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测验是以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和判定的行为和操作。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测验软件,以量化形式鉴别教学效果、学生知识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数学教务工作总结【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数学教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测验服务;
数字化教学测验;
集群服务;
教学测验云服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3-0060-04
一、数字化教学测验
数字化教学测验是以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和判定的行为和操作。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测验软件,以量化形式鉴别教学效果、学生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是将信息技术和教学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支持工具。
二、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
相对于纸面形式的教学测验,数字化教学测验具有建立有效传导通道加快教学反馈、收集学习成效、节省统计分析时间、减少工作强度、降低实施成本及便于日常使用等诸多特点,能够为教师提供学生解决问题中的优势和不足以为后续指导提供依据,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但数字化教学测验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建立在广泛和普遍性的日常化教学应用基础之上,要让学校师生充分了解、认识、使用其并从中受益,需要有一个确定的应用途径,而在校园网中建立起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是实现这个目的的途径之一。
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是利用校园网络技术、数据存储和计算技术、服务定向技术,建立数字化教学测验应用环境,借助教学测验软件或功能相当的软件。通过一定策略提供教学测验业务功能和技术支持,以方便校内师生对数字化教学测验的使用,支持学校教学和有关工作。
三、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的实现
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的环境条件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服务等方面,以及它们的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其中硬件系统包括:校园网络环境、支撑软件运行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硬件技术目前已比较成熟,各类学校大多已经完成校园网络环境建设;
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教学测验服务数据库、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教学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平台:服务包括数据库服务、教学测验应用服务以及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
1.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的基本构成
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的构成中,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测验应用服务是核心部分,教学测验应用服务由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完成。我们研制的教学测验软件具有课程管理、试题类型管理、教材管理、教材知识结构管理、试题管理、测验组卷、测验设置、教学测验、成绩分析等教学测验及相关功能。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基础之上以B/S模式工作。所以一个教学测验服务的基本构成包括服务器硬件设备、测验应用服务、数据库服务和必要的网络环境。
根据并发访问的规模。教学测验应用服务的建立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并发访问量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往往可合并给单独的服务器设备完成。
2.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集群服务
由于网络带宽、服务器访问吞吐量和计算能力的限制。单独教学测验服务器同时应对几十门课程、几十个班级、近千名学生甚至更大规模访问量则难免力所不及。为此直接购置高性能服务器则会提高教学成本,且要经历一定环节过程,未必能够及时得到响应和满足。针对大规模用户并发访问这一情况。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学校现有计算机硬件设备,将集中的测验服务分散到多台服务器硬件设备上,以降低单独服务器的访问负载,即将教学测验软件及所关联的数据库分别部署在校园内不同位置的服务器硬件设备――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上,每台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分别承担一部分课程的教学测验服务,由这些分布式的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共同完成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任务。
(1)教学测验服务组
在教学测验集群服务方式下,每台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管理一部分课程的教学测验服务,和所管理课程相关联数据库服务相就近配置,形成了一个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组,负责校园内一定区域,如一个或多个院系的测验服务业务。每个测验服务组可独立提供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多个教学测验服务组共同参与构成数字化教学测验集群服务。
测验服务组中直接面向师生提供教学测验服务的,是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直接支持它的数据库服务器则管理相应的课程测验数据库,包括测验软件基础库、课程测验库和一个拥有共同标准源的学生信息库。
(2)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平台
在教学测验集群服务方式下,为了便于管理分散在不同服务器设备上的课程测验及测验服务应用信息,为教学测验提供一个统一的访问入口,还需配置一个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该服务掌控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数据库,管理各测验应用服务器的信息,为用户访问做定位引导,从各测验服务器收集测验应用和测验成绩数据给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有关方面,并提供学生信息主库作为各个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的学生信息源。
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平台所管理的学生信息主库可与学校的教务系统对接以便接收学生信息数据,或通过导入功能将学生基本信息批量输入进来。为教学测验的实施提供准备。各个教学测验应用服务组所使用的学生信息数据库是学生信息主库的一个副本或一个子集,随着学生主库的变化而更新。
多个由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所组成的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组、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构成一个层次型的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集群,模型见图l所示。
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器由总管理员管理。各测验服务组可由服务落地的各个院系管理人员就近管理,总管理员和组管理员应该保持联系沟通和协调。
(3)校内教学测验云服务
