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EPC模式下,以服务现场为目的的核电设备采购工作除了注重设备到货前的工作外,还应强化对设备到货及到货后的管理,做到与工程现场安装调试工作的无缝对接,本文提出的主要改进途径包括完善总部及现场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服装采购工作计划【五篇】,供大家参考。
服装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 北京 100840)
【摘要】在EPC模式下,以服务现场为目的的核电设备采购工作除了注重设备到货前的工作外,还应强化对设备到货及到货后的管理,做到与工程现场安装调试工作的无缝对接,本文提出的主要改进途径包括完善总部及现场的组织体系、促进合同信息共享、与控制部门配合加强计划管理、督促设计优化细节以及及时进行经验反馈五个方面。
关键词 EPC;
采购;
到货计划;
经验反馈
0 引言
在EPC(设计、采购、施工)模式下,采购作为一个承接设计与现场建设的中间环节,承担着项目的最大份额,承担着与设计、供货商、施工、调试等众多利益相关方的协作配合工作,而作为一切以服务现场为目的设备采购工作来说,时刻注意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各方协调能力,促进设备采购与现场施工调试工作的无缝对接,无疑对维护设备质量、保证工程进度、节省项目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在EPC模式的大框架下,本文主要在组织体系、信息共享、需求与到货、设计优化、经验反馈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1 组织体系
在现行管理体系下,总部与各项目部是统筹管理又相对独立的关系,总部采购部主要负责设备到货前的工作,设备到货以后则基本转入现场管理的模式,现场采购部独立负责设备的检验、仓储以及与施工调试部门和安装单位的直接沟通,如遇到需联系设备厂家解决的问题(技术服务、缺陷项等),则反馈总部采购部协调解决。这样问题往往会拖很久才得以解决,且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用于文件流转和过程监控。
采购-安装-调试为上下游贯通的关系,相互之间沟通是否直接、及时、有效直接关系到工程是否能顺利进行,而要实现上下贯通,现场采购部就不能作为总部采购部和现场施工调试的中间环节,而应作为总部采购部在工程现场的力量扩展。要实现这一点,应将现场采购部统一纳入总部采购部的管理范围,将现场的检验、仓储作为和总部的计划、合同、执行、监造四大模块平行的另外两大业务模块,通过统一考核、统一调配等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加强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加强信息共享。
2 信息共享
设备采购合同除去通用条款和价格部分外,主要包含技术参数、供货范围、运输、安装、培训、技术服务等内容,其中安装、培训、技术服务等都直接关系到设备到现场后的工作开展。合同处商务负责人与专业处项目负责人直接参与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或执行,可以说设备供货商、商务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对合同内容最为熟悉,而设备供货商与现场没有直接接口,商务负责人只负责合同签订前的工作以及后续节点支付等,项目负责人作为合同执行的直接操作者,有义务及时向现场宣贯合同相关内容,而这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往往是被忽略的。
设备安装由厂家负责还是现场安装单位负责、设备安装前厂家是否要对现场安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设备相关培训包含哪些以及在何时何地进行更有利于工作开展、厂家在合同范围内技术服务的内容和时间等等都是设备到现场后需要面临的问题。要做到总部与现场对合同内容的信息共享,首先就要求项目负责人不能只注重于设备到货前的部分,而要对合同全部内容都了然于心,对设备到货后的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现场工程进度,及时充分的与现场相关部门互换信息。
