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州“十二五”规划办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十二五”规划的前期重大课题研究、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州“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和各县(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为了进一步推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调研提纲工作计划【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调研提纲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州“十二五”规划办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十二五”规划的前期重大课题研究、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州“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和各县(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州“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经请示州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州“十二五”规划办先后组织召开了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和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议及“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培训会。到目前为止,我州“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前期重大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是向州委、州政府提交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的重要前提。《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确定了我州6个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其中,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发展战略研究、州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由州政府研究室负责牵头研究;
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研究、州“十二五”期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研究由州发改委负责牵头研究;
州“十二五”期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由州委政策研究室负责牵头研究;
州“十二五”期间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由州经委负责牵头研究。截止目前,6个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已经形成征求意见稿,正在进行广泛征求意见阶段,预计在4月中下旬能够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二、州“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情况
州“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由州“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起草。为了能够提出富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实用性的发展思路,“十二五”规划办在深入学习领会国家和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部署和要求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了各县(市)、州“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需要纳入州“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提炼,使基本思路既立足于我州的实际,同时又符合国家和省的战略取向和目标要求。目前,基本思路已形成初稿,正在进行修改完善,将在近期内提请纲要起草领导小组讨论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后,在全州范围内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预计4月下旬按照各方反馈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认真修改完善,力争形成送审稿。
三、重点专项规划推进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的规划部署和我州“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我州确定编制24个重点专项规划。各重点专项规划负责单位都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目前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12个部门已经编制形成初稿
州体育局负责编制的《州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州广播电视局负责编制的《州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州安监局负责编制的《州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州文化局负责编制的《州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编制的《州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十二五”规划》、州移民局负责编制的《州移民开发“十二五”规划》、州水利局负责编制的《州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州农业局负责编制的《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州旅游局负责编制的《州文化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州发改委负责编制的《州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云南电网公司供电局负责编制的《州电网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州劳动保障局负责编制的《州就业和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开发“十二五”规划》共12个重点专项规划目前已经完成规划初稿,正进行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之中。
(二)12个部门已完成前期研究并着手进行编制
州卫生局负责编制的《州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州地震局负责编制的《州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州建设局负责编制的《州城镇发展“十二五”规划》、人民银行州中心支行负责编制的《州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州交通局负责编制的《州“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州教育局负责编制的《州“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州商务局负责编制的《州商贸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州扶贫办负责编制的《州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州林业局负责编制的《州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州环保局负责编制的《州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州经委负责编制的《州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州科技局负责编制的《州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前完成了前期研究并着手启动编制工作。
四、各县(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
按照工作部署,各县(市)“十二五”规划编制要重视对上和周边规划的衔接,确保与全州同步完成规划编制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各县(市)推进工作情况如下:
(一)市
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于12月开始启动,1月18日召开了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议,3月23日召开了规划编制工作培训会。规划纲要委托省政府研究室编制,目前已基本完成前期调研工作,计划4月15日前拿出规划纲要初稿。对“十一五”的评估和28个重点专项规划编制 工作也已全面推进,预计可以和纲要同步推进。
(二)县
县在全州动员部署会召开后,于1月5日召开了专题培训和部署会议。共安排6个前期重大课题和23个重点专项规划。规划办从县级部门抽调骨干组成了“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和纲要起草班子。目前,前期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力推进中,“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已经形成初稿,在进行修改完善之中,规划纲要的起草工作已经开始展开。
(三)县
县“十二五”规划编制确定了6个重点研究课题和26个专项规划,目前重点研究课题已经形成初稿,待修改完善后可形成研究成果,26个重点专项规划中,有2个已经完成,6个形成了初稿,其余18个完成了规划提纲。“十二五”规划纲要委托省经济研究院编制,正在抓紧推进中,近期内可形成纲要初稿。
