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计划 >

2023年度信息处工作计划【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04 16:3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这一概念渐渐深入人心,另外信息化所带来的科学技术也渐渐地得以应用,应用得很广泛,越来越多的地方利用都信息技术,因而得以飞速发展。就连我们非常熟悉的计划生育工程,也在逐渐踏入信息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信息处工作计划【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信息处工作计划【五篇】

信息处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字: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 计划生育 促进

1、信息化管理与传统工作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这一概念渐渐深入人心,另外信息化所带来的科学技术也渐渐地得以应用,应用得很广泛,越来越多的地方利用都信息技术,因而得以飞速发展。就连我们非常熟悉的计划生育工程,也在逐渐踏入信息化的领域当中,科学地管理计划生育工程,也是很多相关人士的期待,而信息化的管理相对于传统工作方式,到底有怎么样的优越之处,传统的工作方式又有怎么样的不足从而不得不进入淘汰的队伍。

1.1传统工作方式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在信息化管理还没有普及之前,计划生育工作早就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了,但是与预期的结果不尽相同,主要原因是其在工作开展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传统工作方式以人工操作为主,涉及的过程有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又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信息量巨大,所以让人工操作起来,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这样漫长的过程下来,或许最终得到的结果又会因为数据不可捉摸的变化,而使其失去了当初研究的意义。由此可见,传统的工作方式未必适合计划生育这种工作量大、程序复杂的工作,而对于信息化管理,在这些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1.2信息化管理在计划生育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传统工作方式带来的不足,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计划生育工作的进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作的质量。为此,信息化管理是人们寻找到管理这项特殊工作的另一出路,它是结合相应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领先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一方面能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减少实际误差;
另外一方面减少工作人员的投入,提高工作的效率。总的来说,信息化管理,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工作方式的不足,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信息化管理所带来的促进作用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管理,这对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使其在计划生育这一特殊工作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使用信息化对计划生育进行管理,这是时展的趋势。信息化的管理,促进了工作效率高、质量高地完成,促进了传统工作方式的改变,也进一步促进了其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信息化管理带来的促进作用是不可比拟的,这也正是它的优越性所决定的。

2.1促进计划生育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人工作业的方式一直使得计划生育效率低下,而又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却没能理想地得到预期的结果。花费的成本、时间换来的却是令人失望的结果,这无疑给计划生育工作笼罩上了一层阴影。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开始普及到计划生育工作中来,使得工作的进程有了起色,开始了新的研究之路,有效地从阴影中摆脱出来,从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除此以外,信息化管理加快了信息收集、整理的进度,也迅速地进行数据分析,这样便可及时地获得分析结果,从而促进计划生育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2.2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的改变

新技术的引入,必然使得传统工作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前,计划生育工作往往需要人工收集、统计,再由人工进行对数据分析,可以说都是人工完成的一系列操作。由于人为因素存在的不足,势必会让计划生育工作产生一定的问题,而现今信息化管理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模式,实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高效性、准确性。当然,相关人员也从原来的工作方式转变为新的工作方式,实现信息处理工具的操控,以保障工作的持续进行。可以说,信息化管理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的改变。

3、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计划生育方面的建设,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主流,当然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也需要及时留意一些问题的存在。特别是在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设中,信息化管理可能还不成熟,还不够完善,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设,下面提出两点建议。

3.1 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更新加快,信息技术人才的缺乏无疑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问题。如果没有专门的人员去实施信息化管理,那么计划生育将无法正式进行,而传统的工作人员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适应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所以加强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以便进一步地推动计划生育的信息化发展。

3.2 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问题

计划生育的信息化管理,必然要将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然而这些数据又怎么样保证其完整、安全?数据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如果由于系统故障而致使数据丢失,那么后果不堪设想,直接影响着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所以增强数据安全,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计划生育的正常运作。

4、结束语

利用信息手段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这在计划生育的未来里,应该是一个必要的路径。计划生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往往都是人为难以解决的,所以有必要对信息化管理的引入,既可以保障数据的准确率,又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重复使用,节约人力、物力,从而推动各方面工作的进行。实行对计划生育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水平。可以说,信息化的管理,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

5、参考文献

信息处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通信规划工程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在通讯工程的规划中,只有遵守了基本原则,才能保障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首先,要将通信工程的规划工作同城市的规划工作结合起来,在城市的规划指导下对通讯工程进行规划,使通讯工程的规划符合城市的实际情况与未来的发展。其次,要把社会的信息化需求作为规划的重要依据,把提供最普遍的服务作为规划目标,在规划时要参照相关的法律与法规,使规划在标准的法律范围内。最后,在进行规划前,就要对所使用的技术进行全面的检测与测试,看其安全性与先进性是否能达到标准,与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是否一致。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

