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教案设计 >

背影教案【五篇】

时间:2023-06-12 13:2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背影教案范文第1篇关键词:档案意识社会档案意识档案机密性档案服务在档案界,社会档案意识一直是被大家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无论是档案学的理论探讨还是实践探索,社会档案意识始终被认为是影响档案学、档案工作以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背影教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背影教案【五篇】

背影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意识 社会档案意识 档案机密性 档案服务

在档案界,社会档案意识一直是被大家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无论是档案学的理论探讨还是实践探索,社会档案意识始终被认为是影响档案学、档案工作以及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社会档案意识究竟应当怎样界定?它的主要成因又有哪些?当前的社会档案意识又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仍不明晰。下文笔者将针对以上问题,尝试从全新的视角来探讨我国的社会档案意识与档案工作。

一、社会档案意识及其主体

社会档案意识界定的重点在于探讨社会档案意识的内涵及类别。陈智为认为,社会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认识,是社会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和反映程度的整体观念,是整个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1]黄霄羽认为,社会档案意识是一种伴随着档案和档案工作发展而逐步深入的认识。[2]海认为,档案意识是档案客观现象在人们大脑中的能动反映,是人们对那些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加以保存和开发利用的意识。档案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属于意识形态范畴。[3]颜海认为,社会档案意识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下为社会成员所共同形成的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看法、观点和意见。[4]

综合上述观点,不难看出各位学者对社会档案意识的一些共性见解:首先,社会档案意识的主体是社会全体成员,社会档案意识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对档案的认识共同构成,指出了档案意识的社会性;
此次,社会档案意识是社会全体成员对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与反映。这就意味着社会档案意识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人的档案意识会随着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拓展,形成新的档案意识。再次,由于社会档案意识具有社会性,在社会这个“结构复杂”的群体中,我们不难得知社会档案意识在形成与变化过程中会对档案、档案工作有着强大的“反推式”作用力。这就形成了社会档案意识与档案、档案工作的交互影响。简言之,社会档案意识是在社会的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影响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

可以认为,社会档案意识是社会全体成员对于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认识与反映的集合,同时这种意识对于档案与档案工作有着能动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社会档案意识根据思维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社会大众的档案意识以及档案专业人员的档案意识。

社会大众这里主要是指社会自然人中未接受过档案学专业教育以及未从事过或未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群体。这是社会的主体和主要组成部分,由于人数占有绝对多数,因此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是普遍意义上的社会档案意识定义的来源。因此,研究社会档案意识应以这部分社会群体为主要对象,才能够更准确地揭示和反映社会档案意识。但是,由于该群体涉及范围广、且不具备档案专业及档案管理的相应知识和技能,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理解并不准确,就容易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过于主观的“歪曲”的档案意识。因此需要以正确的思维方向作为引导。这在下文作者会进一步探讨。

档案专业人员则是除去社会大众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档案意识主体。这部分人员由于普遍接受过档案学的专业教育或是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实践工作,具备完整的档案学、档案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和系统的实践技能,对档案学、档案工作有着准确的认识和清晰的把握。档案专业人员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工作对一般社会大众的档案意识进行引导,指引其正确认识档案以及档案工作。因此,档案专业人员的档案意识会对一般社会大众的档案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社会档案意识形成动因分析

不同主体对社会档案意识的影响不同,然而社会档案意识的形成仍有其相应的成因。下文将通过社会背景、职业背景以及教育背景三个影响因子对这两大主体的社会档案意识的形成动因进行分析,论述不同影响因子的影响力。

(一)社会背景

社会背景的影响是在某种社会普遍认同下,大多数社会群体一致接受并遵循这种认同进行各种社会实践的行为。这是一种宏观范围的影响,在稳定状态下这种普遍认同难以被少数群体所改变。举例来说,档案的休闲利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较为普及,档案馆内普遍设立了休闲利用专区,而群众也经常走进档案馆,无论休闲或是查阅档案。这是欧美国家对于档案馆的普遍认同,这种认同引导国家的档案工作向更开放、休闲利用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会宏观环境来看,实现休闲利用仍有一段距离:从社会大众的角度来看,到档案馆休闲利用,仍然不是社会的共同认同;
而从档案工作的角度来看,目前档案馆对于休闲利用的各项设施、制度准备不够充分。因此,社会背景对于目前社会档案意识的形成影响重大。