由于教学测验服务采用B/S模式,即以校园网内的Internet技术实现,访问测验的用户端仅通过接收服务器的响应表现测验的功能,而实际所使用和所形成的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端,这样即形成了测验客户端借用服务器端的资源、服务和数据的效果。在教学测验集群服务方式下,身份确定的用户在访问测验系统时,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会根据用户身份将其访问分配给对应的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用户在使用测验服务时,无需清楚所使用的是哪一台具体的测验服务器。即服务对用户是透明的。以教学测验服务组为构成单位,则使集群服务具有了可伸缩性。所以。由总监测调度服务和分布式的教学测验应用服务所有序构建的教学测验集群服务,实质上构成了一个校园网内部的云服务的雏形。若改进计算资源调度分配能力,即形成校内教学测验云服务。
3.教学测验服务中的数据库集群
在教学测验服务以集群服务方式工作的情况下,所
使用的数据库相应也形成一个教学测验数据库集群,其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这些数据库划分为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数据库和分布的教学测验应用服务用数据库组两大部分。
(1)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库
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库由教学测验总监测调度服务器管理。该库负责记录校园网中各个测验服务器的信息,包括各测验服务器的名称、IP地址、所负责的院系专业、课程分布信息、管理用户和权限,存储管理从各教学测验服务器收集到的测验应用信息和测验成绩数据;
学生信息主库数据也可合并到其中。当用户访问教学测验服务时,总监测调度服务器根据调度信息将其引向对应的测验应用服务器。
(2)教学测验应用服务用数据库组
教学测验用服务所直接使用的数据库包括测验基础数据库、课程测验数据库和学生信息数据库,它们由教学测验服务组中的数据库服务器管理。
1)测验基础数据库
测验基础数据库管理测验软件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和引导数据,包括用户信息、课程库链接信息、院系和专业信息等等。基础数据库相当于一个区域调度数据中心。
2)课程测验数据库
课程测验数据库保存并管理课程的测验试题、教师所组织形成的各次测验试卷信息和相应的详细设置参数、各个测验试卷试题组成、学生测验记录。以及课程知识结构、试题类型信息等。测验课程数据库是测验软件在管理员创建课程时根据测验课程模型自动生成的。
图3为测验课程数据库主要关系图。其中,Know-PointTree表记录了课程知识结构树,qa是测验试题表,T_Param是测验表,T_ParamDetail、T_TestPaperInfo、T_TestPaperDetail表是和测验相对应的详细信息表和测验试题组成表,result表记录了学生测验成绩。
3)学生信息数据库
学生信息数据库主要用于记录学生学号、姓名、院系、专业、班级等信息,作为参加测验学生身份的记录依据。将此库作为独立数据库,是为了集中管理学生信息。防止因把学生信息分散到各个课程数据库中而出现数据不一致问题。由测验服务组管理一份独立的学生信息库是为了减轻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的访问负载。
4.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
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安装在测验服务组中的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上,提供数字化教学测验应用服务。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采用B/S架构,以关系型数据库作为软件功能实现的数据支撑。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系统按照课程准备、测验前、测验中、测验后等阶段划分为以下功能:
课程管理:管理使用教学测验的课程。记录课程测验数据库访问地址、课程和院系专业的归属关系。新课程被建立或课程信息被修改后,需要将信息传送给总监测调度服务器。
课程知识结构管理:依据课程教材和教学大纲管理知识结构树,指定知识层次和知识点编码体系,以便据此附加试题。
试题管理:包括录入、查询、修改、删除测验试题,进行试题构成统计等功能,为形成试卷和实施测验进行准备。
测验组卷:教师考试前根据测验目的、测验要求。通过设定试卷分数、知识点范围、题型比例、难易度比例。由测验软件根据约束条件从试题库中随机组卷或手工组卷。
测验设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测验参数进行设置,包括设置测验形式、答案是否公开、是否限定时间和测验时长、套卷试题对所有学生是固定顺序还是随机顺序、指定测验班级等。
实施教学测验:由学生登录后在线参加教学测验。记录学生解答记录,自动判定和保存成绩。
数据统计分析:分析教学测验成绩,统计平均分、各分数段分布、比例,统计方差、标准方差、偏度,为判断成绩分布性、离散性和客观性提供依据,形成试题的测验统计数据。
数据管理:包括测验试题和学生信息批量导入、试题和成绩导出等功能。
四、对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的探讨
1.是增强教学作用的着力点
利用现有硬件设备建立教学测验集群服务,提供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实施和支持环境,便于减少数字化教学测验应用的障碍。对教师而言,这样增加了施加教学作用的新手段和用力的着力点,为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完善教学提供量化参考依据。对学生而言,有助于其发现学习缺陷,改善学习心态,付诸学习行为,健全学习过程,完成知识建构。
2.是降低教师教学成本的给力措施
在完成测验试题库积累后,采用数字化教学测验将降低教师在教学测验上的工作强度、精力和时间的付出,使其成为一种低成本的教学测量和效果检验的手段。低成本的特性。将使其较易被教师所选择和采用在日常教学中,和其他教学活动相配合发挥综合作用;
日常化应用也会增加学生从中受益的机会,形成效果的积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是改善教学效果传导性的传感枢节
数字化教学测验丰富了测验形式,在教学系统中增加了教学反馈路径,这将增强教学效果的传导性和师生间的教学互动;
教学测验服务的建立。则拓宽了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影响面,改善了教学系统对教学效果的感知能力,测验实施情况可方便地传递给教学管理人员,促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间的业务互动。良性互动有利于业务配合。从而协作提高教学效果。
4.是促进教学成果共享的协作平台
试题是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基础条件。教学测验服务的建立将促进教学测验应用面的扩大,进而推动测验试题的建设工作。测验试题建设是个积累性的工作。这将促进在课程建设中教师群体作用的发挥,促进教师间的协作和共享。借助测验或其他媒介,使优秀教师将经验、认识和成果向年青教师传承,提高整体教学工作水平。
5.是促进信息技术和教学实际结合的有效手段
作为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产物,数字化教学测验具有信息技术特性,但却不能唯技术是瞻,而是应以被师生所乐以接收、能发挥出教学实用效果为目标。通过提供教学测验服务这种形式,不仅为数字化教学测验被接纳、应用提供了条件,也有利于把信息技术和教学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改进学生培养工作。
6.是学校教学科研的基础支持
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及服务平台是测量、收集和记录教学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直观显示效果及其变化的软件工具。作为一个灵活而有可扩展性的基础平台,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可通过项目合作、协作的方式拓展到多方面的教育科研工作中,提供教学科研基础服务和支持,促进资源共享、推动协作创新。
五、结束语
数字化教学测验是应用教育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工作、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具体手段。用教学测验服务方式提供数字化教学测验功能。则是促使这种测验方式扩大应用面的一种尝试。以集群方式构建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支持教学工作,是目前情况下一种能和实际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设备、不过多增加成本而又可行的解决方案。也为校内教学服务向“云服务”升级演变提供了内在需求。良好的服务必将推动应用需求的不断涌现,随着应用面的扩大,支撑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的解决方案、技术体系、应用实践、理论认识也将不断被完善。
参考文献:
[1]汪文义.认知诊断评价的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7):223.
