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医师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医学教育是一个由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连续统一的终身教育体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规培医师科室工作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规培医师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医学教育是一个由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连续统一的终身教育体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
[1]
顺义区医院是北京市郊区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07年以来经过北京市卫生局专家组评审,成为内科、外科、全科、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共培训住院医师87名,其中,内科32名、外科34名、全科14名、神经内科7名。现就我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1 健全培训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医院领导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此项工作分为三级管理,第一级是院级,成立医院住院医师培训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主管副院长和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负责制定培训政策、任命培训基地负责人、经费保障、监督检查等工作。下设办公室在科教科,负责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
第二级是培训基地级,成立培训基地领导小组,每个基地任命1名有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为主任,培训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每个培训基地设教学秘书1人,具体负责培训基地的管理工作;
第三级是培训科室级,培训各科室成立领导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设立1名教学干事,负责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计划制定、实施、出科考核等管理工作。各科室有带教老师负责临床带教、病历评审、教学查房等工作。
2 完善并落实培训制度
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医院制定了24个与培训相关的制度,包括各级人员职责、工作指导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教学查房、病历书写、出科考核等管理规定。科教科参加各科室组织的教学查房和出科考核,科室完成培训工作质量与科室绩效月考核挂钩。住院医师完成培训情况与年度评优挂钩,培训时间不足和出科考核未通过者,培训顺延。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基层医院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手拉手”帮带活动培训带教师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帮带我院的上级医院,几年来,我院积极选派师资到北大一院观摩学习,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无菌操作”、“体格检查”、“教学查房”和“穿刺技术”等。师资学习后,对其他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医院通过举办“课堂教学”、“体格检查”、“教学查房”的竞赛活动,达到强化带教基本功,增强带教意识的目的。
医院积极选派师资外出参加培训班,2012年12月以来先后派出46人次参加北京医学教育协会举办的“全国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班”、“全国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班”、“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模式研讨班”。通过学习,使师资增强了带教意识、提高了教学水平。
4 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
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需要医院创造条件,建立有效的支撑保障体系。我院为保证住院医师培训工作有效运行,加强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建设与维护,将住院医师培训经费单独建帐,专款专用。教师带教费、培训费、病历评审费、出科考核费、教学人员津贴等按照文件规定按时发放。住院医师工资、福利与同级别人员一致,奖金根据工作量由住院医师轮转科室发放。生活补助费由科教科做表,财务科从住院医师轮转科室奖金中扣除,直接发给住院医师。住院医师在没有奖金之前,可以免费住宿在医院职工宿舍。
5 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
作为基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医院,各专业科室的病床数,收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种数量能够达到培训要求,但胸心外科、感染性疾病科等病种仍不充足,如食管癌、肺癌、心脏疾病、病毒性肝炎、结核性脑膜炎等。今后应加强学科建设,有针对性的收治病人。也可以通过安排住院医师到其它培训基地学习相关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住院医师是医院人才梯队中最基础的部分,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2]作为基层医院培训基地,不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参考文献:
规培医师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新实施的规范化培训制度使得规培医师在毕业后处于“准工作状态”,根据学历不同接受不同时间的培训。在此期间,他们由原来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培训结束后,面临着考核和再次分配的问题。这对于学制本身就比其他学科长的医学生来说,意味着时间和经济等付出更多。且改革措施首次实施,无先例可循,规培医师中普遍存在焦虑、迷茫、不满不安、无归属感等负面情绪[2]。他们进入的培训基地一般均是毕业后向往的工作单位,但规培结束后可能仅有1/3~1/2的人能留院工作。因此规培期间,一方面他们有努力表现自己的心理,希望给科室各级医生留一个好印象;
另一方面,未来不确定感,行业认同缺乏感困扰着他们,因此在规培过程中难免出现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现象。作为带教教师,要准确把握这种心理。带教过程双方可以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心态相处,多给规培医师表现展示的机会,多给其和业内同行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
把他们看做科室的一分子,增强其归属和认同感;
做到“手放心不放”,在相应原则约束下让其自由发挥。对规培医师的带教不同于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理论知识零散,临床能力匮乏,需要从各方面全面指导;
研究生已经决定以后的专业方向,指导具有倾向性,并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进修生大多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基础薄弱,需要通过授课、教学查房等形式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规培医师一般均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少量博士生。他们大多理论基础扎实,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且规培期间不断强化培训和考核,促使其快速成长。带教目的主要是“授人以渔”,给其原则方向性上的引导和点拨。
2临床指导注意形式和内容
