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总结 >

2023年度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五篇】

时间:2023-06-15 19:35: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根据全市乡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会议和漳办号文件精神,我街道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工作从月份开始至月初基本结束,较好地完成了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工作,现将有关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五篇】

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根据全市乡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会议和漳办号文件精神,我街道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工作从月份开始至月初基本结束,较好地完成了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街道财政核拔事业单位共有人员人(不含街道财政所);
核定编制为人,超编人。参加事业单位竞聘上岗的事业单网为此文章原创网站位工作人员共有人(不含计生服务所人,劳保所人,安监站人)。竞聘上岗后,已签定聘用合同人员人,批准退职人员人,批准提前退休人员人(含计生服务所人员人),提出辞去公职人员人,按有关规定自行选择人员人。

二、主要做法:

⒈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工作任务。

一是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街道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工作,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非常重视,在全市工作会议后,立即召开了党政联席会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对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
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我街道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街道党政班子成员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改革的日常工作;
成立了争议调解工作小组,全程参与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认真抓好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街道多次召集有关部门的同志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市里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逐条领会,进一步提高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转载请加本站链接,文章来自网通过学习,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试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是进一步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实际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为确保改革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⒉深入调查摸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一是由组织人员深入各事业单位所站调查摸底,核对参聘人员有关基本情况;

二是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拟定出台了《街道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实施方案》和《街道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下发至每位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手中,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三是将参聘人员有关基本情况、岗位设置情况等信息予以在街道政务公开栏上公布,发现差错及时进行纠正,方便大家互相监督;

四是充分尊重参聘人员的意愿,设置合理的聘任评价标准。在拟定竞聘上岗实施方案和聘任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街道充分听取了参聘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共设置了工龄、学历、专业技术职称或工人技术等级、行政职务、表彰、年度考核、继续教育、论文、履行岗位职责、街道党政班子考核等项聘任评价标准。同时,为减小人为因素,保持整体工作的稳定,体现侧重实绩的原则,加大了对表彰、年度考核等指标的分值,减少了党政班子考核指标的分值设置。经过干部与领导小组几上几下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得到了广大参聘人员的认可。

⒊严格按有关程序,组织岗位申报和量化评分,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一是在实施方案上报市里审批同意后,我街道立即按有关程序组织参聘人员申报竞聘岗位,同时及时将申报竞聘情况予以在街道政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

二是组织纪检、组织、人事等相关人员对参聘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查和复核。

三是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个别参聘人员相关指标进行研究确定。

四是召开量化评分会议,组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对参聘人员进行考核评分。

五是按量化分数高低顺序提出拟聘人员名单,经街道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选聘人员,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审批。

⒋认真做好落聘人员的思想工作。

竞聘上岗结束后,我街道及时召开了落聘人员座谈会,听取了他们对今后工作的想法及存在困难和问题;
同时,街道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做好落聘安置工作,安排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落聘人员,进一步做好跟踪服务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参聘人员无出现上访现象,圆满完成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岗位设置的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为什么要实行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

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关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等系列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提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006年,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事业发展。国家人事部制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文件。根据国家政策,省、市、县分别印发了鄂办发[2008]1号、十办发[2009]14号和溪办发〔2010〕50号文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进行了部署。

目前,在教育事业单位推行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深化教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入岗位竞争转换用人机制),有利于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实行开招聘的选人用人制度)。

二、实行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与职称评聘分开、工资改革绩效工资改革有什么联系?

2002年以后,教育事业单位依据国办发[2002]35号文件《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精神,推行了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职称制度改革(职称改革),目的是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进一步打破论资排辈、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营造优胜劣汰、能上能下、择优聘任、鼓励创新的用人环境,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006年实施的工资改革、2009年实施岗位绩效工资改革等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待遇随人走)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待遇随岗定),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进行了配套,并明确规定在没有按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之前,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工资、岗位绩效工资只能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岗位工资。

目前,推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相结合,与促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相结合,组织引导教育事业单位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将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包含其中,是2006年岗位工资改革和2009年的绩效工资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内容、目的、原则、范围是什么?

1、基本内容。推行“两项制度”即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
实现“两个转变”,即管理上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用人上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

2、基本目标。以建立岗位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为主要内容,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着力建立起有别于机关和企业,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运行规律和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3、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则;
坚持公开平等、以人为本、依法办事原则;
坚持责权明确、能上能下、岗变薪变原则。

4、实施范围。经县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全县教育事业单位(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特校)和局属二级单位)。经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的公办教育事业在职在册在编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含特岗教师)。

四、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岗位如何设置?