3 需求与到货
计划工作是现场工程进度最直接最有力的保障,需充分发挥需求计划和到货计划的作用,强化计划的牵头作用,强化与控制部的配合力度。
目前三个月滚动到货计划产生的模式为,各个专业处报未来三个月的到货信息,计划处负责汇总,到货计划的主要针对对象应为现场施工部及安装单位,但中间的传递途径不通畅,或者说信息传递不及时,很多时候仍然是安装单位费尽周折找到总部在现场协调员或项目负责人单独询问。目前需求计划产生的模式为,现场各安装单位分别报各自的需求计划,经现场控制部审查,无问题后发总部采购部,计划处负责整理及下发,但安装单位提交不及时、控制部审查有疏漏、信息传递不通畅等原因,导致需求计划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作为与设备到货最密切相关的项目负责人,却很少看到现场需求计划。
针对到货计划,应有意识地加强专业处及项目负责人的重视程度,通过固定日期、固定格式、简化内容复杂度、保证充分分发(控制部、施工部、现场采购部、安装单位)等手段提高其实用性。针对需求计划,一方面强化对原有需求计划模式的管理,注意制定明确、详细、严格的流程并宣贯到各个环节;
另外可通过控制部对各个项目现场每个子项的施工、安装、调试进度以及近期重要节点涉及的供货范围进行跟进,形成“CNPE各工程现场进度月报”,并做到固定格式、图文并茂、实时更新,定期在采购部内部,让广大项目负责人对每个现场的实际工程进度心中有数,进而及时调整设备排产及到货进度。
4 设计优化
EPC模式以设计为源头,源头的细微变化给后续工作带来的往往是蝴蝶效应,设计的质量与整个工程的质量直接相关,以现场的几类典型事件为例。
典型事件1:到货设备与土建基础不匹配,或与安装单位手上拿到的安装图纸不一致,无法安装,造成这种情况的大部分的原因为设计图纸未及时升版,而安装单位遇到此情况普遍认为是设备问题,造成采购部的极大被动。处理方案:强化对设计单位的管理,提醒其及时升版相关图纸。
典型事件2:现场急需的设备,设计文件尚未出版,主要针对生产周期短、在整个工程进度中小批量持续到货的设备,如福清泵房进水及送冷风相关小三箱,一方面影响工程进度,另外也造成采购部的极大被动。处理方案:强化对设计单位的管理,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现场进度,如将上述提到的“CNPE各工程现场进度月报”同时分发给设计单位或公司设计部门,督促设计方及时出版相关采购依据文件。
以设计为龙头的核电工程总承包,只有注重对源头的优化,才能给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充分保障。
5 经验反馈
经验反馈包括可面向全公司的通用性经验反馈,如强调在出厂试验过程中注重对相关国家标准的核对;
也包括针对某特定设备的经验反馈,如对普遍以铁皮包装且不能在现场截断使用的高压电缆应在出厂验收时重点检查其包装质量,再如发电机出口断路器设备的现场安装周期很短,但调试周期相对较长等。项目负责人除了注重分享其他人的经验反馈成果外,还应在自己负责设备的合同执行过程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工作,并利用这些经验来指导新合同的签订,如通过同一设备到达现场后安装调试的实际情况(工期、进度、人员需求、可能产生的问题等)来指导新合同中现场技术服务条款的制定。
EPC模式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持续优化的管理,不断将经验转换为效率和竞争力,同时促进节省投资以及不断强化全过程控制,无论对于全局管理还是对于具体到设备和项目负责人的个别管理,经验反馈都是一个及其重要的工作。
6 结语
在EPC总包模式下,设备采购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应该时刻以落实设计思想,保证设备质量,服务工程现场为己任,充分发挥自己的各方协调作用,争取做到与工程现场的无缝对接,站在全局视角对待设备采购工作。而所有直接参与设备采购工作的人,都应遵循如下的工作模式:用制度指导工作,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取集体经验之精髓,最终促进制度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杨俊杰.核电工程承包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24.
