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总结 >

农村教师工作总结【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7-02 16:5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我热爱祖国和中国共产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二期课改。在教育教学中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兢兢业业,严谨治学;因材施教,注重实践;师生平等,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教师工作总结【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教师工作总结【五篇】

农村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政治态度和师德修养

我热爱祖国和中国共产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二期课改。在教育教学中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兢兢业业,严谨治学;
因材施教,注重实践;
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终生学习,开拓创新;
淡泊名利,爱岗敬业,以县教学标兵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教师群众中起表率作用。

二、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教育研究

1、积极参加学校市级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弱势群体子女学习能力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并撰写该课题的二级子课题《农村初中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2、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体育教育中实施“两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发表于年月《教育》杂志。

3、在今年1月的联合体教研活动中,为我们的同行做《浅谈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管理》体育专题讲座。于今年6月在县青年体育骨干教师研修班上作《研读体育教材教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专题讲座。

(二)教学业绩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兢兢业业备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二期课改精神,努力提高日常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能对教材有深刻的分析理解,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动态,科学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突出重点和分析难点。同时能做到语言准确、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动作规范、大方准确。在教法上吸收各种精华,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引导,讲、练、看相结合,使用现代化手段,用制作的计算机软件分析动作,从而指导教学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终身意识,我任教的班级体育成绩超过校平均,名列学校前茅。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带好学校男子乒乓队和男女篮球队,积极进行乒乓球和篮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的训练,在今年的县级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积极创建温馨班级,为形成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而努力。

(三)引领作用

1、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熏陶学生。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继续研究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县级骨干教师的作用,逐步成为家长、学生和教师心目中的好老师。

2、积极参加县级教育技术培训,努力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作为一名校级主讲老师,我认真组织学校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受到了县教师进修学校有关领导的肯定。

3、作为县体育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的指导老师,我能积极主动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不遗余力地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

4、作为一名联合体教研负责人,我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团结片内全体成员,实行轮流上研讨课的制度,从而相互取长补短,各抒己见,切实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认真钻研教材,为上好每一节日常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5、我于今年1月和6月在新河片联合体教研活动中上了2次示范课,于今年月20日在市体育德育实训基地举行市级展示课,努力将二期课改精神和“两纲”精神渗透课堂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了市专家和同行的肯定。

6、积极参加市中小学体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的所有活动,及时将体育教育教学新动态告知同行,积极探索二期课改精神,落实“两纲”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我热爱祖国和中国共产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二期课改。在教育教学中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兢兢业业,严谨治学;因材施教,注重实践;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终生学习,开拓创新;淡泊名利,爱岗敬业,以县教学标兵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教师群众中起表率作用。

二、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教育研究

1、积极参加学校市级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弱势群体子女学习能力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并撰写该课题的二级子课题《农村初中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2、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体育教育中实施“两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发表于2009年11月《##教育》杂志。

3、在今年1月的联合体教研活动中,为我们的同行做《浅谈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管理》体育专题讲座。于今年6月在县青年体育骨干教师研修班上作《研读体育教材教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专题讲座。

1 2 3

(二)教学业绩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兢兢业业备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二期课改精神,努力提高日常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能对教材有深刻的分析理解,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动态,科学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突出重点和分析难点。同时能做到语言准确、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动作规范、大方准确。在教法上吸收各种精华,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引导,讲、练、看相结合,使用现代化手段,用制作的计算机软件分析动作,从而指导教学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终身意识,我任教的班级体育成绩超过校平均,名列学校前茅。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带好学校男子乒乓队和男女篮球队,积极进行乒乓球和篮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的训练,在今年的县级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积极创建温馨班级,为形成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而努力。

(三)引领作用

1、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熏陶学生。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继续研究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县级骨干教师的作用,逐步成为家长、学生和教师心目中的好老师。

2、积极参加县级教育技术培训,努力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作为一名校级主讲老师,我认真组织学校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受到了县教师进修学校有关领导的肯定。

1 2 3

3、作为县体育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的指导老师,我能积极主动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不遗余力地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

4、作为一名联合体教研负责人,我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团结片内全体成员,实行轮流上研讨课的制度,从而相互取长补短,各抒己见,切实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认真钻研教材,为上好每一节日常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6、积极参加xx市中小学体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的所有活动,及时将体育教育教学新动态告知同行,积极探索二期课改精神,落实“两纲”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在县教研室和学校的安排下,新民中学青年教师高峰老师和我校朱卫东、张锦佳老师作为今年的带教对象,做到每星期交流一次,共同探讨教学,从而使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较快的发展。同时确定自己每周的教学开放日,欢迎学校老师来听课,真正做到相互提高。

