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总结 >

2023年度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7-04 20:2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在银行界人士看来,相对于公司业务,个人服务费力不赚钱。民生银行却将发展零售银行作为经营转型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收益与风险对比看,零售业务不比公司业务差”。在花旗银行工作多年的王志成说,这里还有两笔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五篇】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有利可图的零售银行

在银行界人士看来,相对于公司业务,个人服务费力不赚钱。民生银行却将发展零售银行作为经营转型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收益与风险对比看,零售业务不比公司业务差”。在花旗银行工作多年的王志成说,这里还有两笔账:一个是费用的支付年限;另一个是风险和损失。如公司业务,贷款期限一般是几个月或一年,个人业务动辄10年、20年,因此同样大的一笔费用,个人业务可以分摊在今后数年中,平均费用并不比对公司高。另外,目前商业银行的公司信贷业务损失率一般高于5%,而住房按揭等一些个人业务损失率一般低于1%。

据了解,目前的零售银行的利润率约为1%-2%。相对于一直备受不良贷款折磨的商业银行,几乎为“零风险”零售银行业务,谁还会无动于衷?民生银行提出:到2007年,零售业务比重要达到30%。

像丰田公司一样做零售银行

“目前国内银行做零售业务大多采用的是人海战术,基本还停留在招客户、营销客户、挽留客户的陈旧手法上,这样的结果是‘客户经理将客户私有化’,最终因为利益的关系,造成同事之间‘狗咬狗,一嘴毛’”。

谈及国内银行业零售业务的状况,王志成对记者这样告诉记者,“按这种模式,一个客户经理能做到200个客户就已经封顶了,但一旦这个客户经理离开,客户也随之消失。这样的结果是银行不停的招人、走人,这样受到损失的自然是银行。”

“由此,银行有必要引进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对自己的零售业务进行全新的设计。”王志成说,“我把它叫做‘丰田‘模式’,也就是一种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和管理模式。”

王志成解释,银行零售业务的标准化就是将复杂的工序简单化,然后在各个节点加强管理。如跑销售的专做销售,客户维护的专门有一个团队来进行,同时,所有信息统一管理。这样,在业务发生的前、中、后都有一道防火墙,即使因为个人的原因有人离开,银行的零售业务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大零售必须实施事业部制

“目前的情况是,各级支行只做零售业务”,王志成告诉记者,比如民生银行在太原的所有公司业务都已经改成相应行业部门的客户经理负责。换句话说,民生银行在太原的所有公司业务都由分行主导。如此一来,支行不再做公司业务了,只能一心扑在零售业务上。

据悉,民生银行高层在五年前就开始考虑银行业务结构调整,2003年探索零售银行事业部制改革,要求该部门独立核算、独立营运,进行专业化运作,并聘请了科尔尼公司在体制上进行规范。

相比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因为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少,而被称为是银行利润的“稳定器”。“一个强大的零售银行总部,分行实施公司、零售的分离,以及支行集中发展零售业务,这是零售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三大突破口。”王志成表示,“民生银行希望通过事业部制,打造全新的营销模式、风险管理模式和成本管理模式。”

王志成介绍:“我们的零售业务部将发展成为真正的个人银行―――或称零售银行;
管理模式上采用西方商业银行中纵向、条状的‘事业部制度’。这意味着以前的分行、支行各自为政的经营模式将不复存在。” “业务是银行内部人员了解和掌握的,而对消费者,需要推出简单、具体的商品名称。银行的职责就是将同一种业务设计成不同标准的系列商品。”

效仿花旗汇丰模式

其实,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一直希望,“做大零售”不只是分支机构的一个口号。

先对公司业务实施集中经营改革,权力上收至分行、总行,支行便不得不争取多做零售业务。

据王志成介绍,分行改革推进的同时,总行层面的零售银行事业部也初具雏形。

民生零售银行部目前下设六大中心。其中,销售总监王志成、产品总监施浩、培训总监王文静均从海外聘请,人力、财务、风险三位总监则由内部选拔。而王志成和王文静均来自花旗集团。

这将是一个功能总部的概念。前、中、后台的权责是相互制衡的。所谓前中后台通常指市场、运营和管理。

国内多数银行前、中、后台功能混淆。比如,后台的工作很多时候被前台做了。例如,个人客户的信用评估打分本应是后台的工作,但现有体制设计允许前台逾权,无论其原因是出于完成业绩的目的,或是碍于熟人脸面。而前中后全分离后,前台只负责收集客户的真实信息,完全不知道客户信用评估过程中的各项分数权重。中后台则对信息合规负责。这也便于追究责任。一项业务,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相应人员再也不能互相推托责任了。

民生银行支行网点的运营模式其实就是学习汇丰、花旗模式,甚至比他们更为严格。希望支行能成为类似汽车行业的4S店。

民生银行去年招聘的零售银行外勤销售人员460人,其中90%都没有银行从业经历。有卖房子的、有卖车的,甚至有教钢琴的家庭教师。因为他们所接触的人群就是民生银行的重点客户。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客户;服务渠道

中图分类号: F832.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04-0084-05

一、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动因

近年来,伴随着外部市场环境、信息技术日益发达、政府监管对业务的限制不断增多等方面的变化,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经营思想、思路和经营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零售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利益相关各方的关注与重视。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适应客户消费习惯、抢抓客户财富商机、反制双重脱媒、获取市场定价主动权、实施战略资本管理的必然要求。

1. 适应客户消费习惯动因

在后网络时代,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技术性“脱媒”导致消费者及其文化品味发生改变,零售银行客户的消费习惯也随之产生变化。变化着的银行客户需求同降低成本的金融激励相结合,将不断改造零售银行的产品的提供方式。传统的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多样的金融需求,下一轮银行业竞争将以水平和垂直的行业联盟为中心,以应付不断增长的客户的复杂的产品需求[1]。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必须及时转型适应客户消费习惯的变化,在个性化、综合化、特色化上作出更多努力。

2. 抢抓客户财富商机动因

近年来,国内富裕人口群体增长很快。美林和凯捷的亚太财富报告指出,中国内地的富裕人群已跃居全球第四位,中国百万富翁人均掌握资产达510万美元[2]。2009年末,中国个人投资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富人有47.7万人,他们所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超过2.35万亿美元,超过中国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0%[3]。这给国内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提供了巨大商机,商业银行必须加快转型,在零售业务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积极参与主流市场竞争。

3. 反制双重脱媒动因

近年来,商业银行正面临着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的双重考验。资本性脱媒指直接融资工具发展对银行传统间接融资中介地位的冲击。技术性脱媒是指第三方支付新技术不断蚕食银行传统的支付主导份额①。当前,第三方支付组织正在加速进入市场,并以更低的价格向客户提供全新的产品以及提供与银行相关的产品。Engler和Essinger的研究表明,银行最大的竞争性威胁来自非银行方面的市场进入者[4]。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个人理财、保险等零售业务,以己众长,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是商业银行反制脱媒威胁、获得发展新空间的内在要求。

