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改变课程对知识传授过于注重的倾向,转而强调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作为主流,这样就可以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个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当前课程实践中对被动接受学习,不懂创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
教学设计;
实践应用
如果想要改变课程对知识传授过于注重的倾向,转而强调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作为主流,这样就可以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个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当前课程实践中对被动接受学习,不懂创新,机械式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勇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还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者,就更应该将新课程的理念作为其指导和依据,把它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此外,化学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使化学更为立体和真实。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
实验是探究科学的基础,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我们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一)初中化学实验的分类
1.验证性实验
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加强和巩固有关基础知识和内容,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掌握实验的原理作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活动,在化学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占据了实验中大部分的比重。
2.探究性实验
实验者在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和分析等得出结果,进而形成科学概念的认知方式,在化学实验中,这样的探究性实验占据了总实验三分之一的分量。
3.二者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是为了通过实验操作来解答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
而验证性实验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的操作能力,处理数据的技能,学生只要证实其中一个已知结果是正确的,就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了。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步骤,只有达到相应的目的,并通过不同的步骤,才能将实验的教学功能发挥到最理想的状态。
(二)初中化学实验的依据
实验需要的主要条件是氧气,而氧气是人类生命活动最关键的物质,没有氧气,我们无法生存,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氧气是进行实验的重要依据,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氧气的收集和氧气的检验,检查气密性,实验仪器的组装,实验的反应过程,都是每一次重点考试考查的核心部分,因此,这些操作步骤一定不能出
差错。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从学生自身学习和实验的角度出发,注意培养学习者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情感的培养,从而构建一个初中实验教学目标,这是一个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学习间接经验,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在反复实验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探究实验的过程。
(二)教学环境的设计
环境是决定一个人心理变化的过程,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习,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会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和学习过程。教学环境的设计是基于现实环境的基础之下进行的,实验的进行需要较为开放、可以进行计算机学习的环境,在这样一个有资源、有空间的地方,有利于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可以得出相关的理论结果。
(三)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对于初中实验教学评价也是一样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判断实验教学的合理性,还可以理解学生对目前知识和技能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对理论教学知识和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设计出更符合现阶段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需求。针对设计出的实验教学方案,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记录其实验的全过程,并进行相关实验教学的评价。教学评价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主体全面综合性发展,对老师备课也是一种挑战性的工作。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奠定初中化学教育发展的基础教学,也是化学教学设计得以发展的前提,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并论证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合理而科学的实验是取得正确论证结果的关键,也可以达到实验教学先进科学的教学目标。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重要实施者的位置,就应该将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教学实验进行的指导和依据,把它们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更有利于化学实验的进行及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课;
优化设计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性,使实验课流于形式化。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同时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更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原则是化学实验课程设计的前提条件,它是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与化学原理知识、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一致,它是化学实验课程设计的前提条件。
2.可行性
可行性原则指设计化学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时切实可行,而且实验选用的化学设备、化学实验方法以及化学实验药品等都是目前学校实验室能够满足的。
3.安全性
实验必须确保安全,不能有任何伤害师生的事故发生。教师在选择、准备和实验操作过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为了确保安全性,力求实验成功,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实验必须做到内容科学、方法合理、可靠性高;
操作要规范、正确、熟练;
善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
4.简易性
复杂的实验装置不仅操作起来不方便,而且还增加了实验失败的可能性以及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简化装置时,“应尽量使仪器装置的数量减少”“尽量减少仪器之间的连接,装配”,并且尽可能地用简单的装置代替复杂的。
二、内容
1.科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优化初中化学的实验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会运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运用到实验的课时非常少。实践证明,教学课时和实验课时需要有一个合理、恰当的比例,因为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安排应该与化学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性质实验、制备实验,必须要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进行,否则不能够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在化学实验课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在实验之前了解实验的相关内容,有效地避免学生接触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另外,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演示实验,能够化抽象为具象,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的相关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多媒体技术能够化抽象为具象,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隔阂感,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微观实质和化学原理。
2.构建以生为主的教学方案,优化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案
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不到培养,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以生为主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优化后的教学反感,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得到培养。在日常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主,以教材为纲要,同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断提升化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作为当代的一线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且能够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以生为主的教学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使学生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朝霞.谈谈如何实现化学实验课的最优化教学[J].考试周刊,2011(12).
