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教案设计 >

教案分析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7 19:3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对传统保险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是一项必然选择。从保险学案例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效果明显。(一)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增加有趣的案例,能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分析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教案分析论文【五篇】

教案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保险学;
案例;
教学

一、案例教学在保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传统保险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是一项必然选择。从保险学案例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效果明显。

(一)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增加有趣的案例,能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浓厚了。在课堂上,案例教学经常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如果老师只是平平淡淡地把知识点介绍给学生,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比如说,保险业的经营与管理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实务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增加了相关的案例,如保险人引发的保险纠纷、理赔过程中的代位追偿问题等等,明显感觉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增进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表现为老师一味地讲课,学生一味做笔记,下课后师生就形同陌路,这不仅不利于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中学生分析、老师点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也更乐于在课后和老师探讨一些学业上的问题,师生的关系变融洽了。师生互动的结果一方面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向上突破;
另一方面事实上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老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三)案例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

保险学的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是比较繁杂的,很多学生一学期下来还没有完全明白保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而案例能引导学生去思考相关的原理,真正把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保险学的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比如,在讲到近因原则时,近因的判定是非常专业的,涉及医学、法学、逻辑等多个领域,学生往往很难把握其精髓而出现错误,笔者在近因原则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了许多案例,案情有一目了然的也有错综复杂的,并且强调了近因和诱因的区别,一学期下来,学生已经可以比较熟练地分析保险纠纷的来龙去脉,找出引发案件的决定性因素,效果十分明显。

二、保险学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选择在保险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无疑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与课堂教学必须紧密相关

案例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案例与保险学原理的相关性,案例不能脱离原理。比如我国的保险法与英美等保险发达国家的保险法规不尽相同,如果拿一个美国的保险案例来说明保险学的基本原理,肯定是有所偏颇的。再比如在讲解“保险利益”这个概念的时候,尽量不要引用“保险金”的案例,这两个概念虽然有一定联系,但是很容易混淆,如果在案例中不对两者进行严格区分,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可能会更犯迷糊。因此,案例一定要和所要教学的保险学术语或基本原理紧密相关,这是一次好的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二)案例要体现典型性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国民的保险意识还不强,保险市场主体的无序竞争屡禁不止,客观上造成了我国保险纠纷比较多,可以选取的保险案例也比较丰富。在进行保险学案例教学时,不能在众多保险案例中大海捞针、随意选择,而应该尽量体现案例的典型性。

(三)案例要尽量做到正面引导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因为反面案例更容易收集,再加上反面案例比正面案例更能折射保险学的原理,所以一些老师在传授保险学原理时,往往通过一些反面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讲解。我国保险业起步比较晚,社会公众对保险业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欠缺,老师讲解的反面案例将使学生对保险业的混乱和无序形成根深蒂固的成见,损坏保险业的诚信形象,进而影响其对保险业的信心。教学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在案例教学时不能光靠反面案例去刺激学生,更要用正面的案例对学生的人生观进行积极的引导,强调真、善、美,使学生树立对社会的信心。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要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这是在保险学案例教学中必须注意的。

三、保险学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案例教学通常采用老师直接讲解案例的方式,这种常用的案例教学方式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但是,案例教学并不能取代其他的教学方式而成为唯一的教学方法。

(一)不能忽视理论教学

强调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放松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依然是高校教学中最基本的一项任务。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应用,用理论去解释实务中的案例;
案例分析的基础也在于理论,不掌握理论就无法开展案例教学。可见,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承的,理论教学是基础和前提,案例教学是目的和应用。因此,高校教师应该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教学。

(二)强化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视觉冲击强等优点,目前在高校,大多数的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手段。在进行保险学案例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播放视频、录音、与网页超链接等方式讲解案例,一方面加大了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效果显着。当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程,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用方法,要备课时不能贪图省力,尽量配合案例教学,把课件制作得更精美。