4. 获取市场定价主动权动因

我国香港经验表明,撤销利率协议对香港银行的净利差造成的影响最坏可以达到49个基点,比亚洲金融风暴期间的17个基点更高[5],而国内银行受到的影响将远超香港银行业。利率市场化将使对公业务面临资本约束的同时,还将受到息差收窄和储蓄分流的影响,对银行形成巨大的利润压力。而且,利率市场化还将使银行面临产品定价的竞争压力。由于对公业务对资本依赖程度高,中小商业银行在与大型商业银行的竞争过程中难以获得主动定价权,而零售银行业务资本消耗低甚至无资本消耗,可以为中小银行的主动定价赢得一定空间,并带来较高收益。

5. 实施战略资本管理动因

在监管当局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约束和巴塞尔协议Ⅲ对核心资本要求比以往更加严格的形势下,必须学会用最少的资本做更多的事情。反映在业务结构上,商业银行需要大力发展风险权重较低、资本占用较少、综合回报较高的业务,零售业务首当其冲。如住房按揭贷款业务风险资产权重只占50%,代客理财、代收费等业务不仅是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还是营销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要实现内源性、集约型、资本节约型发展,必须以资本回报为核心指导业务发展,对零售业务在资本上作出战略优先考虑。

二、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历程与经验总结

1.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历程

(1)招商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历程。招商银行2004年前后开始零售业务转型,转型目标是“变账面利润为经济利润,变规模导向为价值导向”。实施产品差异化、服务优质化、经营品牌化以及管理国际化四大策略。同时,在资产、负债、收入和客户四个方面进行结构性调整。即在一般性贷款中,逐步提高个人信贷比重;
在自营存款中,进一步提高储蓄存款的贡献度;
以抢占中、高端零售银行客户市场为主攻方向;
不断提高零售银行业务利润贡献度和非利差收入占比。

转型之初,招商银行提出“科技兴行”的口号,抓住了信息化革命机遇,以“招行一卡通”为突破口,率先成为中国的网络银行,大大降低了传统银行铺设网点的刚性成本。产品创新、技术领先、个性化服务以及优质的服务环境四大要素推进招商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取得成功。2004年~2009年,招商银行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7.4%,股东权益复合增长率37.2%,净资产年收益率20.2%。

2009年,招行提出了二次转型的口号,要求全行经营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节约型转变,最大限度节约资本和费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经验效益,力图在内部组织模式、商业模式、业务管理体系的重构、管理工具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6],以实现五个目标,即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控制财务成本、增加价值客户、确保风险可控。

(2)浦发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历程。浦发零售转型的基础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年至2005年,主要是搭建架构,成立个人银行总部;
第二阶段是2005年至2007年,以完善产品体系,创建品牌为主;
第三阶段是2008年至2009年,注重品牌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注重渠道建设,网点正逐渐从业务核算型向销售型转化。

浦发银行很好地抓住了“十一五”期间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刺激内需增长的发展机遇。2009年,浦发零售转型的基础工作基本完成。当年,浦发银行个人业务的增速大大高于全行各项业务的平均水平:个贷业务新增量超过前3年的增量总和,个人存款增量超过前2年增量总和,个贷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只用了21个月的时间。浦发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取得了初步成功。

下一步,浦发零售转型将进入建设期,其建设思路是加快经营核心理念的转变,坚持精细化管理,尽早从经营产品转向经营产品、客户双轮驱动[7]。

(3)我国香港银行业零售业务转型历程。20世纪90年代,香港银行业纷纷设立营运支持中心替代分行营运职能促使分行侧重市场开拓与营销,标志着香港银行业正式开始推动营业网点向零售业务转型。当时,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和大新银行等行业领跑者在转型期的共同经营特点就是高度重视非利息收入,着力开拓以储蓄保险、基金为主要产品的个人理则业务。这很好地迎合了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大部分投资者风险偏好更加稳健的市场需求变化。

与此同时,我国香港银行零售业务的组织架构转型为“四集中一优化”,即专业人员集中、技术设备集中、业务操作集中和业务管理集中,劳动组合优化,大大减轻了营业网点的业务操作负担,使他们能够腾出足够的人力和时间加强市场营销,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理财服务。

现在,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香港银行业中介手续费收入的主导业务,个性化程度很高的理财产品组合策划也是许多香港银行独特的竞争优势[8]。

(4)花旗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历程。从20世纪70年代,花旗银行开始将零售业务打造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经过了“以公司业务为主-公司业务与零售业务并重-零售业务为主”的发展过程。总结花旗的转型历程,关键在于其抓住了全球金融消费市场扩大的机遇,并开创性地把银行服务营销理念寓于金融产品创新之中,导入了“关系经理”服务方式和“内部关系营销”[9],促进零售业务获得大发展。目前,花旗半数以上的资产、雇员、年盈利、花费和收益都来自于消费者金融业务。

在实施银行服务营销的过程中,花旗鼓励员工充分与客户接触,经常提供上门服务,以使客户充分参与到服务生产系统中来。通过“关系经理”的服务方式,花旗银行建成了跨越多层次的职能、业务项目、地区和行业界限的人际关系,在互动过程中为客户更好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花旗还围绕着构建同客户的长期稳定关系,导入了“银行内部关系营销”理念,建立了低成本、高效能的供应链和具有高度凝合力的服务利润链。在供应链中,营销人员、后台支持人员以及营销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发现未满足的潜在客户并为其提品。利润链的作用则是把银行的利润与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联系在一起。

2.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经验总结

总结上述国内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转型历程,笔者认为,最值得借鉴的经验就是抓住市场发展机遇,顺势而为。在抢抓市场机遇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客户为本。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指出:“商业的目的只有一个站得住脚的定义,即创造客户。”[10]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资产质量的提高、经营效益的增长都是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充分满足客户的多层次、个性化服务需求,有效地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从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看,零售银行业务已进入“客户体验”阶段,改善客户体验已成为提高银行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有力武器。商业银行要全面整合各项服务内容,搭建清晰的客户体验平台,向客户提供切合客户利益需求的、符合其需要的一揽子金融服务,真正让客户体验标准化、个性化、差异化,改善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2)产品为基。产品是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载体。通过产品组合改善客户回报,通过交叉销售拓展产品使用程度,通过部门间的协作提升销售效率是商业银行的终极销售目标。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零售业务产品必须从被动式的企业反应转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前瞻性行动。

客户的金融需求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的服务只有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才会更有效率,这方面花旗是典范。多达500余种的金融产品,为其实现银行服务与客户需求的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

(3)服务为魂。服务是维系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纽带,银行的一切收益都来自于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消费。银行业间的竞争已逐步由产品创新发展为服务内涵的深化。综观世界各大银行零售业务的成功之道,无不是通过定位的差别化设计出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商业银行在改进客户服务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下服务理念:一是商业银行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服务营销标准到视觉形象,从服务理念到服务礼仪,从产品标识到企业标识,都要统一、规范。二是要注重服务营销中的细节,对服务流程、服务话术做出标准化、统一化规范。三是要通过不断提高客户信息建档率、客户信息连通率、贵宾专属服务通道开通率、贵宾客户“一对一”服务到位率等手段强化客户服务基础。对不同客户实施不同的客户关系管理,设计和提供差异化服务。

