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范文第1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州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扑救、以人为本、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灭火方针,把森林防火宣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草原教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州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扑救、以人为本、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灭火方针,把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贯穿森林防火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普及森林防火条例、法律法规、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基本常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森林防火意识,营造“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浓厚社会氛围,确保全县实现连续4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奋斗目标。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的领导,成立森林防火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三、宣传重点
主要围绕《森林防火条例》、《省森林防火条例》、《省人民政府2021年森林防火命令》、森林防火区域界定范围、林区野外火源管理规定、农田秸秆禁烧规定、森林防火报警电话“12119”、森林防火预警信息及响应措施、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基本知识和安全避险常识,中国森林防火微信公众号、省森林防火微信公众号、森林防火吉祥物“防火虎威威”等进行宣传。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森林防火宣传设施建设
积极协调争取宣传资金,加强对森林防火宣传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和补充更新,专项组织开展对固定宣传物周围杂草清理工作,确保宣传物醒目。做好公路两侧固定宣传物布设,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旅游景区、林区主要道路及进入林区的第一道关口上布设旗阵,规范设定旗桩,打线布设彩旗,提升彩旗布设标准和质量,确保宣传效果。充分利用微信“防火码”小程序对外来人员的入山时间、去往方向、事由及出山时间进行严格登记,及时有效掌握入山人员信息。
(二)森林防火宣传月、宣传周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以春、秋两个防期为重点,贯穿全年工作始终。春季4月4日至5月4日、秋季9月20日至10月20日为全县森林防火宣传月,各林场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开展大型集中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要结合“清明节”、“五·一”、中秋节、“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和“5.12”防灾减灾日、“4.4”防火虎威威诞生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普遍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宣传一条街等大型宣传活动(要有简报、图片和视频,做好宣传资料存档工作)。重要交通路段、入山口有旗阵、碑牌;
森林旅游景区有森林防火标识,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宣传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主要版面和栏目刊播森林草原防火公益广告,联合通信部门和气象部门发送森林草原防火警示短信。采取多样(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爱林护林、依法管火、群防群控的社会化森林防火氛围。
(三)精准开展重点人群宣传教育
通过悬挂条幅、设立宣传点、流动宣传车、宣传一条街,深入林区的街道、社区、厂矿、集市、学校等地开展森林防火宣传;
充分利用宣传车流动性进村屯入农户开展宣传,通过发放《省森林防火条例》、《省政府森林防火命令》、《联防协议书》等各种宣传品,加大对偏远村屯、分散村屯、零散住户、野外施工等重点部位和人群的宣传力度,消除森林火灾隐患死角。林场施业区内要落实好对智障人员、聋哑人、老人和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和监护工作,确保宣传到户、到人。
(四)开展重点时段宣传
在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等祭祀高峰时段,倡导文明祭祀活动,推广植树、送鲜花、网上祭奠等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方式开展祭祀活动,改变烧纸、焚香放炮等传统祭奠习俗,通过宣传,逐渐改变祭祀风俗习惯。认真贯彻落实《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省州秸秆禁烧视频会议精神,营造禁火声势,宣传禁火新规,大力宣传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规定,做到秸秆禁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五)联防联护宣传
加强林场区域联防机制。认真抓好与相邻森工企业局、林场与村屯、林场与厂矿、林场与沟系承包户联防活动。制定联防工作方案,组织召开联防会议,签订联防协议。并加大森林火灾高发时段、重点区域的森林防火宣传,营造防火声势,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能力。
(六)主要道路和旅游景区宣传。
在森林旅游相对集中时段,各林场要在辖区内的旅游景区等开展森林防火专项宣传活动,通过旅游公司、导游人员以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宣传卡等形式加强游客森林防火意识。要在景区显著位置布设森林防火标志或小提示牌。充分利用广播、景区资料等媒介面向游客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游客防火意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国营林场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宣传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督促,主管领导认真组织实施。要经常组织督查组,深入林区检查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开展情况,确保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的部署和措施落实到位;
