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教案设计 >

线路设计法论文【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27 12:5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配电线路设计法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每一项设计都能落实到位。对于配电线路的设计,其主要流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接到设计后,需要明确配电线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线路设计法论文【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线路设计法论文【五篇】

线路设计法论文范文第1篇

1、10kV配电线路设计法流程影响

配电线路设计法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每一项设计都能落实到位。对于配电线路的设计,其主要流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接到设计后,需要明确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线路起点、终点;
2)对配电线路沿线的地形、路径的进行了解,并确定初步的设计路径方案,进行现场测量计算,绘制出配电线路路径图;
3)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导线截面、档距、转交、路线场地等,合理选择杆塔的形式;
4)根据设计,列出详细的材料清单,并对设计费用,设计定额、计费编制等进行合理预算;
5)对各个设计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最佳方案。最后对最终的方案进行整理,为配电线路具体设计实施提供完整的设计资料。

2、10kV配电线路设计法要点

1)配电装置的合理选择。对于10kV配电线路配电装置的选择方面,其设计技术要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电器一级裸导体的选择方面,应该满足温度条件。温度环境的设计依据应该以每年最热月中最高温度的平均值。对于屋内电器以及裸导体选择方面,应该根据以往的温度统计资料,以最热月平均温度+5度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当温度低于仪表电器的最低允许温度时,要加强保稳措施防止冰雪事故的发生。另外隔离开关设置的破冰厚度要大于最大的覆冰厚度。②配电装置的抗震等级应该满足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目前我国主要的相关文件为电力设施抗震等级设计规范。③在配电装置最大风速设计过程中,应该以10米高空中30年内最大风速10分钟的平均值。如果最大平均风速大于每秒35米,安装户外配电装置时,应该保证安装高度低于10米,并采取相应的加固保护措施。

2)配电线路中电器、导体的设计选择。在配电线路导体以及电器的设计过程中,其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相关导体以及电器的绝缘水平应该满足相关标准。②保证选用电器的承受电压,确保其高于该配电回路中的最高运行电压。设计中选用的导体,其允许的最大电流应该大于该回路汇总最大的持续电流。并且导体、电器等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日照对其的影响。③在导体、电器热稳定性、动稳定、开断电流验算设计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设计规划进行,并考虑配电系统长远的规划。具体的计算应该按照三相短路实施相关的验算。④当配电线路电压互感器回路采用熔断器进行保护石,不用对其热稳定以及动稳定进行验算。如果用高压限流熔断器对其进行保护,需要根据限流熔断器的特性实施热稳定以及动稳定的验算。

3)配电线路路径的选择。在配电线路路径设计选择方面,主要的设计选用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配电线路的选择尽可能的方便施工,尽可能避免对农田的占用,需要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运行维护条件,保证路径选择经济合理、安全。②在配电线路选择上,应该避开一些特点的场所,包括不良地质、油厂、军事重地、机场等;
③在配电线路出线端一般采用12、16、24电缆沟,尽可能减少重复施工;
④光缆的走线一般是根据10kv架空线,其配备一般以1到2千米为宜,如果光缆过长,会给线路维修与施工增加难度,线路果断会增加接头的数量,对信号造成影响;
⑤尽可能的考虑到直线转角问题,将其设计为直线转角杆塔。

4)对路径的初步设计。在10kV配电线路路径的初步设计过程中,具体的设计内容包括总线路设计法、线路机电路线设计、杆塔与基础设计。总线路:总线路设计法方面,一般包括线路走径设计、设计依据一级一级工程设计三个方面。对于线路设计法依据应该从线路设计法原则出发,满足当地的实际情况毛病根据相关的设计文件与规章设计执行。制定工程设计各个分项目的任务书,并签订设计合同,对相关的文件与编号进行认真审批。机电路线设计:在机电路线设计方面,包括了导线架设计、气象内容、金属机具设计与组装设计、绝缘子串设计、导线防震设计。保证机电线路在可能发生的恶劣环境下,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导线架的设计应该满足最大盈利,其材质结构等都需要满足配电线路的送电能力,提升线路的防震性能,采取相应的防震措施。杆塔与基础设计:10kV杆塔主要包括直线、转角、耐张、终端等几种形式。塔型以及高度的选择是配电线路设计法中关键的内容,必须坚持维护方便、经济、稳定等原则。耐张杆塔选择中,需要尽可能选用高度较低的杆塔,保证杆塔具有较为良好的受力条件。在塔型选择方面,需要根据10kV配电线路工程实际情况,加强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与应用。这样也能降低对材料的使用,缩短工期,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的帮助。

