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教案设计 >

2023设计教学【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13 16:5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设计教学范文第1篇1、双主教学模式。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保留传统的“传导———接收”教学活动开展方式的基础上,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艺术设计是一个自主创作的过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设计教学【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设计教学【五篇】

设计教学范文第1篇

1、双主教学模式。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保留传统的“传导———接收”教学活动开展方式的基础上,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艺术设计是一个自主创作的过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充分利用双主教学模式,能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得到有效发挥。教师要注重情景的建构,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经验对新知识进行顺化,并使其根据反馈信息形成对问题解决方法的自主构思。此外,双主教学模式还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与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建学习团体,通过各类信息设备的支持开展相关理论、课题的讨论,使学生间形成思维共享,共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2、3P1D教学模式。当前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师布置课题、学生搜集资料、构思、确定设计方案、设计图展示、教师评价的顺序,课堂上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与学生交流存在一定缺陷,利用3P1D模式能够有效处理这些问题。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要注重以下几个基本点:

(1)教学中的课题选择(Project):教师的课题的选择上可以是实际设计项目或非实际练习,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注重对课题内容的构想,在保障课题要求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可操作性与时代性的课题,并根据实事求是原则制定规范的评定标准,便于学生把握艺术设计方向。

(2)课堂教学质量(Process):教师要注意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项目,对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进行系统性提升,在学生课堂项目评定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对学生作品开展点评,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

(3)设计说明(Description):教师应把学生的设计说明作为其成绩的重要参考因素,培养学生对课题认识、设计方法探索、图纸模型绘制能力,在艺术设计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眼、脑、手的全面训练。

(4)课题陈述(Presentation):教师在学生进行课题陈述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设计构思、问题处理方式、语言组织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考量,结合学生设计方案为学生指出设计亮点及存在问题,在设计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设计师基本素质的培养。

二、艺术设计教学理论体系的完善策略

1、与时俱进,提高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性。艺术设计是一门更新速度极快的学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若只关注于学生对事物形态的描摹能力,则易使学生丧失应有的个性表达与自主创新能力。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手段加以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地融入新型教学手段与流行设计元素,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具有时尚元素的影视剧展示等手段向学生表现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自主创造欲望。

2、推进教学目标分层化。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对具体教学目标进行有计划、有层次的设定,例如大一学生要加强对基础课程的巩固,大二学生要实现专业课程的初步入门,大三则要全面提高专业素养。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可采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艺术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尽量做到简明扼要,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建立艺术设计教学整体框架。在图形技术、色彩、传播等艺术设计基础原理方面,有必要对艺术设计教学的整体框架进行科学建造。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务必保证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使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培养能够始终贯穿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

设计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学

0.引言

对于一名大学教师而言,教学工作是首要工作,是其在学校的立身之本。一方面,很多学校都建立了教学评估机制,由学生评价教师上课水平,而且这种评价将直接影响教师个人的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
另一方面,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讲好课和培养好学生也是教师自身的职责和内在的愿望。如何做好教学工作,是值得每一名大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般来说,大多数教师虽然在各自的专业方向上是专家,但是在教学上可能并不擅长,尤其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非常缺乏教学经验。事实上,很少有教师接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对于如何授课,全凭个人的摸索和钻研。笔者也曾经经历过那个阶段,在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时,由于缺乏经验,不知如何上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念讲义,结果可想而知。经过数年的学习和钻研,终有小成,在教学工作上做出了一些成绩,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愿与各位读者分享。

1.课程定位

教师在承担一门新课教学,准备具体的授课内容之前,首先要了解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例如,该课程是大学几年级的课程,有哪些前置课程和后继课程,每周的授课学时有多少,有无实验课时等。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它没有前置课程,后继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实践等。

其次,教师要深入了解课程的授课对象。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任何一堂课,任何一部分内容,都有难易、深浅之分,而且讲课的速度也很有讲究,对于其中的分寸把握,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背景的情形下才能定夺。另外,学生的基础构成往往不是单一的,既有基础较好的,又有基础较差的,这就增大了授课的难度。

