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总结 >

2023年度扶贫攻坚工作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03 19:55:10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为进一步强化对财政扶贫攻坚工作的领导,省财政厅成立了财政扶贫政策及资金管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省级财政扶贫政策,研究扶贫资金预算安排及资金下达,加强扶贫专项资金监管,协调解决支持脱贫攻坚中涉及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扶贫攻坚工作总结【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扶贫攻坚工作总结【五篇】

扶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成立财政扶贫政策及资金管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强化对财政扶贫攻坚工作的领导,省财政厅成立了财政扶贫政策及资金管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省级财政扶贫政策,研究扶贫资金预算安排及资金下达,加强扶贫专项资金监管,协调解决支持脱贫攻坚中涉及财政方面的重大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宣传扶贫政策,牵头协调第十四定点驻村扶贫工作队省直相关成员部门,做好兰西县扶贫帮扶工作。同时,要求各市县财政部门参照省厅做法,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结合财政职能,认真做好财政资金预算安排、资金整合、资金拨付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出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会同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民委和省林业厅联合印发了《黑龙江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黑财农〔2017〕25号),对扶贫资金预算安排、资金分配、资金支出范围、资金下达、禁止列支项目、资金管理与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为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提供政策遵循。

 

三、规范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加快拨付进度。

扶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2018年以来,我局以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县精准扶贫办公室的总体要求,在千童镇党委、政府的帮助指导下,继续在千童镇杨庄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两年来,我们严守组织纪律,扎实开展工作,对照盐山县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领导组印发的《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方案》内容,结合实际,作出以下工作总结:

一、摸底核查情况

杨庄村位于千童镇东南部,为回汉两族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南邻漳卫新河,东邻黄庄,西邻西荣村,该村主要街道已经硬化,交通便利。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37户,970人,全村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养殖业为主,耕地面积990亩,劳动力人口550人,其中养殖户8户,村集体收入主要包括产业扶贫资金收入2.1万元/年和光伏发电项目收益。

截至目前全村共有1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1人,其中五保户5户5人,低保户11户26人,主要致贫原因为缺劳力和因病致残。现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以上,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退出标准,成功脱贫,达到住房饮水安全有保障、吃饭穿衣质量有保障、义务教育层次有保障、基本医保全免有保障。

入村调研情况

粮食局主要负责人刁之新同志带队全年到村调研指导工作达50多次,有单位工作记录为准,班子成员及帮扶责任人也是每次都跟随领导到村开展工作。入村调研第一时间就是整理填写档案资料、扶贫手册、帮扶记录本、收入测算、上报的表格、总结以及问题的整改等,全部由局长刁之新亲自把关。在入村入户帮扶上,走遍每一户的家庭,了解情况、讲解政策、制定帮扶措施,真正做到了对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了如指掌,其中“一把手”掌握的情况比实际驻村工作队员都要熟悉。

三、帮负责任落实情况

粮食局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个捆绑”责任制,局长带头深入贫困村开展工作,不仅仅是帮扶责任人,粮食局甚至做到了全员扶贫,每次入村都要组织帮扶责任人和在局机关暂时工作不忙的同志们一道入村开展工作,有填写档案的、有打扫卫生的、有联系贫困户的、有座谈交流的,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正把工作做到了贫困户的炕头上。今年以来更是严格落实代办制,贫困户的大事小情只要一声我们包办,只要知道了我们就去办,全年共计为贫困户代办各种事项50余件,受到了贫困户的一直好评。

1、积极做好“迎国检”工作

2018年,是我县脱贫摘帽的关键一年,今年6月份,我县迎来精准扶贫国家第三方考核。驻千童镇杨庄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逐户、逐人、逐个环节,全覆盖进行基础信息、数据校核修正,切实做到有错必纠、有漏必补,并实行动态校对与管理,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增加贫困户就业机会,拓展产业扶贫渠道,改善全村水、电、路、卫生等基础建设,终于实现全村16户贫困家庭31人全部成功脱贫,并且杨庄村的整体经济基础和实力得到进一步夯实和稳步提升。

国检期间,千童镇杨庄村是第一批被抽中迎国检贫困村。工作队不断加强精准扶贫力度,坚持精准脱贫政策指导,提出并施行有效脱贫措施,始终关注贫困户脱贫状态,最终在国检工作工作获得了“零漏评、零差评、零错退”的高度评价,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为我县迎国检工作开启了良好篇章。其后,在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驻杨庄村脱贫攻坚工作队受到了县委、县政府表彰,给与“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工作队”荣誉称号。

