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计划 >

生物安全工作计划【五篇】

时间:2023-07-06 13:4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1、加强屠宰检疫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屠宰检疫工作。结合畜禽屠宰监管整治工作,开展屠宰检疫工作,提升专项整顿行动。加强屠宰检疫工作管理,重点对屠宰检疫申报、屠宰检疫痕迹等工作的规范,强化屠宰检疫检验程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安全工作计划【五篇】,供大家参考。

生物安全工作计划【五篇】

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加强屠宰检疫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屠宰检疫工作。结合畜禽屠宰监管整治工作,开展屠宰检疫工作,提升专项整顿行动。加强屠宰检疫工作管理,重点对屠宰检疫申报、屠宰检疫痕迹等工作的规范,强化屠宰检疫检验程序,规范检疫记录。加强屠宰检疫室建设,配备各类检疫(化验)设备。进一步落实屠宰检疫申报、准宰制,规范检疫程序和工作记录,强化屠宰检疫检验程序,确保上市动物及动物产皮质量安全。严格落实农业部屠宰检疫“五不得”,严把屠宰检疫“五关”,全面落实“四不准一处理”要求,确保出场动物产品检疫程序到位。每月不定期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监督检疫人员规范建立各类记录台帐,确保动物产地检疫回收、动物产品持证率达到100%。

2、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申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动物饲养、屠宰和动物产品生产企业100%有无害化处理设施,鼓励引导企业使用机械处理病死猪。申领养殖环节生猪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的病死猪100%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确认。经检出的染疫、病死动物、病害动物产品100%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出现大规模乱抛病死动物现象。积极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第三方治理。不定期对各乡镇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确认、登记进行督查,防止虚报病死猪数量、骗取补助资金的违法现象发生。

3、严把流通环节监管工作。一是抓好外购畜监管工作,外购畜批批落实落地报检,进行隔离观察、并健全相关登记。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各公安检查站派驻人员严格做好牲畜流通环节的监管,坚决杜绝外县市生猪及其产品调入我县,同时查证验物,对于证物不符、无证拉运牲畜等违法情况立即上报。二是加强跨州境调运动物监管,进一步做好外购动物的落地报检、隔离消毒等工作,严格落实调运牛、羊布病监管、落地检测工作,形成调出必检与调入隔离双重保险机制,防止输入性疫情发生,保障活畜流通规范有序。加强流通环节日常巡查,加大对无证调运、证物不符、未按规定落地报告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
综合课程设计;
项目角色划分;
协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094-03

作者简介:徐慧,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服务管理;
邵雄凯,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学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移动数据库技术和Web信息服务;
陈卓,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
阮鸥,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湖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目前面向本科生稳步推进“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70%左右的本科生,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体、创新创业精神为两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20%左右的本科生,培养具有一专多能、湖北工业经济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中坚人才;
针对10%左右的本科生,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项目计划,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未来湖北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在这一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设置和修订的过程中,考虑利用科研平台、培训、竞赛等方式,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进一步推进我校“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本文旨在讨论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改革实践。

一、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定位

按照“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我校依据学科专业特点探索实施“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教育――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六元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下,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明确规定六大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分,并分为基础层次(基础课程实验、生产劳动、认知实习等)、提高层次(学科基础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学年论文等)、综合层次(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三个层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前后衔接,循序渐进,贯穿整个本科生培养过程,旨在增强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面向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论”、“应用密码学”、“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防御技术”、“网络性能分析”和“网络安全编程与实践”这六门专业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信息安全概论”课程首先引入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消息鉴别与数字签名、身份认证、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技术以及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知识点;
而“应用密码学”课程则介绍密码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主要密码体制的算法与应用;
更进一步,“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以协议分析为导向讲授网络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功能域、体系结构、协议规范、信息表示等知识点;
“网络防御技术”课程以统一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阐述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法以及网络防御的基本原理;
在此基础上,“网络性能分析”课程着重讨论网络性能管理的理论与应用;
“网络安全编程与实践”课程讨论网络安全编程实现的基本技术。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建设成果,目前正在为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所借鉴。

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介于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层次到综合层次的过渡阶段,作为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第四学年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深入培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实践能力。