如何了解授课对象的背景呢?一个简单的做法是课堂调查。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在第一堂课上,笔者都要进行一个调查,将所有学生按照编程基础分为4类,然后进行统计。学生编程基础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在充分了解课程定位和学生特点之后,我们就要为该课程制订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个人的观点是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学生的特点是善于学习C语言的语法知识,而且对一些琐碎的语法细节很感兴趣,但是在解决实际编程问题时能力明显不足,教师在课堂讲解一些算法设计方面的内容时,学生也表现得很吃力。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包括自学能力、算法分析和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设计

每一门课程都有大量内容,而学时数有限,因此什么内容该上课讲,什么内容应由学生自学,什么内容该重点讲,什么内容应一笔带过,这些都是教学内容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由于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算法设计能力,因此教学内容要进行相应调整,少讲知识型内容,多讲能力型内容。在课程安排中,C语言的语法知识只占课程内容的1/3左右,而编程案例则占课程内容的2/3左右。这些编程案例并不是一些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例题,即为了演示某个语法(如for语句)的使用方法而引入的小例子(代码量只有几行或十几行),而是精心设计的、具有一定难度和工作量的例题,如猜数字游戏、八皇后问题、证券数据文件格式解析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编程案例,向学生讲解问题分析和算法设计的过程。

教学内容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制订教学大纲,每一章、每一堂课讲什么内容,讲多长时间,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都要详细列出来。教师在制订教学大纲时要注意,课程内容一定要主次分明,多讲重点和难点,少讲简单的、学生自己就能看明白的内容。另外,课程内容要有创新,教师需根据课程的目标和自己的理解引入新的内容,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他人的教学大纲。

3.教案设计

在明确了课程定位,制定好教学大纲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教案设计,这是创建一门新课程的最主要工作。这里主要讨论3个方面的内容:材料搜集、融会贯通以及教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方法。

3.1材料搜集

教案设计的第一步是搜集材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在开设一门新课时,如果要从头开始一页一页地设计PPT,那么会非常困难。毕竟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时间也有限,如果每一页PPT都要亲自从头开始设计,那么既耗费时间,效果又不一定很好。教案的制作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搜集尽可能多的相关课程资料,如课件、参考书和习题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制作出高水平的课件。对于笔者而言,在开设一门新课前,要专门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搜集相关材料。材料的来源很多,一是来自于其他教师,包括校内和校外承担相同课程教学的教师,可以向他们索取;
二是互联网,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来源渠道,互联网主要有两个用途,不仅可以搜索国内外其他大学的相关课程,而且可以作为教师学习的知识来源,如我们在学习一个新概念时,可以到维基百科等网站查询。

如何系统地搜索国内外其他大学,尤其是国外知名大学的相关课程呢?笔者的做法是构建一个国际知名大学列表,然后用搜索引擎搜索每所大学计算机系的主页,该主页中一般会有一份课程列表及每门课程的描述信息,笔者通过这些描述信息找到所需课程。例如,http://www-cs.stanford.edu/courses上的内容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课程安排。每门课程都会有一个课程主页,上面有该课程的所有资料,包括教学大纲、PPT课件、作业安排等,可以对外公开和免费下载。

3.2融会贯通

在材料搜集工作完成后,教师手上会有很多课件、习题等原始材料,但对于这些材料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使用,因为没有任何一份课件是完美的,而且即使是一份好的课件,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它,那么讲出来也会变味。事实上,即使是同一份课件,不同教师讲出来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在材料搜集工作完成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归纳整理或深加工这些材料,将他人的、零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自己特有的课件。笔者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东拼西凑法和加工改进法。

所谓东拼西凑法,即对不同来源的课件片段进行归纳整理,以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具体来说,在讲授某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设计好这部分内容的组织结构,即分为哪几小块,每一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然后在具体实现时,针对每一小块的内容选择不同课件。打个比方,如果教师自己设计的组织结构是骨架,那么他人的课件片段就好比是血肉。