服装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单件小批量服装生产生产能力对策
0 引言
在快速多变、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了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采用了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然而,批量小、品种多对单件小批量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论是工艺设备还是对生产管理能力上的不足都会影响到单件小批量服装生产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中小服装企业的单件小批量生产能力提高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1 服装生产企业单件小批量生产现状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必备要素,其中“衣”作为四大要素之一,自然而然,服装生产企业也成为利益链条上的一环。随着行业的不断扩容,使得服装生产企业的利润很薄。大街小巷,无论是品牌店还是路边的零售店,各种服装代加工企业不断涌现,造成服装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另外,由于我国服装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前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才最先开设服装专业,随着其他几所纺织院校才陆续开办这一专业,并且招生规模不大,加上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很少愿意到生产第一线去,基本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作,真正掌握熟练技术的操作工人十分短缺。服装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面临如下问题:
1.1 生产订单不够稳定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开始显现,特别是在服装的选择上更为突出,人们很忌讳在出行时碰到同样着装的人,就是所谓的“撞衫”。单件批量生产企业逐渐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而单件小批量服装生产开始逐渐顺应了人们对于个性化着装的追求,得到迅猛的发展。然而,这种生产模式一般按照订单生产,由于订单的随机性,在制品种类较多,工艺数据不太细致准确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生产订单和生产计划稳定性较差。
1.2 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由于服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服装生产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上升,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而服装出口的企业更是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比例下调以的压力,导致了企业的利润逐渐薄弱。消费者的高质量要求企业必须购买高技术生产设备用以生产,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部分企业甚至已经或者面临破产。
1.3 生产计划有待完善
单件小批量生产是订单生产,在这种情况下,订单对各种类型产品的交货期要求各不相同,对具体的服装生产要求所采用的加工时间、生产工序、生产方式及设备配置更是不能完全一致。这要求对批量生产、单件小批量生产等多种不同类型产品分开处理,制定不同的生产作业计划,从而导致了不同类别的产品就会有不同的生产计划去对应,由于计划的不一致性,加上生产管理的柔性度不够,导致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人员配置和生产工序等变得杂乱无章,无法有序管理。
2 服装企业单件小批量生产能力的提高对策
2.1 加强生产订单管理
2.1.1 以项目管理引导订单管理。每一次生产都作为一个项目来看,加强对项目的成本、质量和工期管理,对生产订单的形成到结束都作为项目的开始和收尾来看,订单结束,项目结束。通过这种项目引导方式的管理,保证订单的及时完成。
2.1.2 加强对生产订单的预测。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对关键客户的订单进行预测分析,建立企业内部的月度和季度甚至年度分析预测体系,保证原材料和长周期采购物料的及时采购和储备。必要时可做一些战略性的预投,满意客户的需求。通过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合理评估供应商的生产能力。
2.2 优化生产作业计划
2.2.1 项目大计划的制定。产品订单下达后,由相关的部门组织召开项目启动会,明确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对各个环节的交付成果进行确定,并预测存在的风险点。对每一个订单都要做到时间、进度、责任人和交付成果的明确。项目大计划作为所有生产的核心进行制定和完善。
2.2.2 物料需求计划。根据项目大计划确定的物料需求的时间节点,采购部门对采购计划进行细分,制定对应物料需求计划,以保证服装生产加工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准时到达生产车间。另外,采购部门应该对采购的物料进行明确划分,根据物料的采购周期、安全库存和最佳订货点进行安排。
2.2.3 生产计划的制定。在项目大计划的指导下,细分生产作业计划。按照生产作业流程对设计、物料配送、裁剪、熨烫、包装等关键环节进行明确。在人员的配备上根据生产计划的需求合理调配。由于单件小批量产品的品种多,要求较高,常常会出现产品的变更等现象。生产计划制定部门应掌握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对计划进行变更,合理分配资源。
2.2.4 引进先进计划排产工具。加强对项目管理工具的学习和应用,引入项目计划管理的模式,利用Project排产工具,强化计划排产的科学性。
2.3 创新生产管理模式
2.3.1 分组管理。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的特点决定了这种生产模式的关键在于关键工序的控制,包括关键工序产能分析、生产计划制定等。生产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服装产品品种、设备功能和特征、人员能力进行详细分班分组,实现各组之间竞争,提高效率。同时,对通用性的关键职能(质检)进行横向管理。
2.3.2 弹性配置生产人员。在同类别的生产岗位上弹性配置生产人员,一方面防止人员短缺造成生产能力瓶颈,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的同类别工作轮换,培训生产人员,在专业岗位做好的基础上,培养一专多能的多面手,使生产人员成为综合型的复合人才。
2.3.3 柔性生产模式。对服装生产企业来说,柔性生产是指一般采用可塑性较强的可任意组合拼装的、或有兼容能力的单位或模块化结构,以进行单件小批量的产品生产。另外,柔性生产不仅要求设备仪器具有可变性,而且要求在系统中工作的人和软件都要有柔性,即具有整体可变性。
2.3.4 减少物料中转时间。为提高单件小批量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是一方面,加强产品在各工序的流传速度也十分重要。通过生产车间的合理工艺布局,缩短机器之间的距离,减少产品在各工序之间的流传时间。另外,通过实施全员质量管理,提高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降低质量问题出现的频率,减少质量问题整改时间。
2.4 合理控制生产成本
2.4.1 优化产品设计方案。在项目启动前期,组织设计、工艺、生产等部门的员工进行方案输入,在产品设计阶段,加强工艺力量的审核,通过工艺设计更好的优化设计方案,降低生产成本。在设计理念上,采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在运行方法上采用并行工程的方法,确保设计方案和工艺方案的可行性。
2.4.2 严格采购成本核算。通过全力推行供应商体系,建立供应商的优胜劣汰的机制,降低采购成本。另外,加强采购人员培训,在成本核算、价格谈判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和层层控制,对产品制造所需要的原材料价格变动趋势做到了如指掌。工艺部门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工时定额的核算,严格控制成本。
2.4.3 加强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包括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具体包括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建立质量成本核算的体系,对这三种支出进行分析和权衡,防止为了只追求交货期,而不顾及产品质量提升,真正做到质量、成本和交货期三方面协调推进。由项目经理对项目运行全过程进行跟踪,对质量、成本、交货期建立考核体系,健全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1]史蒂文森著.张群,张杰译.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李勇,唐莹,等.基于ERP单件小批量定货型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2003,26(12):126-128.
