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总结 >

2023年度记账会计工作总结【五篇】

时间:2023-06-14 08:35:03 来源:晨阳文秘网

记账会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综合柜员制;基本核算方法一、会计电算化对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一)全面实现了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记账会计工作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记账会计工作总结【五篇】

记账会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综合柜员制;

基本核算方法

一、会计电算化对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全面实现了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

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进入全面开发应用阶段。目前,计算机、通讯技术已在银行柜面业务、清算业务、经营管理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全面应用,已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网络体系和基础平台,全面实现了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以建设银行为例,会计核算系统从最原始的手工记账,到单机版(1986年)、城市综合网络系统(1990年),到全国数据大集中(2005年),再到建立全行统一、完整的总账系统(2007)。总账系统建立后,各营业网点只负责对会计凭证要素的录入和复核工作,总行负责对整个银行的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各营业网点将发生的每一笔业务输送到总行后,以集成的方式在总行层面自动生成报表,然后对下层层,杜绝了人工干预,提高了全行会计数据管理水平。又如中国工商银行在2005年将财务集中在城市分行和二级分行后,2007年又实现了将财务集中到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并且细化了会计核算单位,会计核算单位由原来的3 000多个增加到26 000多个,改革后中国工商银行统一了会计核算方式和会计核算流程,37家一级(直属)分行按照统一的凭证、统一的标准,对同类支出采用统一的科目进行核算,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精细度及风险控制水平。以工行广东省分行为例,改革前只可以对271个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财务集中后可以直接对1 988个考核对象设置账务进行核算和考核,其他银行也经历过类似的发展过程。科技的进步使现代银行会计面临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它不仅使银行会计工作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对我国传统的银行会计核算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传统的银行会计核算方法及会计理论,在电算化条件下已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对银行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广泛实行综合柜员制度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对柜面服务人员的分工是固定的,他们受理各自分管的开户单位业务,控制账面存款、登记账簿,柜员间的信息是封闭的。在电算化条件下,各家银行对各自的业务系统进行了改造,开发出能处理各种柜面业务的综合业务系统,即综合柜员制。所谓综合柜员制,就是在银行柜面业务高度电子化的基础上,前台人员打破业务分工界限,单人临柜综合处理单位和个人的存款、取款、转账结算等业务的一种劳动组合模式。在这种方式下,前台柜面人员只须知道业务的交易代码,在系统的提示下完成业务的处理,但是柜员的整个业务操作必须在监视器的监控下进行,超限额业务及特殊的业务还必须经后台授权,而授权是通过刷卡实现的。这种新型的银行柜员制具有操作业务直观、处理业务快捷、经营责任明确、劳动组合优化等优点。它已在西方商业银行得到普遍推行,并被实践证明是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因此,它也被国内越来越多的银行采用和推广。

二、取消《银行会计学》课程对基本核算方法单设一章的做法

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务组织与账务处理等内容,在电算化条件下,它们已和《会计学原理》所论述的内容相差无几,为了减少课程内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取消《银行会计学》课程对基本核算方法单设一章的做法势在必行。

(一)取消单式记账法,表内、表外科目均使用复式记账法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对表内科目使用复式记账法,表外科目则采用单式记账法,而其他企业一般只使用复式记账法。采用单式记账法一方面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手续;
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不发达,单式记账法主要是对一些重要空白凭证和有价证券进行备查登记。目前,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传统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特别是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名目繁多的衍生金融工具在银行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类业务一般同时涉及或有资产与或有负债。例如,期权业务,可能会引起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的增加,如果仍然运用单式记账法反映,就无法全面反映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披露或有事项,特别是或有负债,这对银行风险防范是不利的。因此,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科目反映,(《企业会计准则》除已在上市公司和大型央企中实行外,银监会又出台了金融机构全面执行新准则的时间表)。其次,在电算化条件下,将表外科目纳入复式记账框架,不会增加业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便于电脑对输入数据进行逻辑性校验,如会计科目逻辑性校验、借贷发生额平衡校验等,以保证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国际、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如工行和中行等)、中资海外分行对表外科目已采用复式记账法登记。