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的for循环语句为例,笔者首先设计好相应的组织结构,即for循环的语法、for循环使用方法举例和for循环编程举例3部分内容;
其次,在原始材料中查找每一小块内容,看看哪一个课件片段写得最好,便采用它。这样,每个部分都是优中选优,不仅能够保证质量,而且使得各个部分之间有了紧密的逻辑联系,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所谓加工改进法,即该案例最初来自于他人的课件,题目很好,但内容写得不是太好,此时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一个更好的例子。例如,在笔者的课件中,有一个求PI近似值的编程案例,该案例最早来源于他人的讲义,但写得过于简单,只有问题描述和源代码。这显然不符合教学要求,因此我们对它进行改进。首先是问题分析,我们将该案例分解为几个小问题,然后研究其中的规律;
其次是算法设计,描述解题的基本思路;
第三是编码实现,如何把算法转换为相应的代码;
最后是运行结果分析,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题。这样就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事实上,经过改造之后,该案例已经面目全非了。

3.3教案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有了各种原始素材以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教案设计和课件制作,以下是教案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方法。

1)组织结构清晰。

第一个问题是组织结构,设计教案要求各章节结构清晰,各部分内容之间前后关联、逻辑性强、一环套一环。

以笔者承担的另一门课程操作系统教学为例,存储管理一章的章节结构如下:单道程序存储管理、分区存储管理、页式存储管理、虚拟存储技术、Linux的存储管理。所谓存储管理,即把程序装入计算机的内存中运行,如何装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内存中只装入一个程序,即单道程序存储管理,但问题是每次只能装一个程序,而现代操作系统要求同时有多个程序运行,因此改进的方法就是分区存储管理,把内存分为若干个块,每个块装一个程序;
然而这样又有问题,即分区的大小不好确定,如果太大了会浪费空间,如果太小了又装不下,因此提出页式存储管理,把内存分为很多个格子,然后把每个程序装到若干个格子中。这样还有问题,即程序的大小必须小于内存,否则就装不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章又提出虚拟存储管理。最后是一个具体的虚拟存储管理的例子,即Linux存储管理。总之,每个章节的内容是前后相关联的,一环扣一环。

另外,对于每个章节的每一部分内容,我们在设计时要有一个固定的套路:Why-What-How,即为什么要引入该内容?该内容是什么?如何使用?例如,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函数一章,我们可先讨论为什么要引入函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然后讲解什么是函数,C语言中的函数与数学函数的区别;
最后讨论如何使用函数,包括函数的定义、声明和使用。

2)案例教学。

在教案设计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将需要讲授的知识融入案例之中。案例教学可以实现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并不是为了演示课程的某一小块内容而引入的简单的小例子,而是精心设计并且具有完整内容的一个整体。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一般来说,一个案例需要具备以下4个特点:(1)具有一定规模,考查多个知识点;
(2)具有完整的内容,包括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编码测试、题后讨论等多个环节;
(3)具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
(4)生动有趣,能吸引人。例如,猜数字游戏是笔者课件中的一个案例,该案例可描述为:电脑随机产生一个数字不重复的四位数,由玩家来猜,每猜一次,电脑将显示形如*A*B的结果,A代表位置正确数字也正确,B代表数字正确但位置不正确,总共有10次机会。

这个案例来源于真实的游戏,一些手机、PDA等终端设备上都有该游戏。该案例一方面具有趣味性,学生对游戏都比较感兴趣;
另一方面又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该案例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技术问题:(1)如何随机产生一个数字不重复的四位数;
(2)对于一个四位数,如何把它的每一位数字拆分出来;
(3)对于玩家猜测的一个四位数,如何计算相应A和B的数量?

