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教案设计 >

高中地理教案【五篇】

时间:2023-06-18 19:1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随着我国高中新课改的推进,案例教学作为新课改中的重要教学手段,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案例教学能够充分弥补传统教学课堂中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不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更多的应用性内容融入课堂,使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地理教案【五篇】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随着我国高中新课改的推进,案例教学作为新课改中的重要教学手段,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案例教学能够充分弥补传统教学课堂中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不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更多的应用性内容融入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地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程案例教学方式,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地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要点

地理案例教学是指在地理课堂中以案例为载体向学生传达地理知识,将地理内在规律和特征借以案例讲述和深入挖掘的形式在课堂中展开教学。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综合涉及地理知识的各个方面,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此教学方法中,对于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要点:1.选用有据可查的案例,而不应随意杜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地理事件,教师选择一些地理事件作为案例,会让学生感到案例真实可信,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学以致用,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乐于探讨。例如,2016年4月16日0时25分在日本九州岛熊本县发生了地震。这次地震的震级7.3级,震源深度10千米,已致900多人伤亡。房屋、大桥、公路等均有毁坏,民众生活也受到影响。位于熊本县境内的活火山——阿苏山,在当日上午8时30分,发生了喷火。这次地震震级大,可能余震不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重大新闻作为案例,做一些恰当的、简单的地震模拟体验,让学生相互发表感受和感想,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撞击,共同探讨地震成因、类型、分布、危害、监测及一些地震逃生知识。2.案例应当能够综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案例教学以案例讲述和深入挖掘的形式来展开教学,学生必须先进行问题的原因分析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独立思考,又有相互讨论交流,然后确定方案去解决问题。因此,案例应当能够综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假如是一些简单的、不典型的案例,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必修3“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时,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作为案例。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进行开发的自然背景包括地形、气候、地质和自然资源等要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制约和渗透,这就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
开发建设的内容多,如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和土地利用等;
综合治理的措施。这些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必须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调动已有的经验、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迪,能力得到了提升。3.案例应当兼具时代性,教师应当选用时间较近、学生比较熟悉的、能够体现某一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案例。案例兼具时代性,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案例兼具时代性,也才更好地体现地理知识与现实的关系,从现实生活中、社会发展中发现和分析问题,易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题的探讨,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效果。例如,2015年12月10日0点4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个案例展示后,就卫星发射基地的优越条件、发射窗口以及天体运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知识,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掌握知识,启迪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填鸭式”教学为主。目前的案例教学实际上还没有摆脱传统的一贯模式,教师往往是将案例拿到课堂上,换一种方式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师只是将案例作为一种授课形式,并没有将案例作为知识的载体。例如在进行大气污染的讲解时,教师只是将有关雾霾的科普文章当作案例拿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在案例中进行学习。这并没有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只是将学生的学习材料从教科书转变为材料,教师在分析案例时也以传授为主,没有精心设计城市雾霾应该钻研的内容,尤其是雾霾的形成要素、危害及预防措施等内容,没有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辩论。教师依旧是课堂中的绝对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致性的。2.课堂环境创设欠缺合理。案例教学强调课堂交流的高效完成,但是,目前的课堂硬件设置并不利于交流的进行。如学生全体面向老师,一旦有学生想要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讨玉林北流市第二中学李文志高中课改•理论博览发表看法,就需要学生先举手,教师允许后起立,再发言。这实际上在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另外,教师也不擅长利用多媒体设备,只是利用其进行幻灯片的播放,不利于案例的传达和展示,更不能够帮助建立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3.教师精力不济,无法专心教学。案例教学不仅需要老师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而且更加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目前,由于一线教师受制于升学率、排名和分数,心理压力已经很大,很少有教师会将精力投入到开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并加以实施和改进。而教师也没有时间进行案例的筛选和阅读。如在利用案例教学讲授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时,教师应当搜集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从中发现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其他一些地理规律和原理,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但是,教师往往只能够找到一至两个案例,对于规律的发现还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填鸭式”教学。老师过多地关注成绩和升学率,就会忽略自身素质的提高,导致教师与时代慢慢脱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三、高中地理实施案例教学的策略

