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教案设计 >

2023年度相反数教案【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21 19:0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导学案指的是以新课标为标准,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及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案,是供教师导学所使用的。它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学习目标、预习导学、达标检测、总结反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相反数教案【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相反数教案【五篇】

相反数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使用高效课堂

一、如何设计高中数学的导学案

导学案指的是以新课标为标准,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及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案,是供教师导学所使用的。它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学习目标、预习导学、达标检测、总结反馈。因此如何设计高中数学的导学案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过程的总体愿望,因此在设计学习目标时,既要有精炼的总体的目标,又要有明确、具体的分目标。并且分目标的设定要同时考虑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目标。在设定高中数学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有:

1.目标不可过多或过少。

2.要在目标内涵盖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重难点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

3.目标表述要清晰明了,并且要具备可检测性。例如,在设定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时,可将总目标设定为通过实例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清楚地了解函数的概念。分目标可设定为:(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有总有分的学习目标,为学生的自学指明方向。

(二)预习导学

预习导学的部分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要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总览教材,了解重要的概念或信息,筛选出教材中较为重要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中,并进行反复斟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嘱咐学生的是,不要照搬照抄辅导资料,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去学习、去探索,切不可走“捷径”,这样就是去了预习导学的意义。

(三)达标检测

在导学过程中设置测验环节是可以检测相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的,这对于巩固知识点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编写导学案时,注意在达标检测的环节中要做到:题量要适中,一两道题即可;
题目要有针对性,紧扣知识点;
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考题;
题目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检测不光局限于自测,也可以将其转化为提问、展示等多种形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检测方式。

(四)总结反馈

总结反馈部分可以说是导学案中的精华部分。总结即将知识结构进行整理归纳,反馈则是将自学过程中的难点知识以及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解析,从而收获更为深层次的东西。在编写导学案时,在这一环节一定要留出较大的空白让学生来填写,并且在课上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总结反馈,因为学生分享总结反馈的过程也是将自学升华的一个过程。

二、如何使用高中数学的导学案

(一)通过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让导学案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中发挥作用,首先就应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去自学教材、查阅相关资料、与同学一起探讨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依据导学案一步一步地进行预习。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需要做到的是解决基础性的知识,找出本节的重难点所在,如有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开动脑筋解决,若不能解决就做好标记,上课时向教师提问解决。例如,在进行“对数函数”这一节的预习时,学生通过导学案能大概了解到对数函数的概念,能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但是对于对数函数的性质这一知识点学生一般都不太了解其推导过程,因此教师了解到这一点后就应在课堂上重点讲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相关的应用,通过教材上的例题以及课后练习题来解析这一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将学生的导学案收集起来,大致了解学生的预习程度,以便把握讲课的重点和方向,从而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通过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久而久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乐学的学习精神。

(二)通过导学案进行达标训练,进行及时的矫正反馈

通过导学案以及教师的课堂讲解解决难点疑点、理清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导学案上的达标检测题目以检验学生对当前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做好查漏补缺。教师可以根据达标检测中再出现的问题,进行一番讲解后再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进行巩固性训练,从而将所学知识点更好地内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的矫正反馈,加强对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的辅导,学生要认真做好反思总结,认真梳理本堂课的重难点,把所学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当中,进一步构建知识网络。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许多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因而造成考虑问题不全面,甚至需要借助实物才能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为学生反复地讲解知识点,并且多布置一些相关的专题训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进行矫正反馈,学生在掌握这一知识点后,应将这一过程记录在导学案中以加深印象。本文通过学习目标、预习导学、达标检测、总结反馈四个方面对如何设计导学案进行解答,以及通过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达标训练、进行及时的矫正反馈两方面大致地阐述了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当然,笔者对于导学案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但希望本文所提及的一些方法能为优化和提高导学案教学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参考文献:

[1]王东刚.基于导学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赵勉.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相反数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
业务档案;
数字;
资源库;
资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关教师个人的业务档案在很多学校都是一个空缺,或者说保存的教师业务档案不完整。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自己的个人业务档案也缺乏了解,不知道其重要性,所以往往会在关键时刻缺少很多资料,比如说评职称时。

所以,笔者希望通过建立一个教师个人业务档案管理系统的形式,让各位教师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把自己的一些个人资料输入进库统一管理。同时,也将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用到的一些数字教学资源整理起来上传,不仅作为自己的业绩,也为建设学校的数字教学资源库出一份力,方便自己与同事日后查询、使用。

一、关于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

教师个人的业务档案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和学术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真实地反映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业务专长、教学科研能力及工作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所有具有各类教师资格证书,并在学校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教师、实验人员、行政人员等都需要建立相应的个人业务档案。业务档案的范围可以包括:

1.反映教师个人基本情况的:包括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简历,学历、学位、教师资格、职称、计算机、普通话等证书的复印件,职称聘任书,年度考核表,工作总结,年度考核结果,聘任书等。

2.反映教师教学情况的:包括每学期的任课任职,所授课程教学计划、总结,所授班级教学成绩,承担公开课情况,优秀教案,辅导学生获奖情况,培养新教师等。

3.反映教师科研情况的:包括教师科研论文、课题立项、科研成果、发表的作品、出版的专著,参加各类教科研活动等。

4.反映教师培训进修情况的:包括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各层次的培训以及业务进修、学历进修、继续教育,培训或进修的成绩单等。

5.反映教师参加社会活动情况的:包括参加各种团体、协会,担任各种理事、委员等情况。

6.反映教师奖惩情况的:包括各级组织授予教师的各类荣誉称号、获奖证书复印件,奖牌奖杯的照片、声像资料,或者受到的处罚等。

7.反映教师政治思想情况的: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入党情况、组织鉴定等。

8.其他所有有价值的与教师业务相关的材料。

教师个人业务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对教师而言,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自觉性、计划性,增强了教师的档案意识,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为教师成长作了最好的原始积累;
对学校管理而言,增强了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省时高效是显而易见的,使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而且经过不断地归档、积累,不仅便于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学校的教学决策,而且这本身就是一份厚重的教学资源,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历史价值。教师个人业务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为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原始动力;
可以为学校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可靠依据;
可以减少档案原始卷的查找,延长档案使用寿命。

二、关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学校教师基本实现了“人手一机”,因特网也已经覆盖了整个校园,硬件建设可谓已相当完善。学校的教学资源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从传统的纸质教学资源慢慢地向数字化资源发生了转变,由原来单一的载体向多样化方向转变。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然而,各学科教师大多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状态,导致教学资源孤立、零散,很难产生资源的整合聚集效应,难免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

目前,学校中教育教学资源的来源主要以学校出面购买公开发行的课件或者教师自己在网上下载免费资源为主,然而,这类资源真正能够直接用到教学实践中的少之又少。相反,教师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下来的一些自主开发的课件、素材等数字资源对一线教师来说则更加实用。如果能够将全校教师平时所用资源综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数字教学资源库,这将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障。

在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中包含了教师的教学资源信息,其中囊括了教师的电子教案、教学反思、课件积件、多媒体素材(图片、音频、视频)、试题库等。这部分信息在教师业务档案中不仅可以作为教师自己的个人业绩,也可以通过管理员的审核、批注、分类后进入教师的数字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

三、两者有效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教师个人业务档案管理系统与教学资源库两者在很多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系统,它们之间到底有哪些点可以进行有效结合呢?