农村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福建省;
农村师资;
教师流动

师资合理流动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然而,农村师资超常量外流严重削弱了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瓶颈。理性审视农村中小学师资流动现象,采取相应对策,扭转农村中小学教师超常量外流局面,对办好农村中小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师资流动概况

2008年福建省小学在校生2471464人,其中农村小学在校生1311091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53%。与2007年相比较,农村小学在校生减少了15.7%,农村教师减少了417%。农村小学生师比从2007年的15.1:1下降到2008年的13.6:1。

2008年福建省初中在校生1512936人,其中农村初中在校生629789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41.63%。与2007年相比较,农村初中在校生减少了3.4%。2008年农村初中教师占初中教师总数的41.58%,其中,调入1568人,调出2732人,净调出人数是1164人。2008年农村初中生师比是15:1,与2007年生师比17:1比较,生师比相对下降。

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在校生748828人,其中农村普通高中在校生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14.51%。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教师52531人,其中农村普通高中教师占全省普通高中教师总数的14.48%。农村普通高中生师比14:1,与2007年生师比16:1相比,有所下降。从农村高中教师的调入与调出来看,2008年农村高中教师净调出36人。高中学生增加26.6%,教师反而流失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二、农村中小学师资流动特点

(一)师资呈单向性流动为主

根据对2009年农村初中校长培训班141位校长的问卷调查,141所农村初中三年内调出790人,占10%,辞职138人,占1.74%。根据对参加2010年1月第一期农村校长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的76位校长的问卷调查,有教师调动的学校66所,占87%,近三年内共调出教师637人,占教师总数的11%,辞职33人。从流向上看,教师调动是从农村流向县城,从靠近城市的农村流向发达城市,从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从办学条件差、待遇差的学校流向办学条件和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学校。流动情况在农村各地区的分布不均衡,比较偏僻的贫困地区流失的情况反而较少;
而距离城镇较近的地区流失情况反而严重。

(二)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出居多

根据对2009年农村初中校长培训班141位校长的问卷调查,141所农村初中有高级教师727人。仅占教师总数的9%;
而农村师资外流,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历以本科为主。根据对参加校长培训班的76位农村小学校长的问卷调查,农村小学调出教师的职称绝大多数是小学高级或者一级,年龄绝大部分在35岁以下,学校领导班子和热门学科教师流失率偏高。三明市清流县某农村中学,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9岁,近十年没有分配一位新教师来,而两年内优秀教师调动或者借用达到13人。近两年三明市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论文评审遭淘汰论文比例达到10%,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村教师。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农村教师流失之后,剩余教师素养不高的问题。

(三)优秀教师外流引发生源外流

师资外流的直接后果就是引发优秀生源流失。城市、县城高(完)中与农村高(完)中形成鲜明的反差。龙岩某县城一所独立高中,目前已经扩展到90个教学班,每个年段20~28个班,一个年段有1500名左右的学生。福州某校也有类似情况,为了应对不断膨胀的学生数,一年新招聘青年教师就达到30多人。城区高中教育的绝对优势,对农村普通中学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龙海某农村中学2008年高一只招了279人,临近的某农村中学只招了150人左右。泉州某农村中学,每届学生都有辍学的,最多的曾出现一届辍学100多人。

(四)师资外流的负面影响较大

外流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主要接收地区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都大大高过流出地,造成教师队伍的严重振荡,人心浮动。特别是年轻教师感到十分困惑和茫然,既看不到学校的希望,也看不到自己的前途;
有的教师一边保留着教师岗位,一边干起了“副业”;
还有一些教师干脆不打招呼就辞职走人,使学校领导措手不及。学科骨干流失,使得留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三、农村中小学师资流动问题分析

(一)守望岗位与心理落差的交织

农村年轻教师大多是20世纪70~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从本质上说,他们接受过高层次的教育,深受父辈的影响,还是能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但他们讲究更多的是付出与回报的效率比。影响农村教师稳定的因素主要是农村学校提供给农村教师的生活与生存环境。其实农村教师并不怕苦,他们害怕的是没有希望,得不到认可。故而要解决农村师资均衡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如何让教师留得住和好教师愿意来的问题。