各林场要根据实际制定详细的本级《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并备案。
(二)强化宣传档案建设
各单位要结合今年开展的固定宣传物设施建设和“清明”、“五·一”、“国庆”三个重点时段宣传,建立完善固定宣传物档案和宣传图片、视频资料档案。
(三)反馈工作动态
各国营林场要及时编写高质量的森林防火简报,积极报送本场森林防火工作动态,每个防火期不少于3篇,上报至县森林火灾预防中心微信群。森林火灾预防中心将择优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鼓励积极通过主流媒体刊登简报信息,争取推荐到省林业草原局或省林草网站、省级微信公众号。
草原教案范文第2篇
当前,随着国家草业发展和草业高等人才培养的需求,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正式下文颁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草业科学调整为“草学”一级学科,这为草业高等教育及行业发展提供了莫大的历史机遇。“草地资源学”是草业科学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具有内容繁杂、概念偏多、更新较快、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点,在现有条件下使得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难度都逐渐增大,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已明显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和现代教学的实际需求,最终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和学生不满意。为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案例式教学已逐渐引入并渗透到农业大学应用型学科教学当中来,结合多媒体图、影、声像等现代教学手段和生产一线案例及示范模式,能够较好学习及应用当前最新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生产实际的思想和理念。
一草业科学专业课程设计方案
草业科学是研究从草地资源到草地农业生产的草地农业系统的科学。它由3类因子群、3个主要界面和4个生产层组成。其中生物因子群居于核心地位,非生物因子群是生态系统的自然立地条件,社会因子群是草地农业系统所处的社会立地条件。三个因子群是基础课的依据;
界面是系统最活跃、最敏感、功能最密集的部分,是科学创新和新的分支学科的生长点;
四个生产层是设立二级专业的依据[2,3]。
以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最新修订的草业科学专业(090900)目录为例,培养目标是具备草业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相关领域及行业从事草业生产与保护利用、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是主要学习草业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资源保护及持续高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具备草业资源规划、经营与管理、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草产品加工、草坪与环境绿化、畜牧饲料生产等方面的实践应用及再学习的能力。根据草业科学一级学科二级方向的凝练,现有牧草学、草原学和草坪学三个课程模块。修读学分为170学分,其中必修课104分(表1),选修课44学分,实践环节22学分[4,5]。
他们研究型、实践型、探索型学习方法的培养;
对教师来说,可以提高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形象化和生动化,也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方法的发展和科学意识的培养。总之,案例式教学在草地资源学课程中的应用,期望能够在提高学生掌握、巩固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最终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2“草地资源学”课程简介
“草地资源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四川农业大学选用“十一五”国家统编教材《草地资源学》(朱进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共分十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草地资源构成要素,第三章草地与草地资源类型分类,第四章草地资源分布,第五章草地资源的功能与特征,第六章草地资源评价,第七章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第八章区域草地资源经营,第九章草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第十章区域草地资源信息化管理。
该课程是在继承与系统总结的基础上,从资源持续利用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理论与实践上突出草地资源的属性,资源的类型,资源的评价,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保护调控等内容。学生学习时应明确“草地资源学”是从生态经济学原理、生产经营学的角度,认识草地资源和资源开发利用原理与方法的科学。比如:对如何认识草地资源的概念、属性和类型的形成与发展;
如何开发利用资源,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很好地有机结合;
如何进行资源合理配置与布局,以便提高利用的整体综合效益;
如何加强管理与保护,以防止资源的浪费与破坏,保持资源持续、高效利用与发展;
从教学而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组织实施与宏观调控草业生产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培养[7]。
3案例式教学方法在“草地资源学”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法在“草地资源学”课程中的应用是在2009-2010学年开始尝试的,授课班级是本专业2008草学(二本招生)、2008草绿(草业工程与环境绿化方向,一本招生)2个小班,共70余人。为检验上课效果,同学们全部参与了学校教务处网上教师满意度打分评比,课程组设计了共50题的调查反馈问卷,具体实施过程见图1。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案例设计及分配,提高草地资源学课程教学质量
