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dxst”为你整理了这篇某倒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正文】自党中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在国家财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镇消费扶贫工作计划【五篇】,供大家参考。
镇消费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dxst”为你整理了这篇某倒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自党中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在国家财政部、省市扶贫部门和驻村帮扶后盾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平江县深入贯彻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凝心聚力、精准施策,全县136个贫困村、14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顺利摘掉贫困县帽子。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始终保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攻坚态势,全力克服疫情影响,紧盯“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问题,聚焦“返贫和新增致贫”等重点风险,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一、压实责任。全县上下始终肩扛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保持定力压力,坚持做到“四个不变”(即责任不变、措施不变、督查不变、问责不变)。一是强化统筹调度。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对扶贫工作优先动议、专题专议、即报即议。年初,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进入实体化运作,设立综合信息、业务指导等7个专项工作组,抽调20多名干部集中办公,统筹调度、督导督战。12个分指挥部指挥长,24个乡镇指挥部第一指挥长全部由县级领导担任,坚持一线调度、靠前指挥。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县委书记、县长带头示范,深入一线走访,解决问题,督促落实。30余名县级领导、24个乡镇、40余个行业部门、260家省市县驻村单位、513个村级班子,上万名驻村结对帮扶干部,持续落实到行业、到乡镇、到村、到户的包干责任制,积极认真履责尽责,推动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是强化攻坚保障。严明“五个一律”的纪律要求,继续执行定期讲评、常态督责、精准问责的工作推进机制,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以“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解决、增收补损等为重点,今年有效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超过5.24亿元,县级财政投入9523万元,集中投向脱贫攻坚。
二、清零问题。把清零问题、整改问题、提升质量作为脱贫攻坚主攻方向。一是主动排查改。4月份,部署开展问题排查整改行动,采取乡镇交叉的方式,抽调1200多余干部进村入户,对贫困户,边缘户和档外四类对象实行全覆盖的自查自纠,覆盖543个社区(村)共5.3万户农户。二是注重实效改。严格对照要求、政策标准,对自查自纠、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管理,清零问题做到三个必须确保,即必须确保脱贫质量过得硬,必须确保扶贫政策精准到位,必须确保贫困群众满意认可。三是动态清零改。鉴于问题的隐蔽性和反复性,在普查结束后,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工作,切实做到排查问题不止步、整改问题不停顿。对审计检查、常态化督查,以及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坚持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动态清零,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工作的水平和成色。
三、强化监测。依托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红黄绿蓝”四卡分类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一是实行精准分类。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为红卡户、黄卡户、绿卡户,边缘户定义为蓝卡户。其中,红卡户为1358户未脱贫对象;
黄卡户为5650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已脱贫对象;
绿卡户为3.35万户已实现稳定脱贫的对象;
蓝卡户为414户通过监测识别的非建档立边缘户。二是加强监测管理。明确红卡户每月走访不少于1次,黄卡户每2月走访不少于1次,绿卡户每季度走访不少于1次;
由乡镇扶贫办负责做好蓝卡户的联络监测。通过入户走访、数据比对、问题线索等,及时发现已脱贫户返贫、边缘户致贫的风险,落实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同时,实行每年动态管理,根据统计,今年脱贫的1358户红卡户中,有942户划入黄卡,316户划入绿卡,进入稳定脱贫序列。三是做好政策帮扶。制定出台《平江县脱贫攻坚红黄绿蓝四卡分类管理工作方案》,针对红、黄、蓝卡户收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低的情况,明确公益岗位、产业分红、医疗再救助、培训就业等8项举措,分类施策提升实效。全县红黄蓝卡户中,有4667户纳入低保保障,7008户红、黄卡户全部享受产业分红。
四、落实政策。教育扶贫方面,落实贫困生生活补助、幼儿入园补助、普高助学金等各项助学政策1480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补助884万元。此外,根据市委部署,向655名贫困大学新生发放了助学金。健康扶贫方面,严格落实参保资助、慢病签约、慢病门诊、一站式结算等医疗服务政策。截止10月底,全县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报销2.95万人次,综合报销费用1.06亿元,报销比例达到88.92%。同时,对全县红卡、黄卡、蓝卡户中住院自负费用超过3万元的对象给予再次医疗救助,切实降低因病返贫风险,累计救助111人次33.3万元。低保保障方面,全县核准认定农村低保对象15287户 26693人。其中,贫困户全额兜底对象2615户5815人,贫困户差额兜底7447户13498人,低保标准达到4200元/年,低保对象和贫困人口重合率达74%。残疾保障方面,在全面落实“两项补贴”等贫困残疾人保障政策的基础上,针对残疾人办证不便利的问题,由县残联、县卫健局、县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组织专业队伍,深入乡村开展集中鉴残行动,1-10月全县新增残疾人办证3355人。其中,建档立卡残疾人1769人。
五、稳定增收。一是产业扶贫方面。近几年来,我县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油茶、茶叶、中药材等扶贫产业,累计实施建设省级重点产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特色产业项目等81个,通过订单带动、技术服务、劳务用工、入股分红等方式,扶持贫困对象通过产业扶贫项目获益。同时,今年针对疫情影响,突出扶持贫困群众发展庭院经济,主要扶持措施包括:向红黄卡户,每户发放鸡苗50羽;