1、岗位类别设置。教育系统岗位类别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类,其中,管理岗位指具有行政、党群等管理工作职责的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指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2、岗位等级设置。管理岗位设七级至十级4个等级,分别对应现行的科级正职、科级副职和科员、办事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9个等级,其中,高级设置五级、六级、七级3个等级;
中级设置八级、九级、十级3个等级;
初级设置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对应一至五级技术工岗位。

3、岗位控制。依据全县教育事业单位教职工编制总量和在册正式人员数量等因素实行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超岗单位按编制数核定,不超岗单位按现有人数核定),其中,小学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90%,高中、中职、初中和幼儿园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5%。

全县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比例总量控制在0.5:4:5.5以内,其中,县一中、县二中、县应用科技学校、县实验中学、教育局属二级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控制比为2:4.5:3.5;
其它初中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控制比为1:4:5;
小学及幼儿园中级、初级岗位控制比为5:5。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结构比例控制目标为:高级岗位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为2:4:4;
中级岗位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
助理级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

4、岗位条件设置。岗位任职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其中,基本条件是任何人员上岗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取得相应等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并在下一级岗位聘任三年以上),具体条件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单位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制定。

五、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是什么?

1、职责划分。政策规定:县委组织部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负责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

县教育局是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各单位(学校)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具体负责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原则,按需设岗,严格程序,自主组织岗位聘任。

2、工作程序。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程序:①单位(学校)制定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含岗位设置控制数及工作实施办法);
②报县教育局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初审;
③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修订单位(学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含考评细则);
④广泛听取职工对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提请单位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通过;
⑤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经集体讨论和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提交县教育局审核,报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
⑥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学校岗位设置的具体实施工作。

六、如何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中的岗位聘任问题?

1、聘期与管理问题。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原则上以单位(学校)自主组织聘任。对于乡镇以下规模小、人员少的学校(或教学点),乡镇中心学校对岗位结构比例实行集中调控、集中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人员集中聘用。

专业技术人员聘期统一定为三年。按照核准的结构比例,岗位有空缺的,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人员队伍状况,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在岗位控制数内),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逐步到位。

实行岗位设置后的单位必须在有岗位空缺的前提下聘任缺岗人员,没有空岗不得聘任和调入人员。聘任期内新取得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须待本届聘期结束后参加下一届竞聘上岗,不得直接聘任。

聘用合同期满后,学校应按有关政策规定,对受聘人员的履职情况认真考核,及时作出续聘、解聘、竞聘和岗位调整等决定。

岗位聘用原则上采取逐级晋升的方式,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并符合破格条件的,可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2、首次岗位聘任问题。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在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中,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根据国家和省、市、县有关规定,按照“先入轨、后完善”的原则,使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通过竞聘,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不能竞聘到高等级岗位的人员,过渡到相应职级最低等级);
在单位未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前(超编超岗没有空岗),不得新聘人员;
以后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解聘等办法过渡,使人员结构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在过渡期内,现有人员结构超过核定的岗位总量20%的单位,一般不开展新的专业技术职务申报。

3、关于岗位设置待遇落实问题。对符合政策规定,按照工作程序,经过县教育局审核审核和县人社局认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单位,按照工作人员的新聘岗位等级,从认定的次月起对调整、晋升岗位等级的聘用人员按程序审批兑现相应的岗位工资。单位人员岗位变动后,从变动的下月起按新聘任岗位的工资标准执行工资待遇;
对不按政策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学校,人事、教育、财政部门不予认定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

4、关于岗位聘任“一票否决”问题。对基本条件不合格、聘期内师德考核或年度考核有一年及以上不合格者,聘期内累计病假超过6个月或事假超过45天者,实行岗位职务聘任“一票否决”,只能在同职级最低等次,或者低于原职务岗位聘任。对在党纪、政纪处分期间或正在接受立案审查或停职审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暂不参加竞聘上岗。

七、如何抓好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工作?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制度创新,既要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减少与现行制度的矛盾和冲突,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平稳过渡、顺利实施。

要准确把握政策,广泛动员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安排;

