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教案设计 >

大自然语言教案【五篇】

时间:2023-07-06 11:4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具有较强的表达欲望,但不能准确的运用语言表达孩子在幼儿阶段,对身边的万事万物都很好奇,总爱去接触新鲜的事物,模仿大人的行为等,并且想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由于年龄和心智的限制,他们还没有掌握语言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语言教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大自然语言教案【五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第1篇

幼儿的语言特点

具有较强的表达欲望,但不能准确的运用语言表达 孩子在幼儿阶段,对身边的万事万物都很好奇,总爱去接触新鲜的事物,模仿大人的行为等,并且想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由于年龄和心智的限制,他们还没有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无法很好的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别人,在说话的时候就存在着表达不清楚的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克服语言障碍,多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引导他们去使用更多的词汇和语句,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接受能力较强,有显著进步 幼儿虽然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较少,有时候无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们的接受能力很强,尤其是对一些新的事物和词汇等。幼儿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总是想要去尝试更多新鲜的事物,能够快速的掌握新接受的知识和信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行引导,多让他们去接触周围的新鲜事物,激发幼儿对新词汇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发音上不够清晰 幼儿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声带的发育还不够,因此幼儿在发音的时候,存在着不清晰的现象,一般情况下都是语音不清,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将会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较大的障碍。语音不清晰是幼儿在语言能力的发展中最大的问题,这使他们在实际发音的情境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对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对其进行发音训练,纠正幼儿的发音问题。

因材施教的措施

掌握幼儿的语言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对其进行分类处理 全面掌握幼儿的语言特点是顺利完成幼儿语言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使教学收到应有的成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幼儿语言的特点进行整理分类,做到既保证特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又能条例清楚、善于理解和把握,同时还与教学密切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

根据幼儿语言特点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由于每个幼儿的发育程度不同,语言特点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先掌握幼儿的语言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方案对于幼儿不仅具有针对性,能够解决幼儿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够判断不同幼儿的语言表达现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开展幼儿语言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前面的语言特点和问题的分类,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方法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效果,从而提升幼儿语言水平。

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可以根据幼儿的语言特点进行分类,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但方案和实际应用的效果始终是有差别的,有的制度制定后,在实行起来较为困难,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作出调整。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等,及时对指定的教学方案进行分析,发挥其优势,同时找到其中的不足,并及时的改进和完善,以便更好地为幼儿教学服务,提高幼儿教学质量。此外,要根据相关的教学反馈来优化教学方案,增加教学方案的可行性,保证方案能够顺利的实行。

结束语

早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和智力等都还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且这一时期的孩子还没有构成完善的语言能力系统,如果没有教师或家长的引导,幼儿很难自己形成语言系统。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的语言特点引起重视,把握其特点并深入的挖掘,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对于幼儿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关系着幼儿在成长中是否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因此,幼儿教学必须要对幼儿的语言特点进行发掘,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亚庆.试析当前我国幼儿园区角活动组织实施之“实然”与“应然”[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v.23;
No.6504:115-119+123.

[2]梁娜.关于幼儿教育中如何发掘幼儿的语言特点实施因材施教[J]. 亚太教育.2015.17:19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第2篇

导学案 初中英语

一、“学案导学”的产生

多年来,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用大部分的时间将语言知识点点滴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听、记、背、练。在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教导下,学生不是语言学习的主体,而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学效果往往不好。由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发现、自我探究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中学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适时推出了“导学案”模式教学。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角色观念,关键是教师课前准备工作要做到位。导学案的设计尤为重要,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二、初中英语导学案的作用

(一)导学案在课堂上的导学启思作用

新课导学案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自主预习,合作学习,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从单元主要单词及短语入手,独立查阅资料,完成在导学案的“自主预习”环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抽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组内进行相互合作交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寻求知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伙伴关系,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过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才能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通过对短语的认识,我们引导学生过渡到“合作学习”这一块。学生根据口语导航所提供的情景,完成对话,达到“会说”的目的。“精讲点拨”环节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语言知识。“当堂检测”部分是通过选择填空、句子翻译和基础对话问答等练习形式,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