二、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实施方案

为了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实施过程的改革思路是:采用自主团队方式,选择并完成一个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对于相关专业本科生而言,因为是自由组成团队,项目角色划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并不是要求本科生在短时间内便可以完成一个很大的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主要是希望他们能够利用已有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的知识基础,按照软件工程的思路合作完成一个规模适中的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提高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实践能力。基于不太大的项目规模,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项目角色划分与相应职责见表1。

三、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

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我校自2008年开始面向本科生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并于2012年面向本科生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同时已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何保证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协同设计,是专业改革实践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图1给出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主要包括四个方向,即“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网络防御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统一网络安全管理”。其基本的选题思路在于帮助本科生熟悉常用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编程开发包,并掌握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实践的基本技术,为将来从事网络管理与安全方面的研发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各方向的参考选题见表2。

更进一步,较之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具有更强的整合性与自身的特色,见图1,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即“物联网安全”与“物联网管理”,各方向的参考选题如表3所示。[1,2]

按照我校“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层次到综合层次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在改革实践过程中,考虑采用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实施方案,并尝试实现该方案在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同时给出这两个专业不同方向的参考选题。

参考文献:

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顶层设计专项行动计划

到2015年,充分发挥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健全完善物联网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初步实现部门、行业、区域、军地之间的物联网发展相互协调,以及物联网应用推广、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频谱资源分配等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各环节协调发展、协同推进、相互支撑的发展效应。

二、标准制定专项行动计划

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标准。优先支持应用急需行业标准。继续推进公安、环保、交通、农业和林业等5个重点应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新成立5个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结合实际需求,统筹国标、行标规划,研制40项急需的应用标准。后续重点推进各领域的应用标准化工作,完善物联网应用标准体系,基本覆盖各重要应用领域。

三、技术研发专项行动计划

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瞄准物联网技术前沿,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围绕应用和产业急需,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探索形成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培育和打造技术创新链与产业生态链,支撑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应用推广专项行动计划

(一)推动工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智能化应用。面向两化融合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流程工业和装备工业为重点,在煤炭、石化、冶金、汽车、大型装备工业中各选择4—5个重点企业开展面向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和节能减排的物联网应用示范,推动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与经营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转变,提升生产和经营效率。

(二)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管理精细化应用。面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管理精细化需求,选择2—3个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或相关重点区域,组织实施国家精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开展大田作物、养殖业和设施农业以及农资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推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农资及农技服务模式创新,并区域扩展;
加快实施国家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逐步扩大应用试点规模,适时开展推广应用,提高我国粮食与经济作物储运管理水平。

(三)推动物流管理智能化和标准化应用。面向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智能化、标准化管理需求,加快实施国家航空运输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航线应用示范工程,并深化拓展试点应用领域,组织实施国家远洋运输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国家快递物流可信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和进出境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物联网应用示范,提升我国物流领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选择若干大型制造企业,开展企业物流作业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企业物流作业水平;
选择若干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以及地区,在城市共同配送方面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推动技术应用和产品标准的统一,加强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物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推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统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挖掘,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四)推动污染源监控和生态环境监测应用。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需求,在四川、山东等地实施国家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选择若干排放危险废物、放射源废物的企业和医院,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应用示范,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选择2—3个河、湖分布数量较多且水质安全隐患较大的省份,支持地方开展水质量监测应用示范,为实现水质改善提供技术手段;
选择若干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支持地方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应用示范,对火电、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等行业企业进行重点防控和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
选择若干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火电厂开展污染源治污设施工况监控系统应用示范,提高污染治理监管水平。开展进境废物原料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进境废物原料监管水平;
在吉林、江西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旅游景区,实施国家林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3—4个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林业资源和生态旅游安全监管和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我国生态保护和服务水平。