(4)渠道为王。便捷、高效的渠道已越来越被视为商业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商机转化效率的有力武器。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务渠道,不仅有利于提高客户服务体验,而且有利于银行在商机转化效率提升过程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花旗永不休息”的口号让人知道了自助渠道建设的重要性。2009年年报显示,多家银行电子渠道对柜面业务的替代率已接近或超过50%,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这一比例达到了84.1%[11]。这源于招行自助银行建设和自助设备投放近年来一直领跑同业。而兴业银行则通过银银合作大力发展柜面通业务,拓展他行网点一万多个,极大地拉动了理财产品销售与中间业务收入。今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等多渠道融合进行零售银行业务营销将是未来主流的趋势。而支行网点的核心任务就是从操作性的网点转变成以服务和销售为主的网点。

(5)科技为撑。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增加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还可以成为评估客户行为、提高客户拓展与维护效率的有力手段。如智能CRM系统的数据挖掘功能可以大大提高营销人员商机管理的精准程度,先进的客户终端设备甚至可以实现客户财务的自我管理。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重视科技对业务的支撑作用。如招商银行每年投入大量科技设备更新改造资金,其信息技术部门年终考核的很大比例要与业务创新成效挂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业务创新的效率,而且提高了业务创新的效果与效益,树立了技术领先型银行的良好形象。

(6)队伍为源。队伍是零售业务成功的根源。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服务,零售业务队伍的人才分布及其结构变化将直接决定其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招商银行制定了在数量上“适度从紧”、在质量上“适度超前”的动态调整和优化的人力资本配置策略。花旗银行的人力资源政策则是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让员工在花旗银行有“成就感”、“家园感”,为员工提供终身职业规划。

三、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策略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除了战略决策层和核心管理层的思想认识到位、加大资源投入,部门协调支持保障等外,就业务本身而言,笔者认为,零售业务组织架构向业务单元制或事业部制转变是最为彻底的转变方式。但目前看来,受诸多条件限制,一些银行更多是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

1. 确定零售银行业务的全员转型责任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成功转型是一个涉及战略、决策、管理、执行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参与,各个阶层的人员肩负不同的转型责任。

(1)战略决策层清晰零售业务的发展意义,熟谙零售业务的投入产出规律,具有超前的市场意识和执着的创新精神,了解零售业务的市场变化趋势,抓住了市场的发展机遇,分步实施的战略、方针、规划等敢于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接受市场检验。

(2)战略推动层转型决心坚决、转型方向明确、转型思路清晰,多方合力形成系统支持。人力资源、财务投入、机构设置、服务改进、流程再造、渠道建设、科技保障等全部围绕零售业务转型展开。

(3)业务管理层在市场研究、客户定位、产品创新、基础管理、政策执行等方面围绕业务转型不断开展强化客户服务水平,优化专业服务流程、精细化各管理环节,健全客户投诉管理机制、加强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不断提升市场商机反应速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4)业务执行层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分层服务、个性化客户需求满足、交叉销售、网点服务环境改造、完善客户增值服务等各种措施和手段不断增强客户服务能力和产品销售能力。

2. 研究未来市场趋势并做出战略性资源部署

未来30年影响银行零售业务的两个关键因素需要认真考虑。一是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将逐渐退休,人口老龄化导致接下来的一代人接受代际间的财富转移。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2050年这一比例将超过30%。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将逐渐丧失,在导致中国的人均GDP、投资和资本存量增速下滑的同时,还将导致主要劳动力的可支配收入变得拮据。二是伴随着人口的逐渐减少,商业银行的客户总数也将随之下降,但受集成等因素影响,每一位客户的净资产却将增加。

商业银行必须尽早评估出将来零售业务客户的经济行为趋势,以及依据现有的价值主张衡量这种变化,提前进行战略性资源部署、安排有关产品研发和服务改进。如开发倒按揭、私人银行客户管家业务等。

3. 加强零售业务产品创新与采购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有所加强,但与客户需求的差距依然较大。产品同质化现象仍然严重,产品创新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查,产品创新效率总体不高。

在向零售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紧跟市场步伐,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不断丰富零售金融产品体系。要大力发展金融工程和信息技术含量高的业务以及在成熟市场上有重要地位的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通过产品和服务手段创新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客户需求。在双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还需要强化同业合作,建立协同经济体,提高产品外部采购和供应能力,提高服务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4]。这也是金融分业经营管理体制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金融需求的必然选择。

4. 以基础管理强化促进服务水平提升

首先,要建立服务标准,推进服务流程化管理。构建通用服务标准、服务环境标准、增值服务标准、岗位服务标准四位一体的服务标准体系。建立从客户需求发现、客户关系建立到客户关系深化的一整套服务流程。其次,要改善服务硬件设施,将传统的交易核算网点转变为产品销售中心和利润中心,网点设计要便于沟通又兼客户私密,便于互动又可以更好地交易[12]。再次,要开展客户满意度测评,完善客户投诉管理体系。最后,要建立服务监督管理体系。构建服务提供、服务支持与培训、服务监督三位一体的服务管理模式。

在做好外部客户服务的同时,还要强调内部服务。要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和提升中后台对一线服务和直接经营部门的支撑作用,推动整体优质服务水平的提升、形成服务营销合力。

5. 打造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务渠道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渠道建设既要重量,更要重质;
既要重视渠道建设的多元化,还要重视各类服务渠道的完善与优化[13] ,打造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务渠道。

安全是渠道“质”的基础和前提,而且保障客户通过银行渠道进行交易时的技术安全也是银行的应尽义务。高效则要求商业银行大力优化各类服务渠道功能,推行网点功能分区和流程再造,不断简化客户操作流程,并提供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实现便捷的目标则要求商业银行大力拓展服务渠道,发展包括物理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设备等在内的多元、立体的服务渠道,并根据客户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物理渠道布局,为客户提供3A(Anytime,Anyway,Any-where)标准的便利性,满足客户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时间的服务需求。

6. 为零售业务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业务驱动,科技先行。从业务创新、客户需求满足、服务质量提升等角度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已逐步发展为技术密集型、系统支持型业务。在商业银行为零售客户提供多样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新产品研发、客户关系管理、营销服务平台搭建,直至风险管控,无不需要科技部门的支持。在搭建集交易、产品、客户等于一体的新型零售业务综合处理平台、推动支行网点向零售业务转型的过程中,科技部门应有更大作为。

为促进科技和业务部门通力合作,真正实现零售业务的客户服务水平提升,建议商业银行将科技部门的业绩考核与零售业务营销部门的营销绩效挂钩,提升科技支持营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 建设高素质零售银行业务团队

从国内外先进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看,零售业务属于人员密集、知识密集型业务。零售业务营销队伍既要有规模,也要有质量。而Mark Story 的研究表明,职员满意度是增加客户满意度的关键推动力,雇员满意度和股东权益回报之间存在直接联系[14]。

可见,对银行而言,要让客户满意,首先必须让员工满意、进而愿意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要逐步构建起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等有机结合的营销队伍体系,同时推进员工队伍向专家型转变,培育一批营销专家、理财专家、私人银行家,提升银行服务的知识含量[15]。同时,在收入考核分配机制中,加大零售业务高端客户、消费信贷等战略性指标的考核比重和挂钩比例,提高零售银行业务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其次,要设计可行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的不断成长创造机会,达成员工与企业的“双赢”。最后,要认识到保持零售业务管理团队,尤其是分行管理层的稳定在零售业务持续培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注释]

据易观国际的研究报告,2009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中的互联网支付总额已高达5,550亿元,而支付宝日交易额接近2亿美元。

[参考文献]

[1] Joseph A. Divanna.零售银行业的未来[M]. 覃东海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6.