(四)县
县“十二五”规划工作于12月上旬启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编制工作小组,抽调了专门工作人员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6个重点研究课题中的4个已经形成了初稿,正在进行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另外2个课题完成了广泛调研工作,形成了初步提纲和框架。确定的22个重点专项规划中,有17个专项规划在开展前期调研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各专项规划提纲框架,部分已经形成初稿,有5个规划正在开展前期研究工作。前期研究和基本思路起草工作在抓紧推进中。
(五)县
县工作已经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委托省政研室编制,现已经完成初稿,前期课题研究基本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正在全力推进,部分专项规划完成初稿。
(六)县
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委托省经济研究院负责编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规划基本思路和纲要初稿,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之中,全县确定的18个重点研究课题已经完成,初步形成了研究成果,19个专项规划已经全部完成初稿,并且开展了乡镇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部分乡镇的规划纲要初稿已经形成,预计4月中旬可全部完成乡镇规划纲要初稿。
(七)县
县“十二五”规划于11月底全面启动,目前已经完成了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各部门负责编制的专项规划相关工作已经启动,“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已经形成初稿,正在进行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阶段,规划纲要委托省经济研究院编制,现在正进行基础调研等工作,预计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在6月底可基本完成。
(八)县
县于9月制定了《元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并开始启动规划相关工作。目前,全县确定的30个重大课题研究已经完成,20个重点专项规划已经全面启动,交通、能源、农业和农村经济、广播电视、绿色产业畜牧业的专项规划已经形成初稿,其余15个专项规划正抓紧推进,规划纲要已经形成初稿,正在进行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
(九)县
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于1月开始研究,5月全面启动了规划各项工作。目前,在开展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已经形成了《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初稿)》,正进行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之中,28个重点专项规划中除空间规划、参与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规划正在筹备启动外,其余专项规划2月底已完成初稿,并抓紧修改完善之中。
调研提纲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总结
(一)“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回顾从**年9月份启动到**年1月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历时两年半,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主要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年11月,省发改委与省规划院联合举办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班,就我省“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进行了初步研讨。二是**年2月,会同省科技厅、省社科联和省政府新闻办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确定16个“十一五”规划前期重点研究课题。三是**年3月,省发改委分别委托省政府咨询委、省规划院、省经济信息中心等单位开展“十一五”规划思路的基础研究。四是**年6月,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完成省委、省政府布置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重点调研课题。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形成阶段。在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十一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年9月研究的初步成果在国家东部沿海地区“十一五”规划座谈会上作了汇报交流。同年10月,开始起草“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初稿形成后,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多轮修改完善。**年6月《基本思路》最终定稿,上报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并为省委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提供基础材料。
第三阶段:《纲要》完成阶段。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后,按照省委《建议》精神和省政府的部署,开始正式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年10月,形成《纲要》初稿。11月,《纲要》分别征求了专家和各部门意见,并向省政府常务会议作了汇报。12月—**年1月,《纲要(征求意见稿)》上报国家发改委,并与兄弟省市《纲要》进行了衔接交流;
向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省政协十一届二十二次常委会和省人大财经委汇报,听取意见;
征求各市对《纲要(征求意见稿)》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轮集中修改,形成《纲要(草案)》。在省“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后,《纲要(草案)》报送省委常委会讨论审定。**年1月16日,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吕祖善省长作《关于**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1月21日,省人代会审议批准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吕省长的报告。2月24日,省政府正式实施《纲要》。
(二)“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基本经验回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经验主要有:
1、领导重视、部门协作是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财经领导小组先后两次听取了省发改委关于“十一五”规划的专题汇报,书记和吕祖善省长亲自听取了15个重点调研课题成果的汇报。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了《纲要》编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为加强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吕省长亲自担任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两次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王永明副省长召开了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参加了国家东部地区“十一五”规划座谈会,还分南北两片听取了11市对《纲要(征求意见稿)》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在“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中,省级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专项规划编制,都为《纲要》编制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对《纲要》过程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任务重。领导有力、部门协作的组织体系的形成,为“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重视编制过程、提高社会参与度是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快规划编制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一是规范规划组织体系和编制程序。省政府办公厅先后转发了我委《关于我省“十一五”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省“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在此基础上,省政府于**年10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规划工作的意见》,这些文件为“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省里还正式成立了“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开展《纲要(草案)》的咨询论证。二是实行“开门编规划”,不断提高社会的参与度和认知度。我们首次就五年规划的前期研究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也首次面向社会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言献策活动,开通了门户网站、电子邮件、直接来信、电话、传真和《**经济》杂志等6个建言献策渠道,广泛收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这些创新性举措,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规划编制的热情和积极性,使《纲要》的编制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使《纲要》成为凝聚民智、反映民意、深入人心的规划。