数学教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水平,合理制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提高高等教育收费管理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决定自20**年起在全国开展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有关情况调查审核工作,并逐步建立高校教育成本调查审核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审核的范围
全国共选择158所高等学校进行调查审核,其中1/3是中央部门(单位)管理高校,2/3是地方管理高校。按照属地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负责组织开展对位于本地的高校调查审核工作。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和审核的主要原则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高校的基本情况、收入、支出等,具体包括:
1.学校基本情况。包括系(院)、专业数,学生总人数及其结构,教职工总人数及其结构,固定资产总额及其结构等。
2.学校收入情况。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及其结构、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及其结构、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基建拨款等。
3.学校支出情况。包括教职工工资总额及其结构、福利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基建支出及其结构等。
(二)审核的主要原则
1.学校基本情况、收入、支出等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完整,杜绝数据错误、虚假、遗漏现象。
2.学校各项收入、支出项目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法律规章要求及国家相关规定。
3.根据《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颁发义务教育等四个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财[19**]1**号)的规定,重点审核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教职工人员经费等正常办学费用支出。
20**年调查审核的主要内容是20**年、20**年和20**年3年各高校的基本情况、收入、支出等。调查指标解释和填表说明、审核的基本方法、20**年与20**年支出科目对照详见附件3。
三、调查审核的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6月中旬~6月底)。各省(区、市)成立调查审核工作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印送“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有关情况调查审核表”。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二)调查阶段(7月初~7月底)。组织各高校认真按照有关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填写调查表,提供学校自行出台的工资、公务费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和制度规定。调查表和文字材料经校方签章认可,一并上报。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方式,即先选取1所高校开展调查审核,落实工作方案,积累工作经验,然后在各高校推开,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三)审核阶段(8月初~8月底)。审核学校上报的调查表和文字材料,到学校认真查阅有关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明细账、原始凭证等资料,实地了解核实情况,纠正数据错报漏报问题。审核结果要及时向校方通报。
(四)汇总上报阶段(9月初~9月底)。整理、汇总调查审核数据资料,起草调查审核报告。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有关情况调查审核表及调查审核报告于10月1日前,以正式文件同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财政部(综合司)、教育部(财务司)。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各省(区、市)价格、财政、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高校教育成本有关情况调查审核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安排。价格主管部门牵头,与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共同成立调查审核工作组。各部门要通力配合、相互支持、协调行动。
各地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周详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调查审核工作顺利进行,尤其是要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制度,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质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数学教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如何实施《数控编程与加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怎样根据机械产品的形状和结构来设计任务指导书,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现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任务指导书设计的原则
(一)任务要有阶梯性,使理论与实操知识相结合
《数控编程与加工》是一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作用不是很大,没有很强的依赖性,对学生的实操技能的掌握要求较高;
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会在电脑室用数控仿真软件来让学生同步体验,由浅入深分类介绍数控车削编程技术与仿真编程加工。因此要对课程里面每一个任务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任务指导书,以方便课程的实施。
(二)因材施教,生产和教学实际相结合
在任务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我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本次任务的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适当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变革,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必须围绕技能能力的训练内容,舍弃一些对能力提高没有多大用处的理论内容;
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将要实施哪些任务,通过这些任务要实现哪些技能目标,并要根据技能目标,编制能力训练模块单元,每一任务的理论和实践内容相结合;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要求,适当设计附加题,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三)任务要有实用性,与本专业工种的鉴定标准相结合
任务指导书要以学生技能训练为主线来划分教学的内容
模块,遵循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原则,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来制定。在教学中找到两者间的共同点,注重相关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培养,使之达到鉴定的基本要求。
(四)注重考虑创造性