[3]吴洪宝.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分析[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服装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2014年,日照市围绕加强学校校舍建设,完善学校运动场地及室外设施、教育装备和师资配备四个方面,计划投资11亿元,全面开展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对教育装备的采购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本文结合五莲教育系统部分学校以往招标采购范例及做法做一些分析探讨。
2 存在问题
前期调研不到位,计划性不强,采购产品不适合校情 采购预算和计划是执行采购的基础。学校在采购前应加强市场调研,制订科学、合理、细化的采购方案,满足教学所需。如在2012年,五莲县部分农村小学选用液晶触控一体机作为显示设备对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升级改造,由于没有考虑到村完全小学教师年龄偏大、信息技术素养不足等因素,设备的核心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过分重视价格,产品的性价比不高,缺乏前瞻性 五莲县是经济欠发达县、财政困难县,学校装备建设资金大多来自学校公用经费,为节省资金,在采购时只要“够用、好用”就行,对先进技术跟进不够,产品“适度超前”方面考虑欠缺,把低价当做采购的主要指标。如在2012年,有些中心以上学校仍然选用之前就使用过的价格低、寿命短的长焦投影机、电动银幕对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对这些设备教师使用虽一时得心应手,但也因此增加了与整体信息化发展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全面融入,无障碍对接的难度,进而影响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发展不均衡,定位不准确、装备缺乏特色 学校在选购装备时,应结合自身发展规模、特色发展,准确定位,制定适合学校的采购方案,推动县域、镇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例如,个别学校镇村一体化发展策略执行不到位,中心与下属村完小装备差距甚大。
不熟悉流程,采购不规范,缺乏有效监控 各级财政部门均明确提出了教育装备实行政府采购的要求。五莲县教育局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管理的通知》《五莲县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规程(试行)》《关于学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通过政府采购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监督,规范采购流程。
个别学校规避采购风险的意识淡薄,根据年度收支计划编制的购置计划不科学,或因不熟悉设备采购流程、教学急需、采购数量少,无法统一招标、单一来源采购等诸多原因,采购过程不规范。
采购方式单一,缺乏必要沟通,招标产品不能满足期望 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原则,过度依赖公开招标,与政府主管部门、供应商缺乏必要的沟通,招标产品不能满足教学所需。
重建轻管,培训不力,设备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近几年,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重要目标列入日程,开展相应的评估验收工作。在这一背景下,许多学校为了达标,重建轻管、重建轻用,出现面子工程,加之培训措施不到位,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得不到同步提高,教育装备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导致设备的保养、维护不及时,设备闲置率较高。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整体布局,分层建设 学校装备招标采购计划是否科学、合理,是保障采购质量的关键。新建、改建学校的装备计划,关系到未来发展。因此,学校在制订计划前,应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为招标采购计划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
1)征求上级教育装备部门的意见。学校装备要与全县的整体规划布局相结合,做到建设标准相对统一,规划设计相对统一,适度超前与科学创新统一。应突出分层建设,镇域内协同推进,均衡发展。
2)重视供应商的建议。把学校的初步计划请一些具有良好信誉和资质的经销商把脉,让他们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学校采购产品的过程,也是采购服务,学习技术的过程。
3)响应教师的诉求。再好的装备也要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把要拟采购的设备通过厂家提供的样品试用、专题讲座培训等形式介绍给学校内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信息技术素养高的研究型教师,请他们从应用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些专家对于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诉求往往更具有代表性。