(二)取消单式记账凭证,统一使用复式记账凭证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主要使用单式记账凭证,这是因为银行处理一笔业务可能涉及几个柜台,甚至几个行处,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一是便于凭证传递和分工记账;
二是便于正确编制科目日结单,编制科目日结单需要计算每个会计科目每天的发生额合计,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每张凭证只需用一次,而复式记账凭证至少要重复二次,很容易造成重记或漏记。因此,银行一直广泛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但在电算化条件下,打破了按科目、按账户分工处理会计事项的传统习惯,银行普遍采取了综合柜员制,任何一笔业务都可以由一人同时记载收付款双方的账户。在这种情况下单式记账凭证的“优点”已经丧失,如果继续采用单式记账凭证将不利于财会工作质量的提高。这是因为在电算化条件下,账簿登记、报表编制都是由电脑自动完成的,会计核算质量取决于凭证要素输入的正确性。在基层银行,日常会计工作主要是凭证要素输入和“勾流水”。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对一笔业务既要审核借方凭证还要审核贷方凭证,相对于复式记账凭证来讲,单式记账凭证重复审查的内容多,联次多,时间长,这不但会增加“勾流水”的工作量,还会导致会计差错率的提高,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同时,现在银行的记账凭证一般都是电脑打印的,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一笔业务要打印两张以上凭证,显然是没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已采用复式凭证。

(三)银行十大基本凭证已丧失存在基础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会计凭证按照格式和用途不同分为基本凭证和特定凭证,基本凭证按照性质不同分为现金收入传票和现金付出传票、转账借方传票和转账贷方传票、特种转账借方传票和特种转账贷方传票、外汇买卖借方传票和外汇买卖贷方传票、表外科目收入传票和表外科目付出传票等十大类。在电算化条件下,银行十大基本凭证已丧失存在基础。因为记账凭证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手工输入业务电脑打印的凭证;
其他业务子系统在对业务处理后自动生成的凭证;
账务处理系统自身产生的固定凭证;
客户提交的凭证。上述前三类记账凭证都是由电脑打印,并不许更改。也就是说,银行根据原始凭证或业务事实自行编制的具有通用格式和用途的基本凭证已不存在。由于受技术与电脑容量的限制,机制凭证与手工凭证的格式出入较大,机制凭证一般是打印在几乎只标明凭证名称的空白凭证上,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凭证格式不复存在。同时,由于银行已采用复式记账凭证,就没有必要再分借方传票与贷方传票了。至于特种转账借方传票和特种转账贷方传票的使用原理在工商企业也存在,例如,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费用时,也需要使用“代收款通知单”和“代付款通知单”。

(四)商业银行特有的账务组织已消亡

在手工操作下,业务发生时由柜员根据凭证登记分户账(包括甲种账、乙种账、丙种账、丁种账四种格式),若为现金业务还要登记现金收付日记簿,表外业务则在登记簿中进行记载,营业终了根椐分户账抄制余额表;
后台综合人员则根据凭证编制科目日结单,登记总账,编制日计表,并通过总分核对以保证账务处理的准确性。

在电算化条件下,柜员办理业务只要按照系统提示的画面和有关规定在计算机中录入必要的原始信息,系统就会自动将有关数据过渡到相应的会计科目上,并生成账簿。整个账务处理都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柜员只是在上班、下班、中途交接班时打印柜员重要凭证日结表、柜员现金收付日结表,营业结束时打印交易流水和汇总传票(类似科目汇总表而非科目日结单)。不必再用现金收付日记簿,科目日结单,而且电脑程序也没有设定先出科目日结单;
然后出总账;
最后才出日计表这一综合核算系统的固定模式。至于其他账簿,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打印或集中由省分行打印。受技术与电脑容量的限制,打印的账表也非传统意义上的账表。由于是电脑计息,也没有使用乙种账和余额表,寄给客户的对账单也是普通的三栏式账页。也就是说银行特有的由两大系统组成的核算模式已不复存在,银行会计总分核算原理与会计原理所述相同。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完全可以取消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分户账(甲种账、乙种账、丙种账、丁种账)、现金收付日记簿、余额表、科目日结单等账表形式。

三、对《银行会计学》基本核算方法的整合

在电算化条件下,虽然银行会计与工商企业会计的核算原理基本相同,但银行毕竟是经营货币的特殊经济组织,该行业的业务特点、职能和作用与其他行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这一章取消后,应对银行一些较独特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整合。