案例式教学将会改变学生一味学习书本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培养的现状,根据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积极倡导参与式、讨论式,使主动式学习方法融入到整个案例式教学当中,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教材前五章总论部分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在此理论及专业知识储备基础上,对草地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域草地资源经营等章节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例如:针对最新的2009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和2009年四川省草原监测报告,安排学生搜集资料及典型案例并做成PPT在课堂展示、讲解,并对比讨论与传统教材的差异,区别分析原因,这样学生参与意识及主动性都很强,课堂效果良好。
(2)重视双向交流,教学相长,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在案例式教学中,学生自己编写案例或拿到教师提供案例后,需要查阅各种学习资料进行主动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要求教师也要做足准备进行引导和讨论,教学相长,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采用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草地资源评价”章节,要求学生根据理论知识恰当提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法,并提供备择方案,讨论后组织实施,每人按要求写出规范文本,教师评分并计入课程成绩。
(3)完善案例分析与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案例式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授课教学队伍素质,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能力及综合素质。
根据“区域草地资源经营管理”一章内容,要求学生就自己家乡的草地资源、区划、保护、利用、经营管理等设计案例,课堂交流,使得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全国很多地方的不同草地景观、草地类型、草地利用现状和草地畜牧业经济,并可通过从本课程案例讨论中引申出后续案例。
(4)建立案例反馈及教学评价体系
草原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程案例;
烟草加工;
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
我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及烟草工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对工科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相关专业在核心课程的授课中应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以培养造就能干事、会干事、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满足时展对工科人才的需求[1,2]。以烟草加工为特色的烟草工程专业(方向)是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优势品牌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也是我国高校第一个烟草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主要面向我国卷烟加工行业,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可在产品设计与开发、工艺技术研究、品质控制、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3]。烟草加工技术课程是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专业课,主要围绕烟草原料到卷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在制品质量控制等原理及方法讲授,注重提炼加工过程中的共性基础物理过程,重在使学生掌握烟草加工的技术原理与方法,熟练运用化学化工等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烟草加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烟草加工技术课程是在本科阶段各门专业课开设的基础上,面向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如何避免授课内容与前序课程的同质化,实现基于已学习知识上的灵活应用,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尤其是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培养知识素质能力兼具的专门人才,是本课程教学团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文总结本教学团队在授课中形成的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介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的有益探索,旨在为相关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1基于课程案例设计的教学内容重构
案例教学是集知识性、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于一体的现代教学方式,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基于紧贴生产实践的案例设计重新规划课程内容是实施好教学过程的重要前提[4]。烟草加工技术涵盖从烟草原料到卷烟产品的整个加工过程、方法及相关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打叶复烤技术、制丝技术、烟梗加工技术、再造烟丝技术、卷接包等技术过程,其中涉及到的部分工艺过程已在前序课程中有所涉及。围绕着创新型、应用型、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以课程案例设计为导向,挖掘提炼烟草加工过程中的共性基础物理问题,从而深化串联、合理重构课程内容是前期所做的重要工作。笔者所在学校烟草加工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已经过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卷烟企业生产实践等教学活动,对烟草加工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从生产实践中导入案例,围绕案例开展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烟草加工技术共安排32学时,笔者将主要课程内容划分为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片烟尺寸调控、制丝特色工艺、切丝新方式及控制、叶丝干燥技术原理及方式、烟丝配送及卷制、卷烟材料研究与应用、卷烟产品质量综合评价等主题内容,在每部分的主题知识介绍中,均设计了来自于生产一线及前沿进展的教学案例。