(三)合理使用教具

教具在经济学类课程的教学中很少被使用,但是这种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明了、现学现用的特点,这在其他教学方法中是很难实现的。比如,在讲到保险文件时,给学生传阅保险公司印制的投保单、保险单、批单等文件,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这些保险文件的格式、作用和法律效力等相关知识。可见,在教学中,合理使用教具能最大发挥教具的功效,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案例教学如果只是采用老师讲授的办法,只会使学生引起一时的兴趣,而不会在头脑里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案例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通过自主学习,实现案例教学的最优效果。

(五)开辟第二课堂

在课堂教学之外,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尽可能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让学生亲身体验保险实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进学习效果。笔者曾经带领一批学生到保险公司进行调查,参观了营业部、核保部、理赔部、财务部等保险公司核心部门,学生亲眼目睹了整个保险业务的流程,并听取了保险公司营业部经理的工作心得,观看了新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录像,对保险有了新的认识,好多学生都表示参观了保险公司后才真正认识了保险业。第二课堂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相联结的新天地,对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袁易阳、景思江.浅析保险案例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科教文汇,2008(2).

教案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掌握一门外语的迫切需要性,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上课铃响了,我匆匆忙忙地赶往教室,猛然发现自己只带了刚批好的作业本,而忘带了教课书、备课笔记和教学参考,心里不由一阵慌乱。回办公室去拿,岂不是要耽误时间?可现在两手空空,又恐怕要误人子弟。

师生问候完毕,学生在静静地等候我的下文,面对三十多双期待的眼睛,我一边暗暗庆幸备课时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心中有一些底,一边脑子急速转动,想着对策。英语新课程标准不是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吗?我何不“偷”一回“懒”,让学生给我上一堂课。于是,我向学生坦白了我的尴尬处境,并与学生商量:“老师什么也没带,这节课你们来教我吧。”学生一阵惊愕,一片哗然,继而跃跃欲试。一堂师生角色互换、别具一格的英语课拉开了帷幕:

Teacher(故作疑惑):Whatwewilllearntoday?

Thestudentsansweredtogetherandloudly,Unit1<MyNewTeachers>PartALet’stalk.一学生上黑板写题目,一笔一画,极为认真,颇有老师的架势。

Teacher:WhocanhelpmereviewthewordsinPartALet’slearn?

学生们跃跃欲试,脸上抑制不住兴奋,他们也许为能帮助老师而自豪,也许为自己学有用武之地而快乐。我请了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只见他迅速地拿着自己的学生卡片来到讲台前,模仿着我平时的样子。先让同学们齐读一遍,然后将卡片的顺序打乱让其他同学猜下一张是什么?台下的同学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很多同学还自然而然地将单词和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如MyChineseteacherisstrongandkind.Wealllikeher.

师(迫不及待):Who’syourEnglishteacher?What’sshelike?Whocantellme?

Ss:MissBaoisourEnglishteacher.She’syoungandtall.She’sfunnyandkind.(异口同声)

Teacher:Whataboutyourotherteachers?TalkaboutyourMath/Science/…teacherswithyourfriends.

学生积极讨论,有的准备用对话的形式;
有的准备用介绍的形式;
有的准备用表演的形式,花样还挺多。

接下来的汇报让我一阵阵惊喜,也让我一次次震惊,我发现了许多原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东西……

他竟然是位朗读高手。开学半个多月,他从未发过言,上课小动作还不断,我曾搞过突然袭击,可他总是一言不发。今天,他破天荒地举了手,我有些狐疑地叫他试试,没想到他不仅讲得正确、流利,而且还不时地模仿老师平时地动作、神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激动之余,我不由一阵汗颜。教师不该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应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课堂,应给每位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是表演的天才。

Let’stalk.课文下面准备地几幅图片都非常生动有趣。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排演成了课本剧,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天赋,他们把课文中地对话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将新知和旧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演得惟妙惟肖,他们不仅依托课本运用了课本中的语言结构,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轻轻松松的表演中,不知不觉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反思

