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总结 >

2023年档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14 16:1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档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一、档案干部队伍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档案工作的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从而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也更加重要。如何提高档案干部的管理水平,首先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档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档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五篇】

档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档案干部队伍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档案工作的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从而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也更加重要。如何提高档案干部的管理水平,首先我们应对档案干部队伍的现状有个全面的认识。

下面是顺义县专职档案人员人数、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务情况。

从表中分析:

1?有利形势:

?1?专业档案人员队伍逐年壮大。从1994年的45人,增加到1997年的143人,1997年的专职档案人数是1994年的2?17倍。这说明,我们有了一个较完整的网络体系,有了一支稳定的档案干部队伍。也表明,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在增强,各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提高。

?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有一定比例。1994年有25人,占总人数的55%;
1995年有43人,占总人数的50%;
1996年有73人占总人数的51%;
1997年有72人,占总人数的50%,大学本科毕业的人数逐年有所增加。从中看出,我们不仅有一支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兢兢业业、敢打硬仗的档案干部队伍,而且在文化知识的结构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

2?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从1994年至1997年这四年看,专职档案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4?4%,18?6%,17?6%,24?4%。社会的发展对档案工作的专业文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占有极其微弱的比例,是目前档案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2?档案专业人员贫乏。几年来,档案专业人员队伍和文化水平虽普遍有所增加和提高,但档案专业人员却极其贫乏,毕业于档案专业学校的寥寥无几,包括档案专业职业高中毕业生在内,1994年5人,占总人数的11%,1995年3人,占总人数的3?4%,1996年6人,占总人数的4?2%,1997年5人,占总人数的3?5%。

目前,我们虽然有了一支稳定而发展的档案干部队伍,但这个队伍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还不适应新时期开展档案工作的需要,特别是进入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人才十分匮乏,跨世纪人才短缺,如果不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素质,档案馆功能将受到很大制约。

二、几点思考

1?注重人才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管理方式都发生着变化,现代技术也广泛应用到档案工作中,这些无疑需要人去操作、去管理。因此,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这些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1?把住人才入口关,注意引进招聘一些有文化专业知识,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

?2?注重人才的使用,要敢于大胆使用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特长的年青干部,对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应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胆启用。

(3?稳定档案干部队伍。档案工作连续性强,许多工作,特别是基础业务和规章制度建设,需要档案人员较长时间的学习,积累经验,才能逐渐适应或逐步完善。档案干部的频繁调动,无疑将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因此,必须抓紧做好档案干部的稳定工作,从维护档案工作的长远利益考虑,加强档案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另外,要建立健全必要的人员进出管理制度,促进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2?加强对现有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面对目前档案部门知识老化,新技术知识贫乏的状况,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继续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实用性

要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实际工作紧密配合,并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便于实际操作,讲究实效。

?2?拓宽知识面

面对二十一世纪档案工作的未来,为适应岗位发展的需要,必须拓宽知识面,学习技术,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技能,以适应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

?3?因材施教

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类型和形式方法与手段,可因人而异。有些单位的档案人员,由于人员变动,需要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
但也有些单位的档案人员稳定,又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需要补充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因此,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各层次人员的情况,因人而异。

档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1林业科技档案的主要特点

1.1专业性

科技档案与其他档案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它产生、形成于科技活动中,而科技活动是分专业进行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专业性的特点是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1]。林业科技档案除了具备科技档案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以咸宁林科院为例,在对竹类、杉木、油料作物等方面的研究时,归档材料就含有调查记录表、观察记录表、施工记录表等大量的专业调查数据;
如潜山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工程项目就包括建筑施工图、工程预算书等归档材料,涉及建筑、水利等多个方面、多个专业的内容。

1.2成套性

林业科技项目在立项、审批、调查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都体现了成套性的特点,即围绕着一个独立的科研项目或课题形成,每一项都是相互关联,密切联系,记录了完整的科研项目活动。