下面简要介绍两则笔者在教学中设计的课程案例。传统的卷烟制造工艺流程介绍方式,是按照原材料的加工顺序,逐一介绍各工序的工艺任务、质量要求与技术要求等内容。本课程授课中综合考虑烟草加工过程各工序,提炼其中涉及的共性基础问题,以使学生把握规律,抓住加工过程的本质。例如,笔者总结了热风润叶、松散回潮、加香加料等工序中涉及到的相转移/吸湿性基础问题,提炼了打叶风分、风选除杂、烟丝配送等环节涉及到的多相流动问题,从共性物理过程理解各工序的加工原理,为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烟草加工过程提供了思路。同时,让学生举一反三地进一步思考烟草加工过程中还涉及到的哪些共性基础问题,并举例阐述。在讲解打叶复烤过程中片烟尺寸调控手段时,以某卷烟企业在细支烟卷制过程中卷接质量问题频现引入,提出是由于烟丝结构与规格不适宜造成的,使学生思考烟丝结构与片烟尺寸的关系,并基于打叶复烤工艺过程及设备的认识,给出打叶复烤过程中能够调控片烟尺寸的可行途径;
同时,在讲解片烟切丝过程时,注重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切丝即是将片烟制成适宜于卷制要求的叶丝,其初心应围绕“适宜于卷制要求”开展,并且不应使烟丝色泽转深,此谓不改烟草“本色”,启发学生思考何为初心本色,作为一名学子应怀有怎样的初心使命。经过连续两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课程案例设计的烟草加工技术课程内容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创新意识,开阔了学习思路,训练了利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围绕课程案例的教学方法改进
围绕设计的课程教学案例,在课程授课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改变“满堂灌”式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和吸收的形式,充分利用基于“学习通”的网络教学平台,结合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采用问题启发式、师生探讨式、任务驱动式、小组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通过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班级同学划分为多个学习互助小组,对于部分案例的教学实施,可提前一周将相关案例资料发送给学生互助小组,例如以“国产卷接设备发展历程及趋势”为主题,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文献,课堂时间开展20分钟左右的PPT展示,并由老师进行针对性点评。国产卷接设备的发展历程折射了我国工业制造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在相关知识掌握的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我国装备制造的蓬勃发展与成绩得来的不易,凝结了国人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的精神。这种以小组任务为驱动、师生探讨式教学方法既督促了学生课前预习准备,锻炼了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又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升华,将价值引领自然融入知识传授中,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厚植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积极投身专业研究的使命感。
3基于多元评价的考核方式优化
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基本手段,对教学过程的开展具有反馈导向功能,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避免单一的期末考试决定最终成绩的传统模式,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将本课程的考核扩展为平时课堂参与度、案例任务达成度、过程作业完成度、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建立了基于过程评价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连续两学年的考核及学生反馈显示,培养出的学生对烟草加工技术的掌握及理解程度明显提升,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课程案例为载体的思政教育得到彰显。
4结语
本文探讨了如何围绕紧贴生产实践及行业前沿热点设计课程案例,将案例教学引入研究生烟草加工技术课堂教学。分别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改进及考核方式优化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同时兼顾思政元素在课程案例中的精准嵌入及彰显,通过以案例任务为驱动、师生互动探讨的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后续将继续优化课程案例,更好发挥案例对课程思政的承载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新华社,2016-12-08.
[2]王昌松,熊翠蓉.浅谈如何提高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以化工传递课程教学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5):7-10.
[3]张果,刘春奎,王建民,等.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卷烟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20,36(7):222-223.
[4]冯梅,曹辉,李晓辉.以思政案例为载体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20(Z3):37-39.
草原教案范文第4篇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议程中,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物权法草案未在审议事项之列。由于物权法是民事基本法,必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因此,物权法出台不会早于一年后的2007年3月。
物权法草案曾先后经历过三次审议。在第三次审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7月10日向社会全文公布了物权法草案,以广泛征求意见。截至8月10日,仅一个月内,全国人大法工委就收到意见和建议10032条。人们对这部法律的制定普遍寄予很高的期望。