规范化培训以培养临床能力为主。规培医师按轮转计划在各科室开展临床工作。对于神经内科的规培医师来说,应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的要求。要求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独立抢救急危重症,能解决部分疑难病例,并对实习生或进修生进行指导。带教时不仅要理论结合实践,更要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关注本学科热点前沿问题。在临床工作中鼓励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其解决问题。临床带教形式可以多样化,提高规培医师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让规培医师就某个热点专题进行小讲课;
对某个疑难病例进行独立分析和讲解;
带教教师跟随其医疗查房,之后指出其不足;
鼓励他们和研究生、进修生开展学术辩论等。对在本学科轮转的其他专业的规培医师,除加强学习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识别和诊治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各学科间联系。譬如一个在本科轮转的心内科规培医师,讲授如何及时准确识别伴有房颤、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是否并发脑栓塞,心梗支架术后并发脑梗的治疗要点等。对于内分泌科的规培医师,则注重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的关联,这是规培医师以后的专科执业生涯中更为实用和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3注意培养规培医师可持续发展能力
规培医师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专业所特有的教育阶段,是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院从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改进,使这项工作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模式。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1.1健全机构是做好培训工作的保障 我院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公室,负责制定住院医师培训细则和组织阶段考试,以及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协调。为了适应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围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台了多项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为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1.2制定可行性培训细则:住院医师培训一定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适应医学教育的特点。我院在实践中借鉴了国内、外经验,制定出医师培训方式,形成了以临床能力为主的全面素质培训的模式。不仅对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专业理论和研究能力诸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还在病例、病种、手术例数和轮转时间上更加突出我院的特色和水平,同时具有可操作性和量化标准,使之更趋于科学合理,便于实施。
1.3建立健全带教导师责任制:为确保轮转住院医师在科室轮转期间完成规定的病种、技能操作或手术例数等培训任务,掌握该学科要求的临床知识,我院进一步强化科室带教老师的责任意识,尝试实施住院医师带教导师制度,明确导师的责任与义务,督促导师协调科内教学资源,确保培训质量。同时建立健全配套导师激励机制,考虑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提高其参与并专心于教学管理的热情。
2细化内容,全面培训
2.1高尚医德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医德观念模糊影响医生的进步及行业发展,即损害了卫生行业的形象,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问题。而医生的技术水平与其责任心呈正比,没有责任心的医生不可能用心观察病人、处理病人,故其技术水平也不会很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我院在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督促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树榜样,潜移默化感染规范化培训医师,同时带教老师需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讨论,抓住典型,深入剖析,培养规范化培训医师抵制非道德行为的坚决性和长期性。
2.2强化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融洽的医患关系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而沟通障碍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信任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提倡“多作换位思考,真诚关心患者”。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动作可以换来病人高度的信任,比如查房时与病人握握手,晚上查房时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规范化培训医师要从细微之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对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3参与临床研究,开拓科研思维:我院作为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住院医师全面素质训练细则中还增加了临床科研能力培训和专业外语阅读项目,要求规范化培训人员在接受培训期间参加科里科研工作,从中培养研究思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阅读专业外语论著和外文文献,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早期就有明确要求,目的是让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为此对每个规范化培训医师都有撰写论文和综述的要求。
3住院医师砚范化培训方式
(1)住院医师必须参加为期一周的岗前教育。(2)基础理论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每月定期召开住院医师例会,并请医院外出进修回来的医、技师授课一次。(3)临床实践培训,住院医师深入科室后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也可由科主任指定副高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负责,实行指导教师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4考试和考核
4.1加强培训监控、评估和考核体系的研究:加强培训的全程监控,建立、实施质量评估及考核制度,包括培训质量及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检查,认真组织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年终考核。评估、考核的目的是对临床医师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检验,同时也能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根据培训大纲对医师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要求,建立科学、完整的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评估、考核体系。