(一)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增加的内容

1.银行业会计科目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范的科目体系涵盖了工商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等各类企业的各种交易或事项,但银行业的经济业务及科目设置毕竟与工商企业存在着有较大差异,而会计原理只讲授工商企业一些常用会计科目的运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银行各项业务的会计处理之前,对银行业会计科目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有必要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增加介绍银行业会计科目这一内容。

2.借贷记账法在银行业的应用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办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而存款、贷款科目的属性与工商企业完全相反,如存款科目在工商企业为资产,而在银行则为负债,这对于刚学完《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的学生来说很不习惯,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一特性,也可以在总论中增加借贷记账法在银行业的应用。

上述内容可以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作为银行会计的特点来介绍。

(二)在《会计学原理》有关章节中增加的内容

1.会计科目代号及账号

工商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已普遍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在实务中,大都使用科目代号及账号代替科目的中文名称来处理经济业务,在金融企业,其凭证、账簿、内部报表上牵涉到的会计科目都是用代号及账号来体现的,没有记住科目代号及账号几乎是会计上的文盲,而工商企业的会计人员也要知道银行账号的编制方法,以避免办理结算时账号填写错误,因此,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使用科目代号及账号的习惯,改变传统上只用会计科目中文名称处理会计业务的做法。科目代号的编制比较简单,而银行账号的编制则比较复杂,为了便于通存通兑,账号是由多位数字组成,如中国银行的会计账号结构为:系统标识(1位)+机构号(3位)+客户号(7位)+核算码(4位)+货币码(3位),其中前4位隐含在系统中,通常柜员及客户只需记住后14位。

2.会计账簿按格式分类中增加乙种账的格式

乙种账以前只在银行会计中出现,它是银行用来计算利息的。但计算利息,银行会计人员要知道,工商企业的会计人员也必须知道,以避免万一银行算错利息而工商企业不知道的困境。当然电脑计息出错的概率相当低,但也不是没发生过。至于是否叫乙种账还是叫其他什么名字可以进一步探讨。

3.会计电算化记账规则与错账的更正

在实际工作中已普遍使用电脑处理会计业务,由于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方法差别较大,因此,《会计学原理》阐述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方法时,应增加电算化会计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的原理。目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维护都是各自为政的,如何对各单位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记账规则、错账冲正方法进行总结、提升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萃.金融时报[N].2008,3:(21).

[2] 鲁可贵.建设银行会计管理情况介绍 [J].金融会计2007.11.

记账会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票号的基本会计核算制度

根据以往学者们对票号制度的研究成果,票号组织在清代已有了比较严密的经营与会计核算制度,但由于票号对内部制度的严密封锁,这种制度仅以口授相传,系统的研究论著甚少。整理至今可以发现的少量票号资料,其基本会计核算制度包括报账制度、清账制度、移交制度、费用开支制度,以及结账和分红制度几个方面。

定期报账是总号控制分号的重要制度。各分号账房除在日常随时向总号账房反映其经营活动情况外,一般还有定期报告一一句报和月报的要求。这些报告资料,在总号与分号之间发挥着神经传导作用,不仅可以通过会计报告资料掌握各地的经营动态,还可以通过对分号会计报告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防银钱损失和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山西票号在长期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清账制度。票号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标,每标选定一日作为清账期。清账期一到,先将前期账目轧死,以划清清账的界线。然后以凭证、账簿为根据进行清算。清账完毕,账房和大掌柜必须向业主呈送清账报告,揭示清账中发现的问题,以便及时做出处理,防止差错事故的扩大。

票号中各分号的执事,一般任期为三年。三年期满,须开具清账,详细报告经手之账项,经审核无误,方可离任返乡。账房会计主管离任,也有开列清单交待账目的要求。新上任的主管清账盘查无误,方可接手任事。

票号对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都有比较严格的控制。如薪水开支,凡不“吃股”的伙友,按照等级都确定有固定的数额;
如路费一项,凡分号职员回家,须随身携带折子两本,一本记行李,一本记路费,到达总号时由庶务进行检查,其路费按标准报销入账。此外,对于职员的伙食、衣服及零用都规定有开支标准,不得随意扩大开支。

