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计划 >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05 12:4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教学计划【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五篇】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
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二章:数列;
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
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
第三章:不等式;
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
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

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
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
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
第四章:圆与方程;
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基本学习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
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例题统一、习题统一、资料统一;
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观察与指导;
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
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章、节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1.1,1.2

解三角形

2

1.2

解三角形

3

2.1,2.2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

4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5

2.4,2.5

等比数列及前n项和

6

2.5

考试

7

3.1,3.2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8

3.3,3.4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

9

考试,复习

10

期中考试

11

1.1,1.2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直观图

12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3

2.1,2.2

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4

2.3

直线、平面的判定及其性质

15

3.1,3.2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方程

16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7

4.1,4.2

圆的方程,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18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19

复习

20

考试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 天津 300222)

摘要:“卓越计划”是教育部率先启动的改革计划,职技高师依托“卓越计划”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和“卓越职教师资”教育教学改革。从职技高师的角度,构建“卓越计划”下的数学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卓越计划;
职技高师;
数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84-04

问题的提出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多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迫切需要提升工程技术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6月,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年―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高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和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两重任务。在国家“卓越计划”指导下,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代表的职技高师分别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卓越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职业教育所需的具有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卓越师资。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对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美国在“迈向2020工程师培养计划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备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及应用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大学数学是卓越人才培养关键中的重点已成为共识。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得一大堆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目前,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介绍数学定理、推导证明与例题,着重于逻辑推理的严谨,缺乏实际应用的例子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背景分析,学生学习感到难度大、无法理解具体应用,进而导致学习兴趣锐减、学习效果不佳、与专业学习脱节等等。如何开展大学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笔者拟从职技高师的角度探讨“卓越计划”下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与实践,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职技高师基础课程的数学,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二是作为职技高师的数学专业,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卓越计划”下数学基础课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目前,各理工科专业类别大都开设数学课程,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式以及研究问题的着眼点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卓越计划”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适应“卓越计划”的基础课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2010年至2012年间,我们在对全国四十余所中、高职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在卓越工程师和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方案中,对数学基础课教学进行了以下创新改革。

进行数学基础课分类分级教学改革 依据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首先,构建了不同专业需求、具有专业特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类别,实施了机电类、经济管理类不同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生源,实施了区别高中生源、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不同的教学大纲,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同时在机电类专业高中生源中进行了分级教学,实施了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改革,形成了适应“卓越计划”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理论知识与数学实验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改革。增加了数学实验课程,以Matlab软件为例,让学生掌握数学编程与科学计算能力,如将Matlab引入线性代数课程,使之与线性代数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线性代数课程的最新计算工具和方法,不仅可以用手算低阶的矩阵,而且使学生学会求解6阶及以上、复系数的线性代数问题,适应后续课程的学习,提高数学基础课的效果,为专业应用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

强化案例教学 数学基础课程除了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与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外,重点强化数学的应用性。根据“卓越计划”强调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数学基础课实施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学会”转变;
从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向以专业工作需要为中心转变;
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为中心转变。根据机电类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如电路分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图形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等需要进行大量分析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不降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改变数学基础课教学中概念、定理、证明、例题的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科学计算能力,以适应后续课程学习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课题组教师在电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杰尔霍夫电路方程、信号变换与信号处理、定积分与拉普拉斯变换性质求解刻画RLC电路等应用案例;
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机械运动分析、流体力学受力计算与流量分析等应用案例;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金融与人口的指数增长模型、均衡价格模型等案例。又如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中,增加了解析函数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留数计算在数字滤波器性能分析和形状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等等,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增加了投入产出模型案例等等,以此强化数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数学在专业中的运用,明确学习数学基础课的目的,了解数学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方法与途径。此举受到各相关学科专业的欢迎和好评,对“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体会到,实施“卓越计划”下的数学课程创新改革,一方面对教师继续学习针对培养对象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可激发数学课教师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更加明确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支撑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意识,改变了强调完整地讲授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观念。