对于社会背景的追溯可以发现当前社会主流档案意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与把握当前的社会档案意识,由于档案专业人员可以更好得把握社会档案意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因此档案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主动开展各项档案活动扩大影响,通过这些档案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来引导社会大众档案意识逐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背影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
资产评估;
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23-04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兼具,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为提升教学效果,探索从教师教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向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的主动式教学法转变,我们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企业价值评估课程中探索项目教学法,通过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课后持续学习,强化学生互动学习和团队学习,激发专业学习热情,加深专业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效结合,提高本科生社会交往和互助合作能力。

一、“企业价值评估”实践教学的困境

“企业价值评估”是资产评估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很强但同时也需要结合实践才能融会贯通,因而实践性教学成为“企业价值评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嵇尚洲(2010)提出“企业价值评估”教学应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实践课教学方法革新来改进教学效果[1]。很多学者提出资产评估的实践课应包括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习等方法,而案例教学是最常用的提升课程实践性,增学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但案例教学的效果也受到很多教师的怀疑。一方面,有研究从教师角度分析,认为高校缺乏具有从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使得案例教学难以深入,学生真正从案例中获得实践知识的可能不大(赵剑锋,2013)[2]。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分析也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的随意性很强,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主动参与讨论(孙旖旎,2012;
程玉英等,2012)[3]。陈蕾等(2015)通过首都经贸大学资产评估课程案例教学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规模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合理分组,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投入度;
开展小组讨论与问题辨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明显效果[4]。陈蕾等(2015)已经采用

GROUP STUDY合理分组的一些方法,但还是停留在小组讨论阶段[5]。

二、“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的引入与误读

小组讨论在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等很多教学环节都会采用,很多人认为小组讨论就是GROUP STUDY,导致这种教学方法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教学研究中笔者没有发现任何文章对GROUP STUDY在资产评估系列课程的应用进行研究,而这种教学方法却是北美实践性教学最为常用,并且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

很多教师认为GROUP STUDY只是教学环节一种辅助方法,忽视了这种团队学习可以贯穿课堂内外,是北美MBA教学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把课堂教学的问题带到课外,通过团队的共同调查、研讨,寻找解决方法,获取可能结果,最后在课堂再进行总结和提炼,这是一种可以贯穿始终的方法,在学生的暑期实习、社会活动中都可以采用,而事实上在大学阶段获得成功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采用团队学习的方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三、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的应用

经历高中阶段痛苦的“填鸭式”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对互动体验强烈的电子游戏疯狂热爱就很容易理解了,而现有的教学方法仍然偏重“讲述性”,轻互动式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兴奋点和满足感,相较于单调乏味的课堂,学生更乐于从事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大部分学生的社交经验和组织能力都来自社团活动。而我们的教学中互动类教学却过于稀少或流于形式。

GROUP STUDY是互动教学的重要方式[6],包括四大要素,即小组构成、小组学习计划、小组考评、小组学习地点。其中:1.小组构成包括小组成员的知识背景、学习风格,以及成员数量等。小组成员知识背景相对统一有利于大家达成共识,团队合作会相对容易;
小组成员知识背景复杂则会带来多方面的知识分享,有利于小组对问题形成正确认识。而学习风格主要指不同成员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形成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1983年由Peter・Honey和Alan・Mumford在总结kolb的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学习风格:行动型、反省型、理论型、实际型。

2.小组学习计划包括选举小组领导、成员分工和学习承诺等,选择一个好的小组领导非常关键,小组领导负责召集讨论、组建微信群、安排讨论地点和引导讨论进程。如按照Case Study,Market Simulation等需要对小组讨论进程进行引导,选取估值计算中一些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演练、比较和讨论;
Group Study首先从责任分工Team Contract开始,建立自我评价机制,小组间竞争机制(Jigsaw)。

