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总结 >

2023年社区城乡低保工作总结【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15 16:4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社区城乡低保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关键词】喀什地区民政局;城乡低保;困难群众当前,切实做好低保工作,是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在城镇涉及下岗失业人员、无业人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社区城乡低保工作总结【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社区城乡低保工作总结【五篇】

社区城乡低保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喀什地区民政局;
城乡低保;
困难群众

当前,切实做好低保工作,是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在城镇涉及下岗失业人员、无业人员,在农村涉及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安排好了,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党和政府的帮助,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就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做好低保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解决得不好,就有可能引发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

一、喀什地区城乡低保及发展概况:

喀什地区辖11县1市,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人口403.69万,其中农业人口311.6万,截至目前全地区共有7.6万户21.1万城市困难人群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占全区城市总人口的22%。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困难群众有16.2万户,50.45万人,占全地区农业人口的16%。

喀什地区低保于1998年在喀什市和泽普县开展试点,1999年在全区全面铺开,城市低保人数范围由1999年的7721人扩大到如今的21.1万人,年需保障金由最初的460.6万元增加到目前的5.95亿元,人均每月补助从最初的49.7元提高到目前的225元。农村低保2007年7月1日按照“低标准、广覆盖”的要求,年需保证金由最初的1.35亿元增加到目前的6.83亿元,人均每月补助标准由最初的22.3元,上涨到目前的107.3元。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成就:

(一)不断加强城乡低保基础建设。

(1)完善了低保组织体系。地区、县、街办(乡镇)三级普遍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城乡低保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全地区低保工作。地区民政局设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各县(市)民政局普遍设立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3-5名,通过与地区劳动局沟通,为各乡、街办解决了172名低保公益性岗位,初步形成了有专人负责低保工作的城乡低保工作体系,确保了城乡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培训基层低保队伍建设。喀什地区坚持推行低保属地化管理,把社区、村(居委会)作为城乡低保工作的落脚点,通过社区、村(居委会)作为城乡低保对象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依托社区、村(居委会)开展困难居民家庭状况普查,进行低保初审、动态管理等工作。

(二)不断提升低保规范管理水平

(1)加强了低保法规建设。喀什地区结合低保工作实践,不断完善各项低保政策制度,出台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喀什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喀什地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喀什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管理暂行办法》、《喀什地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管理暂行办法》、《喀什地区低保量化考核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乡低保政策、制度体系,推进了城乡低保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2)规范了低保工作程序。喀什制订了地区、县(市)、街办(乡镇)、社区(村、居委会)四级低保工作流程,明确了各级工作职责,使低保工作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喀什地区围绕《低保量化考核标准》按照制定科学化、申报审核程序化、审批过程公开化、资金发放社会化、低保对象管理动态化,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狠抓了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严格进行家庭收入和财产调查,规范申请、审核、审批和资金发放程序,保证困难群众随时申请,随时审核,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3)强化动态管理。喀什地区在低保工作上注重把握动态管理的两个环节:一是全面落实低保对象定期核查制度,对低保对象定期复查。二是在采取不定期的抽查和每季度一次的全面集中核查中2012年,各县(市)通过认真开展全面集中核查,共核查清理城乡低保对象70069人,占城乡低保人数的9%,其中城市低保对象8501人,农村低保对象61568人,对在核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进行严惩,初步形成了低保对象能进能出,低保标准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基本实现了“分类施保”和“应保尽保”,有效维护了喀什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贫困群众切身利益。

(三)积极开展实施了社会救助资金现金发放。

城乡低保资金都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高压线,为确保城乡低保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城乡弱势群体手中,切实加强城乡低保资金的监督管理,喀什地区在民政、财政设立了专门的账户,实施封闭运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摊派、拖欠、搭车收费现象的发生,充分保障了低保对象的权益。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喀什地区城乡低保救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在城乡低保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保障员编制、工作经费、交通工具。地、县(市)民政部门管理着全区71.5万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城乡低保对象,民政工作任务和工作量的成倍增长与各县(市)、乡镇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少(乡镇民政干事专职不能专用)、经费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基层民政工作严重“缺位”,尤其是2012年1月1日起,所有的民政社会救助资金全部以现金形式发放。

建议:为确保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能在基层真正贯彻落实,改善工作条件,解决人员编制和交通工具,保障工作经费。

(二)解决低保工作人员特殊津贴或津贴。低保工作人员既要面对面接触大量有传染病的特殊困难群体(如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并且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45号)文件要求,还肩负着处理接待职责。喀什地区民政局低保中心仅2012年截至目前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600余人(次)。与此对应的是只有处理接待责任、义务,没有相应的权益和岗位津贴,导致基层低保工作人员对有传染性的特殊困难群众存在推诿,对事件不积极,不重视。

建议:文件规定解决低保工作人员特殊津贴或岗位津贴。

参考文献:

[1]李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社区城乡低保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统筹城乡规划;
居民点;
统筹城乡产业;
就业需求;
社会保障政策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的涵义为通盘筹划,城乡统筹即意味着要通盘筹划城镇和乡村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实现新跨越的客观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毋庸讳言,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社会运行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乡村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
农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等。而实践证明没有乡村的发展,是不完整的发展,乡村的相对落后是整体生产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城乡差距持续拉大也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2 城乡差距分析