1.从内容上来看:教学资源库可作为教师业务档案的一部分,教师个人业务档案管理系统中包括了教师个人的所有信息,其中也包括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积累下来的所有教学资源。

2.从二者的组成渠道上来看:它们信息的构成均需要教师不断地输入、更新。两个系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系统,它们需要不断地有新的数据补充、更新,不断地充实、修改原来的信息,这样的系统才是有利用价值的系统。

3.从两个系统的功能设计上来看:它们都由用户与管理员两部分组成,用户需要有添加、删除、修改、浏览、检索、下载等功能,管理员需要有审核、用户管理、系统维护、统计分析等功能。

4.从两个系统的构成模式上来看:二者均可以设计成B/S模式,可以使用同样的软件支撑技术。

四、开发技术或平台选择

本系统是一个基于B/S模式的管理系统,涉及的开发技术有数据库技术、网页开发技术、动态交互技术等。数据库的开发可选用大型的商业数据库系统SQLSERVER;
网页的开发可选用DREAMWEAVER作为开发工具,该系统界面也可作为学校网站中的一个部分,教师的输入、上传、查询、下载均可在网页中实现;
动态交互可采用ASP技术。

参考文献:

[1]吴玲.浅谈建立教师业务档案[J].陕西档案,2002(04).

[2]郭公民.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道路[J].经济师,2007(05).

相反数教案范文第3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从培养知识型、理论型人才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能力型人才,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必然将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而案例教学则成了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而随着以云计算、世界大学城等信息技术和平台的快速发展和推广使用,人们对各种数据技术的关注和应用越来越重视,愈加认识到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尤其是教育行业。借此我们将运用大数据手段统计整理专业案例,结合信息化技术,迎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设计过程中案例教学的体现

第一,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利用旅游管理中出现的典型管理事件或政策问题,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可选择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在准备案例时要注意精选案例情节的编写与选择,还要注意案例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度,不能与之脱节,甚至相违背。

尤其在教学案例的编写上,教师应当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选择有一定代表性、能体现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并能辐射到其他知识理论知识的案例,在专业实践过程中能遇到的真实可感的案例并使用。除了常见案例库中提供的案例外,我们还可以搜集整理历届毕业生在教学实践中所经历的真实案例。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通过使用录播系统、云课堂等数据系统等方式将企业中通常会发生的案例和情境拍下来。然后专业教师可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学情和企业的支撑,将收集到的各种有用内容经过数据软件处理后,形成一套完整贴切的案例教学体系,并将他们运用到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之中来。在此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情,适当加入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里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第二,在设计案例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时,都要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并要使案例能有效支撑所选定的教学任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选择自己的案例时,不论是从案例库中选择的,还是自己在实践过程获得的,还是通过各种录播系统建立校企师生制,通过校企师生间的情景创设,都要使这些案例能达到自己教学的目的,都要能给学生启迪思路,深入对某一理论进行探讨,甚至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推导出一般的规律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二、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选择好教学案例,对每个案例教学的环节做精心的设计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进行组织教学,让各种形式的案例真正通过教学直达学生内心,指导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和践知识。

通过录播系统、角色扮演法或者任务驱动法教师要让学生在案例中尝试充当各种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主动构建做出判断,得出个人见解,从而达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样的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具体可感的实践问题,弥补理论的缺陷以及实践技能的不足。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有“问题”的案例,让学生来讨论,通过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发现问题,找出症结,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调查研究,可以小组讨论,可以独立思考,可以总结概括,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利用到案例教学中来,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如果一个案例解决不了理论的缺陷,可以通过筛选处理多举几个带团过程中的案例。老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通读整个案例获得基本信息,或者通过网络平台阅读和查找与案例相关的数据和资料,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到具体企业组织中去做前期调查或者实习。然后利用各种数据统计系统,为开展后续案例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从而达到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用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后的反馈整理

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反馈,主要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后,除了自我总结外,还需听取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意见反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通常会召集学生对所采纳的典型案例进行面对面讨论, 在案例讨论中哪个环节需要改进, 对教师的工作发表他们的意见,并对讨论后的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再次整理,方便教师自省提高等。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灯媒介,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师生反馈互动录播,也可以从已经在旅游相关企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历届毕业生、以及兄弟院校等相关主体获得反馈信息。只有全方位的收集与整理信息,才能不断改进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法的质量。

