艺术团队巡游展演活动中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我们还组织多名妇女参加了市妇联举办的“爱心林认养和植树活动”,共植树余棵,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培养了妇女们的环保意识,推进了社区的绿色文明健身。
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社区居民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以“关爱家庭、和谐发展、共创明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文明,成为社区文化的重要内涵。“文明楼栋”的创建成为了社区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至××年月,已有个社区开展了创建文明楼幢的活动,创立了市级文明小区个,市级文明楼幢幢。
⒉以家政服务为载体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家政服务是社区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妇联发展家政服务业有独特的优势,也是妇女工作进社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我们按照企业化运作模式,下大力气把家政服务中心办成妇联直接面向社会服务妇女的窗口。建立了×××家政服务站,开办了住家服务、钟点服务、月嫂、家教等多项业务,吸纳下岗失业妇女和农村妇女在家政服务行业中就业,使下岗女工在家政服务岗位上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街道妇联下属的×××家政服务站,举办了下岗事业妇女技能培训班,迄今约有期,内容包括计算机培训、插花培训、保安培训、物业管理培训、家政服务培训等等,培训人员达人,介绍上岗人员人,家政服务成为社区就业的重要途径。
在解决下岗妇女再就业问题的同时,我们每年组织一次巾帼志愿者便民服务,在社区中在以优质的服务,提高了妇联组织在社区的知晓率,赢得了社区群众对妇女工作的认可。
⒊以“零家庭暴力”社区创建为载体促进社区维权。侵犯妇女权益的案件,特别是家庭纠纷,大部分发生在社区内。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街道开展了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活动,家庭暴力发生率被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创建平安社区的重要考核指标。我们依托各级妇女组织,在街道建有维权站,社区设有维权点,楼栋设有维权员;
将维权工作的主战场放在社区。健全妇联组织维权网络,及时地处理家庭纠纷,减少了家庭暴力的发生;
并在社区开办了法律知识培训班,提高社区维权意识和社会性别意识,也有效的增强了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以×××社区的创建经验,作为全街道的试点,目前,×××地区已有个社区在开展此项活动。
⒋以家庭教育为载体促进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党中央把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牵头任务交给了妇联组织,我们面向社区和家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广经营家庭、培育家庭、呵护家庭的意识,广泛地宣传科学的家庭生活理念,以“争做合格家长,培育合格人才”为主题,重点提高家长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今年月,我们开展了“十佳家长”评选活动,其中位获区级“十佳家长”,位获区级“优秀家长”以成功家庭教育典型在社区中进行宣传,教育了更多的家庭。
创办家长学校,以“关心儿童健康成长,培育合格小公民”为主体,从怎样尊重、了解、理解、夸奖孩子入手,克服溺爱、暴力、不过问等行为和如何培养健康小公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事例鲜明,家长们受益匪浅,并对妇联举行的活动表示感谢和深深的支持。
这些活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了和睦的家庭细胞,也为社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版权所有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开展了“小公民道德建设”的活动,以培养合格小公民为主题,以“五小行动”为抓手,在全街道开展了培养合格小公民健康成长教育系列活动,为社区内的小学生进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其进行了爱国主义、国防、法制、环保等多方面的教育,还举办了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少儿书画摄影展等一系列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通过这些活动,社区内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坚持方法创新,积极探索妇女工作新途径
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为妇女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对妇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来开展新形势下的社区妇女工作。
⒈实现工作观念的转变。首先转变基层妇联干部思想观念,要把基层妇联看作是一级组织,注重发挥一届执委的作用。基层妇联工作的计划来自于各执委小组的工作计划,基层妇联工作计划的完成同样由各执委小组贯彻落实。由此,畅通了基层妇联由上而下的工作渠道。
