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总结 >

化工厂试用期工作总结【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14 19:5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化工厂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我国的造船技术和日本、韩国等造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全方位的。特别是中小型造船企业的生产设施和管理水平均较为落后。因此,通过对船舶建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控制的研究,保证船舶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工厂试用期工作总结【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化工厂试用期工作总结【五篇】

化工厂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我国的造船技术和日本、韩国等造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全方位的。特别是中小型造船企业的生产设施和管理水平均较为落后。因此,通过对船舶建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控制的研究,保证船舶建造的各个工艺流程中的建造进度和建造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船舶建造的前期生产准备工作

船舶建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船厂和船东签订合同后,船厂就可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主要目的是分析技术特点和解决施工难点。分析船舶技术特点的关键是吃透船舶的《技术规格书》,该项工作主要由技术部门负责,本文着重探讨生产管理部门要做的工作,即造船船舶建造过程的生产管理控制。

1、生产管理控制的首要工作,是根据合同交船期的要求,由生产管理部门编制要详细、准确的生产计划,包括设备纳期表、船舶的各个生产节点等。前期生产准备是船厂组织船舶建造重要的工作,在编制生产计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船舶建造的原材料、设备供应情况,各工种人员的安排情况以及合同要求。由于目前各船厂广泛使用了计算机技术,物资订货及到货情况、生产进展情况的实时监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有利于后续的跟踪、调度、检查、考核工作。

2、生产管理部门在分析主要技术参数和施工难点的基础上,明确船舶基本的工艺步骤、技术要点和基本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包括分段划分、钢板规格控制、总段装配范围、上层建筑整体吊装的重量计算、分段予舾装范围和船台建造方法和定位分段的确定等。生产管理部门还要为厂部提供质量、成本、资金方面的管理要求,以便领导层作出正确的决策。

3、为了提高执行力,在船舶开工前,船厂要组织设计、工艺、生产及生产管理等主管人员,对船舶施工中的工艺难点提出解决办法,并结合船厂以往的施工经验,根据建造流程找出影响设计建造的关键点,从科学合理出发,确定最佳的建造方法和管理措施。

二、船舶建造工艺流程分析

传统造船模式和现代造船模式的工艺流程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总体按生产节点划分。船舶建造的生产节点是既是编制和执行生产计划的基准,也是船东向船厂支付进度款的考核点。

1、传统的船舶建造工艺流程为:钢板预处理―板材加工―部件装配―分段装焊―船台合拢―拉线镗孔―船舶下水―机电总装―主机动车―系泊试验―试航―交船等阶段。上述船舶建造的各个阶段互相关联、环环紧扣,生产管理部门要定期考核每个环节的计划进度情况,防止影响总体进度。

2、现代造船模式的工艺流程是遵循中间产品为导向原则。各类零部件、分段、托盘、单元、模块和区域等不同的中间产品,连同其所需的全部生产资源,以生产任务包的形式进行设计。现代造船模式有三个原则:一是壳舾涂一体化原则,即通过壳舾涂生产设计之间的协调,最大限度实现各作业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
二是设计、工艺、管理一体化原则,即经各部门相互协调,最终把"怎样造船"体现在工作图表和管理图表上,作为指导现场施工的依据;
三是标准化、系列化原则,船舶建造的各个环节要贯彻标准化和系列化原则。

3、船舶建造企业应尽可能要求设计单位在优化图纸设计,优化生产布局,在分段制作阶段推行精度管理,逐步做到无余量下料、切割和装配;
大力推广高效焊接及管子、电气设备的预舾装技术等。

三、船舶建造生产控制管理要点

1、钢料加工阶段

船舶建造的基本材料是钢材,船厂也是钢材消耗大户。因此,船舶建造生产控制的第一步是对钢材消耗进行控制。钢材的管理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要保持钢材的稳定供应渠道,船厂可以每年和上规模的钢厂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这样可以减少钢材价格波动对造船成本的影响,还可保证稳定的钢材供应。其次要提高钢材利用率。国内船厂受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影响,钢材利用率一般在85-90%左右,而日韩船厂可达到95%以上。再次是船舶建造企业可以通过利用余料进行二次套料,舾装件提前到分段加工时同时下料等办法提高钢材的利用率。

2、分段制作阶段

分段是船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船舶建造的主要流程。分段按其结构所属部位可分为:底部分段、舷侧分段、甲板分段、首尾分段、上层建筑等,一般万吨级的船舶划分为十几个分段。在分段制作过制作阶段的控制要点是提高分段制作质量,保证分段制造精度,这样可以避免二次返工等造成建造周期的延长。在实际施工中,还要尽量提高分段的预舾装率。分段定位一般以尾部近机舱前的一个底部分段作为基准段在船台搭载,然后向首、尾及两舷自下而上依序吊装各分段。由于机舱分段需要安装大量设备、管路,所以需要尽早成型并吊装。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建造周期,可将船体沿船长划分成多个建造区,在每个建造区选择一个分段为基准段,按塔式建造法组织建造。

3、船台合拢阶段

船台合拢是船舶建造的关键过程,是船舶建造工程中组织难度大、投入劳动多的阶段。船台合拢涉及分段吊装、船上舾装、设备定位、主机吊装等交叉作业,难度较大。从整体工程安排看,将传统造船时期水下建造阶段的工事提前到船台建造阶段完成,即组织 “工序前移”工作十分重要。因为船舶下水后,主要设备已经定位,封舱件安装后甲板已经扣上,如果出现差错和重大修改物件调运非常困难;
加上码头区域起重能力低于船台吊车,因此要将船舶下水后一些关键项目,全部或部分在船台建造阶段完成。