2.1城镇化进程滞后,大大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萌水镇和商家镇多数为农业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19.1%和8.2%,从两镇的产业比重和从业人员构成看,工业产值比重各占62.52%和88.76%,二产从业人员分别占70%和60%,从而看出两镇的工业化进程非常高,但快速的工业化并没有自动消解城乡的二元结构,对城镇化的进程未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两镇的城镇化进程没赶上工业化的速度。

2009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三产比重

2009年萌水镇三产从业人员比例构成 2009年商家镇三产从业人员比例构成

(资料来源:《萌水镇统计年鉴》、《商家镇统计年鉴》)

2.2乡镇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层次低

2009年,萌水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3414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为644236万元,农业生产总值为5652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103569万元。商家镇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以耐火材料、机械制造、五金加工三大产业为主,2009年商家镇国民生产总值为113762.68万元,工业生产总值为100979万元,农业生产总值为6155.68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6628万元,。

以上看出两镇经济发展不均衡,萌水镇明显强于商家镇。从经济结构来看,两镇均由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薄弱,生产力布局不合理,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特色缺乏,产业结构亟待提升。

2.3城乡建设用地混杂,人居环境差

两镇镇区用地布局零乱,以村庄建设用地为主,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工业产生的噪音和污水等对居住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村庄发展各自为政,孤立建设,建设标准档次低,住宅多以低层为主,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公共绿地和休闲娱乐设施等。

2.4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但仍低于淄博市农民的平均水平

2009年,萌水镇与商家镇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7316和6870,比去年分别增长了11%和14%,但仍比淄博市农民人均收入的8013元低9%和14%。

萌水镇、商家镇与淄博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

(资料来源:《淄博统计年鉴》、《萌水镇统计年鉴》、《商家镇统计年鉴》)

2.5人均GDP较高,进入城乡一体化初级阶段

2009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万元。从下表比较分析看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人均GDP高于淄博人均和全省人均,而且高于一体化门槛。因此,从人均GDP的角度来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已经进入一体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2009年人均GDP比较表

(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淄博统计年鉴》、《萌水镇统计年鉴》、《商家镇统计年鉴》)

3统筹城乡规划

3.1城乡居民点统筹

3.1.1合村并点

1)现状村庄情况

萌水镇和商家镇共辖63个行政村,村庄总户数15891户,总人口49645人。其中,萌水镇镇域范围内有36个行政村,户数8648户,总人口为28179人;
商家镇镇域范围内有27个行政村,户数7243户,总人口21466人。

2)合村并点

根据不同的农业地区特征,考虑村民意愿和耕作半径,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乡村居民点迁并方案。

规划期末,现状63个村庄合并为15个居民点,比原来减少48个。其中,商家镇27个村庄合并为7个居民点、萌水镇36个村庄合并为8个居民点。

3.1.2居民点结构体系划分

居民点划分为三个结构:核心度假区――驻地片区――居民点。

1)核心度假区

位于文昌湖西岸,以生态旅游、生态人居、生态产业为核心理念,以旅游休闲为主要产业支撑,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运动、休闲度假、康疗养生、会议度假、生态人居为一体的高品位生态休闲度假区、生态城市第一印象区、生态文化产业博览园、生态人居示范区。

2)驻地片区

位于萌水和商家镇驻地,主要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为二、三产业及旅游人口和部分村民提供居住。驻地内村居安置的居民点共5个,分别为萌水镇的萌水居民点和商家镇的循途居民点、杨戴居民点、西商居民点、红星居民点。

3)居民点

是指萌水和商家镇驻地之外的新农村居民点,具有乡村聚落特色,结合文昌湖度假区打造乡村风情聚居区。居民点共10个,分别是萌水镇的北池居民点、泽崖居民点、碑坡居民点、龙泉居民点、北安居民点、三衣居民点、官三居民点和商家镇的冯家居民点、冶西居民点和东岔居民点,主要为村庄农村人口服务,还可承担一部分来自文昌湖城乡统筹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旅游人口。

3.2设施规划

1)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两部分,一是城市公共设施用地,二是居住用地中的中小学用地。对于前者,公共设施分级、分类设置,即分为旅游设施、核心度假区和镇驻地设施、居民点设施。

2)市政设施

规划市政基础设施由核心度假区和驻地片区向居民点延展,实现城乡市政设施一体化。

4 统筹城乡产业

4.1总体定位及布局

4.1.1总体定位

通过产业专题研究,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地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为:改进、升级第一产业、转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产业统筹的总体定位为:以文昌湖度假区高端服务业为主,壮大提升原有城镇工业,同时发展特色农业的城乡产业共荣区。

4.1.2总体布局

规划范围内针对不同的性质将用地分为三大片区,北部萌水镇片区、南部商家镇片区及中部核心度假区。主要的产业发展项目集中在核心度假区,两镇区内结合原有产业用地集约调整。

核心度假区,注重项目创意和特色的突出,发展高端旅游产业,突出娱乐和生态的特性,打造为区域著名的旅游地产、运动康体、文化娱乐、养生疗养、观光农业和商务服务基地。

萌水镇与商家镇两个镇区内主要以城镇建设为主,两镇工业结合原有工业用地整合后各集中布置,提高入园标准,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发挥集群效应,集约发展成为新型工业产业类型。