4)有针对性地考察。到装备水平高、应用效果好的学校考察学习。深入课堂,从视觉上感受,从理性上对比研究,了解设备性能的优劣,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如五莲县实验学校等新建学校的装备计划既坚持标准化建设,又突出了“一切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高点定位,内部配备采用当前最先进的设备,在设计上又留有冗余,使学校装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经费保障,区域均衡,定位准确,特色发展 学校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要根据全县教育中长期装备计划,结合自身发展目标、设备需求情况确定、技术指标,充分考虑财政预算情况及教育教学需求的轻重缓急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制订采购计划。
1)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县级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落实有关文件精神,解决中小学装备经费不足的难题。比如,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实验室规程》的通知(教基二〔2009〕11号)中提出“要切实落实中小学校实验室建设工作的经费,确保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经费的逐年增长和使用效益。要把中小学实验室教学仪器配备和实验室易损易耗品的补充纳入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范围”。
学校也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大装备资金的筹措。一是建立储备金制度,拿出5%~10%的学校公用经费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教育装备;
二是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共赢。例如,日照市科技学校通过为企业技术培训、订单培养等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企业为学校建设了教学楼、宿舍楼、餐厅、塑胶跑道等,并加强了内部现代化教学设施的配备。
个别学校在资金并不充分的条件下上项目,造成合同无法履行、账目不清现象的发生,不仅造成诚信的缺失,设备的保修也得不到保障。要进一步提高招标采购的诚信度,建立健全招标采购的预审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显然势在必行。
2)特色发展。学校的特色不是与众不同,更要符合教育规律,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形成本校的教育教学特色与学校文化 。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可为学校文化理念的形成、课程的实施与拓展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3)区域定位。全县各学校按照“城区学校‘扩改提’,中心以上学校标准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镇域内一体化”的总体要求进行装备。县城学校要着眼于装备先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高,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成为全县教研、培训和教育资源中心。乡镇中小学在推动镇域内均衡发展的同时,要立足于突出特色发展,实现“工程建设、资源配置、维护管理”的协调一致。
如洪凝街道中心小学遵循“洪大博学,凝才育德”的校训,确定了“相对集中,合理布局,集约办园,滚动发展”的合班并园思路,将全镇原来的40处园所合并为现在的17处,共有市一类幼儿园九处,占全县总数的30%。合并后的幼儿园全部进行幼师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村完小校长负责制“四制”改革,顺利实现幼小一体化管理。践行“从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让每一位师生的每一次努力都充满希望”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城乡结合部的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了泥彩社、电子琴教室、根艺社团、剪纸社、科学实验室、图书超市、“小鼓捣”科学探究等功能用室。尤其是“小鼓捣”科学探究室,利用报废的微机及附属设备、电器等,让学生随意“鼓捣”,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兴趣的培养。
加强监督,规范流程,严格标准,细化过程 学校的采购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和教学仪器的特点,避免不合格设备、仪器进入学校造成浪费,要严控采购源头,规范招标流程。在整个过程中,调研是基础、计划是关键、标书是重点、过程是核心。为使学校能采购到性价比高且满足教学需要的装备,有效遏制工程腐败,就要建立公平竞争、规范运行的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秩序,实行重大工程项目招标备案制度。