编写数学课教材 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从专业需求和“卓越计划”的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入手,理学院先后召开学生座谈会、各专业学院教学院长和专业教研室教师座谈会,听取专业学院对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意见。结合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删减了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实例、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的练习题和数学家简介,编写了适合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应用高等数学》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完善数学精品课资源平台 我校“高等数学”课程是天津市精品课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是校级精品课程,在校园网上,这些课程的网页成为教师和学生课外自学的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问题的背景、发展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历年的考试试卷分析等,提高学习兴趣,其中的“互动答疑”链接可使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竞赛为载体强化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能力 “卓越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强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在数学基础课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数学建模是把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强调数学原理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强调计算机技术作为数学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针对职技高师“卓越计划”的特点,我校在多年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举办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由教务处颁发竞赛文件,理学院承办。以建模竞赛为切入点,通过数学建模讲座、培训及选修课的开设,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和内容融入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在专业中的数学应用能力。三年来,每学年的第二学期(5月份)组织竞赛,参赛报名的原则是:(1)学生自愿报名,鼓励不同专业学生联合组队;
(2)由学生所在学院推荐,形成全校各学院支持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氛围;
(3)参照国家数学建模竞赛的方式和时间安排,进行学校建模竞赛;
(4)评选学校数学建模竞赛奖,纳入学校对学生的奖励,记录学生课外学分;
(5)从获奖队伍中选拔25支参赛队代表学校,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竞赛。在2011—2013年国家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取得了获得国家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天津市一、二等奖15个的突出成绩。

“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对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技高师作为培养职教师资的方面军,其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技高师的领军校,于上世纪创立的“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职教师资“双师型”政策的核心成果之一。

在全国8所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中,1所学校(天津)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一级硕士点;
8所学校都设有数学类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教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同时都承担全校的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3所学校(天津、江苏、河南)的“高等数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在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在职技高师中,一方面数学专业担负着培养中、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教师的重任;
另一方面数学作为职技高师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的新要求下,对职技高师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研究至关重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通过对中、高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和师资现状的调查,按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的要求,制定了职技高师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方案,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以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准教师素质与能力。

数学师资素质与能力分析 在对全国13所高等职业院校和28所中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与数学师资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数学课程应以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继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任务;
以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
以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任意选修内容,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讲座、数学活动以及学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为内容。达到职业院校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教师应系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了解机械、电子、财务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学建模方法,能熟练应用Matlab、spss等数学软件,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数据分析的能力和进行数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制定数学专业“卓越计划”改革方案 在对天津、江西、广东等职技高师数学类专业教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依托“卓越计划”,以“强基础、善应用、重能力”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的系列改革,包括大类招生改革、学分制管理改革、实行导师制、专业分流与模块化培养等等。模块化培养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师范教育模块、专业提升与拓展模块等。经过四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学生初次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奖3个,天津市奖10多个的突出成绩。

加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数学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数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实施了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平台基础建设、科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等一系列改革后,我校成功获得“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处于领先地位;
我校培养的研究生有近20%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结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职技高师数学教学创新改革的实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服务于专业并支撑专业课教学,在专业设计环节,发挥了数学计算的优势,我校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在专业大赛和全国建模竞赛中屡次获奖,首届“卓越师资班”毕业生多数被“211高校”的工程实训中心或中、高职院校聘为师资。

深化数学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升应用型大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帆.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12):66-70.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3]李大潜.关于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宏观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7-9.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日本教育;
教育振兴基本计划;
方向;
目标;
措施

2013 年6月14日,日本了内阁会议通过的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这是继2008年第一期计划之后的又一期教育振兴计划,它就今后5年日本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成果目标以及基本措施进行了规划部署。①

一、主要内容

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指出了当今日本社会面临的问题,如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活力的降低,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不同地区和代际之间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差距的扩大,社会连带关系的淡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传统文化和规范意识的传承困难等世界性问题……对此,该计划提出构建“自立、协同、创新”的终身学习型知识社会,以应对各种现实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计划同时指出了日本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例如,学前教育阶段的开销使学生家庭负担过重;
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道德教育不力,学生体质下降等问题;
高中教育阶段在减轻学费负担,适应多样化学习需求,与大学阶段有效衔接等方面有待改善;
高等教育阶段则需要在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管理运营,保障学习机会均等以及提高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加强改革。此外,终身学习方面的问题包括大学接收成年人入学的比例尚低,社会教育机构的质量需要提高,终身学习成果的评价及其应用有待改善等。