全员参与做好扶贫工作

按照县全体人员下沉到村,主要领导半日在村开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局全员参与扶贫,局长刁之新同志带领领导班子来村开展工作,严格落实驻村半日工作制度,特别是在建党节、国庆节等特殊节日,除了给贫困户送去大米和食用油等慰问品,帮助打扫村内卫生和贫困户家庭卫生外,更是和贫困群众唠家常,宣讲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和扶贫脱贫举措以及党的精神,研究和落实了每一户家庭的就业和产业扶持。

为进一步提升今年脱贫攻坚标准,巩固精准脱贫成果,工作队精心安排部署,利用10月17日“扶贫日”活动契机助力杨庄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局长刁之新带领粮食局干部职工多次带头深入贫困户,与工作队对标考核指标一起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结合杨庄村实际,补短板、强弱项,与贫困群众亲切交谈,送上温暖的同时,传达我县脱贫摘帽成效,宣讲脱贫攻坚强农惠农政策,鼓励贫困户杜绝“等靠要”,树立“脱贫攻坚,以我为主”的发展意识,并对贫困户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止返贫争取致富的意见和建议,长期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增强贫困户的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为我县在全省扶贫成效考核中进入“好”的序列提供助力。

3、“五查一帮”大走访活动

为全面迎接国家扶贫成效考核,推动省扶贫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落实,进一步提升“两率一度”,巩固脱贫成效和成果,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精神,县粮食局于12月18日召开“五查一帮”大走访活动暨迎国检动员会,部署了此项工作,并于于12月20日,组织驻杨庄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和非贫困村帮扶责任人,深入结对帮扶贫困户开展了“五查一帮”大走访活动。一是局长刁之新同志带领帮扶责任人及工作队员认真查看了《结对帮扶记录本》填写情况,经查,部分《记录本》填写内容比较详细,帮扶责任人及贫困户均已签字,还有少部分内容不详细,局长亲自执笔进行了填写,完善了所有内容,《记录本》由驻村工作队集中保管。二是查实“公示牌”都已张贴上墙,内容填写规范齐全,有照片缺失的已经补齐;
因对帮扶责任人进行了调整,新制定的“连心卡”已及时进行了整改和调换。三是经对扶贫档案多次查看,扶贫资料完备齐全,没有发现缺漏情况,为使档案保存规范,局专门购置了文件柜予以保存,确保无遗漏遗失,扶贫档案在工作队驻地集中保管。四是走访过程中,个别贫困户因患有精神障碍、耳聋等疾病,或是年纪较大、不识字、记性不好等情况,对享有的具体帮扶政策一知半解。下一步,我们准备梳理出政策清单及具体标准,多上门强化记忆,或是告知他们身边的亲人帮助提醒,提高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五是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双向了解情况较好。帮扶责任人能够详细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扶贫措施、帮扶成效等情况。个别贫困户认识帮扶责任人,能描述帮扶责任人的形象,但说不出其姓名、单位,还需进一步加强指导。

资金和项目支持情况

(一)集体帮扶方面

1、派出单位盐山县粮食局在自身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给予包扶村杨庄村2万元的资金支持,用于村公益事业和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

2、全年在党员活动日、迎国省检前、全国扶贫日、年节等日子组织集体慰问共计花费资金1万余元.

3、协助修建村与一号公路的连接线,全长750米,共计花费资金30万元。

4、为村集体跑半新增变压器两台,投资15万元。

5、争取集体公厕2个,投资约6万元。

6、协助村委会完成坑塘护栏安装以及花砖的铺装工程。

7、为村内购置垃圾箱24个,解决了垃圾清运的大问题。

8、安装太阳能路灯增到30盏,解决夜间了照明问题。

(二)个体帮扶方面

1、由粮食局单位出资4000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马玉岗家在县城租赁房屋四间,解决了其家庭的租住困难,即解决三个孩子在县城上学无住处的问题,又能使马玉岗夫妇在县城打工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

2、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文军申请小额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解决了其发展产业的启动资金问题,其用于养殖业发展。为王文军代办各项住院手续及后续出院报销问题,受到贫困户的高度评价并送来锦旗一面。

