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单元是指一定区域内以岩性或物性隔挡层为边界,内部具有相似的岩石物理特征和流体渗流能力、空间上连续分布的储集体。流动单元类别的界定主要从岩石物理特征和渗流能力两个方面人手,而这正是控制油井产能的最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制渗透工作计划【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法制渗透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细油藏管理 流动单元划分 注水开发单元
流动单元是指一定区域内以岩性或物性隔挡层为边界,内部具有相似的岩石物理特征和流体渗流能力、空间上连续分布的储集体。流动单元类别的界定主要从岩石物理特征和渗流能力两个方面人手,而这正是控制油井产能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流动单元类型与油井产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流动单元研究最终成果要求深化对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大小的认识,指导油田开发、调整、挖潜、综合治理及注采调控等工作。
1 合理划分流动单元方法探讨
1.1 常用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目前常用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即流动带指数法、孔喉几何特征法及多因素综合分析法。
表1 不同流动单元划分方法比较
综合分析,认为多参数综合分析法中聚类分析具有资料使用率高,能较全面地反映储层情况;
且分类方法科学,理论完善,并且能计算到每一口井,采用计算机计算,可降低计算量工作量。因此,认为该方法最理想,也是目前使用量最多的方法。
1.2 聚类参数的确定
查找50余篇关于流动单元划分的论文及专著,在低渗透油藏中影响较大的(被引用次数多的)有4篇,其采用的参数有:7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层指数、砂地比、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均质系数和隔夹层密度),6参数(储层厚度、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流动带指数、厚度与孔隙度的乘积),5参数(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流动带指数),4参数(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
目前流动单元划分方法采用参数均为地层静态参数法,为更加贴近油藏生产动态,探讨引入能直接反映储层渗透特征的参数(产量、含水、累积产油)进行流动单元划分研究。最终确定参数为: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水饱和度、砂体厚度、初期日产液、初期含水、平均产油共七个参数。
1.3 合理流动单元划分
聚类分析是根据对象间的相关程度进行类别的聚合,将数据划分为有意义或者有用的的组(簇),组内的对象之间是相似的,而不同组的对象是不同的。
从流动单元的概念及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得到基本的验证方法:①渗流特征验证,宏观上,可采用不同流动单元内油井的递减、含水上升规律进行对比,如果不同流动单元间差异较大,而同一流动单元内部井的差异性较小,则可认为合理;
微观上,可做不同区域内的岩心驱替实验,观察渗流特征。②空间位置配比,开发不同层位(不同时期的沉积)的井,应该在不同的流动单元内;
有遮挡的区域(空间分布范围),不同区域的井,应该在不同的流动单元内――与砂体图比较,不同的流动单元应该在砂体图上有明显的区别。
2 动态法划分流动单元的应用
2.1 静动态方法划分对比
图1 绥靖油田杨19区静态流动单元分布图
图2 绥靖油田杨19区动态流动单元分布图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合理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科学进行油藏分区,夯实“一区一块一对策” 油藏管理法基础,进一步提升油田精细管理水平。
2.2 流动单元的应用
(1)为合理划分油藏区块提供依据。在传统的静态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上,增加动态数据,结合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划分动态流动单元,再结合油藏开发现状进行注水开发单元的划分,对油藏进行分区,实施“一区一块一对策”管理法,精细注采管理。
(2)确保分区开发技术政策更合理。合理划分流动单元,可更为科学地进行油藏分区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制定,使精细管理更具科学行。
表2 杨19区分区合理注采比
图3 绥靖油田杨19区油藏分区图
3 结论
(1)通过收集整理了常见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采用动静结合的参数,总结出动态法划分流动单元思路,并通过了验证,具有较高可行性。
(2)动态流动单元划分技术采取动静态参数结合,应用多参数综合聚类分析,减少客观因素干扰,能较全面地反映储层情况,分类方法科学,理论完善。
(3)动态流动单元划分技术,可更科学地指导油藏分区,合理制定治理思路及技术政策,指导油藏精细注采调整。
参考文献
1.吕晓光,赵永胜,史晓波,等.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评述[J]. 世界石油工业,1998,5(3):38-43.