任务指导书要符合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情况,任务要精选企业生产的零件为加工案例,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探究加工方法的愿望,最终达到技能训练的目标。任务的学习过程按照“分析工艺编写数控程序仿真加工验证实际机床加工检验工件”的步骤进行。教师负责布置任务,并对本次任务设计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思考制定加工零件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数控加工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产品,并举行工艺品展示的活动。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任务描述
教师根据零件特征、加工要求及现有的设备,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来设置一体化课程中的任务指导书,明确本次任务必须要做的内容。
(二)任务分析――讲解必备知识
任务提出后,教师讲解本次任务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对任务进行分析,主要由教师引导教育、学生分组自学、小组进行探讨等方式,为完成本次任务做好铺垫。例如:对于任务数控车削仿真加工,教师就要统一示范数控车床仿真软件的操作,过程如下:进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选择机床类型开启机床毛坯的设定数控车床刀具的选择机床对刀操作数控加工程序的传输自动加工。让学生熟悉机床的操作面板及数控系统的操作,为任务的实施做准备。
(三)任务实施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完成任务,给学生指出思路,教给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对于任务书要求数控加工的某一零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操训练,在任务实施前,小组成员先讨论、分析任务中会存在的困难,内容包括:
1.分析数控车削的加工工艺:(1)分析零件图;
(2)分析结构工艺性;
2.制定数控车削的加工工艺:(1)选择加工内容;
(2)划分加工阶段;
(3)划分工序;
(4)安排加工顺序;
(5)确定进给路线;
(6)安装零件;
(7)选择安装刀具;
(8)确定对刀点和换刀点;
(9)选择切削用量;
3.编制程序,输入设备后必须对程序进行校验,正确后可开启自动加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协作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把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统计出来,及时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任务检查评估
任务检查评估,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在综合性评估中采用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是对每个成员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评、组评、师评。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并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来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本任务中理论或是操作技巧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评估方式有:①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②小组评价:体现各成员在小组合作、分工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所起的作用。③教师评价:教师将大部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并说明解决的方法。例如,在《数控编程与加工》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加工出来的零件进行检测,内容包括:
1.项目理论知识:(1)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熟悉指令格式;
(2)零件图样分析、加工技术工艺的编制;
2.项目实操技能:(1)刀具、毛坯的装夹与对刀;
(2)程序的输入与图形模拟;
(3)工件的加工及检测;
(4)设备维护和保养;
3.安全文明生产:(1)正确开、关机床,卫生保持及机床复位和安全用电;
(2)工具、量具的使用及放置;
4.职业素质培养:出勤情况、车间纪律、团队协作精神。可以用平台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和创新作品,以此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自主练习及创新兴趣。
(五)反馈总结
任务完成后,教师自己必须对本次任务教学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根据对任务成果的评估,总结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有哪些方面是做得比较成功,以便下次实施任务时借鉴参考;
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以便吸取教训。通过对任务教学实施过程的总结,可以不断提高任务教学的实施效率,保证任务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任务的每个阶段都有不用的作用,可以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对数控加工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高了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及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以班子建设为基础,齐心协力,提高教育工作水平
当前,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央和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xx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提出,要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对农村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今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也就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了明确指示。2010年,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王县长提出:我县将突出实施“六大”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要提高工作水平,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必须以班子建设为突破口,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多干事,干实事,出成绩,出效益。
首先是着眼于建设团结协作、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只有努力提高每个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对工作高瞻远瞩,驾驭全局。教育局领导班子现有成员7人,大家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工作中团结一致,作风务实,凡要求下面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大家时时处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为己任,以创建“廉洁高效、务实求真”的领导班子为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其次是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服务化,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机关新形象。根据省、市、县精神,教育局机关继续开展了以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活动,始终坚持“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十不准”要求,通过活动,全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和纪律观念得到了明显增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牢固地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更加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的目标。