(二)导学案在课外的巩固辅助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加大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的量,特别要注意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学习者首先需要有一定语言量的输入,经过自己的内化然后生成自己的语言,最后达到一定量的输出。因此,复习阶段的导学案主要由“阅读拓展”和“写作练习”两部分构成,让学生课后复习完成。“阅读拓展”选择与课文相关话题的阅读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为学生下一步的写作训练提供了量的输出,可谓一举两得。“写作练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根据图示和提示词写出恰当的句子入手,让学生把课堂知识落实到文字上。第二阶段为短文写作,学生在经过完成了阅读训练和写句子的积累之后,写起作文来就能得心应手。

三、初中英语导学案的使用

(一)英语导学案的运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有使用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导学案的内容来自于教材,只有仔细认真地研究教材,才能设计出科学的导学案。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注意取舍,这就要求教师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
该拓展的拓展,不该拓展的不要额外地去增加学生的负担。设计导学案一定要基于教材、高于教材,让教材服务于我们,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其次,教师要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使用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要想科学地使用导学案,教师必须有把握学生和驾驭学生的能力。学生按成绩分成不同层次,针对学生水平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的导学案,让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后进生消化得好。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目标明确、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兴趣自然高涨,学生必然会勤有所得、劳有所获。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切忌一刀切,好、中、差一个样,这样必然会扼杀中、差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教师在因人而异地设计导学案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不是说说就可以的。在使用导学案的时候,教师带着极大的耐性和热情,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和品德。

(二)学生应知的使用英语导学案的方法

用好导学案可以使同学们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有了凭借,从而大大提高学英语的效率。以下从四个关键环节,谈谈使用英语导学案的方法。

1.针对背诵(reciting)环节,用足功夫。

数理化是靠做题做出来的,语文是写出来的,而英语是背出来的。过来人都知道,背诵的的确确是学好英语的捷径之一。按照导学案指定的内容,背单词,背精彩句子和段落。一定要背出来。利用早自习和其他零散时间咬紧牙关强背下来。天天坚持,多多重复,渐渐地你会觉得背诵是容易做到的。况且,背诵越多受益越大,多多背诵,终身受益。

2.针对个人自学(self-study)环节,潜心努力。

一定要查词典查资料。对于所列单词、词组不可放弃不做,亦不可照抄他人。对于图表、问题也一定要竭尽全力做出答案。对于其他各种具体要求都要一一利用工具,潜心思索予以解决。英语导学案中惟有此环节能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做出全部正确答案。潜下心来挑战极限吧。

3.针对小组合作(group-study)环节,表达自我。

个人要充分动脑筋,并勇于展示自己。小组合作是指个人在课前独自努力的基础上,再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相互交流,从而在交流中提高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课前拿到导学案时就要先试做一下。然后在课堂上经过小组内人人呈现各自的结果,从而使每个成员都得到提高。若要从这一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获益,最终还是要靠各位同学课前充分的准备。

总之,要高度认识英语学案教学的意义,坚定课改的信心。相信通过“英语学案教学”的日益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劳技课堂;
组织协调语言;
要求

组织协调语言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组织教学活动、协调教学关系、控制教学进程的语言。

劳技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协调语言主要包括了指导性语言、衔接性语言以及评性语言等。那么如何在劳技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这些语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以下是我们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

1 指导性语言在导入环节及课中的运用

劳技课堂上的指导性语言主要是指教师指示或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或做什么的课堂教学用语。劳技课堂的指导性语言一定要明确具体,简短精炼,热情奔放。对劳技教师而言,务必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学什么或做什么。尤其在导入环节更应该如此。

案例1:请看我区劳技教研员王斌发老师的下海实践课《小摇椅的制作》一段教学实录语言。

“这是老师制作的一把鲁班锁,它是通过榫卯镶接而成的。那么榫卯镶接的作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榫卯及有榫卯结构的小摇椅》。”

案例2:嘉定区劳技中心支部书记徐晓红老师的区级公开课《曲线锯割》的导入语是这样的。

“请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出示的钓鱼游戏拼图,思考:鱼的模板是以什么线条为主的?学生答:曲线。教师:很好。下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曲线锯割》。”