3、加强调查研究、注重不断创新是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规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为了增强《纲要》的宏观性、战略性和导向性,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为此,我们采取实地调研、专题研讨、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化“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为省委《建议》的起草提供了重要参考,为《纲要》的编制奠定了基础。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约束性,是“十一五”规划编制的重要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初步划分等方式强化发展的空间均衡,通过加强载体设置、区别指标属性、筛选重大项目,强化规划的约束性内容,还首次运用正文穿插专栏的表现形式。规划内容和规划方法的同步创新是“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探索。
4、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加强规划综合管理是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保障针对前几个五年计划存在规划数量过多、功能定位不清、编制程序不规范、规划实施不力等问题,在启动“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我们加大了规划体制改革的力度。除列入国家发改委规划体制改革试点的宁波市外,省发改委还确定了温州市、衢州市和绍兴县、遂昌县、普陀区等10个省级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从**年初开展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试点单位在创新规划编制手段、加强规划综合管理、强化规划实施刚性、统筹规划经费等方面推出了许多重大的创新性举措,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省级规划框架体系,颁布了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还明晰了省政府审批、省发改委和主管部门联合审批以及主管部门审批等三个层级的管理方式,把好规划编制的“入口关”和“出口关”。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规划体制改革与“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互促共进,是“十一五”规划编制成功的重要经验。
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我省“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一句是“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
一句是“推进又快又好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必须跟踪应对三方面因素、协调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跟踪应对三方面因素“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作了概括分析,但规划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跟踪和分析研究以下因素:
一是国际经济与国际市场因素。目前,我省经济国际化水平已经很高,**年外贸依存度已达65%。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对我省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年世界经济预计增长4.4%,而2007-2010年预计年均增长4.3%;
**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7.6%,而2007-2010年将年均增长6.9%。另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预期,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目前已经从谷底回升,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上升态势,“十一五”时期有望恢复甚至超过年均1.4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油价波动、人民币汇率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十一五”的发展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九五”时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十五”时期的美国“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都曾带给世界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和波动。在“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深入分析研究国际宏观环境的影响,加快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强化应对举措。
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国内市场因素。国家《纲要》确定“十一五”GDP年均增速是7.5%,这一指标是能够实现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推进,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我们要看到国内市场既会有一个比较大的量的扩张,也会有一定的质的提高。同时,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区域竞争的加剧也对**“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国家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和压缩,将会对我省的钢铁、石化等重化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土地、能源、水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也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国内大区域之间对人才、资源、技术和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实现与其他地区有效的竞争和合作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三是省内的制约因素。从省内看,《纲要》确定的全省GDP年均增速为9%,11市《纲要》中GDP增速比省里普遍都高2个百分点(杭州、宁波、绍兴为11%或左右,其余8个市都是12%或以上)。总体上看,GDP实现比较高的增速问题不大,难的是如何克服资源要素紧缺、环境不堪重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制约,使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纲要》体现了**发展模式全面转轨的要求,这就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支撑,需要支付一定的改革成本,为此,要正确处理好短期和长期、速度和质量等方面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二)协调处理好四个关系加强统筹协调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重要工作方针。实施好“十一五”规划,首先要站在统筹全局的高度,处理好四个关系。
1、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关系我们已经编制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在不同的体制背景下,规划实施手段也不相同。五年规划总体上是宏观性、战略性和导向性的,政府配置资源的范围和领域逐步减少。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体制背景下,规划实施总的原则是: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边界,主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2、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的关系以往规划缺乏操作性的原因主要是目标任务难以分解落实。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存在“两张皮”现象。这次“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比较充分地考虑了规划目标的可分解性。实施《纲要》,首先就要做好规划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年度分解落实工作。同时应该看到,资源要素制约、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不是一两个五年规划就能解决的。在改革体制、安排投资、确定实施进程时,也要合理把握规划实施的阶段重点和推进节奏,防止急于求成,欲速而不达。