要按照“先入轨、再完善”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首先把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制度先建立起来,先入轨运行起来,保持队伍稳定;

要科学制定设置方案和实施细则,严格工作程序,阳光操作,民主决策,公平竞争上岗;

要坚持基本原则,严格工作纪律,认真落实政策;

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全力抓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在全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XXX

同志们:

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我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和区委、区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安排部署我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意义重大。下面根据我区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我就如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全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正确理解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继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机关推行公务员制度之后,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创新,做好这项工作对我区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我区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类别繁多、人才密集、队伍庞大,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推进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大批人才。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事业单位在观念、体制、机制上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既制约着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改革所面临的形势,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认真做好改革工作。

(一)抓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2000年6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要求。7月,中组部、人事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宏观管理和人事监督制度。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探索和完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干部人事分类管理制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进程中,对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我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逐步推向深入。

(二)抓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是实施人才兴业战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的客观要求。

事业单位集中了我区大部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从总体上看,我区事业单位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还很不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充分、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在事业单位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十分必要,对于我区汇集各类人才,调整人才结构,创新人才机制,营造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抓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和维护事业单位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

现行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规模过大,财政负担过重;
二是管理体制上政事不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三是人事管理终身制,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
四是人才部门所有,难以形成人才的优化配置;
五是分配平均主义,难以形成激励机制,遏制了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通过改革,建立规范的人员聘用制度,明确单位与职工之间的法律关系,实行多员化的岗位管理,建立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用人机制,以新的分配办法激励广大职工活力,增强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切实维护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明确目标,抓住关键,准确把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关系到我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全局,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抓住关键,把握原则,着力解决好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

这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技兴省、人才兴业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清除现行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存在的障碍,逐步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配套措施完善,适应不同岗位要求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按照这一指导思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六个字:“搞活、增效、减负”。

“搞活”,就是通过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内部分配办法,实施竞争上岗和公开招聘制度,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等,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

“增效”,就是通过在事业单位实行新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将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其切身利益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减负”就是通过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精简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编制和人员,切实解决事业单位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的问题,减轻财政负担。这次改革,我区从尽可能减少改革中的矛盾和阻力、保持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对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编制和人员没有做出精简的要求,并对历史遗留的事业单位人员超编问题作出了特殊的处理规定,设置了超编岗位。超编岗位要随着人员减员,逐步取缔。尽管如此,毕竟是对事业单位盲目增加人员问题做出了限制,从长远看,事业单位人员只能是有计划地减少,而不是增加,从而减轻财政负担。

按照全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这次改革的主要任务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为核心,建立起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是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事业单位活力的重要措施,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实行聘用制度,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开发,有利于事业单位实现用人上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有利于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和科学化。

根据省、市对这次改革的有关政策,除依照、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及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以外,其它事业单位都要实行人员聘用制度。

在推行聘用制度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实行分类管理、建立职员制度。推行聘用制的前提是对事业单位各类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对工勤人员实行岗位技术等级规范。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工勤人员的岗位技术等级规范,我们实际上已经实施了。这次改革主要是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全部实行职员制度。按照国家文件规定,职员的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1—10级。我区事业单位执行6—10级职员制度。职员制度的实行,将有效地解决事业单位非领导职务人员的级别和待遇问题。

二是科学设岗,实行岗位管理。在改革的过程中,人事编制部门将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机构规格、人员编制和各类人员的结构比例,按照科学合理、精简高效、动态管理的原则,以一定的比例标准分别设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打破原有的身份管理,逐步完善岗位管理。

三是竞聘上岗,公开招聘。为了激活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事业单位要根据各岗位的工作需要,打破原有的人员身份界限,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任工作人员。现有人员都要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进入各自的工作岗位。竞聘上岗必须在人事部门核定的岗位数额内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原则上一岗一人,根据工作需要,允许一人兼多岗,但不允许一岗多人。今后事业单位出现空缺岗位需要补充人员时,除政策安置、涉秘岗位以及经批准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人才可以采取个别直接选聘的办法外,都要在组织、人事部门组织下面向社会,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公开招聘,彻底废除传统的人员指令性分配制度,实现因岗聘人、因事聘人,从而改善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事业单位人员队伍素质。