(二)乡土情结与血缘连结的缺失

目前农村教师分为三类:一是通过招考进来的年轻的大学毕业生;
二是中青年的中师毕业生,后已进修大专或者本科,这部分人很多已在学校中层以上岗位;
三是老年教师,从民办转正,这部分教师已经不多了。福建省农村普通中学教师占全省中学教师总数的32%,35岁以下的农村中学教师占农村中学教师总数的65%;
农村小学教师占全省小学教师总数的60%,35岁以下的农村小学教师占全省农村小学教师的43%。这些35岁以下的教师大部分是招考来的,由于他们是外来人,缺乏乡土情结与血缘连结,无论是个人价值观还是个人生活都无法真正融入农村,总是希望早日离开农村,迅速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三)学校管理水平与教师发展的矛盾

福建省中小学校长中,特级教师149人,占校长总数的0.92%。高(完)中校长级教师占全省担任校长职务的特级教师总数的54%,其中正职校长占了64%,而初中校长中仅有7位是特级教师。小学校长级教师56人,占小学校长总数的0.5%。普通初中校长中具有硕士学位的仅8人。

具有专科学历的初中校长占总数的26%。调查的76位农村小学校长中,特级教师仅4人。小学校长中,中专(中师)及以下学历的占小学校长总数的34%。由于学校管理水平问题,部分中老年教师不求进取,一些年轻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甚感担忧,对学校管理现状不满,这也是造成教师流动频繁的原因之一。

四、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流动的措施及建议

(一)现有的“控流”措施

一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2008年底,福建省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提高到城市学校水平,城市、县镇、农村初中学校统一按员生比1:13:5配备教师;
小学在校生200人以上的学校按员生比1:19.5配备教师;
在校生31~200人的学校按班师比1:1.7配备教师;
在校生10~30人的至少配备2名教师;
在校生10人以下的配备1名教师。全省增加6500个编制,优先用于补充农村小学紧缺学科教师,到2011年底前为农村小学足额配备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教师,使所有农村小学都能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

二是实行“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体制。2009年底,福建省政府颁发《关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福建省逐步实现县(市、区)域内公办学校教职工人事关系“收归县管”;
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制度,促进校长、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流动;
原则上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教师都要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以上;
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支)教一年或在薄弱学校任教三年以上的经历,其中城镇义务教育学校40周岁以下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任(支)教两年以上的经历。

三是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2008年,福建省财政支出中1/4用于教育,教育财政支出支持农村教育发展: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确保县C市、区)域内农村教师待遇不低于城镇教师待遇;
设立农村教师奖励基金,对长期在农村从教、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
适当提高农村学校(含教学点)中、高级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和农村教师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的比例;
在农村地区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
实施农村紧缺教师代偿学费计划,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及以下中小学任教的,可直接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一级。

四是实施农村教师(校长)培训工程,不断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强化福建教育学院培训、教研功能以及在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启动农村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到2012年底前将全省农村教师(校长)轮训一遍。2009年福建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达10546人次,共举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班29个,培训校长3385人次;
共举办教师培训班91个,培训中小学教师7161多人次。其中,举办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省级培训班55个班次,培训3760名农村教师;
独立举办农村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工程3个培训班,培训239名农村中小学校长。

(二)进一步“控流”建议

一是建立农村教师服务期制度。在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的优惠政策前提下,对新补充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和靠农村优惠政策评上高一级职称的教师,教育主管部门都需要制定服务期制度,在聘用中给予明确规定。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可以率先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方便的地方试行城乡教师双向、定期流动制度,所有教师无条件在城乡学校之间流动,以便彻底杜绝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乡镇领导都要关心农村学校工作,共心农村教师生活,并对他们的工作绩效进行年度评估。

二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共享机制。福建省三明市12县市区几乎都实行教师“上挂”与“下派”制度。“上挂”就是把农村学校的教师送到城市学校学习培训,通过“上挂”学到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达到参考式培训的目的。“下派”就是把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派到农村学校支教,让“下派”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做示范,把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传授给农村学校的教师,通过教师的相互交流,达到城乡师资统筹和教师培训的目的。对于能到农村任教三年,且成绩突出的,应予以特别嘉奖。

农村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多数的农村教师是“民转公”的中老年教师,仍以中专学历为主。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初中教师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的教师占据很大比例,而音乐、体育、美术、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教师就很少;
小学教师中,语文、数学教师多,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手工等教师很少甚至没有。虽然课程是按照上级规定开设的,但任课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目前小学英语和信息技术课情况堪忧。绝大多数英语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不少英语教师发音错误,加上教学设备简陋,英语教师很大程度上是以讹传讹。信息技术课也同样缺乏专业教师,很多学校干脆不开这些学科,要么是有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或者让学生自学。