3、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关系以往我们编制的规划不少,但“各唱各的调”,存在着各级各类规划的功能分工不清晰、衔接协调不充分等问题,影响了规划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省政府领导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为了加强规划的综合协调,发挥各类规划的综合效应,最近省政府成立了规划协调会议制度,由省长主持,有关副省长和省级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承担规划的综合协调和审议职能,下设办公室由省发改委牵头组成。目前,省级专项规划都将陆续编制完成,进入审批阶段,在前一定要把好衔接协调关,统筹好全省城镇体系布局、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网络、生态环境建设,并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5月份,省政府主要领导要听取“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的汇报,省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做好准备工作。
4、规划实施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关系规划实施是一定时期内的动态过程。要增强规划实施的刚性,必须加强规划实施的评估和监督。规划实施评估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做法。通过规划实施的评估,不仅可以检查规划实施的效果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还可从中找出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修订和调整的建议。另一方面,根据以往规划实施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逐步将规划目标任务尤其是约束性指标,列入部门、地方政绩考核体系,强化规划实施机制。
三、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作
1月21日,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时指出,“十一五”规划纲要总结了全省“十五”时期的实践经验,集中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符合**的实际情况。……,今后五年的壮丽画卷从此铺开,每个方面都要在这个壮丽画卷中找准自身的位置,尽心尽责,抓好落实。3月1日,吕省长在省政府第七次全体会议暨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落实好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省人代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认真编制好各级各类专项规划,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实施“十一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很多方面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初步考虑,下一阶段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工作《纲要》实施首要的就是明确责任主体。要将《纲要》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并列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这次会上印发的《〈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请省级有关部门、各地讨论提出意见,会后我们将抓紧报省政府审定下发。要把五年规划的实施与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把具体的、可考核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年度计划。与《纲要》配套的专项规划,有关部门要制定好年度实施计划,统筹进度安排,明确进度要求,逐年实施,分步推进,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约束性指标是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具有法律效力,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其实现。其中,国家要求重点考核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和耕地保有量三大约束性指标,省级有关部门和市县都要认真落实。
(二)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根据规划实施主体,《纲要》目标任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纲要》中关于产业发展和利用外资、对外贸易的内容,是表明政府期望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施。
二是《纲要》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点任务,实施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主要是企业、农户等市场主体。实施机制主要是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政府的职责主要是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
三是《纲要》中科教文卫体及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实施主体是政府,主要运用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加以落实。四是《纲要》中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社会管理等内容,实施主体是全社会,实施机制是法律手段并配合适当的经济手段。五是《纲要》中确定的改革任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将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加大推进力度。
(三)组织实施“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重大项目建设是实施规划的重要载体,实施好“十一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关系到“十一五”发展的全局,特别是能源、水资源、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意义重大。昨天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重点建设暨“五大百亿”工程工作会议,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吕省长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对拟建项目,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加快进度,确保安全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要对以下领域的重大项目进行重点突破:一是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如对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有重大推动作用,对破解瓶颈制约有重大突破作用,对某一领域或产业的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有利于破解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十二五”及以后的发展有奠定基础作用的项目;
二是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的项目;
三是前期工作比较扎实或有相当基础,在“十一五”时期能够顺利启动的项目。
(四)调整和完善调控性政策和措施调控性政策和措施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的重要手段。完善有关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公共财政政策。主要是明确未来五年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是国家《纲要》的一个创新点和亮点。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也要按《纲要》提出的重点和方向进行安排,并着力加强公共服务。二是政府投资政策。要整合政府投资,改进投资方式,加强项目监管。把投资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公共设施建设、能源保障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自主创新、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三是税收政策。与“十一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相衔接,税收政策重点应放在鼓励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就业、促进自主创新、促进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方面。四是产业政策。要充分考虑我省的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按照适度偏紧原则调控高耗能产业规模,依法淘汰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大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同时,加强对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扶持,重点支持研究开发,培育核心竞争力。
