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实际上就是“先学后教”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学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先学后教”只是一种教学思想而不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然而在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把“先学后教”当成了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于是在设计学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最后一课教案【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最后一课教案范文第1篇
一、教师对学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存在认识问题
学案实际上就是“先学后教”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学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先学后教”只是一种教学思想而不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然而在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把“先学后教”当成了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于是在设计学案的时候教师总是在无形中把课堂分割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学,第二部分是教师的教。久而久之教师上课缺乏创新,学生学习机械呆板,于是语文课堂成了训练课、习题课,学生埋头于学案,教师也沉浸于学案难以自拔。使得语文课大同小异,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人文性、文学性、活动性荡然无存。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先学后教”思想的精髓。“先学后教”实际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新课程标准》思想的高度概括。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语文,最终还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学案设计缺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追求新奇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即使有效,最终也只能导致学生的厌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然而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在设计题案,而没有渗透学法指导。学案是面向学生的,重在“学”,因此指导学生怎么学才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学案中。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对学生的预习、课堂达标、课后巩固这些最基本的环节没有体现出来,没有深入细致的指导,不能形成一种系统的模式。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虽然做了很多题,却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渐渐失去对语文的兴趣。
三、学案设计忽略了学生的写
语文教学中的读和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都重要,但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对中学生来说,写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作业练习,一方面指写作。当然写作也是作业,这里我们不妨把它们分开说。作业练习是对听读获得的知识的消化、巩固;
而写作是对知识的运用,它对读起到深化作用,可以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知识进入人脑,只是作为信息储存起来,是死的,只有输出后才能活起来,才能起作用。写就是知识的输出。无论多么正确的观点、高明的见解或先进的发明创造,不说出来,不写出来,谁也不会知道,那等于没有。
然而我们在设计学案的时候只关注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作业练习,却缺乏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和训练。作文的训练不能只靠作文课,必须渗透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然而学案设计中几乎没有作文练习和片断练习,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这也是语文学案设计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四、学案设计和教案设计混淆的问题
学案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帮助,是给学生用的,而不是“教案”。
“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最后一课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马原理课程 案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52
Abstract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a teaching method to explain the course through the case.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 doctrine" (hereinafter referred as the "Ma principle") curriculum abstract, theoretical, political need to introduce case teaching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In specific classroom teaching, the first step is to choose suitable case as a basis for teaching. Secondly, we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the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Finally,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class feedback,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lete system, efficient and suitable for horse principle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
case;
application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我们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2015年7月27日、教育部联合下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确强调“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这就彰显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当中最具理论性、抽象性的课程。但近年来,它却面临着重要性不断加强,但实效性却不尽如人意的尴尬局面,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而从教学方法上加以改变亦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以往学界对此多有研究和探讨,尤其是对源于国外的案例教学法如何介入到原理课的教学中展开多角度的探索,这对丰富和完善原理课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足在于多从宏观的角度把握,缺乏微观细致的探讨,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特质认识不够,导致对案例分析法的具体应用认识不清。因此,基于当前研究现状,根据新时期学生特点,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详细分析“案例分析法”在原理课中的应用原则、具体方法等,为改善和提高马原理课程实效提供借鉴。
1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缘由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苏格拉底的‘对话式’教学方法,作为现代意义的教学模式形成于20世纪初。”①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单纯的理论传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择取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生动案例为内容,授课教师引领学生分析、研判以及讨论案例中,并从中推导出相关理论和结论,以此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促进课堂的实效性。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实际上通过文字创设一种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而之所以在马原理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需要通过引入生动案例予以化解。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构成,而这其中唯哲学部分最为艰深难解,也是在教学中学生反映问题最为突出的部分。如何深入浅出,使学生能够感兴趣并接受就成为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难题,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可谓是解决此问题的良方。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为学生设置具体的情景,在生活中理解枯燥的知识点。具体来说,比如哲学部分的价值观,可以以爱情为例,引入不同时期人们的爱情观来反映价值观的变迁,这样既贴近90后学生的生活,亦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
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强烈的政治性要求引入案例教学法。马原理作为宣传意识形态的主干课程,与现实政治密切关联。这就需要在讲授课程时,多借用最新的时事新闻来对相关理论进行引导、讲解,这样不仅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现实性与理论性的统一,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相对枯燥的理论切入到现实的政治事件当中,比如在讲解政治经济学部分的价值规律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大蒜、猪肉等价格的变动来说明价值规律的影响,也可以引用每年两会时间政府的报告来加以讲解。
