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工作总结 >

值日教师工作总结【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7-06 08:0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有些同学课间玩的都是些追逐打闹的游戏,拼命地奔跑。跑得满头是汗,一到上课就会变得没有精神,有时在跑时会撞到别人,不仅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另外,在午间时段,很多同学会处理学习和休息的关系,但有的学生在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值日教师工作总结【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值日教师工作总结【五篇】

值日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1、课间午间要文明休息

有些同学课间玩的都是些追逐打闹的游戏,拼命地奔跑。跑得满头是汗,一到上课就会变得没有精神,有时在跑时会撞到别人,不仅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另外,在午间时段,很多同学会处理学习和休息的关系,但有的学生在大声吵闹。在校园里偶尔还能听到同学们之间骂脏话,不讲文明,希望我们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阳光少年。

2、下楼梯不要奔跑

我们观察到,一部分同学在楼梯间行走时,随意奔跑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有的男同学可以说是飞奔下楼,有些同学甚至还要互相拉扯,因而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你在拉扯中跌倒,后面的同学又止不住脚步,那么是否要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危及我们的生命呢。所以我要提醒这些同学特别是中高年级同学要加强安全意识,增强秩序感。再有现在大家都在学习筷子健身操,那个筷子是我们练操的道具,但不是大家的玩具。有的同学下课后也把筷子拿在手中与同学打闹嬉戏,如果一不小心刺到同学的眼睛或耳鼻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请大家除了课间操时把筷子拿出来外,其余时间把筷子收好。

3、关于楼梯的卫生的问题

教学楼两侧的楼梯、操场乱扔垃圾的现象严重,虽然总有班级固定打扫,但是卫生还是很差。学生买吃零食、随意乱丢垃圾的现象严重,捡拾让人感到太劳累。校园优美整洁是我校的特点,我们要做到不乱扔,同时在校园内要继续开展“弯腰”活动,只有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加入到了“弯腰”活动中来,我们的校园才会变得更美。

值日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①6月24日,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考试。

②6月25日,做好阅卷工作。

③6月28日,各学科教师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报教务处,教务处汇总各科成绩报校长室,教师撰写学期工作小结。

注:期末考试期间,按平时作息时间,不得提前放学;
期末考试结束后,组织学生卫生打扫,整理好教室、办公室方可离校。

二、认真做好素质发展报告书、学籍卡填写工作:

①要求:字迹工整,填写齐全,内容简洁,评语(寄语)以鼓励为主,语言隽美无错别字,不允许学生代填,不打印剪贴,教师签名不得用拼音字母,不用姓代替全名。

②班主任6月29日下班前,将字迹工整、内容完备准确的学籍卡交到许红梅老师处。

③班主任6月29日中午1:30,将《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学籍卡送报告厅,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联合审核。

三、组织安排好学生6月28日,6月30日到校工作:

1、6月28日上午到校(8:00-10:30):优秀学生评选(毕业班学生同样安排)

①评选优秀学生,名单中午下班前报德育处;

②大队部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值日生;

③进行全校卫生大扫除。

2、6月30日上午到校:校会,电视直播。(毕业班学生安排见“小升初工作”)

①8:30--9:00:全校学生法制教育;

②9:00--10:00:全校学生校会,小结学期工作,表彰优秀学生,加强暑假期间安全教育;

③10:00--10:30:各班级班会,发放《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布置暑假作业,加强暑期安全教育,通知学生下学期报到时间;

④进行全校大扫除。

注:学生早操暂停;
作息时间:8:00--10:30;
8:00--11:00(六年级30号),不得提前放学;
学生在校期间,值日护导、卫生打扫等常规工作正常进行;
行政加强对班级、专用室卫生、课间秩序的检查与管理。

四、做好各项学期总结、资料归档等工作:

1、各处室认真做好学期工作总结,6月29日交副校长室(周)。

2、各处室做好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3、编制本学期学校大事记。(校长办公室、人事档案室)

五、做好本学期各项管理考核工作:

1、校级高效课堂赛课评比:6月25日下午3:30,学科中心组组长及评委,地点:教务处。

2、校级优秀教师评选:6月28日下午3:00,行政及教师代表在行政楼四楼评选校级优秀教师。

3、6月28日下午1:30,在二楼多媒体室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进行学期五认真评比。

4、6月29日上午10:00,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地点:教务处。

5、各职能部门对自己分管工作进行学期考核,结果在6月29日下班前上报曹处汇总。

六、开好学期总结表彰会议:

1、时间:6月30日下午1:30--3:00,地点:报告厅,全体教职工参加。

2、主要内容:小结学期工作;
表彰和颁奖;
布置假期工作。

七、毕业班工作:

1、6月25日前,班主任填写好小学毕业生登记表及毕业证书;

2、6月30日上午学生第二次到校:校会,法制讲座,毕业典礼。

①8:30--9:00:全校学生法制教育,

②9:00--10:00:全校学生校会,小结学期工作,表彰优秀学生,加强暑假期间安全教育;

③10:00--11:00:先报告厅集合,毕业典礼。后各班级班会,发放《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布置暑假作业,加强暑期安全教育。进行大扫除。

注:学生早操暂停;
作息时间:8:00--11:00,不得提前放学。

八、其他有关工作:

1、6月29日,教师归还本学期借用的各种教学用书及电教资料(教学光盘、收音机、扩音器等)。纸质用书交图书室张秀兰老师处,电教资料交李和平老师处。

2、6月28日结合学生到校,各专用室打扫好卫生,并检查电教设备,保证电源的关闭,设备保存的完好。

3、6月29日,班主任上交各类材料:班队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手册、中队周记、班级五星争章和岗位育人等材料。

5、完成各种表彰证书的印制填写、奖品准备等工作。(德育处、总务处)

6、校产核对:假前核对各处室、专用室、教师办公室、教室等校产,各处室负责人签字;
对各处室、专用室、教室电教设备核对、检修。(总务处、电教室)