4.1.3农村剩余劳动力分析

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内2009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093.03亩,每个农村人口人均农用地为0.08亩。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从业人员经济收入提高的需要,每个农村劳动力负担的耕地面积逐渐增加。根据2020年末耕地面积,及每个农村劳动力负担的耕地面积指标,可计算出所需农业劳动力。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受农村劳动生产力提高的推力的影响,城市就业岗位的拉力影响更为重要,故每个农村劳动力负担的耕地指标取高中低三个不同方案,以体现规划的弹性。

2020年农业劳动力需求

考虑到聚集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人气,以实现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2020年的农村人口规模取低值,即2020年14 亩/劳动力,则2020年农业劳动力为495人。而2020年,农村人口为2万人,按农村劳动力占农村人口比例为55%,农村劳动力为1.1万人,则农村剩余劳动力为1.05万人。

4.1.4就业岗位需求

2020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城镇城市人口9万人左右,按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为70%,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劳动力人为6.3万人,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05万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劳动力总计7.35万人。

4.1.5就业岗位预测

根据对2006-2009 年淄博市各区县在岗职工数统计,随着淄博市城市经济的发展,市域平均在岗职工数的增长速度稳定在0.4~0.7%,其中,高新区平均在岗职工数的增长速度稳定在3.2%。

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是淄博市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边缘化区域,城镇人口仅为1.25万人,在岗职工基数小,随着文昌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就业岗位数也将以较快速度增长。规划文昌湖旅游度假区2020年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就业岗位2009-2020年的增加速度在2015 年之前达到最高峰,2020年之后就业岗位增长将有较大回落。

同比形同类型发展区域,如潍坊峡山区,其2007-2015年就业岗位平均增长35%,2015-2020年就业岗位平均增长20%。文昌湖旅游度假区规划取2009-2015年就业岗位年均增长30%,2015-2020年就业岗位年均增长20%。,文昌湖旅游度假区2015年城镇就业岗位为4.37万个,2020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城镇就业岗位为10.87万个。

由此可见2020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的就业岗位十分充足,足够满足当地就业。

5 社会保障政策

5.1户籍制度改革

在城里有基本生存条件的人口,都可以登记为城镇常住居民,让农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徙的权利。鼓励有合法固定住所或职业及稳定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进城镇落户。加快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征兵、转业、退伍安、优抚等配套制度改革。

5.2.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扩大社会保障面,逐步建立农民与市民、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平等一致的、覆盖全社会的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编织一张社会安全网。要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城市向农村延伸;
建立完善农村大病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5.3 教育体制改革

优先考虑学校的合理布局,遵循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规模和效益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

6 结语

随着进入“十二五”,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如箭在弦,我国真正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时代。为顺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要求,我市紧抓当前重大历史机遇,着眼于新型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以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为试点,实现由“镇”到“市”的科学跨越,创建可进行复制和推广的统筹城乡建设新模式,力图为中国城乡格局开辟出新的局面,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覆盖全国。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城乡统筹规划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在城乡统筹规划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城市规划,2005(10):p9-13

[2]张伟,徐海贤,县(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的实施方案探讨,城市规划,2005(11):p75-85

[3]张京祥,崔功豪,新时期县域规划的基本理念,城市规划,2000(9):p47-50

[4]成受明,程新良,城乡统筹规划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5(7):p50-52

社区城乡低保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坚持先进理念,不断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设计和可持续推进

先进的理念是做好工作的“种子”,惟有坚持不懈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理念,才会产生新的实践,而实践探索又会推动着制度设计更趋科学合理。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杭州市逐步形成了以下理念。

1.坚持“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理念

早在2007年,杭州市就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和《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两个《办法》把涉及不同人群的各项养老、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到一个制度框架内,从制度上实现了对680万本地户籍城乡居民和200多万“新杭州人”的全面覆盖,并打破了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的城乡差别,打破了职工和非职工的身份差别,城乡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和身份变化选择参加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制度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转换和衔接,实现政策制度的城乡一体化。

2.坚持“优化资源、精确管理”理念

杭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社会保险信息登记工作,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对16周岁及以上本地户籍城乡居民实行社会保障信息登记,在全市建立社会保障信息登记数据库,各项数据统一录入信息系统、动态管理,各统筹地区信息数据定期汇总、交换,为全面、准确掌握全体居民的参保实际情况,实现社会保障从政策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以及实施精确管理、减少行政和经办成本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坚持“以人为本、均等服务”理念

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继续扩大社会保障服务范围,着力改革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快构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与其基本需求相适应的普惠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室,形成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城乡一体的管理服务组织体系。目前,基层站(室)普遍承担城乡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劳动就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困难人员帮扶救助等工作,居民办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可以做到“不出村”“不出社区”。

4.坚持“注重当前、面向发展”理念

要做到既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各区、县(市)地方实际情况,注重城乡统筹、区域均衡和全民共享,又能够牢牢把握社会保障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走在前列”和“城乡一体”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注重社会保障制度整体设计和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