4、机电总装调试阶段

船舶下水后,各种机电设备开始安装调试,发电机和主机都开始试验。这个阶段控制的关键是保证设备按图纸要求正确安装,特别是主机在动车前,要确定周边的配套设备、管路全部装好并正常工作。当前,随着船舶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对机电设备调试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部设备调试好后,即可进行码头系泊试验,其目的是检查船体、机械设备、动力装置、电气装置的质量和安装可靠性,使船舶达到具备试航的条件,为船舶试航作准备。

5、试航交船阶段

试航就是船舶的航行试验,是对新建船舶全面的、综合性的一次试验,船厂在试航前要拟定航海大纲。试航需要船厂、设备供应商、船东、验船机构相关人员参加。船厂检验人员要准备好必备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在航行中按照试航大纲要求测试主机、操舵、抛锚、测速、回转、惯性、通导等工作情况,并作好记录。试航结束后,船厂应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召开会议以书面形式总结试航情况,并对试航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列出扫尾项目,供应部门向船东移交供应品,技术部门向船东提交完工图纸,质量管理部门向船东提供质量证明书,最后船?S和船东签署交船文件,船舶建造工作全部完成。

化工厂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百万千瓦机组;
技术监督;
管理;
经验

1 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两台百万千瓦机组主要设备简介

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为国内首批百万千瓦等级发电机组,三大主机均由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引进日立技术生产。机组选择的汽轮机入口新蒸汽参数为25 MPa/600℃/600℃,设计发电煤耗272.9g/kW·h,机组热效率45.46%。

同期建设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按锅炉BMCR工况全烟气量脱硫,脱硫效率95%,预留脱硝场地;
新建中水深度处理站综合利用全厂污废水和来自城市的二级排污水;
使用了A335P92材料为主蒸汽管材;
汽轮发电机采用了单轴双支撑方案;
冷却塔是逆流式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冷却面积12000m2,塔高165m;
利用新型防腐材料作为烟囱防护层;
对热力系统进行优化。

2 百万千瓦机组安装、调试、试生产期的技术监督

在2台1000MW机组安装、设计、试生产期的技术监督工作中,各专业注重强化过程监督,实现了工程质量可控、在控;
在抓好日常监督的同时,对重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定期开展质检活动,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促进了监督体系的正常运转。

2.1安装、调试期间的技术监督准备

超前抓好技术监督准备工作。安装、调试期间的技术监督工作以电科院为主,我厂为辅的监督原则。我厂在生产准备与调试阶段提早介入,对技术监督的各项标准及制度进行学习,确保监督有据可查、有章可依。

在安装调试期间,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把理论培训、电厂实习、厂家学习、仿真机实习以及现场参与、设备系统检查紧密结合起来,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设备安装、分步调试与整套试运工作,实际业务技能得到了迅速提升,为百万千瓦机组技术监督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安装期间的技术监督

2.2.1 严把设备、材料进口关,多方并举,从源头消除隐患,确保进货设备、管道、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机组设备、承压部件、进货管道、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装质量和使用寿命。设备、管道、材料的质量又与生产、工厂配备、运输等有直接的关系,我们通过组织包括监理、监检、安装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供货单位实地考察生产工艺、生产能力及质量控制,检验原材料进货质量,特别是重点对P92等新材料焊接工艺评定、技术措施、检验标准的正确性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的问题与及时供货单位沟通,就将来接口问题也与厂家进行协商,确保了设备、材料、管道配管焊接、尤其是承压部件制造质量和交货进度。

2.2.2 结合《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等规章制度,借鉴在役机组监督经验、国际流行标准,对一些监督项目重点关注。

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先后提交不符合项通知单1392余项,有效避免了设备隐患。对照国内相关标准现场进行检查,对发现质量问题会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人员召开专题会、现场技术分析会,认真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通过扎实工作,精益求精,强化质量监督措施,狠抓过程控制,切实保证了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在百万千瓦机组建设过程中,国内对于超超临界机组介质的指标控制标准还未出现,尤其是水汽指标最高等级为超临界机组。为此在咨询了研究院、参考设计要求和超临界机组的标准、借鉴美国EPRI的标准的情况下,根据现场水处理设备、热力设备所能达到的水平,经过反复论证,制定出了超超临界机组的化学监督标准,提出了水汽质量控制既满足在超高的压力温度下设备防垢、防腐、防沉积的要求,又不能脱离现场实际,超出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和除氧器等热力设备的处理能力。机组现在运行数据明说,热力系统的各项水汽指标比我厂其他机组更为优良、稳定,在今年的#7机组大修检查情况表明热力设备未出现结垢、腐蚀等异常,水汽质量标准是合适的。

油质是汽轮机安全运转的保证,对油的监督,主要是结合在役机组的监督经验,以及新建机组的变数多的实际情况,加强了对油质快速劣化的监督。在设计阶段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机组投产前、试运期间以及投产后严格按规定的周期进行各项检测,及时发现了小机润滑油破乳化度指标不合格的情况。随后向润滑油提供商和研究院咨询,最终在厂家协助下加入破乳剂,油质迅速恢复正常。保证了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新型金属材料的焊接评定控制标准在实践中总结出现。传统的耐热钢焊接一般都是用无损检验的结果作为焊接接头质量的评定标准,由于新型耐热钢焊接接头的性能对焊接工艺的敏感性很大,我们借鉴了美国ASME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对现场的焊接环境和条件、焊接工艺与评定工艺的一致性的要求,在新型耐热钢焊接接头的整个过程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了工艺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性。事实证明,只有所有重点焊接工序:材料的选择,预热、层间温度的控制,充氩效果控制、线能量的控制,焊接层、道数的控制、热处理规范的控制等的准确执行,才能保证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随后,借鉴我厂金属监督过程中发现335MW机组水冷壁冷灰斗弯头处多处因焊接质量问题产生裂纹,600MW机组分割屏过热器定位夹持块因焊接问题产生裂纹,延伸到母管造成管道泄漏,后竖井侧包墙吹灰器口处鳍片焊接结构不合理产生管道拉裂的现象,专门召开专题会,重点强调附件焊接的重要性,把对附件安装焊接质量要求上升到管道焊口的同样高度,明确提出发现一处不合格按承压部件焊口一次不合格统计,计算到工程合格率中。加强对附件焊接人员的管理,重点检查持证上岗和焊接工艺执行情况。严格控制焊缝成型,避免因咬边产生应力集中使焊缝开裂拉裂受热面管。经过参建各方共同努力,单台锅炉受热面焊口总量54350只,四大管道焊口总量294只,中、低压管道焊口5650只,一次探伤合格率99.05%,为机组的正常运行打下了基础。两台机组在整组启动后未发生一次锅炉爆管事故。7号机组至今没发生一次因承压部件泄漏造成的停机事故。截至目前,8号机组已连续运行260天以上。