3、总结

线路设计法论文范文第2篇

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用电设备无功损耗来实现,以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在管理中,应尽可能采用功率因数高的用电设备,比如同步电动机。另外,也可以使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可产生超前无功电流对用电设备的滞后无功电流进行抵消,从而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参数。加强输电线路杆塔的建设。输电线路的杆塔基础建设是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杆塔基础而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加强地基施工。在电网配电线路设计过程中,对于输电的杆塔、线路的设计,应该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而定,比如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淤泥土质,应该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确保输电杆塔的稳固性。

2电网配电线路无功补偿

2.1无功补偿应该注意的问题

2.1.1无功补偿的方式配电运行节能管理是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指的是电力企业对电力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调度管理,从而使得电能的损耗可以相应减少,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防止出现过多的电能浪费的过程。在电网的无功补偿方面,不仅要重视如何提高电力用户的功率因数,还应该要重视如何降低电网配电的损耗,以实现电网节能。在降低电网损耗的设计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增设不长箱的方式,以提高电力用户的功率参数,但是只靠这一种方式并不能完全实现降损,还应该要对武功潮流进行计算,对最佳补偿量以及补偿方式进行确定,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降损效果,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2.1.2谐波问题。谐波问题一直都是电网无功补偿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了大量的谐波量,则会缩短电容器的寿命,严重时甚至会损坏电容器,对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因此,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对于存在大量谐波并且需要无功补偿的地方,可以加装滤波装置,有效地解决各种无功补偿相关的问题。

2.2无功补偿量的计算

对于无功补偿量的计算,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一般是通过对变压器负载率、容量及配电线路、线路的负荷情况等进行计算之后对无功补偿量进行确定的,无功补偿容量计算要根据主变压器容量的30%左右对变电所集中装设的补偿容量进行确定,而且要根据配电线路的负荷在均匀分布时,对电容器的最佳补偿容量作为线路的负荷,来确定配电线路的分散补偿容量。第三,电动机的补偿容量不能超过电动机空载时的无功消耗。

2.3无功补偿装置安置地点和方式

在无功补偿的装置的安装过程中,对安装地点以及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到无功补偿效果,无功补偿装置一般可以安装在变电所旁边,安装的方式主要有几种补偿、分组补偿、配电补偿、随机补偿等,一般说来,集中补偿的装置主要是安装于变电所的高压电容器组上,分组补偿的装置则主要是安装于配电线路以及配电线路的低压线路旁边。

3结语

线路设计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PCB; 电子线路CAD; 改革; 有效性;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538-03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in "CAD of Electronic Circuit" Based on Actual Application

ZHOU QiCzhong, XU Juan

(Yibin University, Yibin 644000, China)

Abstract: To expertly apply "CAD of Electronic Circuit" technology to complete a variety of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not only need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ircuit, but also need a wealth of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design knowledge. Aiming at the facts of that the current students are lacking of the knowledge for PCB design,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reform approach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styles and examination model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participating in the National Undergraduate Electronic Design Contest,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re verified.

Key words: Printed Circuit Board; CAD of electronic circuit; reform; effectiveness; feasibility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子系统的复杂性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设计已不满足现代电子系统设计要求。这对电子系统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以计算机为基础,利用性能强大的软件开发工具进行电子线路设计的电子线路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成为硬件电子工程师必需掌握的技能。这大大增加了《电子线路CAD》课程在电子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因而,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和有效的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目前,大量的教育工作者对《电子线路CAD》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形式进行了改革:根据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创立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项目式教学法”,国内进行了“《电子线路CAD》项目式教学法”探索和改革 [1-2]。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进行关于“任务驱动法在《电子线路CAD》教学中的应用”的改革[3], 针对Protel软件的使用,进行了“电子线路CAD―PROTEL课堂教学方法探析”[4]。同时,从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标准意识、规范意识及质量意识为目的,进行了“电子线路CAD课程的教学探讨”[5-7]。这些改革对促进学生掌握CAD工具(如Protel、Multisim、Orcad等)的基本操作和使用起到很大的帮助,但由于《电子线路CAD》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课程。它即不同于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如C语言),只需要熟悉某个计算机语言的语法和基本操应用,又不同于电路基础知识类课程(如模拟电子线路),只需要掌握某个领域内知识。它需要用户以电子线路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支撑,去操作对应的工具软件,完成一个电子系统的原理图绘制、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印刷电路板)设计和结果仿真。除了有工具软件本身操作需要学习的内容外,更重要的还需要有相关PCB电路设计的知识做支撑,比如信号完整性分析、电磁兼容、阻抗匹配、时延匹配等。同样的原理图,工作低频段和工作在高频段的PCB 图设计是有所不同的。现有改革方法侧重于工具软件的教学,忽略了教会学生与PCB设计有关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以后虽然会设计出原理图,但不能设计出能到达实际工作要求的PCB图。本文从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根据大学生课余时间灵活性强的特点,以课内和课外结合、兴趣和专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全面考虑,对《电子线路CAD》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改革方法,并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实践验证平台,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以满足实际需要为原则,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完善教学内容