向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群众给予300-1000元不等的到户奖补;
向贫困户、边缘户发放小额信贷等。二是就业扶贫方面。奖补促就业,向贫困群众落实交通补助补贴、生活补贴等政策资金927万元,向企业落实减免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和稳岗返还等政策资金超过9200万元。培训促就业,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挖机、电工、家政等工种培训,打造“平江月嫂”“平江绣娘”等地方特色品牌,培训贫困劳动力664人、“两后生”134人。增岗促就业,扎实推进就近就业,建设认定扶贫车间62个、就业扶贫基地13个,安置贫困劳动力1326人,开设生态环保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岗位6269个。输出促就业,采取线上岗位推送、线下现场招聘等方式,新增输送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5924人。全县贫困人口实现就业60743人,比2019年增加1168人。三是消费扶贫方面。拓展线上渠道。在“湖南省消费扶贫公共服务平台”、天猫、淘宝等平台上架本地扶贫产品。同时,策划“村村有品”等形式多样的直播销售活动,不断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做精展销平台。先后举办水果采摘节、消费扶贫展销会等系列展销活动,扩大销售“窗口”。建设省消费扶贫示范中心平江生活馆、县级消费扶贫馆,在世纪华联等超市建立消费扶贫专区,居民集聚地投放专柜,入驻扶贫企业30余家,贫困户自产产品60余种。做实定向采购。开展扶贫产品“六进”活动,有50多家单位食堂与扶贫企业、扶贫合作社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在消费扶贫的助力下,全县已完成扶贫产品销售3.69亿元。
六、提升氛围。一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按照总书记“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的指示要求,认真梳理、积极推介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典型经验作法,先后被央视新闻、新华社等部级媒体报道,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省级媒体报道,我县“大爱平江”入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就业工作入选人社部扶贫成果展,易地扶贫搬迁被国家发改委评为“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县城洪家F安置区被评为“美丽搬迁安置区”。县内“今日平江”微信平台推送脱贫攻坚稿件110条次,积极向群众展示全县脱贫攻坚成果。二是妥善处置扶贫信访。创新涉贫信访舆情“六级处置”办法,全面畅通信访诉求渠道,对重点难点扶贫信访舆情,实行联乡县级领导牵头、乡镇党委书记包案的处置机制,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困惑,坚决防止重复信访和重大信访舆情发生。全县到省及以上涉贫信访总量比2019年同期再度下降25%。在全省涉贫信访工作培训班上,我县就相关情况作了典型发言。三是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到村开展“扶贫扶志,树信心树新风”“四讲四评”等主题宣讲活动,由理论骨干讲政策,国学专家讲礼仪,脱贫典型讲经验,爱心人士讲事迹,引导群众增强脱贫信心和斗志。在6月份评选表彰500名致富带富、敬岗爱业、求知奋进的脱贫典型,着力讲好贫困群众身边的脱贫故事,帮助树立自力更生、自立自强意识。
镇消费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尽快解决我镇极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逐步改变其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为全面实现小康建成全省百强镇创造条件。
二、帮扶对象
全镇所有的贫困户。
三、帮扶目标
建立长效扶贫机制,以最清醒的头脑、最扎实的工作、最细致的方法、最有效的措施,使全镇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无一人缺粮断炊,无一名中小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利用3年时间使全镇有劳动能力和脱贫愿望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确保全镇脱贫人口达到贫困人口的40%以上;
2004年,脱贫人口达到75%以上;
2005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基本消除。
四、主要原则
1、开发式扶贫原则。将扶贫开发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的同时,主要依靠自身努力,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2、统筹规划、全面发展原则。帮扶带工程要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规划、全面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
3、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4、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发挥镇政府和村两委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为帮扶带救助工程献计出力。
5、动态管理原则。对帮扶对象进行动态管理,确保新出现的贫困人口能够及时得到帮扶。
五、主要措施
1、排查摸底,制定规划。根据我镇实际和贫困人口的分布现状,确定全镇帮扶带救助对象的标准是:农村年人均纯收入650元以下的贫困户;
城镇达不到月最低生活保障线(160元)的贫困户。确定扶持范围,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搞好贫困人口的调查摸底。要以责任区、镇直部门为基本单元,以村、企业为基础,对全镇所有贫困户,按照贫困标准由村、企业确定贫困户,进行张榜公布,在群众公认的基础上,由村、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报责任区、镇直部门汇总,经责任区、镇直部门核实无误后,再由社会事务办公室、村分别立档。二是汇总情况。由各责任区、镇直部门将贫困户情况收集整理,按统一格式报镇扶贫办公室汇总。镇帮扶带救助工程领导小组根据上报情况,对贫困户进行归类,对无劳动能力的,由民政、劳动保障、工会等职能部门按照有关政策进行相应救助;
对具备基本劳动能力且有脱贫致富愿望的贫困户确定帮扶单位和任务,由帮扶单位将任务带回本单位分解至机关干部。三是制定帮扶计划。帮扶单位、帮扶领导和机关干部要根据分配任务,深入贫困户,实事求是地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