山西票号的分号会计每月须编制“月清册”向总号报告;
总号会计也要向大掌柜呈送全号的“月清册”,作为结算一月账目的依据。每逢决算期至(一般在旧历十月底),分号与总号账房均以月清册为基础统造年度清册,作为一年的决算报告。年度清册抄报一式数份,一份送大掌柜,其余分送各股东,并于次年正月财神日开会通过。按照票号的规矩,每3~5年进行一次大算分红。

二、票号的基本会计方法

在长期的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票号账房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会计方法,以有效地加强票号业务的管理。这套会计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一)账簿设置

票号的账簿组织体系以中国传统的账簿组织体系“三账”为骨干。“三账”是指“草流”(也称作底账)、“流水簿”和“总清账”(也称作老账)三种账簿。“草流”用于营业时赶急暂记,起原始凭证的作用;
“流水簿”用于整理账目,具有日记账的专门作用,一般于当日晚间由“草流”整理过入;
“总清账”用于分类核算,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总账,根据“流水簿”按旬定期登录。

按照账簿的作用和登记内容,票号的账簿组织可以划分为基础账簿、业务账簿、结算账簿,以及辅助账簿四种类型:(1)基础账簿即前述三账。三账所提供的资料,是票号账房核算的基本资料,其他各账记录均以此作为基础。(2)业务账簿包括业务分类账和往来总账。业务分类账有汇兑账(专门用于登记往来汇兑事项)、存款账(专门用于登记客户的存款)、浮账支出(专门用于登记客户活期存款所发生的支出)和放款账(专门用于记录对各客户的放款);
往来总账,包括专门用于反映分号票庄往来汇兑账目的“各地往来总账”和专门用于记载与本埠钱庄、商家往来账目的“本埠往来总账”两种。这两个部分既是票号账房反映、控制整个业务经营活动过程的重要账簿,也是票号核算、审查的重点。(3)结算账簿包括月清和年总两种,可以以此代替红账,向财东和股东报告账目,也可以以此为依据抄录红账,编制出正式的会计报告。(4)辅助账簿是服务性质的账簿,它服务于盈利分配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主要包括:用于记录创办票号的合同、协议,以及各年股利分配情况的万金账;
用于登记各分号伙友返乡探亲的行李、路费等方面的路俱账;
专门记录票号伙友入号时的保单,作为违章责罚伙友依据的保荐账;
以及专门用于记录票号员工违反规则所遭受的经济惩罚的规账。

在票号所运用的账簿组织体系中,基础账簿和结算账簿为各业通用账簿,它具有全面控制作用。业务账簿则体现了票号的专业特点,起分口控制作用。尤其是通过这类账簿设置,加强了对往来账项的管理,保证了票号业务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辅助账簿不仅起着补充作用,而且把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同对人身的控制结合起来。

(二)记账方法

现有史料证实,票号所运用的记账方法大体有三种。第一种是“以现金为主体的单式收付记账法”;
第二种是“三脚账”,第三种是部分票号在清代后期采用的“龙门账”或“四脚账”。本文主要介绍票号的“龙门账”记账方法,其他记账方法将在以后的有关系列文章中加以介绍。

“龙门账”采用传统“三账”基本体系,“总清账”是整个“龙门账”的要害所在,具有以下重要职能:(1)分类、分项核算;
(2)“合龙”结算;
(3)“结册”编制。

“龙门账”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按照这四大类账目的性质,在“总清账”的上下两方相应确定四个记账地位。“进”类包括全部收入账目,“该”类则包括企业的资本和全部负债。根据这两类账目的性质,将其一前一后分别列于“总清账”的上方。“存”类包括企业的一切资产,而“缴”类则包括费用、税金等支出账目。按其性质当一前一后分别列于“总清账”的下方。根据四大类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在其下又分别设置若干项目进行核算。在具体处理会计事项时,以“流水账”中的记录作为依据,按“进”、“缴”、“存”、“该”归类,按项对应集合账目核算。

“龙门账”采用两对前呼后应的记账符号,以“收――来”和“付――去”作为处理账目的基本格式。对全部账目的处理,均遵循“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对每一会计事项的处理,都要求在账簿相对应的上下两个记账地位同时加以反映,既要在来账方面记录一笔,也同时要在去账方面登记一笔。由“流水账”归类、分项过入“总清账”时,登记方向不变,即原来“流水账”记在收方的业务在过入“总清账”时仍然登记在收方,原来“流水账”记在付方的业务在过入“总清账”时仍然登记在付方。