1)加强监督。2012年,中共五莲县纪委、五莲县监察局印发了《县直纪工委、监察分局辖管部门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规定对超过1万元以上的单位办公设备资金使用,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奖惩、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事项实行报告、监督、议事、决策、问责等办法。同时,强化对重大工程开工前招标审计、建设过程中资金去向审计、完工后工程廉政状况审计的全过程审计,对各单位的招标采购起到一定的监督和规范作用。
2)标书制作。标书是整个招标最重要的一环,标书制作的好坏,是学校能否采购到满意产品的必要条件。标书的制作不仅要满足一般标书的制作规范,同时要体现出教育自身的特点,表达出学校的采购意愿,不能有疏漏,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比如,多媒体设备的招标要明确学校的区位(城区、乡镇、村小)、用室情况,方便投标商提供合适的设备。也可以根据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情况,对设备的维修、维护提出一些要求。为使招标设备符合质优价廉的要求,在付款方式上做一些界定。
3)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采购的关键是标书中的技术规范、规格、指标、性能等各种要求是否明确,标书制定是否严密,评分标准是否严谨。竞争性谈判因为供求双方谈判方式灵活、时间短等优点,深受学校的欢迎。
电教设备价值大、更新周期短、技术含量高;
理化生仪器、药品种类多、价值较低;
网络信息中心等用室专业性强。要根据不同情况,可灵活采用不同的采购招标方式,但相关设备的分包采购,其中有些产品往往会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对设备的采购追加造成了不便。
五莲教育系统全县集体采购时,积极与县政府采购中心沟通协调,将竞争性谈判的“灵活”与公开招标采购的“量化”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让采购学校参与招标采购的全过程,现场评标,现场公布招标结果、现场接受质询。重视产品的性价比,相同价格情况下,选取质量最好的产品,相同质量情况下选取价格最低的产品,确保招标的设备质优、价廉,满足学校期望。同时要注意防止投标者为了中标,不惜降低成本和质量标准,扰乱招标采购秩序、招标后合同无法履行现象的发生。封存投标样品,供货后予以对照。招标结果在采购网、五莲教育城域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领导,严格验收,强化培训,适时跟踪 招标采购的目的是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装备最终还要落实到教师的使用和人才的培养上。招标采购的组织领导、招标后的系列工作是招标采购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
1)组织领导。五莲县为加快推进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重视加强了对招标采购工作的领导。一是全县学校重大招标采购事宜必须通过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二是建立工程立项督查制度,教育局督查办根据时间、节点对工程全方位督察,各学校及相关人员也根据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限对重大事项进行报备、立项督查;
三是县教育局成立技术服务小组,对全县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和学校技术骨干培训等工作进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导,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技术服务小组,负责本乡镇学校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2)严格验收。严把招标采购的最后一道防线,确保不合格仪器设备不进入学校。到货后,先由学校和供货商初验。安装后,再由教育局工程领导小组、电教仪器站和学校三方组成验收小组,对工程全方位验收,并形成报告。重大工程由教育局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验收。对达不到标准化建设要求的,能整改的限期整改;
对不符合要求的按照合同予以更换,并进行相应处罚;
对不按合同要求供货、以次充好的供货商,列入采购黑名单。
服装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近三年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装备办”)基于《南京教育装备政府采购工作管理规程》,从计划编制与申报、采购方案编制、招标采购、合同履约、验收与付款、结算与统计、资产管理、使用与培训等8个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可操作工作范式,受到教育局领导、纪检监察部门的高度认可,也得到全国同行的广泛关注。笔者作为曾经全程参与采购改革工作的市装备办招投标管理科负责人,从5个方法层面分享一些局部的招标策略创新。
一、项目分类专业化
南京市政府采购通用分类主要注重普适性,适用于教育装备的分类较少,仅有弱电网络工程、教学仪器、办公木器、图书等几类。中小学教育装备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专业领域,必须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类别体系才能更好地开展项目招投标、履约管理等工作。
表1
基于现代化装备的客观实际并着眼未来发展,依据《南京教育装备政府采购工作管理规程》,2010年年初市装备办出台了7大类34个项目分类的《南京市教育装备政府采购项目类别》(见表1),这是全国地方装备部门中对行业项目板块较为完善的一次分类。我市据此完成了全部投标供应商业务范围重新授权,2010年以后的全市采购项目均赋予了新的招投标资质类型,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采购管理网络化