四是签订合同,加强聘用管理。签订聘用合同是事业单位建立和推行聘用制的主要标志。竞聘上岗结束后,所有事业单位与职工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各单位要加强聘后管理,完善考核制度,促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五是改变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任用方式。要改革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的单一委任制,区分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一定程序,分别实行聘任、选任、考任和委任等多种选拔任用方式。这次改革,各部门要拿出三分之一的事业单位,推行领导班子成员竞聘制,以此推进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任用改革。这次改革实施后力争在三年内使公开竞聘成为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成员产生的主要方式,努力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的同志选拔到事业单位领导岗位上来。

(二)改革事业单位职称制度,全面落实评聘分开。

职称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是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导向性工作。在这次改革中,我们要抓住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的有利时机,积极跟进职称评聘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以科学设岗为基础,以落实单位用人自为核心,真正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对岗位确实需要、能力条件又胜任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低职高聘;
相反,也可以高职低聘,甚至不聘。全面落实用人单位的人事自,激发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

(三)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

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配套跟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要按照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要求,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一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由政府宏观调控的工资总额分类管理办法。要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实行工资总额分类管理。对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静态包干管理办法,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节余部分按比例分成,由事业单位自主使用。对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管理办法,经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允许事业单位从创收中提取一定比例,由单位自主决定内部分配。对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在坚持工资总额增长低于单位经济效益增长、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低于单位人均效益增长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对单位的经济收入进行分配。

二是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鼓励事业单位大胆探索并实行自主灵活的内部分配办法。各事业单位可以在政府人事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本单位实际,探索建立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相结合,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内部分配办法。事业单位内部可以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将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按照不同岗位确定不同的岗位工资。鼓励事业单位将津贴等工资中活的部分和创收中用于个人分配的部分捆在一起拉开档次重新分配,以体现岗位待遇的差别。

三是鼓励各单位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各部门、各单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探索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和方法。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创造创新,并允许他们在创造创新中通过成果转化获得相应收益。允许事业单位高薪聘用特殊人才和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提倡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兼职兼薪、多劳多得。允许事业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对产业化有贡献的人员。对有重大科技发明或突出贡献的人才,单位可以实行重奖。

(四)认真做好未聘人员安置工作,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过程中,由于编制、岗位、条件及应聘人员自身素质等原因,会出现一些未聘人员,关系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这也是建立竞争机制的结果。能否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各部门、各单位在推进改革中,要从维护大局,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高度,认真做好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

一是要坚持以单位消化为主的原则,探索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安置办法。对于改革中的未聘人员我们不能由单位推向社会,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特长。坚持以单位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通过兴办新的产业、拓宽服务领域,采取转岗培训等方式妥善安置。为了减少改革中的矛盾,我区参照借鉴市里制定的一条特殊政策,就是允许超编的事业单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在本人申请、组织批准的前提下,可以提前离岗退养。执行这条政策一定要严格,也只限定在这次改革范围内,对因此而出现的空编空岗暂不得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

二是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未聘人员自谋职业。各主管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未聘人员自谋职业。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各相关部门要以积极负责的态度,为未聘人员重新就业提供方便条件和必要的支持、帮助。

三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职工正确对待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要从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考虑各个单位的不同情况和职工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方向和各项和各项政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细,帮助职工群众特别是未聘人员消除思想顾虑,增强竞争意识,坚定改革信心。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充分体现组织的关怀。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认真分析,先期预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五)探索建立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事业单位人员的后顾之忧。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也成为影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的一个“瓶颈”。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抓紧研究相关政策。但事业单位改革不能坐等国家政策和社会机制的完善。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对事业单位原有在编在岗的“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待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后加以贯彻执行。对将来空编空岗实行公开招聘的“新人”,根据省的规定,一律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缴纳保险费,相应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具体缴费的比例和实施办法,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和省人事厅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办法。省里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新参加工作人员,都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此,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要通过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为各类人才解除后顾之忧,畅通事业单位的“出口”,真正实现能进能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六)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宏观管理制度,巩固事业单位改革的成果。

这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后,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管理权限进一步加大对事业单位宏观管理力度,在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还要及时跟进并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相关配套制度。一是加强事业单位被聘人员和未聘人员的档案管理和人事工作。按照管理权限,为规范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有效地利用人才资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集中由组织和人事部门统一管理。二是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辞职、辞退、解聘、辞聘等相关制度。事业单位人员岗位发生变动,必须重新履行聘用手续并鉴证。没有履行新的聘任手续,人员岗位不得随意串动,否则,视为无效。三是要依法监督和鉴证聘用合同的签订,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用制度推进改革进程,用制度巩固改革成果,用制度调控事业单位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关系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又关系到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协调工作,确保改革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在此,明确几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领导、抓好落实。按照省、市的要求,我区的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要在抓紧时间运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这项工作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切实摆上重要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抓好落实。要加强领导,建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专项领导小组,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制定出符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的改革方案,形成由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指导,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各事业单位全员参予的工作格局。