开设《电子线路CAD》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硬件电路设计和制作的能力,硬件设计能力包括设计原理图的能力和设计PCB电路的能力。具备设计原理图的能力需要熟悉电子线路CAD工具的操作并掌握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高频电路等电路理论知识;
具备设计PCB电路的能力需要熟悉电子线路CAD工具的操作并掌握高速电路板设计、信号完整性分析、电磁兼容和PCB制作工艺等工程知识。这是因为电路可分为低速电路和高速电路。低频信号和部分中频信号(一般在30MHz以下)是用“路”的理论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即信号间的传递需要通路是导线。高频信号和部分中频信号,需要用“场”的理论进行设计,即信号可以无线传输,必须考虑连线间的串扰和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反射等因素,如收音机和手机电路等。电路原理图的作用是表述其工作部件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并不涉及与实际工作有关的硬件制作问题,因此,在用CAD工具设计原理图的时候,无论高频系统还是低频电路,都可以不加区别地选用标准器件符号进行绘制。但PCB电路是实际电子元件的连接载体,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信号频率、阻抗匹配、时延匹配等参数的影响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应用CAD工具进行PCB设计的过程中,除了熟悉工具软件的操作外,还需要应用高速电路板设计、信号完整性分析、电磁兼容、PCB设计工艺等知识为理论指导进行正确的设计。

《电子线路CAD》课程通常在本科或高职、高专阶段开设,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要保证基础课程的完整性,只能开设完与原理图设计有关的课程,而不能全面开设与PCB设计相关的课程。部分课程(如电磁兼容、信号完整性分析等)往往在研究生阶段纳入培养计划,但很多本专科学生毕业后需要从事PCB设计方面的工作。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让学生学习后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1 让学生了解现有电子线路CAD工具的发展情况

目前电子线路CAD工具软件繁多,在硬件设计方面,有简单易学但功能相对较小的Protel、Orcad、Pispice等,有功能强大,学习相对较难的ADS、Power PCB、CADENCE等,不同的电子公司根据开发产品的实际需求情况,要求员工使用对应的软件。学生应该熟悉其中一到两种,并了解其它软件功能和特点,否则在应聘过程中可能会不满足企业需要而失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介绍工具软件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参考资料的方式提供相关教程的电子文档或学习网站网址,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1.2 补充高速PCB设计的相关知识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电路系统体积越来越小,工作频率越来越高,给硬件设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需要给学生补充高速电路板PCB设计的相关知识,如高速电路板设计、电磁兼容理论和信号完整性分析等。

1.3 增加多层PCB设计的知识

目前,大多本科教学主要让学生进行单面板和双层板的设计。由于集成电路引脚越来越密集,封装体积越来越小,大部分电子系统都要求用多层电路板进行设计,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多层电路板设计的知识非常重要。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 中,电源与地层应尽量靠在一起为了减少层间信号的电磁干扰,相邻布线层的信号线走向应取垂直方向。信号布线层数由网络密度,平均管脚密度等基本参数。可以参考如表1所示的经验数据。

1.4 增加元件布局的理论

元件的布局好坏直接影响工作性能,好的布局除了保证电路性能稳定外,还能降低步线难度。电子线路CAD教程中一般只介绍如何操作CAD工具进行布局,如器件旋转、移动等,但缺少介绍布局的理论依据,从而让学生学习后不知道什么样的布局才满足最佳性能要求。为了让学生在布局过程中能有的放矢,应该给学生补充以下知识:

A.遵照“先难后易先大后小,”的布置原则,即核心元器件、重要的单元电路应当优先布局.