二、基本框架

针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和教育发展状况,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确立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4个基本方向、8个成果目标和30项基本措施,此外还有53个成果指标。在每一个基本方向之下,都有一个或若干个成果目标,每一个成果目标之下又有与之相配套的作为衡量标准的成果指标以及为实现成果目标而要采取的基本措施。

(一)基本方向之一:培养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此基本方向包括4个成果目标,18个成果指标和13项基本措施。

1.成果目标一:切实培养生存能力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在国际学力调查中的平均得分处于最高水平;
儿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习惯得到改善;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残疾学生个别指导计划及援助计划的制定率增加;
自己同他人、社会的相关意识提高(认为自己有优点的学生、希望成为善解人意的学生、拥有理想和目标的学生以及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学生比例均有增加);
欺侮同学、逃学及高中退学的状况得到改善(欺侮事件的化解比例增加,逃学及高中退学的比例降低);
学生体质切实提高(10年内青少年体质争取超过1985年的水平);
学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得到推进(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学生比例增加,设置保健委员会的学校比例增加,不吃早饭的学生比例减少,学校供餐中使用本地出产食材的比例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充实能够培养学生扎实学力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
造就学生健康的体魄;
综合提高教师的资质能力;
增强幼儿教育;
推进能够满足特别需求的教育的发展;
确定各个学校的监测与改善周期。

2.成果目标二:培养课题探究能力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学习时间得到更好的管理和调控,高效的学习时间有实质性的增加并得到保障(达到欧美水平);
学习环境得到改善;
学校的教学体系得到完善和加强(教育课程体系化,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得以实施,课程计划得到充实等);
学生、校友、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对教育的评价有所改善;
成年入学者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而对大学教育进行根本性的改变;
保障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
构建适于学生成长的弹性化的教育体系。

3.成果目标三:形成贯穿终生的自立、协同、创造的能力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研究有关现代与社会课题的人员比例有所增加;
体验型活动、读书活动的实施状况得到改善(参加体验型活动的学生数量增加,开展全校统一读书的学校比例增加,制定儿童读书推进计划的市町村②比例增加);
学习成果的应用得到改善(能够发挥知识、技能与经验的人员比例增加,参加体验型活动的评价、表彰的青少年数量增加);
民间办学者为保证和提高学习质量付出更多的努力(实行信息公开、自我评价的民间办学者的比例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推进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学习;
促进学习质量的保证与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应用。

4.成果目标四:培养学生立足社会及职业自立的能力和态度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儿童学生的前途意识得到提高(对未来抱有理想和目标,认为学科学习对将来走上社会有所帮助的学生比例增加);
针对岗位不合适等问题,为改善年轻人的就业状况(就业率、早期离职率等)采取更多的改进措施(初中及高中、大学及短期大学③、高等专业学校以及专修学校的实习状况有所改善,大学及短期大学、高等专业学校以及专修学校的问题解决型学习的实施率提高,大学等机构接收成年人的状况得到改善,女性大学教师数量增加,将毕业生就业状况予以公开的大学增加,就业咨询辅导员和就业咨询室的设置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充实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就业,以及强化基于“产学官”协作④的专业核心人才及高级职业人才的培养。

(二)基本方向之二: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此基本方向包括1个成果目标,12个成果指标和3项基本措施。

1.成果目标五:培养能够主导社会变化及创造新价值的人才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能够创造新价值的人才培养方面:在国际学力测试中的平均得分处于最高水平;
不畏艰难失败且勇于挑战的儿童学生数量增加;
参加国际科学技术竞赛的人数增加;
为培养引领社会的领军人才而实施的跨学科教育课程增加;
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研究型大学”10年后增加一倍;
大学的国际评价有所提高。第二,在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方面:学生英语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学习指导要领规定的英语能力目标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比例达到50%;
设定毕业生英语能力标准的大学数量及达到标准的学生数量增加,设定毕业生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大学增加);
满足英语能力标准(实用英语技能考试准1级⑤、托福网络考试80分、托业考试⑥ 730分以上)的英语教师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初中50%,高中75%);
本国学生的海外留学人数以及接收外国留学生的人数均有所增加(2020年本国学生留学海外人数增加一倍);
大学教师中的外国教师比例增加;
大学的外语授课实施率提高;
大学的入学时间灵活化(在普通入学月份以外入学的人数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提供促进优秀才能与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高端化的学习机会;
通过强化大学院⑦的功能形成卓越的教育研究基地,促进大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加强外语教学,加强留学生双向交流与国际交流以及大学国际化等适应全球化需要的人才培养措施。

