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总结 >

企业保安工作总结【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29 08:2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建立源头参与的渠道,通过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一方面,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能及时反映企业、职工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诉求、愿望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代表职工提出政策性的意见与建议,从维护职工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保安工作总结【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保安工作总结【五篇】

企业保安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探索工会源头参与的途径与方法

建立源头参与的渠道,通过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一方面,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导向;
另一方面,能及时反映企业、职工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诉求、愿望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代表职工提出政策性的意见与建议,从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的高度,提出工会的意见和主张。

2012年1月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通过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职工群众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完善劳动保护维权机制,并坚持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与工会组织的安全检查相结合,开展经常性的自检自查活动,确保安全生产。

2011年12月5日,福建省政府与省总工会召开第24次联席会议,会议围绕抓好职业病防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解决措施形成意见。福建工会通过两会提案提出在加强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面的建议和主张,一些地方将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纳入政府与工会的联席会议。福建工会积极参与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修订工作,近年省总工会参与修订的主要有《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工伤保险条例》以及省政府关于《福建省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实施意见》等等。建立工会参与安全生产群众监督与行政执法相衔接,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商,及时解决本地劳动安全职业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企事业单位违反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协调、三方协商、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劳动安全卫生问题更需要在政府、企业(行业)和劳动者(工会)之间平等协商、相互合作、协调行动。我国法律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在劳动保护的法律上明确“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政府依法监督,职工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综合管理体制,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近年来,福建省依靠职工、组织职工、发动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形成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党政工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格局。

同时在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安全卫生三方协商机制”,为形成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合力提供更有力的机制保障。充分发挥三方的作用,把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纳入三方协商机制,在《职业病防治法》实施5周年之际,省总工会会同省职业病防治院组成联合调研组,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同意并通过了在三方下建立职业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建议。福建省一些市把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作为“三方”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的重要工作内容加以推广和落实。

三、完善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参与制度

企业民主管理是职工依照法律规定,以主人的身份,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对企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其他事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企业民主参与主要是通过工会代表和组织发动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实施群众监督,促进企业决策民主、利益关系公平公正、职工团结和谐,民主管理参与制度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强大动力。

中共中央纪委等六部委会2012年03月30日的《企业民主管理规定》再次指出: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企业民主管理规定》指出: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下同)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企业应当按照合法、有序、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公司制企业(以下简称公司)应当依法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企业应当尊重和保障职工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民利,支持职工参加企业管理活动。

《指导意见》指出:“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代会审议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每年至少要向职代会报告一次安全生产工作,对职工群众提交的议案,必须认真研究并及时处理。”

四、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作为重要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手段,在协调职工与用人单位的利益矛盾、规范劳动关系方面的地位突出、作用显著。经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条例》,推动福建省企业普遍开展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

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制度创新。这项工作,福建省抓得早、抓得实,得到全国总工会的肯定。福建工会在推进“两个普遍”任务的同时,发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机制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指导。为切实遏制职业病多发、高发态势, 2005年开始,福建省总工会与省卫生、安监等部门一道,在职业危害比较比较严重的制鞋、化工、煤炭、非煤矿山、石材加工、蓄电池等行业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通过平等协商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2011年7月21日,福建省总工会牵头,会同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卫生厅、安监局、煤监局、工商业联合会、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等7部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省制鞋行业和煤炭行业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推进会,在部分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企业)推广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推进福建省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的提升。在矿山开采、石材加工、制鞋、化工、蓄电池制造等行业和相关重点企业行业进行试点。莆田市总工会积极推动签订制鞋行业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制鞋企业单独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265份,签订行业专项合同8份,共覆盖企业726家、女职工3.56万人,占已签订集体合同制鞋企业的85.5%。

福建省总工会根据福建省职业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除制鞋与煤炭行业外,非煤矿山、石材加工、化工、蓄电池等高危行业和企业的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也要同步推进。各级工会在继续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建制的同时,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的中期管理和监督检查,促进合同的履行,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