(五)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工作开展主体功能区划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大突破。但总体上,《纲要》中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还是概念性的、粗线条的。为从全局和长远出发,统筹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城市格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网络和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将组织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最近,、吕省长在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抓紧启动和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划工作。要按照“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的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制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评价指标和差别化政策,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协调各类空间规划。前一阶段,我委已会同规划院拟定了《**省主体功能区划工作方案》,选择钱塘江流域和部分地区市县开展试点,以点带面,分步推进。在开展前期研究、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部署开展全省主体功能区划工作。
(六)建立健全规划管理体制规划从编制和实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链,主要包括立项、调研、起草、衔接、论证、审核、、实施、评估等环节。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建立省规划协调会议制度运行机制,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强化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综合管理。各级各类规划要严格按照省政府规定的程序立项、审批、,并进行动态的跟踪和监测评估,不断提高规划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当前要加强各级各类专项规划的综合管理,建立完善专项规划衔接、论证、审批制度,把好“出口关”,增强专项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调研提纲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教育规划纲要》 实施 监督 完善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0013-02
我国从2008年提出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构想到如今的全面实施,先后经历了酝酿、执行、监督等三个重要阶段。
一、《教育规划纲要》的酝酿时期
1.调研(2008年8月—2009年2月)。2008年8月国家教科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成立了《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同时组织了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和各领域高层专家参与组成的咨询组。各组人员分别开展了大调研活动,共涉及11个领域,36个子课题,另外驻外60个教育处组进行国际调研,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开展比较研究。同时还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20个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深度调研,最终整个调研阶段形成了500多万字的报告。
2.起草(2009年3月—2010年2月)。在2009年3月成立了专门起草小组,他们主要负责起草文本和修改论证。文本初稿形成后,反复听取修改意见,其中有660多个单位、1800余名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建议6100多条。
3.征求意见(2009年1月—2月,2010年2月—3月)。2009年的1月至2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第一轮的公开征求意见,在第一阶段征求意见结束后共收到电子邮件、信件14000多封,通过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帖11000多条,在社会网站、高校校园网上发帖210多万条。在2010年2月,工作小组将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进行第二轮的征求意见工作,直接收到意见建议2.79万条,通过网络、媒体发表评论看法约249万条。
4.送审。2010年4月15日和5月5日,总理先后主持召开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会议精神,工作小组对纲要文本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5月27日和6月21日,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
本次《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开创了建国以来制定任何规划都没有的盛况。但同时,也不难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是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期间,进行了多次公开征求意见,但每次仅给出一个月的时间,时间仓促不能很好的建言献策;
第二是整个文本缺乏反思部分,应该对历史进行回顾,指出之前制定教育规划的实行情况;
第三是《教育规划纲要》应该制定相应的责任问责制,对于没有完成目标的情况应该归咎责任,以保障《教育规划纲要》的很好实施。
二、《教育规划纲要》的执行时期
行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琼斯认为:“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
1.解释阶段。所谓解释就是将《教育规划纲要》的内容转化为民众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指令。我国从2010年7月到9开展学习宣讲活动,全面解读了《教育规划纲要》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教育事业发展的8项主要任务、教育体制改革的6项重要内容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6项保障措施,并就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了分析说明。
2.组织阶段。所谓组织就是指建立执行机构,拟定执行的办法,从而实现目标。国务院把《教育规划纲要》中确定的任务分解为190个重点项目,把这些任务分给49个相关部门共同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组织好《教育规划纲要》中10个重大项目的实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近3年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并将十大项目细化为37个子项目。
3.实施阶段。所谓实施就是由执行机关提供例行的服务和设备,支付经费,从而完成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6项保障任务,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以及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等6项任务。另外财政部从财政教育支出增幅、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教育附加征收率和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计提率四个方面对各地投入情况进行评价,并将各地投入情况及时报告。
《教育规划纲要》已经贯彻落实两周年了,在这2年里我们欣喜的看到教育改革正一步步走向深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不足:一《教育规划纲要》的改革领导小组主要还是教育部的政策研究室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人员,这样会造成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该把制定者和执行者做适当的分离;
二《教育规划纲要》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法律保障,应该像十一五、十二五计划那样,在执行过程中才有权威性与法律性;
三《教育规划纲要》应该与十二五规划做好衔接工作把目标细化。在文本中提出了10大改革试点工作,笔者发现有些可以试点,有些不需要试点,可以直接执行。
三、《教育规划纲要》的监测时期
我国在《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不久,成立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第一项任务就是对全国425个试点单位的教改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在我国,立法机关即指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对政策执行监督与评估,在2011年12月28日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有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工作情况。另外我国的各级政府部门也充当着监测者与评估者,行政部门在获取资源和信息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同时也由于执行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很有可能造成监测的不公正现象。
四、完善
1.公正、公开的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在征求意见阶段应增加透明度,对不同意的意见也要公开公布,通过共同讨论寻求共识。在《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阶段,也要及时收集反馈国民的意见,并要准确迅速的信息,及时了解国民的意见,形成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的协调一致实施《教育规划纲要》。