(三)基本方向之三:构建学习的安全支撑网

此基本方向包含2个成果目标,12个成果指标和3项基本措施。

1.成果目标六:确保所有愿意学习者的学习机会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幼儿园的入园率增加;
因经济原因而在高中阶段退学的人数减少;
国际学力测试中成绩处于熟练水平下位⑧的人数减少;
家庭经济条件及教育环境差异对学力产生影响的状况得到改善;
欺侮同学、逃学、高中退学的状况有所缓解;
升学机会及学习条件得到改善(成功申请大学奖学金贷款的人员比例增加,低收入家庭学生中接受学费减免的人员比例增加);
社会成年人的入学人数增加一倍。

基本措施包括:实行减轻学生教育经费负担的经济援助;
实行为学习困难者及社会生活困难者提供学习机会等援助。

2.成果目标七:确保安全放心的教育研究环境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中小学设施的抗震化率提高;
被指定为避难场所的学校防灾设施的配备状况得到改善;
学校管理下的学生灾害事故受伤人数降低,并争取实现零死亡;
为提高学生的危机应对能力而采取相应措施的学校数量增加;
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抗震化率提高。

基本措施包括:通过完善教育研究的环境设施及开展安全教育来确保学校学生的安全。

(四)基本方向之四: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并建立富有活力的共同体

此基本方向包括1个成果目标,11个成果指标和3项基本措施。

成果目标八:形成互助合作的富有活力的共同体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中小学及终身学习方面:在所有学区构建学校与社区有组织的联系与互动的机制,例如成立“地区支援学校本部”;
地区居民和家长参与的“共同体学校”占公立中小学的比例扩大到10%;
居民的社区参与度提高(参加社区活动的儿童学生比例、参加社区学习等活动的老年人比例有所上升,在社会教育场所注册的志愿者人数以及参加学校支援、课外活动的社区居民人数均有所增加);
针对所有学校和社会教育场所开展运营状况评估及信息;
在所有市町村设立综合型地区体育俱乐部;
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援力度(在所有小学学区确保家庭教育的学习机会并由家庭教育支援分队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等援助活动,家庭当中的亲子交流及孩子的基本生活习惯得到改善)。第二,在高等教育及终身学习方面:大学与地方性企业及官方机构合作开展的教育课程数量增加;
与地方性企业共同开展的研究数量增加;
为解决地方性课题而开设的教育课程数量增加;
大学对震灾救援等学生志愿活动的支持得到加强;
大学面向社区的公开讲座数量上升,大学校园开放度(体育馆、图书馆等)得到进一步加强。

基本措施包括:为形成联系紧密和富有活力的共同体而推进学习环境及协作机制的完善;
促进高等教育机构作为社区核心的建设;
在丰富的社会关系中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援力度。

为了保证以上4个基本方向的改革措施得以顺利实施,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还制定了8项保障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基本措施:推进重视一线工作的学校管理运营和地方教育行政改革;
健全教师教学指导体制以适应开展细致、优质教学的需要;
为实现良好、优质的学习而完善教育设施环境;
强化大学的管理职能;
推进大学在明确个性与特色的基础上强化研究服务功能;
确立大学等机构的财政基础并完善个性与特色的设施;
振兴私立学校;
强化社会教育的推进体制。

此外,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还强调遵循一些共同理念以推进改革,例如尊重多样性,重视贯穿人生不同阶段教育的纵向连接,加强社会各领域、各部门分担教育角色的横向联合。同时,该计划还强调,国家和地方需担负各自的教育职责,加强联合与协作,国家在维护全国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提高教育水平上负有最终的责任。国家的具体责任包括:制定教育的基本制度框架;
制定全国标准,包括学校设置标准、课程标准、班级编制及教职员工编制标准等;
为完善教育条件提供相关支持和帮助,例如收集、分析和全国教育信息数据,为教师工资和教育设施提供国库补助;
支援教育教学实践,例如提供指导和建议、开发教学方法、组织研修等;
批准大学的设置,为教育部门提供财政支持等;
通过构建人际网络和宣传引导来号召全社会参与教育振兴。