五、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组织网络体系建设

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主体、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加强工会劳动保护队伍建设。工会劳动保护《三个条例》要求,工会劳动保护组织由国家、地方产业和企业三级组成。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网络: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发挥三级网络作用,即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网络、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网络、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网络。

《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工会参与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的三级网络,即在县以上总工会、产业工会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
在乡镇工会、城市街道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级工会组织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
在企事业单位生产班组设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加强工作场所监督。

六、加大“一法三卡”企业推广力度和推广面

使“一法三卡”成为工会和企业行政抓安全的有效抓手。在排除事故隐患、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控制各类事故发生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把“一法三卡”纳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去,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事故隐患的超前预防上来,降低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率。许多企业把“一法三卡”纳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与企业的效益、奖罚措施相结合;
与PDCA循环管理相结合;
与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相结合;
与重大危险源辨识相结合;
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操作演练相结合等。特别是与企业创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保管理体系和OHS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等先进方式方法结合起来。

七、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预防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各种群众活动

“安康杯”竞赛活动,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企业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有效地预防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率,已成为各级行政抓安全、工会组织促安全、广大职工保安全,共同推进安全生产的有效载体,成为深受企业欢迎、职工热爱的品牌工程。实践证明:“安康杯”竞赛活动是工会动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有效形式,是工会依靠职工、组织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工会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健康合法权益的重要载体。作为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职工安全素质有效载体的“安康杯”竞赛活动,福建省连续开展十多年。

企业保安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梦的内涵中,‘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2013年5月1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鸣起在全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出发,要求各级工会的劳动保护工作,应造福劳动者,让劳动更体面,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的安全健康做实事、解难事。

全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这次会议为期一天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的劳动保护部,以及全国产业工会的负责人齐聚宁夏银川,总结交流各级工会两年多来开展劳动保护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分析当前工会劳动保护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工会劳动保护的重点工作。

联系实际 各有妙招

工会的劳动保护工作主要围绕国家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张鸣起介绍说,近年来,全国总工会推动和参与了《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一批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煤矿班组安全建设规定(试行)》等一批涉及职工安全健康权益的相关文件,从源头上维护了职工群众安全健康的合法权益。

同时,各级工会结合实际,全面推广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模式,在“安康杯”竞赛活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创新班组安全建设等工作中,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川省以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为载体,在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作用。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彭闯在交流中介绍说,四川各市(州)总工会联合相关部门,对职业危害较重企业的基本情况开展了全方位调查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建立起准确、全面的本地职业危害严重企业的基础数据库。然后按照“结合实际、循序渐进、有所侧重”的原则,由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四川省总工会要求全省所有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建材4个行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要在2012年底前完成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
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不属于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但存在职业危害岗位的企业,要继续履行好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彭闯说,2012年6月,四川省总工会还召开了全省推进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现场学习培训会,总结推广华蓥市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的模式和经验,即:依托行业工会与企业联合协商后,在签订行业性专项合同的基础上,各企业工会再与企业行政部门协商签订专项集体合同。

天津市在开展“安康杯”竞赛时,坚持把农民工作为“安康杯”竞赛活动的重要群体。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黄淑玲在发言中介绍说,随着天津的快速发展,百万余名农民工到天津务工,他们已成为天津建设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这一群体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培训,又在事故风险较大的工作岗位,是最容易遭受到事故伤害的群体。“为此,天津市总工会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安康杯’竞赛活动中,把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质作为竞赛活动的重点来抓,坚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感情到位,二是培训到位,三是激励到位。”黄淑玲举例说,一轻集团工会引入世界500强企业的EAP(员工帮助计划)项目,培养百名心理健康咨询师,千名心理健康管理员,加强对员工包括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天津保税区工会成立了职工心理疏导研究会,在农民工公寓开展了职工心理咨询、心理测量活动,推进员工心理建设,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基层工会通过写一封家书、邮寄平安信等多种形式,使“安康杯”竞赛活动增添人文特质。在培训方面,天津市总工会依托工会干部管理学院开办农民工安全知识技能培训,每年培训6万5000人次。全市在建项目中,施工人员超过200人以上的,全部建立了农民工夜校,向农民工传授安全、职业健康、生理卫生等知识。目前,天津市的农民工夜校已达985所。在“安康杯”竞赛活动中,天津市总工会还组织农民工参加安全知识、技能大赛,开展“安康标兵”评选活动,使农民工更热情、主动地参加到竞赛活动中来。