3、带领王振红体检,为王振红办理残疾提等工作,已由三级提升为一级残疾,并于今日发放了一级残疾证书。

4、为贫困户刘胜国妻子郑景瑞办理二级残疾,已经发证,可享受政策补助,解决生活困难。

四,教育、产业、就业、医疗扶贫情况

参与恩际集团、温氏集团入股,利用企业金融扶贫政策,每年定期为村里贫困户发放扶贫金,办理4户金融贷款申请,王文军1户5万元贷款获得批准;
对3户有教育扶贫任务的建档立卡户进行扶持,其中5位小学生除享受“两免一助”政策外,还获得了我县“大爱无疆”教育资助;
所有贫困户免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镇医院每年定期给与免费体检,就医“一站式”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得到保障;
残疾人等级评定获得帮助,协助9户10人落实残疾人补贴,非建档立卡户王振红在协助下残疾证二级改一级;
建档立卡一般贫困户和低保贫困户获得补充商业保险290元。

其中,王振建、郝金环、刘胜军、马玉岗、李福池、王文军、马永玉在就医“一站式”服务中获益,彻底享受健康扶贫各项优惠政策;
安置马玉宝、王恩通、郝金环、朱成德4人加入保洁员防水员等公益岗;
安排马玉岗夫妇临时住处、引导其就业打工,孩子安排在县城上学;
马玉岗、王振建建房修房资金得到解决;
王文军去沧州治疗期间,工作队协调报销事宜,并引导家属就业,王文军给工作队送上锦旗一幅。

 

五、主要问题

今年扶贫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贫困群众强烈愿望比,我们的帮扶工作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也还面临一些现实困难,精准脱贫任务较大。一是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
二是对应帮扶措施的针对性还不强;三是一些贫困户不具备自身发展的条件,部分群众认识不清、热情不高、配合不紧,影响帮扶措施有效落实;
四是政策宣传亟待加强,多数群众由于受自身文化程度和接受信息渠道较少因素制约,对精准扶贫政策理解不透、不全,没有有效激发贫困户的发展积极性,需要采取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持续开展扶贫政策宣传。  

扶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成立领导小组,落实相关责任。__乡及时成立评议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人大主席任副组长,乡人大主席团其他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调查工作小组。

(二)积极动员,统一安排部署。2015年7月27日,召开__乡人大组织开展工作评议动员会,参会人员有乡村社干部、县乡人大代表以及部分精准扶贫户代表,对评议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工作部署。

(三)深入各村社开展调查工作。2015年7月27日-8月3日,乡人大主席团组织调查组先后深入__、五星、大屋、南溪四个村。通过召开会议、个别座谈、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对近三年以来,我乡扶贫攻坚开发工作情况开展了评议调查。汇总和梳理调查、听取的意见并形成评议材料。

(四)组织召开集中评议和测评工作。2015年8月7日,乡人大主席团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县、乡人大代表、村社干部以及部分贫困户代表对被评议单位近三年来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工作情况进行集中评议和测评。测评结果满意达84%。

(一)新村建设规划不尽合理,群众参与不高。

公路沿线和高山社建设标准不一致。规划实施随意性大,特色亮点不够突出,群众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能够积极投工投劳,主动配合。个别村在农村建设中侧重基础设施、美化亮化等“面子”工程,对发展主导产业和引导致富能人返乡创业重视不够,各村主导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水平低、效益不高现象,难以形成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

(二)扶贫攻坚项目实施难度大,任务艰巨。

我乡共有精准扶贫156户558人,分布较散,各村社均有涉及,贫困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生产生活条件差、素质偏低、思想相对保守、致富门路不多。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群众因灾、因市场等因素影响而致贫和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三)农业结构单一,尚未形成真正骨干支柱产业。

我乡群众经济来源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

(一)立足村情、突出特色,推进示范村建设打造新农村。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逐村逐社充实完善规划,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用规划引导新村建设,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加强项目整合和资金捆绑,鼓励、支持、引进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新村建设。要结合实际制定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长、中、短”适合本地优势的产业,努力建成一批民风民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打好扶贫攻坚战。