7、安排好暑假值班工作,假前值班表报教育局。(校长办公室)

九、放假与下学期报到时间:

结合上级通知,另行告知。

值日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通过国旗下讲话和班会积极开展“文明出行”和交通安全只是。认知、牢记交通标志,按规行走(驶),做文明出行、文明排队,在校内外等公共场所带头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杜绝闯信号、翻越护栏、接送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自觉维护良好的交通安全秩序;
规范学生路队,进一步提高学生“我排队、我礼让、我文明、我快乐”的文明意识;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自觉排队意识和公共文明素质,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少先队文明一条街”宣传、实践、教育活动

   结合“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学校建立了少先队文明一条街“,为了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我校广泛开展了以告别陋习、共建文明为内容的“爱我美丽家园?争做文明市民”主题教育活动。为此我校特将文庄村主道路定为“文庄小学少先队文明一条街”,并于3月份和5月份风别进行了“爱我美丽家园,争做文明市民”宣传、实践、教育活动。

   二、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

   3月份,是我校安全教育活动月,各中队进行了安全教育班会课,在校会上又进一步强调了交通安全及防火安全等安全教育知识。

   5月中旬,结合“防震抗灾日”,我们加强了学生们的自救教育,通过老师和学生们都积极地进行学习和宣传,并及时进行了防震抗灾和自救演练活动,教育学生和老师们要时刻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人人都成为安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并时刻要求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形成了安全系列的教育。

   6月份是市中区的安全教育月,结合“迎合谐全运,做文明学生,创建和谐校园”这一主题。我校制定的安全教育活动月实施方案,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管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内宣传栏和黑板报等形式将各项安全知识讲解、渗透,学校对师生开展一次专门的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落实家长预防子女溺水的监管责任。切实保障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大队辅导员利用升旗仪式进行了安全教育,周校长几次用鲜活的例子进一步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警示师生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确保生命安全。学校还要求各班主任结合学校的实际、季节的特点,加强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火灾、防意外事故等安全教育,用安全教育保学生安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开展了心里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等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对于老师和同学们都是很重要的,本学年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月份,学校组织老师们学习了关于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等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各中队都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了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生命教育活动,师生们的认识都有所提高。

   3月、5月、6月,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了以感恩为主的爱的教育,各班以黑板报、班会等形式开展了感恩教育。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了爱他人,更体会到了感恩的幸福与满足。

   四、“关注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创文明和谐校园”

   4月份,在第二十一个全国爱国卫生月,全体师生都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一至三年级年级的学生负责校园内卫生清洁工作,四至六年级则走出了校门,清理了学校周边和社区内的白色污染和乱帖乱画的广告纸等污物。这次活动使学校周边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更增加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5月份,我校本着“迎全运,创和谐校园”的精神,利用周一升旗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教育活动。周校长强调了学校卫生工作要常抓不懈,倡导学生要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学校卫生员结合本校实际,对学生进行手口足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6月份为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视力,让“心灵的窗户”更加明亮,结合世界爱眼日,文庄小学举行了眼操比赛。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积极认真,穴位准确。各位班主任老师就眼操的动作、节奏、穴位等进行了合理规范的指导,眼操质量较去年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在穴位节拍、预备姿势、学生坐姿、个人卫生等各方面均比较规范统一。

   五、让孩子们在艺术中成长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做到“乐学”。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自主发展”我校成立了舞龙、锣鼓、绘画、葫芦丝、跆拳道等社团,在不断完善兴趣活动(社团)的开展的同时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兴趣活动的开设与开展逐渐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亮丽的窗口。

   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本学年在德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们会再接再励,狠抓学校德育工作,为争创文明校园打下坚实基础,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20xx年7月,原杏花一小、杏花学校和杏花中学三所学校整合后,组成现在的杏花学校。在以蒲校长为核心的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实行分部管理,开创了德育管理的新局面。

   本学期,高中部的德育工作按照上级及学校德育工作的部署,根据当前德育教育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从高中学生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落实到工作各个方面,渗透到教育工作各个环节,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心理教育等养成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品质。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德育领导,注重队伍建设。

   (一)、强化德育管理机制。

   1、高中部负责的主要领导进行了岗位责任分工,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及相互之间的工作配合与补台。

   2、借助鸡西市“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年”的契机,深入开展学习。努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教师的师表形象,优化队伍结构。激发高中部教师人人积极参与德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3、制定了适合高中德育教育特点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高中部值周教师相关规定》、《高中学生养成教育要求》等相关规章制度。明确了“校长—主管校长——主管主任——学年组长——班主任”及“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干部——值周班”这一德育主线,使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德育管理。

   (二)、加强班主任教育主渠道。

   每周进行班主任例会,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和指导。通过《班主任一日常规》明确班主任的每天职责,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对班级中出现的德育常规、卫生工作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的成绩与问题,适时进行总结,强化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细化对班主任工作的常规考核,把班级考核、班主任自身考核纳入到班主任的综合考核当中。同时,本学期,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论坛,交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典型事迹,总结自己在班集体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有益经验,给班主任创造了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学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教育基础。

   二、强化常规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1、坚持抓好班级德育考评活动,做好常规值周检查。以“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干部—值周班”的形式,保证检查时间和检查结果的公平性。通过晨检、联合检查等,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和常规管理做到一日一检查、一周一评比(前3名班级获“值周流动红旗”)、一月一总结(前3名班级获“值周优胜班”),一学期一汇总。适时进行公示,并以《德育简报》下发到各个学年。通过检查评比活动,保证了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从零做起,通过值周教师监督、值周班学生戴牌站岗、班主任跟班等,坚持每天上学右侧入楼,中午、下午及晚课放学时,保证一排右侧通行。同时,强化走廊纪律要求,严禁学生课间在走廊逗留、喧哗、打闹、吃零食等。通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行为规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本学期,高一学年通过“小组评价”机制的开展及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使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发挥学生会、团总支、广播站等学生组织的骨干作用。本学期,完成了学生干部的换届选举。通过培养学生骨干,对各部职能进行划分,对学生进行指导等工作,调动了学生参与日常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三、开展德育活动,注重教育效果。