1.3阶段性

由于有的林业科研项目周期长,可以根据项目需要,采取按阶段归档的方法,即按照科研准备、研究试验、总结鉴定验收、成果和奖励申报、推广应用五个阶段进行归档,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就可以将该阶段形成的科研文件整理归档,补充到该科研项目档案中去,这样的方法既利于收集、整理,又科学、有序。

1.4保密性

林业科技档案是广大林业科技人员在科学试验、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是科技工作者辛勤付出、不懈努力的成果,反映了林业建设真实记录,在某些方面具有专属性和独创性,属于国家和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范畴,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要加强对科技人员和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保密教育,定期研究和审查林业科技档案的内容,适当调整保密范围和密级,确保林业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源的安全。

2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模式传统

林业科技档案是林业生产活动的记录和凭证,又是林业生产活动必要的参考和依据,在林业生产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2],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模式的影响,林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够。从档案保存方面看,纸质多于磁质、磁质多于光质、光质多于声像,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低,很多林业科技单位只是简单地把档案信息要素录入计算机,在查询、借阅、管理、利用上缺乏技术支撑,严重影响科技档案管理水平。

2.2科技人员存档意识淡薄

部分科技人员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意识淡薄,只重视科学实践活动和科技成果论文的发表,轻视档案资料的收集,没有认识到林业科技档案是林业科技项目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有的人上交档案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够主动配合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往往是等到检查验收时临时抱佛脚,致使档案管理难以顺利开展。

2.3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强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给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部分林业科技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或进行专门培训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特别是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直接参与到科研活动或科技项目具体过程中,对科研项目本身缺乏基本了解和认知,仅凭个人经验进行分类,导致归档不完整、不准确、不系统,严重影响了林业科技档案收集质量。

2.4档案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

有的林业科研单位对林业科技档案管理认识不足,对科技档案资源运用不够,存在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规范化建设投入少等问题,致使档案管理水平层次低。

2.5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

尽管很多林业单位设立了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但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缺少专业的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着林业档案统一管理难、归档立卷难、资料查阅难“三难”问题。比如在林业科技档案统一管理方面,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林业档案规章制度,各类林业资料往往没有统一由林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造成林业科技档案不健全、不完全、不集中问题。

3林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基本规范

3.1明确归档范围

林业科技档案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必须保证林业科技档案整理的规范化程度,切实遵循林业科技档案以课题成套进行归档的特点。一般按照科研准备、研究试验、总结鉴定验收、成果和奖励申报、推广应用五个阶段组织收集资料归档。具体包括:科研课题审批文件、任务书、委托书、开题报告、技术考察及调研报告、课题论证报告、科研课题研究计划和协议书、合同;
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
各种检验分析报告、实验报告,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
设计文件、图纸、重要的往来技术文件、课题鉴定申请书、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
科研投资情况、决算材料、科研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获奖证书、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证明;
推广应用方案,技术转让合同,协议书,成果推广应用中形成的技术文件及工作总结,成果宣传报道等等。

3.2确定归档时间

归档时间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归档文件的质量,决定着归档工作能否正常进行。归档时间应根据林业科技活动的规律和科技文件的形成特点来确定。对于周期较长的林业科研项目,一般采取按阶段归档的方法,即按照科研准备、研究试验、总结鉴定验收、成果和奖励申报、推广应用五个阶段进行归档,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就将该阶段形成的科研文件整理归档,补充到该科研项目档案中去。对于活动周期不太长的林业科研项目,可在该项目结束后进行归档。此外,有的林业科研项目不仅周期长,而且由若干子项目、子课题组成,这些子项目、子课题一般相对独立,可在每个子项结束后对该子项进行归档。为便于记忆简易分为:按阶段归档;
在一项科技活动结束后归档;
按子项归档;
按年度归档;
随时归档。

3.3划定保管期限

林业科技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般分为永久、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划分原则为:凡是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应该永久保存;
凡是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利用价值的可以定期30年保存;
凡是在较短时期内,具有利用价值的可以定期10年保存;
凡是介于相邻两种保管期限之间的档案,其保存期限一律从长。

3.4注重日常管理

在林业科技档案中新技术、新品种、知识产权和种质资源都具有非常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作为存储这些信息的载体—林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在日常管理中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法律规章,建立健全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统计、移交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等,以严格的制度管人管事。