最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法的引用可以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建立高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促使一线教师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讲读,去学习和研究案例教学法,如何将案例与理论有效适度地结合起来,如何引导学生去分析案例等等,都会激发教师的思考,教师亦会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会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带来的成就感。同时,学生在案例教学法中亦能增强对马原理的兴趣,加深对原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在分析案例的过程当学会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从而摒弃对马原理课程的成见,提高学习效率。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面对马原理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当前的教学现状,案例教学法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应用不是毫无章法可循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展开教学,具体来说:
2.1 案例的选择、研判与分析
第一,充分认识“案例”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好“案例”的选择工作。在“案例”选择上,首先要切合所讲内容,切合教学目标,不能盲目选择或者选择关联度不强的例子,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层层分解,选择适合所讲内容的现实案例,否则就容易背离案例教学法的初衷。其次要选择新颖性、时代性强的案例。众所周知,当前社会已然是信息化的社会,学生掌握信息的速度和广度已非昔日可比,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关注时事新闻,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为选择案例做好前提工作。否则若选择陈旧性的案例,就不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再次,要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与学生知识能力相当的案例,这样就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再次,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内容的健康和质量,不可为博取学生兴趣而一味追求惊奇、新异,不能只是俯身迎合,而是要抬头引领,教师要选择那些充满正能量、具有正面引导价值的案例。最后,选择的案例应该尽量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这样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和理解。人们一般会对与自己联系紧密的案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符合人们的心理认知的。比如在讲授联系一节时,可以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例,来加以说明引导。
第二,选择好案例之后,教师要做好前期工作,吃透案例。选择好的案例只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开始,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详细了解所选案例的背景以及其它关联性的知识,还要结合知识点将案例当中所内涵的相关知识给归纳出来,涉及什么问题,哪些问题需要学生回答讨论,一定要事先做好标记,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案例在最后设置相关的思考题,而这也是最为关键的。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改革”这一节时,在分析所选案例如高考改革等时,教师要熟悉我国高考改革的历史,着重设置几个重点问题,如“为什么国家要不断地实施高考改革”,“高考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等等。同时,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计划,详细分解好任务步骤,以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2.2 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实施
进入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当然是做好课堂导入,也就是以案例的形式导入,向学生们简要叙述案例背景、主要内容等,以使学生了解大致的情况。比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图片、内容,并介绍这些危机产生的背景以及后果等,使学生更为详细地了解资本主义危机的状况等;
再比如讲解发展一节时,教师在向学生展示我国人们出行和通讯的历史变迁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手机诞生和演变的内容和背景等。
其次,介绍完案例后,教师要向学生布置任务。首先抽出时间让学生先通读一遍案例,了解案例的大致情况。然后教师向学生抛出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可以拆分为几个问题,然后按照问题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带着问题去再次阅读,分析材料,并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展开相互交流和讨论,总结出案例的主要内容以及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让小组派出代表回答相关问题,在一个小组回答完之后,让其他小组点评该小组提供的答案是否正确,是否完备,依次进行,相互评价,最后教师再予以点评,给出合理答案。这一部分是基础性的工作,学生在合作中将案例研究清楚,分析透彻,教师一定要注意给予适当的说明和引导,以向学生指明思考和总结的方向。
以上只是案例教学法最为基础性的工作,此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这些案例中总结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点。此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先预习一下本节课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否则直接让学生去思考和总结案例材料中涉及的理论问题,就容易导致不仅浪费时间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后,教师仍然按照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并思考该案例涉及什么理论知识点,对我们有什么现实的启示?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并给出好成绩,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通过案例串讲理论毕竟略显碎片化,教师应该通过案例讲解完之后,再系统地讲解、总结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3 案例教学法的课后反馈
课后反馈是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必要的反思和反馈,通过反馈,教师可从中总结得失,哪些是可以改进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发扬的,而反馈的形式多种多样。一是可以通过随机调查的形式,直接向学生询问对案例教学法的意见,请他们提出改进意见;
二是可以通过发问卷调查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避免第一种形式出现的部分学生在面谈过程中不敢直言的弊端,可以更为广泛、全面地掌握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建议和对策;
三是教师可以利用现代通讯工具,比如建立微信群,将班级所有学生加入其中,形成一个讨论群,而这正好符合当代学生喜欢刷屏的习惯,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起到最好的反馈效果。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必须将课后反馈纳入其中,这样就可以建构一个体系完备的案例教学法模式。
3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通过长期的一线教学,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马原理课程的兴趣日益浓厚,增强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照本宣科与案例教学法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课程中,学生的抬头率、听讲率明显提高,亦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回应教师的话语。而之所以如此,原因也非常简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声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一个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到情景中去体会、去反思,这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也再次印证心理学所讲的“邻近效应”,所谓“邻近效应”,就是指人们对越是邻近自己的事物越易于接受的一种心理状态”,②而案例正可以增加学生的亲近感。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多注重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
(2)教师的原创力和积极性得到提升。如果教师不去深入探究教学案例法的实质,只是简单地引入该教学法,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这就促使教师要去用心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变,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这确实可以从教师的教学面貌中体现出来。最为重要的是,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会给予教师动力,使教师获得信心,从而最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3)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得到增强。案例教学法中需要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广泛参与,需要他们一起协作去分析案例,总结答案,久而久之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意识。而这正符合马基本原理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尤其是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蜜罐之中,造成他们缺乏合作意识,通过案例教学法的长期训练,正好可以弥补当代大学生的这个短板。
4 结语