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科德(Corder,1981)曾经说过,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
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
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作为外语教师,我们知道,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他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没想到,我无意中空手上的一堂课,却成了我与学生最快乐、最轻松也最满意的一堂课。原来,没有了教本、教案、教参,就没有了束缚。教师就不必随着教本亦步亦趋,学生也就不必随着教师预设的圈套乖乖就范。没有了束缚,就拥有了自由,师生就能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教师无所牵挂,心中只有学生,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随机调控,灵感跌出。学生无所限制,思维自由驰骋,在与文本、教师、同学的平等对话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的甜蜜,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空手进课堂的感觉真好,不过,这无疑对教师是个挑战,教师必须对课本烂熟于心,必须对教材钻研深刻,必须预先猜测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可能”,必须有灵活的应对能力。空手进课堂,决非容易,功夫还在课外。

参考目录:

教案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法学;
案例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060-02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最早运用于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以后在各国法学专业教育中被推广[1]。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呈现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研讨,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学生增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要按照选编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评论案例的基本操作步骤加以实施。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在学术上形成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正因如此,自1870年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案例教学法日渐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3]。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准备

1.搜集、选编案例。以民法案例为例,可搜集发生在身边的债权债务纠纷、相邻权纠纷、继承权纠纷、离婚案件等等现实案例;
可搜集网络、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上的案例;
可通过走访人民法院和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获取民事案例,亦可引用教师亲自办理的民事案例。

2.传授案例分析方法。一是法律关系分析法,二是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法律关系分析法是指以法律关系的理论为根据,对案件性质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并以此为基础运用逻辑“三段论”的方法加以准确适用法律、做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案例分析方法。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是以当事人享有民事实体法上的请求权及原告提出请求权主张为基础加以分析考察,然后找寻该请求权的民事法律规范基础,最终确定该请求权能否得到支持的一种案例分析方法。

3.学生阅读分析案例。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要求,认真阅读案例,了解案例提供的事实、情节、数据等相关信息,熟悉和掌握案情,并查阅有关参考文献和法律法规条文,为分析案例寻找理论基础和法律根据,同时,对案例随附的思考题进行思考分析。在这一环节里,允许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案例提出结论性意见。

三、案例教学法在民法教学中的应用

1.依据理论,精选案例。这是在“选编案例”的操作步骤中要完成的任务。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成效即教学效果如何,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师选择的案例是否适当,是否能精确地揭示所学的民法理论。精选案例的基础和保证,在于教师自己必须先弄清、弄懂民法学的每一个概念和原理,并厘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民法学的知识体系,然后,才能按照案例选编的标准和要求做好搜集、取舍和编排案例的工作。无论选择的是正面的案例还是反面的案例,都应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都应当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都应当做到寓民法理论于精选的案例之中。

2.陈述案情,引入案例。这是“呈现案例”操作步骤中要做好的工作。教师必须把精选出的民法案例展现给或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课下阅读、思考,以为课上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做必要准备。对案情进行陈述、将案例引入教学过程的时机较为灵活,既可在讲授某一民法知识之时进行,也可在讲完某一单元或章节之后进行,而其方式也较为多样,既可直接印发以文字叙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案例资料(有的案例可配以图表进行辅助说明),也可利用多媒体呈现案情,对情节相对简单的案例教师还可口述表达。从案例教学的过程看,这一操作步骤体现为“案例引入”,即把自己或他人编写的民法案例向学生进行完整性的案情介绍、情节描述,同时提出切中要害的、关键性的思考题目和阅读要求,并可阐明该案例在民法课程中的重要性及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3.提炼理论,分析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法最为重要的一步,目的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民法理论,帮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理论是如何来自于实践,体会到民法与生活的紧密相连。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性要求,是教师必须围绕案例设计出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逐一作出分析。分析案例通常采用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这三个逐层递进的步骤和形式。个人分析要求学生在课下自行阅读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判断民事法律关系,尝试作出案件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小组讨论可在课上或课下进行,以3~7名学生为一组,发挥集体智慧,以团队形式相互鼓励支持、分工协作、启发补充,找出该民法案例争议的焦点或症结,经分析讨论后形成小组共识性的结论性意见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推荐小组发言代表整理、完善发言稿准备参加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案例正式分析讨论阶段,是运用案例教学法形成教学成果、使教学功能得以发挥的最关键的环节,是案例教学的高潮部分。全班交流时,可以根据案例的具体情况采用小组发言人宣读案例分析报告、接受和回答同学提问与质疑的交流方式;
对能够引起学生间较大争论的民法案例,可采用分组辩论的交流方式,但需要教师及时准确归纳出各小组的观点或意见甚至有意突出冲突矛盾之处,以激发学生碰撞出思维火花。