按照立法机关早先公布的计划:物权法草案在认真研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然后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进行第四次审议;
在同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进行第五次审议,并酌情决定提请2006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
但物权法草案并未如期进行第五次审议。立法计划突然改变,引起各方极大关注。各种猜测不断见诸媒体和网络。到目前为止,立法机关并没有公开解释原因。
立法推迟的背后
事实上,从1998年开始起草以来,作为调整社会基本财产关系、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性法律,有关物权法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
民法学界关于物权的定义,物权法的体系、指导思想,乃至具体规则的设定上,都存在较大分歧,先后产生了多部物权法学者建议稿。最后提交审议的物权法草案,在其科学性上也受到不少批评。尽管如此,立法工作还是按计划进行。
2005年8月,也就是物权法草案全文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一个月后,北京大学教授巩献田以“一位中共党员、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一个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多年的教授所具有的党性、良心、知识和经验”向中央领导上书,并在网上全文公开了他的长达6000字的意见。巩认为,现有的物权法草案是一部“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违宪的产物”。草案没有坚持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鼓吹私有制”,因此是“开历史的倒车”。
按照目前普遍的说法,正是巩献田上书使得《物权法》立法进程延迟。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利明教授告诉《财经》,由于巩献田的上书,物权法的立法几乎被搁置了。
据《财经》了解,2006年1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讨论物权法草案的问题,法学界一些学者以及一些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与会者普遍认为,物权法草案并不违宪,因为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物权法对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私人财产平等保护,符合宪法精神。只有通过物权法的具体规则,才能更好地对国有资产进行保护。所以,物权法还是应该尽快出台。但据与会者透露,目前“情况仍不明朗”。
物权法起草小组专家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江平指出,这之中反映的问题显然不是那么简单。一个法学教授的上书并不可能导致一部法律出台的推迟。关键在于物权法争议的背后,反映着深层次问题。物权法是事关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法律,深刻触及了目前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如土地问题、房地产问题等等,而这些矛盾也是决策层所担忧的。因此,当有人提出质疑,尤其又是学者提出来,便成为一个契机,对物权法的争议,实际上已经变为对改革方向性的反思,其出台的艰难性自然不言而喻。
学术争议
巩献田在其批评物权法草案的公开信中强调:“我反对整部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并不反对98%的条款,因为那些具体条款的规定在法学上和形式上来说是对的和科学的。”
与巩教授主要反对立法精神而不反对具体条款相对应的是,法学界一些学者对于目前的物权法草案,恰恰是支持其立法原则,但对具体条款能否实现立法目的则提出质疑。
对于物权法草案稿,学界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征收、征用制度、农村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问题的处置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轶认为,在征收、征用问题上,物权法应该解决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曾经因为不规范而严重损害权利所有人合法权益的问题。现在草案中将“公共利益”作为征收的前提条件,但对于什么是公共利益,在立法上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界定。如果在立法上不明确范围,就可能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去损害民事主体的权益。他建议,最好是用类型列举、概括规定再加以程序控制来限定,以防“公共利益”成为脱缰野马。
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上,究竟是沿用已有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还是改为“农地使用权”的说法,学界也存在争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教授认为,改成农地使用权,可以使这个权利物权化,以保护农民的权益。但物权法草案最后不仅沿用了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说法,在规则设计上也遵循了原有的法律规定,严格限制农民将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抵押,并禁止农村宅基地的买卖。王轶教授批评说,限制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对农民权益上的侵害。至于农民的土地作为社会保障如何完善的问题,应该由国家另行考虑,而不应该和物权法的制定混在一起。
此外,物权法草案中有一些规定被认为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梁慧星教授提出,草案第55条规定,“道路、电力、通讯、天然气等公共设施,依照法律规定为国家所有的,属于国家所有”。梁认为,即使是“公共设施”,也仍然适用“谁投资归谁所有”的民法原理。国家投资的“属于国家所有”,集体投资、私人投资的,属于集体所有、私人所有。国家要取得集体投资、私人投资的“公共设施”的所有权,必须采用“征收”程序并给予合理补偿。否则不利于改革开放,不利于保护外来投资。
“坏事”还是“好事”?
2005年10月,在汕头大学召开的一次关于物权法的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环球法律评论》主编徐炳提出:“我们费大力制定一部法律,总要解决点实际问题,总应当把我国的立法向前推进一步。但经过对物权法草案的逐条审读,很难找出它出台了什么新制度、规定了什么新的法律原则,解决了中国现实面临的什么重大问题。基本上是把现有的法律制度进行整合。既然如此,又何必如此耗时费钱出台这样一部法律呢?”