二是要严肃纪律,保证质量。在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把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贯穿始终。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进行,不允许简化程序,更不能搞暗箱操作,凡涉及人员聘用、干部任免、工资分配等事项的,要坚持集体研究决定,并保证广大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对违反政策纪律,借人事制度改革之机、搞打击报复、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并严肃处理。

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县委、县政府:[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我们__镇在全面实施乡镇机构改革中,为推动乡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干部职工心理承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克服困难,积极探索,认真推行了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截止到20__年3月25日,我镇家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了聘用制,29名乡镇事业单位职工竟聘上岗并与本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顺利完成了单位、人事改革的任务。现就我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基本情况,向县委、县政府总结报告。

一、主要做法

在推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中,我们本着先易后难,逐步到位,积极稳妥的工作思路,坚持民主、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政事、事企分开的原则;
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原则;
人员坚持分流因地制宜,广开渠道思想疏导核政策引导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实践,不断总结完善,保证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平稳推行。

1加强领导,保证事业改革顺利进行。为确保本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曹喜元同志为主的事,党政领导为组员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经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拿出__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为全镇铺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基础。

2、抓住机遇,推行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截止20__年年底,我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前,由于我镇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用人的标准,使全镇各站所人员编制控制在1998年县编委核编时的00人,00家单位。这也就为__事业单位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今年到现在为止通过调整部局、精简机构和人员,优化组织结构,对职能弱化、经济和社会效益低下的事业单位予以撤消,对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七站八所”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大力精简事业单位机构,按照“减人、减事、减支”的原则,按县编委的要求重新核定了我镇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通过改革,事业单位由改革前的平均11个左右减少到6个,全镇共减少5个单位,人员由00人精简到00人。

3、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推行干部竞聘上岗。多年来对这件事说的多,做得少,更没有经验。为了把事业改革推行好,我镇按照县人事局改革指导意见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分二步进行,第一步先组织全体事业干部竞争上岗。我镇事业单位人员精简率在39左右,因此人员竞争上岗十分激烈。在组织竞争上岗过程中我镇都严格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文化考试、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等程序进行。做到公开、公正,上岗合理,下岗服气;
第二步对竞争上岗胜出人员实行聘用制。在我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人事制度改革政策,省、市、县的改革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竞争的办法和细则,对竞聘程序、竞聘合同、岗位职责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4、强化监督,实际阳光操作。在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竞岗、聘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了四严五公的原则,即严格程序、严格条件、严格纪律、严格政策,公开、公正、公平、公论、公示,实行阳光操作。在竞岗、聘用过程中,一方面请镇纪检人员、镇人大代表、全体机关干部对竞聘人员的考试考核、民主测评、决定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
另一方面,坚持公示制度,竞聘人员的名单向社会公示;
考试考核的情况向社会公示;
民主测评情况向社会公示;
拟聘人员及岗位职责向社会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做到公平、公正。

5、坚持无情分流,有情操作。由于我镇事业单位未聘人员较多,安置难度大,从本镇实际情况出发,对未聘人员坚持无情分流,有情操作,探索了多渠道、多途径安置乡镇事业单位示聘人员的办法。对符合退休条件的及时办理退休手续;
未聘或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人员,从事经营性活动享受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有关减免税金和行政性收费等优惠扶持政策,有关政策按《关于贯彻落实下岗企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收费优惠政策的

通知》(辽政办发[20__]12号)精神办理;
对从事开发荒山、荒水、荒地、荒滩,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的,3年内免征农业税;
对领办、创办企业和经济褓的享受国家和省关于新办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落聘后的选聘合同制干部,由政府与其办理解聘手续,按辽人发[20__]18号文件规定,落实待遇对辞职人员。目前全镇申请退休3人,分流安置乡镇事业单位未聘人员人,没有出现严重事故和越级上访事件,从而保障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平稳实施。二、主要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一个星期的超作,我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基本结束。归纳起来,我镇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将给干部职工带来6种新的变化。