2.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明确责任。国家在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措施时,要充分关注地方公共团体和从事教育工作等各领域主体的各种活动,国家对地方应该承担的事物只限于期待和促进的作用,最终的决定权应在于地方。
3.定期检查,实行责任追究。要加强专业机构、公众和大众媒体等多元主体对《教育规划纲要》的监督。对于在监督过程中出现的落实不力、忽视教育规划等的领导者实行就地免职等严格惩罚。在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同时,也要保证与其相对应的保障机制要健全,确保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的内容都能被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调研提纲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我州小学九年义务教材施教工作已进行了五年。本文就小学数学义务教材施教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一些成功 经验,特别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改进意见,与同行讨论,以期进一步做好义务教 材施教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搞好素质教育。
一、抓住关键,把握特点,教出特色
自1992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九年义务教材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使我州的小学数学呈现出一片新的面貌。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可以概括为12个字:抓住关键,把握特点,教 出特色。
1、以转变教育思想为根本, 把宣传教育和师资培训贯穿在施教工作的全过程。做好师资培训是搞好教学 工作的前提。
我们采用请进来培训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他人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等办 法,下大力气进行教学大纲教材教法的学习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州和县、市组织的大型培训活动有 54次,有的县受培教师已达学科教师的95%。
在培训中,我们把提高思想认识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再对单元教材和例题进行分析辅导,研究教法和学 法。
由于这项工作作得扎实深入,既为认真贯彻义务教育大纲精神,正确使用教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培养 了一批教研和教学骨干。
我们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听课、评课、召开交流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转变教育思想的宣传工作 ,并采取讨论“热点”问题,限订资料,控制作业量,改革考试方法等措施,促进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
2、学好新大纲,用好新教材,切实把握其特点。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在总结现行统编大纲和经验及以往的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编写的。我们认为, 学好新大纲,使用好新教材,关键是切实把握其特点,而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实现了“三个转变 ”,强调“两个突出”和“四个结合”。
所谓三个转变是(1 )把单纯打好数学基础为主要教育目标转变为提高未来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教育 目标。(2 )把掌握数学的最基本概念、规律和运算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转变为以数学最基本概念和运算为知识 核心,以培训学生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突出“教”和“学”的顺序性和知识的应用。(3 )把对不同知 识的统一要求转变为对不同知识提出“弹性”的要求和分层次的要求,即把教学内容分为三类,把知识要求分 为四个层次,把技能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所谓两个突出是:(1)大纲和教材编排结构突出基本规律、 基本概念,着眼于知识规律的揭示,注重各 部分知识的纵、横两方面的联系,注意发挥“整体效应”。(2 )突出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发展规律。
所谓四个结合是:(1 )强调降低教学要求和扩大应用范围相结合。(2)强调“导”与“学”相结合。新 教材把学生作为主动学习者,改变了叙述式的方式,而要求教师认真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摆一摆、折一折、拼 一拼、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等)、动脑、动口,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3)强调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新 教材编排每一部分知识都有明确的能力培训目标,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协调发展。(4 )强调智力因素与非智 力因素相结合。新教材既考虑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智力的发展,又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兴趣、意 志、性格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使小学数学教学逐步形成与新教材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特色。
为了使新大纲精神和教学要求得以落实,防止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我们在认真研究新大纲新 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把新教材的特点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1)教学目标定向,有效控制“教”与“学”
新大纲和新教材对各个知识点提出“弹性”和分层次要求,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评价的 功能,我们把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列为第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对定标的要求是确切、具体。“确切”是指具 有可行性,既不能拨高也不能降低要求,符合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实际。“具体”是指具有可测性,也就是可以 在课堂上测查出是否完成。强调要依据目标选择教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活动要紧扣目标展开,立 足于导,着眼于学,重视学力的形成。
(2)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教材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使他们的思维 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我们组织教学内容时,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明确发展能力的基本内容;
②不论教学 哪一部分教学内容,都要考虑如何结合所学的内容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发展学 生的思维能力;
④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3)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新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增大了动手操作的比重,在对知识的讲述上强调贯穿启发式思想 ,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我们认真研究了三个问题:①新教材是怎样引进概念的,怎样扩展内容的 ;
②怎样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
③怎样有效组织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
(4)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考虑学生认识水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在实际教学中体现这一特点,我 们在考虑课堂教学结构时,重点研究了四个方面:①科学安排一节课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
②合理分配和 使用时间;
③精心设计安排练习;
④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 识活动,如操作、观察、测量、画图、解题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5)及时反馈矫正,突出形成性评价
大纲中强调要“通过改进成绩考查和评定的办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义务教材单元测试卷和期末考试卷,由州教研室组织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 较高的教师和教研员命题,向县、市和学校提供试卷,严格把好试题难易度,既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又考查数 学能力;
并提出笔试、口试、成绩评定、评议试卷程序的要求。二是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反馈矫正的及时性和 实效性。强调反馈矫正要多途径、多渠道;
要及时、准确、有效;
反馈矫正要尽可能在课堂40分钟内完成,不 搞课内损失课外补。