“龙门账”的运用者把会计报告称之为“结册”,暗含“合龙”结算之意。“结册”中所列数据完全来自“总清账”。“结册”的格式与“总清账”相一致,抄录时,方向不变,分类、分项不变,数额保持不变。“进缴结册”(也称进缴红账)是根据“总清账”中“进”类与“缴”类资料编制的。“进”类各项抄录于结册之上方,“缴”类各

项则抄录于“结册”之下方。其盈亏计算方法系以“进”类合计数,减去“缴”类合计数计算的,凡盈利反映在上方,凡亏损则反映在下方。“存该结册”(也称存该红账)则是根据“总清账”中“存”、“该”两类编制的,“存”类各项抄录于“结册”之下方,“该”类各项则抄录于“结册”之上方。其盈亏计算法系以“存”类合计数,减去“该”类合计数计算的,凡盈利表现在下方,凡亏损则反映于上方。两种结册编制完毕,“合龙”结算的准备工作便告一段落。

(三)结算方法

山西票号的结算,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总号与分号之间汇差的结算,另一个便是月末和年终结册的结算。

1.汇差的结算

汇差的结算,是山西票号的一项繁重工作。实行一月一小结,一年一总结的制度,分号运用“月清”、“年总结”两种账册,在向总号报账时进行结算。“月清”逐月报送,“年总结”每年冬月(即十月底)决算时报送(票号结账年度为每年的十月底)。“月清”是折纸抄报,故也叫“月清折”;
“年总结”则是长方形的麻纸装订的账册,按照四柱清册的办法,把一年内收交汇款数、利息、汇费收支数,及分号各项支出综合登入账内,最后得出与总号的存欠数。至于分号的存款和放款实绩,则不报告总号,因为与总号盈亏没有关系。

总号依据分号报送的“月清”或“年总结”,待与各分号月清复核无误后,按收交差额(即分号与总号往来差额)分别登入总分号往来账,即完成汇差的清算。就总分号汇差来说,分号收入大于付出的差额,即收存总号银两数;
分号付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即总号短欠分号银两数。不论总号欠分号或者分号欠总号,因为票号实行总号统一核算制,总号统负盈亏责任,所以总分号问这种汇差均不计算利息。票号年总结账是按四柱清册的理论进行核算的,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核算。总结账的内容,基本是按四柱进行的,但与一般又有不同。不同点在于它把会票收交和营业收支两项合并,求得收交或得付净差,这样在新收与开除两项中,便出现了同收的情况。这种汇差扎结的方法,票号坚持百年之久,称做“相杀法”。

2.年终结册的结算

山西票号每月要进行“合龙”结算,集中检查过账有无错误及遗漏。“合龙”结算所运用的“进-缴=存-该”的基本公式,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会计工作者对复式簿记原理的初步认识。“合龙门”原本是古代兴建堤坝和桥梁工程所用术语,如修筑堤坝,一般先从两端施工,最终于中间接合,称为“合龙门”。“龙门账”采用双轨计算盈亏,通过差额试算平衡,勾稽全部账目,其重要性与兴建堤坝和桥梁工程中的“合龙门”一样无二,故用此名。

记账会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会计核算;
转变;
创新

1会计核算方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方法,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创造价值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借助于自身独特的地位,主动参与公共支出管理活动创造价值;
另一方面,它与政府其他业务部门,以及网络虚拟组织之间相互交融作用,为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总之。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模糊性,难以精确地加以计量。而恰恰是这种模糊性的存在,才使得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公共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2 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2.1 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2 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2.3 财务处理流程一体化

手工会计时代的账务处理流程,通俗地讲,就是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形成会计报表,必须经过过账、填制凭证、试算平衡、结账、对账等诸多程序。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3个环节,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都从凭证上来),数据共享(同时产生所需账表)。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这就说明,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已没有必要,往往能够通过一种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这就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过去需要众多人员从事的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这样在手工会计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烦琐的工作,变成了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一个简单的指令或动作。

[1] [2] 

. 对账环节省略化

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就可以保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为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因为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被弱化和省略了。