天津市总工会还把“安康杯”竞赛活动的着力点落在激发职工参与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激活班组的安全动力上。黄淑玲介绍说,自2010年开始,天津市总工会坚持每年一届开展“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成果展示”活动,以班组长为核心,以职工群众为主体,总结提升班组开展安全教育、建设安全文化、加强安全管理、创新开展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做法,形成典型经验。在“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成果展示”活动中,天津市总工会请市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和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评选出优秀成果制作成光盘向全市推广。“截至目前,在全市推广了涵盖化工、电力、冶金、建筑、铁路、交通等高危行业近100个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的优秀成果,有的已在全国成为典型范例。”黄淑玲补充说,“天津市还以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立项攻关安全课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班组本质安全。初步统计,全市200多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解决了安全生产问题近千个。”

突出重点 着力强化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张鸣起也指出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不足:工会劳动保护网络体系还不健全,尤其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延伸发展不够;
工作手段、方式方法还存在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对于今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张鸣起提出3点规划建议。一是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体系。注重总结推广非公及中小企业建立“联合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经验做法,选配好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或工会“安全生产代表”,引导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劳动保护专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深入研究国际国内劳动安全卫生领域的发展动态,总结先进做法,结合我国工会劳动保护实际需求,加以吸收借鉴和推广利用。张鸣起说:“从2013年起,全国总工会将与国家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合作,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中小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干预‘工具包’进行适用性研究,提出工会服务中小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低成本、实用性强的技术工具和技术指南。”三是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实用工作方式方法。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特点,探索“职代会保安全”“一法三卡”“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等方法在非公有制企业的运用与实践,推动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开展。

企业保安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必须持续强化安全环保管理,进一步提高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管理能力,加强危险品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通过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明确安全管理政策的关注要点,为企业制定合理科学的安全战略提供决策借鉴,提高对安全资源投入效率,更有利于企业整合资源,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天然气净化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现状及原因

国内的天然气净化企业由于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职责划分、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差距。

(一)现状

1、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目前国内的净化厂基本都是采用三级或二级管理模式,实行管理层级细化,各级管理职责更加清晰,能够更好起到各负其责的作用。厂级主要负责生产、技术、安全的协调、统筹,能够将精力放在对员工的管理上;
工段级主要负责具体生产的组织实施,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装置、设备的管理上;
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相对有人员和精力能够更好地完成党建、企业文化建设、基层建设、群团等工作;
对各种方案的审查把关多了一重保险。在人员配备方面,大多数企业高中技校学历人员居多,中低文化水平人员比例较高,受专业知识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突况下表现为反应相对较慢,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况,时效性比较差,特别是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较弱,同时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承包商的管理。

2、规章制度

目前国内的净化企业基本都能按照要求进行HSE规章制度建设,有相应的记录清单,基本有对车辆、事故、隐患、“三违”、特种作业、应急物资、应急预案演练、工艺纪律、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对生产技术总结、月修计划表和完成表统计、环境事件通报、大修总结、检漏等统计分析并作了计划,总体来说规章制度比较完善。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单独设置了HSE办公室,部分企业编写的HSE清单缺乏系统性,个别未能形成闭环管理。同时,有的HSE办公室未对大修的相关记录存档,不利于进行科学编制与修订安全管理计划。

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企业都能做好培训记录,但企业班组内部的安全培训记录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较为齐备和完善,有的还流于形式,总的来说多数企业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力量比较薄弱。从调查的部分企业培训记录看,记录内容质量一般。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天然气净化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力量比较薄弱,文件管理还较混乱,安全检查落实有待进一步规范与加强,安全培训需要进一步落实闭环与加强针对性,进一步落实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制度。