1.转换课堂主体。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师将案例下发后,学生应当根据案例进行科学而又系统的讨论分析。如进行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讨论时,教师应当选择具有典型性且答案不唯一的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教师在课堂中应当以引导为主,若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教师不应当在第一时间予以否定,而是应当适当加以引导,指导学生转换分析思维,并帮助学生更换资料查找方法。若学生得出几种不同的结论,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自由进行交流讨论。但是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把控课堂节奏,避免无意义的争执。在课堂最后,教师应当进行总结,并就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适当点评和鼓励,将课堂作为学生进步的平台,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角。2.改善教学环境。目前,我国的教室硬件设施参差不齐,硬件设置单一,环境设置也较为刻板。如学生的座位设置全部面向教室黑板,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若想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教师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改变教室的教学环境,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更加顺畅交流的可能。例如采用分小组围坐方式会更有利交流。同时,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增加硬件设施和善用多媒体设备。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若教师将所有案例印刷并直接下发到同学手中,势必要减弱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若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将案例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播放,则进行讨论的案例就从文字等拓展到视频、图片、音频中。多元化的案例表达能够在课堂中同时传达多重信息,更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3.提高教师素质。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应当根据当前发生的热点新闻或符合学生的知识认知范围合理选择案例。同时,教师应当能够有着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的能力,并有着极强的基础知识,能够将课本知识信手拈来,以便能够及时地、可靠地解决在课堂上的突发状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阅读大量的文献材料,进行分析比对,以此来挑选适合的案例。教师还应当在课后及时与科组其他教师交流探讨,共同确定适合的案例,并应当根据课堂实际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但是,教师不应该将教学的重点只放在案例中。案例是知识的载体,教师还应当承担起传输知识的重任,把控课堂节奏,帮助学生完成课标内容。因此,教师应当权衡案例与知识传输的比重,不能够使案例教学形式化。教师除应当掌握地理知识外,还应当掌握丰富的教学技巧。综上,案例教学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尤其在面临高考的升学压力下,教师如何端正自身心态,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创新教学策略和方式是重要的问题。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此事进行重视。可以预见,案例教学必将会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卫华.浅谈案例教学法的作用[J].职业圈,2015(6)

[2]覃燕飞.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案例运用解答[J].地理教育,2015(3)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理;案例;教学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实质上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换言之,案例教学是以地理结论的获取过程为主要目标,通过学生观察体验、实践反思等活动,来感悟地理结论的研究学习过程。它不但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过程的学法指导,还关注学生学习、掌握和探究新知识的方法引导。对课堂教学本身而言,案例教学是以传授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

现代高中生,求知欲极强,思维能力也发展到一定程度。基于现行地理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正确指导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和 “三维”目标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汲取现实生活中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带学生进入预设的或特定事件的“现场” (课堂),并通过角色感受,分析案例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概括,并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十分必要;更有利于学生今后能将这些能力运用到再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二、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

1.案例教学的实践性

人的认识和感知过程,是从对具体地理事物的认知、理解,从而抽象到概念,再到理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教学案例或素材,大多来源于课程以外,部分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一些特别典型的案例,不仅来自于学生对周围地理事物的留心观察、搜集和整理,也来源于教师、家长,有的甚至来自于社会环境,所谓“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到处存在。

2.案例教学的多元性

一方面,出自于学生的案例素材是最原始的、第一手的和“原生态”的;另一方面,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学法指导者、设计者,教师课前同样担负案例素材的发现者、探索者任务。这必定决定了案例素材的多元性。

3.案例教学的互动性

来自于学生的大多数素材是最原始的、第一手的,并未加以详细整理归纳。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对众多“原生态”的案例素材的互动讨论,明晰了认知,并在指向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最终达成共识。因此案例教学具有互动性。

4.案例教学的延伸性

首先,课堂教学局限于40多分钟,而且教学活动中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所设置的问题,势必导致案例教学向课堂外延伸;第二,对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的巩固,对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课后的思辩、作业反馈等,也必须在课外进一步扩展,促进了案例教学的拓展。再者,在收集并获取大量信息,以及归纳整理上,师生同样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功能

1.能在具体情景下教学,体现设置情景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些(指情景素材)宝贵的东西,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而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轻一代的。”这种“亲身接触”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来源于多渠道多途径的情景素材,大多数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是学生在特定情景下感悟到和探究到的。也是学生在实践中接触而来的,并未能被关注或强化过的知识。当然就“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轻一代的”知识了。

2.培养学生整体综合素质,能在教学中激活课堂

信息源与信息展示的手段较多元化,能强化和培养学生整体综合素质。首先,教师或学生自我展示的无论是素材或是案例,内容包括不仅了文字、图形、表格、数据、声音、影像等形式多种的材料,也可以是文章、统计图表、场景照片、即时录像等等。第二,信息可能来自家长、教师、学生,也可能来自社会其它人员及团体,还可能来自文学作品、网络、报刊杂志,还有观察记录、采访纪实等等,不仅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去阅读、了解和接受这些信息,而且课外也不例外。第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按设计者――教师预设的问题去提取、消化和处理有效成份,并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将有用的信息转化为新的知识。

四、案例教学的一般教学程序

教学中获取新知识的一般程序:①出示或展示师生事先准备好的情景或背景资料;②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我感知情景或背景,来获取有用的信息;③由学生质疑或者教师提出问题;④课堂上师生、生生进行探讨获得初步意见或结果;⑤在师生“去伪存真、求同存异”的有效前提之下,形成一个或几个共识。