   1、每周参加学校组织的周一升旗仪式。通过国旗下讲话,做到每周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常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教育效果。

   2、每月制定德育教育的主题。如9月为“文明礼貌、安全”活动月;
10月为“爱国、爱校、爱班”活动月;
11月为“校园文化”活动月;
12月为“养成教育”活动月。各班级通过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明确了教育目的。

   3、要求班主任认真设计班会。班会内容要体现实效性和针对性,写好教案,并组织典型的班级召开班会示范课。本学期,11月12日和11月25日,高一1班和高二1班分别召开了“”成绩、感恩、成长”和“心存感恩”主题班会,校领导及班主任、课任出席,通过师生互动、与家长通电话等形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使感恩深入学生内心,促进了学生习惯的养成;
11月19日,高一二班举行了“班规伴我成长,评价让我进步”主题班会,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四、重视安全教育,注重责任意识。

   学校把对学生安全教育做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9月份安全教育活动月和11月消防活动月中,学校通过疏散演习、设备检查、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标语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本学期,把间操时间设为安全教育课,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11月17日下午,在宿舍会议室召开了以高中住宿生为主的专项会议,校领导、值班领导、生活楼老师、班主任出席,对宿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明确了值班领导、生活老师的岗位责任,对安全防火等问题及学生寝室纪律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总之,回顾本期工作的同时,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高中德育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扬长避短,开拓进取,争创德育工作的新业绩。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围绕“我友善、我快乐”这一年度目标,以班级中队文化创建为抓手,强化德育工作力度,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一、强化常规管理,突出德育工作实效性

   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方向,针对新时期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1、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理念,全校教职工全员参与到学校的人文建设之中。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

   3、加强检查,及时反馈,做到检查反馈;
反馈整改。

   二、精心组织主题教育,强化德育的感染力

   “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我们以德育实践为载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

   1、凸显榜样的力量。学校将所有的梦之星获奖同学制成笑脸墙并悬挂于校园醒目位置。

   2、培养班级归属感。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中队文化创建,每个班级都要在升旗仪式的时候,面对全体师生,宣读本班级的创建计划和创建口号,并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

   3、认真做好专题教育活动。结合重要事件、重要节日和学校生活实际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4、规范班级教室布置。每个班级配置了争星榜和文化栏,丰富了班级文化建设。

   5、“小雨点”广播成为每个人的朋友。每天午休时间,校园里会如约响起“小雨点”广播,亲切的话语、优美的诗句,立刻融入了孩子们的心灵,也成为了很多老师的朋友。

   三、家校联手,促进德育生活化

   1、做好家校联系工作。采用特殊问题上门家访;
常态问题电话联系,重大事项书面告知;
以及各个层面的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做好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2、发挥家委会职能。家委会是学校与家长的纽带,是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重要机构,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柱。本学期家委会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校服的征订、代办费用的收取、新校区建设、学校重大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四、安全意识,常抓不懈

   确保学生安全,始终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

   1、“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来自预防”,通过规范和落实安全制度,提升全体教职工安全责任意识,本学期学校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从班级到科组到学校层层负责,级级签定安全工作责任书,做到管理到位,制度落实,人员保证。

   2、通过各种安全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政教处坚持每逢节日或放假都举行全校性的安全教育课;
发放安全知识资料到各班级进行学习
重大节日和假期把《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发放到每位家长的手中,把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到每位学生和每家每户;
各班级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3、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守法意识。本学期结合宪法宣周传推广活动,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板报宣传等多种形式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班级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班主任班级管控能力有待提高。

值日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需要/教学成效/相关研究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职业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运用调查法比较教学成效不同的教师在职业需要方面存在的差异,深入探讨教师的职业需要与教学成效之间的相互关系。

2.研究方法

(1)被试选取

选取原则:教学成效高的教师是指获得过区级或区级以上级别奖励的优秀教师;
教学成效一般的教师是指年过35岁,但从未获得过任何奖励的中年教师。需要说明的是,35岁这个年龄界限是根据塞普尔的职业价值观理论确定的。普塞尔认为,35岁以上的人已经经历了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各个时期,进入了职业价值观的成熟期(注:T.JERSILDETAL:《THEPSYCHOLOGYOFADOLESCENCE》,MACMILLANPUBISHINGCO.INC.1978.)。选取这个年龄段的一般教师基本上可以避免由于样本中抽取了一些有潜力的青年教师而带来的分析错误。

采用随机分层取样法对天津市七个市郊区县的13所中学的现任中学教师(不包括学校职员和行政干部)进行样本选取。其中重点校五所,一般校五所,较差校三所。本次研究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241份,有效问卷196份,其中有优秀教师66人,一般教师130人。

(2)调查工具

a.工具。用修改后的WVI(修订版)进行调查。

b.问卷说明。根据塞普尔的理论,人们对社会间各种职业和从事这种职业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有三方面的需要,即满足生活的需要,满足社会人际关系的需要和满足劳动的各种活动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人会具有三类十五种职业价值尺度:一是内在职业价值,是指与职业本身性质有关的价值,如利他主义、独立性、创造性、智力激发、美感、成就和管理;
二是外在职业价值,是指与职业本身性质无关的价值,如工作环境、同事关系、监督关系和变动性;
三是外在报酬,包括安全性、声誉、经济报酬和职业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等(注:宁维卫:《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社会心理研究》,1991(2)。)。这些衡量职业条件的价值尺度既以人的主体需要为前提,同时又结合并渗透了职业活动的特点,因此基本上反映了职业需要的各个方面。