[2] 马文婷. 09亚太区财富报告:内地富裕者总数居世界第四[N]. 京华时报,2009-10-14.

[3] 金霁. 中国内地富人数居亚太第二不动产投资增幅居首[N].广州日报,2010-09-29.

[4] H.Engler and J.Essinger.The Future of Banking[M].London: Pearson Education,2000.

[5] 马蔚华. 银行业直面六大挑战[N]. 证券时报,2009-07-17.

[6] 马蔚华. 招行零售“三字经”[J]. 中欧商业评论,2009:8.

[7] 陈昆才. 浦发2009年个人存贷款业务猛增,零售业务转型攻坚[J].21世纪经济报道,2010(1):13.

[8] 杨米沙. 香港银行个人业务模式与借鉴[J]. 西南金融,2006(3).

[9] 胡文华,花旗银行:用服务赢得客户[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4).

[10] 彼得・德鲁克,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M].李维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1] 唐曜华. 银行离柜业务半数网上实现[N].证券时报, 2010-05-

12.

[12] 杨荇. 网点转型是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关键[J].西部论

丛,2007(12).

[13] 魏林.加快零售业务转型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J].西部论丛,2009(6).

[14] 费伦苏.最受信赖的友好型银行:内涵、特征与建设策略,最受信赖的友好型银行[A]. 中国银行业协会编[C].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15] M.Story. The Power of Happy Staff[J]. The New Zealand Herald,4 May,2003.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in Retail of China"s Conmmeral Banks

Fei Lunsu

(Headquarters, Huaxia Bank, Beijing 100005,China)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商业会计 教学做一体化 课程改革

课程是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实施的全部教育活动与内容。课程改革是以一定的观点为指导,从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的优化和改进,试图使课程向一个更有序、更实用的方向转变。笔者根据多年的《商业会计》教学经验,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商业会计》课程为例,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按照教学做一体化进行课程改革的构想。

一、商业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仍采用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

《商业会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一般都是放在《财务会计》之后的一门专业拓展课,作为一门行业会计,无论是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或是会计要素的划分、无论是会计处理程序的选择或是会计假设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均与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相同或类似。所以很多经济业务是相似甚至是相同的,如货币资金核算、应收应付款项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投资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等。任课教师在教学上容易受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受到教材的束缚,不敢大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在讲授最体现《商业会计》特色的两个章节――批发企业会计和零售企业会计时,仍然是受学科体系教学模式的影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强调账务处理,缺乏对商业会计岗位的认识和调查研究,没有按照商业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组织教学,不仅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征,大同小异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感觉没有新意,提不起兴趣。

2、教学内容含混不清

商业企业分为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所以市面上的《商业会计》教材的重要章节都包含这两部分。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发展至今,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批发商而言,有分级批发商和经销商。不过就批发商的特征,这些新变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不大,几乎可以沿用传统教材里的批发企业会计核算。但零售企业就不同了,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2004年出版的《零售业态分类》(标准号:GB/T18106―2004),将零售业态分为2类17种,一类是有店铺经营,另一类是无店铺经营。其中,超市和百货业是中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对各类业态的差异性经济业务,尤其是在主营业务核算中的差异性方法,应该在零售企业会计中应作为重点介绍。而通常《商业会计》教材里对零售会计业务的介绍,只是说明了一些带共性的内容,比如分柜组分散收银、财会部门根据各柜组上缴现金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核算差价率等。含混不清的不能反映各零售业态的主营业务核算差异,也未能反映零售商业会计的工作流程。

3、理论与实践分离

商业会计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普遍分离,甚至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即使有实践环节,也是先把理论讲完再实践操作,所学理论没有及时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实训环节采用的是大综合实训形式,这种验证式的实训强调的是学生对账务处理的能力,通常是每个学生都按照教材中的分录和账务处理程序,所有岗位都由一个人完成,把整套帐全部做下来,不能在实践环节中体会到岗位分工的重要性,不清楚每个岗位的能力要求、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原始凭证的传递顺序,到了实际的工作环境仍然不会正确处理业务。

高职商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不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不符合商业会计的职业工作特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职业成长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商业会计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路

鉴于高职商业会计的教学现状,笔者在广泛实际调研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商业会计课程进行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思路。

1、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重构教学内容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课程结构安排与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建立一个系统,构建起与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顺序,结合职业能力的成长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重构,创建新的教学内容。

批发商业会计主要会计工作岗位有:业务员岗位、仓库管理员岗位、制单会计岗位、记账会计岗位、总账报表岗位、出纳岗位。由于零售业态繁多,本文以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零售企业――百货商场为例来讲解。百货商场主要会计工作岗位有:专柜销售人员、收银员、出纳、会计。根据商业会计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要求设立教学项目,每个工作岗位组成一个独立的教学项目,形成一个教学单元,确定各个岗位的能力目标,根据岗位能力目标要求来设计学生要完成的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学习核算理论与实践知识,按照会计核算流程,以会计业务实际操作为主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合到实践操作中。

(1)批发商业企业会计。批发商业企业会计各岗位职责、能力要求与教学内容分别如下。

业务员岗位职责:购进环节根据供货方开具的发票和提供的商品或者根据银行转来的结算凭证与发票,认真与合同核对;填制收货单一式三联(存根联、结算联、入库联暂不填写),将发票和结算联交与财会部门。销售环节填制销售发票,将相关联次传递给相关部门;登记库存商品进价或售价的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业务员岗位能力要求:检查商品是否与合同相符;会填写收货单;了解收货单的传递部门;销售环节能正确填制销售发票,了解发票在相关部门之间的传递;会填制库存商品三级明细账;与仓库和财务部门对账。业务员岗位教学内容:填制收货单;讲解收货单联次作用与传递部门;填制销售发票;讲解发票在相关部门之间的传递;登帐、对账。

仓库管理员岗位职责:认真验收商品,清点是否与收货单结算联一致;对照合同出库;登记库存商品的三级明细帐,并定期与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对账;月底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盘存。仓库管理员岗位能力要求:出入库管理;登记库存商品三级明细账;定期对账;保管商品;盘存。仓库管理员岗位教学内容:填制收货单入库联;讲解入库联的作用与传递部门;商品出库手续;登记库存商品数量金额明细帐;对账;盘存。

制单会计岗位职责:对于批发商品流通中购销存各环节各种业务的做出正确的会计核算处理。制单会计岗位能力:能够与各个部门进行原始凭证传递的衔接;能够对于批发商品流通中购销存各环节各种业务的做出正确的会计核算处理。制单会计岗位教学内容:讲授该岗位如何与各个部门进行原始凭证传递的衔接;讲授各种业务的账务处理。

记账会计岗位职责:除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外的各明细账户进行记账处理;尤其是库存商品类目帐和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定期与仓库管理员的库存商品三级明细账对账。记账会计岗位能力:具备《财务会计核算》课程中记账会计岗位一切应具备的能力。记账会计岗位教学内容:重点强调商品流通会计领域里库存商品类目帐与三级明细帐的登记方法;与仓库管理员库存商品三级明细帐对账的方法;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