记账会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工会计 不足 程序变化

一、传统手工会计业务操作流程的缺陷分析

(一)信息来源上的局限性

传统的会计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没有集成,不能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且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许多重要资源无法用货币计量。传统的财务软件功能单一,难以将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信息使用者更强调未来,强调数据的相关性和灵活性,更多地关注非货币数据,希望从多层次、多视角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信息就明显不够。

(二)信息处理的局限性

现行会计的信息处理过程是对经过“筛选”的会计数据,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及总账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严格的处理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但它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即该过程只是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映,从中看不到每项经济活动发生、执行与完成的全过程 。

(三)信息输出的局限性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一般都是采用单一化的信息披露模式,将全部会计信息存放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报表提供给特定的使用者。然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信息使用者的范围越来越广,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单一的信息披露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进行相关决策的需要。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不足

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在考核机制尚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机制,就很可能出现侵犯或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由于国家所有权的行使缺乏妥善措施,很多上市公司出现内部人或控股股东等关键人大权独揽的现象。这就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2.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违法违纪常有,随着会计队伍的不断扩大,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同步跟上,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现阶段会计人员特别是主管会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而言不能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甚至有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松懈企业管理,使财务会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发挥。3.内控体系不够健全,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目前有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相关的内控制制度,但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很多规章制度比较零散,未达到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控制要求,造成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控。4.内外监督制约乏力对于内部监督而言,有的企业虽然有财会规章制度,但是流于形式,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有的企业忽视财务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稽核不规范,未形成制度。这主要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三、信息化下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变化

手工会计业务处理,起初是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完全模仿手工业务操作流程,把计算机作为一种通过快速计算来帮助人们降低劳动速度、提高劳动效率的工具。此后会计电算化不断得到发展,一个比较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也逐步发展起来。主要变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记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账簿记录实际上就是将记账凭证按不同的形式进行组织和汇总。手工记账时必须将它们重新抄写到各有关的账簿上。但电算化后,记账凭证包含了两层意义:一是将当月的输入到未记账凭证文件中的记录转存到已记账凭证文件中,使经审核的输入凭证成为正式的会计档案;二是对科目的余额、本期发生额和累计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由于手工系统存在不同的记账程序,各企业要根据业务性质、管理方式规模大小以及经济业务的数量,相应地确定适合自己特点的账务处理程序。而电算化下的记账凭证是指计算机账务处理的形式和相应的内部数据流程,显然一般只能固定采用一种账簿处理程序,而且其含义也不同于手工的账务处理流程。

(二)对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对账是对账簿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账是否正确以及账簿是否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在手工会计中,对账主要包括账证、账账、账实和对三个方面。账证核对是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账账核对是核对不同账簿是否相符,包括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辅助账、会计部门的财产物资保管明细账与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账;账实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财产等实有数额是否相符。通过对账达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的要求,用以确保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结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在计算机环境下,结账的功能主要用于结转各个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同时结束本期的账务处理工作。在这里结账是一个批处理的过程,其处理的内容是将本期所有的期末余额数据结转到下一期的期初余额,并清除本期的所有借方和贷方发生额数据,最后对本期业务执行封账。而在传统手工处理程序中为了使账簿达到账实、账证、账账相符,会计人员需要做一系列对账的工作,相比较之下电算化系统的处理程序显得更加简便易操作。

(四)期末转账的的含义发生变化

自动转账业务是所有单位在月底结账之前都需要进行的固定业务处理,并且这类转账业务在企业管理体制或会计核算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每个月都要重复进行。不论是哪一种转账业务,都要通过定义转账凭证,然后由系统自动完成期末自动转账处理。然而在传统手工会计中,转账业务处理是期末由会计人员根据某些账户的余额或本期发生额填制转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实现的。

记账会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记账;
反记账;
运用

一个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处理工具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就是以各个功能模块组合工作方式代替人工自动完成账务处理工作。

一、“记账”与“反记账”功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记账”与“反记账”功能的可行性

记账也称为登账,是将所做的凭证记录到具体的相关账簿中去的过程。在手工方式下,记账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已审核的记账凭证,以及所附有的原始凭证进行逐笔或汇总后登记有关的总账和明细账的过程。在电算化条件方式下,记账是由记账权限的操作员发出记账指令,由计算机按照预先设计的记账程序,自动地进行合法性检查、科目汇总、登记账簿等的过程。记账凭证审核,并由出纳签字后,即可以进行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及往来账等操作。正确采用记账向导方式,使记账过程更加明确,记账工作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不用人工干预。反记账是将本月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予以取消、予以更正的方式,利用“恢复记账前状态”功能,将本月已记账的凭证恢复到记账前的状态,进行修改、审核后再进行记账,它是记账的逆操作。