2.2.3 调试、试运期间的技术监督

在此期间重点加强了缺陷统计及消缺管理工作、整体验收及交接工作。严格按照《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的要求,与参建各方,团结协作,精心调试,每一个调试项目、每一项操作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完成了所有试验项目。

168试运期间,将机组的缺陷纳入正常的设备管理,检修队成为设备缺陷消除的责任部门,生产技术部负责缺陷消除的监督,四期基建管理处对设备缺陷消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为做好缺陷管理,每天对试运期间存在的缺陷进行排查,对缺陷消除的方案进行了落实,对消缺责任人和完成时间进行了明确。对缺陷进行分类,分别由生产系统和由四期基建管理处负责消除。各消缺负责部门及牵头人切实组织协调好消缺工作,生技部对所有缺陷要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加强缺陷消除的严肃性,对无正当理由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消除缺陷的,按照生产系统设备缺陷管理的有关规定从严考核。按照《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和《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对各设备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按《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的规定,在试生产期结束后,要求施工、调试单位将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厂家和供货单位为工程提供的技术资料、专用工具、备品配件、图纸和施工校验、调试记录、检定证书和综合误差报告、调试总结及有关档案等全部移交。

3 机组正常运行与检修期间的技术监督

两台1000MW机组为超超临界机组,对于该等级机组的技术监督在国内缺少经验,投产一年多以来,我们根据技术监督的各项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在机组运行、日常维护和机组大修工作中严格执行技术监督管理标准,并根据机组高参数运行、新技术设备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技术监督管理内容。3.1健全技术监督体系,加强组织领导

为强化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进一步明确了各专业及人员的职责,保证了技术监督网络的有效运转。同时根据集团公司及我厂人力资源配置调整,结合人员岗位变动情况,每半年一次更新厂三级技术监督网成员,确保体系完整,不因人员因素造成技术管理弱化。

3.2结合对标管理,制定技术监督标准

技术监督标准是衡量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的尺度,特别是在国家和行业每年都推出一批新的标准或对原标准进行修订的情况下,监督标准的制定对监督工作的开展非常关键,我厂高度重视百万千瓦机组的技术监督标准制定工作。根据我厂监督技术的发展水平、设备的状态和管理模式,结合国家、行业新标准或新修订标准,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建立起适用于百万千瓦机组的技术监督标准体系,对节能、环保、绝缘、金属、化学、电测、热工、汽机、锅炉、继电保护十大技术监督项目标准进行了明确,做到科学严谨,规范有效,可操作性强。

在制定过程中,我厂大力贯彻实施华电集团公司“对标管理年”活动理念,坚持“优良的监督前后看,不足的监督左右看,关键的监督重点看”,将对标管理贯彻始终,机组运行中,在2台百万机组之间开展对标管理工作,单台机组通过大修前后运行技术参数开展对标工作。7号机组大修前,广泛采集机组运行各项技术数据,分析机组修前运行状态,有针对性的制定大修重点治理项目和技术方案。如锅炉专业在大修中通过积极开展制粉系统渗漏治理、空预器漏风治理、热力系统阀门治理等工作,使大修后制粉系统渗漏点明显减少,空预器漏风率平均比修前降低了0.71%,锅炉效率提高了0.73%,有效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城市中水作为2台超超临界机组循环水的补水水源一开始就受到重视,由于厂内的深度处理不设生化系统,对于污水处理厂来水的生化指标要求比较严格,系统投运后发现,来水的一些生化指标常常超出供水协议的要求,经了解,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处理能力有一定限度,另一方面,对于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排污水控制不够严格。经过充分评估中水水质对我厂深度处理系统以及循环水系统的影响,我们重新修订了中水来水和处理后出水的控制标准,并与污水处理厂达成协议:按中水污染物含量的多少核定水价,这样,既保证了中水使用的安全性,也促使污水处理厂改进管理,提高水处理水平。

3.3完善规章制度,提高技术监督执行力

制度是方针措施顺利实施的保证,为确保技术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我们在总结300MW、600MW机组技术监督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百万千万机组技术监督管理规章制度;
并针对技术监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使修改后的技术监督管理制度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对技术监督工作具有更强的指导性。

同时加强技术监督的计划管理,每年年初,我们都在总结上一年技术监督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年度技术监督工作计划;
在机制大、小修和停机消缺时,根据检修项目制定各专业技术监督计划;
在有特殊需要时根据设备治理要求制定专项技术监督计划,做到监督内容全面,措施有力。

完善的计划、健全的制度需要良好的执行力作保障。我厂把提高执行力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执行力建设,力求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务实高效,赶超先进,特别在一些重点项目的执行上,都严格规定了工作范围、职责,明确了完成的时间,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使技术监督措施得到实实在在的执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4 关注重点监督项目,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我厂在开展技术监督工作中,始终坚持“超前监督、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做好日常监督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会议、检查、监督月报、监督通知单等手段,对一些监督项目重点关注,跟踪管理;
对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异常情况深入分析,及时决策,果断处置,确保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我厂7号机组在投产后,出现发电机定子内冷水进水压力逐渐升高、流量逐渐下降的迹象。特别是投产半年后,在维持流量不变的条件下,发电机内冷水进水压力升高的情况趋于明显,且发电机定子层间温差和出水温差也呈增长趋势,并达到厂家要求的停机条件。针对这一威胁发电机安全运行的问题,我们进行停机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检查工作,并多次组织设备厂家、研究院所分析讨论,确认定子线棒被基体腐蚀产物氧化铜局部堵塞,对处理方案也多次论证,最终创造性地采用整体“水锤”冲洗加化学清洗的处理工艺,在有限的时间内消除了定子线棒的堵塞,恢复了内冷水系统和发电机的运行参数。目前在7号发电机采取了提高内冷水pH值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3.5注重信息交流和新技术应用