4强化林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对策措施

4.1强化认识

作为林业工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林业科技进步的必要资源;
是发展林业经济、创造林业效益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基层科研单位领导,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将所需经费列入单位年度财政经费预算,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设备,建立利于档案内网在线查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另外,林业科技档案工作专业性强,档案管理人员要强化认识,与时俱进,除了学习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外,还需要补充林业科技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同时,有关单位应及时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林业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抓好专业技术教育。只有这样,林业科技档案管理才会科学、规范、有序,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才会得到有效提高,档案开发利用才会便捷有效。

4.2完善制度

林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离不开档案管理制度的保障,相关林业科技单位应以国家有关档案管理制度为依据,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林业科技档案管理规范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从根本上提高林业科技档案管理正规化建设水平。

4.3加强应用

林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其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与林业科技发展,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林业科技单位要善于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林业科研人员要主动挖掘本地区林业科技发展特点,善于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科技档案信息,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将实用的致富信息送到林农手中,为林业生产提供可靠依据。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科学研究的实际,围绕特定课题及时地、连续地向科研人员提供对口径的各种档案文献资料,直到课题完成,通过课题跟踪服务,使研究者及时获得攻克难关的资料,避免重复劳动,充分发挥好服务保障作用,使课题研究人员不断充实、修正、完善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4.4实现信息化管理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目前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把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筹规划,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单位信息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紧跟社会发展潮流,从收集完整齐全、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着手,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应用到林业科技档案管理之中,从档案的收集、分类、编目、存贮、查询、借阅、归档等环节实施一体化管理。

4.5建设相对稳定的档案管理队伍

林业科技档案工作连续性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频繁调动,无疑将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因此,从维护档案工作的长远利益考虑,必须抓紧抓实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稳定工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从事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要根据林业科技工作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专业知识,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安排相对固定的人员管理林业科技档案,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延续性,从而促进林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4.6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某二甲医院2010年-2015年50份科研档案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设计评价表,并进行数据分析。对科研准备阶段、研究试验阶段、总结阶段等3个阶段共13个项目进行评价,每一个项目分为3个满意程度,分别为:“好”、“一般”、“差”。

2.方法

根据科研档案管理的要求,对选取的科研档案进行13个项目定性评价,所有数据经过统一收集、整理后,进行满意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二、结果

1.科研准备阶段档案管理的评价情况

科研准备阶段评价满意程度为“好”的共216项,占比86.4%,评价满意程度为“一般”的共30项,占比12%,评价满意程度为“差”的共4项,占比1.6%(见表1)。

2.研究试验阶段档案管理的评价情况

研究试验阶段评价满意程度为“好”的共118项,占比59%,评价满意程度为“一般”的共56项,占比28%,评价满意程度为“差”的共26项,占比13%(见表2)。

3.总结阶段档案管理的评价情况

总结阶段评价满意程度为“好”的共127项,占比63.5%,评价满意程度为“一般”的共47项,占比23.5%,评价满意程度为“差”的共26项,占比13%(见表3)。

4.整体评价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可见,评价满意程度为“好”的共461项,占比70.92%;
评价满意程度为“一般”的共133项,占比20.46%;
评价满意程度为“差”的共56项,占比8.62%。被调查医院在科研档案管理方面主要情况如下:第一,科研档案的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管理情况良好,而研究试验阶段则整体管理情况则有待加强。第二,科研准备阶段中,开题报告与课题调研论证材料管理方面仍有欠缺。第三,总结阶段中,研究报告、论文专著材料管理情况不理想,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讨论