其次是转变每一位妇女工作者的观念。妇女工作是长期的,琐碎的,辛苦的,需要极大的恒心与毅力。不能有急躁的心理,更不能有畏苦畏累的心理。妇女工作又是复杂多变的。这就需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开创新的工作思路,不断打开新的工作局面。而不能有懒惰懈怠的心理,也不能固步自封,将自己的工作范围局限起来。
⒉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妇联组织社会联系面广的优势,为社区妇女工作争取各方支持。我们开展了走访慰问特困家庭,爱心募捐等活动,在资助有困难的人的同时,发动社区居民,将社会资源引入到妇联工作中来。
我们积极开发社区资源。一是为热心社区工作的专业人才提供便利的条件,如×××社区的一名退休老教师特别热心社区工作,社区妇联就为其提供机会,让他为社区的孩子们上课,这样既坚持了暑期的青少年教育工作,也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是充分利用社区的图书阅览室、健身活动室,以及社区周边的大专院校等资源,加强联系,增多交流,争取更好的开展我们的工作。
我们注重宣传的作用。将活动与宣传相结合,及时向区妇联上报信息,及时向有关网站消息,加强与区电视台的联系,这样,不仅将我们的活动在全区做了有力的宣传,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的社会资源。
社区妇女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Xx社区管辖范围北起Xx街,南至Xx路,东至Xx街,西至Xx街。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辖区有2714户,人口7601人;
育龄妇女1986人,已婚育龄妇女1592人,新婚14人,死亡9人,出生40人。
自Xx社区成立以来,在市计生局和Xx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社区”的宗旨,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社区年初组建了计划生育协会领导小组,设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秘书长主抓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种簿册和图板,设立档案柜,药具柜和图书角,并配备了微机、电视机和影碟机的“三机两带”,随时都可以观看计划生育知识,计生助理能及时准确按区计划生育办公室的要求报表,并且都及时装订成卷,簿册规范,内容齐全、完整,其它材料都输入微机,实行微机化管理。
二、深入实际调查摸底,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年初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Xx区办事处党委的2006年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开展了社区干部岗位大练兵活动,更为便于开展计划生育工作,重新核实户卡,对自己所管辖区域内育龄妇女、流动人口、新婚新生儿、死亡的基础情况摸清底数,做到不重不漏,登记造册,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顺畅开展提供了准确数据保证,同时规定社区干部每月20日为计生助理提供各种数据,便于计生助理报表。
三、加强药具管理、定期为所需育龄妇女发放
组织开展计划生育技术和生殖保健服务,加强对药具的管理。每季度免费发放一次,开展避孕药物药具的“知情选择”,我们社区设立药具柜,对药品单独存放,品种齐全,没有过期药品。社区干部在工作期间深入实际调查,对需要药具的育龄妇女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将药具送到需要的已婚育龄妇女家中。另外,我们还对生育42天到90天没有落实节育措施的妇女,定期送药并且定期随访,这项工作受到居民的好评。
四、积极开展为育龄妇女服务工作
我们Xx社区有育龄妇女1592人,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育龄妇女服务。年初联系市妇联和残联,组织红十字会为Xx社区育龄妇女免费体检,区计生办发放免费体检卡,我们都及时发放到育龄妇女手中,省计划生育科研所还在我们社区搞关爱女性健康,开展“普查普治”活动,对我们辖区的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检查身体。另外我们还利用“爱心超市”和“爱心诊室”为平台,开展为育龄妇女的服务活动,为她们发放爱心医护卡100余本,持此卡到诊室可享受免费妇科体检,治病可享受减免20%的费用,对家庭困难的育龄妇女,我们定期为她们发放衣物200余件,还为下岗失业的育龄妇女提供就业服务。
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我们对流动人口加强管理,我们社区干部与派出所配合深入辖区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做到不重不漏,现居住流动人口12户,对流动人口的育龄妇女的婚育证明及时查验,督促未办理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在规定时间内补办,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生育变化信息,达到七清1、职业清,2、流出流入的时间清,3、婚育状况清,4、现住址清,5、孕情清,6、生殖健康服务需求清,7、户籍清。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一样,齐抓共管,享受同服务,同管理,同待遇。
六、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