2.窦之林.储层流动单元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97-105.
3.李阳,刘建民.流动单元研究的原理和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l~6.
法制渗透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在不断完善法制社会的今天,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因此,推进法制社会的进程,普及推广法律知识,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对未成人的法制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的学校法制教育普遍任务化、形式化,与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实际脱离,缺乏一定的实效性,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这样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造成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从而背离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我校是一所部级四星级高中,全校有三千名在校学生。自2011年起至今,据统计在此期间共有16起违纪处分记录,而16起违纪中有4起是校园打架事件,6起进出校门闯岗,3起考试作弊,3起在上课期间外出上网。而4起校园打架事件中,3起事件起因是在体育课活动过程中发生矛盾,因处理不当继而发生的打架事件。
二、体育教学中适时适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提升体育教学的功效
从上面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和我校近年来违纪统计结果分析看,加强体育课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已刻不容缓。体育运动需要讲究科学,但更要讲究规则,失去规则的制约,体育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与法律在规范行为上具有一种相似性,在某一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间,什么行为可以发生,什么行为不可以发生,法律和体育都在不同领域有其明确的规范条款,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规则始终贯穿其中。因此,通过体育活动,把老师和学生所了解的法制常识和体育规范运用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法制教育,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三、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持久地加强法制教育渗透
1.体育课在渗透法制教育时要有目的性。体育课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很多,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的特点、课的具体内容和课的对象找到适当渗透点,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备课过程中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例如:在篮球防守规则教学过程中,篮球规则就规定在防守过程中不允许用推人、阻挡等违规手段为自己和队友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延伸到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通过损害他人利益的手段而达到为自己牟取利益的目的,而是要通过合法的、公平的方法为自己达到想要的目的。
2.体育课在渗透法制教育时要有时效性。在体育课堂中,因为身体相互接触的机会较多,所以彼此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就很大。有时发生碰撞时双方轻则出现口角争吵,重则当场动手。而在发生类似情况的时候,体育教师要适时进行制止并加以疏导、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则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向他们宣传有关法律条款,并告诉他们处理类似情况的正确方法。
法制渗透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找准“渗透点”。
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例如,在声的利用的教学中,声音可传递信息,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五条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严禁非医学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第十六条,违法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于罚款。声的概念为: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以及对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七章第三十九条规定:“建设项目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有关保护管理的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住宅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允许噪声,昼间应小于或等于50分贝,夜间应小于或等于40分贝。住宅卧室、起居室(厅)宜布置在背向噪声源的原则。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厅)紧邻。凡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时,必须采取隔声、减振措施。让学生来理解噪声的两种定义和噪声污染的相关法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噪声的定义。
二、把握“渗透时机”。
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源头――渗透点后,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中,在光的传播中有一个重要的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根据这个规律,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其后会形成阴暗区域,也就是影子。这就涉及了居民的采光权问题。采光权是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之间,一方为接受日照而要求另一方限制其建筑物或植物距离或高度的权利。《物权法》第八十九条对“采光权”有明文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规定:“大城市住宅日照标准为大寒日≥2小时,冬至日≥1小时,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旧区改造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我们通过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与采光权,使学生深刻理解采光权的概念,了解物权法的界定,进而充分理解法律制定的意义,让他们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也维护好自己合法的权利。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例如,第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三条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第五十一条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第五十二条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排除故障时,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
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必要时迅速报警。
三、掌握“渗透度”
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突破的问题,教师要恰倒好处地处理二者的关系。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
“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
而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法制渗透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加强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工作只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认为小学数学主要是教学生数字运算和简单应用题,与法制教育关联不大,认为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应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等与法制联系紧密的学科的事情,不把法制教育内容放在其教学工作内容之中。
在当前小学教育体系中,小学数学居于中心地位,对学生们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法制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鉴于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重大。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只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等与法制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的工作,而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教学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的重大意义,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并且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贯彻执行。