在课堂讲解该案例时,我们会从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编码、测试和题后讨论等多个环节逐一细述,针对这一个案例大概需要讲解35分钟。

3)启发式教学。

在教案设计中,启发式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事实上,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就是学生的参与;
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注重引入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启发式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对于一个待讲解的内容,教师尚未细述,而学生已经给出了答案。

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在讲授存储管理一章时,我们不会直接讲述相关内容,而是先提一个问题,即如何实现多道存储管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描述:给定一块内存空间,需要在里面装入多个程序并运行,在这种情形下,如何进行内存的分配、回收和管理。这种启发式问题的意义在于:由于相关的内容尚未讲解,学生没有任何先验知识,也就没有思维定势。这时,学生就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换位思考,即如果我是操作系统的设计者,该如何解决此问题?这种积极思考的状态非常难得。事实上,在经过思考以后,学生都能有想法,而且这些想法与真正的存储管理方法非常接近,基本上每一种存储管理方法(如分区存储、段式、页式等)都会有学生想到。这样,等到教师真正讲解这些内容时,学生就更容易产生共鸣。

4)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案设计中,任课教师要结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提出新的适合于该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所谓编程,输入是文字形式的问题描述,输出是源代码。整个编程的过程可以分为3个步骤,即问题分析、算法设计和编码。对于每一个步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在问题分析环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案例掌握基本问题分析技术;
在算法设计环节提出编程模式概念,类似于武术中的“套路”,它是自顶向下程序设计技术的一种具体实现;
在编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在线训练系统。

总之,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我们将编程的过程分为3个环节,然后对于每个环节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这就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

5)内容生动有趣。

教案设计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教学内容一定要生动有趣。一般来说,一次课往往有3小节(至少2小节),每小节45分钟。教师可以换位思考一下,这样长时间坐在座位上,是很容易疲倦的。如果授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那就更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教学内容一定要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并给学生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才能令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方法一是用生活中的例子类比,把单调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形象的内容。例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递归的概念比较难懂,但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他说,从前……”。这个故事正是递归的一个典型例子。

再如,操作系统课程的虚拟存储管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太好理解,笔者首先给学生看卓别林的电影“马戏团”中的一个镜头,一位魔术师在表演大变活人的魔术。有一个柜子,放在一张桌子上,柜子开始是空的,然后魔术师一拉门,走出来一个人;
把门关上,再一拉门,又走出来一个人。柜子看上去很小,似乎只能装一个人,但为何装了那么多人呢?谜底是柜子虽小,但它下面的桌子很大。开始时,所有人都躲在桌子里,然后轮到谁出场,谁就爬到柜子里,这就是大变活人的秘密。虚拟存储管理技术采用的也是类似的思路。柜子好比是内存,内存比较小;
桌子好比是硬盘,硬盘比较大。在开始时,整个程序存放在硬盘上,然后要用到哪部分,就把哪部分装入内存,这样小内存就能运行非常大的程序。这就是虚拟存储管理技术的基本思路。

方法二是风趣幽默、寓教于乐。例如,函数这一章有一个知识点:在调用函数时,参数的传递是单向的值传递,只能由实参传给形参,而形参不能传回给实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这个知识点,笔者例举如下函数参数传递是单向值传递的程序段。

学生看过这个例子后,往往会心一笑并记住了相应知识点。

方法三是图片和动画的使用,所谓一图胜千言。例如,汉诺塔问题是一个经典的递归算法题目,说的是在一座寺庙里,有3根柱子,有一位僧人想把一根柱子上的64个盘子移到另一根柱子上,在移动时必须遵守几条规则。在讲解这个例子时,教师如果用语言或文字描述,会非常繁琐而且说不清楚,但如果通过制作一个动画以演示移动的过程,那么会非常直观。笔者制作的汉诺塔问题动画演示如图2所示。

4.课堂教学

教案设计完成后,下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这也是一门课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以下讨论3个方面的问题:教师的状态、课堂交流以及辅助工具的使用。

4.1教师的状态

在授课时,教师的状态最为重要,直接决定课程讲授的成功与否。如果教师不在状态,那么再精心设计的教案也无用武之地。

教师首先要声音响亮。一方面,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声音要足够响亮,让所有人都能听见;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气势,让学生觉得教师很投入、很有激情,而这种激情会感染学生,使他们也兴奋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除了声音要响亮,还要有适当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往往比言语内容更能传递信息,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要处理好授课内容与PPT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最忌讳的一种上课方式就是照本宣科式地念PPT,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导致课程教学的失败。