江平则告诉《财经》,物权法尽管是一个新法律,但在物权法草案中,除了善意占有制度是新创的,其他一些法律制度其实都已经有了,只不过是分散的,物权法将它们统一起来。所以,物权法暂时出不了台,并不意味着日子就过不下去,权利受到侵害就得不到保护;
没有物权法,法院也照样能审理案子。而且从物权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以后,新修改的草案,有的是修改得不错,但也有些,修改得并不理想,甚至还不如原来的。基于此,物权法草案既然还不完善,不通过也未必不是好事;
匆匆忙忙出台一部不成熟的法律,未必合适。
梁慧星告诉《财经》,尽管社会各界对物权法十分关注,但实际上对物权法的重要性以及物权法法理的认识并不够,甚至包括很多立法者、决策者对物权法其实并不理解。梁慧星认为:“法学虽然是实用的,但也有其科学性。立法机关不能把立法当成一个形象工程,在没有作充分论证和没有确定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立法。”
梁慧星还强调,对于物权法,有的人不理解,并不奇怪,因为一直缺乏对社会的普及宣传过程。物权法草案公开,征集了一万多条建议,但物权法这样一个复杂的法律,一般法学教师讲起来都有困难,学生要学懂也很困难,普通老百姓怎么能看出问题来?草案是公布了,可工人、农民怎么表达他们的意见?又该听取谁的意见?这就涉及立法民主性的问题。应该更多地向社会灌输物权法的概念、精神,使老百姓能理解,这样将来制定出的法律才能符合人民的要求,反映人民的意志。
王轶认为,我国的立法普遍缺乏社会调查,很多条文让人如同雾里看花。物权法的立法在这方面做得同样远远不够。王轶曾多次参与物权法草案讨论,但他很少看到扎实的社会调查资料,因此,他认为,很多争议解决起来缺乏根基。比如,物权法起草中一直存在争议的典权问题,王轶记得在2004年8月的一次会议上,最高法院的几名法官参加会议。有人问他们,典权的案子现实中究竟有多少?他们的回答却不一样。“这个问题大家都认识到了,但没有人去做这个工作。”他说。
梁慧星认为,这次物权法立法是推迟,而不是停止。他希望各界利用这次推迟所赢得的时间来反思,并对草案修改、完善,这样反而可能“坏事变好事”。
草原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
理论教学;
实践;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27-02
“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是阐述认识草地资源和制定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总体方案的原理与方法的学科[1-2],是草业科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教学、科研及生产应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我校自1964年成立草原专业以来,就开始开设本课程(前称“草原调查规划”),至今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该课程成为草业科学专业中极具特色的专业课程[4]。该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强的一门课程,在生产中得到广泛需求与应用。但由于课堂理论课抽象性极强,在以往的理论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将实习课的内容与理论课的内容相联系,对理论课内容不能很好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的现象。因此,鉴于该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较困难的现实,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课堂理论课授课形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堂理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开课背景。由于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强的一门课程,在理论方面的阐述是草业经营的重要指导,如草业生产经营系统、草地发生发展与类型分类、草业生产发展规划原理与指导方针等。因此,采用理论(52学时,3学分)与实践教学(4周,4学分)独立设课的形式;
“实习―课堂授课”的“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模式。但学生学完理论课将步入社会,面对生产,可见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课程实习)―理论(课堂理论课)―实践(实际生产)”的专业课教学模式,而课堂理论教学是沟通课程实习和实际生产两个实践环节的中坚力量,将课堂理论教学实践化,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学情特点。开设“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理论课是在大四第一学期,上完实习课后,学生已具备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尤其是部分学生家庭以草地资源为经营对象。经过了大学3年的生活与学习,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对就业的帮助,在认知风格上部分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纯粹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论课堂授课形式并不能满足大四学生的认知需求,因此,对该门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实践化,充分体现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双强的特色,从而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
二、课堂理论教学改革的目标
1.知识目标。本课程的目标在于将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巩固实习环节,了解草地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草地分类、草地资源属性的基本理论,学会草地资源调查和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有关的技能训练。
2.能力目标。通过对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理解及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旨在面向草地生产、面向经济发展培养掌握草地资源基本知识,掌握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方法与技术的专业实用人才。
3.素质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合作,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精神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三、课程理论教学改革的方法
1.科学设置授课方案。按各教学单元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梳理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授课方案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应突破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课为主的授课模式,采用教师讲授、启发互动、自主学习、课后辅导、任务驱动、分组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授课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设计“教师带着学、学生自己学、知识拓展和实战演练”4个授课环节,并分配其教学时数,形成一套完整的授课方案。首先,教师带着学。通过教师讲解教学单元重点内容,穿插小案例与同学讨论,布置复习思考题与任务,提供书籍、期刊库等方法给学生教授新知识。其次,学生自己学。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再次,知识的拓展。教师讲解本教学单元知识点所涉及的技术与方法上成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观摩与参考,以达到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对知识的消化程度。最后,实战演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5]。因此,教师结合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多方案的假设或模拟生产设计的训练。具体根据生产实际设计草地调查、评价、规划等方面的需求案例,让学生分组解决这些生产实际问题,再次消化知识,以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进行优势互补。