塞普尔设计编制的量表(WorkValuesInventory,简称WVI)目前仍在西方流行。我国学者对原量表进行了修订,本研究就借鉴了宁维卫的调查问卷。基于教师的职业特点,我们又在原来的60个项目中增添了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四个职业价值尺度项目,即育人的需要、与青少年接触的需要、休息日多的需要、付出与报酬平衡的需要,其中第一项属于内在职业价值,第二项属于外在职业价值,后两项属于外在报酬。(表1是对各变量标签的解释。)

为体现语言的时代性,在不曲解原意的基础上,我们对量表中的个别项目做了微小的文字变动。本研究的量表记分和原量表一样,采用五级评分法,分别为极重要——1分;
重要——2分;
不能确定——3分;
不重要——4分;
极不重要——5分。此外,为更清晰地使教师了解我们的研究内容,对指导语也做了较大改进。经过修改的量表在发放前曾得到有关专家的逐条鉴定和审核,经统计测定,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表1变量含义

标签含义标签含义

AC成就RR休息日多

AL利他主义SE安全性

AS同事关系SR监督的关系

CR创造性SU工作环境

ER经济报酬TR育人的需要

ES美感VA变动性

IN独立性Vb付出与报酬平衡

IS智力激发WL生活方式

MA管理YR与青少年接触

PR声誉

3.发放形式

问卷由主试直接或间接发放,采用个别或团体测试两种形式。

4.统计方法

通过比较19种职业价值尺度的平均分来了解不同教师对这些尺度的评价情况,用因素分析法将它们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从而寻找教学成效不同的教师在职业需要方面呈现出的差异,同时还将结合排序和两因素的独立性检验等统计方法。

分析的演算过程主要在SPSS9.0forWindows统计软件中进行。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教师职业需要的因素分析

我们首先运用因素分析法来分别了解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对19种价值尺度的评价情况。按照估计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我们分别可以提取出六个影响优秀教师职业需要的因素和六个影响一般教师职业需要的因素。需要说明的是,被提取的因素都有绝对值较大的因子负荷系数(大于0.50)。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因素分析结果

公共因素第一因素第二因素第三因素第四因素第五因素第六因素

被试

优秀教师IN.914SE.898AL.821ER.806SR.897TR.911

ES.824AS.756YR.733RR.716MA.752

CR.812SU.709AC.682PR.622

WL.761VA.507

IS.524

一般教师AL.634VA.599ER.653SU.555MA.633SE.740

IN.758AS.775PR.746RR.801CR.865

ES.574WL.717SR.549VB.614

YR.641AC.530

根据变量的原始含义,我们可以对影响优秀教师职业需要的六个因子进行概括:每一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36.20%)主要与进取心有关;
第二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12.68%)主要与工作环境有关;
第三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9.85%)主要与社会贡献有关;
第四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7.99%)主要与工作优越性有关;
第五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7.02%)主要与工作方式有关;
第六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6.24%)则主要与育人这种工作性质有关。同样我们也可以对影响一般教师职业需要的六个因子进行概括:第一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28.58%)主要与自主性有关;
第二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11.28%)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关;
第三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8.48%)主要与工作地位有关;
第四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7.73%)主要与工作优越性有关;
第五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6.88%)主要与工作内容有关;
第六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5.28%)则主要与工作稳定性有关。

通过综合分析影响不同教师职业需要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

(1)无论是优秀教师还是一般教师,他们对职业的几个主要方面都有所考虑,并且这些均可以归类为“内在职业价值”,如进取心、自主性、社会贡献、工作性质等;
“外在职业价值”,如工作环境、工作地位等;
“外在报酬”,如工作稳定性、生活方式、工作优越性等。这基本符合塞普尔的职业价值分类,同时也说明了测量的效度是可靠的。

(2)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在考虑职业各方面的需要时存在一定的差异。概括地讲,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比较起来,在考虑职业的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的内在价值。这表现在优秀教师提取的几个主因素中,有三项集中概括了职业的内在价值,即进取心、社会贡献和育人的工作性质;
而一般教师关注较多的则是包括生活方式、工作条件、工作稳定性、工作地位等在内的四项关于职业的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

2.不同教师对各种职业价值尺度的评价差异

为更清楚地寻找到不同教师在职业需要方面的差异,我们展开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根据教师对各职业价值尺度的重视程度进行了排序,这个结果总体上反映了教学成效不同的教师对每一价值尺度重视程度的差异,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总的看来,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在对各价值尺度进行排序时,二者之间存在差异。前者比较重视的是职业的内在价值,也就是与工作本身性质有关的价值,而后者则没有这种特点,这再次验证了前面的结论。这表现在:按照重要程度,优秀教师所列的居前五位的价值尺度分别是育人需要、成就、独立性、利他主义和智力激发,它们均属于内在的职业价值;
而一般教师所列的居前五位的价值尺度分别是监督关系、成就、利他主义、付出与报酬平衡、安全性,其中仅有两项属于内在的职业价值。

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赫兹伯格的双因素需要理论。赫兹伯格认为,人们一般有两类需要——外在职业需要和内在职业需要,这两类需要都会影响人的工作动机。然而,它们的作用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依托;
后者是前者的主导者和调节者,它可以控制和调节前者。工作环境与条件等外在职业需要是维持性因素,不直接激发工作热情,真正激发动机的因素是工作本身和完成工作的感受等内在职业需要,这些是真正的激励性因素。而调查结果正显示出,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注重职业的内在价值。正因为此,前者在职业生活中为追求和满足自身的内在职业需要,往往会更加专注于工作本身,他们的积极性肯定要高于一般教师。而工作的热情不仅会使教师本人经常地保持自我进取的精神状态,舍得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业务水平提高上花力气,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无形中被教师所感染和带动。在这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中,作为非智力因素,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涨的学习热情无疑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易取得教学的高成效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都非常重视成就需要和利他主义的需要,他们均把它们列于前四位之内。这与以往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即认为成就需要和社会贡献的需要是教师的共同需要。这与某些实证研究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如某大城市教育行政学院对二千二百多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所提供的结果,事业的成就感,期望学生成才是多数教师的愿望(注:晋劲敏、胡俊娟、何立婴;
《教师心理》,36页,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7。)。