2、实行结对帮扶,落实救助责任制。坚持镇负总责,农村由责任区、城镇由镇直部门分头抓落实,扶贫到户,全面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帮扶不力的,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一是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包责任区,主要帮助和督促各村制定扶贫规划和抓好具体措施落实,及时协调救助工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单位脱贫工作大见成效。二是全镇副镇级以上党政干部和一般干部包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做到全镇党政干部人人有帮扶对象、个个有帮扶任务。三是镇直部门包贫困村、企业。选择有条件、有经济实力的单位选派优秀干部入户进行具体帮扶。在三年内,使贫困户整体脱贫,面貌明显改善。四是深入开展强村(企业)带弱村(企业)、党员带群众和富裕户带困难户,帮信息、帮技术、帮资金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促进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
3、加强基层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集中财力、物力、切实加强扶贫工作,大力改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结合万亩方田建设,重点解决治水、改土、修路、通电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问题。要帮助相对贫困村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贫困户兴修基本农田,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要扩大以工代赈规模,确保旱涝保收。
4、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努力提高使用效益。镇设立专门的扶贫基金,镇财政将逐年加大对帮扶资金的投入。镇将协调有关银行简化程序,适当放宽扶贫项目贷款条件,根据产业特点和项目情况,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增加贷款总量,全镇每年用于扶贫的专项贷款不低于15万元。
5、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一是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帮扶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要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利用三年时间,在贫困村、贫困户中因地制宜地推广一批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作物、畜禽优良品种和栽培、养殖新技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突出抓好种子工程、节水灌溉旱作农业、仙桃、奶牛养殖、三元杂交猪、波尔山羊等,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帮助贫困户多形式增加收入。鼓励、帮助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进入市场增加收入。突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拉动效应,形成以龙头带基地、联农户、跨市场的开发格局,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使更多的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制定优惠政策,努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鼓励下岗失业人员等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搞好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中,特别是青壮劳力一人就业,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三是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的各项负担。深入开展中小学收费、电费、建房收费等的监督管理,尽量减免各种收费,使贫困人口的负担降到最低。
6、广泛深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救助。镇机关及驻各单位积极带头,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探索“电力扶贫”、“水利扶贫”、“交通扶贫”“法律扶贫”等有效形式,帮助贫困户搞好脱贫致富。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每位干部职工都要有任务,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把任务层层分解,真正落实到人和单位。广开思路,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解难济困;
要动员经济实力雄厚、有条件的村、企业参与帮扶带救助工程,在捐助、招工、安排项目上给予倾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帮扶带救助工程的重要意义,动员社会各阶层积极开展“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春蕾计划”等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把帮扶带救助活动开展得更有成效,使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镇消费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部署和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围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提高低收入群众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为中心,把统筹城乡发展与统筹区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区域联动的长效机制和县为责任主体、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推进区域协作和结对帮扶,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劳动就业,完善社会救助,加快低收入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目标任务。“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由在农村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在城镇实施“城镇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组成,主要对象分别是*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农户和*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的城镇家庭。经济发达地区可从实际出发,自行确定低收入家庭的界定标准。
⒈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基本目标:到2012年,力争使低收入农户(“低保”农户除外)70%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非农就业或从事产业化经营的特色农业;