3.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师生互动平台。为适应目前对信息量大、获取速度快的需求,同时符合学生心理,运用网络课程平台以及给开课班级立该门课程QQ群。在优化传统的教师面对面给学生直接授课与交流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使用网络特点,促进师生间及学生间网络上的互动,从而让学生及时了解授课动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4.充分发挥课程实习作为理论教学前奏的效果。由于本课程在课堂理论授课前学生在野外实习基地开展了4周的课程实习,为理论授课形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实习课,让学生采集草地植物、草地类型、草地利用等相关图片和实例资料,为理论课中学生自主学习与授课环节做准备。这样不但进一步增强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联系性,也提高了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5.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从“听、说、读、写”4个教学环节,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在考核内容上分知识点考核、实操考核、考勤考核3部分;
在考核时段上,分课堂训练考核、课后作业考核、期末考试考核3个阶段;
在考核方式上,弱化笔试成绩(占60%),强化平时成绩(占40%)。做到真正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理解程度。
四、课堂理论教学改革效益分析
1.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对每个教学单元设置的学习新知、案例分析、知识拓展和实战演练等教学环节,将实践与理论课结合起来,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实践化,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及应用能力,为学生步入生产实际搭建了实践平台,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理论教学实践化,改变了传统理论授课以教师讲为主的模式,尤其是实战演练,开启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是师生全方位交往的生命碰撞过程,既有师生间的互动,更有学生间的互动[6]。尤其是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这项工作涉及内容广,需要多方人员合作完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完成草地资源调查、规划任务的设计,增强了学生之间的行为互动、思维互动,以及知识和情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4.促进了学研产的融合。将理论教学实践化,教师及时将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及生产中的案例补充到教材和讲课内容中,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与解决案例中的生产问题,不但使学生了解了生产,而且教师也能从中受到启发,形成教学支持科研、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
五、讨论与结论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心理环境,课堂教学就是发生在这种环境之中以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为核心的师生交往、互动的活动[7];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课堂教学仍会是学校中的主要教学形式[8]。而理论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9],它重在向学生“输入知识”[10],理论教学一直在大学教学中备受关注,并拥有很高的地位。很多学者对理论课的授课形式[11-13]、理论课评价方法[14]、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15-16]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秉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这个简单而实用的理念,如何将实践行为运用到课堂理论课,彰显理论课在实践中的作用,这是上好一门理论课的新思路。通过教师带着学、学生自己学、知识拓展和实战演练系列课堂授课模式,辅以多媒体、网络等高新教学手段,将草地调查规划学理论课实践化,充分发挥教学实习作为理论教学前奏的效果,并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不但提高了学生对草地资源调查和规划方面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研产的融合,同时对完善“实践(课程实习)―理论(课堂理论课)―实践(实际生产)”专业课程培养链条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鹏.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许鹏.草地调查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3]吴咏梅,靳瑰丽,朱进忠,等.适应新形式,改革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教学实习内容[J].草业科学,2006,23(7):102-104.
[4]安沙舟.新形势下的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设想[J].草业科学,2003,20(6):82-841.
[5]Bruner J.S.,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ontemporary Critics of Education [M].Interstate Printers & Publishers,1970,(38).
[6]苏永照.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7,(35):132-133.
[7]崔丽.组织学理论授课方法浅谈[J].解剖学杂志,1999,22(5):472
[8]井晶.教学改革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2006,(6):109.
[9]沈显生.生态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之我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55-57.
[10]姚恩全,李作奎.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嵌入模式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J].教育科学,2009,25(6):47-50.
[11]梁洋.探索高效课堂理论及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J].高教论坛,2012,(11):74-75.
[12]强胜,高同军,宋小玲,等.利用网络教学替代课堂理论教学――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7,(1):44-46.
[13]马富春.纯理论授课中新教法应用[J].职教论坛,1997,(8):40.
[14]朱扣云,范忠泽,王宁华,等.临床教学医院“教师理论教学质量评估”学生问卷调查[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2):17-19.
[15]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1-84.
[16]朱方来,谭属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