(3)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对管理、变动性、经济报酬、休息日多等几方面的需要都不太重视,这几项均被排在后五位。这说明权利意识在广大教师中间是比较淡漠的;
工作的多样性对教师来说是不重要的,教育工作具有的一些重复性、平凡性已被多数教师所接受。同时,就经济报酬尺度而言,他们均认为获得高职高薪是次要的。我们认为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教师职业本身的待遇并非极高,因此大多数教师入职时都不是为追求高待遇而来,其满足的标准是一般水平的;
二是教师进入教育情境中,个人的物质需要往往会向社会需要转化,教师的职业需要中就出现了物欲淡化与析释的过程。再有,教师们对休息日多这一尺度关注并不高,也就是说,教师职业特有的寒暑假并非在教师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

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教师与各职业价值尺度之间的两因素的独立性检验(见表3)。从结果中可以看到,在评价IN、SE、WL、SR、CR和TR等六个职业价值尺度时,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态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根据这几个X[2]值计算出的K.Pearson定义的列联相关系数C亦显著,均大于或等于临界值0.31,而其他几方面的差异则不显著。结合前面的已有结论,可以进行如下分析:

(1)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需要在工作中体现出自我的独立性。这主要表现在,优秀教师大都比较注重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坚持自己的想法,并支配自己的工作。这个结论与我国学者白益民等进行的教师个性与教学成效的相关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即高成效教师个性的共同特征中“独立性”处于中上水平。

(2)一般教师与优秀教师更需要工作具有稳定性。这主要表现在,一般教师比优秀教师更加注重工作的安定程度,他们希望工作稳定、有保障,不愿失去工作。由此我们可以推知,许多教学成效一般或较差的教师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不钟爱于教育工作,但是为了拥有一份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社会中仍具有较大稳定性的工作,他们中有很多人宁愿持一种非积极的态度留在教育岗位上。如此,他们是很难取得高成效的教学成绩的。

(3)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需要拥有自我的生活方式。这主要表现在,优秀教师大都比较向往下班后能从事自己喜欢和爱好的业余活动,能拥有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这反映了优秀教师们所具有的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虽然他们为取得高成效的教学成绩花去了许多课余时间和精力,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

(4)一般教师比优秀教师更需要良好的监督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一般教师都非常渴望在工作中能遇上可以依靠的公正领导,他们认为拥有一个关怀、体贴、能常倾听意见的领导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认为,这与优秀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是不无关系的。他们大多认为,要顺利地展开教学工作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效,有好的领导做后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一线教师的个人努力。没有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和兢业爱岗的师德,高成效的教学是无从开始的。

(5)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需要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主要表现在,优秀教师希望在日常工作中能进行丰富的想象,创造一些新东西,并能实现自己独特的想法。因为新事物的诞生或对新思想的推广往往不能循规蹈矩,机械地照抄、照搬已有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是不利于教学的改革以及创新的。现代的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并非因为他们是最好的教书匠,而是因为他们是工作的有心人,能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在同样的空间和时间里取得比别人更突出的教学成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创造性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特质,而这也恰恰是一般教师所欠缺的。

(6)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热衷于教育工作。这主要表现在,优秀教师乐于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造就和感召他人,他们需要通过培育人才获得一种成就感。赫兹伯格的双因素需要理论告诉我们,教师职业所具有的特定工作内容和工作情感才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主要源泉。教书育人,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和造就下一代是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主要特点。而乐于从中获得成就感并非是所有教师都具有的心理。正如调查结果显示的那样,不同的教师在对“育人需要”这一尺度进行评价时有很大差异,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加热爱教育工作。

3.不同教师职业需要满足程度的差异分析

在调查过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在职业需要方面存在的差异后,我们又针对从事教师职业对他们职业需要的满足程度进行了总的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

(1)在优秀教师中选择满足程度“极高”的占6.0%,“高”的占28.8%,两项累计百分比为34.8%,可以说,有超过3/1的优秀教师认为教师这一职业能很好的满足自身的职业需要;
而一般教师中选择满足程度“极高”的仅占3.9%,“高”的占19.2%,两项累计百分比只有23.1%,可见,一般教师中只有少部分教师感觉自身的职业需要能从教师这一职业中得到很好地满足。经过检验得到的X[2]值为12.98%,大于X.[2,025],因此,我们有很大地把握说,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在教师职业对自身职业需要的满足程度这一问题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2)从调查数据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无论是优秀教师还是一般教师,他们中都有占绝对多数的人(59.1%的优秀教师和76.9%的一般教师)认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在一般程度上满足自身的职业需要。

(3)优秀教师中有少部分人认为教师这个职业不能很好地满足自己的职业需要,这表现在有约占6.1%的优秀教师选择满足程度“低”,而同时调查结果却显示一般教师中没有人在这个问题上持明显的消极态度。

通过以上数据结果我们可以试推论,对一名教师来说,能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满足自身的职业需要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效。由此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讨论:需要和认知有关。人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产生一系列不同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如果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便会产生愉快的感觉和心理满足的体验;
如果不能满足,便会产生失望和不快之感。同时,人的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内在源泉,人的积极性就表现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是人的积极性的根本动力。所以,一些教师因为比较注重职业的内在价值,并且认为教师这一职业能比较好地满足他们的职业需要,他们就会有良好的内心体验,其职业行为也因此会比较积极。他们大多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工作稳定性也较大,能坚持不懈地钻研业务,全力以赴地做好教学工作。对教学给予的专注和特别的努力程度往往使得他们的教学成效高于其他教师。与此同时,较高的教学成效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强化教师有效且积极的职业行为,从中所获得的内心体验也会更加愉悦,其具有的职业需要就随之被进一步满足,并可能产生新的更高水平的职业需要,对自己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反之亦然。