第三是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县教育局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方案》,召开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动员大会,举办了听证对话会,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突出抓了规范收费行为、完善校务公开、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内部管理等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局机关的岗位责任制、首办负责制、行政首长问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工作流程图、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追究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形成了“廉洁高效,务实求真,服务大局,争创一流”的机关作风,体现出了传播先进文化、推进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的时代特征。
第四是认真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教育各级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组,制定下发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面向社会公布了县教育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各学校校长签订了收费工作承诺书,在实施过程中,把专项治理工作与纠风工作相结合,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了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二、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扎实工作,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首先,通过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普九”水平。
一是教育经费实现了“三个增长”。2010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19666万元,比上年的14779万元增长33.07%;
财政经常性收入29330万元,比上年的28654万元增长2.36%。全县生均教育事业费4050元,比上年的3253元增长797元;
小学生均公用经费404元,比上年267元增长137元;
初中生均公用经费584元,比上年的368元增长216元。
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不断深入,保障范围逐步扩大。2010年,全县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总额为2061.1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公用经费876.88万元,省补助292.32万元,市补助105.66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82万元,县财政安排304.18万元,农村小学、中学、县城小学、中学的基本标准每生每年分别为354元、534元、470元、652元);
安排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为211万元(其中中央147万元,省级64万元);
2010年春秋两季,全县中小学免费提供教科书总额为5699955.64元;
全年补助寄宿生生活费80万元,补助人数1111人(小学133人,初中978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住宿费61万元。
三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救助。救助残疾学生25名,金额近4万元。继续对全县所有孤儿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救助,使每个孤儿享受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免费教育,免费总金额为20万元。2010年,不断加大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力度。先后有兴大高中助学工程、省基金助学行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县关工委助学行动、县政协育才济困基金会助学行动对全县困难家庭高中学生进行学业救助,受惠学生570人次,资助金额83万元。
【1】
推荐同主题文章相关于:2010年县教育局局长工作总结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全面实施,使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得到了提高,有效地保障了学校正常运转,减轻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学生辍学率,进一步巩固提高了全县“普九”成果。目前,全县6-11周岁适龄儿童人口数22841人,在校生数22841人,入学率100%;
12—14周岁适龄少年人口数12316人,在初中就读数11986人,入初中率97.3%。辍学率:上学年初小学在校生数28592人,学年末在校生数28592人,学年内无辍学学生。上学年初初中在校生数14374人,学年末在校生数14309人,学年内辍学65人,辍学率0.45%。普及率:14周岁人口数4608人,受完初级教育人数4608人,初级教育完成率100%;
16周岁人口数4735人,受完初级中等教育人数4640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率:残疾少年儿童51人(其中三类残疾21人),全部随班就读,入学率为100%,进城务工子女614人,全部入学。
其次,通过配套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一是列入政府惠民实事中的教育建设工程圆满完成。继XX年年投资3300余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宿舍取暖改造工程和东关学校搬迁新建工程后,2010年,全县5所学校的改扩建列入省惠民实事,其中:一中新建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4591平方米,投资500万元;
三中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2016平方米,投资246万元;
岔口中学学生宿舍楼改扩建,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
新建冠庄小学,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投资269.5万元;
平定二中教学楼新建工程,投资540万元。全县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改造工程列入市惠民实事,分别是张庄中学、巨城中学、娘子关中学、岩会中学、槐树铺中学、柏井中学、东回中学、古贝中学、石门口中学、阳胜中学。市财政对上述每所学校食堂达标改造支持4万元,共计40万元。2010年列入县惠民实事的项目是平定一中校舍扩建、平定二中和平定三中教学楼新建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改造工程,其中,平定一中扩建工程,投资300多万元;
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改造工程除市10所项目工程校外,涉及全县31所寄宿制中小学,县财政安排53万元。目前,各项目工程均已完工投入使用,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全部实现卫生防疫达标。
二是进一步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2010年,按照规划要求,我县完成了6所小学的撤并任务,合并教学点10个,农村中小学总数由174所降至168所。同时,继续兴办寄宿制小学,目前全县共有25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显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
三是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继XX年投资100万元进行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套后,2010年,投资170.9万元为全县中小学配备音乐、美术和卫生器材14667件,使全县所有中小学音乐、美术、卫生器材达到国家要求配备的标准。图书馆建设方面,全县学校通过购置和捐赠的办法,新增图书1万余册,利用省教育技术装备对我县奖励的10万元资金,我县配套10万元用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增加图书近3万余册,全年图书馆藏书新增4万余册,生均增长约0.9册,城关中学等五所中学通过了省二级图书馆验收。