B.布局应尽量满足高电压与低电压、大电流与小电流信号完全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 号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

C.根据原理框图,按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

D.相同结构电路部分,采用“对称式”结构布局;

1.5 让学生掌握PCB布线的规约

电子线路CAD教程一般以某个软件工具为重点,在布线方面注重教会学生如何把元件间的连线布通,忽略了保证线路能正常工作的理论介绍。表2给出了常见的布线规约及易犯的错误。其它还有3W法则、走线的谐振规则、走线长度最短规则等。在教学中及时根据学生在实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

1.6 增加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内容

在实践过程项目中有针对性地设置故障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化。

2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改革教学方法

在规定的学时内,补充与PCB设计有关的教学内容,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全面讲解,是不可能完成的。甚至因为讲解东西太多,让学生难以接受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改革的思路是:根据学生课余时间较多的特点,而且有一定自学能力的特点,充分利用开放的实验资源,利用互联网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桥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兴趣与专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通过实践训练和理论指导提高其硬件设计能力。具体的措施是:

A.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有具体的学习目标。介绍目前企业对电子线路CAD方面人才的需求情况,提高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B.给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料,并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学校的数据库资源和网络资源,收集相关学校资料,如利用超星图书资源,教会学生查阅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C.给学生介绍学习方法,该自学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学,该讲解的进行讲解,该通过上机和实验进行学习的就让学生通过开放实验进行学习。

D.建立网上预约制度,及时通过网络方式和更新教学资源,提高电子线路CAD方面教学改革的论文和前沿知识的读物,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E.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以项目点评、小组讨论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

3 改革考核方式

针对《电子线路CAD》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如果只以一次考试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即不能真实体验学生的能力,也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应该改革考核方式,从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动手能力进行全面考评。将考勤、理论设计、安装调试、仿真、思考问题等纳入考核范围,增加平时考核的力度和比重,每个项目有对应的项目考核,每个阶段有阶段考核,综合评定期末成绩。

4 改革效果

本文提出的改革方法在宜宾学院《电子线路CAD》教学中实施开展,学生在PCB方面的设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设计的PCB板性能稳定。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本科组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该优异成绩得获得,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但电子线路CAD的设计能力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竞赛题目中要求:在增益为60dB,带宽为直流到10MHz的情况下,静噪声输出小于300mv,学生在PCB设计过程中考虑电磁兼容问题,采取了缩短信号走线和减小线间串扰等布线策略,最后输出静噪声小于70mv,性能远远高于指标要求。实践证明了该改革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结束语

《电子线路CAD》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易学难通的特点,教学难度比较大,所以任何有效的改革方法都是有意义的。本文从满足目前复杂电子系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在教会学生掌握CAD工具操作的情况下,该方法能让学生学会应用高速电路板设计的理论知识去设计性能稳定的电路系统,并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能为其他进行相关教学改革的教师提供参考,促进更多教学改革成果的诞生。

参考文献:

[1] 毕秀梅.《电子线路CAD》课程项目式教学法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16):4235-4237.

[2] 黄淑一.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线路CAD))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4):179-181.

[3] 吕殿基.任务驱动法在《电子线路CAD》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2):66-68.

[4] 王海熔.电子线路CAD―PROTEL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14):3697-3698.

[5] 徐作华,赵丽,谭丽娜. 电子线路CAD课程的教学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

[6] 奚洋,汪涛.电子线路CAD课程教改初探[J].科教导刊,2009(11):56-61.

线路设计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磁场仿真分析;
电磁兼容性(EMC);
Zeland ie3d软件

中图分类号:TM154 文献标识码:A

在设计电子产品时,除了满足特定功能要求外,还必须考虑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这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技术指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电磁兼容性是电子设备或系统的主要性能之一,电磁兼容设计是实现设备或系统规定的功能、使系统效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印制电路板的电路设计阶段就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1方案论证

研究PCB电路板的电磁场分布情况,对改进产品的EMC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算法分析,方案论证阶段,经过多方调研,发现对于PCB板级的电磁场仿真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矩量法,有限时域差分算法等。还搜集了一系列相关软件如:Zeland ie3d、 Microwave office、 Ansoft designer等,下面详细对各个软件的方法、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介绍:

(1)Zeland ie3d:Zeland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中,IE3D是一个基于矩量法的电磁场仿真工具,其仿真结果包括S、Y、Z参数,电流分布,近场分布和辐射方向图,远场分布等,应用范围主要是在微波射频电路、多层印刷电路板、平面微带天线设计的分析与设计。