紧紧抓住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开发战略和市纪委帮扶的良好机遇,严格落实择贫而扶、扶贫到富原则,让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国家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提升贫困群众和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全面推行小额贴息贷款。不断完善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办法,确保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创新模式,强化考核,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真贫”。

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模式,按照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和一个示范点一个发展模式的总体要求,着力突出政策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信心扶贫,增强帮扶实效性。增强考核制度,强化督促考评,增强工作能力,推动精准扶贫深入发展,确保按制度完成各项帮扶目标任务。

扶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西部,幅员面积730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原有2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乡级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有21个乡(镇)、19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数7.07万人,藏族占95%。县有可耕地24万亩,粮食及经济作物常年播面16万亩,为全州之首,粮食产量占全州的七分之一,历史上就是“康北粮仓”。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特别是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产业发展作为改善和发展民生的核心任务,立足资源、区位优势,抢抓机遇,精准施策,县投入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12310.2万元,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持基金363.5万元,培育发展龙头企业2个,在129个贫困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18个,其中:建设新型经营主体且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村(建制调整后)26个,带动贫困户增收总户数2319户,形成了“大中小、长中短”产业发展格局,勾勒出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蓝图,实现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一)培育龙头企业,做实农牧产业。依托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全县具有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达610户。一是招商引进州级龙头企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成全州现阶段唯一集生产、加工、交易、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园——康北生态牦牛产业园。自产业园运营以来,园区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与40余家合作社或集体牧场签订了收购协议,实现了全县集体牧场与牦牛产业园的有效承接。目前,园区收购牦牛34000余头,带动农牧民出栏增收1.9亿元。二是县素有“康北粮仓”的美誉,一直以来,由于缺乏深加工企业,青稞产值低,销售渠道窄,青稞不出仓、不销售的现象存在。为提高青稞产值,县引进了贝玛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在呷拉乡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集科技培育、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创新研发为一体的现代青稞文化园。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于2019年9月试运营,青稞收购价从市场现行的每公斤3.0元调整为每公斤4.5元,目前,已收购青稞50000公斤,直接增加群众收入22.5万元。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全面投产运营后,预计当地群众每年总增收将达到3816.1万元,实现户均增收7226.4元,贫困户人均增收1376.8元。

(二)提高组织程度,做细小微产业。至2016年以来,依全县建设小微集体经济146个,截止2019年底集体经济收益达450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达10元以上。涌现了一批如“格萨尔军粮”、“东让然谷”等县耳熟能详的合作社产品,如:“东让然谷”合作社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年利润达30万元,真正将以往“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值得一提的是,县大力推进集体牧场建设,积极探索推广“1+6”(1个核心:党建引领+6个注重:注重龙头企业引领、注重集体牧场建设、注重牧户牲畜出栏、注重政策机制保障、注重金融机构支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畜牧业发展模式,规范化建设84个集体牧场,集体牧场存栏牦牛9000余头,牦牛年出栏达1579头,产生经济效益789.5万元。积极推进“四乡一镇”飞地产业发展,在拖坝乡移民新村投资900万元,建设集牦牛短期育肥、生猪养殖等养殖基地,四乡一镇18个非贫困村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近40万元。

(三)抱团取暖发展,做强文旅产业。县有山无矿产、有江无水电,土地贫瘠,旅游资源匮乏,县委、政府创新理念,审慎决策,以129个贫困村抱团取暖的方式,投资6.5亿元,高标准定位、高效率建设,建成以森珠达孜王宫为中心,格萨尔文化区、湿地休闲区、草原体验区、史诗观光区的县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独具特色的藏文化体验城。基地采取“政府筹资统建+企业合作经营+村集体入股分红”的模式经营,目前,已有300余家商户成功签约入驻,接待游客11万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100余万元,经营性收入1500余万元。同时,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引入水淘糌粑、玛尼石刻、茶扎泥塑等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实现群众就业增收,带动就业761人,实现每月人均增收近2800元。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承载着全县贫困村产业发展希望,托举着广大贫困群众致富梦想,大产业实现“零”突破。