举例如下:

(1)出示或展示师生事先准备好的情景或背景资料。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由学生出示或教师展示课前收集整理选择的案例。可简要分为几个不步:发放给学生“学案”;教师运用媒体显示案例;由教师或学生代表描述案例;分配角色,由角色学生进行表演;

(2)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我感知情景或背景。在学生已融入案例情境时,先由教师及时设疑,要求学生剖析解惑。设疑后教师巡回检查,基本了解学生自主探究,而后个别指导点拨:如,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思路,关注学生把握审题等等。

(3)由学生质疑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在学生分析、探究,获得一定个人见解后,教师随即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记录于“学案”相关位置,随后让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4)课堂上师生、生生进行探讨获得初步意见或结果。在小组总结发言与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调控,再次组织小组延续与深入的讨论,以解决有争议的或矛盾的问题。随后把以上问题梳理出,由教师记录在案,之后教师有针对性的总结评价与提示,或布置由学生在课后另找时间和机会进行再探究。

(5)在师生“去伪存真、求同存异”的有效前提之下,形成一个或几个共识。这个阶段是在教师的总结评价后进行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情感已得到升华,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了调整与完善。不难想象,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五、案例教学的基本方式

(1)一例式:就是指一个知识要点由一组材料问题背景。该方式适用于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例如,鲁教版必修Ⅲ中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知识,教材的编写就是“以黄土高原为例”;“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教材的编写就是“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2)多例式:就是指一个知识点由多组相近或相似材料作问题背景。该方式适用于揭示地理规律方面的教学。例如:鲁教版必修Ⅲ 中“区域的开放性”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城、乡经济差异”、“长江上中下流域的区位优势”、“经济全球化”等材料作为情景。

(3)多案式:就是指多个知识点由一组材料作背景。该方式比较适用于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地理知识的教学。

(4)对比式:就是指一个或多个知识点由两组对立的材料做背景。该方式适用于对立的、具有可比性的较要素地理知识的教学。例如,鲁教版必修Ⅲ“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除了就使用教材中提供的“日本和英国差异”外,还可以选用 “东、中、西部三在经济地带的差异”作为素材案例。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及其背景下的“三生教育”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举措。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实践中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研究;
措施

案例教学法具有情境性、典型性、针对性、内容丰富性、可读性强等特点。教师引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给学生听,以案例为媒介向学生传输知识点,而不是将知识生搬硬套的教给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听课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案例教学以一件实际存在的事情为起点,以问题为向导从中延伸出知识点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关措施。

一、创设情景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高中阶段的学生课业繁重,学习时间紧张,基本上是学校、家两点一线的路程,没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因此很多学生对地理位置都没有什么概念,面对充满专业词汇的地理课堂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表现出不耐烦和兴趣低。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广大教师而言是一大挑战。为了解决当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这一现状,教师需要合理使用案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人口的数量变化》这一课文的时候,我国的人口呈现从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的大体趋势。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深度和广度,教师可以利用孔雀南飞这一实例创设一个情景出来,给人口迁移创建出一个合适的背景,让学生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孔雀的生活习性联想到人类迁移的规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类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的意义。

二、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展学生知识面

案例教学研究具有针对性强、典型性的特点,教师必须以书本知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择符合本节课知识点的案例,这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研究的作用。反而言之,如果教师选择的案例教学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完全不同,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真正作用,而且容易混乱学生的思路产生知识点的混淆。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准备合适的案例,为了让案例更加与时俱进、符合时展的潮流,教师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宽的广度寻找更加符合教学要求的实例。在此过程教师也需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许有些新闻报道、现象等没有直接显示是有关地理学科的,但是其中也许也暗藏了深刻的地理知识完全可以作为素材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综合发展的教学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向学生展示学习之外无法触及到的景色或者高科技。

例如: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的阅历有限而无法到达世界各地亲身体验各式各样的地表形态,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网络搜索不同地表形态的照片或者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像视频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有利于打破枯燥乏味的课堂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然而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向学生讲解网络的弊端,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教师还需要让家长一同协助监督学生不能利用网络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三、设置小组讨论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案例教学研究是以一个实际事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讨论寻找到案例中的知识点。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讨论出来的结论才能让自己印象深刻,才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忘记。同时,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益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还可以针对分组进行小组竞赛、话剧表演、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检验,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意义。例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由于这个知识点不仅比较难理解而且需要记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帮助而且可以抽查背诵情况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在实践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三点措施,以期案例教学法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主要有创设情景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示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案例教学中设置小组讨论的环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还有诸多细节有待思考和完善,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把案例教学研究的优越性发挥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朱学尧.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证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10:40-45.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对策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包括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而且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高中地理教学中已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案例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实践能力不足。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艺术和组织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由“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加上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思考学习,导致案例教学只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2.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