案例3:我在上片级研究课《直线锯割》时也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这是老师亲手制作的一个木工作品粉笔盒。(实物展示)这个作品是用鲁班锯床加工组装而成型的。直线锯割是我们学生学习木艺课要掌握的一种最基本的技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直线锯割》。”

劳技课的指导性语言,一般用在新课的导入部分,做到开门见山,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一般用时控制在1-2分钟。

劳技课堂的指导性语言,还要求上课教师做到质朴平实,质朴平实地讲解,质朴平实地演示、说明。讲演时若注意语言或行为诙谐幽默的话,那么在课堂上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劳技课不同于文化课,在课上传授某项劳动技能时,此时还需要一些得体的、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此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给学生看,教学效果肯定会更佳。

案例4:我在指导学生学习锯条安装时,精心组织了这样一段讲解语言以及演示动作。

“左手拿锯箱,锯平台朝上;
小圆孔在左边,小方孔在右边。右手拿螺丝刀,逆时针松开小方孔中的小螺钉。锯柄朝下,从锯平台的小圆孔中垂直插入到往复轴;
左手食指压住锯条,右手拿螺丝刀顺时针拧紧小方孔中的螺丝钉,锯条的安装就完成了。”

让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教师的教学用语以及辅助的肢体语言都要一一交代清楚,并力求让教学语言朴实无华。

质朴平实的教学语言,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用语时,注意讲解的准确性,力求选词准确,解说时,条理清楚,并要注意口语的适当运用。

案例5:如我校丁雪峰老师在上区级公开课《摄影构图三分法》时,有这样一段指令性语言:“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请看大屏幕上的一组照片,哪几张照片作者是采用三分法构图的?下面我想看一看哪几位同学能够看出门道道来?”

口语运用的好,会让人感到自然亲切,耳目一新,耐人寻味。从而使我们的劳技课堂更精彩!

2 衔接性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劳技课堂上的衔接语言指的是各教学环节之间转换,中间用到的过渡性教学语言,通常也叫过渡性语言。衔接性语言要求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穿线贯珠,只有这样才能将课堂组织的严谨细密、天衣无缝。那么,在劳技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衔接语言,为此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与尝试。

案例6:我校的吴浩老师在执教八年级《导线的压接》一课时,经常用这样的语言来连接两种不同接线柱压接法的教学:“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平压式接线柱的压接方法,但是在实际安装时还有一种接线柱也十分常见,它就是针孔式接线柱,那么这种接线柱的连接方法与平压式接线柱又有哪些异同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针孔式接线柱的压接法。”

案例点评:在《导线的压接》这一课中,平压式接线柱的连接方法和针孔式接线柱的连接方法是两个主要的教学内容。这两个教学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先教哪个都可以,但问题是教完一个,如何过渡到另一个的教学上来。如果衔接性语言不加以组织,而是非常直白的用“刚刚我们学习了平压式接线柱的压接法,下面我们来学习针孔式接线柱的压接法。”之类的语言来表达,就会使教学环节之间的转换显得十分生硬、突兀。但是经过吴浩老师组织的衔接性语言,短短几句就把学什么、为什么学以及前后两个教学内容间的关系等等都交代清楚了,真正做到了使教学环节前后呼应、严谨细密。

吴老师组织的衔接性语言是通过直接陈述的方式告知学生前因后果的,属于直接陈述型衔接性语言。当然,除了直接陈述型的衔接性语言外,还有一种类型的衔接性语言也是我们劳技教师经常使用的,那就是问题型衔接性语言。相比于直接陈述的方式,使用精心组织、直切要害的问题衔接两个教学环节,不但会使教学环节的过渡更自然和流畅,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7:参加南翔联片教研的封浜中学管丽华老师在其所执教的市级公开课《救护结》一课时,就充分使用了问题型衔接性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管老师的《救护结》一课一共四个环节,分别是导入课题、初学救护结、学习快速打救护结法、救护结的使用。首先在导入环节,管老师用了一段火灾视频来吸引学生,当学生完全被火场的紧张气氛吸引时,管老师突然提问:“同学们,如果你身处火灾现场,你将如何自救呢?”接着管老师很自然的向学生推荐了救护结,并开始教授救护结的编制。学生初步学会打救护结后,管老师又接着问:“大家虽然会打救护结了,但是打结花的时间太长,如果身处火灾现场必须争分夺秒,有什么办法可以打快点吗?”于是进入了快速打救护结法的学习。完成第三个环节后,管老师问道:“救护结大家已经学会了,那么如何来使用救护结自救呢?”教学环节就自然的过渡到救护结的使用上来了。