1.医院科研档案的重要性

医院科研档案包含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专利、版权等信息,是医院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医院科研开发水平和技术实力的具体体现:第一,医院科研档案是反映医院科研活动的系统史料,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利用医院科研档案有助于医院科研创新过程中充分学习、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发生重复性劳动,提高科研效率,推动更高层次科研成果的产生。第二,医院科研档案是开展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医学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展就得有继承,更要合作。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院对外技术交流不断扩大,如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制技术项目等,这些都离不开记载了众多医学科学研究信息的科研档案。第三,医院科研档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医院科研档案可以说是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蕴含着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科研档案的科学利用,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让科研档案这一无形资产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增强医院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基层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科研档案与其他门类档案存在一些不同特征。具体来说,一是学科突出,专业性强。在医院科研中,科研工作是分专业进行的。科研档案按各自的专业自然形成,科研档案的分类,体现出专业特征。二是专题突出,成套性强。医院科研的专题性强,每一个专题都是一个完整的科研过程,所形成的档案也相应以专题突出。三是档案形成的时间跨度大,周期长。通常,档案形成的周期取决于科研周期。医学科研相当复杂,研究周期往往很长,这决定了医院科研档案的形成也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四是保密性强,医院科研许多项目都需要保密,多于非涉密科研项目,一般也对相关人员赋予了不能随意泄露的义务。

在基层医院,科研档案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欠缺,未予足够重视,缺乏激励机制;
二是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限或人数不足,难以承担起科研档案管理庞大的工作量;
三是涉及部门较多,职责不清等。

3.基层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对策

针对基层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来相关部门对本院的检查反馈以及实际工作开展总结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强化对科研档案重要性的思想认识。首先要从领导层面予以足够的思想重视,要充分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这是基层医院做好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前提。

第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力。现阶段,基层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的主要工作仍停留于大事记、招投标资料、会议纪要等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对于科研档案的管理仍缺乏经验,缺乏基本的业务能力,因此,应派出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班,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这是保证基层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

第三,明确划分各相关部门职责,加强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基层医院科研管理的归口部门主要是医务科(科教科),还可能涉及人事科、财务科等科室,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档案管理人员难以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此,必须针对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明确各相关科室的职责,理清各种关系,从制度上保证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

第四,启动科研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受限制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硬件和软件,基层医院档案管理手段仍处于较落后水平,工作量大,程序复杂,如能加大投入建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很大程度上推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当然,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涵盖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等。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掌握基础的档案学理论,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

档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当前企业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人才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者,更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企业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企业档案部门的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企业档案部门的员工队伍多由档案专业人员(业务人员)、非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技术人员不了解档案工作,档案专业人员则不懂技术,档案工作队伍缺乏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全才”。应该说,在现有的档案管理机构中,占大多数的是档案专业人员,他们的意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在技术适应层面上,还不具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素质。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历史原因外,另一方面一是认识不足,对档案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以及档案工作所面临的挑战缺乏深刻的认识;
二是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计算机运用能力低影响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运用和维护。

二、企业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

企业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实现复合型、高素质以及协同工作。所谓复合型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打破过去档案人才队伍的结构模式,在队伍构成上要更加注重学科专业的交叉互补,不能仅局限于历史、档案等传统学科人才,管理学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将显得十分重要;
二是在队伍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拓展方面要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纵向了解行业管理与需求,横向了解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业务学习和培训将被告赋予新的内涵。所谓高素质就是要具备能够适应信息化挑战,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和驾驭信息资源的整体素质。把更新观念、把握时代全局、明确历史责任作为档案工作团队的基本理念,把更新手段、积累信息资源、广泛开发利用作为档案工作团队的基本工作,立足现实、注重需求、努力创新,打造一支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新型人才队伍。所谓协同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各类人才之间的合作,发挥个人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三、企业档案人才队伍的构成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提升和改造传统的档案管理和利用方式,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整个人才队伍构成应包括:

一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组织体系,这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领导层,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规划、推进、指挥,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工作环境;

二是具有领导能力负有组织领导责任的领导人可能不是档案信息技术的行家,但他们有信息化意识和时代的紧迫感,能够在自己领导的范围内,大力推动档案信息化进程。

三是企业档案信息化专门技术方面的信息专业人才,负责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建设;

四是企业档案管理实践中积累、整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档案信息专门人才,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具体内容的实施;

五是企业档案资源用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档案信息的利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只要是遵守有关管理规范,有档案需求的人,都可以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用户。

四、企业档案人才队伍的培养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都有特殊的要求,必须树立依靠人才的思想,以观念更新为先导、技术保障为手段。

