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教案设计 >

教案分析【五篇】

时间:2023-06-13 18:5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教案分析范文第1篇关键词教案;教学设计;中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33-021问题的提出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分析【五篇】,供大家参考。

教案分析【五篇】

教案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33-02

1 问题的提出

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教学思路的显性化过程,有利于教师对课程设计的梳理。在阅读中学教案设计大赛的教案过程中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所编写的教案普遍存在有悖于教学设计理论的设计点,对这些错误点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它们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进一步对中学各个学科的教案集和网络中所出现的教案进行检索分析后发现,这种普遍性存在于中学各个学科的教案中。对这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索,并相应地提出解决方案,对于提高整个中小学教师编写的教案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 中学教案编写的现状及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教师会坚持每次课前编写教案以此来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显性化。教师会编教案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公开课、教师技能大赛和学期教案审核时。鉴于对教案本身对课堂教学的作用持有一定程度上的质疑和教案编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等种种原因,多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会将其视为备课的必须步骤。缺少教案引导的教学可能会使教学过程发生种种意外,教师偏离教学目标,同时不利于后期教师的自审,阻碍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同时,由于平常缺少教案编写的锻炼,关键场合(公开课、技能大赛)下,所编写的教案存在很多的教学设计理论上的错误点。

中学教师的受教育水平比较统一,多为大学本科毕业,在大学期间接受过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师比例较高。但从收集的具体教案上来看,中学教师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本身的掌握情况不是很乐观,具体体现在教案中的是设计的不合理和描述性的错误。

3 中学教案常见问题分析

教案中涉及的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较多,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当前教案里出现的概念性错误比较多,并且呈现出知识点上的聚集效应。教案在形式上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从收集的教案来看其形式呈现多样化,但教案所涉及的本质内容是固定的,主要是对教材、教学目标、学生特征、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本文把常见的问题汇总为教学设计知识错误点和整体设计不合理两大方面,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举例和说明。

教学设计知识点错误

1)教材分析环节。在对教材的分析中,有些教案不指明所使用的教材名称和所要讲解的章节,只对所要讲解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更多的是只说明教材名和课程的章节名,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做分析和解释。

2)教学目标分析环节。

片段一:教案《写秋抒情――制作模仿写字效果的动画》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学会对文字进行分离;
学生能够对选定的帧进行翻转,并理解其原理;
使学生认识“橡皮擦工具”,并能灵活地使用。

②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能够通过自主学习Flash的其他功能,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任务去探究学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体会Flash的作用,用该软件来展示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上述片段一的教学目标阐述中出现几种常见的概念性错误。教学目标的主语是学习者[1],“使学生认识‘橡皮擦工具’,并能灵活地使用”,此教学目标的主语却是教师。“过程与方法”阐述的应该是过程方法类的教学目标,但在很多教案中,编写中不能明确区分过程和结果,易将结果表述为过程。上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第三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结果而非过程。

此外,对各教学目标的排序混乱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很多教案在对教学目标阐述过程中缺少层次性,没有遵循教学目标由简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1]。片段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帧翻转”比“认识和使用橡皮擦工具”这一教学目标更具有难度,且对帧翻转的教学应该是建立在会用橡皮擦工具的前提上的,而片段一对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表述违反了递进原则。

3)学情分析环节。

片段二:教案《我要做策划――数据的简单计算、统计和直观表达》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具有学会和掌握Excel数据处理的能力。

在对学情的分析中,由于对学情分析的理解不够,常会出现着重阐述同一年龄或群体的共有特征,而忽视具体对象所具有的特殊性,并忽视对教学前学生所拥有的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及环境的分析,即忽视入门技能和从属技能的分析。上述片段二对学情的分析看似是说出学习者的特征,但并不符合学情分析所要真正阐述的含义,只是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特征的概括,没有具体说明教学班级的学生特征,同时对该教学对象没有进行教学前的从属技能分析,即没有分析这些七年级学生对Excel这个软件在教学前是否接触和学习过,以及该学校学生所处的计算机环境如何。