相反数教案范文第4篇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是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教研组活动要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着眼于优化课堂教学助全过程,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这一对主要矛盾,重点开展教学内容的科学安排、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学习方法的科学指导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几年采的实践,我们认识到,最有效韵方式是教学案例研究.通过对教学案例的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教学过程伪最优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文就我校数学教研组以教学案例研究为主要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的一些做法与同行进行交流。

1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问题,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等活动的一个实际场景。

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不同。两者的区别在于教学案例自始至终是围绕特定问题展开的,是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的,而教学课例展现的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法实际场景,虽然其中也含着问题,但问题可能是多元的、没有明确指向的,并且实际情境的叙述、师生对话的描述等常是列举式的,没有像案例那样经过细致加工。两者在文体的结构上也有着一定的区别,教学案例的表达形式一般为“背景+问题+教学实践+问题解决+反思讨论”,课例的表达形式一般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作为教学案例的一个实际场景还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一个实际场景。即必须是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这个案例要解决什么问题。

(2)一个典型的实际场景。即要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通过这个案例的研究解决一类教学中的问题。

(3)真实发生的教学场景。即教学案例不能杜撰,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场景。

2什么是教学案例研究

教学案例研究就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课题,通过分析研究教材、进行数学设计、上课,组织听课、评课过程,对教学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进行剖析、反思、总结,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学案例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我们按“探究问题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四个步骤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
操究问题。每学期初,以备课组(一个年级为一个备课组)为单位,在总结反思上学期教学工作的同时,组织听课调研,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第二步:设计方案。根据所确定的课题,选定一节课,确定一位教师备课,备课后在备课组说课,备课组集体讨论教学设计,备课教师修改教案。

第三步:教学实践。每节课在三个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第一次上课,由备课组组织听课、评课,根据大家的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第二次上课,由教研组组织骨干教师听课、提出改进建议,对教学过程再次进行改进。第三次上课,教研组组织全组教师听课,并请电教中心进行随堂录像。

第四步:教学反思。(1)将上课录像复制给执教者及所有数学教师,对照录像进行反思;
(2)教研组进行评课,对本节课做出评价,最后由执教者通过对三次上课、评课过程的反思,形成书面的教学反思;
(3)开展网络评课。将由上课录像、教研组评课录像、教学反思等材料组成的教学研究案例放到教研组网页上,继续在网上进行评课;
(4)根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下阶段的研究课题。

将以上四个步骤循环往复进行,就形成了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以教学案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教研组活动的基本流程,如下:

探究问题设计方案;
教学反思教学实践

4教学案例研究举例

高中数学新教材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展现都按“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程序设计。2005年秋季我校进入新课程教改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活动、意义建构”两个环节教师们感到困惑,成为当时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针对“学生活动”这一环节,高一备课组确定了“课堂怎样组织学生活动教学”的课题。由杨志文老师以“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为课例,进行案例研究。

案例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分别上了三次课,就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发现过程中的“学生活动”进行了两次改进。

第一次上课;
复习1日知,引入课题,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设问:我们已经会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那么怎样判定两个平面平行呢?让学生回答。

结果学生很难回答,出现了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只好给出定理。

备课组评议;
学生没有真正活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建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第二次上课: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怎样使用水平仪来检测桌面是否水平?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归纳出判定定理。

备课组评议:效果仍不理想。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时间过长,后面的教学环节没有落实.建议改学生分组讨论为学生动手实验。

第三次上课:上课前从本校实验室及周边学校借来了水平仪,并找了几块小平板。课堂上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动手用水平仪来检测桌面或小平板是否水平。学生的积极性高涨,通过实验很快就发现了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这样学生对定理中两条直线相交的条件印象深刻。在数学应用环节,比前两次都好,很少有学生在证瞬两平面平行中少两条直线相交的条件。

教研组评议:通过这一教学案例研究,使全组教师对“学生活动”环节,达成了共识。学生的活动,除了口答、板演、分组讨论等形式外,动手实验、独立思考也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形式。学生的课堂参与,不只是形式上的参与,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参与。

针对“意义建构”这一环节,高二备课组确定了“怎样进行意义建构教学”的课题,由陈春芳老师以“类比推理”课例进行案例研究。

案例2类比推理

第一次上课:

(1)创设问题情境

①让学生阅读鲁班发明锯于的传说,让学生思考鲁班是受到什么启发发明锯予的?他思考的过程是怎样的?