第三,通过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校长教师的职业能力
一是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规范,建立完善师德档案考核。积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育的公信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取得实效。2010年3月份,在全县开展爱心班主任评选活动,共评出“双十佳爱心班主任”20名,“爱心班主任”20名,并将先进事迹材料印发全县学习交流。2010年5月,组织全县班主任素质展示活动,通过六个单项活动的评比,共评选出小学优秀班主任11人,中学优秀班主任20人,共有4名教师参加市级素质展示评选活动,并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2010年教师节,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阳泉市教育功臣”、“阳泉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评奖中,平定一中张俊田等10名教师被评为“阳泉市教育功臣教师”,平定一中李华峰等4名校长被评为“阳泉市教育功臣校长”。
二是继续实行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制度,增强城乡学校校际之间的教研合作与交流。继续坚持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定期送教下乡。2010年全县共有51名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其中全职支教15人,兼职支教36人,促进了城乡教师的交流互动。
三是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
推荐同主题文章相关于:2010年县教育局局长工作总结
数学教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自2009年启动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以来,北京市教委紧紧围绕“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中的深层次应用;
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并取得了全面进步,数字校园发展水平总体上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发挥着引领作用。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工作也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战略转折的挑战,需要所有数字校园建设参与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共同推进数字校园实验工作。
实验工作进展
第一批29所实验校已经进入验收评估阶段。所有实验校已完成校、区县、市三级验收,完成了成果申报和审定,已经开始成果提炼、推广和项目应用评估。
第二批38所实验校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完成了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三轮评审,正处于项目前期的立项暨招标阶段,即将进入建设阶段。
第三批33所实验校目前正处于前期培训和方案完善阶段,预计2015年3月资金到位后进入立项与招标阶段。
当前取得成果
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启动以来,在全市相关部门的协同推动下,市、区、校有效联动,形成了市区抓统筹和服务、学校建特色和应用的良性机制。总体上讲,进一步提升了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建成了一批引领性与实效性并重的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
培养了一支较高水平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专家、干部、教师队伍;
开发、凝聚了一批适应教与学方式变革需求的数字化资源;
构建了一个市、区(县)、校统筹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工作机制;
培植了一系列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生长点。
(一)市级层面
在专家团队的引领和帮助下,在区县和学校的大力配合和全力参与下,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在市级层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数字校园方向引领、管理考核、咨询培训服务、云服务平台(市级数字校园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四个层面。
业务引领方面。紧密结合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发展阶段的紧迫需求,完成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实施方案》(京教基[2009]17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工作的指导意见》(京教基[2014]2号)等业务指导文件的编制和。对不同时期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开展起到良好的规范、方向引领和促进作用。
管理考核方面。紧密结合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的管理需求,相继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管理办法(暂行)》(京教财[2012]32号)、《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验收细则》(京教办函[2013]35号)、《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京教基[2014])等文件。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全市范围内开展数字校园建设管理、推进的机制,在资金使用、招标采购、专家队伍、监理制度、项目管理、市区校三级验收、成果评审、应用评估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制度体系,为数字校园推进机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咨询培训服务方面。围绕各区县、学校在数字校园实验工作中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组织各类培训、交流、研讨活动,组建数字校园市级专家库,通过关键阶段评审、实地调研、专题培训答疑、现场指导等方式为各区县和实验校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有力地提升了区县和学校数字校园相关人员的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素养和项目管理水平,保障了数字校园实验工作质量。通过市级专家库对数字校园实验成果进行审核、提炼和总结,帮助学校提升对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的认知水平和理论水平。同时为区际、校际间的深入交流互动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和条件。
公共支撑服务方面。一是以“三通两平台”为契机,结合数字学校项目,优先为数字校园实验校搭建了互动课堂环境(“三通两平台”达标示范工程),全面优化提升数字化学习支撑环境。
二是在集约推进的大思路下,在总结、提炼各实验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管理与云服务平台”市级数字校园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开放、共享数字校园建设成果;
为全市实验校之外的区县、学校提供数字校园应用服务、数据服务和资源服务;
实现其他区县之间、不同学校之间数字校园的数据共享和资源交换,搭建学校间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交流、协作的服务体系,固化全市总体推进数字校园的工作机制。
(二)区县层面
在市级数字校园建设资金的引导下,区县逐渐发展成为数字校园规划、建设的主体。在区域集约推进、数字校园标准、数字校园公共支撑体系、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建设模式从“单校建设”向“区域统筹”协同过渡,推进方式从“市级引领”向“区县主导”过渡。