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全面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所有县(市、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500元以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教育救助全面覆盖低收入农户,医疗救助全面覆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1.5倍的低收入农户,住房救助全面覆盖低收入农户中的困难群众,低收入农户的人均教育、医疗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基本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⒉实施“城镇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的基本目标:到2012年,力争使城镇低收入家庭(“低保”家庭除外)70%以上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年当地城镇“低保”标准的4倍;
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
教育救助全面覆盖城镇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全面覆盖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城镇“低保”标准15倍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人均教育、医疗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基本达到当地城镇居民平均水平。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自主发展、户户行动原则。动员低收入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大力发展生产,积极就业创业,依靠自身努力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分户决策原则。根据低收入群众实际,分户确定产业发展、就业促进、下山搬迁和“五保”救助、“低保”救助、专项救助(教育、医疗、住房、灾害等救助)措施,提高帮扶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是坚持城乡互促、区域联动原则。继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有序延伸。扩大区域协作,促进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劳动力和资本的对流,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四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慈善组织、社会团体、爱心人士以多种形式帮扶低收入群众,全面形成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主要开展产业开发帮扶行动、培训就业帮扶行动、下山搬迁帮扶行动、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社会救助覆盖行动、区域协作促进行动、金融服务支持行动、社会援助关爱行动等行动。
⒈实施“产业开发帮扶行动”,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以“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重点,挖掘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着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宽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渠道。到2012年,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业生产规模明显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经营主体迅速成长,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格局;
争取50%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70%的下山搬迁小区发展成为来料加工点,从事来料加工的劳动力达到100万人,收入达到40亿元,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力争30%以上的下山搬迁小区发展家庭工业;
有条件的欠发达乡镇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得到发展,从业农户户均年营业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低收入农户集中村”50%以上有集体经济收入,20%以上集体经济年可支配收入在10万元以上。
⒉实施“培训就业帮扶行动”,促进低收入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实现稳定就业和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促进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和外出农民返乡创业。到2012年,低收入农户劳动力普遍接受一次以上技能培训,初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低收入农户子女普遍接受6个月至1年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或从事产业化经营的特色农业,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农民基本涉足创业,带动更多的低收入农户就业。
⒊实施“下山搬迁帮扶行动”,改善低收入农户生存发展环境。以缓解区域性贫困和改善低收入农户生存发展环境为导向,以高山远山区、地质灾害危险区、重点水库库区为重点,以县城、中心镇和工业功能区(周边)为主要入迁地,完善下山搬迁五年规划,推进节地型搬迁小区建设,盘活迁出地土地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和配套服务,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的共享程度,促进人口布局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2012年前,每年搬迁5万人以上,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农户基本完成搬迁。
⒋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改善低收入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村庄整治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间、区域间公共资源的均等配置,改善低收入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到2012年,具备建路条件的行政村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到94%,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55%;
基本普及安全卫生饮用水,欠发达地区安全卫生饮用水人口覆盖率达到95%;
2万个左右行政村得到整治,每个村建成一个无害化卫生公厕;
85%以上的农村家庭接入有线电视,90%以上的村开通有线广播,电话手机实现全覆盖,80%以上“低收入农户集中村”通上宽带。