4)教学方法分析环节。

片段三:教案《用数据来说话》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示范模仿、小组合作。

混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是教案中常见的错误点,在具体的教案编写中经常出现两者互相取代。如上述片段三所示,对教学方法的概括中所提到的示范模仿就是一个教学策略而非教学方法。

有些教案的教学设计中会脱离教学内容,对所使用的教学策略做术语解释。如下片段四所示,对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做了一个简明的解释。教学策略只是一个框架,具体的应用过程会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教案编写时应着重解释具体教学时对策略的采用和设计,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术语解释。

5)教学策略分析环节。

片段四:教案《故乡》

教学策略:采用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实行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三步曲,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放松的情境中学习。

教案中概括的教学策略和具体应用的教学策略不相同也是教案中常出现的问题。最易混淆的是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和抛锚式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是一个重难点,很多教师在学习时没有真正理解其本质和区别,导致在教案中发生相互混淆,影响教案的科学性。

以上几种教案编写中常见的错误点的本质原因都是对教学设计中的相关理论知识缺乏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提高中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是提高中学教案质量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

整体设计思想不合理

1)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只提出课时所用时间,不对时间进行过程细分;
对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前准备和教学后总结所分配的时间过长;
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时间不好分配,给不是教学重点的教学难点分配时间过多,给简单的教学重点分配时间过少,不易强调出教学重点;
分配的时间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

2)教学过程设置不合理。导入新课时,缺少引导学生将案例与所教新课内容进行联想的关键引导语,使得整个课前引导案例与课程脱离,从而没有实际性的引导用途;
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所使用的教学案例没有连贯性,各个环节所使用的案例单独存在、没有联系,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完整连贯,教学缺少层次感;
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常见情况没有做估计和提出解决的方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阐述过于理想化,增加了实际教学时的难度;
教学任务和教学的次序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次序,使得教学过程不合理;
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阶段所教学的内容完全一样,没有相应地增加新知识,单纯性地巩固知识,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引导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没有设置解答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构建。

3)教学总结缺少科学性。教师自己做总结,没有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性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只让学生做总结,教师没有进行总括性的归纳,使得知识的传授缺少聚焦点。

4 总结

教案中出现问题群聚的现象反映的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不足,提高教案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对象、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选用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评价的能力[2]。学校在教师正式入职前应加强教学设计能力的统一培训,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评价和审核教案的相关机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齐媛,张生.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09(1):43-46.

教案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数学 案例教学 研究 分析

现如今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关于数学教学教育方面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两个问题,第一就是高职院校普遍的加大了专业技能的培训,缩短了文化教学时间,第二就是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应用案例是高职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关键内容,影响着高等数学教育的教学成果。

一、案例教学的起源

案例教学法是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但实际上,一直到1980年代案例教学法才开始受到师资培养的重视,尤其是在《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这本由美国卡内基小组在1986年提出的报告书中,重点的提出了在师资培育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价值。而国内教育界真正开始探究案例教育法却已经是19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二、案例教学具有的特征

(一)具有确切的目的性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某一个或某几个具有代表性而又相互独立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对具体事例的了解、分析、解决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套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完整的思考问题技巧,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素质。

(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真实的案例教学方式,与一般的举例教学相对比来说,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与实际生活有所联系。正因如此,案例的整个求解过程也就更加复杂。这就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应具有随机应变、揆情度理、综合考量、决策果断的能力。也就是说,将案例教学应用于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各种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有真实的客观性

案例教学所列出的案例,都是剔除了实际生活中某些复杂条件后真实事件,不掺杂编写者的主观意见,完全是真实事件的缩减版。这样的案例即填补了的教学与实际脱离的问题,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更好的去联系实际,最终得出相应结论。

(四)具有突出的实践性

由于学生接受教学的场所一般都是在校园内,而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够接触、学习到当前实时的社会问题,并且学会如何运用现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实现了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变。

(五)具有过程的动态性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很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由教师提出案例,在一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索。

(六)具有深远的启发性

采用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独立地思考、自主地探索,能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七)具有结果的多元性

案例教学中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所受家庭影响不同等,造成学生往往在对待同一个问题上,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案例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