当然,我们还需明确,绝对和机械地解释职业需要和教师一系列职业行为中的积极与消极表现以及职业需要与教学成效的相互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是不准确、不完备的。一方面,一些教师虽然自身的职业需要通过教师这一职业得到了基本满足,但却不一定取得高成效。我们认为,随着教师地位、待遇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发现教师职业外在条件的优越性。然而对这些职业的外在需要的满足是不能从根本上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另一方面,在教师职业需要的现实化过程中,我们应看到教师的职业需要在暂时还没有被充分满足的条件下是可以做出一些适应与调节的。因为需要本身要作用于行为,其间还有理性的处理过程,即经过思想动机的过滤和加工,这表现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其中明显的是意志与情绪的中介作用。教师的情绪反映了一定需要满足的程度,表现为满意愉快与失望冷淡的不同状态,影响教师的从业心境、职业的安定与职业转迁。但是不满足不一定就出现低情绪,因为一种情绪的产生不是必然的,而是可控制的,教师的意志可以对需要满足障碍引起的消极因素进行约束与克制,在教师的动机矛盾中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因此,配合教师需要的现实化,教师的思想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四、建议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结论,教学成效不同的教师在职业需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需要与其教学成效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据此,为了提高更多教师的教学成效,我们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为激发教师更高的工作热情,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效,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学校应加大改革力度,在进一步改善教师工作的外在条件以及物质待遇的同时,更多地提供给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创造空间、环境和机会,做到根据教师对工作的兴趣和爱好等特点,给予科学、合理的安排,分配工作时一定要恰当,做到人尽其才。

值日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教师/职业需要/教学成效/相关研究

【  正  文】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职业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运用调查法比较教学成效不同的教师在职业需要方面存在的差异,深入探讨教师的职业需要与教学成效之间的相互关系。

2.研究方法

(1)被试选取

选取原则:教学成效高的教师是指获得过区级或区级以上级别奖励的优秀教师;
教学成效一般的教师是指年过35岁,但从未获得过任何奖励的中年教师。需要说明的是,35岁这个年龄界限是根据塞普尔的职业价值观理论确定的。普塞尔认为,35岁以上的人已经经历了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各个时期,进入了职业价值观的成熟期(注:T.JERSILD  ETAL:《THE  PSYCHOLOGY  OF  ADOLESCENCE》,MACMILLAN  PUBISHING  CO.INC.1978.)。选取这个年龄段的一般教师基本上可以避免由于样本中抽取了一些有潜力的青年教师而带来的分析错误。

采用随机分层取样法对天津市七个市郊区县的13所中学的现任中学教师(不包括学校职员和行政干部)进行样本选取。其中重点校五所,一般校五所,较差校三所。本次研究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241份,有效问卷196份,其中有优秀教师66人,一般教师130人。

(2)  调查工具

a.工具。用修改后的WVI(修订版)进行调查。

b.问卷说明。根据塞普尔的理论,人们对社会间各种职业和从事这种职业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有三方面的需要,即满足生活的需要,满足社会人际关系的需要和满足劳动的各种活动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人会具有三类十五种职业价值尺度:一是内在职业价值,是指与职业本身性质有关的价值,如利他主义、独立性、创造性、智力激发、美感、成就和管理;
二是外在职业价值,是指与职业本身性质无关的价值,如工作环境、同事关系、监督关系和变动性;
三是外在报酬,包括安全性、声誉、经济报酬和职业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等(注:宁维卫:《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社会心理研究》,1991  (2)。)。这些衡量职业条件的价值尺度既以人的主体需要为前提,同时又结合并渗透了职业活动的特点,因此基本上反映了职业需要的各个方面。

塞普尔设计编制的量表(Work  Values  Inventory,简称WVI)目前仍在西方流行。我国学者对原量表进行了修订,本研究就借鉴了宁维卫的调查问卷。基于教师的职业特点,我们又在原来的60个项目中增添了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四个职业价值尺度项目,即育人的需要、与青少年接触的需要、休息日多的需要、付出与报酬平衡的需要,其中第一项属于内在职业价值,第二项属于外在职业价值,后两项属于外在报酬。(表1是对各变量标签的解释。)

为体现语言的时代性,在不曲解原意的基础上,我们对量表中的个别项目做了微小的文字变动。本研究的量表记分和原量表一样,采用五级评分法,分别为极重要——1分;
重要——2分;
不能确定——3分;
不重要——4分;
极不重要——5分。此外,为更清晰地使教师了解我们的研究内容,对指导语也做了较大改进。经过修改的量表在发放前曾得到有关专家的逐条鉴定和审核,经统计测定,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表1 变量含义

  标签

含义

  标签

含义

  AC

  成就

RR

  休息日多

  AL

  利他主义

SE

  安全性

  AS

  同事关系

SR

  监督的关系

  CR

  创造性

SU

  工作环境

  ER

  经济报酬

TR

  育人的需要

  ES

  美感

VA

  变动性

  IN

  独立性

Vb

  付出与报酬平衡

  IS

  智力激发

WL

  生活方式

  MA

  管理

YR

  与青少年接触

  PR

  声誉

3.发放形式

问卷由主试直接或间接发放,采用个别或团体测试两种形式。

4.统计方法

通过比较19种职业价值尺度的平均分来了解不同教师对这些尺度的评价情况,用因素分析法将它们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从而寻找教学成效不同的教师在职业需要方面呈现出的差异,同时还将结合排序和两因素的独立性检验等统计方法。