二、优化学科课教学,开设活动课程,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和教学要求
五年来,广大教师和教研工作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但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州小学数学义务教材施教工作和教学改革发展还不平衡,对全面落实国家教委颁布的 课程计划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还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陈 旧而直接导致的一些学校和班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和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对发展学生思 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还没有做到自觉地进行;
重视教法研究,忽视学法指导,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认识不足;
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对学科课投入较大的力量,而对学科课的研究指导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1)切实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和文化素质。
(2)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继续深入学科课优化问题的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要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深入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问题。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首先 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其次要确定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例如,教学目标的优化问题,我们过多研究的是“显性”目标,即在大纲和教材中作了明确规定的(实际是知 识、技能的要求),这些目标容易为教师所掌握。但我们对那些相对于“显性”目标来讲是“隐性”的目标, 则研究得很不够。如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等,这在大纲的 总纲中有明确的要求,而在分年级的教学要求里没有见到规定,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因而对 教学目标的优化研究,我们可以将隐性目标的研究作为重点。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过去研究得不够,更重要的是 这些隐性的要求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标志。
优化教学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认真研究影响教学优化的因素。切实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充分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 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学中要增强情感意识,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正确 处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正确把握教学要求,提高课堂40分 钟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3、开设数学活动课,全面落实课程计划。
活动课和学科课程都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活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
基于上述认识,我州教研室已把开设小学数学活动课作为一个重要教研课题列入教研计划,下发了《开设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意见》。目前,已在州直属学校和部分县、市城镇学校及部分乡村小学开设了数学活动 课。笔者认为,开设活动课势在必行,且存在可能性和可行性:
1)使用义务教材以来, 我们对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教法进行了有效的研究。目前,义务教材施教工 作已基本理顺了思路,把握了重点,能够依规律、按顺序地开展教学活动。因而,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在继 续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即研究学科课的同时,进行活动课程的研究。
2)开设活动课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各层次的活动课程标准、 活动课程教材、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但在活动 课程指导纲要等资料未正式颁布之前,我们持坐等观望的态度是有悖于课程计划和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全部要 求的。事实上,过去许多学校和教师都有组织“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或上“兴趣课”、“思维训练课” 等课的经验。这些都是开设活动课的基础。在目前情况下,活动课的开设可分步、分层次、分学科进行,取得 经验后逐步推广扩大。
3)我们有一支较强的教研队伍和一批年轻的教学骨干, 关键是如何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调研提纲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自 1992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九年义务教材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使我州的小学数学呈现出一片新的面貌。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可以概括为12个字:抓住关键,把握特点,教出特色。
1、以转变教育思想为根本,把宣传教育和师资培训贯穿在施教工作的全过程。做好师资培训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我们采用请进来培训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他人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等办法,下大力气进行教学大纲教材教法的学习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州和县、市组织的大型培训活动有 54次,有的县受培教师已达学科教师的95%。
在培训中,我们把提高思想认识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再对单元教材和例题进行分析辅导,研究教法和学法。
由于这项工作作得扎实深入,既为认真贯彻义务教育大纲精神,正确使用教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培养了一批教研和教学骨干。
我们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听课、评课、召开交流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转变教育思想的宣传工作,并采取讨论 “热点”问题,限订资料,控制作业量,改革考试方法等措施,促进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
2、学好新大纲,用好新教材,切实把握其特点。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在总结现行统编大纲和经验及以往的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编写的。我们认为,学好新大纲,使用好新教材,关键是切实把握其特点,而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实现了 “三个转变”,强调“两个突出”和“四个结合”。
所谓三个转变是( 1)把单纯打好数学基础为主要教育目标转变为提高未来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教育目标。(2)把掌握数学的最基本概念、规律和运算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转变为以数学最基本概念和运算为知识核心,以培训学生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突出“教”和“学”的顺序性和知识的应用。(3)把对不同知识的统一要求转变为对不同知识提出“弹性”的要求和分层次的要求,即把教学内容分为三类,把知识要求分为四个层次,把技能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所谓两个突出是:( 1)大纲和教材编排结构突出基本规律、基本概念,着眼于知识规律的揭示,注重各部分知识的纵、横两方面的联系,注意发挥“整体效应”。(2)突出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发展规律。
所谓四个结合是:( 1)强调降低教学要求和扩大应用范围相结合。(2)强调“导”与“学”相结合。新教材把学生作为主动学习者,改变了叙述式的方式,而要求教师认真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等)、动脑、动口,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3)强调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新教材编排每一部分知识都有明确的能力培训目标,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协调发展。(4)强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新教材既考虑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智力的发展,又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兴趣、意志、性格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使小学数学教学逐步形成与新教材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特色。