(二)原因分析

总结来看,国内天然气净化企业由于安全意识不足,很多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仅仅将日常巡检与大修作为安全检查的替代品。在面对外审人员来检查时,往往人为制造阻碍,甚至为了避开检查,故意不将文件放在安全生产办公室。对于安全管理的责任归属也不到位,企业应急管理往往不归安全部门分管,造成应急预案根本不能落实。企业安全知识不系统;
由于安全管理需要较多经费,部分企业由于经费不充分,未能形成系统的安全培训体系,导致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达不到安全管理需求。

三、天然气净化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提升措施

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保证员工人身安全,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一般而言,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往往有三方面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由于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安全意识就是人脑对生活、生产等活动中安全观念的反映。人要有安全的意识,才会有安全的行为;
有了安全的行为,才能保证安全。对天然气净化企业而言,职工是否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则显得更为重要。从目前实际来看,有不少企业员工没有安全意识,把日常巡检与大修作为安全检查的替代品所以,提高净化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其中安全被列为基本需要。因此,提高安全意识应视安全为需要,提高员工自我安全意识。要认真定期组织员工学习规程和安全技术,增加安全理性意识。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各类安全活动,将员工个人心理的感性认识转变为提高安全意识的推动力,提高安全意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巩固、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特别是要对习惯性违章予以严惩,消除员工安全经验意识,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有效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管理层作用

管理模式有多种,只有符合企业实际、并且易于实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才能称之为有效管理模式。对于天然气净化企业而言,其管理中必须坚持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即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要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等作为加强管理的主要内容。采用能构成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当一个PDCA循环周期结束后,一些重要职业健康安全因素得到有效控制而降为一般环境因素,次优先解决的环境问题随之上升为重要职业健康安全因素并成为下一PDCA循环周期所需要解决的重要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同时,应充分发挥各级管理者的作用,特别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对“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采取挂牌管理,落实责任,真正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四全管理。

(三)完善机构设置,稳步推进HSE体系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要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的核心任务:识别并控制危险源。从国内天然气企业现有机构运转情况来看,各个业务部门基本能够做到协调运转,大多数企业建立或开设了HSE功能的办公室,对于推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普遍都缺少独立的HSE办公室,人员的调配也不够合理。因此,为使HSE体系建立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必须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企业应成立以厂长为组长,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HSE领导小组,下设HSE办公室,负责体系建立的日常工作,HSE办公室由专门管理人员组成,建议分为4个工作小组:

1、培训及宣传推广小组:主要负责HSE体系宣传工作以及各层次人员HSE意识培训和HSE工作组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培训;
负责与上级、外部的沟通联系,组织HSE的推广、建立与实施。

2、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各基层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核实并汇总评价结果,提出隐患治理方案,编制企业危害识别、风险评价报告。

3、法律法规识别获取小组:负责获取国家、地方、行业相关的HSE法律、法规、标准及识别、整理出相关条款,通过企业内部网络提供给各单位组织学习和对照实施,并编写法律法规符合性报告。

4、文件编写小组:负责体系文件的编写工作,包括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运行控制文件的编写,并指导协助基层单位作业指导书的和各职业部门HSE管理职责的编制。为了保证HSE管理体系建立工作顺利进行,HSE办公室人员应每天制定工作计划,每周进行书面总结,同时还要建立HSE例会制度,总结本周工作,部署下周打算,使工作信息得到及时传达与反馈。企业内外部应加强运作力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用制度保障体系运行畅通,并及时修正体系,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首先,建立有效的消防自救和工艺自救队伍,专人负责,坚持训练,保持演练;
其次,要确定与HSE管理体系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并形成文件,安全责任实行首长负责制,与各级人员签订安全责任状;
三,建立三级安全教育架构,实行三级安全教育任务分配。