分析的演算过程主要在SPSS  9.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中进行。

三、结果与分析

1.  不同教师职业需要的因素分析

我们首先运用因素分析法来分别了解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对19种价值尺度的评价情况。按照估计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我们分别可以提取出六个影响优秀教师职业需要的因素和六个影响一般教师职业需要的因素。需要说明的是,被提取的因素都有绝对值较大的因子负荷系数(大于0.50)。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因素分析结果

公共因素   第一因素   第二因素   第三因素 第四因素 第五因素 第六因素

被试

优秀教师

IN.914

  SE.898

  AL.821

ER.806

SR.897

TR.911

ES.824

  AS.756

  YR.733

RR.716

MA.752

CR.812

  SU.709

  AC.682

PR.622

WL.761

VA.507

IS.524

一般教师

AL.634

  VA.599

  ER.653

SU.555

MA.633

SE.740

IN.758

  AS.775

  PR.746

RR.801

CR.865

ES.574

  WL.717

  SR.549

VB.614

YR.641

AC.530

根据变量的原始含义,我们可以对影响优秀教师职业需要的六个因子进行概括:每一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36.20%)主要与进取心有关;
第二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12.68%)主要与工作环境有关;
第三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9.85%)主要与社会贡献有关;
第四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7.99%)主要与工作优越性有关;
第五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7.02%)主要与工作方式有关;
第六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6.24%)则主要与育人这种工作性质有关。同样我们也可以对影响一般教师职业需要的六个因子进行概括:第一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28.58%)主要与自主性有关;
第二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11.28%)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关;
第三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8.48%)主要与工作地位有关;
第四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7.73%)主要与工作优越性有关;
第五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6.88%)主要与工作内容有关;
第六个因子(大约为总方差的5.28%)则主要与工作稳定性有关。

通过综合分析影响不同教师职业需要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

(1)  无论是优秀教师还是一般教师,他们对职业的几个主要方面都有所考虑,并且这些均可以归类为“内在职业价值”,如进取心、自主性、社会贡献、工作性质等;
“外在职业价值”,如工作环境、工作地位等;
“外在报酬”,如工作稳定性、生活方式、工作优越性等。这基本符合塞普尔的职业价值分类,同时也说明了测量的效度是可靠的。

(2)  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在考虑职业各方面的需要时存在一定的差异。概括地讲,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比较起来,在考虑职业的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的内在价值。这表现在优秀教师提取的几个主因素中,有三项集中概括了职业的内在价值,即进取心、社会贡献和育人的工作性质;
而一般教师关注较多的则是包括生活方式、工作条件、工作稳定性、工作地位等在内的四项关于职业的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

2.不同教师对各种职业价值尺度的评价差异

为更清楚地寻找到不同教师在职业需要方面的差异,我们展开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根据教师对各职业价值尺度的重视程度进行了排序,这个结果总体上反映了教学成效不同的教师对每一价值尺度重视程度的差异,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  总的看来,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在对各价值尺度进行排序时,二者之间存在差异。前者比较重视的是职业的内在价值,也就是与工作本身性质有关的价值,而后者则没有这种特点,这再次验证了前面的结论。这表现在:按照重要程度,优秀教师所列的居前五位的价值尺度分别是育人需要、成就、独立性、利他主义和智力激发,它们均属于内在的职业价值;
而一般教师所列的居前五位的价值尺度分别是监督关系、成就、利他主义、付出与报酬平衡、安全性,其中仅有两项属于内在的职业价值。

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赫兹伯格的双因素需要理论。赫兹伯格认为,人们一般有两类需要——外在职业需要和内在职业需要,这两类需要都会影响人的工作动机。然而,它们的作用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依托;
后者是前者的主导者和调节者,它可以控制和调节前者。工作环境与条件等外在职业需要是维持性因素,不直接激发工作热情,真正激发动机的因素是工作本身和完成工作的感受等内在职业需要,这些是真正的激励性因素。而调查结果正显示出,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注重职业的内在价值。正因为此,前者在职业生活中为追求和满足自身的内在职业需要,往往会更加专注于工作本身,他们的积极性肯定要高于一般教师。而工作的热情不仅会使教师本人经常地保持自我进取的精神状态,舍得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业务水平提高上花力气,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无形中被教师所感染和带动。在这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中,作为非智力因素,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涨的学习热情无疑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易取得教学的高成效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  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都非常重视成就需要和利他主义的需要,他们均把它们列于前四位之内。这与以往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即认为成就需要和社会贡献的需要是教师的共同需要。这与某些实证研究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如某大城市教育行政学院对二千二百多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所提供的结果,事业的成就感,期望学生成才是多数教师的愿望(注:晋劲敏、胡俊娟、何立婴;
《教师心理》,36页,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7。)。

(3)  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对管理、变动性、经济报酬、休息日多等几方面的需要都不太重视,这几项均被排在后五位。这说明权利意识在广大教师中间是比较淡漠的;
工作的多样性对教师来说是不重要的,教育工作具有的一些重复性、平凡性已被多数教师所接受。同时,就经济报酬尺度而言,他们均认为获得高职高薪是次要的。我们认为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教师职业本身的待遇并非极高,因此大多数教师入职时都不是为追求高待遇而来,其满足的标准是一般水平的;
二是教师进入教育情境中,个人的物质需要往往会向社会需要转化,教师的职业需要中就出现了物欲淡化与析释的过程。再有,教师们对休息日多这一尺度关注并不高,也就是说,教师职业特有的寒暑假并非在教师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

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教师与各职业价值尺度之间的两因素的独立性检验(见表3)。从结果中可以看到,在评价IN、SE、WL、SR、CR和TR等六个职业价值尺度时,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态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根据这几个X[2]值计算出的K.Pearson定义的列联相关系数C亦显著,均大于或等于临界值0.31,而其他几方面的差异则不显著。结合前面的已有结论,可以进行如下分析:

附图

(1)  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需要在工作中体现出自我的独立性。这主要表现在,优秀教师大都比较注重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坚持自己的想法,并支配自己的工作。这个结论与我国学者白益民等进行的教师个性与教学成效的相关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即高成效教师个性的共同特征中“独立性”处于中上水平。

(2)  一般教师与优秀教师更需要工作具有稳定性。这主要表现在,一般教师比优秀教师更加注重工作的安定程度,他们希望工作稳定、有保障,不愿失去工作。由此我们可以推知,许多教学成效一般或较差的教师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不钟爱于教育工作,但是为了拥有一份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社会中仍具有较大稳定性的工作,他们中有很多人宁愿持一种非积极的态度留在教育岗位上。如此,他们是很难取得高成效的教学成绩的。

(3)  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需要拥有自我的生活方式。这主要表现在,优秀教师大都比较向往下班后能从事自己喜欢和爱好的业余活动,能拥有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这反映了优秀教师们所具有的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虽然他们为取得高成效的教学成绩花去了许多课余时间和精力,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

(4)  一般教师比优秀教师更需要良好的监督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一般教师都非常渴望在工作中能遇上可以依靠的公正领导,他们认为拥有一个关怀、体贴、能常倾听意见的领导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认为,这与优秀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是不无关系的。他们大多认为,要顺利地展开教学工作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效,有好的领导做后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一线教师的个人努力。没有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和兢业爱岗的师德,高成效的教学是无从开始的。

(5)  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需要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主要表现在,优秀教师希望在日常工作中能进行丰富的想象,创造一些新东西,并能实现自己独特的想法。因为新事物的诞生或对新思想的推广往往不能循规蹈矩,机械地照抄、照搬已有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是不利于教学的改革以及创新的。现代的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并非因为他们是最好的教书匠,而是因为他们是工作的有心人,能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在同样的空间和时间里取得比别人更突出的教学成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创造性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特质,而这也恰恰是一般教师所欠缺的。

(6)  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热衷于教育工作。这主要表现在,优秀教师乐于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造就和感召他人,他们需要通过培育人才获得一种成就感。赫兹伯格的双因素需要理论告诉我们,教师职业所具有的特定工作内容和工作情感才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主要源泉。教书育人,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和造就下一代是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主要特点。而乐于从中获得成就感并非是所有教师都具有的心理。正如调查结果显示的那样,不同的教师在对“育人需要”这一尺度进行评价时有很大差异,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加热爱教育工作。

3.  不同教师职业需要满足程度的差异分析

在调查过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在职业需要方面存在的差异后,我们又针对从事教师职业对他们职业需要的满足程度进行了总的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

(1)  在优秀教师中选择满足程度“极高”的占6.0%,“高”的占28.8%,两项累计百分比为34.8%,可以说,有超过3/1的优秀教师认为教师这一职业能很好的满足自身的职业需要;
而一般教师中选择满足程度“极高”的仅占3.9%,“高”的占19.2%,两项累计百分比只有23.1%,可见,一般教师中只有少部分教师感觉自身的职业需要能从教师这一职业中得到很好地满足。经过检验得到的X[2]值为12.98%,大于X.[2,025],因此,我们有很大地把握说,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在教师职业对自身职业需要的满足程度这一问题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2)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无论是优秀教师还是一般教师,他们中都有占绝对多数的人(59.1%的优秀教师和76.9%的一般教师)认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在一般程度上满足自身的职业需要。

(3)  优秀教师中有少部分人认为教师这个职业不能很好地满足自己的职业需要,这表现在有约占6.1%的优秀教师选择满足程度“低”,而同时调查结果却显示一般教师中没有人在这个问题上持明显的消极态度。

通过以上数据结果我们可以试推论,对一名教师来说,能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满足自身的职业需要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效。由此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讨论:需要和认知有关。人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产生一系列不同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如果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便会产生愉快的感觉和心理满足的体验;
如果不能满足,便会产生失望和不快之感。同时,人的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内在源泉,人的积极性就表现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是人的积极性的根本动力。所以,一些教师因为比较注重职业的内在价值,并且认为教师这一职业能比较好地满足他们的职业需要,他们就会有良好的内心体验,其职业行为也因此会比较积极。他们大多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工作稳定性也较大,能坚持不懈地钻研业务,全力以赴地做好教学工作。对教学给予的专注和特别的努力程度往往使得他们的教学成效高于其他教师。与此同时,较高的教学成效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强化教师有效且积极的职业行为,从中所获得的内心体验也会更加愉悦,其具有的职业需要就随之被进一步满足,并可能产生新的更高水平的职业需要,对自己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反之亦然。

当然,我们还需明确,绝对和机械地解释职业需要和教师一系列职业行为中的积极与消极表现以及职业需要与教学成效的相互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是不准确、不完备的。一方面,一些教师虽然自身的职业需要通过教师这一职业得到了基本满足,但却不一定取得高成效。我们认为,随着教师地位、待遇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发现教师职业外在条件的优越性。然而对这些职业的外在需要的满足是不能从根本上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另一方面,在教师职业需要的现实化过程中,我们应看到教师的职业需要在暂时还没有被充分满足的条件下是可以做出一些适应与调节的。因为需要本身要作用于行为,其间还有理性的处理过程,即经过思想动机的过滤和加工,这表现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其中明显的是意志与情绪的中介作用。教师的情绪反映了一定需要满足的程度,表现为满意愉快与失望冷淡的不同状态,影响教师的从业心境、职业的安定与职业转迁。但是不满足不一定就出现低情绪,因为一种情绪的产生不是必然的,而是可控制的,教师的意志可以对需要满足障碍引起的消极因素进行约束与克制,在教师的动机矛盾中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因此,配合教师需要的现实化,教师的思想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四、建议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结论,教学成效不同的教师在职业需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需要与其教学成效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据此,为了提高更多教师的教学成效,我们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