⒌实施“社会救助覆盖行动”,提高低收入农户保障水平。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扩大最低生活保障、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的覆盖面,加大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住房救助、灾害救助的力度,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降低低收入农户因学因病因灾返贫致贫的几率。到2012年,所有县(市、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2500元以上,救助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学资源配置水平显著提高,低收入农户子女普遍接受免缴学费的职业高中教育;
欠发达地区基本建成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低收入农户全面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住房救助全面覆盖到低收入农户中的困难群众;
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成果得到巩固;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⒍实施“区域协作促进行动”,拓宽低收入农户发展空间。按照“互补互利”的原则,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进一步扩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联姻和技术、教育、卫生、人才、就业等多方面协作,促进资本与劳动力的对流和产业转移、劳务对接、异地开发。
⒎实施“金融服务支持行动”,促进低收入农户创业发展。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持下的金融服务供给机制,全面实行扶贫小额信贷制度,积极开展组建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大力推进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农业、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休闲旅游业等项目提供小额贴息贷款,确保欠发达地区农村信贷增长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2年,省扶持范围内全面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制度,每个县(市、区)至少有5个村建立村级资金互助组织,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和开展创业的资金需求基本得到满足。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品种,完善农房保险办法,努力解除低收入农户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
⒏实施“社会援助关爱行动”,扩大对低收入农户的结对帮扶。充分发挥我省民营企业众多、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通过广泛宣传和党政部门的示范带动,进一步激发企业和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建立省市县单位、发达县镇以及企业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县乡干部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的新机制,大力倡导社会慈善救助,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扶贫格局。到2012年,争取每年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提供结对帮扶资金1亿元,村企结对资金5000万元,社会各界和各类基金投入扶贫事业5000万元。
(二)实施“城镇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实施“城镇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主要开展就业创业扶持行动、社会保障扩面行动、社会慈善关爱行动等三大行动。
⒈实施“就业创业扶持行动”,促进城镇低收入群众就业再就业。切实加强对低收入群众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大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积极支持城镇低收入家庭创业,不断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努力促进城镇低收入群众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努力消除“零就业”家庭。到2012年,帮助25万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全省80%以上的社区建成“充分就业社区”。
⒉实施“社会保障扩面行动”,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制度和运行机制,逐步将各项社会救助覆盖到城镇低收入家庭,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到2012年,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普遍接受免缴学费的职业高中教育;
城镇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基本实现住房困难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基本满足住房困难的城镇低收入家庭购买或租赁经济适用住房。
⒊实施“社会慈善关爱行动”,扩大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社会援助。大力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断促进社会捐助工作规范化,拓展慈善救助领域,开展对口援助、结对帮扶,推广“慈善超市”模式,充分发挥社会慈善的救助作用。发展志愿服务,城镇社区志愿者占城镇人口的8%。
三、加强对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的组织领导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由县(市、区)政府为责任主体,负责抓好具体实施工作。省里主要抓好总体部署、组织协调、指导服务、检查督促、评估考核,并重点对26个欠发达县(市、区)和台州市黄岩区、金华市婺城区、兰溪市的2000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进行扶持。各地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健全管理和考核机制。为落实责任,省政府将与各市政府签订“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责任书”,再由市落实到县(市、区)、到基层。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深入基层调研,加强指导、督促与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强化部门职能扶贫。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制定、落实扶持低收入群众增收的具体措施,整合资源和力量,形成部门全面参与、分工协作、合力帮扶的“大扶贫”格局。充分发挥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生产补贴、水库移民生活补助、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减免林业“两金”、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政策的增收效应。欠发达地区要努力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对欠发达乡镇的财政包干制度,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确保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行。逐步提高对欠发达县公共支出的补助标准,研究制定对欠发达乡镇实行专项财政补助的政策,完善村级运行和村干部报酬补助制度,逐步提高补助标准,使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下行政村的运行经费和干部报酬普遍得到保障。