(2)通讯规划工程的相关内容。通讯规划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要对通讯的目前和未来发展做出整体性的预测,一般是对邮政和广播的普及率进行预测。同时,对规划工程的原则及相关的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与改进,使规划工程更加合理与完善。能够对邮政和电信局的分区范围的发展进行划分,并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

(1)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邮政设施规划中的应用。邮政设施在我国是覆盖面积最广、处理数据繁多、服务人们基本生活的一种通讯设施。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需求和符合时展的潮流,在邮政设施中也积极地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这样,就会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路线,不仅可以减少邮政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并且将设计线路的过程变得更加简便,计算结果也更加准确,在减少了用到设计路线上的时间的同时,提高了路线设计的效率。在邮政设施中应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可以加强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的交流,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而且,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储存到了系统中,消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系统还会自动生成最便捷的通讯方式,保证了通讯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当邮政通讯系统出现问题时,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就可以及时找出问题的根源,并且进行智能化的处理,这样,邮政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对这些故障进行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2)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移动通信规划中的应用。在目前的通讯中,移动通信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未来通讯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换而言之,就是说移动通信是通信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在移动通信中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可以及时地监督与管理移动通信,尤其是在补办电话卡、申请办理电话卡、查询通信记录等方面。还可以促进各项工作向更加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既方便了用户,又提高了相关移动通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移动通信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3)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广播电视设施规划中的应用。广播电视是人们生活的转换剂,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又一途径,广播与电视是通讯设施中比较古老和传统的通讯设施,但是在如今科技信息发达的年代,仍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广播电视在我国的覆盖范围更广、传播的信息量更大,因此对广播电视进行规划的时候,就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谨慎的考察与计算,减少相关的问题。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可以使对广播电视设施的规划更加合理与科学,使各类的数据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用户的手中,在处理业务的办理、故障维修等方面的问题时,效率就会更高。

(4)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固定电话设施中的应用。目前的社会中,固定电话设施仍旧是人们通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固定电话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对通讯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将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到固定电话设施中是很有必要的。固定电话设施中涉及到的最基本业务就是开通固定电话功能,在办理的时候,需要用户提供身份证、具体地址等一系列的资料,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将用户的相关资料储存到计算机中,就可以智能识别用户信息的准确性,对用户资料进行审核,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办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而且,一旦固定电话设施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故障,用户就可以拨打客服电话对问题进行反馈,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就会进行智能的判断,将维修任务指定到某一维修人员身上,这就减少了不必要的程序,减少了对人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信息处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但是,下列人员除外:

(一)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

(二)在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提供必要的保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第四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为主,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第五条国务院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主管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计划生育信息共享,并与相关部门有关人口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落实本级人民政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措施;组织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检查和考核;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汇总、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受理并及时处理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有关的举报,保护流动人口相关权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价格等部门和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管辖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对流动人口实施计划生育管理,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组织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指导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夫妻(以下称育龄夫妻)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依法向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之间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采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运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核实、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第七条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以下称成年育龄妇女)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已婚的,办理婚育证明还应当出示结婚证。婚育证明应当载明成年育龄妇女的姓名、年龄、公民身份号码、婚姻状况、配偶信息、生育状况、避孕节育情况等内容。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出具婚育证明。

第八条成年育龄妇女应当自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30日内提交婚育证明。成年育龄妇女可以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交婚育证明,也可以通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交婚育证明。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查验婚育证明,督促未办理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妇女及时补办婚育证明;告知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可以享受的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以及应当履行的计划生育相关义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工作,做好流动人口婚育情况登记。

第九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和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部门职责,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相关管理制度;及时向所在地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通报在办理有关登记和证照等工作中了解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情况等计划生育信息。

接到通报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及时会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措施。

第十条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享受下列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

(一)免费参加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二)依法免费获得避孕药具,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三)晚婚晚育或者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按照现居住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较大的市的规定,享受休假等;

(四)实行计划生育的,按照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较大的市的规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获得支持、优惠,在社会救济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

第十一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落实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

第十二条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接受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管理。

第十三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按照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较大的市的规定,为已婚育龄妇女出具避孕节育情况证明。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及时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不得要求已婚育龄妇女返回户籍所在地进行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第十四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了解本村或者本居住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相关信息。

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房屋的出租(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等有关组织和个人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了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时,应当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接受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在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应当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一)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

(二)结婚证;

(三)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

育龄夫妻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核实有关情况。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接到核实要求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核查无误的,育龄夫妻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接到情况反馈后即时办理生育服务登记;情况有误、不予办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办理生育服务登记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办理结果。