利用参加集团公司内部会议、山东电力技术监督会议机会和其它方式,积极与兄弟厂特别是同类型机组单位进行主动的技术交流与信息沟通,及时掌握机组技术监督方面的新问题、新情况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并结合本厂实际进行针对性检查。特别是一台机组发现问题后,同类型设备尽可能在短时间停运检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新技术、新检测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厂密切与国内较有影响的科研院所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现场遇到的疑难问题。如根据其他电厂超临界机组运行不到两年就出现高温受热面管氧化皮脱落造成管道堵塞引发超温爆管问题,在#7机组大修中,采用氧化皮堆积测量技术对高温受热面管道进行了重点检查,没发现氧化皮堆积。解决了以往只能依靠割管进行检查的问题。结合华电国际和我厂科技攻关项目,对T/P92、Super304H、HR3C新材料长期运行过程中的老化规律进行研究,建立这些部件老化特征参数的定量关系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高温锅炉部件状态评估技术及相应的在线评估系统,建立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高温锅炉管运行、维修管理技术平台。

3.6探索技术监督新经验,形成长期机制

由于百万千瓦机组的技术监督在国内没有经验,自我厂两台百万千瓦机组投产一年多以来,我们严格按照技术监督的各项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并将技术监督与对标管理暨建设国际一流工作紧密结合,形成长期机制,体现到日常管理。针对运行和检修中出现的问题大力开展科技攻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技术监督水平。

我厂百万千瓦机组采用单轴汽轮发电机组,高、中分缸,两个低压缸的汽轮机总长为35.6米,汽轮发电机总长为54.65米,如此长的轴系,如何保证汽轮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我厂作为科技课题进行研究并摸索宝贵的经验。机组正常运行中,除运行人员加强监视外,我厂上了TDM系统,随时监测汽轮机轴系振动,以便采集数据进行汽轮机健康水平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机组运行中,充分考虑蒸汽激振因素的影响,提供最佳的机组配汽方式和阀序控制程序。在夏季环境温度高、机组真空低、负荷高的情况,7号、8号机组均先后出现了疑似汽流激振的异常现象。技术人员通过采集的各项数据分析,在日立厂方无指导性建议、机组不停运的情况下,合理调整调门流量特性曲线的手段,既消除了疑似汽流激振的异常现象,又降低了主汽压力的波动幅度,使机组的调节更加平稳。2008年初,7号机组投产一年后检查性大修时,经过修前轴系中心的测量,发现因汽缸膨胀、基础沉降等各种外力的影响,汽轮机未完全回位,技术人员分析认为修前轴系中心所测数据不能真实反应中心实际情况,尤其中-低及低-低对轮中心偏离厂家标准较大。考虑到7号汽轮机修前运行情况良好,各轴瓦的振动及瓦温无异常,揭缸后检查各轴瓦接触良好,我们没有拘泥于日立厂方提供的轴系中心调整标准,大胆果断的提出结合各轴瓦温度进行轴瓦负荷微调的工作,对7号汽轮机对轮中心调整标准以修正为主。7号机组大修后开机带到满负荷后,轴系振动、各轴瓦及回油温度等技术指标均优于机组修前状态。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百万千瓦机组技术监督经验。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及时把好的做法反馈到实际工作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修订监督标准,促进了技术监督工作的良性发展。

化工厂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动化;
改造实施阶段;
BSJ2200系统;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1 .1广安电厂正在运行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

广安电厂目前二期、三期所采用的综自系统为BSJ2200系统(BSJ后台+LCU前置+SLC测控)。各期小室SLC测控装置通过GETWAY网关与LCU前置机通讯,再由前置机将数据上送到后台机(DCS系统与前置机直接通讯)。二期与三期之间通过网络通讯。

1.2 广安电厂改造后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

本次站控层改造采用NS3000V8后台机替换BSJ后台机,采用NSC301V总控及NSC311A通道切换箱替换LCU前置机、串口服务器及老通道切换箱。改造后,各期小室SLC测控通过GETWAY网关与NSC301V总控通讯,再由NSC301V总控将数据上送到NS3000V8后台(DCS系统直接与NSC301V 总控通讯)。二期与三期之间通过网络通讯。

1.3 改造实施阶段划分

本次站控层改造可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具体安排见下文。

2.准备阶段

1) 现场勘查及货物核实(预计1个工作日)

广安电厂正在运行的BSJ2200系统已经投运近10年,产品较老、系统较为复杂,需要详细查看现场综自系统网络框架及相关配置,为后面的改造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查验到货情况确认是否有所遗漏或错误,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增补或更改相关设备。

2) 数据导出和导入(预计1个工作日)

在不影响老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将相关数据导出,做好备份并经行整合。

将整合后的数据导入到NS3000V8后台形成初始数据库。

3 )NS3000V8数据库、画面、报表等制作(预计5个工作日)

对初始数据库经行修改和补充形成完整的NS3000数据库。

主接线图、控制图、光字牌、遥测表、报表等制作。

4) NSC301V总控配置(预计1个工作日)

根据实际情况,参考NS3000V8数据库配置NSC301V总控通讯参数。

准备阶段预计总工作日:1+1+5+1=8

3.实施阶段

1) NSC301V总控及NSC311A通道切换箱组屏(预计3个工作日)