②教师介绍仿照鱼类的特征发明了潜水艇。

③教师介绍猜想火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④教师给出等式的性质。

(2)意义建构

教师引出课题,总结概括,得出类比推理的概念、类比推理的步骤、类比推理的特征。

备课组评议:第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数学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在此基础上引入数学理论。这种设计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但一定要控制好“度”,要精炼、恰到好处,不能过多,这样会影响整堂课的结构,也会导致这堂课不能完成(本节课的练习没来得及完成)。第二,关于类比推理的概念建议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要凸现出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第二次上课;

(1)创设问题情境

①让学生阅读鲁班发明锯子的传说,引导学生分析发明锯子的思路。

学生1;
因为齿形的茅草割破了手,所以他想锯于也能割破手(此时其他学生纷纷表示不赞同)。

学生2:他的思路应该是,齿形的茅草能割破手,那么能割断木头的工具也可能是齿形的。

教师;
这个例子是由两个对象在功能上类似,因此猜想它们在形状上也应该类似。

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举例,比如数学中的数列、不等式、圆锥曲线;
学生举例由等式的性质猜想不等式的性质。

(2)意义建构

教师:刚才的两个例子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学生:都是由一个结论猜想另一个结论(这个结果显然不是教师想要的)。

教师:是由什么结论猜想什么结论?几个对象?

学生:由两个对象中的一个性质去猜想另一个的性质。

教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类比推理(引出课题)。由、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像这样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备课组评议:这一次的设计比第一次有所进步,但是仍然还有几个地方处理得不是很恰当.第一,学生归纳类比推理定义时,感到困难很大,有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究其原因大家讨论的结果是:学生对类比推理认识模糊,类比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与发现新结果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思维方法,不过,就“类比”思想方法的推理模式而育,我们却很难用一个或若干个有限的形式逻辑术语去解释“类比”的确切概念。第二,在数学运用阶段学生感觉困难很大,尽管学生对类比推理这个新概念已有所了解,可是遇到具体问题时又出现束手无策的窘境.于是我们又一起讨论,目前学生对类比推理只是停留在概念的基础上,对其思想方法只是模糊了解,而类比推理是很具有思维创新价值的一种思想方法。因此,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举几个类比推理的例子,让学生多体会、多感悟,批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第三次上课: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l让学生阅读鲁班发明锯子的传说,思考鲁班是受到什么启发发明锯子的?他思考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齿形的茅草能割破手,那么能割断木头的工具也可能是齿形的。

问题2这是由什么方面的相似性推出什么方面的相似?

学生:由两个对象在功能上类似,因此猜想它们在形状上也该类似,

问题3这也是由前提得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是不是归纳推理呢?

学生:不是,因为不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教师:这就是今天要学的类比推理(点明课题)。

(2)学生活动

这一环节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为载体,共设计了4个类比推理的实例,比如等式与不等式、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平面几何与空间几何等,列举大量的类比推理的例子,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究完成,同时也让他们及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从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运用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对类比推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意义建构

教师: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舶过程中运用了类比推理,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哪些对象之间可以进行类比?类比所得结论的参照是什么?类比的过程是怎么实施的?