四、有效识别危害,完善风险评价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科学、细致、全面的风险评价是建立有效的HSE管理体系的前提,企业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展这项工作,发动全部一线职工直接参与此项工作中,从而真正找出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HSE危害。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工作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对各自所管辖的所有作业活动及设别设施进行摸底统计,整理出企业作业活动及设备设施清单,初步确定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范围。二是培训普及阶段:为了让每一位员工都掌握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分析方法。建议采用层层培训的方式,首先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然后要求他们回到各自单位组织全员培训和评价实践,期间,HSE办公室人员根据各单位的情况,有针对地辅导、讲评和总结,帮助职工更好地掌握分析方法。三是全面开展阶段: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在各单位全面展开,主要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以及管理的缺陷四个方面来分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制定。根据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情况,风险评价、危害识别小组负责编制企业危害识别风险评价报告,并将当年的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目标分解成指标下发到各单位。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每一次重大危害和重大环境因素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案,通过行政控制(如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工程控制(如技措技改,隐患整治)、员工控制(如培训员工的HSE意识和技能)来降低风险,以确保目标,指标的实现。HSE管理体系作为科学的管理体系,所涉及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要求。为了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企业必须确定识别、获取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方式、更新的途径等。法律法规小组负责收集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企业标准、规定、要求等,并梳理原有的HSE规章制度,整理编写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一览表》,具体条款明确至各部门和基层单位,以网络的形式,在局域网上分布,要求各单位组织学习,开展符合性评估工作,修订相关的管理文件,做到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工作符合法律要求,从而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法制观念,明确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律责任。

五、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实现自我约束

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是天然气行业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履行行业职责、规范行业运作的重要保障。国内各天然气净化企业应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和自我促进。建立行业自律管理组织行业协会,共同制定行业安全管理制度,订立行业公约,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尽快形成和完善行业法律和自律监管两个体系。结合行业内典型案例,开展安全管理教育。建立行业自律性惩戒规则,实行黑名单制度,对于行业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管理者,列入黑名单。

企业保安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2020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落实落细“从根本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安委办关于印发《**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2020〕10号)和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园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确保了园区2020年安全生产工作总体平安稳定,现就2020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为目的,以坚决防控较大事故为目标,以坚持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主线,**化工园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主要负责人亲自安排部署,多次在主任办公会和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上安排部署二期整治工作。一是及时召开三年行动动员部署大会。2020年5月13日,园区组织召开2020年第二季度安全环保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对园区三年行动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结合园区实际情况,认真编制了园区三个专题、五个专项共计238项的三年行动任务清单,并于2020年6月29日党工委会议会审定后印发,确保园区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细化推进落实工作实施。

二、强化宣传发动。

一是集中观看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宣传片。2020年5月13日和8月12日,园区利用安全环保例会,两次组织各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分管负责人集中观看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宣传片——“生命重于泰山”。会议要求各企业要将“三年行动”工作作为一项安全生产重点任务来抓好抓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要认真对照园区任务(问题)清单,结合本企业实际,在全面梳理、摸排的基础上,制定本企业“三年行动”任务(问题)清单。通过宣传发动,使各单位明确了“三年行动”工作的目标、任务,统一了思想认识,把明了工作方向。

二是督促20余家重点企业企业组织2300余人观看了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宣传片——“生命重于泰山”。

三是开展学习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讲座。9月17日,园区邀请区委党校**老师,组织召开学习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讲座,园区各企业安全分管领导、安全部门负责人及园区在建项目经理共计60余人参加学习。

三、强化跟踪、实施奖惩。

落实专人定期跟踪、收集园区各处(所)、各企业“三年行动”工作推进情况,建立推进工作台帐,并定期督促专项整治工作推进落实情况。2020年11朋20日,园区四季度安全环保例会再次对“三年行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将三年行动”做为一项重点任务,列入安全年度考核的内容,实施加分考核,为“三年行动”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动力。

四、2020年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目前,园区“三年行动”工作正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三个专题、五个专项238项任务清单(其中持续推进任务120项,2020年计划完成44项,2021年计划完成18项,2022年计划完成55项)。2020年底前完成的共计有44项任务(问题),目前已完成(含阶段性完成)38项,其余6项任务正在按计划实施中,确保年内全部完成。