目前我国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强调的是告诉学生怎么运用固有公式去解答数学题,其内容不仅在实践中不够实用,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非常的乏味。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独唱”,教师不再直接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起着从旁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去创造,充分激发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一起思考、集体讨论、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学习。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力量,集思广益,更容易开拓思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达到让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

(二)从注重知识到注重能力的转变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目前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仍一味的“死读书、读死书”,而不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也限制了以后所从事的企业的利益。

(三)重视双向交流

以往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不停的听、不停地记笔记。至于最后学生到底听进去多少、理解了多少,就要等到最后考试测试时才会知道。案例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进行理解、消化,然后查阅各方面的资料,经过缜密的思考,这些都无形中帮助了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课堂教学时,改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模式,教师站在“引导者”的高度从旁引导,把控整体教学进度。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可能忽略的问题,通过来自不同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理解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到大量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促使教师加深思考,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进而加强自己案例教学的课堂效果[1]。

四、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案例教学应用现状

(一)学生基础水平下降

案件教学实践是反映问题或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向学生传授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高职数学教学实效的重要方法[2]。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的平均水平较之过去有所下降,数学基础也是参差不齐,这些都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学生缺乏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应用能力

经过传统的理论式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熟练的解答出数学题,却无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依旧是以考试过关为主,死记硬背基础理论知识应付考试。

(三)高职数学教学方式仍需改进

模式化的固定思维对我国的大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陈旧的思想导致教师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是主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并且由于高职学生实习时间过长,学校相对应的减少了数学学时,导致教师为了赶学习进度,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灌输学生知识信息,而学生无法及时的吸收,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四)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基础偏低,而抽象、概念多、计算量大的高职数学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吃力,加上传统单一的条理式灌溉教学模式,最终只会让学生产生疲倦感,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五)案例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案例教学在我国仍处于摸索阶段,适用于高职学生数学教学的案例资源过于缺乏,因此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应用。加上不够重视案例教学模式,没有专门人才去进行有效地引领,没有办法灵活的编制案件,及时更新案例内容[3]。

(六)没有完整的系统化整合

虽然高职院校教师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对于案例教学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成熟,对案例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掌控得还不够精确。同时,受传统教育固定思维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案例的选择方面定位还不够契合,无法发挥出案例教学最优的教学效果,制约了当前案例教学的开展。

五、提升高职数学案例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注重案例的可靠性

做好案例教学工作的前提是具有完整的案例选编,基于案例是服务于教学目标这一目的,案例的选编应具有典型性,有着触类旁通的作用,并且与所学理论知识有着直接联系。教师应有侧重点、有针对性的搜集案例,或借鉴专业课上遇到的案例资料,或通过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资源收集真实事例。

(二)采用客观生动的方式进行数学案例教学

虽然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真实案例开展教学,但是案例也不能只是一堆事例、数据的罗列。教师应该摆脱教科书式的编写方式,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难度适中的案例,适当的在案例描写中加些议论、场景描写或者旁白等,但要注意的是,所议论的部分不能暴露案例编写者的意图,更加不能产生因议论而引导了结论走向的问题。黄伟在《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数学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曾提出可以适当的把专业问题数学化,这样案例就可以增加数学教学的目的性和凝聚力,比如在面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学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过程中,引入以下类似的案例:已知M公司使用A、B两种原料进行生产,分别使用x单位的A原料和y单位的B原料可生产出U单位的产品,其中U(x,y)=7xy+24x+51y-3x2-5y2,A原料的售价为12美元/单位,B原料的售价为3美元/单位,生产出的产品售价为50美元/单位,问M公司的利润最大值。这种教学案例的设计,大大的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到答案的多样性,加强了对知识点的记忆跟理解。

(三)提高对案例教学重视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都存在着重要误区,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忽略了案例教学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数学理论体系,转变教学方式,重视案例教学对高职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促使教师完善自己的案例教学水平。

(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后,更加注重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只有在平等、轻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自如的放开思维,判断问题,与教师轻松的进行交流讨论,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设身处地投入进案例研究的过程中。