第十七条出具婚育证明或者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

第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协助查验婚育证明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涉及公民隐私的流动人口信息予以保密。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条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分别由乡(镇)人民政府的上级人民政府或者设立街道办事处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照本条例规定为流动人口出具计划生育证明材料,出具虚假计划生育证明材料,或者出具计划生育证明材料收取费用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要求已婚育龄妇女返回户籍所在地进行避孕节育情况检查的;

(三)未依法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待的;

(四)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向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反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

(五)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分别由乡(镇)人民政府的上级人民政府或者设立街道办事处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向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或者未依法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待的;

(二)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查验婚育证明的;

(三)未依照本条例规定为育龄夫妻办理生育服务登记,或者出具虚假计划生育证明材料,或者出具计划生育证明材料收取费用的;

(四)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向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

(五)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和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

第二十三条流动人口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的,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通知其在3个月内补办;逾期仍不补办或者拒不提交婚育证明的,由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予以批评教育。

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

信息处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商业银行审计;审计计划;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一、计算机对审计的影响

    审计师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执行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并不改变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围。但是,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财务资料的处理和存储,并可能影响被审计银行为达到适当的内部控制而采用的组织和程序。因此,审计师在对会计制度和有关的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所实施的程序。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就可能受到电子数据处理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对象的载体产生的影响。在手工操作下,作为审计对象的载体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各种经营资料,都是可见性的文字、数字记录,并且要求严格按照统一的规程来填写和登记。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除了部分原始凭证和打印出来的账表外,大量会计数据都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被存录在计算机中的,若不经显示或输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既容易销毁也容易伪造,而且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审计中即使发现可疑之处,要想进一步追查也是有困难的,还必须补充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才能满足客观需要。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手工处理下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是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责任、规定业务处理程序以及加强业务人员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来实现的。审计师只要对被审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全面了解和详细测试并做出评价,就能够据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制定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开展下一步工作。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数据处理集中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并改变了账务处,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商业银行审计,理程序,使原有的内部控制功能丧失,这样审计师就需要运用一套新的技术和衡量标准,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因此,会计信息处理和内部控制的变革使审计内容和侧重点发生较大变化,审计的重点多放在异常业务的处理及系统变化的测试上,而不在于对相同业务取大样本进行测试上。

    3.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师必须跟踪审计线索来审核有关经济业务,以搜索审计证据。会计核算电算化使审计线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手工操作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记账凭证到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师进行审查时,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审查。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制作凭证、登账及报表编制,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按一定的程序指令完成,存有会计资料的大多是磁带和磁盘,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的,不为肉眼所见。手工系统下的传统审计线索在这里消失了。为了能有效地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会计数据,除了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外,还必须在会计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提出审计要求,以便这些系统在会计核算中能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上述对审计线索的影响。使得对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的测试以及对计算机的操作过程测试成为审计的重要内容。

    4.对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的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审计技术应当相应改变,手工审计技术仍是有效和必要的,但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效率则更高,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审计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被审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变化,使审计方法也产生较大变化。对会计资料所进行的实质性测试包括:(1)不处理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2)处理实际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3)处理模拟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计划的制定

    (一)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

    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审计师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执行所有审计工作的前提。审计师在对可能受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影响的审计工作制定计划时,应当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信息处理、程序设计、计算机机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复杂程度和所需要信息的可获得性。具体内容:(1)组织结构。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被审计的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组织结构,包括硬件的组成、网络系统的设置、软件的设计、人员的配置等。(2)内部控制。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控制技术及程序与手工迥然不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包括手工过程和计算机控制过程。(3)信息处理。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程序指令操作,数据以机器的可读形式存储和传送,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比手工系统提供的可见证据少。

    (二)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

    如果被审计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会计报表整体有重要影响,审计师还应当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并考虑其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的影响。对计机信息系统环境的了解,除上述对系统本身的了解外,还应了解下述内容:(1)被审计商业银行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利用及态度。如系统是由被审计商业银行购买并经确认证明或自行开发,被审计银行对系统的开发、使用、维护的态度等。(2)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地企业间的比较。与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地环境中的系统使用相比。被审计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及信息技术状况的趋势。(3)被审计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环境最近的变化及计划中的变动。如系统开发、改变技术平台、改变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导者或经营方向等。(4)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风险的性质和内部控制的特征。 

    (三)制定的审计计划内容

信息处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摘 要 EPC模式下建安分包支付过程中,其关注重心多在于建安分包合同支付方式或方法的研究,而对方法研究过程中的管理人工时关注较少,本文从实际背景出发,设计了一套管理人工时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平台化、精细化和实时化的优点。