[2]吴丛亮.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问题探究[J].中学时代,2013(16).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验;
初中化学;
教学设计
化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通过化学的学习,学生必须懂得“科学是什么”“如何做科学”以及“科学有什么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中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新形势下,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就是实验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几乎贯穿了教师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得到了学校以及教师的普遍认可。就实验教学而言,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以及技能的了解,最终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用实验来展开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来学习化学;
其次,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教师如果能够善用这些例子,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动的本质、规律;
最后,化学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利用化学实验,就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概念、原理以及化学的发展。
二、强调实验教学的探究性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第4篇
二、确定探究的目标
在进行第一步后,我们接着就要对探究的目标进行明确确定。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其心理和生理仍不成熟,思考问题的思维办式还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在确定探究的目标时,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强弱的基础上,确定探究的目的。在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中我们探究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能够学会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能够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测量和测定,对于实验的结果,能够进行准确的记录,并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描述和表达。
三、收集资料或信息
在本步骤中,进行收集的资料或信息主要有:(1)学生进行探究性化学实验之前,其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2)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所获得的有关信息。(3)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化学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和记录的信息,以及根据观察和记录的信息所总结和概括出的信息。(4)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和交流时、所扶得的信息。
四、作出猜想与假设
在本步骤中我们一般要求学生能够在他人的启发下或在本人积极的探究下,根据其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结构,初步猜想或似改问题的可能答案,并时提出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初步的论证。当学生进行猜想或假设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单独完成或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所提出的猜想与假设应尽可能地多,然后对其提出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确定各个猜想与假设的层次和次序。
五、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
所需进行的整个探究实验过程的方案,都需要由学生制订实验的计划和具体设想。在学生制订和设计方案时教师应根据学年的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并充分地利用学生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和课本资料,让学生单独或按小组完成设计方案,而教师要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六、实验验证。收集实验信息
初中阶段所进行的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在控制条件下,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期望从中能够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在学生进行此类实验时,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优良习惯,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如实记录,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当行为和不合理的想法,应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引导,以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过程。
七、实验分析与结论
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验的现象、过程和结果,要能够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正确地解释,从而得出比较科学合理的结论,从而促进学生对现象和结果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在进行解释和得出结论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使用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多使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方法,从而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实证。
八、方案的反思与修正
在完成上述几个环节之后,对于实验的整个过程来说,学生对其所暴露出的问题和缺陷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此时学生若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无疑可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可以进行反思的内容较多,如:反思在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反思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结构,反思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记录的现象和结果是否准确,反思实验的目的是否达到,反思实验的结果是否可靠,反思实验出现失误的原因等。指导学生进行反思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原有方案的修正,只有对原有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使实验能够符合我们的期望,学生才能在探究性实验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43-01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控制实验的盲目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是实验教学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实验教学中如何优化问题设计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一、建立问题式实验教学
以往,演示实验是教师按教材要求通过演示、讲解使学生明白物理现象和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学生实验大多是按照教材或教师设计好的思路按部就班地操作,虽然表面上理解了概念、规律,但应用时往往束手无策,谈不上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而探究性实验趋于形式化,学生自主探索过程往往变为被动演示过程,更谈不上新的发现或创造了。
当前问题式教学已成为一种科学教学模式,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并围绕问题的解决及新问题的产生而展开。建立问题式物理实验教学,把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有效设计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体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实验教学的问题设计
物理教学始终贯穿实验这条主线,实验教学应该沿着问题这个线索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三个环节。问题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要利于学生建立思维模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科学品质。
1.发现式问题设计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不仅要求在学生面前清晰地展示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思考,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1)猜想式提问。让学生大胆猜想,在感性的基础上感受知识的发展,为上升到理性认识搭建平台。例如,把一根粉笔竖放在白纸上,设问:“抽出白纸时,粉笔会怎么样呢?”根据经验大部分学生猜会倒下,于是笔者迅速抽出白纸,结果令学生“大失所望”,有的甚至急于自己动手做实验。提出猜想:“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由此引入惯性定律。
(2)根据现象直接提问。直接提问的目的是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并敢问、会问的习惯。如,观察放入水杯中的筷子,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筷子会变弯呢?
(3)类比式提问。目的是让学生对不同现象会找相同点,对相同现象分析不同点,培养善于类比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如,在关于密度的演示试验中,先提问:若取相同体积的“疏松的棉花”和“压紧的棉花”,哪个质量大?再提问:相同体积的铁和铝,哪个质量大呢?最后:如何给这种现象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呢?
(4)逆向提问,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如,由电能生磁想到磁是否也能生电呢?做功可改变内能是否可以利用内能做功呢?
(5)发散思维提问。由此及彼的发散思维,促进知识迁移应用,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2.参与式问题设计
分组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合作,动手实践,验证物理规律、把握科学的实验方法,问题设计要体现主动参与与反思。
(1)对实验用具的提问。很多验证性实验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并设计实验,根据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考虑准备何种实验器材,鼓励学生自制实验用具,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受“重的物体下降得快”的直觉认知影响深刻,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节如何打破这个“常识”成为教学的难点。笔者是这样提问的:如何利用身边的物体验证轻、重两种物体几乎同时落地呢?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热情,而且让学生在主动尝试中发现理想学具,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2)实验前的问题设计。实验不能盲目地进行,而是要先让学生预习,然后设问:本次实验目的是什么?涉及什么原理?操作过程有哪些注意事项?能否清晰表述实验的途径、方法、步骤与预期效果?
(3)实验结果的问题设计。针对实验结果让学生思考: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进行概述?实验结果是否和预设一样?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如何优化实验过程减少实验误差?
3.探究式问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