(2)Apsim FDTD:Apsim FDTD 是一个采用"有限时域差分" 算法的三维全波电磁场仿真器。它将二次、三次场等都准确仿真出来,比静态的二维、三维TEM方法大大地提高了精度。

(3)Microwave Office:Microwave Office是一针对微波混合、模块以及MMIC (单片式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的线性与非线性之完整解决方案,注重于参数的仿真。

(4)Ansoft designer:Ansoft公司的仿真工具能够从三维场求解的角度出发,对PCB设计的信号完整性问题进行动态仿真,但其远场的分布效果不是很理想,没有具体的仿真分贝标志。

通过具体使用和详细分析后,IE3D可以解决多层介质环境下的三维金属结构的电流分布问题。它利用积分的方式求解Maxwell方程组,从而解决电磁波的效应、不连续性效应、耦合效应和辐射效应问题。IE3D电磁仿真的一个优点是用户可获得被仿真结构的场和电流分布,对电路和天线设计者来说,结构的电流和场分布很有价值,可选择为电流分布建立数据文件。仿真结果还包括s-、y-、z-参数和辐射方向图,仿真分贝标志等。所以仿真后的结果更加直观,并且易于理解。

因此,本论文采用"平面和三维电磁场仿真与优化软件包——IE3D"来对EMC规则进行分析、验证。

2 PCB的EMC规则分析

本文就针对双面印制板面上信号线的走线布局、长度、电源线的布置等与电磁兼容性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地仿真分析,并相应地给出具体措施。

2.1 控制EMC应采用的具体方法

(1)防止信号线在不同层间形成自环。在多层板设计中容易发生此类问题,自环将引起辐射干扰。对其进行电磁场仿真,结果如下:

结论:图1(b)的布线方式是符合EMC问题的,信号线不可形成自环。

(2)走线长度控制规则即短线规则,在设计时应该尽量让布线长度尽量短,以减少走线长度带来的干扰问题,特别是一些重要信号线,如时钟线,务必将其振荡器放在离器件很近的地方。

对其进行电磁场仿真,结果如下:

(a)图磁场分布不均匀 (b)图磁场分布均匀

图2 短线原则的电磁场分布图

结论:设计时应该尽量让布线长度尽量短。

2.2 电源线设计

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印制线路板电流的大小,尽量加粗电源线宽度,减少环路电阻。同时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和数据传递的方向一致,这样有助于增强抗噪声能力,如图3(a)所示。

(2)值得一提的是,尽量选用电源引脚与地引脚靠得较近的集成块,如图3(b)、(c)。尽量不使用芯片座,选用贴片集成块,可以进一步减小去耦电容的供电回路面积,有利于实现电磁兼容。

结语

在此,希望本设计能给予正在从事产品EMC设计可靠性的工程师、对EMC 问题感兴趣的朋友们提供解决此类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钱振宇.电磁兼容性的标准体系.电子产品世界,1999,02.

[2] Zeland Software,Inc.IE3D用户手册.号9.2,2002.

线路设计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
输电线路;
设计施工;
解决办法;
注意事项

1、35kV输电线路设计

高压35kV输电线路的设计中,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分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分阶段。

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包括:

①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设计研究方案,才能明确研究对象。

②内容真实。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内容以及反映情况的数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不许有任何偏差及失误。

③预测准确。可行性研究是工程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

④论证严密。论证性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要使其有论证性,必须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作宏观的分析,又要作微观的分析。

初步设计是工程设计的重要阶段,主要设计原则都在初步设计中明确,应尽全力研究透彻。初步设计包括:

①着重对不同线路路径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取得有关协议,选择最佳路径方案;
②充分论证导线、避雷线、绝缘配合及防雷设计的正确性,确定各种电气距离;
③认真选择杆塔和基础类型;
④合理地进行通信保护设计;
⑤对于严重的污秽区、大风和重冰雪地区、不良地质和洪水危害地段、特殊大跨越设计等均应做专题调查研究;
⑥各项设计均应做出安全可靠、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并进行优选。

2、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1)结合线路规划,变电站35kV进出线应与架空线路终端引线配合适当,便于进出线架设,同时注意35kV架空线的防雷保护范围与变电所的防雷保护范围相接。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规划今后35kV进出线通道,必要时可采用终端双回塔预留通道。