总账报表岗位的设置与《财务会计核算》里的一致,在商品会计里要求登记库存商品总账,并定期与库存商品类目帐和三级帐对账,其它这里不在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商业会计课程的重难点在于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会计实操中掌握批发购销存各业务的理论和实际账务处理,所以出纳岗位的任务在批发商业会计里属于非商品岗位,在前期基础课程《出纳岗位核算》里已经训练过,在这里并不是一个重点,分配在出纳岗位的学生应该对出纳的职责与技能熟练操作。

(2)零售商业企业会计。在零售商业企业中,超市和百货业是中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本文以我国最常见的百货商场为例来讲解零售企业会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零售企业各会计工作岗位职责、能力及教学要求分别如下:专柜销售人员岗位职责:将商品销售出去是专柜人员乃至整个零售企业最核心的任务和职责;管理本柜组商品,登记数量金额式库存商品明细账。专柜销售人员岗位能力:销售商品;登记数量金额式库存商品明细账。专柜销售人员岗位教学内容:讲授“商品销售凭证”的联次及传递程序;登记数量金额式库存商品明细账。

收银员岗位职责:收银;每日终了汇总当日全部收款记录,编制收款汇总表;收银联和实收款项核对无误后交给商场的出纳汇总核对。收银员岗位能力:正确收银;编制收款汇总表;与出纳对账。收银员岗位教学内容:讲授与收银员有关的原始凭证传递联次及部门;讲授如何汇总当日全部收款记录,编制收款汇总表;如何将“商品销售凭证”的收银联与实收款项核对;如何与出纳对账。

出纳岗位职责:根据收银员交来的相关资料分柜组编制销货日报表;与专柜销售人员的实物台账进行核对;每日向银行送存现金。出纳岗位能力:会分柜组编制销货日报表;与专柜销售人员的实物台账对账。出纳岗位教学内容:讲授与出纳有关的原始凭证传递联次及部门;如何分柜组编制销货日报表;如何专柜销售人员的实物台账对账。

会计岗位职责:正确做好购销的会计核算。会计岗位能力:根据销货日报表和收款汇总表等原始凭证进行确认收入的账务处理;以销定购核算购进业务账务处理;扣点、各种促销手段下的账务处理。会计岗位教学内容:讲授商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各种促销手段下确认收入的会计核算;以销定购购进业务的处理、扣点的处理。按照会计岗位任务设计教学活动载体,按照会计核算流程确定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通过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重构教学内容之后,接下来以会计业务实际操作为主线,结合岗位任务将理论内容融合于会计业务实际操作流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并不绝对排斥以一定的理论讲授为前提。譬如商业企业存货核算方法、费用的核算。一般按照“案例引入一案例分析一任务布置一任务实施一相关知识渗透及操作示范一训练环节的指导、评估、纠错与回馈一成果验收一师生点评及学习激励一巩固提高一内容小结一下一个案例部署”等具体步骤展开。每个步骤并不是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来的,有时几个步骤可以同时进行。

例如某批发企业本地购进饼干500盒,批发单价11.00元,采用送货制,支票结算方式。案例引入后,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分析整个过程涉及到哪些岗位,原始凭证的传递顺序。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知识渗透的过程。送货制下商品到达时,业务员认真核对发票和合同后填制收货单,并登记库存商品进价的数量金额式帐,结算联和发票送至出纳作为付款的依据;仓库收货后填制入库联,登记库存商品进价的数量金额式帐;入库联送至制单会计,出纳付款后将相关凭证送至制单会计,制单会计进行相关业务处理;记账会计登记库存商品类目帐和三级帐。将各个岗位的任务布置,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教师在旁边指导,待学生做完,教师点评纠错、小结。开始下一个案例。

例如顾客在某百货商场以3折的价格购入原价900元的一件毛呢大衣。同样,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业务流程,指导学生在本岗位下正确作业。专柜销售人员填写“商品销售凭证”一式三联。要向学生强调,填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明折扣,因为我国税法规定,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则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和所得税。收银员收取顾客递交的“商品销售凭证”和顾客交纳的现金(虚拟)。收款机打印出机制“销售付货凭证”并手写“商品销售凭证”联,加盖“现金收讫章”,留存收银联,其它二联返还顾客。专柜销售人员收取有“销售付货凭证”及“商品销售凭证”专柜联、总收款联留存,交付商品与顾客。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专柜负责人每日营业结束时凭加盖“现金收讫章”的“商品销售凭证”填报“销售日报”后附“商品销售凭证”总收款联,上报出纳。出纳与收银系统、收银员打出收银流水核对收银员所交款项是否正确,正确无误的在收银员提交有本人签字的收银流水单上签收、留存,出纳收集齐全后,根据统计表核对当日收款额,核对无误后签字交给会计审核。

教师一边指导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与传递程序,一边讲授会计处理方法。以一个业务为例子讲解后,其他的案例可以放手让学生完成。

3、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实施

(1)分小组轮岗。在教学组织上,由于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相互联系的业务,可以按照岗位的数量和班级人数分配小组,每一个小组全部是一个岗位,做完一旬之后小组间轮岗。由于商业会计各岗位能力的高低要求不同,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在分配角色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岗位能力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吻合,通过以强扶弱之后,再考虑轮岗。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有一个外单位的业务员岗位,主要是负责填写外单位的原始凭证,如税务局开具退税凭证、物流公司开具发票等。

(2)仿真的教学环境。仿真教学环境要求会计专业教室完全与企业财务会计机构一致。室内的布置按岗位划分,每个岗位上放置会计岗位牌,配备打印机、收银机、各种原始凭证、证账表及公章等各种高仿真的会计用具;模拟供应商、税务、物流企业、银行等相关部门,以及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其他个体等,使学生置身于高度仿真的商业会计职业环境中。

(3)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由于这门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理论融入到实践当中,在对学生做课程评价的时候就不能只是单一的看书面考试成绩了。可以采用多元的测评体系,采用知识测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及自我评价相结合。理论部分的测试与实践操作各占50%,理论部分采用卷面的形式,主要是针对教材的重难点。实践操作部分一是教师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做一个全方位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占20%,另一方面由于是分小组分岗位操作,可结合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分别各占15%。这种评价机制关注的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考察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商业会计“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y006),本人为项目负责人。)

【参考文献】

[1] 田丽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1.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各大银行的零售、信用卡以及创新性的理财产品等都成了2012年金融舞台上闪耀的明星,在此次第三届“金貔貅”颁奖盛典中自然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截至2012年12月底,银行理财产品达到7.6万亿元,比2011年末的4.59万亿元增长了3万亿元,增幅接近66%。此外,所谓的“未来的零售网点”的各种版本纷纷在2012年崭露头角。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助阵下,对于客户日益个人化,多样化,专业化的需求,零售银行在不断努力加快研发探索的步伐,紧跟市场需求,尽力满足客户所需。细分客户群体,甚至借助于一些社交媒体来了解客户特点,拓展客户范围,这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能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纵观 2012年,各银行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拓展业务,在使出浑身解数的同时纷纷为金融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金融界在每一年的进步中都离不开银行业的付出。

工行:再斩六项大奖

坚持以“提供卓越金融服务:服务客户、回报股东、成就员工、奉献社会”为使命,以“建设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为愿景,用“工于至诚,行以致远——诚信、人本、稳健、创新、卓越”作为企业价值观的工商银行,并未因“中国银行之首”的地位而放松对业务精益求精地追求。