二、坚持执政为民,以坚实的经济基础为完善新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去年,杭州市实现生产总值7 011.8亿元,增长10.1%,已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总收入为1 488.92亿元,户籍人口人均GDP已达15 679美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 0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5 245元。杭州市新增财力部分主要向民生保障倾斜,2011年仅市级财政投入社保与就业资金就达41.6亿元,比上年增加13.4%,使得杭州扩大社会保障参保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有了充足的底气。

当前,杭州正在全力打造安居乐业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人文法治示范区,以“大统筹、大整合、大保障”为基本思路,从完善政策制度入手,创新优化管理体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拓宽丰富社会保障内涵,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完善政策制度,推进社会保障政策城乡一体化,实现“大保障”

一是加快了社会保障各项制度并轨的步伐,2010年,杭州市完善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同时把原国家建立的老农保、杭州市之前建立的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整合归并,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杭州市之前建立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办法整合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二是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六大机制”。作为“大保障”的重要内容,杭州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帮扶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优化管理体制,推进社会保障管理城乡一体化,实现“大整合”

一是优化管理组织体系。实施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后,把原由民政部门负责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救助、卫生部门管理的新农合等工作划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进一步理顺了部门职能和工作关系。二是对基本医疗保障实行总额预算。为方便参保人员就医购药,2008年,杭州市率先取消了定点就医管理制度,参保人员可自主选择医院,但随之带来的基金支付风险迅速增大,2009年基金支出较上年增加了9.08亿元,迫切需要对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为此,杭州市实行以总额预算管理为核心,与项目付费、病种付费、人头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就医,缓解了看病难问题。

3.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实现“大统筹”

一是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向农村延伸。二是打造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三是加快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化建设步伐。为适应杭州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形势,我们立足城乡社区,拓宽“星光老年之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服务功能,改造为综合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就近的综合性照料服务,形成“15分钟服务圈”;
出台了“两标准两办法”,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化发展。

三、坚持推进城乡区域统筹融合发展,多元助推基本保障社会化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低保家庭、残疾人群体、困难家庭、低收入农户等人群始终是社会保障的重点,各级党委、政府仁者知责、义不容辞地将他们作为保障重点,从而使每一位困难群众都有归宿感、安全感。虽然杭州在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社会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才能形成一个真正公平和效率兼顾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此,2010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决定,多措并举、多方参与,有效地促进了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要素优势互补,促进了区县(市)之间的合作共赢、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杭州对基本保障的社会化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是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帮助低收入农户及早脱贫。2007年,杭州市把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确定为低收入农户扶贫帮扶对象,全市有5.6万户、13.6万人。从2008年开始,坚持开发式帮扶和救助式帮扶相结合,对有发展能力的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提高“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对长期病残自身无能力脱困的实行保障救助,增加转移性收入;
对因病因学致贫的加大医疗和教育帮扶救助力度。全市低收入农户收入,从2008年的2847元增加到2011年的4821元,增加了1947元,增幅达69.3%。

二是推进区县(市)协作,拓展就业空间,为社会保障开辟源头活水。2011年起,杭州8个城区与5个县(市)以“二对一”形式建立5个区县(市)协作组,以产业共兴、资源共享、乡镇结对、干部挂职、环境共保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区与县(市)捆绑式发展。区县(市)已共建10个产业集聚平台、城区向对口县(市)转移产业项目累计投资100亿元以上。除在市里每年直接扶持10亿元的基础上,城区每年安排2.5亿元支持县(市)协作项目建设(2011年,5个协作组实际到位资金3.043亿元,建设项目195个,总投资153亿元)。5县(市)在城区全部建立了农产品直销点,5个协作组全部开展了企业用工招聘会,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了社会保障空间。

三是开展“百千万”工程帮扶活动,使欠发达地区的困难人群直接受益,促进人文生态和谐。从2007年起,开展了“百团联百乡、千企结千村、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万户城乡困难家庭”的“百千万”活动。5年来,全市共组建“联乡结村”集团176个,动员了970多个部门、2 800多家企业和60所学校参与,实现乡镇全覆盖、村企结对率90%以上;
实施共建项目11 103个,结对帮扶资金13.37亿元,其中企业捐资达到7.06亿元。“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万户城乡困难家庭”活动,全市21 549名机关党员干部、2 916家企事业单位、1 541名社会各界人士与29 986户城乡困难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

四是深化“春风行动”,使困难人群沐浴最需要、最现实、最直接的社会帮扶。杭州市连续12年开展以“社会各界送温暖、困难群众沐春风”为主题的春风行动,累计募集社会资金12.3亿元,切实履行了困难群众“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不让一户困难家庭因生活困难而过不下去”的承诺,成为了具有杭州特色的最低生活闸门,被誉为帮扶困难群众的“杭州模式”。同时,在深化“春风行动”中,把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再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全市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行政村”活动,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累计帮助40多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致贫、致困原因。

五是坚持民生优先,提高扶贫标准。从今年起,杭州市将新一轮扶贫标准确定为6000元,比全国标准2300元高3700元,比浙江省标准4600元高1400元。杭州的扶贫标准相当于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5916元),对应的扶贫对象从2007年的13.6万人扩大到41万人,增加了27.4万人,约占全市323.9万农村户籍人口的12.56%。新一轮扶贫标准的确定,将惠及更多的低收入农户,为更多的低收入农户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创造了条件。