4.2课堂交流

在授课时,课堂交流也非常重要。任何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要充分。课堂交流有两个目的:首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毕竟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如果学生不参与或者消极应付,那么就失去了课程教学的意义;
其次,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当前状态,学生是否已听懂,听懂了多少,然后教师根据这个状态调整授课进度。

课堂交流的形式包括3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在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安排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和使用这些方式,让课堂交流更加充分。例如,在讲授很多知识点时,对于一些小问题,笔者会故意将答案从PPT中抠掉,然后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看他们能否做对,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有时笔者还会在课件中设计一些小陷阱,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在讲解if语句的用法时,笔者这样设计教案:首先介绍if语句的语法“if(E)s;
”,其含义是如果表达式E的值为真,则执行语句s,否则什么也不做;
随后笔者会给出如下一个if语句例子。

if(temperature>38)

printf(“你发烧了\n”);

printf(“速去医院\n”);

每当讲到此处,笔者会故意停顿一下,然后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确实在认真听讲,那么必定会有人站起来,指出该例子是错误的。

4.3辅助工具的使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目的是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相应内容。事实上,如果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上很长一段时间,那么不管他讲得有多么精彩,学生也容易困倦,尤其对于理工类课程更是如此。如果每隔一段时间,教师能够进行实物演示。那么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介绍基于分治策略的递归算法时,我们先用文字形式介绍这部分内容,但这样给学生的印象不深;
随后我们便拿出一个道具,即俄罗斯套娃。所谓俄罗斯套娃,即6个外形完全相同但大小不一的洋娃娃,小的装在大的里面。俄罗斯套娃与基于分治策略的递归算法基本原理类似,有了这样一个道具以后,学生对基于分治策略的递归算法印象就更深刻了。

此外,程序设计类课程经常需要编写程序。如果这些程序是以静态的文本形式放在PPT中,那么就有些单调和枯燥;
因此笔者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个辅助工具就是Visual Studio编程工具。对于课件中的编程例题,我们经常把代码从PPT中摘出来放在Visual Studio中,进行现场编译、链接、调试和运行,随时有问题随时改进,这样课堂氛围会更好。

设计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
文字设计教学;
汉字文化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文字设计教学,有利于提高平面设计的教学效果,传承汉字文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平面设计教学和文字设计教学的共同发展。但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过程中尚且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汉字文化的开发力度不足和缺乏创新性等问题。本文将系统分析这些问题,并从优化教学方法,大力开发汉字文化,实施创新性教学。

一、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文字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

狭义上的平面设计主要是指选取、安排视觉元素(例如图画、符号、印刷字样和色彩等)的艺术和专业工作,主要目的是向观众传达信息。平面设计也被称作“视觉传播”或者“平面艺术”,平面设计学也是一项集合性的学科,需要先创造文字,再塑造影像,最后再统和成一套完整的视觉信息。随着文化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平面设计教学日趋多元化,文字效果在平面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字可以诠释影像的意义,某学生曾经在参加校园平面设计大赛时用艺术字介绍了自己的作品《百年花未眠》,她写道:“花开含情,情在隐约中;
花落含笑,笑在春光里。花开只应时节,不论是在繁华市场还是在荒郊野外,都会绽放出自己最美的容颜。百年花未眠,蓬勃向上的生命之花未眠,即使在被折断的枝干上还会开得如此美丽、如此悠然。百年花未眠,暑热寒气中欲显其明媚娇艳,自强不息。花儿把美丽芬芳倾尽人间,用生命诠释着花的内涵”,简单而励志的文字描述和作品的画面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作品的视觉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文字设计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可以传承中国的汉字文化,让学生体会汉字的文化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其次,将平面设计教学与文字设计教学相结合不仅能推动平面设计教学和文字设计教学的共同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运用文字来创作平面艺术作品时会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汉字的文化资源来提高平面设计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从而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据调查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西方国家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模式具有多样化的优势,学生在使用文字时不仅可以运用标准字体,而且能灵活运用各种字形,例如倾斜体、细圆体和舒体字等。而我国大多数教师都只注重让学生使用标准字体进行平面设计创作,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汉字文化的开发力度不足