1、狠抓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作。按照区府办、区安委办关于开展落实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工作部署,园区积极行动,制定了工作方案,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目标考核,确保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2020年纳入的19家企业已全部完成“两单两卡”和顺口溜编制推广背诵工作。目前,已有3家企业通过了区级验收,2家通过园区验收,力争年底前其余企业全部通过验收。通过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工作的推进落实,有效的提高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思想认识和责任认识,达到了知风险、明责任、会操作、能应急的效果。

2、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集中专项整治。为深刻吸取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爆炸事故和松藻煤矿“9.27”重大火灾事故教训,园区高度重视,立即响应。一是立即开展硝酸铵事故类比排查,所有企业均不涉及硝酸铵生产、使用、销售等情况;
二是开展重大危险源全覆盖检查,协同区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消防等部门,对园区涉及重大危险源的11家企业,31个重大危险源,开展拉网式的排查,共计发现问题隐患133条,并对照 “二合一”检查表中红、黄处罚项,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目前已完成整改126条,还有7条隐患进在整改过程中。其中涉及危化方面2条,涉及消防方面5条(均是消防取证问题),整改完成率94.7%。三是当前正开展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集中排查整治全覆盖检查专项行动,目前已对建峰、天原、华峰等7家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通过三轮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有效提升企业特别是企业重大危险源装置安全水平,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的落实。

3、夯实基础、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一是为进水一步提升园区防控风险能力,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园区积极开展区域地震安全评价和区域整体安全评价,并进行多米诺效应分析。二是启动园区危险化学品专用停车场建设,解决危险化学品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三是切实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监测数据接入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工作,实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重点部门视频监控、液位、压力、温度、可燃有毒检测等重要参数时时查询监测预警功能,大大的提升了重大风险管理智能化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1、危险化学品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企业保安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及省质监局、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市“调结构、稳物价、保民生、促改革”的中心任务,全面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坚持以“质量主体责任年”为主线,以推进政府领导和部门联合机制为动力,以建立和完善行业和企业自律机制为基础,以发挥质监部门职能作用为抓手,按照“整体推进、依法监督、强化服务、提升效能”的原则,积极构建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为促进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质量保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和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活动,建立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责任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建立企业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相关制度;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企业法人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企业员工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关知识和技能;
监督企业严格遵守质量法律法规,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企业在主体合法、组织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权益、规章制度、安全条件、隐患治理、事故管理、应急管理和行业特殊要求“十个方面”的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三、实施步骤

在全面贯彻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及省质监局工作部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推进落实工业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工作,分以下阶段进行:

(一)工作部署和启动准备阶段(3月1日-4月31日)

主要任务:一是成立以分管区长为组长的“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
二是由质监局、经信局联合转发总局和工信部《关于生产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监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
三是召开全区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各项具体工作。

(二)全面推进组织实施阶段(4-10月份)

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媒体、座谈会、研讨会、工作调研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社会舆论宣传;
二是按区政府统一安排,做好有关人员培训。配合围绕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主题开展调研工作;
三是明确责任,履行承诺。各有关企业法人进行公开承诺活动,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四是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首先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产品企业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所有的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
五是加强培训,落实责任。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四个重点”企业人员的全员培训工作。六是深入推进区域整治工作。按照“打与治、治与扶、扶与建”相结合的方针,开展对区域性质量问题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区域整治责任体系,完善区域性产品质量集中整治工作系统,建立健全处置重大质量违法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

(三)总结考核和巩固提高阶段(11-12月份)

区政府将建立“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活动报告、通报、督查、考核机制。各单位要定期报送信息,定期报告本单位活动开展情况,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要随时上报,区政府将采取集中督查与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活动的督导,定期对全区系统活动情况进行通报。“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活动领导小组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表彰,并将考核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内容。

四、工作措施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一项齐抓共管、不断推进的系统性、长期性工作,因此,只有实施大质量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严格监督管理,企业才能全面履行法定义务,真正承担起主体责任。