三、评价

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是在第一期计划的基本方向与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在相当程度上延续了第一期的内容,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了调整和修订。第一期计划提出的有关培养目标的基本方向为:一是尊重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二是培养富有教养和专业性的知识丰富的人,以支持社会发展。而第二期计划则针对迅速变化和日趋严峻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强调了对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同时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出了跨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此外,第二期计划还在成果目标之下列出了成果指标,使计划目标变得更加具体明确。与基本措施不同,成果指标是衡量成果目标是否实现的检验标准,具有评估指标的功能,而基本措施则是为实现成果目标而采取的政策举措。第二期《教育振兴计划》不仅制定了规划目标,同时也明确了成果指标,使得计划措施的实施与评估更富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也使第二期计划的内容比第一期更加充实和完备。

注释:

①文中信息均来自文部科学省网站http://mext.go.jp/a_menu/keikaku/detail/。

②市町村是日本对于市、町、村等“基础自治体”的总称,也是日本基层地方行政单位。

③短期大学是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旨在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能直接应用的技能,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④“产学官”协作是指企业、学校及研究机构、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常情况下,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负责制定发展规划以及建立相关制度、给予政策指导和提供经费支持,学校和研究机构负责基础研发和人才培养,企业则负责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的实际应用开发。

⑤日本的实用英语技能考试分为7个等级,即5级、4级、3级、准2级、2级、准1级和1级,1级为最高级,准1级是仅次于1级的第二个等级。

⑥托业考试(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TOEIC),中文译为国际交流英语考试,用于测试母语非英语人员在国际性环境中的日常英语能力,旨在衡量应试者在国际商业、贸易环境中使用英语的熟练程度。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教案)四种。现依据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一”的目标及其规定的活动和内容,对上述四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方法及低年级教学计划试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一、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规划,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其他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

    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

    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入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

    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

    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

    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如上所述,学段各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主观随意安排的,而是依据本学段各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规定选定的。因此,教师在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时,应先对所确定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如: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目标的特定要求,考虑哪些内容适于安排在一年级,哪些内容安排在二年级;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分清哪些教材分别属于哪个目标统领下的内容,等等。掌握好教材的性质、特点及目标属性,有助于合理地把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在分配到两个年级中时,做到目标明确,分量适宜,难易度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

    3.根据学年、每周授课时数和季节规律,分配好两个学期的内容。

    根据以上思路,现列举学年、学期、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部分教案,供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计划时参考。

    表1 一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示例 略)

    表2 二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示例 略)

    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的制订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学进度。它是依据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安排的教学内容和规定的教学周数、每周教学时数,以及各项教材的时数比例,结合季节、气候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的。它是制订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几点说明

    1.下面试举的一年级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示例)所选编的教学内容,是依据表“一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的教材编制的。

    2.每周授课时数是按4课时安排的;每课时安排两项教材或活动(一课时为两课次),但体育基础常识课、身体测量课和地域性活动课等,每课时可以安排一项教材或一项教材1~2课时完成。应注意学与练结合、室内与室外有机结合。

    3.在所试举的学期教学计划中,没有确定体能和动作技能的测度项目。在实际制订计划时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加以规定。

    4.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还可安排“机动课”时间(一般安排2~4课时),以便对各种原因的停课或薄弱环节等进行适当弥补和调整。

    (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表3 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课教学进度(示例 略)

    三、单元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单元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单项教材(包括课题单元)教学计划。它是依据学期教学计划中某项教学内容或活动(一般为测试项目或发展体能效果好、动作技术较复杂等重点教材或连续进行的课题活动)及其目标制订的课时教学规划。通过对某项教材或课题活动的统筹设计、逐课实施,能够确保教学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方法和步骤

    1.依据该学段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要求,按照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中该项教材的课时规定,提出每次课的目标要求和教学重点。

    2.结合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设备条件,安排教法步骤和组织措施。

    3.最后一次课进行终结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态度、学习进步程度和简单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