3.授课教师需要对各小组的案例讨论、模拟实验等建立Observation考评机制,在小组考评中需要把讨论过程、成员参与的程度、解决问题方法以及外部资源利用等综合在一起,结合最后的小组结果陈述进行打分考评,因此教师需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走动,参与讨论,观察小组的讨论过程。考评通常分为各小组互评和教师考评。

4.学习的地点选择也非常关键,北美的图书馆一般设有专门的讨论室,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微信等方式越来越常见。GROUP STUDY在“企业价值评估”课程中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对估值中一些复杂环节保持持续讨论,可以不断对市场中价值评估的动态信息进行及时讨论,尤其对于课程论文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学习对学生社交能力有显著作用。学生在团队相互学习中可以学得更好,更好理解教学内容,比传统教学方法延续更长时间,更好地提升项目质量和业绩 (Dillenbourg,1999;
Gross Davis,1993;
Soliman and Okba,2006)。团队教学也帮助学生开发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和推理能力,表现为语言交流,清楚明白的表达,承担责任和愿意合作(Schlichter 1997)。团队每个成员的作用和交互作用决定团队的效率和成功,团队成员在交往过程中社会交往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的学生,通过团队学习能够更容易主动接近其他人,培养主动沟通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对比北美大学生,国内大学生往往较为内敛,不具有主动承担责任的勇气,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方式往往较为被动。这种现状可能与大学缺少团队学习等互动类学习方式有关。

团队构成对团队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团队如何构成可能会影响学习的结果(Webster and Sudweeks 2006;
Martin and Paredes 2004),因而采用合适的方式组成团队可能会解决很多问题(Muehlenbrock 2006),国外对于团队成员多样性的研究已经关注到团队成员的心理特征、个性以及价值观的差异,偏好和信仰(Harrison et al. 2002)。团队不同的构成方式中有一种是根据成员的不同学习风格来分,在很多研究者看来这种方式组建团队似乎是非常有效(Al-Dujaily and Ryu 2007)。Group study可以让不同风格的学生互相帮助,通过合理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不同学习风格的人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合作型或者主动型的学生更容易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而被动型进入深度学习较难(Esma Colak, 2015)。学习团队的异质性对相互补长取短,不同的学习风格对团队的复合型思考非常重要(Maria Kyprianidou.etc,2012)[7]。团队不同的知识背景同样对团队的合作与交流产生重要影响,在科研团队中不同的价值观和知识结构会增加团队交流的障碍,降低创新活动的成效。而在企业管理团队决策中,过于单一的知识背景和行业经历会使得团队学习效率下降,群体性思维现象严重,增加决策风险。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团队学习对于国内大学生开展互动式学习、培养社会交往能力非常重要,鉴于大学生知识结构普遍差异不大,我们认为团队成员应尽量精炼,因此形成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一:在团队学习中,成员数量少学习效果更好。

在国内开展团队学习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知识结构相对一致,因此团队中出现有差异的知识结构可能会对学习效果有显著作用,形成假设如下。

假设二:在团队学习过程中,知识结构的多样化与学习效果正相关。

相对于北美大学生,国内大学生学习风格较为被动,主动沟通型的人在团队中较为重要,因此团队的风格越多样对学习效果的作用越显著,形成假设如下。

假设三: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学习风格的多样化与学习效果正相关。

四、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在“企业价值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利用2015―2016第二学期同时上“企业价值评估”5个班的机会,选择102名学生,共12个小组,在教学中开展GROUP STUDY,从团队构成、学习风格、知识背景、学习环境、讨论时间以及学习效果等对团队学习的过程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耐哦尤嗽笔量上,团队人数分别有10人以上、8―10人、6―8人、5―6人。学习小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再调查不同小组的知识背景和学习风格等基本信息。

从学习风格上,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主动沟通性、被动接受型和思考沟通型。

从知识背景和学习特长方面,主要有三种背景,分别为数理背景、公司金融背景和文学背景。资产评估专业学生主要知识背景都是大学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获得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公司金融知识,其他知识背景的学生相对较少。

从小组学习环境来分,主要通过微信、教室、寝室来进行小组讨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小组讨论采用微信群方式越来越方便。