为了实现部门集中采购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市装备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采购平台实现科学管理的思路,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和分阶段投入使用,2011年年底,该平台(如图1所示)已经实现了教育装备政府采购工作标前、标中、标后的20多个工作环节全程在线管理。2012年再升级了会员供应商IC卡管理部分。
该平台为复合型系统,既是信息系统,也是数据管理系统,更重要的还是实时关键业务系统,对其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该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的关键是工作环节的高度规范性,市装备办将软件建模实施的过程定义为工作结构化改革的过程。
该平台经过两年的运行,首先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全面完成每年翻一番的招标采购量;
第二,数据管理更加全面、规范、透明,所有评标档案均在系统中电子存档;
第三,供应商管理科学有序,四五百家供应商的年度审核、定期培训、投标资质核验、信用记录均全面控管;
第四,风险防范翔实有据,企业中标概率、区县中标统计、投标异常数据分析等,为廉政风险防范提供了翔实的数据。
图1
三、同类采购集约化
经过几年的努力,南京市教学装备系统市区两级对化小为大、化零为整,强化集中采购已经形成共识并初见成效(如图2所示)。市装备办通过加强政府采购的计划性,要求同一区县的同类项目集中采购,要求不同区县的同类项目同时申报采购,然后由市里按项目科学组合、集中采购,化小为大,提高招标总量总值,从而为提升技术质量标准、提高采购效益与质量、有效节约资金奠定了基础。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建立了主动式集约采购概念,基本实现了统一收集同类采购需求、统一组织专家进行标准化论证、统一采购公告、统一时间招投标、统一标准履约验收。这种集约采购的模式不仅吸引了更多更优质的供应商参与和极大地节约了教育经费,同时通过集中采购的技术方案集体论证促进了不同区域之间的装备高位均衡和装备标准化进程,比如我们在图书、投影机、电脑、LED显示屏、无线校园等项目的采购上都有所运用。
图2
四、样品评测情境化
综合评分与现场测评样品相结合是开展客观评标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方法,解决了仅凭书面投标文件无法准确衡量和评价投标供应商所提品的难题。市装备办从获得采购招标权限之初就认定教育装备部门集中采购的专业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样品评测,多年来货物类的样品评测(如图3所示)成为工作惯例,区县学校采购人员也非常认同。
随着学校对全新的教学整体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如电子书包移动学习系统、全自动录播系统、数字理科实验设备、无线局域网系统、自动阅卷系统等,开标现场仅提供以上系统的一些组件无法洞悉硬软件组合后的整体性能。市装备办提出了全新的“情境化样品评测模式”,内容包括:(1)形成开放透明的系统性能测试方案和评分要求随标书公示;
(2)提供场地和条件,要求企业在开标之前用投标产品搭建仿真教学情境;
(3)建立测试工作组辅助评委会完成标书中标明的测试项目但不参与评价;
(4)评委会完成测试过程书面记录并独立赋分;
(5)中标企业的硬软件产品封样作为验收标准。
客观上说,情境化样品评测不仅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也增加了评标责任风险,但站在为学科教学服务的角度,避免“赵括谈兵”式的概念印象得分,市装备办一直坚定地尝试此种举措。这种模式配合常规的工具介入式测试和局部破坏性测试等方法,使市装备办的中标产品质量日益提升。
图3
五、评标量规多元化
评分标准是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标委员会进行评审的重要依据。可以说,评分标准的设置直接影响着招标、投标、评标各环节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采购活动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教育装备部门集中采购机构,我们近年来不断加强对评分标准的研究和探讨,在评分基准的基础上积极为不同的项目定制最适合的评价量规,努力达成开放性、导向性和科学性的三统一。
服装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我们曾经在杭州市教育城域网上做过一次学生服装网上调查,调查对象为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共有1082人提交了调查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你认为学生是否有必要穿学生服装? 67.84%是;
2.穿学生服装是否有利于校园文化和团队精神建设? 74.21%是;
3.穿学生服装是否有利于减少学生的攀比,促进其健康成长?72.46%是;
4.穿学生服装经济上是否合算? 66.73%是;
5.对目前学生服装的款式是否满意? 37.15%满意;
6.对目前学生服装的面料是否满意? 33.74%满意;
7.目前学生服装的价格是否合理? 73.94%合理。
从调查统计结果可看出,赞成穿学生服装的和认为学生服装价格合理的人占七成左右,但对学生服装的款式和面料的满意度就相对较低了,这与社会上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因此,要提升社会对学生服装的满意度,我们的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学生服装的面料和款式