朝阳区:在建成41所数字校园后,从2012年开始,致力于区域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探索,形成了云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评估体系、培训体系等工作成果。朝阳区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通过对中小学数字校园共性应用和公共服务的提炼和集约建设,大幅降低数字校园建设成本,数字校园单校成本从300万降至35万元。同时,朝阳区投入专项资金对学校互动课堂等个性化应用进行重点扶持,在实践中寻求集约建设和个性发展的效益平衡。
大兴区:以16所数字校园实验校为样本(其中7所市级实验校),颁布了数字校园项目管理办法,编制了数字校园五级认证的标准体系,形成区、校数据互操作的技术规范,为区域实验校数字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业务引领、技术支撑和管理支撑,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延庆县:确定了区域统一规划、集约建设的数字校园建设模式,要求数字校园实验校在信息中心的统筹协调下与区域整体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对于需求上共性较大的软件应用平台,由实验校之间协商共同开发,成果作为区域整体数字校园组成部分在全区推广。
此外,海淀区、东城区、门头沟区、丰台区、顺义区、密云县、平谷区等均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数字校园建设探索。
(三)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出现了一大批由学校原发性需求所驱动的、具有学校特色和原创性的数字校园软硬件系统,较好地满足了学校的业务管理或教育教学需求,实用性强,具有较好的示范效益。同时,经过应用探索,沉淀出了一批在学校日常管理与教育教学业务过程中得到深入应用并初步产生良好效益的常态化应用成果、实践案例和管理创新成果。
第一,通过各方力量的合作,生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学校信息化深化发展需求的中小学数字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小学、大兴区黄村镇中心小学等。
第二,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数字校园建设的认识,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内容、建设模式、推进方式等方面的认识显著提升,涌现出一系列的管理和理论成果。如《丰师附小数字校园智慧课堂》、《牛栏山一中数字校园管理与推广创新机制》、《天竺镇中心小学字源识字教学实践研究》、《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的1+X数字校园建设》等。
第三,在教育教学主流业务方面开展了深入的信息化应用探索,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iPad类平板电脑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大兴区黄村镇中心小学在互动反馈技术支持下的高效课堂”、“密云县新城子镇中心小学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实现与城市校的远程教学和教研”、“石景山实验小学秉承扬长教育理念构建师生成长乐园”等。
第四,培育和涌现了一批对数字校园有深刻认识的校长、学校信息化主管、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学科骨干教师,为全市、各区县数字校园的深入应用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前,北京市教委正在对以上成果进行提炼梳理、总结,以形成体系化的、彰显首都特色的数字校园典型案例。精心制作宣传视频、应用集锦、典型案例教材等系列成果,以便于在全市、全国给予推广,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呈现出来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数字校园的发展目标不明确。随着实验工作的深入,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需要紧跟数字校园的发展进程,科学谋划发展目标。
第二,数字校园的发展路径不清晰。当前数字校园工作的实验性质已不满足区县和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需求,不利于实验校数字校园长效机制的建立。数字校园工作需要回到常态化、长效化的轨道上来。
第三,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校园的顶层设计。学校缺乏对数字校园的顶层设计,加之对数字校园内涵认识存在差异,会呈现出“大而全、重点不突出”、“重硬轻软”、“重管理,轻教学”等问题,存在“技术驱动”、“企业主导”的现象,没有完全做到“办学理念特色牵引、业务驱动、需求驱动”,与课堂教学关联度有待提升,在学校教育品质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师生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发展。
第四,数字校园的执行能力有待提升。学校存在盲目采购产品、堆砌软件功能,却忽视与学校自身规划和办学特色结合的现象,数字校园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实施能力有待加强。
第五,数字校园的建设机制需要健全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发挥区县主导作用、明确实验校的工作责任、建立数字校园长效运维机制,克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推动数字校园建设朝着“整合”、“融通”的方向发展。
解决方法和推进策略
围绕当前数字校园工作面临的挑战,需要科学谋划发展目标、全面优化发展路径、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实施能力、明确各方责任,共同破解数字校园建设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难题。
(一)科学谋划发展目标
结合数字校园工作实践,北京市教委将数字校园发展目标总结为以下内容:特色引领、集约推进、双向融合、内涵发展。
特色引领。是指数字校园建设紧密围绕学校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紧扣教育教学、学生成长、教师能力发展、高效管理等数字校园建设重点,突出挖掘具有校本特色的应用,加强数字校园对学校核心业务工作的支撑、引领与服务作用。市级层面重视树立示范典型,给予推广。
集约推进。当前实验成果表明,集约建设是破解重复建设与低水平开发,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唯一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在全市、各区县范围内打造教育信息化公共基础支撑平台,提供综合门户、统一用户认证管理、数据交换与共享、其他共性服务等公共基础应用,尝试使用区域和社会各类成熟的应用和服务。
双向融合。数字校园要促进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即教育信息化要进入学校教育、教学等核心主流业务。要采用双重视角,从教育看技术,从技术看教育,强调教育与技术的双向融合,在教育与技术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内涵发展。探索数字校园的发展路径,要关注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即关注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养、人才培养,最终寻求学校数字校园的生态发展之道。
(二)全面优化发展路径
数字校园作为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可按实验探索期(2009~2015年)、普及和提升期(2016~2018年)、成熟期(2019~2020年)三个阶段规划设计。通过全面优化数字校园发展路径,明确当前所处阶段和历史使命,指导后续数字校园工作。
实验探索期。探寻实验规律性成果。通过实验探出数字校园实施方案、指导意见、建设指南与评估指标。通过上述成果,提炼打造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
普及推广期。依据评估结果,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数字校园发展水平较高的20~30所学校试点推进智慧校园,挑选50~60所学校进入专项深化研究;
选取300所左右中小学校普及推广数字校园。在市级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的环境下,选择4个区域试点研究市区之间、区校之间的数据融通和业务融合;
尝试以“三通两平台”接入为切入点,整合现有各系统,形成“三通两平台”架构,实现与教育部的数据对接。
成熟期。数字校园进入成熟期后,将通过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云平台将共性服务、基础服务延伸普及至所有北京市中小学校,形成市、区、校三级运维技术服务体系和统分结合的建设格局。数字校园建设主体由学校转为市、区、校三级分类推进。学校重点关注应用创新研究、管理业务流程变革、教与学方式转变,工作重点从建设、应用、推广转向对应用和服务效果的关注。