(一)实施大质量工作机制,构建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1.建立政府推动机制。一是建立推进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二是建立重要工作报告制度,每季度向区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工作;
三是建立指导检查工作制度。邀请人大、政协领导和代表或委员到单位或企业进行检查指导;
四是结合有关部门职能,在服务区域经济、开展区域整治、支持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上充分发挥部门职能。

2.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一是建立质监、经信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席协调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联合联动工作机制,每年统一组织开展1-2次的区域整治和联合监督检查;
三是建立工作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将监督检查、产品风险管理、专项整治、企业质量信用等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通报;
四是联合开展专题活动。组织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年活动,组织开展企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等活动。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依托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开展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宣传活动,开展质监法律知识进企业活动;
定期公布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结果等相关信息,通报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切实提高全社会的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意识。

2.强化对企业的培训力度。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企业法人、质量管理、产品检验等岗位人员进行全员培训,重点加强有关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和质量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座谈会、“告知书”、“承诺书”等活动,引导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岗位责任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和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组织企业开展“四个提升活动”,即“提升质量法制意识、提升企业生产装备水平、提升企业检验能力、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水平”,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三)严格依法实施监督,完善工作长效机制

1.发挥监督检查抓手作用,监督企业履行法律义务。一是充分利用各类监督抽查的信息资源。把监督抽查工作作为监督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主要监督方式。配合市质监局组织的各项抽查。强化后处理工作力度,重点抓好督促整改、产品复查等环节;
二是充分利用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信息资源。要认真做好对企业产品质量法律义务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督促企业进行整改。

2.发挥生产许可的强制作用,监督企业持续保持发证条件。一是严格产品质量市场准入。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准入;
二是严格后续监管。注重强化对企业的证后监管工作,通过年度审查、巡查回访、执法打假、投诉举报、不良信用、媒体曝光等手段,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监督其认真整改,对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问题的要依法查处;
三是完善产品质量市场退出机制。对不能持续保持准入条件的或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且造成不良影响的企业,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坚决予以吊销。

3.发挥行政执法的威慑作用,监督企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是加大执法打假力度。不断强化在监督抽查信息、执法打假情况、受理投诉举报、媒体公开曝光等方面发现企业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无证生产、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突出对食品、农资、建材、汽车和农机零配件、“3C”认证产品、家用电器、服装及纤维制品、特种设备等产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保持打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督促其自觉依法生产经营;
二是加强对区域性产品质量的集中整治。组织开展对辖区内家具生产加工及低压电器生产企业的集中整治,结合家具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工作开展质量诚信承诺活动,营造“质量诚信、以质取胜”的良好氛围。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处置重大质量违法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

4.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实施“黑名单”制度。按照省、市质监局建立和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工作要求,构建我区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机制和信息机制,在新闻媒体、质监门户网站、政府网站等设立信息专栏,探索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模式,把各类监督抽查不合格、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列入质量失信企业“黑名单”,并对黑名单中的企业加大监管、抽查力度。

5.做好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行政许可,切实把好发证产品市场准入关。将企业应该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的有关要求作为企业生产许可证审查的重要内容,在实地核查工作中全面检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认真把好市场准入关,真正从源头上抓好质量安全。加强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工作,完善退出机制,对不能持续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依法撤销许可,强制退出,督促获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6.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培训考核,督促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按照法规要求建立完善各项质量安全责任制度。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强制性地方标准《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以“主动报检、主动登记”为突破口,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7.强化企业产品标准责任主体意识,加强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完善企业执行产品标准登记制度,做好企业标准备案工作。加强对消费品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方面强制性标准的宣贯,杜绝无标准生产。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市场准入,对纳入国家市场准入制度的产品标准实施有效监管。

8.做好计量保障工作,建立诚信计量自我约束机制。加强对涉及民生和安全重要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依法开展强制检定和专项整治工作,规范计量器具的生产经营秩序。加强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工作,完善退出机制,督促获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统筹安排。2012年是“质量主体责任年”,为此,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全面贯彻落实质检总局、工信部及省质监局部署,按责任分工精心组织、精心谋划,并把它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