对于如何使工行的发展、业务、服务等更加在有专业化的同时具有创新性上,工行不断埋首探索,在多年为广大客户提供针对的同时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心。此次颁奖盛典中,工商银行包揽六大奖项:工行零售总监兼个人金融部总经理李卫平摘得“年度金牌财富管理卓越成就奖”,工行牡丹卡中心总经理栾建胜获“年度金牌信用卡银行杰出贡献奖”,以及“年度金牌托管银行”(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年度金牌风控力公司银行” (工行公司银行部),“年度最具竞争力私人银行”(工行私人银行部)以及“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工行贵金属部“如意金”)。

农行:追求与客户的双赢

“我们不是为做存款而做存款。我们的目标是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最佳金融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在这个目标基础上,实现与客户双赢。”这是农行零售总监李庆萍在对待银行零售业务上的一种观点与态度。作为四大行中零售客户数量基数最大的银行,目前农行的电子银行客户数量已经突破 3亿,并打造出了一个“手机 +网络 +银行”的全覆盖移动银行。农行还在积极扩大客户规模、拓展高端客户,建立技术先进、管控严密、运作高效,响应及时的一体化电子银行业务营运体系,全面建成信息化时代的“智慧农行”。

在此次“金貔貅”颁奖盛典上,该行包揽了“年度金牌财富管理卓越成就奖”(农行零售总监兼个人金融部总经理李庆萍)、“年度金牌手机银行”、“年度最可信赖私人银行”、“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四项大奖。

中行:坚持“1+1+1”服务模式

中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坚持“1+1+1”为服务模式,即一位贴身的私人银行经理( PB)+ 一位经验独到的私人银行投资顾问( IC)+ 一位私人银行家助理( PBO)。用专业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金融资产管理服务,中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总经理梅非奇带领中行私人银行部想客户所想,解客户所需,达客户所愿。在任何需要的时候为客户解决问题并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中国银行作为 IBS(Integrated Business Solutions)整合商业服务的倡导者和提供者,拥有遍布全球五大洲的服务网络和银行、保险、投资银行等多元化的金融产业平台,顺应国际金融形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

凭借一年来的努力与成绩,在此次评审中,中行力夺五项大奖。中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总经理梅非奇获得了“年度金牌私人银行杰出贡献奖”;
“年度金牌托管银行卓越成就奖”:(中行托管及投资者服务部);
“年度金牌个人网上银行”(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电子银行部);
“年度金牌贸易金融银行”(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及“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由中银汇兑中行金融市场总部获得)。

建行:“悦生活”惠生活

建设银行为加大民生服务力度,提供更为便捷的生活服务,创新推出了“悦生活”生活服务缴费平台。该平台基于建行国际互联网网站搭建的网络化生活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缴费支付服务。目前服务项目多达 29类,如水电煤、有线电视、话费充值、理财等多个领域,服务覆盖全国 327个大中城市。此服务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用创新周到的服务满足了用户的日常生活需求。

致力于为客户日常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建行在一年耕耘之后,用优异的成绩收获了五项大奖。由建行零售总监兼北京分行行长田惠宇摘得的“年度金牌零售银行家”;
“年度金牌创新力信用卡银行”是建行信用卡中心;
“年度最可信赖私人银行”为建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
建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获得“年度金牌发行力银行”;
“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 E 路通—建行电子银行部)。

交行:效率为王

“提前消费”的理念已经越来越普及于当代年轻人,网上办理信用卡显然是不二之选。交行信用卡中心推出全天候的线上办卡服务。不仅不用排队,只需要填写简单的表格即可。此外,从办卡到领卡,全程都会有信息提醒,在快捷方便的同时更保障了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年度金牌影响力品牌”(沃德财富交行私人银行部)、“年度金牌创新力信用卡银行(交行信用卡中心)、以及“年度金牌研发力银行”此三项大奖为交行在该届“金貔貅”上收获的殊荣。纵览交行在2012年一年中的发展,无论是诸多理财产品的悉数推出还是各项服务不断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交行一年中的创新与业绩都在不断为其研发力而锦上添花。

光大:“圈”“链”模式创新

在2012年光大银行致力于进行结构调整,着力调整资产结构与客户结构,下沉客户中心,大力发展中小微业务。一是紧紧围绕衣、食、住、行等行业,按照“圈”、“链”模式拓展上下游客户;
二是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推动对中小微业务方案实行联合审批;
三是建立了较为明确的小微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正由于此 2012年光大银行实现了营业收入 597.93亿元,同比增长 29.78%,实现净利润 236.22 亿元,同比增长 30.74%。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评级法 风险划分 零售资产池 信用评分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8)06-030-04

新资本协议中影响最为显著的一项是内部评级法(The 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简称“IRB”)的推出。针对零售资产,新资本协议从内部评级法的设计、运作、风险量化、公司治理以及评级使用等方面提出了若干要求,本文集中围绕风险划分、风险量化和评级使用三方面的要求,讨论实施零售资产内部评级的理念、方法等核心技术问题。

一、内部评级法对零售风险暴露的基本要求

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的前提是,满足新资本协议的最低要求,并得到监管当局的批准,才可以根据自己对风险参数的估计决定特定风险暴露资本要求。对零售风险暴露内部评级体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合理的风险划分体系。银行首先须将全部零售资产划分到特定的“零售资产池(pool of retail exposures)”。风险划分的标准应具有合理性、一致性。风险划分的过程应能够有意义地区分风险,能够使“零售资产池”汇集足够多的同质(homogenous)贷款。风险划分的结果―“零售资产池”要具有稳定性,并避免集中性风险。

二是建立精确的风险量化体系。不同于公司风险暴露,零售的违约定义界定在账户层面,银行要有能力准确、一致地计量每个“零售资产池”的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和违约风险暴露(EAD)。

三是建立合理的评级应用体系。风险划分和风险量化以及对违约和损失的估计要在信贷审批、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和公司治理等领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每笔零售贷款,银行都必须将其划分到一个特定“零售资产池”中,这一风险划分过程须作为贷款审批的一个环节。

二、零售风险划分研究

风险划分,实质上是采用有风险区分意义的风险变量,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形成同质的“零售资产池”的过程。风险划分是零售内部评级实施的基础,风险划分的质量决定了风险量化的精确性和一致性。美国风险管理协会(RMA)的研究资料表明,实施零售内部评级法的国际银行,其零售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均基于风险划分(Segmentation)这一概念,换句话说,这些模型成立的前提是,风险划分的结果―“零售资产池”中所有账户具有风险同质性,包括具有相似的违约概率及其他风险特征。风险划分的核心步骤包括风险变量的选择、风险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一)划分变量选择

1.划分变量的选择范围

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零售内部评级应包括所有关于借款人和债项的风险特征,在风险划分过程中至少要分析以下风险变量。

(1)借款人风险特征,如借款人类别、人口统计特征(如年龄/职业、客户信用评分、地区等);

(2)交易风险特征,如产品、抵押品(如贷款抵质押价值比“LTV”)、成熟性(Seasoning)、担保/优先性、账龄等;

(3)贷款的不良行为,如逾期、非逾期等。

此外,根据资本计量的需求,还应考虑巴塞尔关于零售资产的分类、违约状况、地区等风险变量,对于跨国银行,还应考虑国家的因素。

2.划分变量的入选原则和技术

只有能有效进行风险区分的风险变量才可以成为风险划分的候选变量,这里,区分风险的能力包括区分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或预期损失的能力,技术上可以采用信息值(VOI)的方法进行鉴别。