从讨论时间看,最长的为半天,最短的20―30分钟,一小时左右比较常见。

案例讨论的评分是由教师打分和学生自评综合而成。案例资料会事先分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外的学习和讨论,再到课堂参加案例讨论,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因而小组的讨论结果是综合了课堂和课外两方面的学习过程。

我们把单一学习风格人数占团队总人数60%以上定义为同质性风格团队,设为虚拟变量,值为0,其他的则视为异质性团队,值为1。我们把单一知识背景占团队总人数60%以上视为同质性背景团队,设为虚拟变量,值为0,其他的则视为异质性团队,值为1。再通过对12个小组的课堂案例分析打分,研究风格特征、知识背景对团队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12小组的各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POOLED OL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学习风格、知识背景和小组成员数都与学习效果显著相关,其中小组成员数量与学习效果负相关,而学习风格和知识背景均与学习效果正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北美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五、总结及展望

我们的研究涉及了团队构成、团队评价与学习地点等多个环节,我们对于团队成员数量与学习效果的研究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国外研究发现团队成员5―6人最为合适,我们的小组构成中5―6人恰好是最小规模分组,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而人数较多的小组学习效果普遍下降,这提醒我们今后在小组人员数量上要控制在5―6人,见图1。

我们发现广泛的知识背景对于小组学习效果有利,现在大学生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都较为接近,因此组建团队时要形成复合的知识背景并不容易。在实践中通常会采取把相似背景学生置入同一小组的做法,按照我们的研究结果以及国外相似的研究,这种做法都是不合适的。

我们发现了学习风格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通常认为小组中主动沟通型的人越多小组学习效果越好,我们的研究发现并不如此,学习风格的多样化更为重要,不同学习风格的人集合在一起更容易取长补短,善于交流加冷静思考会使得每次小组讨论的质量更高,因此异质性的学习风格对于GROUP STUDY更有利。

GROUP STUDY在国内的研究不多,我们的教学实践还带有实验性质,在团队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组建团队时,教师本身缺乏经验,团队采取教师主导组建,还是学生自主组合,教师主导团队组建有利于贯彻团队合作的总体策略,但由于对于学生的学习风格等具体信息不明,也难以操作;
学生自主则变成自组织,缺少总体把握和控制。

团队课外活动完全是小组学生的自发学习过程,学习过程面临无法监督和检查的问题。笔者发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开展的金融案例大赛在学生中影响很大,而为比赛组建的团队凝聚力很强,经常主动找教师请教问题。这个现象反映了团队的学习也需要激励,如果我们最后对团队学习的结果给予优厚的奖励,对团队自发学习会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因此笔者在动员学生组建团队时,鼓励他们以此来形成金融案例大赛团队,或者争取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让GROUP STUDY真正成为学生大学期间的长期学习形式。

团队学习要能长期持续下去,保持团队的凝聚力非常关键。团队凝聚力需要有一个可以随时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最好有一位指导教师能长期跟随,这显然不太现实。但是微信群给团队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空间。利用微信群一位教师可以同时指导3―5个学习小组,随时了解不同小组面临的问题,并且参与讨论,微信群这种移动互联网学习方式为团队学习开创了新的学习空间。

团队学习中如何平衡积极型的学生和消极型的学生也很重要,主动沟通型学生通常在团队学习中付出更多,而被动接受型通常缺乏主动参与意识,造成团队合作的不平衡。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制定比较详细的团队分工,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特点,积极型学生多做组织工作,而消极型学生可多做资料收集等案头工作,相互配合。

团队学习的另一个难点在于考评,我们强调考评方式一定要包含OBSERVATION,要把讨论过程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只看结果。某种程度上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案例讨论、模拟实验等环节增加教师,可以把教学团队、助教等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相互之间可以双向合作,支持对方的互动教学。

GROUP STUDY方法初步\用已经取得较好效果,我们在总结基础上,将充分借鉴北美商学院成熟经验,发掘上海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探索“海派”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嵇尚洲.企业价值评估教学方案设计探讨[J].黑龙江教

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

[2]赵剑锋.案例教学模式在资产评估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4).

[3]孙旖旎.资产评估专业企业价值评估课程案例教学实践

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6).

[4]程玉英,刘丽,周晓辉.资产评估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4).