案例教学法虽然在马原理课程教学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实践,但随着学生主体的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的变化,案例教学法亦应该因时改变,以使其更能适应当前的教学现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以使马原理课程更好地发挥其宣传意识形态的功能,以切实提高原理课程的教学成效。
注释
最后一课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想品德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53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最先提出的“问答式”教学法,就是案例教学法。古往今来,教育者都提出各式各样的案例教学法,如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就是我国古代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主要依据所学的内容,采用精选案例来引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尝试,适当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在当下,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要求通过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教学研究、课堂讨论和辩论等,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机会,从而实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素质,也能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渠道。在此观点基础上,笔者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尤其重视案例的地位,教学方式以案例素材为主线,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下适当运用案例,以问题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学习内容。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笔者经常采用案例教学法。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教学研究,笔者真切地感到思想品德课上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有效联系起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在课堂上如何有效运用案例教学呢?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现与同行分享如下。
一、课前精选案例
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所选案例的质量高低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教师,课前首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三维目标的需要,适当收集整理所需的素材,即要精选案例。教师在精选案例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明确原则。要围绕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三维目标来精选课堂案例,尽量让学生在对精选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得到所需的相关知识信息。
2.真实性原则。要求精选案例的材料必须真实性强,最忌讳材料的胡编乱造。教师选择的案例材料应该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生动、可靠、真实的材料。
3.时效性原则。案例背景材料一定要具有较强时效性,材料最好选择近期的社会热点或焦点问题,这样的材料更接近学生生活,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讲授初二《法律护佑生命健康》中“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时,笔者不失时机地将当时发生的多起伤害幼儿园儿童案例引入课堂,并引导学生分析学校应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由于选择的这一热点问题案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很快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该课的兴趣,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4.启发性原则。教师精选的案例要求包含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这样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对不同课堂问题的判断、推理和论证,来寻求问题的最佳答案,进而启迪和开发学生能力。
5.结合性原则。案例材料要与教学内容有联系有结合,特别注意要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起来。案例的材料从这个角度去选,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思维的连续性,同时可以激发思维的能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课堂参与――案例展现和分析
案例的引入有不同的方式,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的需要或者所选案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呈现方式一般有文本材料、多媒体展现、教师陈述、学生表演、情景再现等。这些案例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前呈现,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一边思考问题,接着进行问题讨论。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精选案例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这有利于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会全部脱离课本而又不完全拘泥于课本,达到答案多样性,正确价值判断一致性。
课堂参与是案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快速进入案例的情境,了解案例中的有关情况。师生互动是分析案例的关键,这样更有利于将案例的内容与知识快速联系起来。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和调控。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逐渐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课堂参与形式要灵活,可以是个人表演、分小组讨论、集体正反方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
如在讲述《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采取多媒体展示案例,精选相关视频。多媒体的运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每年“3・15”晚会的节目片段,然后有意识地就所教的知识设计几个问题。通过晚会,能得到消费者有哪些权利、如何维护权利、如何对产品质量进行鉴定等知识。
三、课后总结――能力升华
课后总结,主要是教师对本课堂中学生的讨论进行全面性、精准性的归纳和评价。教师也借此指出学生在分析和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和存在哪些问题,最后进行提升和补充性的解读。同时可以启发学生之间进行归纳和总结,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或者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拓展性的问题,以拓宽学生视野,实现课后的拓展延伸。
面对同一个案例,学生可以挖掘不同的诠释方法,有些学生找到的只是表面的信息,而有些学生则能得出更深层的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善于引导学生去揭示案例与课堂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目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更深一步。
四、不断学习――提升素质
最后一课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流行病学 案例教学 教学效果评价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基础和骨干学科,对预防医学专业的流行病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研室关注的重点问题。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将学生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有很大的帮助。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的许多地方[1]。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目前很多课程都已采用此类方法而且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2]-[5]。
为了提高流行病学的教学质量,观察案例教学实施后的效果,选择本校2010级和2011级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然后对其最后的试卷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探讨案例教学效果。
一、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本校2010级和2011级本科预防医学专业的所有学生,共96人,2010级48人作为对照组,2011级48人作为实验组。
(二)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约1/4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两组的教学老师均相同,两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基本相同,因为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都是预防医学的专业课,所以参照上学期统计学考试成绩对其进行比较,发现其统计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无差异。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分三次进行:首先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组六人,第一次上课时把筛选整理的案例及提出的引导问题发给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主讨论,由小组成员发表观点及依据,各小组长归纳提出的问题;
课后学生通过复习相关知识及查阅文献寻找答案,并做好PPT或纸质汇报总结。第二次上课时各组先汇报第一次案例课时提出的问题及答案,大概每组总结时间为5分钟~8分钟;