(三)加强顶层设计规划
2014年颁布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两个重要文件,把顶层设计列入学校数字校园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求实验校站在学校办学理念和整体发展的高度,以业务为导向制定数字校园规划,在理清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思路、发展路径、推进方式、重点和特色、组织与保障体制机制,并从数据、功能、流程、应用体验等多个层次综合选取软件架构及技术路线。
强调数字校园建设要有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分阶段、抓重点、创特色地持续推进,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要“全员参与”,要注意“教育技术”发展与学校信息化应用能力相适应。将顶层设计质量纳入数字校园评估指标体系,旨在评估第一批实验校的同时,有效引导第二批、第三批实验校数字校园顶层设计工作。
(四)强化区县主导作用
数字校园建设机制的健全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发挥区县主导作用。《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包含区县评估指标体系,拟在第三批实验校完成建设任务后同步对区域数字校园工作进行评估。
要求各区县指定专人负责本区的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研究制订本区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逐步在全区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工作。要切实做好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顶层设计,建设区域数字校园信息化公共平台,并做好与市级平台对接、与学校特色建设整合;
监控建设进展,推进验收评估,积极配合市级开展好经验总结、应用评估和成果推广等工作;
定期组织实验校进行培训交流;
为数字校园建设、运维、常态化应用和长期改进提供经费保障,使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纳入本区县常态化工作。
(五)提升学校实施能力
开阔学校视野、提升规划能力。通过各类技术、管理、业务方面的培训、交流研讨、现场考察、案例分析等,提升学校数字校园的规划能力;
通过专家评审机制,加强对规划的管理能力;
通过任务书备案机制、市校两级监理机制和项目验收机制,加强规划的实施能力;
保障项目完成预期目标。
提供学习、观摩、产品体验交流平台。通过市级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的规划和建设,集成当前市场数字校园主流产品的宣传资料、成果展示和应用体验;
提供产品模型部署环境、给予学校试用系统登录账号、给用户预授权期限等方式鼓励学校在建设前加深对数字校园系统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深度。
搭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云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搭建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搭载各类共性的、具普遍推广意义的优质数字校园应用系统和平台。给学校开放数字校园实际应用学习空间和使用空间,逐渐将学校数字校园工作从建设主导转向应用二次开发,或尝试购买数字校园成熟服务。
通过搭建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尝试实现各业务应用系统与全市数字校园公共支撑系统互联互通的策略,从而实现统一数据标准下的市、区、校三级数据的常态化共享交换等。
后续将把推动数字校园建设转为常态化工作,以中小学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建设与推广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形成市、区县级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建设统筹融合的建设格局,力争探索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六)数字校园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机制
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长效管理办法,使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工作长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要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数字校园工作方式,使数字校园真正成为促进教育教学,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要从建设重心逐渐转移到长效运维机制建设上来,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长效管理办法,使数字校园管理工作常态化,要建设、管理好数字校园工作队伍,切实发挥其职能作用;
要探索数字校园建设和维护经费保障机制,形成市、区、校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共同营造适合北京市发展的数字校园运行、保障的工作环境和运行环境。
后续重点工作
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要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建设的意见》(京基教二[2014]2号)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数字校园建设的规划、指导,完善“市级抓统筹、区县做整合、学校建特色”的三级推进机制。
(一)成果提炼推广
第一,组织专家组对第一批实验校工作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宣传推广。编撰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成果集、拍摄数字校园成果宣传片等。
第二,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等媒体设立数字校园专栏,形成数字校园宣传态势,鼓励学校进一步探索数字校园与学校工作的深度融合。
第三,拟于2014年10月下旬组织召开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成果交流暨研讨会,通过实验校开放日、数字校园研讨、数字校园成果展等方式,加强认识,提升观念,促进后续工作开展。
(二)数字校园评估
2014年6~11月开展第一批数字实验校评估工作,结合应用成果评定情况,以评促建、以评促用、树立标杆,推选出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和“示范应用”,彰显成果的同时,为后续数字校园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每批次数字校园实验项目结束后,均应启动数字校园应用评估。在第三批数字校园验收完成后,依据评估结果评出数字校园示范区县。评选出智慧校园试点校,试点推进全市智慧校园的实验工作,达到“特色引领、集约推进、双向融合、内涵发展”的效果。
(三)建设指南和标准
为了规范和促进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北京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编制《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指南(试行)》。本指南的适用范围是具有良好信息化环境的北京市所有中小学数字校园。
同时为指导具体建设工作,编制《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标准体系框架》,用以约定不同层次数字校园的建设标准、认定标准和评估标准。
(四)云平台建设与推广
2014年10月,完成“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一期的上线和推广。该平台利用市级已有教育云管理平台、数字学校、统一认证中心等基础设施,实现三类功能:一是面向市、区、校三级数字校园推进管理交流协作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固化三级管理与服务机制;
二是在凝练、总结优秀建设与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建设数字校园应用展示、观摩、体验中心;
三是为各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提供统一的、共性的基础应用服务与数据资源服务,在全市范围内集约化建设数字校园,形成市级建共性服务、学校建特色的统分结合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