1、减人增效。乡镇站所合并,改变了过去7站8所的老局面,改变过去有职无人,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局面。同时财政减少人员开资,也减轻了负担。同时多个单位业务将同时由1人或几人担任。这样人的积极性也被极大调动起来,增加了工作量也提高了效率。

2、转变职能。农口站的合并,也使过去农村事业单位的职能发生了转变。由经营管理转变为服务管理,使经营与行政指导脱钩,职能变为单纯的涉农服务职能。

3、转变思想观念。乡镇事业单位实行改革后,经过竞聘上岗的单位职工从过去传统观念的“单位人”变为新型的“社会人”,从过去的“要我学,要”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干”,制度改变,观念更新。在全镇广大事业单位职工中已形成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共识,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将发生新的变化。

4、创新用人机制。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建立,以及公开考试择优聘用、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等用人制度的实行,彻底改变了旧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加快了事业单位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聘用关系转变,由“固定人”向“合同人”转变,职工对单位的依赖关系被打破,工作和职务的终身制被打破,聘用制度的推行和完善,促使乡镇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不断竞争和持续激励的用人机制。

5、转变工作作风。这次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一次影响大,震动大,涉及面广的改革,一方面强烈冲击了“铁饭碗”和“官本位”意识,另一方面强化了上岗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全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通过竞聘上岗后,工作责任心一定会大大增强,工作作风必将明显转变,主动做好本职工作,深入下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忧排难。

6、促进乡镇民主政治建设。在推行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过程中,各地充分实行民主,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组织竞岗和实行聘用工作中,我们将岗位设置、报考资格、竞聘条件和程序等,在乡镇公开栏内予以公布,考试、考核和整个竞岗、聘用过程在群众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对拟聘用的人员组织由各方面干部群众参加的民主测评,充分让干部群众参与,接受社会广泛监督。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乡镇民主在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加强。

总之,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我镇各行业各部门逐步铺开,正向纵身发展,按照中央、省、市、县的要求在搞好这次农村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基础上,继续为下一步教育改革做好铺垫,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创事业单位改革的新局面。为全县做好试点做事业单位改革的排头兵。

中共 县__镇委员会

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地勘事业单位;
宣传工作;
深化改革;
舆论环境

一、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历史和当前面临的改革形势

在我国,从事地质工作的地勘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以行业为基本单元组织经济建设和生产,从事地质工作的地勘单位分别隶属于原地质矿产部、冶金部、煤炭部、核工业部、化工部、建材部、武警黄金部队、石油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中国科学院,各行业的地勘单位按照行业分工开展专业地质工作,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原有地勘体制与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体制不顺、重复投资、活力不足、功能不强等问题,国家对地勘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家先后对原地矿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全部和冶金部、煤炭部、核工业部的主要所属地勘单位进行了属地化管理,随后又对全国的地勘单位进行了公益性地质队伍与商业性地质队伍的分类管理。当前地勘事业单位再次面临进一步分类改革管理课题。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1]。2013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我国的改革全面推向新的高度,深化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使得地勘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改革,特别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商业性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转型,成为地勘事业单位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由于历史原因和行业特点,地勘事业单位普遍包袱重、基础薄弱,虽然地勘事业单位进行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探索实践,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投资了一些产业项目,但是总体上看,多数地勘事业单位还没有好的能够持续盈利的产业项目,还没有真正形成自我良性发展局面,市场生命力还不够强,单位和职工对于转型发展信心不足,因此,商业性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转型一定会遇到阻力和困难。

解决改革发展遇到的阻力和困难,首先要从思想工作抓起,解决思想问题就要结合实践,加强宣传引导,以改革发展成就和美好发展前景,动员干部职工坚定改革发展信心,争取广大干部职工支持理解,营造良好的改革发展舆论环境。

二、结合地勘事业单位实际开展宣传工作的措施

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结合商业性地勘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在新的形势下,要营造商业性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需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工作。

1、坚持用党和国家政策统一思想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已经向全体中国人民证明,通过改革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发展可以解决主要矛盾和问题,这一经验已经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目标,对新时期各领域的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商业性地勘事业单位改革转型发展,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地勘单位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动力之源,要站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与全国共同发展致富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加强党和国家政策宣传,特别是十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传,教育干部职工支持国家深化改革,支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支持商业性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跟上国家改革发展的步伐,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协同推进各项改革。