(四)完善带贫机制,优化利益链接。因地制宜确定具体的收益分配方案,健全农户参与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切实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益。集体经济取得可分配收益后,按照约定兑现贫困村和农户的收益,并优先保障贫困户的收益。县建立牦牛养殖、藏鸡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218家,带动贫困户2319户,实现农牧产业组织化经营,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度分红达到10元以上。目前,合作社产生分产生利润500余万元,有效促进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始终注重产业发展机制完善和保障,做好正向激励,重点对发展较好合作社给予5万元—15万元不等的产业扶持基金奖励基金,出台了《县牦牛出栏管理办法》,《县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管理办法》等,按照“一本书(档案管理一本书)、两本账(实物账、财务账)的要求强化集体经济,规范集体经济账档管理,促进集体经济与合作社发展,进一步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分红。

(五)激发内生动力,巩固发展成果。围绕贫困群众,大力宣传各项技能、创业培训,提高农牧民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采取“走出去、走下去”的方式,实施技术共建工程,组织开展青稞高产基地、蔬菜种植、果树种植、家政服务、摩托车维修等各类培训班达15000人次,提升贫困群众脱贫技能,邀请省、州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讲座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册,不仅激发了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而且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目前,贫困村实现129个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至少3人以上,致富带头人共计达到410人。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活动、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活动、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活贫困群众自主性,提升了人们主动脱贫意识和脱贫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县产业扶贫取得了前所未有发展,目前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达10元以上,有力促进贫困村脱贫、贫困户增收,但产业扶贫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主动发展能力差。受传统思想浸淫,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受到限制,一些消极的习俗惯例深入骨髓,求稳怕变,排斥变革、缺乏进取的小农意识,极大地抑制了其主动脱贫致富的自觉性。此外,长期与外界隔绝而难以理解幸福意义,难以理解现代生活的获得感,群众安于现状,思想观念落后。

(二)科学管理能力弱。全县懂市场、懂宣传、懂产业发展的人才缺乏,没有自我发展和创新的意识,无法满足群众对种养、加工及市场销售方面的技术需求,从而制约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新型主体对产业管理资金使用、账务管理、台账管理上还缺乏相应的经验,集体经济管理较为粗放。

(三)正向激励机制软。在充分挖掘脱贫致富典型上少,榜样的作用发挥的不够,未能通过身边人脱贫致富的典范来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和压力。针对到户的政策方面,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和评判机制少,群众自主培育发展产业愿望不强。

四、下步改进措施

立足县实际,尊重客观规律,综合运用道德、利益、制度等相关机制,同时借鉴省内外成功经验,全方位多层次激发和巩固产业发展成果,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开展扶贫政策知识、产业发展、思想教育、扶贫案例等相关内容,加大就业、创业宣传,要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创造条件,搭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和“一人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创业平台;
继续落实信贷政策,在产业发展上给予资金方面支持;
通过乡村的产业转型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就业。

(二)提升管理水平。“三分建、七分管”,围绕产业持续增收、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大力宣传各项技能、创业培训,提高农牧民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抓好农技员驻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扶持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扶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1、贫困户基本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844人;
2014年至2017年脱贫111户,571人。截至目前,贫困户54户,273人。2014年贫困户147户697人,贫困面为43%,年底脱贫49户267人。2015年贫困户98户470人,贫困面为29%,年底脱贫56户272人。2016年贫困户42户230人,贫困面为8%,年底脱贫9户46人。2017年贫困户54户273人,贫困面为14%。其中新识别9户49人,返贫3户15人。2018年预脱贫户11户62人。

3、低保户基本情况。2015年低保户99户348人,其中一类10户31人,二类27户91人,三类46户168人,四类16户58人。2016年低保户98户333人,其中一类10户33人,二类26户84人,三类46户162人,四类16户57人。2017年低保户50户211人,其中一类2户5人,二类3户10人,三类34户141人,四类7户46人;
城镇低保4户9人。

4、危房改造情况。2015年危旧房改造贫困户29户。2016年危旧房改造贫困户5户C类,1户D类,无能力修建2户。2017年危旧房改造贫困户15户D类,无能力修建3户。

5、精准扶贫贷款贫困户基本情况。2016-2017年金准扶贫贷款扶贫户88户,每户贷款5万,总资金440万元,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一月一监督,督促用于发展养殖的贫困户提高养殖规模。

6、暖棚建设情况。2015年按户均4000元的标准,补助贫困户修建暖棚40座。

7、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情况。2016年参加合作医疗保险315户1621人,参保率为100%。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00人,参保率为96%。