(五)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保障一节高水平的高质量的数学案例教学,只有具备渊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将案例分析的有理有据,令学生信服。因此,学校可以适度为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评估教学的方式,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案例教学,同时只有教师有着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才能更好地衔接不断变化的教育方式,改进知识体系,改善教学方法,及时掌握最新的数学教学软件,从而保证了案例教学的教学质量。

六、高职数学案例教学的宗旨

(一)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实施案例教学时,教学形式新颖多变,总能不断的调节学生注意力,不断转移学生大脑兴奋点,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二)教学内容具体易学

真实生动的案例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知识和公式的叠加,不再是死记硬背。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新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应用价值

案例教学方式就是把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体化过程,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轻松、愉悦、活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实用价值,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理论知识和思考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实效。七、结论案例教学目前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案例教学为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供了很大帮助。不但能够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还能对教学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讨论,通过自己自主学习加深自己对事物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永清.案例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5,28(8):17-17.

[2]姚克俭.高职数学应用案例教学的探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2):65-67.

教案分析范文第3篇

创设情境,案例引入(5分钟)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数值计算》,通过公式法或函数法可以计算出一行或一列数的总和、平均数、最大值、最小值等数值。我们计算这些数值的目的往往不只是计算数值,更重要的是想寻找一些规律或蕴含在这些数值中的信息为工作和生活服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排序、筛选、分类汇总三种技术。下面有三个案例,每个案例都含有三个问题,大家看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案例1:为了庆祝“元旦”,学校举办了一场庆“元旦”演讲比赛,刘燕等同学承担了这次比赛的分数统计工作。他们将评委的打分录入后,先按照评委会的要求,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得出每位选手的最后得分(如表1),你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按得分高低计算出每位选手的总名次、级部名次和优胜级部吗?

案例2:表2是咱们班所有同学的身高和体重统计表,你想不想知道你的身高或体重在我们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次,在相同性别的同学中又处于什么位次呢?咱们班男生、女生的平均身高或体重又是多少呢?

案例3:表3是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班级卫生检查结果记录表,你能通过自主探究,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计算出每个班级的总名次、每个班在本级部中的名次以及优胜级部吗?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精讲,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理解有关专业术语的概念;
以学生熟悉的三个真实案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理清思路(2分钟)

师:我们以案例1为例来分析一下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思路。问题1是计算各选手名次的问题,实际上是按照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依次填入名次即可。问题2是计算各选手的级部名次,实际上就是分别对每个级部的选手进行排名,然后填入名次;
还有一种方法是按照得分由高到低排好序后,通过筛选操作,只显示所选级部的选手信息,再把筛选出来的选手按照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好,只要依次填入名次就是级部名次了。其他选手的级部名次也按照上述方法操作就可以了。问题3是确定优胜级部的问题,是计算每个级部所有选手得分的平均分并进行比较,平均分最高的级部是优胜级部。这里用到Excel中的分类汇总的功能。现在知道这三个问题如何解决了吗?

生:知道了。

师:现在,我们根据工作需要先界定一下三个重要技术概念。排序就是在不改变数据值的情况下,重新组织数据排列顺序的一种手段。排序后,再观察记录之间的位次关系,便于事物的比较和对比,就像想知道某个同学的身高在我们班中处于什么位置,只要同学们按照由高到矮的顺序排队就非常清楚了。筛选是只显示我们感兴趣的数据,将不感兴趣的数据暂时隐藏起来。例如,我们想知道某个女同学在全班所有女生中的身高情况,就只需要让女同学排排队就可以了。分类汇总就是先将数据分类,再按类进行求和、求平均、计数等汇总统计。分类实际上就是将某一属性相同的数据放在一起,只要按这一属性进行正序或倒序排序就可以了。例如,刚才讲的例子,让所有的男同学排在一起,所有的女同学排在一起,这实际上就是先按性别分类,然后再进行汇总统计。

在学生开始学习前,教师提示自主探究有三条途径一个帮助。三条途径:一是阅读课本《数据分析》部分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二是按照教师提供的学案进行自主探究,三是观看计算机桌面上“数据分析”文件夹中的排序.exe、筛选.exe、分类汇总.exe三个微课程进行自主探究。一个帮助就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还可以向教师求助。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思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操作,降低学习难度,明确评价标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自主探究,深度思考(13分钟)