一是必须加强现在档案工作者的技术培训,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原理,掌握软硬件应用的一般知识,切实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氢档案管理理论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结合盐业,用现代管理理念驾驭技术手段,用现代技术推动管理目标的实现,立足信息化的业务需求努力探索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形成新的管理思想、理论和体系;

二是必须对系统的创建与维护人员,特别是档案信息处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档案管理业务知识的培训,包括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档案管理的理论方法避免把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设备的配置当作目的,从而忽视以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的目的;

三是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规律、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现实,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应用软件开发的升级、信息安全体系的健全都不可能完全依赖自身的技术力量,而只能依靠社会化的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来支撑,只有充分利用社会化的技术维护资源,才能保证档案信息化始终能够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新应用软件。

五、企业档案人才建设的重点

目前企业档案人才建设的重点是立足于现有人员的培养提高。而培养企业档案工作者的现代信息素质尤其重要。

一是现代信息意识: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产生在规模、数量上是前所未有的。只有具备了现代信息意识,才能捕捉和收集档案信息。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二是信息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主要指档案信息的评估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维护档案真实性的能力。将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是档案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在网络时代,由于信息量过于庞大,为了及时有效地开发信息资源,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比以往更强的评估、组织能力,正确评价档案信息的价值根据用户的需求,筛选、组织信息资源。同时,由于数字档案载体不稳定等因素,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比以往更强的维护文档真实性的能力。

三是前瞻预见能力:即根据用户的利用情况和市场调查,有前瞻性、有预见性地加强信息资源的收集、积累、整合与开发。

档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农业科技档案归档范围及要求

1.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生产、技术开发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归档范围是科技档案齐全完整的重要保证,是整个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凡是在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科研文件材料均属于归档范围。包括: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科研课题经费申请及批件、计划任务书、协议书、合同书、试验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实验过程中的重要原始记录,田间调查、综合分析报告。计算文件,检验文件,设计文件、图样,工艺流程,专利申请,重要的国内外来往文件,课题阶段总结、中期评估报告、年度进展及执行情况报告。科技成果申请表、鉴定证书、科技成果奖励与审批文件,获奖凭证(奖励证书及奖状、奖杯、奖牌,专利文件及证书)。科技转让合同、协议书,新品种销售转让协议及批复,成果推广应用中形成的技术文件及工作总结,国内外同行评价及用户反馈意见及技术成果宣传报告等文件材料。

2.农业科研文件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科技档案的质量,对归档的科研文件材料的要求,一是,课题主持人要分阶段进行科研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以便在研究工作结束后,确保科技档案材料能够及时整理、立卷归档,并对所交科技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负责。二是,要求原件归档,且文件制作材料必须易于长期保存。书写工具应选择蓝黑水或碳素墨水,不能用圆珠笔、铅笔来记录归档材料。三是,确定合理的归档时间,对研究周期长的课题按阶段归档,采取每年一次将当年形成材料归档的办法,研究周期短的课题在任务结束时及时归档。

二、提高科技档案的质量,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

1.及时收集档案材料,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全面。档案资源建设是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农业科研院所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走出传统收集的圈子,跟踪、挂靠研究课题,积极主动地向科研人员收集课题准备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研究试验阶段形成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试验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形成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决算材料等,成果和奖励申报阶段形成的材料(有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推广应用阶段的方案、总结、扩大生产的设计材料、工艺文件、转让合同、用户反馈意见等。

2.农业科技档案部门要科学规范管理,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编撰简介、简报、文摘汇编、手册等二次农业档案科技文献。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的优势,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统一相关数据格式,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编研成果包括公开出版物和内部参考,这是开展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挖掘农业科技档案资源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农作物新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新成果推广等方面入手,编研各种载体的农业推广技术资料。利用室藏档案资源编研水稻、果树、花卉、畜禽、食用菌等新品种简介以及推广技术材料,汇集多项科研成果与新品种介绍。根据科研成果制作光盘、宣传版面、多媒体、照片、录像带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科普宣传材料,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科普宣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