(三)进一步完善扶贫管理。全面建立低收入农户档案和城镇低收入家庭档案,加快建设城乡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落实帮扶人员,做到分类指导、分户决策、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加强对扶贫项目实际执行、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和工作进展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加强扶贫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做实扶贫统计监测工作,为扶贫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绩效评估,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行为,切实把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镇消费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一、2020年上半年电商扶贫工作情况
1、电商服务网点规范化建设和运营情况
在去年电商扶贫整改的基础上,今年,我区继续对贫困村电商网点进行提质增效。截止6月底,已对我区67个贫困村电商网点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受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67个贫困村电商网点“6有2能”职能发挥不理想,经过新一轮实地查看及提质增效,4月中旬开始已恢复正常运营。
2、农产品上行情况
1-6月,全区网上零售额11.09亿元,同比增长26.67%,其中农村产品网销额6.8亿元,同比增长34.88%。受疫情影响,今年1-4月份网络销售额增幅较缓,5月份开始有所回暖。
3、益联结机制建设情况
2019年,我区建立“镇村、村、村电商网点/镇食品有限公司/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镇电商网点+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6个,带动贫困户67人,户均增收1300元。
2020年,我区新培育4个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63人,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分别是:村电商服务网点(拼多多)+皖裕民合作社+贫困户(带动贫困户2户,户均增收0.8万元/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村电商服务网点(淘宝)+合作社+贫困户(带动贫困户20人,户均增收1.1万元/年),乡黄墩村电商网点(淘宝)+柳抱丝合作社+贫困户(带动贫困户27人,户均增收1.5万元/年),镇莲花村电商网点+基地+贫困户(带动贫困户14户,年均增收100-60000元不等)。
4、培训情况
今年,我区计划对电商服务网点经营者、驻村扶贫工作队、大学生村官、村“两委”、产业发展指导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开展电商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已开展有条件、有意愿参与电商经营的贫困群众42人,网点经营者55人,驻村扶贫工作队等367人,培训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5、消费扶贫情况
在电商消费扶贫方面,我区与西商、绿篮子等大型商超深度合作,累计促进农产品进商超40万元左右,通过网络直播等线上平台,累计销售500万元左右。如东河口镇天地精华有限公司开展2次网络直播带货活动,累计销售12万桶+196万瓶矿泉水,累计销售金额400余万元。乡开展五一电商直播带货活动,销售跑山鸡、茶叶、蜂蜜、大米等农产品0.7吨销售额达4万余元,直接受益贫困户5户。孙岗镇村网络直播销售脆桃,线上线下累计销售8000余件,累计金额40余万元。先生店乡陈大庄村徐郁通过快手直播销售脆桃5000斤,累计金额5万元左右。另外,我区与市邮政公司联合倡议加强农产品线上销售工作,已帮助销售贫困户农产品5万余元。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运营商与马头镇、椿树镇、镇等乡镇积极对接,收购并帮销部分滞销农产品3万余元。目前,在市邮政公司协作下,全力配合淠东乡做好毛豆销售工作,预计网销10万元。
二、农村电商面临的困难
一是起步晚。我区农村电商从2017年真正开始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二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我区特色农产品主要是“四桃两莓”、龙虾等,季节性强,销售时间短,缺乏商品化,不适宜长途物流运输及网络销售。三是电商企业集聚化程度低。我区农村电商交易额基数大,但电商企业分散,不成规模,缺少龙头电商企业。四是缺少政策资金支持。受区不是部级贫困县限制,导致不能申报部级示范创建项目,缺少政策资金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力争全区网络销售额达到年度预期。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网销额增速放慢,婚纱企业影响较大。下半年,一是把经省厅统计,经营地在,注册地在外地的电商企业纳入区,引导其将注册地变更到。二是对生产基地在,电商网店在外省的电商企业,充分用好省、市相关政策,引导电商企业注册地迁回。三是下半年是电商企业的机遇期,鼓励电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力争全年网络销售额达到年度预期。
镇消费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完善产业扶贫新模式,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提升扶贫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着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着力推动扶贫农产品和服务融入市场。
二、重点任务及分工
(一)动员社会各界扩大扶贫农产品和服务消费
1.引导扶贫帮扶单位、包保责任单位、驻桦国企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购买和协调销售扶贫农副产品,促进贫困产业发展。将“消费扶贫”纳入到扶贫日系列活动中,推进扶贫农产品与市场对接。注重“扶智扶志、智志双扶”,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技能教育和培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脱贫能力。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和培训,提升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贫困村脱贫致富能力,增强贫困人口走进市场、融入市场、利用市场的能力。将消费扶贫完成情况纳入扶贫年度考核指标,作为产业合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展促销活动解决全市扶贫产品滞销问题。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