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学生具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积极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是,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很深,已经形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由于高中学习任务繁重,部分学生没有时间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或不做准备,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就不积极,课堂气氛较沉闷,部分学生成为被动的听众,几次下来,对案例教学失去热情甚至觉得是一种负担。部分学生尽管课前准备较为充分,但课堂讨论参与积极性不高,比较沉默,被动倾听,不主动发言,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3.使用的教学案例质量不高,缺乏适用的、本土化的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依托,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案例内容成为师生的知识、能力、经验、阅历甚至品格共同指向的对象,正是通过对案例内容的阅读、思考、交流、辩论,达到思维碰撞、互相启迪。案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案例教学的质量。

目前地理教材中绝大多数案例仅涉及某一章节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跨知识点、跨章节、跨课程的综合性案例较少。单一知识点案例很少存在讨论、辩论、争论的空间,甚至仅根据案例所处的章节无须思考就能得出确定的答案,这类案例仅能起到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理论、规则的作用。另外,目前,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多是国外案例。运用国外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无法很好地把握国外案例的内涵,无法与本国的实际情况有效联系。从使用自编的本土案例的情况看,普遍反映质量不高,且与实际应用相脱离,特别是对一些综合性案例的编写,编写者缺乏第一手材料的收集,没有长期扎根基层的实际经验,实战不足导致编写出来的案例无法反映最新的动态,保证内容的鲜活性。所有这些都使学生丧失参与案例学习的兴趣,导致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二、改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对策

1.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地理教师要多学习、研究国内地理案例教学法方面的论文,多参与案例教学理论研讨、教学观摩、教学比赛等活动。多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多听课、多请教、多思考、多总结,尽快找到适合所任教的课程和学生特点的案例教学程序、步骤,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地理教师要迅速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备课力求充分,做好专业知识、教学手段、教学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之后,才能进入课堂讨论阶段。在课堂讨论中要明确学生的认知和角色,并为其营造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争论的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及主要观点进行总结与评价。并且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中的活泼与秩序、激励与约束之间的关系,防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出现越位和缺位的情形,避免在案例教学中唱独角戏,或者不能接受学生不同意见,一味强调教师个人的权威。课后及时总结,不求多,力求质量,循序渐进。

2.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参与意识。

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学生是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任课教师要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上的差异,根据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案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对懒于参加案例讨论的学生,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调动其积极性,改变部分学生落后的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使其明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可采用专题的形式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采用新鲜、有趣的案例吸引学生,诱发其讨论兴趣。可采用“头脑风暴法”的形式,让学生兴奋起来,另外,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通过采用勇于发言者给予的平时成绩高等手段,让学生感到压力,使其产生动力和紧迫感,还可采取小组对抗赛、辩论赛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3.要精选案例,并尽可能自编紧扣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案例。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地理案例。教师应当通过案例书籍、网络、报刊、电视节目等途径特别关注地理案例,时时注意、处处留心,保持敏感,发现好的案例立刻记录出处,以备寻找、整理。但是,考虑到地理教师收集案例的能力、精力,适合地理课程案例教学使用的现成案例毕竟数量有限,因此,改编、自编案例就成为更高效的方法。

比之于寻找、收集现成案例,改编、自编案例创造性更强,对教师知识、能力的要求更高。改编案例是以一个或几个现成案例为基础和原型,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设计案情,删除、增加、调整、组合案情,重新设计问题。自编案例难度较大,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自己编出高水平案例,只能量力而行。

选编案例的基本要求是:案例结论的非显而易见性,案件结论的争议性,案例内容的现实性等,使选编的案例更切合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

总之,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细节有待完善。但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会逐渐发展成熟,不仅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会促进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2]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中华读书报,2003,(8).

[3]周义.谈谈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与策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5).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第5篇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1.联系实际在案例教学中,所选的案例一般都来自生活中,是学生熟悉或了解的,因此,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如教材中讲到的宝钢和鞍钢的区位对比、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美国硅谷的发展、上海交通的改善提高。这种实际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2.归纳总结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有广泛的内涵,它可以通过学生在复杂的案例分析与决策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思考、归纳、领悟而形成一套独特的适合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与质变。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联系实际,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有兴趣阅读。如将北京两客站三个方案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从而理解和掌握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类似的还有国际互联网带来的崭新生活、某规划区的公路线路方案选择、阜阳市对外交通口岸的转移、李守银家稻谷商品率的估算等。这些案例的选取都体现了将现代教学理论和思想教育渗透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与编写过程。2.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
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际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3.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为主体。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可有可无了,或者说,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只是一个旁观者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4.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这样可以避免教与学的脱节、实际与理论的脱节,同时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