目前,虽然我中心每年招标前,都会组织学生服装展示(学生服装由各学生服装生产企业提供),我们每年都要求企业提供新面料、新款式,请各校的老师、家长和学生代表来选样,但学生服装的款式、面料最终还是由学校自己确定的。由于学校老师在这方面大都不专业,因此,有时无法选出好的款式和面料。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服装的管理不太重视,使得学校对学生服装款式和面料的选择也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主要还是希望企业提供或在学生服装展示会上寻找,出现了有些学校每年都在变换学生服装的款式和面料或是多年都不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这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
要提高学生服装品质,首先学校要将学生服装的管理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每个学校应根据本校的文化和特色,结合时代特征,设计能突出校园文化和时代潮流的学生服装款式,同时,结合学生服装款式,选择学生服装的面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校园文化的提升,学校可适时调整学生服装的款式和面料,调整周期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周期不要太短,至少3年以上,这样,既可保持校园文化的阶段稳定性和特色,也可减少精力投入、节约资金。
学生服装的采购管理
目前,我市除城区、萧山区高中阶段和西湖区的学生服装仍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服装都已停止集中招标采购,各区属学校的学生服装一般采取由家长委员会管理或延续原学生服装生产企业提供等。而没有进行集中采购的学校学生服装采购就容易造成采购管理的不规范,使得学生服装价格不合理,因此,建立规范的采购程序和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结合我中心的学生服装采购管理,谈谈规范学生服装采购管理的过程和重要性,以供借鉴。
为了便于管理,减少学生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和售后服务的成本,同时,便于学校增补学生服装,督促学生服装生产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学生服装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我市高中的学生服装采购采用邀请招标,邀请的企业应列入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每年的《浙江省学生服装和床上用品登记备案企业名单》中,并经资格评审后产生。
为了竞争充分,我们邀请了在杭的大部分学生服装备案企业和部分杭近的学生服装备案企业,但由于邀请招标的企业相对固定,生产企业在招标时串标的可能性就很大,根据我们这几年的招标情况看,为了防止企业串标,虽然我们每年都在改进和变换评标办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招标过程和评标办法还是有不足之处。
选样方式和招投标方法
1.企业送样学生服装全部接收,不再提前将未被选中展示的学生服装退还企业,这样企业就难以将展示学生服装告诉学校。
2.投标前不再退回未被学校选中的学生服装,也不将学校选中学生服装的照片给企业,这样企业就不知自己被选中的样服,所有未被选中的样服在招投标工作结束后再退还给企业。
3.按每只标项约5000套学生服装的数量,编制标项。
4.将所有选中校服先按服装类型分类,再按编号顺序编制出每套学生服装的面料成分和克重量要求,并编制报价单,如有特殊生产工艺要求的样服将在报价单中标注说明。这样企业就不知每个标项的组合情况和样服在每个标项中的分布情况。
5.将选中样服的面料成分和克重量要求及布样提供给学生服装生产企业,让我们去了解市场价格。
6.在规定地点、规定时间,我们首先宣布招投标方法和报价要求,然后发放按第4条编制的报价单,企业单独报价,这样企业间就难以商讨,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报价的独立性。
7.报价结束后收回报价单,宣布评标方法,再将每个企业的报价对应地输入到每个标项中,得出每个企业对每个标项的报价,按评标方法,得出每个标项的中标企业。
8.根据每年的招投标情况,继续改进、改变招投标流程和评标方法,最大限度地遏制企业串标、围标的可能性,保证招投标的公平、公正。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采购学生服装时,如不采用招投标法采购,可以参照集中招投标采购的学生服装的价格进行议价。
学生服装的售后服务管理
学校对学生服装生产企业的要求除质量保证外,最主要的和最容易与企业产生矛盾的就是学生服装的增补。由于学生服装生产和供应的季节性,每年的夏天到冬天都是学生服装生产企业最忙的时节。而学校在9月开学后,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减和部分学生服装的破损或遗失,一般学校都会增补学生服装。但有些学校没有规定学生服装增补的统一上报时间,往往会出现今天报给企业增补学生服装数量后,过了几天,又有学生来上报学生服装增补,学校又急急忙忙通知企业,造成同一款式学生服装的增补在较短的时间内企业要分两次或更多次生产,使得企业疲于应付学校学生服装的增补。
而企业的生产是按计划执行的,当有学生服装增补时,企业首先要看面料是否有,有的学生服装还要安排外加工,如电脑绣校标等,同时,企业还要计划如何安排这批增补学生服装的生产,而不影响其他学生服装的生产计划。如果在某一阶段有很多学校都要增补学生服装,就会造成企业生产秩序被打乱,生产周期加长,无法按学校要求交货,学校又会对此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