(二)地域分布问题。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偏远地区工作,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年轻教师少之又少,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编制缺口还是很大。由于农村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较小,按现行比例制定的教师编制显然无法满足这些学校的需求,特别是一些村小和教学点的基本上“一人一校”。

(三)教师编制缺陷与待遇问题。一方面是教师紧缺,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有编不补”,因为贫困地区地方财力困难,空编一直难补。教师大量缺编,影响最大的还是在岗的教师,他们必须承担起本不应该是他们的任务。很多课程不能开足开齐,影响农村教育质量。还有一些地区在编教师存在吃空饷的现象,部分在编教师不去教学找代课教师替他们上课。

1994年1月1日实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指出;
“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尽管农村教师的工资问题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村教师与当地的农民相比工资已经改善了不少,但是与当地的公务员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农村教师的报酬、福利和社会地位普遍较低,教师的地方性补贴、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待遇很难落实。工资拖欠时间长、工资增长缓慢、曲解政策现象严重。

(四)教师的流失严重,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不稳、流失严重已成为当前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由于存在这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教师流动频繁,是刚刚培养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就被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是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上不来,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生源流失严重。新教师工作后收入低,面临着交通、生活、就医、子女求学、就业等诸多困难,使部分教师工作不安心。留不住人才,大部分青年教师一有机会就上调或“跳槽”,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农村中学校教师的现状,显然不能满足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的需要,甚至可以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瓶颈。因此必须改善目前这一现状。

(一)重视农村教育,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继续加大国家对农村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为教师资源的合理配制提供坚实是基础。要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还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和倾斜政策吸引具有教师资格人员到农村任教,从而大力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把城市学校确实优秀的教师派到农村学校工作,农村的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学习提高,不走过场、落实到位。调整农村教师学科结构,对所学非所教的教师,组织定期培训并通过考试来认证培训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进步发展。

(二)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使其在办学上有明晰的思路、得力的措施、过硬的本领、创新的意识、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要求农村教师从单一的技能培训向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学习能力和吸收新知识、新技术转变;
从一纸文凭定终身的传统思想向倡导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转变,积极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和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促进拔尖人员的成长成熟。鼓励支持新任公务员和被招募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支教最少一个学期,在农村建立实习基地,采取“短期支教”,“兼职支教”,“送教下乡”,“送培下乡”,“特级教师讲学团”到农村送教,缓解农村学校紧缺师资不足的矛盾。

(三)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编制,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来。本来农村中小教师编制就严重缺少,但不少地区考虑到“县级财政部门根据编制部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拨经费”,为不增加财政开支,大都不愿意增加编制或有空缺编也不使用,这样就出现了有编不补的现象。要树立动态管理编制的意识,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确定编制,及时补充或裁减教师。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的特点,注意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为农村中小学配足、配齐和的教师。调整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调整优化师资结构。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国家统一发放,由国家财政全额或省级财政按比例分摊,并按时足额拨付到教师的工作卡中。

农村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引言

引言部分即平时我们写文章时所说的冒,应包括此次外出考察的目的,什么人员参加,到什么地方去,重点考察什么内容等。如本报告在引言部分所写的某县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外地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考察,让人知道了此次外出考察的主旨所在,读起来让人一目了然。

二、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此部分最主要的是要把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与众不同之处及成功经验写出来。如本报告所写考察团的感受是当地的思想解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势头猛,改革开放力度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为什么当地发展迅速呢?仔细探究,主要做法是当地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外出考察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反思自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如??市各县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主要有:超前的思想意识造就了干大事业的大气魄,外向型的经济格局提升了发展速度,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了腾飞的基础,永不懈怠的精神铸就了前进的动力,优越的创业环境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发展。总结经验部分是考察报告的重头戏,一定要写深,写透,写全,切忌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那样就达不到外出考察学习的目的,也不可能给没有参加考察的同志以启示,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对照先进找差距,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