由我公司专业配线安装人员进行NSC301V、NSC311A单装置上屏柜组装工作。

2 )网线及串口通讯线的敷设(预计1个工作日)

由我公司专业调试人员指导用户进行网线及串口通讯线的敷设并做好标记。

3) 通讯调试(预计2个工作日,仅三期改造,下同)

将SLC测控通过GETWAY网关以串口232通讯方式接入NSC301V总控,再由NSC301V总控将数据送到NS3000V8后台。这个阶段,老后台机仅退出一台,新后台机仅上一台,方便新老后台信号的核对,待新后台机运行稳定后再进行另一台老后台机的更换。

4) 开关量核对(预计1个工作日)

首先通过静态核对方式进行NS3000V8后台与BSJ后台的遥信量核对,接着再通过短接线短接遥信端子方式进行细致核对。

5) 模拟量核对(预计2个工作日)

通过静态核对方式进行NS3000V8后台与BSJ后台的遥测量核对。

6 )遥控核对(预计2个工作日)

对全站所有电压等级的设备进行遥控实验需做如下安措:

退出全站压板;
将所有间隔KK把手切换至就地;

遥控试验时,各小室安排人员检查SLC测控装置的遥控返校和遥控执行的显示灯,并且工作人员还需查看NSC301V总控的遥控记录,确保遥控完全正确。

实施阶段预计总工作日:3+1+(2+1+2+2)X2=18

4.注意事项

1 )本次改造分为二期、三期改造,为确保改造工作的安全可靠,具体实施时,先将涉及设备较少的三期监控系统进行改造,一切顺利完成后再进行二期改造。

2) NS3000V8及NSC301V接入监控系统时,需事先确保不跟现有系统设备IP地址冲突,否则会引起数据跳变。

3) SLC测控接入NSC301V总控通讯调试时,若在一个小时内未通讯成功,需立即恢复与老系统通讯。

4 )通过短接线短接遥信端子方式进行遥信核对时,需注意事先将遥控端子做好遮挡,避免误碰遥控端子。

5 进行遥控试验前,需退出全站遥控出口压板并将所有间隔KK把手切换至就地。

化工厂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电厂 运行管理

叶茂水电厂是广西小型水电厂之一,它位于广西宜州市境内,是国家对老区人民的回报工程之一。叶茂水电厂共3台机组,单机容量为12.5MW,总装机容量为37.5 MW。自1997年投产以来,我厂坚持加强设备运行管理和职工培训,设备健康运行。但近年来,机电设备投运已逐步呈现老态,且设备技术资料不完整,难以确定和保证优良工况,对我厂的发展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为使我厂自动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加强设备管理,同时不断更新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成为保证我厂安全、经济、满发、多供、少损的基础和根本。在此对叶茂水电厂安全运行管理方面做些探讨:
一、强化安全管理叶茂水电厂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个人,制定了全厂安全生产责任书;
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与每一个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实施上级对下级监督、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安全管理制度。但为了确保证设备安全、经济、满发、多供、少损地发电,我厂还应不断更新机电设备,且在运行管理中要求运行值班人员必须熟悉、熟练地掌握《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现场事故处理规程》和《现场运行规程》;
运行人员必须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值班且值班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并自觉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即: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缺陷管理和定期维护、试验、轮换制度。在班组管理中,实行值长负责制,各值班人员在值长统一指挥、协调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值班过程中切实要做到:“勤联系、勤调整、勤分析、勤检查”,通过眼看、耳听、手摸、鼻闻,对设备进行性能、状态诊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故障、事故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确保机组正常安全运行。日常工作中,搞好班组安全活动、班组运行分析,做好所属设备外部清洁维护工作,保证设备表面干净、清洁、无灰尘和油污等。

二、定期开展设备健康状态诊断 设备检修是保证机组“安全、经济、满发、多供、少损”,提高设备可用系数,充分发挥设备潜力的重要措施。定期开展检修,发现设备处于健康状态的生存周期,总结出设备健康状态劣化的规律,推断何时检修设备,以何等规模检修设备,使设备隐患在故障前期能被及时发现。检修中,必须贯彻安全工作规程,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落实检修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标准、工艺措施,保证检修质量。要求全体检修人员在检修中必须做到“五好”,即:安全好、准备好、措施好、消耗少、质量优;

因此,要求每一个检修工作者业务素质达到“三熟”、“三能“的要求,“三熟”即是:熟悉系统和设备的构造、性能;
熟悉设备的装配工艺、工序和质量标准;
熟悉安全规程。“三能”就是能掌握钳工手艺,能干与本职业密切相关的其它一两种手艺,能看懂图纸,并绘制简单的零部件图。检修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检修规程》,特别是“两票三制”,自始至终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预防为主、计划检修”的方针和“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切嫉“硬拼”“硬撑”。

加强检修时的组织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三级质量验收制度工作。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
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

检修后,执行三级质量验收制度:简单工序以自检为主,重要工序和项目实行班组、部门、厂部三级质量验收。验收人员必须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坚持原则和质量标准,帮助检修人员解决现场质量问题,严把质量关。

对经诊断评价未发现问题的设备,也切实开展预防维护工作。通过加强设备检修管理,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或隐患并整改,有效杜绝设备事故发生。

三、加强设备技术监督管理 技术监督是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技术监督主要包括仪表、绝缘、金属、化学等监督。关键对仪表、绝缘、金属三项的监督。仪表的监督是对各类电器仪表定期进行校验、调整、修理,保证各类仪表和计量的完整性和精确性。绝缘监督是为了防止电气绝缘损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电气设备、防雷和接地等进行预防性检测和试验,并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督。金属监督是监督各种金属部件在运行中的性能变化,特别是水轮机的气蚀和泥沙对转轮的破坏和磨损,易磨部位的磨损情况等。