四、展望未来,社会保障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杭州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统筹区域多,发展不平衡;
政策还不够统一规范,待遇水平有待提高等。杭州市将紧紧把握社会保障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有的放矢开展工作。

1.要在加强制度创新,规范整合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上下功夫。

“十二五”期间,在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衔接与贯通,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2+2”制度模式,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为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2.要在积极扩大城乡居民参保覆盖面,实现制度全覆盖到人员全覆盖上下功夫。

继续围绕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要求,由制度全覆盖向参保全覆盖推进。重点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劳动者、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等参加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做到应保尽保。鼓励和引导有经济能力的城乡居民直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12年力争全市城乡居民参加各类养老保险(保障)覆盖率达到90%以上。至“十二五”期末,实现全市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基本全覆盖。

3.要在落实精确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与统筹城乡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上下功夫。

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模式,建立健全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面向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社区城乡低保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一)社会保险稳步推进

我区坚持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养保险为主要内容,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日趋完善,医疗保险稳步实施,失业保险逐步规范,工伤保险顺利运行,生养保险全面启动,基本形成了参保对象多领域、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层次、治理服务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险体系,为促进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职工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年6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达到650户7.5万人,离退休3.9万人全部纳进了社会化治理。医疗保险参保单位674户10.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达到7.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企业812户6.9万人。生养保险参保单位337家3.6万人。

(二)城乡低保体系初步建立

我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全面实现。20**年共保障低保对象9.9万户次,保障人数17.7万人次,年发放低保金2**8万元;
今年7月城市低保标准进步到210元/月。从20**年元月起,我区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纳进农村低保2465户4349人,年发放低保金210万元,年人均领取低保金400多元,较好地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社会救助全面实施

我区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纳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了灾难应急救助、农村大病救助等10项救助制度。20**年以来,共安排救灾资金634万元,招标采购救灾粮980吨,救济灾民39200人次;
帮助灾民恢复住房1900户,重建住房6450间。20**年建立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市、区两级共安排医疗救助资金74万元,救助标准均上调至1000元;
今年我区大病救助27户,发放救助资金3.5万余元。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

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于今年3月开始启动,全区拥有农业人口的15个镇、街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参合农民人数29.5万人,其中,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合计7898人,参合率达84.52%。从总体运行情况看,初步取得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医院得发展”的“三赢”效果。

(五)社会优抚、社会福利日趋完善

我区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广泛深进地开展了双拥共建工作,社会优抚政策得到了落实。近三年来,我区累计发放在乡复员军人生活补助费、“三属”对象抚恤金、伤残军人抚恤金、带病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700多万元。为城镇和农村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96万元,优待率达100%。修建完成拥有240张床位的**区社会福利院,修建完成军队干休所1个,建立民政福利企业66家。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任重道远

(一)社会保险覆盖面较小,民营企业和农民工参保率低

一方面由于部分民营企业主对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悉不足,或者因经营效益不好,把为职工投保视为企业负担,对保险费能欠就欠、能拖就拖;
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员工活动性大,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不完善,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不高,造成目前社会保险发展不平衡。一是养老保险以城镇职工为主,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仅占总数的10%左右。二是失业保险由于自己不积极、企业不重视,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仅占总数的8%左右。三是煤矿等高危行业对工伤保险重视程度高,而纺织等低危行业意识较差。四是五大社会保险基本没有覆盖城市居民和农民。

(二)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低,群众意见较大

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从**年4月起在全市率先启动,但至今未纳进市级医保统筹,存在着多方面缺陷。一是职工到区外就医不方便,既不能直接刷医保卡,也不能直接享受区医疗补助;
二是职工享受医疗待遇差,普通门诊不能按比例报销,住院用度报销比例大大低于市级统筹水平;
三是破产、改制企业的退休、失业职工,以及城镇其他无业居民没有纳进其中。四是筹资水平低,政府投进少,国有企业退休老职工占参保的比例大,发病机率高,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弱。

(三)社会保险和救助资金不足,保障不保险

社会保障体系庞大,涉及的范围广、人口多,需要的资金总量大,我区虽竭力加强资金筹集,但还是不同程度存在着资金缺口题目。一是养老保险基金扩面困难,一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持观看、等待的态度,参保积极性不高。20**年开始出现基金积累负增长,预计今年基金积累赤字将达261万元。二是部分企事业单位欠费严重,导致基金征收率仅为76%。20**年应缴基本养老保金5.91亿元,实际只征收到4.48亿元,拖欠达1.43亿元。三是农村特困救助标准较低,每人每年1000元,低于其他区的水平。四是救灾预算每年区财政仅有30万,不能有效救助频发的自然灾难。

(四)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影响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政策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对于推进社会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碰到的很多矛盾和题目,都与法制不健全、监察手段不足有关。一是立法滞后,目前国家和**市都没有一部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由于社会保障没有上升为法律意志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社会保障部分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企业事业单位欠交、延交、拒交保险费的现象屡屡发生。二是部份劳动者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少数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不愿为其雇佣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投保,劳动者只要提出维权要求即有遭到解雇的可能。三是外出农民工社保账户转移困难。有的农民外出沿海地区务工,进厂后企业为其缴纳了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但农民工返乡后,由于内地没有配套的体系,其社会保障帐户不能顺利转移和延续。