学生开始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解决疑难问题还是个别辅导,教师都不能直接操作,只能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让他们自己解决认知冲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主探究的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根据自主探究情况及时调整上课方案,以达到教学效益最大化。

在自主探究8分钟后,有学生陆续完成了3个问题,13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了3个问题,其余没有完成的学生也进行了充分的思考,这时小组交流就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了。

设计意图:将大段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解决认知冲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积极引导和点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合作学习,解决疑难(5分钟)

师: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了3个问题,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操作方法,解决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学生通过交流操作方法,开拓操作思路,触发灵感,同时培养了合作分享、交流沟通的能力。

小组展示,教师点拨(15分钟)

师:所有小组都完成了交流,下面我们进行成果展示,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展示,要边操作边解说,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要认真听、认真看,展示完后要进行评价。下面由一组的A同学来展示。

生A:我们小组探究的是案例1确定每位选手的总名次问题……

生A非常顺利地展示了两种排序方法,并用拖动填充柄的方法将总名次依次填入,操作非常熟练。

师:生A在K3、K4单元格中分别填入“1”和“2”,然后同时选中K3、K4单元格,向下拖动K4单元格的填充柄,实现名次的自动填充。一组还有没有其他同学做补充?

生B:有。

师:请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B先在K3单元格中输入“"(半角)1”然后向下拖动K3单元格的填充柄,实现名次的自动填充。

师:很好,生B非常具有探索求新的精神,探索出了一种不同的方法。为了表示鼓励,给他们组加11分。老师也用过这种方法,但出现了一个问题,大家能不能帮我解决一下?

教师演示:在K3单元格中输入“’(全角)1”,然后拖动K3单元格的填充柄进行填充。结果虽然也是产生了一个序列,但每个数前都有一个“’(全角)”,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啊?

有同学说老师输入了全角的“’”,应该输入半角的“"”。

师:对了,这个撇号应该是半角的,如果输入成全角就会出现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填充方法?

学生都沉默,表示没有探索到其他方法。

师:在K3、K4单元格中分别填入“1”和“2”,然后同时选中K3、K4单元格,接着双击K4单元格的填充柄,完成名次填充。下面请第二组的C同学来展示第二个问题的操作方法。

生C是用排序的方法完成的,“主要关键字”选择了“年级”,“次要关键字”选择了“最后得分”,并选择了降序排列,然后单击确定,完成排序;
接着,他用教师刚才讲的填充序列的方法,非常迅速地填入了各选手的级部名次。二组的D同学通过自动填充没有成功,最后用手工填充的方式补充完整了。

师:二组的两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了两种方法,说明他们认真地进行了探究,二组得10分。当表格中的记录较多且我们只对其中一部分数据感兴趣时,可以使用数据筛选功能,通过设定条件,将不感兴趣(不满足条件)的记录暂时隐藏起来,排除干扰,显示感兴趣(满足条件)的记录。数据筛选有助于我们发现某一范围内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下面请第三组的E同学进行展示。

生E一开始,没有按“年级”列排好序就直接进行了分类汇总操作,结果没有得到正确结果。后来,在同组同学的提示下,得出了正确结果。

师:分类汇总,顾名思义,就是先将数据分类(排序),然后按类进行求和、求平均、计数等操作。它可以帮助我们对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优劣。大家一定要牢记,分类汇总,一定要先分类,再汇总。第三组得8分。案例1的问题分别由一组、二组、三组的同学展示完了,案例2和案例3的问题跟案例1的问题是相似的,使用的操作方法也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案例1的问题能不能解决?