四、加强设备缺陷管理 值班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后无论当场消除与否,均应由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当出现重大缺陷时当班负责人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消除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造成事故,不能及时消除者,应及时上报,尽快处理;
对于一般缺陷,可以列入计划进行处理;
每月对所有缺陷进行总结一次,并做成缺陷月报表上报;
每年对设备缺陷进行一次分析总结;
每年丰水期来之前对设备缺陷进行一次大检查处理。

五、加强设备定期切换试验管理 每周对电厂渗漏深井泵、顶盖泵、高低压气机、高压油泵进行一次切换试验,每季对各紧固件进行紧固检查,每半年对所有绝缘工具进行耐压试验,每年对变压器油进行一次取样分析化验,对消防器材进行年检和更换;
每二年对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进行一次校验。

六、加强设备日常维护管理 设备平常要经常保养,要定期进行维护、检查和检测。及时了解掌握机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确保证机组健康运行,机组检修后必须按质量标准进行三级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运,对于重大零部件实行重点管理,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其重点检查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小时对主要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并监视记录数据变化。每二小时对全厂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巡视检查。每周对设备及环境卫生进行一次清扫;
每月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维护检查,加注油、黄油。在设备运行中,做好各种记录,改掉不良的习惯和操作行为。同时还建立运行分析制度,即对运行中通过仪表指示,运行记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种问题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找出产生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原因、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

七、结束语

叶茂电厂各项运行管理工作做得扎实,“两票”管理到位,标准化作业执行到位,各项安全管理到位,同时又有一批兢兢业业的团队,我厂保持了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水电厂》99年第2期《作好准备,迎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

2. 《水电厂》2010年第2期《水电部检修管理的探讨》。

化工厂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PLL01型155毫米加榴炮是国内研制的第一种采用西方技术的北约制式的大口径火炮,它是我国开始摆脱苏联火炮发展体系,逐步走上独立自主道路,创建中国特色的火炮研制和理论体系的开端。周燕生(中间者)作为该系统的总设计师在早期的消化、吸收、创新过程中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广泛与国外接触的黄金时期。部队考虑如何改进武器技战术水平,增强国防实力,工业部门则渴望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引进先进研制手段,加速实现科研、生产现代化进程。但当时我们面临欧美各国对我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等诸多不利背景。恰在这时,以布尔博士为首的英国A公司推介他们开发的GHN-45型155毫米加榴炮及其生产技术,钻了欧美等国的空子。我方经过洽谈、考察,最后与外方签订全面转让合同,开始引进其火炮样品、研制技术、生产设备,同时对我国火炮工业各厂原有科技、生产线进行改造程。

引进过程

155毫米加榴炮系由名气不大、美国人布尔博士主持的英国A公司研制完成,生产一批售出,又转交奥地利改进、批产(型号为GHN-45型155毫米加榴炮),开始向国际上销售。

布尔博士是工程技术界的传奇人物之一,是个博学多才且具有超前思维,敢于创新的火炮专家。他在火炮研发事业中永不停步,持续推陈出新,极具独创性,直至被人暗杀身亡。早期他在加拿大搞个射程超远距离火炮,又名探空炮,想利用其击落导弹(我国亦曾于上世纪80年代在钱学森领导下进行过与此相似的项目,我厂曾为其加工过超长的身管),后因故被美国判罪。出狱后布尔博士奔赴英国,在他的探空炮技术基础上,在炮弹结构上开发了底部排气技术,大幅提高火炮射程,与当时国际上同行的火箭增程弹相比,具有不减少弹丸威力和易于控制散布精度的优点,他同时改进、发展了155毫米火炮,获得一些国家的认可和订货。在洽谈时,我与他多次面谈过,感觉他的确是个较全面的火炮专家,知识面广、思维缜密,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属于勇于奋斗,精于钻研的一个人,值得我们学习,到现在我还保存着他当年的技术报告记录。但此人也有软肋,那几年他几乎成了国际火炮市场上的风头人物,不断扩张研制项目和产品,甚至把推销和研制绑在一起,推销还不成熟的在研产品,在客户那里继续搞研制,即使已经成批生产的产品,配套的技术资料也很不讲究,粗糙低劣。如他按照合同提供给我们的工艺资料极不完整,几乎无可借鉴的价值。他经营的A公司里的科研团队,据我们观察,除他以外没有几个人技术专家,大多数人不是水平一般便是临时招聘起来的人,作为搪塞客户的手段。顶尖的技术专家兼精于推销的商人,这也算是西方社会的一大特色。

在奥地利某工厂参观精密加工设备(左三为周燕生)

1981年7月,英国A公司的主管来华,向我方介绍该公司研制的GHN-45型155毫米加榴炮的技术和产品情况,提出合作的意愿和建议。同年9月22日,张爱萍副总理批示有关引进的报告,同意与该公司继续接触谈判(即922工程的由来)。1982年秋,兵器工业部的北方工业公司及有关单位人员与该公司主管直接晤谈,由其介绍该炮基本技术状况及西方火炮技术发展现状信息,探讨我方引进的可能与方式,我受邀参加了这个活动,直接听取他们的讲解。1983年,我方先后派出火炮、弹药、引信、火控系统和院校专业人员去奥地利B公司等厂家,对该公司生产的GHN-45型155毫米火炮的生产技术及配套产品作全面考察;我参加了以李洪昌为首的火炮组考察谈判,并购进两门样炮和部分零部件,于国家靶场进行了全面考核试验,深化了对该炮性能的了解,写出考察报告,提供军方和领导机关参考。1984年12月,北方工业公司与英国A公司和奥地利B公司签署火炮全系统技术转让总合同,合同规定A公司提供生产图纸,完整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国际标准,生产工艺过程及所需专用工具图纸;此外,A公司根据选定的项目,提供检测和试验设备,包含液压试验台等。B公司提供生产所需全部技术资料,包括图纸、技术规范和工艺资料;负责订购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三坐标测量仪焊接工作台和编程站等;提品毛培及成品零部件;负责我方技术人员到奥方或提供设备的国家厂房进行培训实习,派专家到我厂负责设备安装与调试。在较完整、全面包括生产所需软硬件项目的合同规范下,实质性的引进工作正式开始。此项目由东北地区各厂参与引进,唯原来将火炮部分交华北一工厂负责。后经我出面利用多个场合以地区配套原则和生产技术特点等理由据理力争,1983年夏,部里最终决定改由我厂负责,同时贯彻技术责任制,任命我为全系统的总设计师,兵器科学院火炮处吴景忱处长任机关主管工程师,组织、协调各厂的引进工作。