(五)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工作效率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的不断延伸和扩展,便民、利民治理服务要求的不断进步,目前社会保障相关机构的现状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一是职员编制不足,如养老保险业务量大,只能长期聘用10名临时工开展工作。二是经费短缺,无法保障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开展各种咨询活动和日常耗材的开支;
三是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平台尚未建立,审核、汇总补偿数据全靠手工处理。

(六)农产品生产无保险,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差

农业是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约束的弱势产业。由于农产品生产没有保险,即便是发展较好的种植、养殖农户,一旦遭受重大自然灾难和流行疫病侵害后,就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贸易保险公司由于没有政府兜底,所以不愿涉及农业保险领域;
即便愿意涉足农业保险又出现他们愿保的项目农民不愿投保,农民想投保的项目他们又不愿保的现象。农民始终无法摆脱后顾之忧,严重影响农民经济收进的进步。

三、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

按照政府主导、统筹城乡,各方联动、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增添工作措施,全力推进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

(二)贯彻城乡统筹原则,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民覆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要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制度、特困群体救助、农产品生产保险等人民群众极为关心的题目,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全覆盖和一体化。

1.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一是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首先是将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职员纳进基本养老保险。其次是将机关事业单位的非在编职员全部纳进基本养老保险;
再其次是探索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将进城农民工纳进基本养老保险。

二是逐步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各级财政各拨付一部分资金,加上被保险个人上交的保险费组成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的运作模式解决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题目。同时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换社保和征地补偿换社保的新途径。

三是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行城镇养老保险体系没有覆盖以前未加进基本养老保险的破产、改制集体企业职工,失业职员、无就业能力的城镇居民以及农民变市民人群。因此要在政府主导的条件下不断创新完善,逐步把这部分人群纳进养老保险。

2.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是完善城镇居民低保制度。进一步完善低保***评议、动态治理和督查制度,积极推行公然、透明、公平、公正的社区低保听证会制度,既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又要真正做到该享受的一个也不能遗漏,不该享受的一分也不能给,保障城市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二是拓展农村低保覆盖面。我区从20**年元月起初步建立起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固然目前已纳进农村低保2465户4349人,但从数目上看还没有完全达到“应保尽保”的目标,因此要进一步拓宽低保覆盖面,让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三是逐步实现城乡接轨。20**年我区农村低保年人均领取救助金为400多元,而且“门槛”较高,与城市低保每月210元,全年2520元差距太大。目前《**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正在征求意见之中,我区应借助新办法的实施逐步进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终极实现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接轨。

3.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一是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纳进市级统筹。要积极主动争取早日将我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纳进全市统筹,增强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进步参保职工报销比例,解决参保干部群众异地看病和经费报销的困难。

二是尽早启动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今年在江北、九龙坡等区启动试点,20**年扩大试点范围,20**年试点区县达到80%以上,2010年在全市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我区要抓紧与市政府及相关部分衔接,争取20**年进进第二批试点,尽早把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没有覆盖的城市居民纳进医保体制。区有关部分应做好摸底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制定和其他工作预备。

三是积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群众普遍反映目前我区新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报销比例太低。因此要结合我区实际,在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的条件下,对我区补偿方案作局部调整,进步农民的住院实际补偿比例;
按照“大病统筹,兼顾门诊”的原则,逐步扩大慢性病补偿种类,进步慢性病门诊治疗报销标准。单病种定额补偿具有效率高、能促进医疗质量进步、基金透明及便于基金治理等优点,要结合我区实际,逐步实施精神病等单病种收费限价治理和定额补偿制度。

4.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特困群体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补充和配套措施,以帮助解决因各种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特困群体的实际困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围绕孤寡、残疾、大病、重灾致贫者和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职员等救助对象,建立以灾难救助、社会救助、社会互助为核心的救助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治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要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增强救助协力,形成以生活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其他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工作格式。特别要注重对因灾难造成住房搬迁家庭、大病致贫家庭及特困家庭子女进学三大特困群体的救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5.积极探索农产品生产保险的新途径

各级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产品生产保险业务给予适当补贴。通过政府政策扶持和市场竞争鼓励贸易保险机构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首先开展以针对自然灾难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政策性保险业务,逐步形成农业灾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

在自愿性和强制性相结合的原则下,对主要农产品生产逐步推行基本险,对其他农产品以自愿为条件推行非基本险,对符合农业产业导向的种植业、养殖业予以专项保险费补贴,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拓宽资金张罗渠道,建立稳定的社保资金来源

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十五”期间区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总支出的18%,而“十一五”期间计划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只占总支出的13%,两相比较下降了5个百分点。区财政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和实际承载能力,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公道调整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应有相应的增长。

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是大数法则,统筹互济,假如没有覆盖全社会的“面”,没有包容所有劳动者的“群”,就无法达到这个基本要求。只有扩大覆盖面,才能增加基金收进总量,才能降低抚养比,才能互助互济,平衡不同企业的负担。要根据经济成份多元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实际情况,确定扩面方向和重点,及时把外商投资企业、新兴行业、多种经济成份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纳进覆盖范围,逐步实现社会保险的全覆盖。