[5]陈蕾,王敬琦.资产评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资产评估,

2014,(12).

[6]杨慧瀛.“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针对经管类课程[J].北方经贸,2012,(5).

[7]Esma Colak,The 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the learning approaches of students with

背影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问题;
思考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基础课程。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具体分析和研究,丰富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一、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本身不够规范、丰富、合理,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

案例教学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案例质量影响。目前国内案例教材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国外案例过多,本土案例较少。国外企业文化背景和国内差异极大,且国外案例一般较长,学生对案例的制度背景等多方面缺乏了解,不利于分析案例;
案例之间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只局限于知识点;
案例只重叙述,而缺乏必要背景材料,致使学生无法进入角色进行分析;
案例陈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案例缺乏科学设计。

案例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当多种角色,既要做案例教学设计者和组织者,又要做好引导者和激励者,还要充当观点的提炼者和总结者。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能力,但由于条件限制,教师无法长期深入企业,一些教师甚至没有任何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掌控能力严重不足。

(三)学生适应案例能力不强,积极性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影响,学生已经形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同时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实践经验不足,对于案例教学这一全新方式普遍适应不足,要么束手无策,要么答非所问,形成畏难情绪,挫伤学习积极性。

(四)固定课时限制了案例教学的运用

管理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通常是在第一学期开设,课时一般在70学时左右。而案例教学是一种较为耗费课时的教学方法,讨论一个案例有时就需要1~2个课时,如果案例教学课时所占比例太多,就会影响基础理论的讲授时间,而对于大一学生而言,系统理论知识还应该是主体。这个度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形成理论讲授仓促、深度不足、案例教学也不能充分开展的状况。

二、完善案例教学的思考

(一)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

1.选择案例要有针对性。案例的选择必须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主,与教学目的相吻合,而且要考虑教师对涉及的环境背景、知识领域、处理问题的经验,以及学生是否易于接受的程度以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之间的关联度。

2.选择典型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管理理论知识,把管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最终转化为技能。

3.选取案例时要注意国内外案例相结合,突出本土化案例。属于管理基本理论与原则研究性问题可直接选用国外优秀案例;
而对于具体管理实践环节的研究,最好选用国内案例。

4.选取案例要新颖,有吸引力,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贴近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5.案例要短小精悍,难易适度,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案例教学的投入,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要加大案例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硬件设施的建设。如“管理案例库”“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创建等。这样可以进行仿真模拟,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体悟管理实践,使管理学的教学更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在增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创造和学习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案例教学研讨会,或外出观摩,或聘请专家、教授,讲授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点、关键步骤;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安排管理学教师参与企业管理活动,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充实教学内容。

(三)提高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

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做好导演角色,把握方向,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广开言路积极发言,要充分给予每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应将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考核,作为期末成绩重要组成部分,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课时比例

在课时受限的情况下,可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做一些适当调整,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内容进行系统讲授,对一般内容讲授要点,则可节省时间进行案例教学。

(五)采用多种案例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形式要不拘一格多样化,寓言故事、经典名著、拓展游戏、精彩电影等等都可作为案例教学形式,如讲授组织文化、领导、沟通时可放映《亮剑》片段,感受亮剑精神;
讲授决策时,可通过头脑风暴游戏让学生开启创造性思维,既增强学习兴趣,也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陶应虎.案例教学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背影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案例引入 案例讨论 案例评价总结

建设工程法规是建筑施工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学习掌握相关建设工程法规知识,对于建筑业从业单位、从业人员依法从事建设活动,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恰当履行应尽义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法》《招投标法》《安全生产法》《合同法》等法律规章知识,应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枯燥的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条款知识、融入生动典型的建设活动实际案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建设工程法规知识解决建设活动中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一、案例教学简介

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法”,它缘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通常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进一步理解掌握教材中相关知识、原理。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作为主要教学素材,将学生引入到实际的案例背景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工作情景的分析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许多课程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一)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具体化,使之处于形象生动的情景中,通过联系实际工作,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让学生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原理。(二)案例教学可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成功与不足,进而针对不足之处寻求进一步完善的方法。(三)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讲授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抽象的知识原理,并能达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成效。