(五)推广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和动态监管应用。面向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需求,突出煤矿安全监管重点,开展煤矿安全设备监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加快实施国家矿井安全生产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逐步扩大应用规模,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覆盖井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实现矿井安全生产信息的网络化采集,实现对矿井透水、瓦斯、粉尘等事故灾害的预防预警和自动处置,探索完善矿井安全生产物联网技术标准、装备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升矿山企业安全防护水平;
加快实施国家特种设备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的信息追溯、动态监管、实时追踪与应急救援,并由电梯、气瓶两类特种设备逐步扩展到其他特种设备;
在全国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推广生产环境实时监控和智能处置应用,建立民爆行业生产经营动态监控信息平台,深化行业生产经营信息自动采集和视频监控,提供应急联动服务,提升企业和全行业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推动交通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面向交通领域智能化管理和调度需求,选择2—3个大中城市和2—3个内河流域,实施城市智能交通和智能航运服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车辆识别、航运服务、交通管理应用示范,提升指挥调度、交通控制和信息服务能力,推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交通统计信息的采集;
推广客运交通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公交系统建设,提升公共交通的协同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开展4—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联网新技术应用示范,包括导航定位、紧急救援、防碰撞、非法车辆查缉、打击涉车犯罪等,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发展,提升交通安全和社会服务水平;
开展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及推广。

(七)推动能源管理智能化和精细化应用。面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求,加快实施国家智能电网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并拓展应用领域,在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等领域实施10个智能电网试点,提高我国电力运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在加快实施国家油气供应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基础上,继续向其他油田拓展,实现油气生产、炼化、储运、销售全业务链集中管控和精细化管理,降低油气供应成本,增强能源综合保障能力;
推广公共建筑节能物联网应用,提高建筑内水、电、气、热等资源的智能监测和控制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八)推动水利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应用。面向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饮水安全保障、水土流失治理、水库安全管理突发性事件处理等需求,组织实施国家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区域专业化水库设施安全维护,推广水利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度共享的水利信息综合采集和信息处理业务体系,满足水利业务应用需要,提高用水安全。

(九)推动公共安全防范和动态监管应用。面向公共安全需求,加快实施国家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深化婴幼儿乳粉及酒类应用,建立健全肉类、蔬菜、中药材等重要商品追溯体系,逐步扩大监管食品品种和应用范围;
选择部分直辖市和重点城市,实施国家公共安全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重要活动及场所保卫、机动车整体管控、流动人口管理和城市核心区立体防控及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等重点应用示范,提升社会治安水平;
实施消防安全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现消防设施的实时监控和火灾隐患的排查预警;
选择重点企业和危化品集中地区,组织实施国家危化品管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危化品存储和道路运输监管应用示范;
开展灾害性气象信息采集和实时处理应用示范,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中西部灾害多发地区,开展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联动应用示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十)推动医院管理和社区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面向医院智慧化管理、社区远程医疗及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选择10个左右信息化基础好的三级医院,重点开展面向医务人员、患者和医疗物品的医院管理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并逐步向全国推广,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选择部分养老机构,组织实施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对集中养老人员提供智能化服务,依托养老机构对周边社会老人开展社会化服务,并逐步向其他养老机构推广;
在4—5个城市社区,开展社区健康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实现社区中心及时掌握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并开展相应医疗和健康服务。

(十一)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精细化应用。面向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网的精确诊断和一体化管控需求,选择5个城市,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实现对地下管网、立交桥、井盖设施、无线基站、城市内涝、供排水设施、地下空间安全等状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在线监控、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水平。

(十二)推动智能家居应用。面向公众对家居安全性、舒适性、功能多样性需求,在大中城市选择20个左右重点社区,开展1万户以上家庭安防、老人及儿童看护、远程家电控制以及水、电、气智能计量等智能家居示范应用,解决制约规模化推广存在的产业链协作不足、成本过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带动智能家居技术和产品突破,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十三)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开展应用示范。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按照《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明确的重点任务,积极组织实施《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2013—2015)行动计划》,着力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应急救援、智能教育、智能水利、智能旅游等十三个应用示范工程。各行业主管部门优先在无锡示范区部署相关行业物联网应用试点,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积累经验。

(十四)推动电信运营等企业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建立鼓励多元资本公平进入的市场准入机制,支持电信运营、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等企业积极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重视信息资源的智能分析和综合利用,促进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对物联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