中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字形多样,主要包括宋体字、隶书、小篆、行书、楷书、草书等,这些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但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未能充分开发与利用汉字文化资源,学生在创作平面设计时基本上只使用宋体字,虽然宋体字易于理解,能够面向大众,但是长期运用这一种字体不利于提高平面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学生的专业水平。

(三)缺乏创新性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文字设计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平面设计教学和文字设计教学的共同发展,但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缺乏创新性的问题。部分教师只注重让学生用文字来描述平面设计艺术品,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大多数学生只能用简单的文字介绍自己的平面艺术作品,不能灵活设计文字,描述语言过于简单,文字字形和色彩搭配比较单一,文字设计和图画设计不协调,不利于提高平面艺术作品的审美效果。

三、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文字设计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文字设计教学需要借鉴西方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方法多样化、灵活化,教师不能局限于让学生使用标准字体进行平面设计创作,应鼓励学生创新,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与意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来创作平面设计艺术品。

(二)大力开发汉字文化

开发汉字文化首先要让学生学习甲骨文、铭文、隶书、小篆、行书、楷书、草书、瘦金体和宋体等多种字形,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文字的字形美和结构美,在创作平面设计时灵活变换汉字的结构,使文字设计和图画设计达到完美结合。另外,要让学生依据实际情况来运用文字进行平面设计,如果是参加平面设计大赛,学生可以在平面设计艺术品中运用多种不同的字形,不仅可以展现学生的才华,而且能够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
如果是创作面向大众的平面设计,则需要使用简单易懂的宋体字,并合理布局文字和图画的空间结构,挖掘文字传播教育的作用。

(三)实施创新性教学

实施创新性教学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运用文字进行平面设计创作时融入创新理念,合理搭配文字的色彩,灵活运用多种字形,分配好文字与图像的结构布局,并注重发挥文字描述的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文字设计教学,有利于提高平面设计的视觉效果,推动平面设计教学和文字设计教学的共同发展,传承汉字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但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汉字文化的开发力度不足和缺乏创新性等问题,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大力开发汉字文化,并实施创新性教学。

作者:朱凌雁 单位: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江杰冰.如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2]景晶.浅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包装世界,2010(6)

设计教学范文第4篇

“两物间的转换与分割”。此抽取训练点放在两种不同的材料绘画教学中进行。它涉及“概念转换”、“材质衔接”、“虚拟现实”、“意识流联想”等手法,在观察、分析、研究客观物体形式特征的同时,由想象发出,将两种以上的物体结合于一个整体的意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象图式能力的目的。同时要讲究画面的黑白构成,节奏和韵律,整体和谐与统一的运用,对物体装换处理、概括、归纳、提炼或添加、淡化。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基本概念知识,讲究秩序化的承接,同时又能整体考虑明度色阶、层次的运用及黑、白、灰关系的协调。抽取训练点四:“时间空间训练”。手法综合创意,联想与创意性素描是在把握物体的内外基本形式特征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意表现能力。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思菲德说:“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前多元化的全球动画竞争中,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启迪创造力,如何在很好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原创精神,从专业基础课的被动性学习转化为引导性的自主学习,这些都是当前动画基础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好素描,拓展创作语言,充分使用好语言表现不同,展示新的观察方式;
其次,在教学中导入解构、重构、形象联想等一系列练习,引导他们对自然物的图像素材进行分解、拆卸、重装;
应用各种方法重新组合画面造型和构成,以获得崭新的形态,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捕捉创意的能力,为日后的动画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抽取训练点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结构素描-速写短期作业。短期训练首先是抽取感兴趣的结构特征部分。在写生研究阶段,注重多角度的观察与研究。对形体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分析性的描绘,以便形成对形体明晰的概念,发掘对象内在的规律,更准确肯定地体现外部形态,进行剖析描绘,既描绘看得见的,也要通过想象和理解去画看不见的部分;
其次,进入创造阶段。通过对写生物的研究、分析、了解,通过对原始物的剖析和拆解,找自己感兴趣的结构特征部分,加以抽取、融合、运用到设计新生物上来。新生物小作业的设置由老师精心设置,新生物与原物可以是同类物,也可以适当的夸张。这是在保持总体具象角度范围绘画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多设计、构思草图,注重中间过程的演绎,并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反复交流探讨。新生物的表现仍采用结构素描的形式,要求结构清晰、透视合理,有比例美、形态美。通过此抽取训练点的训练,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展开人物速写,默写,人物角色创新性草图绘画,自行车等景物速写和默写及创新性绘画这一流程的练习。有出处,避免学生凭空臆造和无所适从,使学生知道结构研究与训练的意义,也体会到“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表面刻画练习。在素描慢写的练习当中,要求学生把观察推理到的物体结构、素描规律、光影变化与氛围特写结合起来,着重强调对物体动势形态、体积感、空间感、质感的刻画。训练的侧重点为传统素描练习,着重理性素描练习,能运用绘画材料来表现对象,为动画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在理性绘画的基础上,能够逼真重现物体的质感,将视线引向对材料的关注,完成从发现中进行新的创造的过程。即把肌理质感作为一种语言要素,并通过主动的肌理质感发挥它主要的力量,不断挖掘潜在的感染力,使用材料的过程也是重新创造物体素描的过程。在肌理质感的转换和对比中产生强大、新颖的感染力,使肌理质感的刻画避免以往的对物体肌理质感机械简单式、无创造性的描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的目的。