为了使新大纲精神和教学要求得以落实,防止出现 “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我们在认真研究新大纲新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把新教材的特点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 1)教学目标定向,有效控制“教”与“学”
新大纲和新教材对各个知识点提出 “弹性”和分层次要求,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我们把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列为第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对定标的要求是确切、具体。“确切”是指具有可行性,既不能拨高也不能降低要求,符合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实际。“具体”是指具有可测性,也就是可以在课堂上测查出是否完成。强调要依据目标选择教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活动要紧扣目标展开,立足于导,着眼于学,重视学力的形成。
转贴于 ( 2)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教材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我们组织教学内容时,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 明确发展能力的基本内容;
② 不论教学哪一部分教学内容,都要考虑如何结合所学的内容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③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 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 3)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新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增大了动手操作的比重,在对知识的讲述上强调贯穿启发式思想,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我们认真研究了三个问题:
① 新教材是怎样引进概念的,怎样扩展内容的;
② 怎样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
③ 怎样有效组织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
( 4)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考虑学生认识水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在实际教学中体现这一特点,我们在考虑课堂教学结构时,重点研究了四个方面:
① 科学安排一节课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
② 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
③ 精心设计安排练习;
④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识活动,如操作、观察、测量、画图、解题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 5)及时反馈矫正,突出形成性评价
大纲中强调要 “通过改进成绩考查和评定的办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义务教材单元测试卷和期末考试卷,由州教研室组织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和教研员命题,向县、市和学校提供试卷,严格把好试题难易度,既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又考查数学能力;
并提出笔试、口试、成绩评定、评议试卷程序的要求。二是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反馈矫正的及时性和实效性。强调反馈矫正要多途径、多渠道;
要及时、准确、有效;
反馈矫正要尽可能在课堂40分钟内完成,不搞课内损失课外补。
二、优化学科课教学,开设活动课程,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和教学要求
五年来,广大教师和教研工作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州小学数学义务教材施教工作和教学改革发展还不平衡,对全面落实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还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陈旧而直接导致的一些学校和班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和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对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还没有做到自觉地进行;
重视教法研究,忽视学法指导,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
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对学科课投入较大的力量,而对学科课的研究指导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 1)切实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和文化素质。
( 2)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继续深入学科课优化问题的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要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深入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问题。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其次要确定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例如,教学目标的优化问题,我们过多研究的是 “显性”目标,即在大纲和教材中作了明确规定的(实际是知识、技能的要求),这些目标容易为教师所掌握。但我们对那些相对于“显性”目标来讲是“隐性”的目标,则研究得很不够。如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等,这在大纲的总纲中有明确的要求,而在分年级的教学要求里没有见到规定,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因而对教学目标的优化研究,我们可以将隐性目标的研究作为重点。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过去研究得不够,更重要的是这些隐性的要求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标志。
优化教学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认真研究影响教学优化的因素。切实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学中要增强情感意识,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正确处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正确把握教学要求,提高课堂 40分钟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3、开设数学活动课,全面落实课程计划。
活动课和学科课程都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活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
基于上述认识,我州教研室已把开设小学数学活动课作为一个重要教研课题列入教研计划,下发了《开设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意见》。目前,已在州直属学校和部分县、市城镇学校及部分乡村小学开设了数学活动课。笔者认为,开设活动课势在必行,且存在可能性和可行性:
1)使用义务教材以来,我们对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教法进行了有效的研究。目前,义务教材施教工作已基本理顺了思路,把握了重点,能够依规律、按顺序地开展教学活动。因而,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在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即研究学科课的同时,进行活动课程的研究。
2)开设活动课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各层次的活动课程标准、活动课程教材、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但在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资料未正式颁布之前,我们持坐等观望的态度是有悖于课程计划和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全部要求的。事实上,过去许多学校和教师都有组织“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或上“兴趣课”、“思维训练课”等课的经验。这些都是开设活动课的基础。在目前情况下,活动课的开设可分步、分层次、分学科进行,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扩大。
3)我们有一支较强的教研队伍和一批年轻的教学骨干,关键是如何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4)我们有进行教学改革和专题实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