周总(右)在火炮生产现场 周总向来厂视察的兵器部原副部长唐仲文(左三)汇报155毫米火炮引进、消化、吸收工作情况

与此同时,我们派出多次考察团组对GHN-45 155毫米加榴炮在奥地利的生产线进行较详尽的考察了解,其中有火炮厂、身管坯料加工厂、铸锻工厂、液压管件加工厂、火炮试验射击场以及火炮专业测试仪器研究所参观考察,给我们的印象是这条生产线技术、装备属于国际上先进水平,实行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生产模式。其中如身管加工采用旋转锻造机,内外部一次成型,具有极高的效率;液压管件厂采用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高,有一套液压测试专用装置保证质量;特别是测试仪器研究所,人员不多,却能巧妙利用科学原理研究发展出多种国际上先进的测试仪器,如弹道测试仪等,体现了围绕火炮研发开展多项先进技术与仪器开发的能力,真是令人赞叹。对工厂的考察增加了我们引进该项技术的信心。

1984年年底开始,我厂陆续接收到对方交付的技术资料,开始消化了解具体内容,着手装备国产化工作,以便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引进与仿制。1985年开始,我厂按照合同安排,派出几个团组到奥地利和生产机床设备的德国工厂等生产线上接受技术培训和设备验收工作,同时组织厂内技术人员做加工、试制各项准备工作。

火炮的试制工作分三步走,1985年9月完成弹道炮,利用我厂现有设备和130毫米加农炮的炮架,攻克加工工艺,提供给弹、药厂进行引进产品的弹道性能试验;1986年7月,根据外方提供的产品图纸,研制出初样炮,攻克了高强度钢板焊接等部分加工工艺;1987年,我们对进口图纸做了完善与改进,通过评审,进行部件、配套件、原材料和技术标准国产化的转化工作,利用已安装完成的进口加工设备,研制出正样炮,进入摸底和设计鉴定试验阶段,1987年11月,得出该产品满足使用要求的结论意见。我厂为“8910工程”生产出一批该火炮,准备参加40周年大庆阅兵典礼。与此同时,工厂继续努力解决一系列加工技术关键,完成全部国产化目标,并配合协作厂技术攻关。在1989年以后,到多个国家进行表演,开拓军贸渠道;1990年9月,获总参、国防科工委批准定型;1995年,获兵器工业总公司部级技术进步二等奖。

通过参与155毫米加榴炮的引进、消化工作,我厂的设计、加工水平获得大幅提高,生产线上的一些设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对先进技术如身管自紧技术、三坐标测量等专业技术的掌握列国内前茅,工厂经过此番技术改造,生产线的面貌焕然一新,进入了全新的现代化的时代。

周总正在向外宾讲解火炮身管的加工过程

技术改造

155毫米加榴炮这个引进项目的终极目标是火炮专业工厂的技术改造。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是技术引进,即火炮设计、生产技术的引进,提高火炮整体技术水平的整套指导技术文件资料,包括产品技术条件、产品图纸、设备要求及明细、工艺资料技术标准、试验考评报告、计算书等,属于软件领域;二是在引进产品资料的同时,需要相应地对工厂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进口先进加工设备或生产线,建筑新厂房,改进扩充工作地环境,实现研制和生产线的现代化,使先进的技术物化到产品中,保证产品达到先进水平,属硬件范围。国家为此投入的技术改造资金一部分用于支付技术资料等软件费用,大部分则用于兴建符合要求的新厂房,购买先进加工、检测设备和一些必要的非标准设施等实体可以看得见的项目。根据国家计委和国防科工委下达的统一的技术改造计划,在硬件方面新建总装配厂、搭建铆焊厂房、计算中心楼;改建炮身加工厂房、改建加工中心厂房(利用新建的科研加工基地)、扩建铸钢厂房,改建精铸厂房、改造冲压下料、热处理工房等建筑;从奥地利、德国购进加工机床和非标准设备30种、40台套。

我厂即按此统一部署,组织精兵强将落实此任务,由吴乃胜负责产品和冷加工;郑永源负责热加工并统揽技术改造的规划和实施,负责与搞建筑设计的第六设计院联系;郭景飞负责设备安装等三位副总工程师分别组织领导,具体实施。这三位不负众望,认真负责地执行任务,完满完成所有工作。生产工艺方面,将原品图纸国标化,对比原供的多国技术标准简化为GB或ISO,编制出国产化工艺规程,制造专用工装等,并提出若干技术关键如炮身自紧、炮闩上的开口环、高强度钢板焊接等,并组织攻关工作。硬件方面,我们利用国家提供的技术改造资金,建造新总装厂房、改造炮身、铆焊、精铸等原生产线,消化提供的安装图纸及有关机床性能资料,调整工房布局,设置加工中心车间以集中安装进口新设备,并便于管理,做好机床地基、风、水、电气管线等隐蔽工程的铺设和调试以及最后验收的准备工作,培养一批编程人员组成编程站,准备独立编制加工程序,建设专用的计量工房,为安装精密的三坐标机创造密封、恒温、恒湿的工作环境等。软硬兼施,软硬结合,使整个技术改造工作做得井然有序,稳妥顺利,按时或提前进行试生产,如包括机械加工、表面处理和热处理工艺的身管自紧生产线,建成后一次试加工成功。包括软硬件技术的两台高精度三坐标测量仪,异常顺利地开始运行。大家都认识到,所做的一切关系到工厂的进步与发展,故整个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准备充分周到,实施过程中没有出现一点差错或失误,按计划完成安装、调试以及验收任务,使新设备从1986年开始陆续试车投产,至1988年全部参与正常生产,并掌握了生产技术、操作编程、产品检测、设备运行与维修管理的专业本领,赢得1986年来厂指导安装的外国专家们的赞许,并于1988年工厂技术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后,成为本行业中首家具备先进生产技术的企业,在一些专业技术上位居同行业企业中的前列,许多项目均取得优越成果和丰富经验,特别是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然后有所发展提升,而获得领导机关好评。