写实与分割练习。具体到这一训练时,应考虑画面构成的重要性,在画面中,构图在画面美感上占有的比重相当的大。点,线,形,点线形分割,衔接,层次,对比,节奏中心整体旋律,均衡,边角等分开进行分析和练习。无论是柔性分割还是刚性分割,是动态分割还是静态分割,是否即与画面意象相统一;
再次,考虑对绘画物体的理解上分割,提取兴趣的元素部分、显著特征元素部分进行打散重组,并注重产生的新图的感悟与体会,避免简单,无目的性的训练。练习的同时放置两种不同材质,但可有相似形状的物体——绳子和铁索,渔网和鱼,人物和核桃等等两种材质的物体需要有机的结合方可放置在一张画面当中。

注重默写和构图的创造能力的训练。借助电脑软件绘制完成的场景设计,目前常用的软件是PHOTOSHOP、PAITER,这种类型的场景设计绘画性较强;
二是通过电脑合成照片,以及通过三维软件创作场景中所需要的模型,需要同学们学会使用素材,在第一时间将他们从脑海中提取出来,通过解构所发现物体的新形态,结合线性的分割,用立体具象形描绘手法,达到新,奇的立体形象在二维平面上的展现。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被剖解、拆解时,物体在分割交集的若干块小的平面中,敏锐的视觉提炼需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将突现的具象内容重建。随机应变,灵活地处理不同的形状,丰富画面结构和形象结构,在依托物体作主观分析与描绘的过程中,让思维扩散,进一步发挥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形方面的丰富联想,对一张实物拍摄的人物肖像,进行原型演绎,变形——拉伸——压缩——扭曲夸张变形——拉伸——压缩——扭曲,嫁接。

抽取训练点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意义

设计教学范文第5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用数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基本训练

1.口算下面的题:

5+1= 7-1= 4+2=

1+5= 7-6= 2+4=

【设计意图】:复习与新知有联系的计算,为学习计算新知打下基础。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 =

- =

【设计意图】:为攻克新知识的看图提出问题,为解决问题的难点打基础。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和“ ”。

2.问:同学们,谁认识这两位朋友?