案例点评:纵观管老师的这堂课,她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转换,之间用到的问题型衔接性语言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合情合景、直切要害,学生也在问题的引导下,全神贯注的听讲着、操作着。可以说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条不紊、驾轻就熟,这样的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3 评价性语言在课堂结尾及课中的运用

劳技课堂上的评价性语言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制作的作品、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过程等方面作出的比较中肯的评价。一般用在课的结尾部分。

首先,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实事求是,程度适当,尽量多用赞美语言,少用批评语言。

案例8:我在执教木艺课《木质小花瓶的制作》一课时,当学生完成小花瓶的制作后,我采用了劳技课这几年常用的评价方法――自评――生评――师评。

首先我用课件向学生出示了木制小花瓶的评价标准:

(1)基本结构不成型――须努力

(2)结构基本成型(底座、瓶腹、瓶颈)――合格

(3)造型较好,表面处理粗糙――良好

(4)造型优美,表面光洁,有个性、有创意――优秀

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可以得到的等第?接着让同桌的学生互评,最后,我拿了一位女生的作品向学生作示范点评。我的评价语言是:我在全班学生面前高高地举起了小花瓶,然后响亮地说:“我给这件作品打85分。因为它比较符合标准第3条。”接着我走到该女生身边,温柔地、微笑地对她说:“如果你能用细砂纸,把花瓶进一步细磨,然后再把瓶颈车瘦一点点的话,这件作品一定能拿优。你愿意吗?”“老师,我会的,我愿意。”

案例点评:老师微笑的眼神能够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温柔的、微笑的教学用语一定能使教学活动顺顺当当地进行下去。

其次,不能用挖苦、讽刺或嘲笑的语言去对待作品做的很差的或回答问题时不是很正确的学生。请看下面一个案例:

案例9:我校的吴浩老师在执教高中二年级《电子控制――门电路》一课时,对学生的回答有这样一段比较中肯的评价性语言。

教师在上高二电子技术――门电路知识,解释了或逻辑并举例后问学生:“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现实生活当中符合或逻辑的一些事例?”

学生1回答:“考试考的不好就会被父母责骂。”

教师的评价:“这是个不错的例子,父母责骂是结果,条件是各门功课的成绩,只要有一门或一门以上科目考的不理想,被父母责骂这个结果就成立。例子举得不错,不过我相信这种事不会发生在你的身上。还有谁想到了别的例子没有?”

学生2回答:“警察执法。”

教师的评价:“警察要维持治安,如果发现有人做违法的事情,比如偷盗、抢劫、行凶等等,只要做了一件以上,罪犯就会被逮捕,当然如果数罪并犯同样是会被逮捕的,所以警察逮捕罪犯与犯罪之间符合或逻辑关系,这也是个不错的例子。”

……

教师的评价:“我们说与、或、非是三种最基本的逻辑关系,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在生活当中相当常见,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这说明你们非常善于思考。在这里我要谢谢刚才回答问题的同学。”

案例点评:其实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学生的回答可以说并不尽人意,因为他们并没有回答出父母责骂或者警察执法这两个现象到底是如何符合或逻辑的,但是老师并没有因此批评或者否定他们,而是顺着他们的回答展开分析,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进行点评,肯定了学生的回答。这样的评价即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保护了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教学评价起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以及教师的积极鼓励,大大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学生在教师激励性评价语言的鼓励下,他们的学习态度会更加认真,对自己所制作的作品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学习上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去思考、去改进、去修复、去完善、去创新自己所做的作品。

总之,劳技课堂教学中的老师的指导性语言、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衔接语言、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用语,都需要老师精心考虑,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更加喜爱我们的劳技课!!!