事实上,在新课改培养目标下,小学数学教材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情景,许多教学情景都含有潜在的法制教育元素,教育性极强。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和强化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在备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法制元素,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时要将此列为研讨内容。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如讲授《认识人民币》,通过给学生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配以图片说明,指出人民币的特征和防伪标记,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体会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有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相关内容,教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结合课本中练习辨识交通标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内容,学生通过讨论,增强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在学习统计知识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结合课本练习“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和“上海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以及对空气、空气污染、空气与人体健康、空气污染指数,以及空气质量状况的介绍,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法律知识,教育学生爱护环境。
二、教师加强学习,提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能力
法律意识的形成源于生活,为了在课堂中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抓好法制教育,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提升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能力。
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学法懂法,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学习内容,去研读领悟。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觉地向学生讲法,否则就可能对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
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深研教材,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关注社会与生活,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善于创设话题,把法制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苏教版教材中,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结合课本中有关纳税习题和纳税知识的介绍,安排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也让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学习结果更加有效。
三、教师把握好度,以免将数学课变成法制课
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应以数学知识为主,法制教育为辅。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度,法制教育不应占用太多教学时间,以免将数学课上成法制课。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在内容上要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分量上要恰到好处,不可为了渗透而渗透,切忌不顾数学知识牵强附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蕴藏的法制教育元素。教师要明白渗透法制教育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非设置专门时间来进行法制教育,在课堂中渗透教育的内容根据数学教材内容确定。
教师无需改变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法制教材。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没有固定时间,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找到法律知识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学《位置与方向》时,结合课本练习“紧急疏散平面图”,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法律知识。教学“千米和吨”时,结合课本中练习“如果每人每天节约2千克水,一个三口之家一年大约可节约多少吨水?了解你家每月的用水量大约是多少吨,你家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办法,在小组讨论”以及废纸回收利用问题时,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的法律知识和环保方面的法制常识,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以及注重环保的好习惯。教学数量单位《千克和克》时,在指导学生通过天平称出一千克的重量告诉学生“公平交易,诚实做人”的同时,也可以告诫学生法律的本质就是追求公平正义。
法制渗透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六五”普法工 作目标 任务、对象及要求,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学习的内容有:
1. 基本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
2.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工作计划,深入学习各种法律知识,认真在课堂 教学中渗透种相关法律知识,提高依法执教的意识,进一步规学生的行为。
3.通用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民办教育促 进法》 《环境保护法》《职业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幼儿园管理工作条例》 等法律知识,切实增强法制意识。
4、认真执教,在教学中运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渗透法制教育,在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第 6.2.1 节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中渗透《气象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 四条 第八章第 8.3 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渗透《烟草专卖法》第十 八条、第十九条 在第九章第 9.2 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中渗透《环境保护法》第一条、第二条、第九条第十章第 10.1 节统计调查中渗透《统计法》 第一条、第五条、第十七条 第十章第 10.3 节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中渗透《统计法》第五条、 《水法》第一条、 5、六五普法工作成果有:
(1) .重视普法工作,以身作则,努力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 依法工作、依法执教。
(2).在学生中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在法律素质养成上下功夫,取得不错 的效果。
(3) 按时参加学习学校的法律知识培训讲座,做好相关法律的培训学习工 . 作。通过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积极地宣传《义务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等法律法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法氛围, (4)在教育教学中从实际出发,狠抓落实,要兼顾全面,突出重点,采取 切实措施,保证法制宣传教育真实有效;普治并举,整体推进,坚持学法用法相 结合,在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的内容、方式上不断创新;使学生受到形象生动、 潜移默化的教育。
(5)认真在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根据各章节渗透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 多方面的法律知识学习。
把法制教育纳入到课程之中, 使之有效地与学校的德育、 纪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增强个人和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学 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本人的法律知识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对教育工作的开展、 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