8、医疗救助贫困户基本情况。2017年医疗救助贫困户2户2人。2017年民政临时救助1户1人。2018年帮助2名残疾人办理相关手续,政策待遇享受工作正在办理中。

9、异地搬迁项目情况。2017年实施易地搬迁项目户26户,11户现已开工建设;

2018年计划实施易地搬迁项目户14户,其中本村安置9户、集中安置5户。

10、残疾人补助情况。全村残疾人共41人,2017年纳入残疾人补贴的人为41人,每人每年1200元。

11、实施项目和劳务输转基本情况。2015年硬化道路12公里,2017年硬化道路1.5公里,全村通社道路硬化率达90%。投资60万元修建了村级幼儿园,投资120万元建成村级广场。2016--2017年全村共计开展技能培训95人,(其中牛肉面培训25人,挖掘机培训30人,电焊8人,养殖32人)。2017年劳务输转50人,其中新世电子6人,纬创4人,新疆8人,厦门玉晶电子厂8人,省内24人(兰州11人,临夏5人,武威8人),其中长期工8人,夫妻工12人,全家外出8人。对不能外出,增收困难的1户贫困户落实了公益性岗位,通过免费开展技能培训,使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了一门使用劳务技术。2018年帮助8名贫困户务工青年到广河外卖和广河在线网志愿者协会就业,月收入3000多元,向董家河村提供了江浙一带可靠务工信息20多条。

二、主要致贫原因

1、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贫困户居住在偏远山村,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由于贫困户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3、因病致贫因素。少数贫困户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三、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根据班子分工,成立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班子其他同志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队每月至少全覆盖走访一遍精准扶贫户,帮扶联系人每季度至少走访一遍联系户”的工作制度和“经常对接、广泛宣传、疏导情绪、全力推进”的工作要求,同时安排4名业务骨干专门负责董家河村精准扶贫具体工作,细化了任务,明确了职责。

2、强化宣传引导,扎实开展摸底。6月28日,组织全办干部职工深入董家河村,逐一走访了54户未脱贫户,了解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增收情况、实际困难等相关问题,宣传讲解精神、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精神和县上劳务输转、“粮改饲”、农业产业化等重点工作内容,帮助他们分析贫困原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始终感恩奋进、包容团结、诚实守法,不断凝聚推动发展、坚定脱贫致富的正能量。

3、认真核准信息,确保数据准确。组织驻村工作队按时参加县上和乡镇举办的各类精准扶贫工作专题培训会,掌握信息录入的操作要求、程序步骤等,确保了各类数据和精准户建档立卡各类信息的精准,保证了系统数据与手工表格数据的一一对应。

4、广泛联系协调,开展结对走访。一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买家巷镇董家河村开展“扶贫日”主题实践活动,向村委会送去过冬煤炭,解决了村委会冬季取暖困难,向258户群众送去加碘盐1500多包。二是开展以讲包容、讲感恩、讲诚信、讲法律、讲卫生,做好公民为主要内容的“五讲一做”活动,宣传讲解劳务输转和“粮改饲”等县上重点工作,鼓励贫困群众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定脱贫致富信心、坚决克服困难,争取早日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三是协调联系广河在线网志愿者协会深入买家巷镇董家河村开展结对帮扶走访和14岁以下孤儿摸底调查活动。同时,广河在线网志愿者协会为11名孤儿现场发放了价值1430元的运动服。四是组织干部职工,深入买家巷镇董家河村开展春耕备耕慰问活动,筹措资金为40户困难群众送去了价值3000多元的化肥。

同时,配合镇村干部和扶贫攻坚队深入董家河小学了解新生返校工作,群策群力促进控辍保学。五是在纪念建党97周年主题党日,到联系村给贫困户发放了价值2万多元的爱心鞋200双。通过主动联系、积极协调、宣传引导、了解核实扶贫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帮扶措施,拉近了驻村工作队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让贫困户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为稳步实现脱贫树立了信心,扶贫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县上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如,化解矛盾、疏导情绪的办法和经验还不够,宣传引导、政策落实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制定有效工作措施,按照“精准户不脱贫,驻村帮扶不脱钩”的原则,长期坚持、多方协调、经常帮扶、共同努力, 帮助贫困户坚定脱贫致富信心、坚决克服困难,争取早日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四、意见建议

一是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增强工作合力。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多向贫困村倾斜,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