五、产业支撑专项行动计划

协调推进物联网核心产业发展。强化产业培育与应用示范的结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工业、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交通、能源、水利、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管理、国防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为引领,结合地方基础和优势,充分考虑技术、人才、产业、区位、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等因素,鼓励和支持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服务集成等企业以及相关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物联网产业与应用示范的紧密结合。

六、商业模式专项行动计划

建立商业模式创新体系。营造商业模式交流环境。推广成熟商业模式。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增值电信业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参与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多种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提升物联网专业服务水平。加速物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的融合应用,推动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探索发展新的物联网专业服务。拓展物联网增值服务。

七、安全保障专项行动计划

推进物联网关键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强物联网安全标准实施工作。建设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检测评估平台。建立健全物联网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体系。开展物联网应用安全风险管理建设试点。从物联网信息安全监管、可信身份认证和安全控制、网络安全防护、隐私保护等方面,开展支撑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

八、政府扶持措施专项行动计划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投入。加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力度。在国家科技计划中提高对物联网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比例。国家973 计划重点加大对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信息安全等物联网基础性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国家863 计划重点加强对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小型化传感器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仪器仪表技术研发的支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加强面向农业、制造业、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的支持。

九、法律法规保障专项行动计划

梳理分析物联网相关立法,研究修改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中影响物联网发展的条款。研究制定物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办法,组织开展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资源共享立法研究。提出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建议,为物联网发展提供路权和资源保障。积极开展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加快推进物联网相关专利布局。

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网项目规划 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青赔

电力作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承担着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要以“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科学合理、有序高效、简洁明确”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原则,遵循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制约电网发展的关键环节,认真研究配电网规划建设的原则、主要任务、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和注意问题,努力建设网络布局合理、网架结构坚强可持续发展的电网,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 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为电网建设提速,实现降本增效

电网规划事关全局,规划是实现电网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提高供电可靠率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好的规划是最大的经济,一个好的规划可以事半功倍,可以为电网建设、运行打下好的基础,必须始终牢牢把住规划这个龙头。电网规划是个系统工程,包含的内容、涉及的单位部门非常多,协调的工作量非常大,一个部门是干不成、干不好的。规划部门要毫不犹豫地肩负起组织、协调、带头的作用,各专业部门必须积极参与和配合,全力以赴做好电网规划工作。要特别注重规划的评价性和经济型。一个规划做出来好不好,电网投资值不值,必须要有一个衡量的办法,必须要对规划、建设、运行成本、效益有个全盘考虑。

2 贯彻“精益化”理念,推进“一体化”工作,提高电网建设管理水平,为电网建设提速

(1)电网项目建设进度、青赔、物资供应等工作,是电网项目建设的前提保证。严格执行电网项目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必须强化安全、质量、进度管理。电网建设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必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强化安全培训和教育,完善施工应急预案,特别是要抓好施工过程中对安全隐患的排查;
采用督查和联合检查并举方式,同时结合安风体系细化各项安全工作并形成PDCA闭环管理;
电网建设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是衡量项目实施效果的标准。必须按照样板创优工程标准进行监督落实;
电网建设进度管理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必须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投产时间,确保均衡化施工,杜绝目前集中力量扎堆施工带来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
采用按照年、月、周计划细化到日计划执行的管理。

(2)针对电网项目建设进度的时间,严格执行公司的合理工期及利用自身各种有利条件,合理安排建设时间。从项目的提出,深入思考项目建设的工程量、人力、物力及停电时间等因素,制定项目施工完成时间表。根据施工计划时间表、施工力量把项目建设工程量量化安排到每一天,形成每天施工计划安排,落实工程施工每天必须完成的工程量。例如,针对一间配电房的建设工期为35天,在制定5个周计划的施工安排的基础上,细化制定35个日工程施工安排计划表。列出每天工程完成的工程量及施工力量的安排,并由工程管理人员每天到点到位进行巡查,针对工程每天的完成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及每周通报相关的内容,把分析汇总结果与工程奖罚机制有效结合。通过优化、细化相关管理,从而提高电网项目建设速度。