参考文献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第4篇

根据幼儿语言特点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的培养方略,要想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就必须遵循幼儿教育中语言教学的主要原则,这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要求之一。首先,情境性原则是比较有效的一项原则。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过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所以教师要联合家长根据生活场景创设情境,为幼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创造性原则也是行之有效的一项原则,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因材施教原则,它起源于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对这一教育方法践行的比较彻底,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未得到实际的应用。因材施教原则是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差异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更能照顾到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幼儿语言特点

1.表达欲望强,但语言运用不准确

由于天性的影响,幼儿对身边的食物特别好奇,他们总是愿意将他们的想法表达出来。虽然他们的表达欲望比较强,但是由于身带等还未发育成熟,再加上他们年龄的限制,他们真正能够掌握的词汇很少,在对一些词汇的使用和表达上往往存在着表达不准确的问题[2]。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时可以通过与他们进行交流,引导他们对不熟悉的词汇等也进行尝试。通过加强词汇教育,着重于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

2.接受能力强,进步显著幼儿的好奇心很强,对一切事物总是跃跃欲试,他们掌握的词汇也比较少,所以他们对新事物、新词汇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对幼儿进行的新词教学中,他们总是能够迅速掌握新词,并根据相似情景学以致用。这是幼儿极具天赋的一方面,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幼儿接受能力强这一特点,激发幼儿对新词汇的兴趣,增加幼儿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3.发音不够清晰,需要积极的引导

因为幼儿的声带还未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在发音时通常语音不清,使人难以理解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意图,也不利于他们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发音不清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最大限制,这也导致他们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幼儿的发音问题,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发音引导,对他们进行基本的发音训练,尽最大努力改正幼儿的发音问题。

三、幼儿教育中根据语言特点因材施教

1.了解幼儿语言特点,并对其进行分类

在幼儿的语言教学中,要想获得比较显著的教学成果,必须能够全面了解幼儿的语言特点,并对其特点进行分类整理,为教师后期的教学方案提供可靠参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幼儿的语言特点进行分类整理时,首先要保证语言特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保证自己能够掌握幼儿的语言特点,同时还要保证对语言特点分类的科学性,提高分类效果。

2.根据幼儿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方案

根据幼儿语言特点制定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具有极大的影响,是幼儿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的成功的关键。因此,在针对幼儿展开的语言教学中,可以根据前期所做出的语言特点分类,制定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方案。通过参考语言特点分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语言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真正实现差异化教学,提高幼儿的整体语言水平。

3.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词汇教学是大学外语教学与学习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词汇教学忽视了词汇深度知识的习得,割裂了语义与语法的联系,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困难较多。个人教学语料档案的出现,不仅降低了语料库深入教学实际的技术门槛,更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克服传统外语教学存在的不足,改善真实语言的输入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重要元素,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就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来看,英语词汇的使用不尽如人意。濮建中(2005)曾就此问题,针对几个英语常用词(reach,attention,same)类连接和搭配的使用情况,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中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常用词深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处在较低水平,学习者使用的搭配对于本族语者而言,很多是不够典型,甚至是不能够被接受的。濮建中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学习者还没有注意和重视从地道的目的语中学习词的组合,而只注意单个词的声、形、义以及少量词组的学习;
当需要表达某一意义时,许多学习者的记忆词汇中还没有现成的能表达类似意义的地道词块。这种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不合格词块的大量存在,这也是现代英语教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

究其原因,除去学习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外,教师和教材作为语言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接触语言的质与量。

为此,Sinclair提出,以词汇为纲的外语教学就是首先从大型自然语料库中选择最常见的词形,然后学习这些词的最基本的使用模式,再接着学习与这些词最常见的搭配。因此,语料库的介入显得十分必要。

一、语料库与外语教学结合的优势

目前,语料库已经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与外语教学。近些年来,各种类型语料库的建设也是研究的热点。语料库与教学的结合,不仅能促进发现式学习,更能为学习者和教师的语言输入提供大量的真实语料,减少教学过程中与真实语言的差距,有助于学习者语言的内化,减少中国式英语的产生。