外出考察结束后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搞好结合,使之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落实的过程,即下一步怎么办、怎么干,如何加速发展的问题。外出考察的目的就是对照先进找差距,通过此次考察,该县委、县政府就找到了加快发展的方向和下一步拟采取的有效措施“六个突破”。即: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
在以工强县上实现新突破;
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
在破解瓶颈上实现新突破;
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狠抓落实上求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外出考察报告中要选好典型事例,尽量用典型引路,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辨,典型最具代表性。本篇考察报告中就多次例举了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具体事例,用了大量数据来说明当地的发展态势好、速度快,效果非常直观,比泛泛的讲要生动的多,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考察报告范文(二)

××,男,**年6月出生,汉族,××人,**年8月参加工作,**年8月入党,在职大专,**年8月××师专函授中文专业毕业,现任××劳动人事局副局长。该同志主要表现是:

一、能自觉坚持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该同志能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能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加以应用。该同志在多个部门工作任职过,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都能以极大的热情和钻劲,学习本专业的知识,适应新的工作。由于他热爱学习,勤于思考,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二、政治立场坚定,能与党组织保持一致。该同志讲政治、讲正气、讲党性,在历次重大的政治事件中都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文革”中没有参加造反组织和“打、砸、抢”活动;
在“六四”动乱期间,坚持反对动乱;
本人以及亲属没有参加“FLG”及其他邪教组织。

三、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该同志在实际工作中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任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和劳动人事局副局长期间,根据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提出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劳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途径和办法。协调解决了××村因劳力安置长期上访的问题,在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工作中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工作认真,事业心强,业绩突出。该同志无论在原经协委工作,还是在××工作期间,都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各项任务,先后被授予全省经协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招商引资先进个人;
在主持劳动人事局工作期间,先后被市人事局授予人事年报工作先进单位、工资统计先进单位,被××授予招商引资先进集体、文明创建先进集体;
在国防工办工作期间,受到省国防工办多次表彰。

五、作风严谨,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该同志不论是在上班工作时间,还是八小时以外,均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任劳动人事局副局长、国防工办副主任期间,作为单位主持工作的牵头人,能做到办事不推诿,遇难不回避,身先士卒,为人表率。能与其他同志处理好工作关系,在科学分工的基础,坚持协作和配合,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招商引资,协调服务和基础建设的重点工作,立足岗位职责和领导交办的工作,献计献策。在招商引资、协调服务中能够做到既热情服务,又坚持原则,工作中一般不接受吃请。在负责××办公楼建设和购置办公楼用品工作中,坚持按规定办事,办事谈事,多人参加,公开透明;
签合同订协议,讲程序、讲原则,逐级汇报,做到不贪不占,不损害集体利益,努力做到清正廉洁。

考察报告范文(三)

今年3月,先后到一些县市进行考察,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使之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目前我国农村人数最多的“知识密集性”群体。他们的状况如何,不但关系当今农村人口的总体素质,而且直接影响农村的未来前途。如果不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不会有高的起点。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而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师,必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一项带基础性、先导性、长效性的工程。

近些年来,我省农村教育投入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农村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一些农村学校难以留住学生,辍学率有所回升。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安心农村教育的师资队伍,以巩固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加快改变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保证农村中小学有足额师资。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矛盾,有待积极化解。

一、是农村中小学师资紧缺。省编制、财政、教育三家按XX年在校学生数核定了某市教职工编制,而XX年该市学生人数比XX年增加13.5万余人,教师编制却未增加。有些县,即使编制未满,招聘录用也受到限制,某县实有教职工比核定编制数少409人。据测算,该县“十一五”期间初中教师需补充600人,小学教师需补充1500人。

二是教师的学科配置失衡。一些农村中小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停开或开课不足,勉强开了课的也没有专任教师任教,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授,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某市农村小学仅英语教师就缺300名。

三、是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某市一些县、区农村教师50岁以上者占45%,某县一些乡镇小学教师平均年龄52岁。老的将退休,青壮的想进城,新的进不来,出现断档趋势。有不少教师体弱多病,某县一所中学初中仅有的四位化学教师,分别患有肺结核、乙肝、肝硬化,还得坚持工作。

四、是农村中小学高、中级职称的职数比例远低于城市学校。按现行规定,农村初中的高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初中少8-13%;
农村初中的中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初中少3-8%。农村小学的中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小学少8%。实行评聘分开后,取得高、中级职称资格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得相应聘任的几率远低于县城同等条件的教师,有的农村教师获得高、中级职称资格后,要等6-8年才得到聘任。于是人心思走,拿到职称证书的中青年教师设法调到聘任几率高的城市或县城学校去;
而在农村学校守老营者,年老病弱的比例大增。有关部门应抓紧落实XX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国务院决定》),“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