生:我们认识“?”,“?”名叫问号,它表示提出问题。“ ”这位朋友我们不认识。

师:你们说得很对,“?”已经是老朋友了,问号出现在哪里,就说明哪里有问题需要解决。而“ ”是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的新朋友。“ ”它名叫大括号,表示总数或把两部分合起来。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在“用数学”时,这两位朋友都在起什么作用?(板书:“用数学”)

三、引导自授,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47页内容,让学生先观察整幅图。

2.引导: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农家小院图,图中有许多数学知识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解决,我相信大家都能用学过的知识去把图中的数学问题都解决掉,大家有信心吗?(生:有),那我们就开始自学吧!比一比谁解决的数学问题最多。

3.学生自学。(略)

4.教师将学生引入“扑蝴蝶图”,并让学生独立完成“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列式解答”的过程。

5.自授学习方法和过程。(指名上台板演和讲解)

生:有4个小朋友在扑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列式:4+2=6。

质疑:4、2和6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6.讲授:大括号表示将扑蝴蝶的小朋友和又来的小朋友合起来,小问号表示“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所以我们看到图和两位朋友,就要想到“有4个小朋友在扑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数学问题。

7.归纳:解决数学问题就是要用“?”和“ ”这两位朋友来帮忙,才能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学自教,相互质疑,体现合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知识深化、变式训练

1.课件演示“扑蝴蝶图”。将大括号下的小问号移到正在扑蝴蝶的4人上,大括号下的小问号的位置换成“6”。

2.学生同桌讨论完成,做在小作业本上。

3.全班交流并相互质疑。

(1)有6个小朋友要去扑蝴蝶,有2人没赶上,只有几个人在扑蝴蝶?

列式:6-2=4。

(2)学生相互质疑。(略)

4.又将扑蝴蝶图的“?”移到后来的2人上,学生再解答并交流。学生交流:一共有6人,只有4人在扑蝴蝶,还有几人没赶上?

列式:6-4=2。

5.小结:

(1)学生自愿举手起来小结。

(2)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是要先看懂图意,找到问题在哪里,再根据得到的条件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出现变式题,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

五、巩固练习

1.四人小组讨论完成“摘向日葵图”。

树上一共结了7个向日葵,被人摘下来了3个,树上还剩多少个?

7-=

2.独立完成“石榴图”和“蝴蝶图”。

(1)树上结了6个石榴,摘下了3个,树上还剩多少个?

=

(2)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

3.完成练习七第1、2、3题。(学生独立在课本中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第1、2题重在巩固新知。

第二课时:“用数学”巩固练习

一、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新朋友?

生:“?”小问号和“ ”大括号。

师:对,它们俩在我们解决数学的问题中可帮了我们的大忙,小问号在哪出现,我们就知道要解决的问题在哪,大括号表示“合起来”的总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这两位朋友的应用能力吧!

二、达标检测。(完成题卡)

1.想一想,填一填。

= =

2.算一算。

7-2= 2+5= 6+1=

6-3= 7-4= 2+4=

3.有4人在跳绳,又来了2人,一共有多少人?

=

4.妈妈买回来7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

【设计意图】:当堂测试,重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师在训练课中查缺补漏。

三、完成巩固训练题

1.完成第4题,小象运木头。

(1)课件出示:小象运木头的图。

(2)学生观察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愿举手交流)

生1:有6根木头,被小象运走2根,还剩下几根?

生2:有6根木头,还剩下4根,小象运走了几根?

生3:小象运走了2根木头,还剩下4根,原来有多少根木头?

师:大家真聪明,能从小象运木头图中,发现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请把你发现的问题做在课本上。

(3)学生独立在课本48页中完成。

2.完成第13题。课件出示湖中场景:

(1)师:同学们,请看课本51页湖中美丽动人的动物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充分利用好“?”和“”的作用,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各小组汇报。

①一共有7只天鹅,飞走了3只,还剩几只?

7-3=

②荷叶上有6只青蛙,跳下水了2只,还剩几只?

6-2=

③湖里有6条小鱼,又游来1条,现在有几条鱼?

6+1=

(4)教师点评:全对的小组,给每人加一面小红旗,有错题的小组,尽快找到错误原因。

(5)学生相互质疑。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辅导

1.教师根据检测和巩固训练中出现的错误情况有针对性地辅导。

2.学生提出不懂的内容和问题,师生共同答复。

【设计意图】:及时补救在课堂训练中发现的问题。

五、升华

完成课本52页14题

1.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解答。

2.指导学生上台讲授。(尽量抽学困生)

3.学生相互质疑。

【设计意图】:争取做到人人都能当堂清。

六、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