(二)风险划分原则

同质性原则。选用的风险变量能够有效、可靠地辨别不同“零售资产池”之间的风险,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一致。否则,既增加了模型维护和信用风险计量难度,又不利于评级结果的实际应用。

稳定性原则。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保证风险计量的准确性。风险划分结果能够保证对风险参数估计结果与长期实际吻合,具体可以通过返回检验或跨时间验证进行分析。

分散性原则。风险划分过程能够使“零售资产池”汇集足够多的同质贷款,能够准确、有意义地区分风险和进行风险量化,但单个资产池的数目和敞口不应过度集中。一些国际银行要求个人信贷类“零售资产池”的最低账户数目不低于1000;
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曾将30%作为鉴别贷款池过于集中的阀值;
美国监管指引中明确指出,集中性并不直接说明风险划分的缺陷,但如果风险划分结果出现了集中性,银行需要详细说明风险划分的标准,并证明“贷款池”中贷款风险的同质性,而且能够精确地估计该“贷款池”的风险参数。从银行内部管理看,风险划分的结果也不宜过多,否则既不便于风险管理,也不便于模型验证和维护。

(三)风险划分方法

从RMA的研究分析表明,各国银行实施风险划分的方法是多样的,具体取决于银行自身对数据积累的深度和长度,取决于风险量化的水平,取决于具体的产品风险类型。从模式上看,可分为三种。

模式一:
对于特定产品,主要依据借款人的风险特征进行风险划分,假定借款人的风险特征是损失参数的重要因素。比如,对于信用卡产品,银行可以根据申请、行为评分的分段(Bands),以及逾期行为等借款人风险特征进行风险划分。

模式二:对于特定产品,主要依据债项的风险特征进行风险划分,假定债项的风险特征是损失参数的重要因素。比如,对于个人住房抵押产品,银行可以根据贷款抵质押价值比的分段(Bands)、账龄等债项风险特征进行风险划分。

模式三:对于特定产品,主要依据预期的违约概率(PD)或违约损失率(LGD)或者预期损失程度(EL Rate)的分级进行风险划分。采用该风险划分方法的前提是,银行已经建有风险计量模型并能够计量出预期的违约概率或预期损失程度或违约损失率。

(四)风险划分案例

案例1零售风险划分层次

案例中,这些层次依次是:集团、业务单元、业务实体、新资本协议对零售资产的分类、客户类型、产品类型、具体每一个产品七个层面。其中,由于该银行在集团层面实施新资本协议,故第一层次为集团层面;
由于该银行实行业务线划分,故业务单元(比如私人银行部)为第二层次;
由于该银行一个业务线会在多个地区经营,故第三个层次为业务实体;
第四层为“Basel II资产的分类”,是按照新资本协议零售资产分类要求划分的,满足资本计量的要求;
第五层为“客户类型”,是对客户的划分,如高端客户、中端客户等;
第六层为“产品分类”,是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产品;
第七层为“具体每一个产品”,在该层,具体根据客户、产品等风险特征进一步实施风险划分,形成最终的“零售资产池”(pool)。

案例中“从上而下”的风险划分方法提示我们在风险划分的过程,既要考虑银行集团的公司治理架构,也要兼顾新资本协议的零售资产分类要求,以及不同客户、不同产品的风险特征。

风险划分原则方面,该银行要求:(1)每个“资产池”风险暴露的数量不得低于每类产品总数的5%,不得超过该产品总数的35%;
(2)对于个人信贷产品,每个“资产池”风险暴露的数量不少于1000笔;
对于中小企业信贷产品,每个“资产池”风险暴露的数量不少于500笔。(3)风险划分一经批准,则不允许。这些划分原则反映了对零售风险计量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值得借鉴。

案例2零售风险划分特征变量

本案例分析了在“具体每一个产品”层次下,根据风险特征变量的区分能力进行的风险划分。其中一般采用信息值技术,选择风险特征变量,一般采用递归划分方法(比如CHAID技术)实施风险划分。其中,信用评分,比如申请评分、行为评分或催收评分可以作为风险划分的一个特征变量。

三、零售风险量化研究

内部评级法是建立在对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计量的基础上,基本理论就是“损失可能性分布模型(Los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Models )”。零售风险量化的模型和方法也服从该基本理论,正如新资本协议465段指出的,“基于预期长期损失率的估计推导出长期违约概率和以违约加权的平均损失率的方法是风险量化的方法之一”。

(一)损失可能性分布模型

从国际实践看,“损失可能性分布模型”有三种:

1.EL-sigma方法

这一方法的前提假设是,对于某个特定的风险划分,其损失分布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

因此,根据银行积累的特定“零售资产池”的损失数据形成损失分布,并分析计算出该“资产池”在一定历史时间内损失率(loss rate)的均值和标准差,并假设真实的损失分布可以用这两个参数进行表示。在预测时,根据损失分布的特点,一般采用Beta分布模拟“资产池”的损失分布,Beta分布的两个参数(即alpha和beta)采用真实损失率的均值和标准差的函数。

显然,这种方法下模型的稳定性存有问题,申请审批、账户管理等制度以及特定资产池的同质性都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实际上,以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模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风险划分中强调“同质性”,要求每个“资产池”的数量要足够多,并保证在一定时间内稳定的原因。

2.AVC方法

AVC方法(Obligor Asset-Value-Correlation approaches)是默顿(Merton)模型的一种,该理论可以适用于单个资产,也适用于“风险划分”。这里假设一个借款人在其资产价值降至负债价值时发生违约,或者说是在其净资产变为负时违约,这里的资产价值,不仅考虑借款人的房产、金融资产,还包括其未来的工资收入。因此,在该模型下,着重考虑客户违约与客户资产价值之间的相关性,需要计量的参数是PD、LGD、AVC和EAD作为“损失可能性分布模型”的输入变量。

3.LDC方法。

“LDC”方法(Loan-default-correlation methods)与AVC方法一样,也是默顿(Merton)模型的一种,但主要考虑贷款和违约之间的相关性,需要计量的参数是PD、LGD、LDC和EAD作为“损失可能性分布模型”的输入变量。

(二)零售风险量化方法

基于“损失可能性分布模型”,零售风险量化的可能方法有:

1.PD的计量

方法一根据历史数据,基于“零售资产池”计算一年期违约概率,即“零售资产池”一年表现期中违约的账户数量除以观察期所有的账户数,但这一经验的违约概率是经常变化的。

方法二通过EL和LGD推导PD。首先要求银行计量特定资产池的预期损失率,并估计相同观察期的违约损失率,两者相除得到特定资产池的PD估计。其中LGD的估量方法包括“基于产品层面计量LGD”和“LGD预测模型”,具体见后文。

方法三 PD预测模型。在特定“资产池”内,这种模型把PD看作是众多账户级风险变量的函数,这些账户级风险变量包括预期状态、还款记录、余额或授信额度等,其结果是每个账户根据其风险特征变量,可直接计算得到其违约概率。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期望转用该方法,因为该方法更容易进行在账户层面进行资本分配和管理,比如计量单笔账户的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RAROC)。