生:能。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指定学生展示,是防止小组总是推荐同一学生展示,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学生操作不规范时,教师要进行示范操作。学生的专业术语运用不正确时,教师一定要纠正。教师结合学生的展示操作把自己的软件使用经验和心得传授给学生,向其推荐便捷高效的操作方法,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

查漏补缺,巩固提高(3分钟)

师:没有完成的同学,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演示,把问题解决了。完成的同学,用你没用过的方法,再操作一次。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方法的同学,再做其他没有做的案例。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各自完成不同的任务。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操作解决问题,能够起到规范学生操作、巩固所学技能的作用。要求学生用新方法重新做一次,能使学生掌握新的操作技能。

盘点收获,拓展延伸(2分钟)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下面请一位同学谈谈本节课的收获。第三组的得分最少,咱们把这次机会让给三组吧,请三组的F同学来总结。

生F:我这节课学会了Excel电子表格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三种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还学会了使用填充柄自动填充序列的三种方法。

师:生F把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得很好。给三组再加2分。下面我们来看看各小组的得分情况:一组11分,二组10分,三组10分。从得分情况来看,这节课各小组势均力敌,虽然分数差别很小,但是一组还是比其他小组多了1分,因此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是一组,大家鼓掌向一组表示祝贺。(学生鼓掌)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回家后和妈妈一起将每个月的家庭开支输入电子表格,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分析一下,看看你家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合不合理,并提出修正意见。最后,请大家填写“数据分析自我评价表”,自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教案分析范文第4篇

    当下,学校教育管理案例中时常会出现由于组织结构功能与考核评价的匹配性导致的矛盾,使管理者不得不对管理理念、制度进行反思与重建。以下是我在管理工作中曾经出现的一个案例。

    一、问题的产生

    2007年暑期,学校考核工作小组按常规进行了期末考核工作。之后,我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将考核结果与对每个教师的日常工作印象进行了比对,并相互交流了意见,试图据此了解考核的公正性并找出教师群体内存在的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问题。比对中我们发现,九年级级部的x老师和y老师整体考核成绩离同级部其他教师有一定差距。这一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交流中班子成员一直认为x老师专业素养较高,有思想,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有着上示范课、优质课的经验,有着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区内的教学能手,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正确的认识并能够身体力行地为学生打好广博的基础。y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有思想,有着典型的情感式班级管理风格,她的班级班风好,学风好,孩子全面发展,各学科教师都喜欢给她班上课。从考核结果看,x老师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成绩居级部中游,学校组织的论文比赛、班级作文大赛、体育比赛及一些早操、晨检、路队常规管理等活动参与度不够,辅导和组织得分较少。Y老师学科教学成绩名列级部前茅,但也是学校常规管理活动参与少,得分少。因此导致两位教师得分较低的情况。

    二、问题的解决

    根据上述情况,学校领导班子对级部其他成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和考核小组成员进行了全面的访谈了解,以求全面客观地掌握实际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又对其本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以求了解她们的思想认识,据此查找问题的根源。

    通过上述细致的调研工作,学校发现这一现象反映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校考核评价内容体系存在权重失衡情况。表现在对教育教学本质性工作和内涵性工作方面关注度不够,致使常规工作分值累积数在整体权重中比例偏大,占了几乎40%。这是考核理念没有跟上教育教学理念的问题,其结果是违背了教育规律,势必将教师工作引向琐碎的常规工作,而忽视了教书育人的本质性工作。这在教学管理中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2、学校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着重量化的现象。对模糊的难以量化和隐性的部分关注不够。如教师为学生终身发展作出的不容易评价的基础工作(包括大量阅读、系列养成活动),许多做在当下而在儿童的未来方能呈现的教育工作,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等。这也是考核理念与教育理念不相匹配而导致的偏误。其结果是将老师的教书育人引向急功近利,这也是违背教育精神的。

    3、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对考核评价标准,尽管学校通过了在教代会上的审议,但从这次考核看,学校没有充分掌握这一部分教师的看法和思想。这是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失误。

    4、学校组织管理中存在重个人贡献忽视团队效能的问题。导致少数教师游离于群体之外,按自我个性随心办事,个体情绪和性格特性影响整体工作。

    分析清了问题所在,学校在第二学年的工作中,通过教代会广泛征求意见,重新调整了考核内容和方法体系。新的考核方案体现了对教师隐性的本质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进行了定性评价并赋分;对各部分的权重予以重新调整,把主要指标指向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对教代会的征求意见和提案制度进行了重新完善;对组织机构职能与考核进行了匹配性调整。实行了级部整体捆绑性考核评价,充分发挥集体的凝聚力量和团队精神。