然后发放第二次的案例及引导问题,其他步骤跟第一次相同。第三次上课先汇报第二次提出的问题及答案再讨论新的问题,最后的时候各小组长在课堂上当场宣布各小组的见解,教师引导各小组分析案例,并不断提出问题及引导学生思考,最后教师对本次案例教学做总结。
(三) 评价办法。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理论课成绩进行比较,同时对案例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四)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各连续变量指标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二、 结果
(一) 两组对象一般情况。案例教学组和对照组性别构成(男/女)分别为25/23和24/24(x2=0.42,P= 0.838 ),平均年龄分别为(21.12±1.04)岁和(21.23±1.15)岁(t= 0.524,P=0.9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二) 两组对象的试卷情况分析。两次考试试题都是严格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教材《流行病学》大纲要求来出题,题型都是名词解释、单选题、填空题、问答计算题四种类型,题量基本相同,难易度基本一致,两套试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三) 两组对象成绩。案例教学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百分制)最高98分,最低68分,平均 (83.73±7.61)分;
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最高87.5分,最低55.5分,平均 (71.63±9.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四) 问卷调查情况。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48份,回收率100%。调查案例教学组在各个方面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评估,结果见表3。
三、 讨论
本研究发现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从考试成绩看,无论是总成绩还是各个部分的得分,案例教学组均优于对照组;
除此之外,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承认案例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对于流行病学这门课程而言,开展案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本次案例教学的实施,得到如下的体会:
首先,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从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的实施再到最后的总结都需要精心准备,熟练掌握整个环节,在课后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备课,而且由于学生是自由发挥,自主讨论,因此提出的问题有的针对性很强,但有的偏差很大,教师在最后总结时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上课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课堂控制力和细节的把握能力。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也有很大帮助。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这在结果中有很好的体现。此外,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案例教学可以促进他们课后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上课比较自由,氛围比较活跃,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受欢迎;
分小组讨论后,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每个人都可以贡献力量,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加,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每个案例分三次进行,每次都由同学先总结本组提出的问题及答案,以PPT的形式表述,这样还可以增强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PPT的制作能力,为毕业论文的答辩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整堂课中,教师只是相当于主持人的作用,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学生主导课堂,师生间的隔阂减少,互动增加,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
最后,案例教学存在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可能会浑水摸鱼,自己不考虑,只是照抄别人的结果,造成学生之间的掌握程度良莠不齐;
有的学生私下里都在进行与课程无关的内容,反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有的学生反映师生之间的互动有点少,主要是学生之间讨论,教师只是引导,所以师生交流太少;
有的章节对应的合适案例比较欠缺,很难做到所有章节都采取案例教学。
总之,案例教学是适应新形势下流行病学的教学模式的,毕竟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专业学科,学术毕业工作后在实际中会经常用到,而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单靠理论教学肯定远远不够,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则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又可增强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Garner DD.The continuing vitality of the case method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BYU Education and Law Journal,2000,307.
[2]杨磊,宾晓农,吕嘉春. 文献案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5):762-764.
[3]黄昕,刘爱忠,周价,等. 案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102-103.
最后一课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前自学 课堂导学 课后巩固 学案整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减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因此我校实施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改革。通过这段时间的授课以及向学生的调查了解,学生对此是持欢迎态度的,自己感觉授课效率较以前也有所提高,这使我对继续用好导学案更加有信心。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最大的效力呢?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究的课题。
我们数学组的导学案是老师们在研究教学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先集体备课,说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其教法学法,然后轮流备课形成学生用的学案,老师们各自进行二次备课后上课,上完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并优化学案。可以说,学案是我们全体教师智慧的结晶。每一份学案都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侧重于让学生“会学”知识。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如何使用好学案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课前自学
教育家吕叔湘说:“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地学向主动地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自己主动学了,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但是如何在教师不讲的前提下,保证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并且产生最大化“效益”呢?
每次我都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本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二、课堂导学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的数学知识分类不同,我就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了不同的导学方式。1.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2.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导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3.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4.对由实验得出结论部分的教学,可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得到知识,最后由教师对结论进行总结、归纳。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了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因而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其关键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在课堂导学的过程中不管采用哪种导学方式都要求学生当堂分段完成导学案中“课堂导学”部分的内容,并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新课内容结束后,学生再重新审视一遍在自学时完成的导学案中“基础整合”部分的有关问题,即本课的知识小结。
三、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分为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及能力提升几部分组成。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练习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能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
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能力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四、学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