    (二)单元教学计划示例(仅供参考)

    一年级持轻物掷远单元教学计划 (示例 略)

    四、课时教学工作计划(教案)的制订

    课时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案,它是依据学段水平目标的规定和学期教学进度(包括单元教学计划)中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制订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质量的课时计划,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本保证。为此,教师要悉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有效地实施和目标的达成。

    (一)制订课时教学计划的基本思路

    (二)课时教学计划示例

    课时计划的形式多种多样,这里提供的是依据水平一的目标及本学年、学期计划中选编的部分内容或活动,仅供参考。

    体育课的设计(教案示例)

    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生动体验。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课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革体育教学的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把儿童喜爱的事物用故事形式通过游戏活动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使体育教学的进行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的“导入”,采用音乐、图片和模仿练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本体感觉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中去,使学生一到课堂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兴趣的指向一下就集中在各项活动之中。在全课中,紧紧扣住了故事的情和景,使情景交融,学生始终沉浸在良性的环境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在完成阅卷、核分、划线等一系列程序后,2019年郑州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将于7月26号正式开始录取。按照河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郑州市教育局结合郑州市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实际情况,确定2019年郑州市区第一批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5分,郑州市区第二批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1分,郑州市区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为381分。

【录取数据】郑州市区普通高中录取率达75.79%

2019年,郑州市区共有49630名初中毕业生报名参加郑州市区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郑州市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37360人,招生计划人数占报考毕业生人数的75.28%。其中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17800人,占普通高中总计划的47.65%。

从实际划线录取情况看,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实际录取18055人,录取人数占总招生计划数的48.33%。加上民办学校和国际班的后期录取,三个批次学校约录取37615人,普通高中录取率75.79%。

【划线办法】分学校划线、分学校公布、一次录取

今年,郑州市区普通高中录取依旧实行分学校划线、分学校公布、一次录取的办法。录取时根据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和班额控制标准一次性确定每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根据录取分数线确定录取名单,进行录取。

郑州市区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划定,以学校招生计划、考生学业考试成绩和考生填报志愿为依据,分别划出统录分数线、分配生录取线。具体办法为:

1.郑州市区第一批次学校录取分数线划定。第一批次普通高中划线时,按照“志愿优先、依据分数”的原则。首先,按照某校统招生计划数的40%划定分数线;
其次,按照报考该校第一志愿考生的学业成绩,及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分配生计划数,划定该校在各初中学校的分配生录取线。

划定40%统录生分数线时,根据考生志愿和学业成绩高低统一排序,排序时既考虑第一志愿也考虑第二志愿。

2.郑州市区第二批次学校录取分数线划定。第二批次普通高中划线时,按照“依据志愿、依据分数”的原则,进行第二批次的划线录取。

3.郑州市区第三批次民办普通高中录取。由学校自主进行。

按照河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郑州市教育局结合郑州市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实际情况,确定2019年郑州市区第一批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5分,第二批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1分,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为381分。

【录取】7月26日中午可以查录取结果

按照郑州市中招办2019年郑州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日程安排,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将于7月26日—7月27日进行。

7月26日、27日为统录生的录取审批时间。考生和家长可于7月26日中午登录郑州教育信息网(ztc.zzedu.net.cn)查询考生录取结果,也可以登录各学校网站查看录取公告,也可以到学校现场查看录取公告、查询录取结果,也可以拨打学校值班电话进行咨询和查询;
同时学校会主动通知已被录取的学生及其家长。

郑州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坚持“录取分数线公开”的原则,公布方式与去年相同,各学校的统录分数线由学校公布,郑州市区普通高中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郑州市中招办公布。

今年,郑州市区普通高中继续实行阳光招生。各招生学校要切实做到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计划公开,考试成绩公开,录取程序和结果公开,收费标准公开,主动接受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各招生学校在郑州市中招办的统一监管之下,在招生过程中坚持“两严格”,严格按照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招生,严格执行省、市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

【特别提醒】

1.在普通高中录取结束以后,将进行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录取。报考五年制一贯制高职高专和“3+2”分段制高职高专的,由河南省招办统一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录取控制分数线为200分。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80分,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300分,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320分,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50分。小中专不设录取控制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