二、建设工程法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法》《招投标法》《安全生产法》《合同法》等法律规章知识,这些法律规章知识本身显得抽象,也比较枯燥乏味,采用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法律规章知识具体化,通过建设活动工作中实际案例情景,拉近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教学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学习建设工程法规知识目的在于应用,学生将来毕业后在建设活动工作中,能够应用所学的法律规章知识,做到依法从事建设活动,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恰当履行应尽义务。这就要求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建设活动实际工作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实践应用性。采用案例教学法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最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决定了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目前,国家在各行各业广泛推行执业资格制度,建设行业也不例外,学生将来毕业后参加各级各类建设执业资格考试时,建设工程法规是必考科目之一。从考试试卷考核的内容来看,主要通过一些实际工作情景或案例的形式来检测考生对建设工程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来看很有必要采用案例教学法。

三、建设工程法规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案例引入

在建设工程法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相关建设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来确定相应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案例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案例,案例教学也就无从谈起。选择适当的案例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建设工程法规教学案例通常应满足以下原则:一是实践性,指建设工程法规教学案例应符合建设活动的实际,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相关建设活动;
二是相关性,指教学案例必须与建设工程法规知识紧密相关,能有效地实现相应教学目标;
三是代表性,指教学案例能反映建设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般情况,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四是全面性,指教学案例背景资料应尽可能涵盖建设工程法规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学习《建设工程招投标法》时,在实际建设招投标活动中,由于施工单位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方式,可能导致投标文件被拒绝,或者成为废标,情形严重的甚至可能被没收投标保证金,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根据上述案例选择原则,对于建设工程招投标法案例选择时,则应尽量涵盖什么样的投标文件会被拒绝,或者成为废标,甚至被没收投标保证金情况方面的建设工程法规知识。教学案例具体内容如下。

【背景资料】

某建设工程项目依法进行招标,招标文件规定2011年3月15日为投标保证金提交的最后时间,2011年3月16日上午9:00为投标截止时间。A、B、C三家公司在2011年3月14日提交了投标保证金,在2011年3月16日上午,A公司由于路上塞车赶到投标现场时已是9:01,但此时开标工作尚未开始,B公司在2011年3月16日上午8:30递交了投标文件,由于时间仓促投标文件密封签上忘了加盖单位公章,决定在开标时予以澄清说明,C公司在2011年3月16日上午8:45递交了投标文件,为了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在投标文件中伪造了一项工程业绩证明资料。

【问题】

招标人是否应接收A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说明理由。

B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是否应作废标处理?说明理由。

招标人对C公司提交的投标文件及投标保证金可做怎样的处理?说明理由。

(二)案例讨论

建设工程法规案例教学目的在于配合课堂教学进度,通过教师教授有关建设工程法规条款知识,然后进行案例引入,组织案例讨论。例如在讲授完建设工程招投标法知识后,引入上述案例背景资料,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和督促学生应用招投标法知识,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小组讨论、集中交流,最终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步骤:

学生熟悉案情,拟写发言提纲。案例背景资料及问题一般提前一周左右印发给学生,学生课前预习熟悉案例,然后查阅资料,调查研究,解答问题,拟写发言提纲。比如在组织建设工程招投标法教学时,我将上述背景资料及问题提前分发给学生,有的学生非常认真,上网搜索招投标法相关资料,有的走访招标公司、施工企业,请教有关专家,深入调查研究,做好案例讨论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前准备的检查督导工作,并将学生拟写的发言提纲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组进行讨论,推荐小组代表。为了便于案例讨论顺利开展,采用4-6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一般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即各小组成员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推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各小组长负责召集本组内学生进行组内案例交流,这一阶段工作可安排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后综合各人不同意见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讲话稿,推荐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优秀学生作为小组代表,准备参加全班的案例讨论。