(3)青赔工作当前工程建设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必须结合省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电网规划建设的规定和办法,如《广东省电力建设若干规定》、《关于加快我省电网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各地级市出台的相应的规定和办法等等。把压力传递给各级政府,特别是要传递给区政府、镇政府、村委,要及时传递、早传递。必须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通过联席协调,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尤其是青赔工作。

针对项目青赔工作,结合各级政府的相关文件及电力部门自身的有利条件,提前把各种困难消灭在萌芽之中。从项目提出,必须深入考虑项目建设的难点及突出点,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属地单位必须利用与各级政府建立的联动机制,组织召开联席协调会,向各级政府及相关村委会详细介绍该项目建设的优点及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项目建设的困难及突出点,把困难向政府传递,提前做好青赔的相关工作。例如,针对配电房的建设,属地单位必须通过协调会与各级政府规划部门或村委会签订配电房用地协议;
针对高、低压线路走廊,属地单位必须与当地的政府规划部门及村委会签订线路走廊协议,及落实每段线路走廊的具体负责人,针对线路走廊中,存在的困难及突出点,由各级政府、村委会或村民承担协调解决;
通过提前解决电网项目涉及的青赔问题,从而提高电网项目建设的速度。

(4)物资供应是电网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贯彻落实公司物资工作要求,深化物资管理,加强物资申报的全过程管理。继续强化物资供应链核心理念,加强物资采购全过程和供应商的全范围管理,确保物资供应的及时、准确、优质。梳理配送体系,推进地县“两级配送”的全面实施,提高配送能力。突出抓好物资申报管理、闲置物资处理等工作,扎实提升物资管理能力。

针对物资供应工作,严格执行公司的要求及相关制度,结合电网项目施工建设进度时间表,提前做好相应的物资供货计划表。实行黄绿红三盏灯跟踪机制,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做到物资供货计划、物资到货计划与工程项目横道图的高度吻合。充分利用闲置物资,形成闲置物资材料库。项目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各种闲置物资材料,从而缩短物质供应时间。通过物资细化跟踪管理,确保物质供应的时间,从而提高电网项目建设的速度。

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物业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物业管理是物业办的重要工作职责。2019年上半年,在保护区工委管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工作、加强各物业公司业务水平能力为工作重点,全面推动辖区内物业管理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落实物业安全生产,打造和谐社区

1、做好辖区内物业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物业服务企业为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辖区内物业服务企业、物业管理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日常巡查、督查、指导、考核。召开关于津盘凤凰都小区供水、消防等问题协调会议,邀请住建局、城管局等领导出席,同时会议确定暂时安装室外消防灭火栓以备应急使用,现已全部安装完成。

 2、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根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决定从现在起到6月底在全市物业管理行业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灵山岛保护区立即开展行动,保护区物业办、边防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召集辖区内各物业企业负责人召开“安全生产月”部署动员大会,要求各物业企业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开展工作,各物业企业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深入、细致彻底的自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二)提升物业公司服务水平,改善居住环境

1、加强环境卫生清理。要求各物业公司对管理区进行彻底清理,重点针对区域入口、楼道入口、车库入口,以及封闭围墙死角等部位进行全面清理。并对迎检小区(积米崖社区A、碧海临峰、康大海港苑)进行重点督查,要求各物业公司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道路、绿植、停车位等部位定期清扫,保证垃圾桶与放置点卫生清洁。对共用部位和设施设备用房进行全面排查、清理、清洁,确保楼内卫生干净整洁无杂物。

 2、加强绿化养护。督促各物业服务企业制定绿化养护计划,建立工作台账并严格落实,安排专业人员实施绿化养护管理,按照养护计划及实际情况,并利用春季“植树月”时机,在小区内开展增绿、补绿活动。

3、加强秩序维护。制定和完善安全防范管理规章制度,秩序维护人员要认真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秩序维护工作。加强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出入管理,我办不定期对各小区秩序维护人员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加强设施设备管理。对各物业管理区域内道路、井盖、路灯等共用部位和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三)做好计划外的临时性工作,确保居民满意

1、做好业委会成立的组织筹备工作。对提出成立业委会申请的小区(逸景湾),与兴港路社区居委会、小区热心业主做好联动,严格按照住建部《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稳步推进业主委员会选举工作,现工作推进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