学生;
两类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

学生:是由一类对象的已知性质推测另一类对象是否具有相似性质

学生,类比的时候需要把两个对象之间的对应特征分析清楚。

教师:刚才同学们基本把类比推理的关键点总结出来了,下面看一下它的定义。

(多媒体展示)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像这样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教研组评议:通过反复的修改、循整,第三次上课将意义建构落到了实处。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引领学生进行真正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体会数学的概念来自于生活、生产实践,为实现意义建构奠定基础。这次教学,通过挖掘数学中大量学生已学知识,让学生对两类之间的有关知识做系统的梳理,强调类比对象两者间的异同,避免概念的混淆;
教学中重视了在类比的迁移过程中方法的领悟,引导学生做出大胆的猜想、类比,承认类比结论的不可靠性,养成对类比得到的命题进行证明伪习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经过深人研究发掘出丰富的数学内涵,从而让学生体验数学,感知数学。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和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其中的思想,体验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反数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习活动

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教材、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

那么,反思什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对教师的教学决策过程、教学行为过程、教学结果、教学技能与技术有效性的反思,也包括对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例如,在“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后,对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通过教学,我认识到:“再认识”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数的意义,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于是在第二次的试讲中,我这样安排“拿铅笔”的环节:先让三名学生想一想:准备怎么拿?然后,学生“拿铅笔”,其他学生提出疑问,全班讨论,最后,验证汇报、得出结论.这样设计,似乎也完成了教材的安排,而在研讨中,许多教师对“拿铅笔”提出了质疑,认为过程单调、人数太少,体现不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结论的得出并没有亲身的体验.

调整:在分小组动手拿铅笔之前,增加了一个“猜一猜”的环节,即“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小组拿出的铅笔支数可能会怎样”,与后面“提出问题”的环节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也为后面的“小组讨论、验证汇报”起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作用.

这个“猜”的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却出乎意料地引爆了课堂的气氛.在又一次的试讲中,这种认知冲突的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参与非常积极,与最初设计相比,更充分地利用了教材主题图,真正达到了“再认识”的上升.

通过教研,引发了我对“画一画”的进一步思考.此前我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从整体到部分,欠缺了从部分到整体这一思维过程.而“画一画”环节,就是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从部分到整体,这是一次逆向思维的训练.有了这种认识,我在又一次的试讲中把“画一画”环节放置在“说一说”之后,这样,使学生对分数有了全面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动手、动嘴、动脑各个方面调动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编排特点、教材变迁、知识的呈现形式、教材的加工处理、例题习题的选择和功能等进行反思.

在四年级下策“歌手大赛”教学中,初读教材,给人的感觉是很简单.因本节教材是承接了三年级的学习内容,由于教师对知识点的渗透,很多学生对于数位知识已经有了认识,加减计算就很简单了!但真正走进课堂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

本节课,加减混合计算的简便计算是难点.本章节的简便计算不同于以前的简便计算,形式主要是a-b-c=a-(b+c).算理可以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来引导学生认识,但想突破这一难点,仅按教材教学显得单薄.于是我又设置了一个教学情境:利用在超市购物与在小商店购物进行对比.超市购物是先算商品总价,再买单.例如,8-(3.25+0.75+2.05).而在小商店,可以一样一样地来买:8-3.25-0.75-2.05.这样学生参与其中,真正体会到两种不同的算法的实质和不同,顺利地突破难点.

三、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反思

对学生及其数学学习活动反思,不仅要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数学学习基础、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过程、数学学习失败的原因、数学学习结果评价方式等进行反思,而且还要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反思.

在六年级“欣赏与设计”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我是个性设计师”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设计才能.

教学步骤如下:

(一)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首先呈现了四幅图案让学生欣赏.教学时,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让学生感受到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图形的能力.

(二)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体验到复杂的图案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真正地做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三)模仿练习.在练习本上模仿书上三幅用圆设计的简单图案

颜色的搭配也是使图案变漂亮的重要环,同时也是审美能力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己的搭配方案,再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相互交换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最后,通过模仿练习、评一评等活动,为后面设计比赛打下基础.

(四)开展设计活动,交流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