关键词 EPC模式 管理工时 统计信息

一、选题背景

工时管理在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传统工时统计通过excel或project进行手工记录、收集和整理汇总,传统方法不但效率低,而且缺乏真实性,无法做到数据实时共享,同时也不利于管理层及时获知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计划、工作实际进展和工作效率,因此开发界面友好,易于操作的工时管理系统,实现人工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公司管理的精细、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开发平台选择

系统平台选择基于WEB开发的最佳组合“WAMP”模式,该组合具有技术成熟、开发迅速、高效执行、安全可靠、跨平台移植等优势。PHP+Mysql是目前最为成熟、稳定、安全的企业级WEB开发技术,广泛应用于超大型站点开发。

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B/S),B/S结构突破了传统的文件共享模式,具有操作简单,易于维护,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安全性,支持广域网等优点。采用B/S结构,用户无须安装其他程序,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实现多人在线实时进行人工时填报、修改和查询等功能。

(二)系统总体设计

管理工时统计系统基本功能包括以下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工时申报模块、工时审核模块、工时数据管理模块和报表管理模块。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为:

(1)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信息输入和用户权限管理。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姓名、登录密码、工作证号、职称、部门处室、职务等信息。用户权限管理是系统管理员对用户进行相关授权,只有授权用户才可以登录系统。

(2)工时申报模式包括工时申报、工时补填、计划工作申报、重点任务工作跟踪和考勤管理。工时申报按天进行按时工时申报,申报最小单位为0.5h。对于逾期未进行申报的工时,进行工时补填,工时补填限制在7天以内;
计划工作申报是对未来7天内工作进行填报,并在工作计划公告板上进行展示;
重点任务工作跟踪模块是对重点工作跟踪;
考勤管理是对请假进行事先填报。

(3)工时审核模块包括工时审核和工作任务添加。只有相关授权人可以进行工时审核和工作任务添加。

(4)工时数据管理模块包括工时查询、工时统计和数据备份管理。工时查询和工时统计可设置不同条件进行工时数据查询和统计。数据备份采取自动后台备份方式,每天下午6点后自动备份一次。

(5)报表管理模块包括工时报表导出和考勤报表导出。

(三)系统实现

1.构建标准管理工作分解结构。管理工时统计系统在构建标准管理工作分解结构(标准WBS)时,采用了主树状结构与属性/分类相结合的方式。主树状结构为用户可见的管理工作分解结构,层级控制在3级以内,利于用户通过树状分解结构快速定位到申报工时的工作上。属性/分类码使标准WBS从固定的分解机构转变为灵活可变的分解结构,满足部门管理不同维度的工时统计需要。采用主树状结构与属性/分类码相结合的方式,既降低了用户可见工作分解结构的层级,增强了系统的易用性,又通过编码方式简化了工时统计的数据分析工作。

2.系统功能实现。

(1)权限设计。系统分为管理员权限和用户权限,其中用户又分为普通员工、处室处长、部门主任,各处室处长审核处室员工的工时数据,各分管主任审核处室处长工时数据。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负责用户角色分配。

(2)数据库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是系统开发的核心工作,数据库设计既要求满足各层次管理的需求,又要保证较小的数据冗余度。系统设计以下几个数据表:

员工信息表:用于存储员工信息,包括用户姓名、登录密码、工作证号、职称、部门处室、职务等信息;
工作分解结构表:用于存储标准化工作任务,包括工作任务编码、工作名称、难易程度等信息;
工时信息表:用于存储工时信息,包括工作任务编码、工作名称、任务类型、服务项目名称、正常工时、加班工r、工作类别、工时填报时间、备注、填报人等信息;
考勤信息表:用于存储考勤信息;
工作计划信息表:用于存储工作计划相关信息,包括计划工作名称、计划工作时间、填报人、工作地点等信息;
工作计划跟踪信息表:用于存储部门/个人的JYK工作计划、管理提升工作计划、月度行动项工作计划等信息,包括计划工作名称、计划衡量标准、计划完成时间、责任人、跟踪反馈信息等信息。

(3)系统流程设计。每日下班前,用户根据当日工作实际情况,在线申报工时数据包含正常工时和加班工时,其中正常工时数据最小单位为0.5h,最大单位为7.5h,系统自动记录用户填写工时的具体时间。工时提交审核后可以修改,一旦工时数据完成审核,将不可进行修改。

用户出差需提前填写工作计划,出差完后应及时补填工时,工时补填限制在7天以内。用户请假需提前填写请假工时,系统会自动登记用户请假工时和时长。

三、结语

(1)系统采用B/S结构和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开发了MHS管理人工时统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在线人工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了人工时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分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