4.2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考试登记册(简称培训登记册),住院医师人手一册,必须认真填写,以其作为全面培训、年度考核与阶段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分为三阶段:住院医师在培训的第一阶段,应该报名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一阶段考核成绩将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第二阶段综合考核由医务科组织,内容以“三基训练”为主,另外考核操作技能和外语,“三基训练”、操作技能和外语分别占考核总成绩的60%、25%和15%。
4.3严格考核流程,强化绩效激励:在培训对象轮转结束之前,人事科进一步明确内科、外科、医技科室等各科室的具体缺岗用人指标(如有必要还可拟定岗位条件);
科教科组织对培训对象进行评分、汇总,按成绩高低排序,由培训对象自主选择学科。用人学科的科主任要事先提出对定科培训对象的基本要求,一旦培训对象选定科室之后,非特殊情况不再作额外调整。
规培医师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麻醉工作的知识面越来越广, 包括临床麻醉和慢性疼痛治疗等,因而麻醉科成为医院规陪的重点科室,但麻醉科是1986年才由原来的医技科室改为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的,是一个较为年轻的科室, 近30年来虽然学科发展有了长足进步, 但在专业教育和培训方面仍欠系统性和科学性, 发展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的麻醉学科和相关学科。所以制定规陪确实可行的培养模式,对麻醉科来说是新的挑战,大多数规陪人员和麻醉实习生不同,有不同的学习经历,从本科到博士学历,不同的专业知识,增加了培养模式的复杂性。我们临床中通过对培养模式的摸索,制定了一些方案如下:
1.入科后登记专业、学历、轮转时间及联系电话,并把每个人分配给各个带教老师,原来我们采取统一排班的方式,把规陪医生排到不同的手术间,但实施后发现,不同的带教老师很难掌握各个规陪医生的学习进展以及教学内容,不利于教学循序渐进的开展。
2.建立规陪在麻醉科必须掌握的内容,作为学习的纲领,例如:麻醉科品的分类、作用、机理及临床的使用;
抢救药品的剂量和使用原则;
麻醉的分类及应用;
熟悉麻醉的整个过程;
掌握气管插管、颈内穿刺和一些区域神经阻滞;
掌握心肺复苏过程以及常见急症病人的抢救等。上课内容常规化,并指定人员负责,对课件进行与时俱进的补充和修改,尽量把学科最新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对上课的时间不做具体规定,因为麻醉每天的工作量很难估计,由上课老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入科后的第一天进行统一集训安排,内容包括麻醉科内基本的物品和常规知识的认识,例如:麻醉机、监护仪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手术间内介绍)、麻醉前准备及常规;
麻醉记录单的要求及总结内容;
病人离开手术室的要求及转运和交接班;
无痛胃肠镜;
PACU相关事宜;
PCA的管理;
麻醉前病人访视;
疼痛门诊等内容。由不同的老师负责,但实施中发现,因为值班,不是每个老师都上班,也不是每个老师都有空带教,衔接出现问题。所以对上课老师进行专人负责制,由本科总带教作为第一负责人,科主任为第二负责人。并对集训内容打印到本子上,以便再学习。
4.在规陪期间,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麻醉规陪医师的临床训练内容,并制定训练内容的登记表,带教老师对训练内容进行跟进,对本手术间病人不能了解的项目如双腔管使用、区域神经阻滞等,推荐给其他老师的手术间了解和学习。
5.建立规陪医生自身管理制,协商决定组长,负责上课时间的统计和消息的通知与传达等。建立请假制度,除人事科和总带教的请假外,还需要带教老师和科主任获悉,并把请假具体时间写在专门的表格上,以便核对。
6.除科内的学习外,还增加了科外的学习,建立了公共邮箱,放入一些麻醉学科最新进展和专家共识等内容,并采购一批书籍,经科内论证后,最后确定美国麻省总医院的麻醉手册为学习内容,并编号,同时制定表格,把领取、归还的时间和所借的时间写上,专人负责。
7.规陪结束后,对规陪医生进行操作考试,制定考试标准,通过对规陪医生的考核,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定,希望促进他们改善带教工作。
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考试标准还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 针对当前住院医师理论知识薄弱的问题, 定期组织理论考试,可考虑为每星期一次,并对带教老师和规陪医生进行双向打分,目前科室人员不足,实施还有一定的困难。
由于本科室许多规范不尽如意,还有待于加强,势必影响带教工作的质量,在对改善带教工作的同时,对科室管理也要进一步完善,例如药品和耗材的放置等,麻醉质量的提高等。
对没完成的临床训练内容,可增加操作演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放映,弥补临床训练的不足,科室要备一个视频操作库,多视野多方面的学习,引进病例讨论数据系统,通过电脑提示来完成临床处理,适当的模拟教学提升规陪医生的临床处理能力。
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学业的培养,还有做人和人格的培养,所以在本科室的学习,除在专业上提高外,还需加入人文的知识和医学道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更好为我们的病人服务,关于这些课件还需要挖掘,并需要带教老师言身相教,逐步在以后的工作中完善。
总结:
规陪医师年龄一般为30 岁左右, 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这一年龄段也是他们走向社会, 逐渐适应并成熟的时间, 处在这一时期的青年人精力充沛, 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可以说是决定一生中能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临床工作者, 能不能出成果有作为的重要时期,这也给我们压力,但同时也是动力,推动我们为他们的成才做得更好。为他们提供正规的专业培训, 是造就高素质医师队伍的基础工作, 也是患者的安全和利益的充分保障。我们的培训计划虽然刚刚开始,但取得的成效初步证实了这一设想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希望在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有更多麻醉专业人士认同并能得到启发, 以推动我国麻醉专业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焱芫, 熊利泽, 陈绍洋, 白晓光.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 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1):
97-99
规培医师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住院医师培训;实施现状;对策;医学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1]。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首次提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继续医学教育[2]。然而,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特别是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3]。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保护人民健康、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根本保障[4-5]。本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北京地区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共33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30家,二级医院3家。其中三级医院中,中央部属医疗单位6家,北京大学医学部5家,部队医院4家,北京市属医疗单位15家。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三级医院中,中央部属1家、北京大学医学部所属单位1家,部队医院所属单位1家,市属医疗单位2家。在二级医院中,随机抽取1家医院。在非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医院中,按照医院级别,随机抽取1家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1家一级医院。总共抽取9家医院。被抽取的9家医院各调查主管院长1名,基地负责人1名,主管教育部门管理人员1名,带教老师1名,住院医师1~2名。