三是依法加强基金征缴。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清欠催收力度。对拖欠养老保险费的企业分清原因,属恶意欠费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建立企业缴费目标责任制度,企业与政府签定缴费目标责任书,年终完不成缴费的,追究企业经济责任。协调税务、工商、卫生、工会等部分,加强与社会保障部分的配合,共同建立社会保险征缴联动机制。呼吁国家立法机关予以关注,尽快通过国家立法逐步实现“变费为税”,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具有稳定的来源。

四是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稳定机制。扩大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比重,探索集中部分国有资产的经营收益和转让收益用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住宅的质押、流转换保障、换救助的机制,解决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题目。

(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努力为特殊群体排忧解难

一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以老年人福利服务为重点,构建以公办养老机构为示范,以城乡基层福利服务网络为依托,社会气力广泛参与,多层次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二是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乡社会福利事业,着力统筹城乡安居生活,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逐步解决进城农民工、城市“双困”家庭和农民变市民的住房题目,加快农转非安置房和农民新村建设,建设城乡新型社区。

三是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召募资金,用于各项社会救助事业。但必须建立严格的资金召募、治理、使用和监视制度,确保慈善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五)完善监视机制,确保社会保障工作有序运行

一是监管社保基金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信息表露制度和要情报告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监视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加强监视队伍建设,开展基金安全教育活动,加大监视检查力度,发挥行政监视、专门监视和社会监视的协同作用,形成人人关心基金安全、重视基金安全、维护基金安全的社会氛围。

二是监视低保治理工作。要不断进步低保工作职员自身素质与法律意识,强化责任机制,全面推行工作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严格规范低保治理制度,促进低保工作依法、公正、公然、廉洁地进行。加大普查力度,确保低保金的公平、公正发放,排查“假低保”户,杜尽宁吃低保、不要低薪现象发生。民政部分在加大低保检查力度与进步自身监视效率的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接受社会各界的监视,增强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然性,促进低保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三是监视企事业为职工“买保险”。要加大宣传,广泛动员公民参加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要“沉到底层”,密切关注企事业单位为职工“进保”情况,切实保证职工的社会保障落到实处。

(六)整合社保工作机构,进步社会保障治理服务水平

目前社会保障种类繁多、机构重叠,加上我区医疗保险未纳进市级统筹,增加了运行本钱,降低了行政效能。整合工作机构,是我区进步社会保障治理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是成立区城乡社会保障局。将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五大保险业务治理单位回口合并,成立独立法人的城乡社会保障局,同时将卫生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和民政局的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职能划回该局,改变目前多头治理、体制不顺的现状,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回口治理。

社区城乡低保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为切实保障城市困难居民基本生活,全面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不应保坚决不予保”的目标,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对全县城市低保对象开展全面清理、重新申请、重新申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城市低保清理工作落到实处

为确保城市清理工作有序开展,县里成立由县民政局牵头,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有关人员组成的城市低保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全县城市低保清理工作,帮助街镇乡分析和解决低保清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并完善城市低保工作制度,查处城市低保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及时审批确定清理后的城市低保对象。各街镇乡要成立相应的城市低保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履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申请的初审、保障对象动态管理等工作,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承办申请的接收、调查核实、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工作。

二、明确保障范围,界定不应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对象

凡持有本县居民户口的城市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权获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1﹒家庭日常生活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当地低保标准的;

2﹒人户分离(大中专在校生除外)的;

3﹒家庭拥有汽车或者提出申请前半年内购买摩托车、钢琴、空调、冰箱、计算机等非生活必需品的;

4﹒家庭通讯月费用总额超过当地低保标准20%的;

5﹒水、电、燃烧的合计费用月总额1人户超过当地低保标准22%,2人户超过当地低保标准35%的;

6﹒在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城市居民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时,未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或虽已求职登记但无正当理由2次经就业服务机构或者街道、社区介绍拒绝就业的;

7﹒家庭成员有购买股票、基金、或其他投资行为的;

8﹒放弃法定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和其他合法收入的;

9﹒拥有两套(含两套)以上住房或非拆迁安置在5年内购买商品房的;

10﹒供养子女出国留学的;

11﹒服刑、劳教期间的;

12﹒有、吸毒等行为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

13﹒不如实提供家庭收入以及房产、储蓄、有价证券等情况的;

14﹒不在调查表上签字或者不配合民政部门查证的;

15﹒有劳动能力的城市低保对象1个月内3次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街镇乡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劳动或者学习的。

三、严格收入核定,确保城市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科学合理

(一)城市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的计算

城市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按申请人提出申请前1个月核定的家庭总收入除以核定的家庭人口数确定。

下列项目计入家庭收入

1﹒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补助和务工所获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

2﹒一次性安置费、商业保险赔偿金、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

3﹒退休金、失业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

4﹒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及红利;

5﹒投资的经营收入、租赁收入和馈赠、继承收入;

6﹒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7﹒国家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应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下列项目不计入家庭收入

1﹒优抚对象领取的各类抚恤金、补助费、护理费、保健金及义务兵家属优待金;

2﹒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特殊贡献,政府给予的一次性奖励金;

3﹒政府给予在校学生的生活困难补助及实物;

4﹒因工(公)负伤人员的工伤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以及因工(公)死亡人员的丧葬补助费及死亡后的一次性抚恤费;

5﹒独生子女费;

6﹒城乡医疗救助金;

7﹒政府、社会或个人给予的临时性生活救助和抚慰金;