2.“记账”与“反记账”功能的必要性

在记账过程中,需要正确选择记账范围。如果是第一次记账时,若期初余额试算不平衡,系统提示将不能记账;
上月未结账,本月不能记账;
没有审核的凭证将不能记账,应该满足记账范围应小于或等于已审核范围;
作废凭证不需要审核,可直接记账。记账是由电脑自动进行的,一旦断电或其他原因造成中断后,会计人员将无法了解到电脑到底已经登记了多少张凭证,因此,系统将自动调用“恢复记账前状态”功能恢复数据,然后需重新执行记账命令。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经过制单、审核、记账操作之后,应形成了正式的会计账簿。如果账证数据信息混乱、不符。存在已记账的错误凭证,不仅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而且影响会计工作效率。如果有“反记账”功能,就可以把错误凭证全部更正后再重新记账。这时,账簿中的错误信息就可以大大减少,使账簿信息更真实,数据更准确。当计算机意外断电、病毒侵袭等导致记账过程意外中断时,会计人员便无从下手。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可以进行“反记账”操作,恢复到可控制阶段。《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规定,会计软件应当提供不可逆的记账功能,确保对同类已记账凭证的边续编号,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的删除和插入功能,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日期、金额、科目和操作人的修改功能。因此,需要恢复到“最近状态”就需对不确定的数据处理进行“反记账”。

二、“记账”与“反记账”功能的应用分析

计算机内凭证数据的编辑是以是否结账为标准,而不是以是否记账为标准。这是因为,电子记账异常迅速,只要没有结账,编辑当月已记账的凭证数据后,可以重新记一次账,刷新当前会计期中数据表的电子账记录,使账证相符。另一方面,记账是结账的前期工作,已结账的机内凭证数据肯定已记账,只要尚未结账,就属于当前会计期,这样的计算机内凭证数据,都可以进行修改。大量的错误凭证被登记入账后会导致账证不符,这种情况在企业试运行期间非常容易发生。如果没有反记账功能,则影响会计信息的使用。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看,则违背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不能保证处理的经济内容及有关数据符合有关规章制度的合法性;
不能保证处理的经济内容及有关数据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合理性。如果有“反记账”功能,就可以先取消记账,把错误的凭证全部更正后再重新登记入账。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处理及时,为管理提供信息。

三、运用“记账”与“反记账”功能的限制条件

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应当使用的会计软件达到财政部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在所有会计软件中,记账都是必备功能。计算机记账是将未记账凭证的数据转入到账簿数据库中去。因此,“记账”的操作者必须是得到系统管理员授权的原记账人,记账人员应对账簿的正确性负完全责任。现有会计软件的解决方案是在记账报告中会显示未记账凭证,未审核凭证、未出纳签字等。例如记账凭证中有些凭证没有审核或未经出纳签字,属于不能记账的凭证,可根据操作提示注意修改后,直到确认无误后再记账。反记账是记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使用。反记账的恢复方式有恢复最近一次记账前状态和月初状态。从本质上讲,它也是对错账的一种更正行为。为了保证记账操作的严肃性,避免滥用反记账功能,操作者必须同时得到系统管理员授权才能实施反记账。同时,记账只能在结账前进行。一旦结账,就意味着已经没有经济业务需要处理,不允许再输入本期的记账凭证,也不允许再对本期经济业务进行“记账”和“反记账”。同时记账在选择记账范围时,可输入连续编号范围,也可输入不连续编号,是按记账范围中的凭证号或日期逆序连续进行的,而反记账的范围是以账簿数据库的最后一条记录或者说是最后一张已记账凭证为起点,来确定反记账的记录数,而不能允许从账簿数据库中间任意抽取几条记录作为反记账的范围。然而,“反记账”功能更容易发现具体工作中的失误,能正确评价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同时,为了提高企业的工作质量,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经营管理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明丽.浅议会计电算化中“反记账”的运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