技术方面,与教学结合后,教师可以通过语料库实现以下过程:KWIC索引,词汇搭配,类连接,扩展语境,语义韵等。KWIC即语境中的关键词,其索引可包括关键词及语境。通过检索英语关键词,可提供词汇、搭配或构词法等大量的真实例句。通过分析和归纳,确定特定语境下的具体词汇意义及其该语块内部的语法关系,从而将词汇与语法,单词与语块,语境与意义这些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词语搭配、类连接和语义韵的学习。这样不仅扩大了语境,还有利于扩大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二语习得的过程,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

而搭配是指“在文本中实现一定的非成语意义并以一定的语法形式因循组合使用的一个词语序列,构成该序列的词语相互预期,以大于偶然的几率共现。”如avoid常与表示消极意义的词进行搭配,比如eye-strain,insomnia,disgrace,scandal等。与搭配相关的另外两个重要概念是类连接和语义韵。类连接(colligation)是词语搭配发生于其中的语法结构和框架,因此它是较之词汇搭配更高一级的抽象。由于这些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和关键词在文本中高频共现,后者就被“传染”上了有关的语义特点,整个语境就弥漫了某种语义氛围,这就是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上述几个方面都是英语词汇学习的重点,语料库的介入,在提供真实语料的基础上,帮助学习者在词语搭配、语义韵等方面进行细化学习,使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

转贴于

二、个人教学语料库的建设

语料库与外语教学的结合虽然能促进外语教学改革,但二者结合的进展缓慢。究其原因,除了技术障碍外,语料库资源的难以获得,也阻碍了其进程。目前已建成的大型语料库资源虽然相当丰富,但由于版权的问题,与教学的结合受到了很多限制。一些网上语料库虽然免费,但检索例句有限,语境不全,且语料选择没有自主性,也不方便全面应用于教学。

语料库的建设首先要确定建库目的。该研究的建库目的是应用于教学,这决定了语料库的规模不需要很大,而语料的选择也可有所偏重,即在遵循真实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开放性和动态性原则后,可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文本的比例分布、风格和难易程度上有所倾斜。

在语料文本输入计算机后,还要进行一些加工,一般来说是语料的标识和赋码。语料库的标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文本性质和特征进行标识,一类是对文本中符号、格式进行标识。赋码一般是对词类和句法的赋码。所谓赋码就是对文本中每一个单词赋予相应的词类码,也可称作语法码。赋码还包括对标点符号的赋码。一般来说是计算机自动赋码,但为了确保准确度,还需要人工校检,主要是针对词类标注。句法赋码,即对文本的每一句话进行句法标注,比较常用的是UCREL小组的概率赋码系统。

三、专门语料档案建设

考虑到语料库建设的难度和技术门槛,笔者建议教师根据需要建设专门语料档案。语料档案针对性、实用性强,可操作,它不要求严格的语料抽样和技术规范;
也不强调各种语料间的平衡和整体语料的代表性,它没有太多的限制。具有初步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外语教师皆可将具有一定价值的教学资源储存为机读文档,按一定的结构编制,组成语料档案库。由于语料档案的建设操作性强,技术起点低,虽不具备专门语料库的许多特征,但实用性极强,并可直接应用于一般的教学,也可代替语料库,进行普通的关键词、词汇搭配及语义韵等的检索,价值不可低估。语料档案完全可以作为个人教学语料库的代替品存在,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语料库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语言研究与教学的飞跃。语料库技术不仅能为外语教学提供大量真实语言的输入,更能促进学习者词汇深度知识的习得以及语言的内化。但语料库与外语教学的结合却受到了种种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了外语教学的进展。而个人教学语料档案的出现不仅能克服传统外语词汇教学中真实语言输入的难题,更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对词汇深度知识的探讨与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外语教学改革。因此推进个人教学语料档案的建设势在必行。它技术起点低,易于操作,实用性强,可直接应用于一般的教学,也可进行普通的关键词、词汇搭配及语义韵等的检索,具有初步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外语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即可建立。建库者不需要具备专门语料库的理论技术知识,方便普及,价值不可低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