我国在中东某国展示155毫米牵引炮(右三为周总) 155毫米牵引加榴炮被列为“8910”阅兵工程中的一项,图为周总向国防科工委的领导汇报火炮研制情况

引进中值得回味的体验

几年的技术引进工作取得了成功,总结起来,有几点值得回味的体验。

以我为主,不等不靠 我们认识到,技术引进不等于简单的代换,要达到把它最终转换成我国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的终极目标,我们发挥了自力更生精神,一切从自身条件和远景追求出发,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

按合同交来的资料极具西方特色,技术标准多样,物资供应渠道繁复。我们对提供的资料中除必要体现其先进性的少数项目外,按照我国实情和资源情况大刀阔斧地进行改制,令对方的资料、指导人员按照我们的节拍和物质基础开展工作,争取到了全盘主动,及时为我们的仿制进程创造有利条件。

我们对于填补我国技术空白点的技术都毫无例外地予以保留。例如,我们保留对方提供的身管胚料成分、冶炼、锻造的专用技术标准,并与钢厂协调完全按其标准试制生产,试制出来的胚料材质、工艺过程和加工质量完全符合技术标准;架体焊接结构所用的高强度合金钢板,也按其技术条件要求鞍山钢铁公司试制,试制样品经我厂焊接工艺和强度试验过关后,落实了供应链;对于身管机械自紧工艺,我们把机械加工、校正、表面处理、自紧设备及工艺、紧后热处理等全部工艺及准备工作,列为引进重点,一丝不苟地在厂内落实。

在舍的方面,如上下架结合所用的座圈大直径滚珠轴承,原资料注明需在欧洲工厂采购,我们在国内走访、调查多个厂家,终于在江苏一家工厂落实了生产供应关系,试制出的轴承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学习中要有鉴别,不能囫囵吞枣 我们引进的产品总体上是先进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部分、内容都必然是先进的。

西方的军工企业没有我们从苏联学来的军方制定装备规划,武器战技要求、试制、试验、鉴定、定型等一系列控制军品的质量、性能水平的严谨程序;在他们那里的产品没有鉴定、定型之说,产品即使销售出去了,也可以随时应买主需求,改进设计、提高性能而不受拘束。可以说,从开发到使用阶段他们产品的不规范性、灵活性很大,他们的技术文件也是如此,没有一套经过严格审定的固定下来的资料。而且西方企业随市场供应形势,其所经营项目经常变换,从业人员也不固定,双方选择的结果使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技术人员可以多次跳槽,在不同专业领域工作或长或短时间,因而专业性不强,这又与我们那时一锤定音,一业终身的国情截然不同。我们在引进时,注意到了他们与我们的重大差别,告诫大家决不能认为舶来的东西毫无瑕疵而盲目迷信,必须毫不松懈,做认真的鉴别工作。

外事中要防止吃亏上当 例如,对引进的产品图纸资料,我们不厌其烦地亲自上阵,一页页地进行评审,反复核对其批准手续是否完备,比照零件失误鉴定它的可靠性,各零部件之间连接是否确实,产品图上所标出的与实际技术标准是否对应等都认真处置认可后,再复制出我厂自己的文件。

我们发现A公司提供的工艺资料看似一箱装着厚厚几个巨册,数量极为可观,但翻阅后却发觉这些技术资料都是该公司首次试制初样品时编制形成的,编制时工作草率、没有必要的审查与签字程序不说,所选用的加工设备杂乱无章,工艺装置资料毫无参考价值,而且没有经过批生产时间考验,看来完全是拼凑起来的伪劣假货,根本不是成熟的工艺技术资料,我们如用来研制,只能起误导作用。更为可气的是,他们派来指导试制的一批工艺专家来厂后,我们在与这些“专家”初步接触后发现,这些人都是临时招来充数、混饭吃的食客,很多人没有在火炮厂工作过,根本没有能力指导试制加工工艺。我们忍无可忍,当面不客气地提出全部辞退,同时批评该公司的违约行为。几个事件后,他们发现中国人并不是容易欺骗、不是好惹的,出现违约事故,他们要承担金钱和信誉巨大损失的后果,我们态度越强硬,他们的态度反而会老实很多。

所幸的是,B公司与我们的合作令人满意。出自B公司的产品图纸资料,经过审查证明可信度较高。B公司驻厂负责人态度冷静、服务周到,他们提供的技术资料质量也较好,基本无可挑剔,我和他一直互敬互信,友好相处。B公司派来的数控、身管自紧和焊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在机台工作的工人确有真才实学,牢靠掌握精湛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给他们以礼遇和信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自然也乐于助人,毫无保留地把关键的技术知识传授给我们,为我们很快地掌握这些先进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先易后难,仿制工作三步走 我们的产品是仿制苏联30、40年代产品而成的,我们生产线则是50年代建国初创时期建立的,30多年过去,我们的加工手段,包括工房、加工设备以及管理体制都处于严重的落后状态,要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成功转变绝非易事。面对产品工艺先进而我们的新设备还处于安装过程中的过度、交接阶段,我们采取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分三个阶段实施仿制工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