全班案例讨论,各组代表发言。全班案例讨论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各组代表逐个上台发言,为保证公平性,发言顺序采用抽签方式确定,在各小组代表发言时,要求其他各组成员保持安静,并做好记录;
第二阶段各小组观点相互辩论,目的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最终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例如,在组织建设工程招投标法案例教学时,在案例讨论阶段,根据前述案例背景资料对问题1,有的小组认为招标人可接受A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理由是路上塞车属于客观原因而非主观意愿,同时迟到仅1分钟时间且开标工作尚未开始,不会影响到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
也有小组认为招标人应拒绝接收A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理由是A公司递交投标文件时为9:01,而招标文件载明的投标截止时间是9:00,依据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招标人应拒绝接受投标截止时间以后递交的投标文件。对问题2,有的小组认为B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应为有效标,原因是投标文件密封签上未加盖单位公章,显然属于一般性工作失误,不影响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经过澄清说明之后不影响投标文件的有效性;
但也有小组认为,B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应作废标处理,因为投标文件密封签上未加盖单位公章,可能会影响投标文件的法律效力,失去法律效力的投标文件应作为废标处理。对问题3也引起了各组间的激烈讨论,大家各执己见针锋相对,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此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加以引导,为大家创造一个有序、自由的讨论氛围,不必参与讨论和发表个人意见。

(三)案例评价总结

在学生对有关建设工程法规案例讨论结束后,首先,教师应对各小组的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依据各小组表现情况评选出优秀、良好、一般三类等级,并记入平时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学期综合成绩评定的一部分,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根据案例背景资料及问题,并结合学生小组发言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阐明有关建设工程法规案例分析的要点,指出各小组发言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例如,在前述招投标法案例教学时,根据背景资料对问题1的分析应主要围绕“投标截止时间”这一要点进行,并结合招投标法有关规定展开论述,而不是从“情理”上去推论,情与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前面谈到的各小组对问题1所持的两种不同观点,孰是孰非也就不言而喻了。最后,在教师评价总结结束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独立撰写案例分析的心得体会报告,由教师逐份批阅,评定作业成绩,以此锻炼学生运用建设工程法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有关建设工程法规条款知识的理解。

实践表明,建设工程法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枯燥的法律法规条款知识融入生动形象的典型案例中,通过建设工程法规案例引入、案例讨论及案例评价总结教学环节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建设工程法规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最终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建设法规知识解决建设活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背影教案范文第5篇

一、组织学生阅读与文本对话

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须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认真的潜心阅读,通过搜集、处理、加工信息,获得阅读文本的独特体验,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与文本的作者进行思想上的对话交流。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理解不透、感知不到的地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初步理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8年级上册的《背影》一课时,对于这篇描写父爱真情的经典作品,老师在简单介绍了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之后,让学生首先进行自主阅读,感知课文的内容和写作风格,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为了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背影”是谁的?课文一共几次写到“背影”?“背影”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背影”所揭示的主题、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迅速地开始阅读课文,了解文本的内容,体验作者的感受,寻找问题的答案,顺利地完成了与文本之间的交流,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背影”是父亲的背景,课文共4次写到了“背影”,在父子分别时看到了父亲的背景,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抒发了父亲关心儿子的真挚情感,很好地完成了与文本的对话,有利地推动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由这个案例不难看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须要加强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理解文本的内容,激发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观念。

二、学生结合文本与老师对话

通过各种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与老师进行对话,形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智慧,促进课堂生成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8年级上册的这篇著名的描写至爱亲情的《我的母亲》一课时,老师改变了自己唱独角戏的方式,采取与学生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由原来的“听众”转变为“参与者”、“交流者”。老师首先设计了问题: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理解“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这句话的意思。为什么说“母亲”又是“严父”呢?课文主要围绕着“母亲”写了哪些事情?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文,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出了答案,“说明作者的母亲平常对于他的管教非常严格”。“母亲主要的品格体现在: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
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
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老师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答案的要点,再进行强调。接下来,老师又让学生默读课文,“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学生们在默读完成后,又进行了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讨论总结写作特点。老师问:“是怎样来刻画母亲形象的呢?”学生结合讨论的结果,有的说:“课文写了很多典型的事件,通过母亲处理这些事情的态度来体现母亲的性格特点。”老师又让学生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学生通过阅读理清了课文的顺序。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有意义的生成。

三、激发实感与自我展开对话

俗话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色。”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领悟文本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情况下,学生也自然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老师须要通过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释放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创造性地展示自己,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