2、坚持用行业和本单位改革发展成果争取职工支持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以来,伴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所有的商业性地勘事业单位都探索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路子,通过企业化经营,多数地勘事业单位的经济实力显著提高,职工得到企业化经营带来的实惠。内蒙地质矿产局等地勘单位,在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方面为行业树立了单位快速发展、职工快速致富的先进典型。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在企业化经营过程中,发展了矿业经济、进入了工程勘察和陕北石油市场,投资了一批矿业企业,创立了东新科贸、西北有色工程勘察公司等科技和工程服务企业,通过企业化经营更新了思想观念、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了经营管理人才、发展了局队经济、改善了职工待遇,特别是依托地勘主业优势发展起来的矿业经济,极大的促进了地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一队一矿、一队多矿”战略,造就了西北有色地质七一七总队、七一三总队等经济强队。

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是一个地质科研单位,具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拥有大批优秀专家和一些专利技术,在地勘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地质、测试、选矿等专业技术优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向市场提供岩矿石测试、矿石可选性研究试验、地质技术咨询等专业技术服务,后来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先后在测试领域拓展了进出口商检、生物测试、技术输出设备制造等业务,在选矿领域拓展了选矿流程研究、选矿技术指标承包等业务,在地质领域拓展了遥感技术服务、矿业开发等业务。在企业化改革发展中,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将专业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实现了单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职工收入和住房福利显著改善。

地勘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实现了地勘经济发展,改善了职工物质文化生活,地勘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让所有的职工得到了实惠。下一步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商业性地勘单位改革转型,是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的再延伸,要通过深化企业化改革进一步发展壮大地勘经济,让职工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实惠,与全国人民共同奔小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坚持用地勘行业发展成就让职工看到改革转型的美好前景

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将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先进理论、理念、经验、做法与中国的现实客观实际情况相结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西方成熟市场矿业行业的现在,就是我国地勘和矿业行业的发展未来。

在西方成熟矿业市场,大型矿业公司和初级探矿公司根据企业资源特点,合理的进行了社会分工,成功的实现了技术与资本的结合,促进了企业良性发展,职工生活富裕。在西方成熟市场国家,与我国地勘单位资源特点相似的初级探矿公司,在社会化分工中主要承担资源勘查任务,通过资本市场募集找矿勘查资金,通过找矿成果证券化实现了地质项目价值,通过勘探成果交易企业实现了理想投资收益,合理的社会化分工实现了全社会优势互补,良好的融资环境使得初级探矿公司成为西方资源勘查的投资主体,最终使得从事资源勘查的企业和职员,在市场中获得丰厚收益,资源勘查行业成为高收入群体。

西方初级探矿公司为我国的商业性地勘单位的企业化发展树立了样板,其发展道路值得我们学习,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成就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发展的美好前景。

4、坚持用国家养老社保政策帮助职工消除顾虑

现行的政府公务员、事业职员和企业职工退休福利待遇差异,也是影响事业单位改革转型发展缺乏内部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在职期间和退休后职工的收入差距,使得绝大多数的事业单位职工,特别是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对于转型发展有更多的顾虑。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地勘行业积极呼吁国家制定更加清晰、更具人性化的政策,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的思路,解决好职工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消除职工顾虑,争取群众支持。

另一方面,也要用长远眼光看问题。应该看到,我国现行的退休职工差异化养老、福利政策,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已经引起政府高度重视,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市场经济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差异化退休养老政策一定会逐步改革调整,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将是未来国家分配领域改革的主要目标。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4年2月26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规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即可自由衔接转换。这些政策可以理解成为分配领域制度改革的一个信号,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职工退休待遇差异将会逐步缩小,甚至不排除全面合并、统一标准的可能。

要通过积极争取落实“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和超前分析研判政策发展趋势,及时消除职工顾虑,争取职工对地勘事业单位转型发展的支持。

三、结语

总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商业性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转型已经成为必然,政工宣传部门作为国有地勘单位的一个重要组织保障,要积极主动融入中心工作,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研究宣传工作着力点,切合实际加强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成就、成熟市场行业发展经验、国家养老福利改革趋势,消除干部职工顾虑,克服改革发展困难,为改革转型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为发展壮大地勘经济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新华社授权.2012.4.16.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