    实践证明,这些制度的改进,有效地提高了管理者与广大教师的互动水平,提高了团队合作水平,发挥了考核评价的目的性、调节性、导向性、反馈性功能,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

    三、反思与评述

教案分析范文第5篇

从事英语教学的十多年以来,总是出现学英语难,前面学后面忘的现象,以至于在六年级的出现厌学的情况。身为教师的我一直想改变这悲伤的状况,当歌谣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给学生学习降低难度时,我欣喜,真心希望通过歌谣来有力地帮助孩子更好的习得语言。

教材分析:

这是孩子们开始学习英语的第一年,应该特别重视激发和保护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他们说英语的自信心。教授Unit3 story time部分的对话,要求能用“He’s/She’s…He’s/She’s my friend.Goodbye,…”进行交流,听懂、会读、会说goodbye, my friend, he’s, she’s.能初步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与人告别,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朋友。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接触了goodbye,对文中设计的人物也已经认识。对He’s/She’s…He’s/She’s my friend.很是陌生,在my friend, he’s, she’s的语义与语音方面还需要进行学习,特别是friend的发音,往往掌握不好。

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我研究的课题《用歌谣提高三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进行教学改进,利用歌谣解决本课的学习问题。

二、案例主题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读、会说goodbye, my friend, he’s, she’s.

2、能听懂、会读、会说日常交际用语Goodbye,… He’s/She’s… He’s/She’ s my friend.

3、能正确地理解并朗读对话内容,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尝试表演对话。

4、能初步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与人告别,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朋友。

教学重点:

1、能在情境中理解friend一词的意义。

2、能理解Goodbye,…这一交际用语的含义并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

3、能理解对话内容,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

1、能根据性别的不同,用He’s/She’s…来介绍自己的朋友。

2、能在情境中初步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与人告别,以及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朋友。

这是一节结合我的课题研究,在本校上的一节普通的常态课。

三、案例描述

片段一:friend的学习

1、Lead-in

a.T:
Let’s say a rhyme. ‘Are you Mike’. Ok?

Ss say the rhyme together

b.T:
There are two students Moe and Joe. They are my friends.

ppt:
Moe and Joe.

Teach:
friends-----my friends

领读friend,my friend,并让学生看口型,准确发音,分男女生读,小组读

2、Say a chant:

f f (手放嘴边),friend (s);

my my (拍胸脯), my friend(s) ;

Friend(s), friend(s), my friend(s).

说三遍后,用简单的调子唱friend、friend、my friend;
my friend,my friend;
friends、friends、my friends;
my friends,my friends。(手拉手,边唱边律动)

有前面所学的“Are you Mike?”引入新单词friend的学习,衔接自然,也便于学生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练说,能帮助不同阶段的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紧接着的chant,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说说、唱唱、动动的形式,引领学生加深了对friend(s)和my friend(s)的记忆。

教者轻松的姿态,夸张的语气,再加上灵活的教学形式,学生说唱结合,教学效果自然与众不同。

片段二:新授she’s.....he’s....

1.引入:Look, she’s Zeng Gege. I think she’s my friend.(教室走到该同学那示意其站起来,手指向该同学,看着其他同学说)

领着同学们说:she she ,she she she.问:Who’s she?This one?(教师顺手指身边的同学说She’s .....(人名)

2. 同法教学He’s....

3. 巩固she he

She she she ,she is ....

He he he, he is ....

边拍手,边说,同时用班级里不同的男女生换说(该生在教师的示意下站起来)。

结合学生们熟悉的小伙伴进行学习she 、he,便于学生理解,也显得亲近,对知识的陌生感降到了最低。偶尔会有同学将女同学说成He,或者将男孩子说成she ,大家都会哄堂大笑,学习气氛轻松,同时也说明他们都已经掌握了。

四、案例反思

针对于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He’s/She’s…He’s/She’s my friend.进行分解学习:先认识friend,再学习人称代词he、she。学习中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说、唱、动、赛的形式设计歌谣、chant,活跃课堂气氛,降低学习难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语言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