2.按照省财政厅统一部署,做好省级预算单位交易账号开通和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预留份额工作,将省级预算单位信息导入“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同时做好预算单位信息汇总和导入工作。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3.鼓励各级工会按照有关规定优先到贫困村开展工会活动,在向会员发放节日福利、慰问品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产品。
责任单位:总工会
4.引导各统战成员按规定到贫困村开展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
5.根据扶贫产品实际生产情况和市直机关局局属食堂需求,组织采购扶贫农产品;
局属单位、委托监管企业如需临时用工,优先从贫困户聘用。
责任单位:市事管局
6.引导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产品,优先从贫困户聘用职工。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引导教育系统教职工通过爱心义买和扶贫募捐方式购买优质扶贫农副产品。通过网络宣传、组织学校师生推介等方式,帮助贫困村销售土特产品。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8.引导卫生系统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农副产品,鼓励干部职工自发购买扶贫产品和到贫困村旅游。组织开展扶贫农产品定向直供单位食堂活动,优先采购扶贫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
9.引导市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通过线下对接,直接购买扶贫农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客户资源优势,帮助宣传和推介扶贫农产品。引导金融机构整合平台资源,通过电商平台为扶贫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发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增强对贫困村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等行业加大信贷投放。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市支行
10.积极动员部队参加扶贫产品服务消费。通过《国防》等杂志定期推介扶贫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人武部
引导全系统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产品。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对符合创业培训条件并且具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创业培训。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进行免费技工教育。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12.推进“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引导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扶贫产品和服务。
责任单位:市工商联
13.支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参与消费扶贫,倡导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专长、优势和活动地域,通过实施扶贫项目、结对帮扶、捐赠款物等方式,面向贫困人口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指导消费扶贫类社会组织在草编、农产品加工、物流、养老、家电维修、技术培训等领域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依托第二届全国百户农业企业进活动、第四届省优质特色农产品(浙江)宣传周活动,推动消费群体需求与扶贫特色农产品衔接。大力宣传我市优质农产品和农耕文化,吸引城镇居民在节日期间走进农村,开展休闲农业精品路线景点推介,繁荣农村消费市场。组织对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加强培训。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5.深入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对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进行智慧化改造,扶持建立消费扶贫示范企业和电商产业孵化园。加强培训孵化服务指导。创新改进农村电商培训孵化方法、拓展培训孵化内容,选派精干力量开展“电商专家下乡”活动,帮助贫困村积极适应农村电商发展新趋势、新模式。加强对贫困村电商培训孵化的指导,进一步优化培训孵化服务体系,提高培训质量效果,积极拓展营销渠道。继续支持贫困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产品跨区域促销,积极参与“名品全国行”活动。利用重大节庆和展会,推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产品进商场、进社区、进展会促销活动,帮助扶贫产品扩大销售规模。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16.在旅游节庆期间设立扶贫专区,推介、展示、销售扶贫特色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17.利用省青年电商助力精准脱贫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宣传扶贫特色产品,助力消费扶贫。
责任单位:团市委
18.利用省巾帼特色产品市集活动,展洽销售扶贫特色产品。利用“巧姐”草编大赛和草编市集,为“巧姐”产品搭建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平台和技能交流舞台。
责任单位:市妇联
19.深化拓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助推第一书记、村书记开发产品、打造品牌、开拓市场。会同日报及彩练等新媒体,宣传报道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和代言产品。在新时代e支部“第一书记代言”专栏,及时推送第一书记和村书记代言视频和图文,拓展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
20.持续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专栏。对接广播电视总台等新闻媒体,提供体现我市消费扶贫的新闻素材。组织市直媒体、新媒体平台积极向省媒体推送我市贫困乡村旅游资源、旅游特色产品。利用产品图片、视频、二维码多点发力,广泛宣传扶贫特色农产品,推介农产品品牌。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二)拓宽扶贫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