8﹒国家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二)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和外出务工收入的计算

凡是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者,其家庭月人均收入超过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部分的30%作为应支付给被赡养、扶养、抚养人的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外出务工(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街镇乡务工)人员如不能提供收入证明的,一律按我县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对凡是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申请人,有关单位须如实提供其收入证明,并作为申请必备材料。各街镇乡可结合实际,细化家庭收入计算方法,特别要对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和外出务工收入的计算出合理规定。

四、突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城市低保工作各项制度

(一)健全低保民主评议制度。明确民主评议小组由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低保工作人员、居委会干部等9—11人组成。组长由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担任。民主评议会议须有4/5的人员到会,能行动的低保对象应到会陈述申请理由。评议实行无记名投票,当场公布表决结果,申请对象得到4/5与会人员同意后视为民主评议通过。

(二)完善低保张榜公示制度。居委会将民主评议通过的人员名单(包括家庭人口、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救助金额等)在居务公开栏张榜公布,7天后无异议的申请对象上报街镇乡。街镇乡将居委的上报人员名单经审核后在政务公开栏公布,7天后无异议的上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根据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审核,将拟批名单在《**日报》上进行公示,7天后对无异议的予以审批。同时,街镇乡建立城乡低保永久性公示栏,全面公布城乡低保政策、低保享受条件、低保申请审批程序、低保享受对象人员名单及享受金额,长期接受群众监督。

(三)建立健全动态管理制度。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在15日内报告所在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接到报告后及时通知街镇乡民政办。民政办应及时入户调查核实并向县民政局报送延续、提高、降低或者终止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审批手续。《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由各街镇乡按季度定期进行审核,有效期满未经审核的,证件自动失效。

(四)建立健全分类救助制度。对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重残人员”、“重病人员”、“8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分类救助,在原享受的低保金基础上该四类人员每人每月增发20元保障金。

(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各街镇乡及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分级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资料归类、建档、立卡,并按规定妥善保存或销毁。

(六)建立健全统计报表制度。各街镇乡和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分级次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制度,按月准时逐级填报。同时,各街镇乡要随时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及时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健全城市低保数据库。所建城市低保数据库每季度向县民政局备案一次。

(七)建立健全公益活动制度。社区居委会应建立社区公益服务社,组织辖区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参加如打扫卫生、绿化社区、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劳动,或组织学习国家有关政策,并从服务社区居民的角度出发,开发寻找如物品维修、卫生保洁、花卉养护等有偿劳动项目,把有偿劳动与无偿劳动相结合,既增加低保户的收入,又为低保对象再就业创造条件。劳动和学习的次数每月不得少于4次。每季度末15日前向县民政局报送公益活动季度报表。

(八)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建立低保资金专户、专帐,实行专人管理;
全面实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委托金融机构低保金,确保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到户。

(九)建立健全低保与就业联动制度。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足委发〔2006〕17号)精神,建立低保与就业联动制度,积极支持和鼓励城镇低保人员就业,优先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优先提供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尽早就业和再就业,并按规定发放就业补贴。

(十)建立健全检查督查制度。确保低保政策落实,加强督促检查是重要的手段。要采取明查暗访、有关部门联合或单独检查的方式对各地城市低保工作情况开展经常性的检查。

(十一)建立低保责任追究制度。低保工作人员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不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居民故意给予低保待遇的,或,,影响低保工作正常开展,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按照“谁表态、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分清责任,由纪检、监察等部门严肃查处。同时,有关单位或个人为申请人申请城市低保待遇提供虚假证明的,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十二)建立低保举报有奖制度。在县民政局、街镇乡、居委设立举报电话。发挥基层群众邻里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掌握情况比较全面的优势,充分发动群众反映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对举报属实者,由县民政局核实后,对举报人给予每户200元的现金奖励,奖金在民政局领取。经举报不符合享受条件的低保对象,立即取消低保享受资格。对违规工作人员按照《城市低保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五、明确工作步骤,有序推进城市低保对象清理工作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10月18日至10月20日)

县和各街镇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城市低保清理工作。在《**日报》和**电视台广泛宣传城市低保清理工作清理范围、低保享受条件、公开县及各街镇乡低保公开监督电话号码。各街镇乡将已享受人员名单(包括姓名、家庭住址、享受人口、享受金额)等在城乡低保公示栏(街镇乡和各社区)张贴,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二)自查自纠阶段(**年10月20日至11月10日)

一是按照城市低保有关政策,各街镇乡对享受对象进行审查复查,对不符合享受条件的,按程序办理停发手续;
对符合享受条件而未享受低保待遇的,按相关规定上报审批。二是自查低保工作制度建立情况。各项工作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落到实处,是否持之以恒。三是自查基础管理工作规范情况。各街镇乡、居委会是否建立低保对象台帐,是否明确专人负责统计报表工作,是否准确及时上报需要报送的各种报表和名册,是否立卷归档各种报表等资料,做到有案可查。

(三)检查审核阶段(**年11月10日至11月25日)

由县城市低保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分组对各街镇乡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各街镇乡城市低保清理工作宣传发动情况;
各项制度建立完善情况;
城市低保政策落实情况;
对上报的审核名单和新增审批名单进行入户随机抽查。县民政局重新审批城市低保享受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