4.运用理论,重审案例。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必要延续,主旨是在分析得出该部分民法理论后运用理论重新审视案例,体会是否正确地应用了这些理论,是否使理论回归了实践并指导了实践。因此,教师可以对该民法案例的假设条件、案件情节作出改变,或提供新的案例,要求学生运用在上一环节经分析讨论提炼出的理论做进一步的分析,为学生加深理论理解、巩固理论知识、应用检验理论提供更多机会、更大空间。这一环节实质上是一个消化提升的过程。

5.归纳总结,构建体系。这是“评论案例”操作步骤中要实现的主题和达到的目标,也是课堂案例教学操作步骤的最后环节,一般由教师完成。首先,总结本次案例分析讨论的总体情况,肯定学生好的分析意见和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分析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评判学生的参与状况、发言表现和争辩情景,特别要指出案例讨论是否深入展开,分析问题是否透彻。其次,对围绕案例所设、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肯定学生正确的答题思路,进一步阐述、讲解问题所涉及的民法理论和法律规范,最终推导出该案例经缜密分析后形成的结论性意见或者倾向性意见。但是,教师的最后总结性意见不应是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是围绕教学目标对民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制度等所做的阐明,即教师的归纳总结应当使学生明确民法学的知识体系,并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清晰度,解答学生在自行阅读案例时和在课堂上产生的困惑。

四、实施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实施方式的多样性

(1)课堂分析讨论方式。即将典型的民法案例提供给学生并同时提出若干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问题,在课堂上交由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可先分组讨论以形成共识,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和进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主张,积极发言,甚至“挑起”辩论。教师可以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设问、提示、暗示、设置疑团或充任反方辩手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步步地将案例讨论引向深入。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对分析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课堂分析讨论方式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方式。

(2)多媒体教学方式。严格来说,这不是独立的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而是实施案例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这种手段的特点和优点在于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趣味性和吸引力很强。运用这种手段时,教师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或地方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以案说法”等专题栏目中选择典型案例,组织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和展开讨论。

(3)模拟法庭方法。模拟法庭审判的案例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法律、操作法律的能力的好场所、好课堂。此种方法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由学生分别扮演原告、被告、法官(或仲裁员)、律师、证人等模拟诉讼角色,训练学生从律师或法官的视角、用律师或法官的思维去分析和判断法律问题。模拟法庭审判的实践性很强,是能有效体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是否准确运用法律理论知识的综合“演习”。

(4)观摩审判。这种方式是学校和司法审判部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形式。具体实施时,要事先同当地人民法院取得联系,然后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那些精选出的典型案例或是疑难案例。在观摩结束后,可要求学生谈谈具体感受和体会,也可在下次课堂上组织讨论并作出评论。此种方式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使学生能在民事实体法方面学习和验证相关理论,还能使学生全面了解民事诉讼程序,观察和学习法官庭审的综合技能,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实现法律公正,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缺一不可。