(2)放线测量中设计人员一定要亲临现场,设计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按实际地形地貌进行杆位设置,选择合理的杆型。

(3)设计人员必须现场核实线路起止变电站的相序是否对应,如需换相,需结合实际情况,条件允许宜采用终端双回塔进行换相,也可采用直线杆换位法,悬空换相法。见下图:

(4)设计中对输电线路沿线地质、地貌、水文等情况,应详细勘测,选择合理的电杆埋深和卡盘、底盘基础规格,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电杆底部的防碱防腐处理。

(5)“T”接的输电线路,需要设计出该“T”点采用的杆型,并应说明具体的连接及放线方法。

(6)设计中选择的钢芯铝绞线要注意钢芯截面大小,见图1

(7)设计中对输电线路路径说明应清楚、准确、简明、逻辑、严谨、通俗易懂。

3、35kV输电线路施工中遇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35kV线路穿越110kV线路遇见的问题,该档为终端带地线直线段,该路径受到限制,施工中困难较大。如果按常规施工,35kV避雷线距110kV导线的电气距离小于3m;
如果降低35kV线路电杆(DM2-16.5)高度,则线路两侧对地安全距离不足5m。

解决办法:①降低35kV线路电杆。但此段线路最低点距离地面耕地不足5m,应对线路两侧进行地面降方处理,并在该处设限高警示牌;
②此段线路两基电杆分别为DM2-15和ZM7-16.5型带地线电杆,去掉该档避雷线,两基电杆上均加装一组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施工中应注意35kV线路边导线距离110kV电杆净距大于5m。

(2)35kV线路施工中电杆距公路太近,致使无法采用拉线。

解决办法:沿线路方向移动15~20m,调整档距。

(3)35kV线路跨越公路、10kV线路、房屋时遇见的问题。

解决方法:①电力线跨越公路角应大于或等于45度;
②35kV线路跨越10kV线路最小垂直距离应为3m;
③35kV边导线距离10kV线路最小垂直距离为4m;
④35kV线路跨越房屋最小垂直距离应为4m;
⑤35kV边导线距离房屋水平最小距离应为3m;
⑥35kV线路跨越一、二级架空明线弱电线路,导线或地线在跨越档不得有接头。⑦35kV线路跨越铁路、高速公路均需采用耐张铁塔孤立档跨越,并采用绝缘子双挂方式。

(4)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人员认真分析和理解设计意图,发现疑问应立即与设计单位联系,必要时由设计单位对原设计进行变更。

4、35kV输电线路抗冰设计

气象要素是确定在一定区域内能否形成导线覆冰、形成什么种类的覆冰和形成多大的导线覆冰的基本条件,要有效地预防输电线路覆冰,应该搜集分析本地区历年冰雪情况资料,积极开展冰雪情观测与预测工作。

对于新建的输电线路,要根据已掌握的气象资料,合理划分冰区,选取不同的设计冰厚进行线路设计,力求做到确保线路安全运行而不过分增加线路的造价。

新建线路在路径选择上,应力求避开严重覆冰段,并做到线路应沿起伏不大的地形走线,线路应避免横跨垭口,风道和通过湖泊、水库、林区等易于覆冰的地带;
线路翻越山岭时不应采取大档距,大高差;
线路沿山岭通过时宜沿覆冰时的背风坡走线。

目前,国内输电线路覆冰防护工作主要集中于防断线、倒杆及防碰线短路等方面,而绝缘子覆冰后的闪络问题同样也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要防止绝缘子冰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大爬电距离。另外增大绝缘子串长度,改善绝缘串伞形结构及布置方式入手,大小伞与等径伞在相同的情况下,前者更有利于防治冰闪,适当调整绝缘子的外形结构,使其在大雪于不易积雪,积雪后不易发生闪络。

5、施工中工程监理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1)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相应的资质,具备监理人、技术装备等硬件设施。

(2)施工中监理应对工程每一个环节进行必要的监督和规范化管理。

(3)设计、施工单位必须配合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督,配合监理人员的工作。

(4)监理单位(人员)应对线路工程实施中使用的设备、材料、配件等质检情况进行核对。

(5)施工中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应由监理人员签字认可,否则,不得继续施工。

(6)拨付工程进度款时,必须由监理人员对已完成工程进度签字认可。

(7)工程竣工后,监理人员权重新对规定的签字认可环节及整体工程质量进行核对、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