方法四根据信用迁移推导。这种方法下,银行观察并估计某个特定的“资产池”中贷款从正常转化为逾期30天的概率、逾期30天转化为逾期60天的概率以及逾期60天转化为逾期90天的概率,根据条件概率,推导出12个月内的违约概率。特别是,对于某些零售资产,采用的不是一年的时间跨度,而是采用该方法估计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违约概率。

2.LGD的计量

方法一基于产品层面计量LGD。大多数银行认为LGD在产品层或子产品层是固定的,因此银行简单计算特定资产池中损失账户的历史平均损失率,即历史平均LGD。

方法二LGD预测模型。方法同PD预测模型,在特定“资产池”内,把LGD看作是众多账户级风险变量的函数。

方法三通过EL和PD推导LGD。方法同通过EL和LGD推导PD。这里要基于“资产池”进行计算,而这个资产池的层次远低于产品层。

3.EAD的计量

从内部评级和资本计量的角度出发,EAD都是基于“资产池”进行计量的,计量时间点为进行内部评级的更新时点。

其中,对于违约资产,即为真实的EAD。对于非违约资产,一般情况下(不考虑资产证券化),对于非循环贷款,EAD等于评级时点的贷款余额(outstanding balance);
对于循环贷款,需考虑表外敞口,即比较违约时的敞口和一年前贷款余额的比较,并通过信用转换系数(CCF)将表外敞口转到表内,EAD等于评级时点的贷款余额与信用转换系数的乘积。

四、评级应用相关研究

按照新资本协议的基本要求,风险划分和风险量化以及对违约和损失的估计要在信贷审批、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公司治理等领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实践中,评级应用是国外银行业面临的一个普遍而重大的挑战。从理论上看,内部评级法通过“零售资产池”实现了对客户和债项的综合评价,较信用评分模型仅分析客户的好坏更为科学和全面。而且从实践趋势上,内部评级法更符合风险-收益管理的理念,更适合基于“零售资产池”的组合风险管理,比如基于池的贷款审批、账户管理、风险定价(RAROC)、经济资本管理等。

现实是,目前零售信用风险管理主要使用信用评分模型,内部评级法使用得很少。据普华永道分析,目前世界上约97%的零售申请都是通过信用评分模型完成的,约70%的零售账户管理也是通过信用评分模型实施的。因此,多数银行延续信用评分模型用于申请审批,只是在实施新资本协议时,往往将信用评分的好坏定义校准为违约定义计量违约概率,内部评级及其应用不够深入。RMA最新研究表明,一些先进的银行已经开始尝试综合使用信用评分和内部评级,比如综合评分和RAROC的结果进行信贷审批等。需注意的是,采用信用评分模型进行风险管理的银行,在申请实施新资本协议时,需要获得监管当局认可。比如,英国监管当局(FSA)要求银行能够说明内部评级和信用评分之间满足下列要求,才认为使用信用评分模型能够满足新资本协议关于评级使用的基本要求:1)重要的风险变量同时用于内部评级法和信用评分;
2)信用风险排序是一致的;
3)内部评级法和信用评分能够相互校准(Calibration),能够将信用评分结果映射到违约概率上去。

五、启示与建议

新资本协议在我国的实施,不能简单理解为监管资本制度的国际接轨,或将其视之为一套基于数据和模型的风险度量方法,而应认识到它所代表的支持创新、鼓励风险管理发展、监管进步和披露完善的政策理念,更应看到其对商业银行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指导意义,尤其在业务发展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风险管理尚处在发展初期的零售银行业。目前,我国许多银行基于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战略考虑,都在致力于零售银行业务开拓,急需加强风险管理水平和内控流程的建设。新资本协议有关零售风险暴露分池和风险参数量化的技术,是对国际先进银行几十年风险管理发展和实践的总结,其计量方法及合规性要求反映了有效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框架。其范畴,就风险暴露而言,覆盖银行全球范围内零售业务某时点的实质风险;
就业务流程而言,贯穿银行零售各条线的运营、管控、内审等各环节;
就计量方法而言,基于历史数据的计量模型能实时、精细量化风险。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通过推行新资本协议,一方面将提高银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将推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凝结成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日常决策和行为中。即使不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积极借鉴新资本协议有关零售风险暴露内部评级体系的要求,也会在短期内有效提高管控水平。中国银行业在实施零售内部评级法的规划和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七方面的准备。

一是强化数据基础。内部评级法对数据质量、完整性和历史观察期有明确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大多数银行在内部评级体系建设中,数据清洗和数据整合工作投入的精力最大。为保证新资本协议的如期实施,商业银行要加快零售风险暴露的数据清洗和补录工作,建立符合新资本协议要求的完整、严格、一致的数据标准和相应的数据处理平台,制定数据质量管理规章,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是加快零售风险划分体系和风险计量模型的开发。商业银行应根据新资本协议的规定,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建立风险划分体系,其中要充分考虑公司治理结构,了解银行的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还要根据历史数据挖掘风险特征变量,并制定一致详尽的划分原则和标准,确保风险划分的风险区分性和稳定性。“零售资产池”的数量取决于数据的充足程度,但不宜过多而导致难以管理和维护。对已开发的风险计量模型应进行返回检验,并推广应用,提高模型预测能力和稳健性。

三是推进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流程重组。商业银行必须完善业务流程和组织体系,保证其符合零售风险暴露内部评级法的要求,确保内部评级结果的独立性、公正性和一致性。与此同时,根据内部评级体系要求推动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变革,区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其他循环额度授信产品分别制定内部评级制度,细化各类风险缓释工具的管理制度,实行基于内部评级基础上的授信审批制度,增加内部评级结果的压力测试制度,确保内部评级模型的数据信息维护制度的实施等。

四是加强IT系统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是实施新资本协议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内部评级体系、风险计量模型的效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基于系统设计目的差异,银行的核心系统中业务处理往往按照授信产品来划分,而新协议内部评级法有关风险暴露的分类模式基本是按照交易对手划分的。这需要银行从各业务系统中抽取交易对手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授信产品信息和资产保全信息等,并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进行清洗和存储。业务处理系统、流程系统、内部评级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将面临重新规划和整合。围绕新资本协议实施,银行应尽快构建和完善信息系统规划实施方案,包括工程整体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以及主要功能分布、进度安排、投资估算、组织结构和实施策略与风险等内容。

五是提高文档化水平。新资本协议对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文档化提出了很高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相应的文档,记录风险分类体系、风险计量模型的设计、操作细节以及过渡期临时处理方案、分步达标方案等。书面文件是监管当局检查商业银行满足最低要求情况的依据,良好的文档管理有助于银行不断完善内部评级体系,便利信用风险管理优化和升级。

六是注重人才储备和培养。实施新资本协议技术难度高,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于保证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开发建设、使用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多渠道招募专业人员,优化人才结构,建立专业风险分析队伍;
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制定各层次业务人员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增强业务人员对新资本协议的理解,提高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适用性。

七是以应用推动实施,实现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协调发展。零售业务信用评分模型体系可以首先在贷款审批、账户管理等领域中发挥作用,逐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性。随着数据的积累,逐步推进内部评级法的全面实施和使用。开始可以综合信用评分和内部评级一起参照对比使用,内部评级体系逐步完善后可以全面量化单一账户和“零售资产池”的风险,并将这些风险量化结果用于信贷审批、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和公司治理等各个领域。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