入选标准:从事专业为执业医师(西医)或西药师的住院医师;从事专业年限≥零年;学历要求为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学历;学历专业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或药学。
排除标准:从事专业为中医。
依照访谈提纲分别与以上人员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对现在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看法、所在医院住院医师培训的具体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等。
结果
1.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要性的认识被访谈人员认为,由一名医学院校毕业生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要经过系统的、规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心外科专业为例,被访谈人员认为该专业医学知识应涵盖面广,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织的综合学科。住院医师除了必须具备精湛的胸外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及骨科等外科技术外,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儿科、心内科及监护等专业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要与多个科室、多个部门紧密协作的情况。由于心外科专业的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本专业医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储备和临床实践。临床专业人才只有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个关键阶段的实践,才能确保整个执业生涯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水平。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不足(1)学员积极性不高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虽然能够得到奖金发放,但对于负荷量很大的临床任务而言,待遇相对较低。这种不平衡使学员对参加培训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学员的积极性,并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同时,由于培训基地无法给住院医师解决住宿,住得远的学员在有需要的时候无法到达临床一线,导致24 h住院医师负责制无法落实,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相对减少。(2)来自科室的阻力较大住院医师在临床科室轮转的目的,是接受基地的培训,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而在住院医师接受培训的过程中,由于临床科室的工作量大,科室主任首先把学员看成科室劳动力,本科室在人员不足的时候,把培训学员从轮转科室召回本科室工作。这样影响了住院医师去其他科室的轮转机会,导致住院医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构建受到限制。(3)培训经费不足按照国家卫生部的培训方案要求,培训经费由国家、社会和培训医院共同承担。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主要依靠培训医院自筹资金,国家没有下达专项经费来解决培训费用问题。同时,各培训医院的住院医师保有量普遍超过了实际承受能力,虽然医院方面努力为学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学习环境,但由于医院的资金流向日趋增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支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4)带教老师水平和责任心参差不齐目前住院医师培训实施过程中,带教老师的选拔制度不够完善,各临床业务科室自行上报带教老师,而上报的人员集中在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但在实际工作中,住院医师能够接触到的医师最多是主治医师,而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居于二线,不直接管理患者。
此外,由于对带教老师缺乏对应的激励制度,导致带教老师对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
讨论
在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现状的研究、探讨过程中,发现北京地区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重视,在此提出讨论。
从正在接受培训的专科医师反映的情况发现,以下几点是制约北京地区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推广的关键问题:1.专科医师在培训期间的待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科医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2.专科医师在培训期间的住宿问题难以解决。解决不了住宿问题,24 h住院医师负责制无法实现,客观上减少了专科医师培训期间的实践机会。
3.仍存在一部分责任心有待提高和在带教过程中“不放手”的带教老师,影响了专科医师的培训质量。4.以上3点制约了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实施。
进一步完善专科医师培训的对策:(1)建立健全经费保障体系各级政府应当设立专项经费,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先支持,保障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的基本收入和带教老师的带教收入。作为培训基地的医院,应确保对医师培训的必要经费投入,用于基地建设,大型临床培训中心的建设,教学设备的更新,住院医师住房或住房补贴[6]。
应鼓励培训基地向各种社会力量、企业单位等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为住院医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7]。(2)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过渡目前在培训基地里接受培训的人员是来自单位的“单位人”,而住院医师培训的理想状态是“社会人”来参加培训。在这方面,我国可以效仿美国的做法,医学生毕业后先不参加分配,而是先去参加基地考试,培训基地择优录取,培训合格后再参加分配[8]。这有助于医师培训质量的提高,帮助住院医师把精力放在提高临床能力上,而不像“单位人”那样因为本科室的工作而影响培训。(3)提高带教老师教学水平和积极性带教老师在住院医师进入基地参加培训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基地的医院应完善带教老师遴选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并及时实施,确保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标准化[9]。对于带教老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人事部门可将住院医师考核成绩纳入带教老师的绩效考核中,在职称晋升和奖金分配时考虑相应的权重,以促进带教老师水平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10]。(4)重视医师职业道德和沟通技能的培养在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医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等正在逐渐减少,而患者对于医生的质疑也随之增加,医患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应加强住院医师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11]。提高住院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理减压的能力,使住院医师能够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换位思考,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