21.继续提升贫困村信息通信服务能力,为电商扶贫做好网络支撑。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22.在我市被列入“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基础上,支持在基地建设、订单收购、新产品研发、低温冷藏库改造、生产工艺升级、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销售渠道拓展、品牌宣传推介等方面开展扶贫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3.通过参加展会展销、电子商务等渠道,推介和展示展销农特产品,扩大销售渠道、提升销售额。
责任单位:市供销社
24.加快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加快出台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布局规划,形成以县级物流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为框架的三级物流网络。同时积极发展客运班车小件快货运输业务,发挥乡镇客运站和客运班车网络优势,实现客货同站运输。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25.建立扶贫农产品滞销预警机制,组织大型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到贫困村采购滞销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26.推进邮政企业加大“一市一品”项目培育力度,实施分类管理,发展精品项目。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广“农产品+大同城”寄递服务模式。支持邮政企业培育“电商+寄递”扶贫项目,重点扶持贫困村培育特色地方农产品品牌。启动“快递进村”工程,完善农村服务网络。推进“邮政在乡”工程,按照稳定已建网点、扩大覆盖范围原则,完善“乡镇自营网点+村级服务站点”管理,持续推进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保障农村通邮、服务农村电商、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多功能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
责任单位:邮政公司
(三)提升我市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
27.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增强农产品生产者自我质量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承诺农产品安全合格上市。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8.针对我市贫困村发展特色和需求,实施科技扶贫项目,推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引导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向全市贫困村转移转化。组织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选派相关专业科技人才,围绕当地产业需求,推广先进技术成果,提供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29.按照省市场监管厅要求,会同农产品认证中心落实促进消费扶贫认证工作。2020年底前实现对扶贫产品生产企业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在“质量月”“中国品牌日”活动期间,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品牌展示和推介活动。开展农村食品销售环节规范化建设工作。组织部分扶贫对象代表深入有代表性消费场所开展一次消费体察活动。以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为重点,通过组织消费大讲堂等形式,提高贫困地区百姓识假辨假能力,降低购买假冒伪劣农资商品风险。
责任单位:市市监局
(四)促进贫困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30.投入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专项资金,选择一批具有乡村旅游优势资源、发展潜力和设施条件的重点贫困村编制乡村旅游规划;
做好贫困村旅游资源、旅游特色产品宣传,培育和打造“吉”字号乡村旅游产品,推动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31.实施“畅返不畅”整治和老旧路改造工程,打造农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32.支持我市行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纳入省财政扶持范围的行政村每村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其中:中央级资金30万元、省级资金20万元)。充分利用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争取筹措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33.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完成村庄布局工作。协助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合理进行用地布局。强化用地指标保障,优先保障贫困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做到应保尽保。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34.制定《市残联2020年巩固脱贫成效保障残疾人稳定脱贫工作计划》;
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残疾人掌握1至2门生产增收的技能;
开展扶残助学工作,为贫困家庭残疾人子女接受中等教育发放扶残助学金。
责任单位:市残联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担当。市直相关部门按照分工要求协调本系统明确年度工作目标,落实具体推进措施,加强与贫困村精准对接,开展贫困村农产品摸底调查,制作农产品采购清单,针对消费扶贫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协调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带动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二)落实包保单位消费扶贫责任。各包保单位要积极帮助包保贫困村促销滞销扶贫产品,促销确有困难的由市扶贫办统筹协调解决;
市扶贫办协调解决不了的,上报市政府帮助促销。非贫困村滞销农产品由扶贫办协调解决。
(三)建立调度考核机制。市发展改革局统筹协调全市消费扶贫工作,加强推进情况调度,跟踪工作落实情况,市相关部门每月上报消费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市扶贫办强化各部门消费扶贫工作考核,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评。
(四)建立滞销农产品协调调度机制。市扶贫办做好调查摸底,掌握扶贫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包保部门落实包扶责任,积极开展滞销扶贫产品促销行动。市发改局要及时对口上报我市促销、滞销扶贫产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