2.要发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组织、指导、引导作用。组织作用表现为明确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态度、条件和状况,选择好恰当的案例,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效把握教学环节和进程。指导作用在于指导学生阅读案例,了解案情,把握案件的关键点,并提供给学生分析案例所要参考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引导作用主要是设计出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思考题来引导学生思维,在分析案例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渐次分析,一步步地把学生引领到理论高度并指引学生运用理论。特别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将学生的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既是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又是引导者和激励者。

民法案例教学要高度重视民法学的实践性。要积极鼓励学生能动地发挥自己的内在智慧,要求其以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在质疑和探索的过程中,运用民法原理或民法规范去解决案例展示的民事纠纷。这明显区别于讲授法的“直白告之”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 [5],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不仅关注“纸上的法”,而且关注“现实的法”,培养学生的法学使命感和法治社会建设情怀[6]。

参考文献:

[1]王俊霞. 民法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运用之探析[J].内蒙古工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张海燕. 浅议案例教学法在WTO法课程中的运用[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3]嘉玛. 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N].中华读书报, 2003-08-06.

[4]刘兆柏. 浅谈《民法学》运用案例教学的几点体会[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

教案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 ESBP教学 中国 商务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张丽丽(1977- ),女,河北承德人,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ESP及商务英语教学。(北京 10114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59-02

作为一种重要的ESBP(English for Special Business Purposes,商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正逐渐成为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案例分析法最初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哈佛大学,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被普遍认为是非母语商务英语课堂上颇具价值的有效教学方式。随着中国商务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也被逐步引入课堂,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比较有效的运用。受文化、历史、社会、心理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案例分析教学在我国商务英语课堂上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相关研究与大量实践的不断跟进。

一、案例分析法与ESBP教学

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的第一语言,全世界诸多的专家学者,如芬兰的Charles 和 Marschan-Piekkari、土耳其的Akar、香港的Bilbow等,都指出英语是国际商业往来沟通中最基本的工具和组成部分。ESBP是指在国际商务活动殊语境下使用的包括书面和口头的英语语言。二十多年来,ESBP逐步兴起并得到广泛关注,ESBP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在ESBP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案例分析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商务教学,尤其是ESBP教学。

案例分析法的核心是案例,案例是指“对一个真实场景的描述,一般涉及组织内部当事人所面对的决策、挑战、机遇、问题或者事件”。案例分析被认为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源于对问题事件的分析、讨论及决策。案例分析法是一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它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交际、分析、决策能力,使之理论联系实践。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语言顾问、小组讨论协调者、辩论的仲裁者等,时刻关注作为主体者的学生的需求。作为主体参与人,学生要积极地发现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具体的情况,给出可行性方案,最终做出建议和决策,从而延伸至其他的公司或相关情境。在真实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问题式的商务案例情境,学生要去思考、探讨、担当角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运用英语,所以语言技能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一大考验。案例分析教学就是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如何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真正的商务实践中去,因此被认为是ESBP课堂上最具价值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案例分析法在ESBP教学中运用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从根本上讲,案例分析法是一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讨论与“头脑风暴”,而这种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他们首先要熟悉案例背景,掌握具体细节,然后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团队合作,最终调动一切语言资源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预设的问题可以作为讨论的线索、提供讨论的思路。在案例分析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始终是作为活动的主体参与者,而教师只是管理者和协调者。这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思路与模式。

案例分析法的另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没有案例分析的介入,商务英语课堂片面传授商务理论以及语言规则,内容空泛、形式单一,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了解实际情况,严重脱离实际,使得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大打折扣。案例分析教学则将真实的商业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主动地运用到模拟的商务环境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强化语言能力、掌握沟通及团队合作技巧、提升理解分析及决策各方面的能力,理论和实践得到很好的结合。当学生真正进入到现实的商务世界中时,他们才会更有信心和能力。

2.劣势分析。案例分析法是ESBP课堂上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但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在适应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商业案例一般篇幅较长并具有一定的语言难度和深度,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理解及驾驭能力,这对非母语英语学习者是一个考验。正如Westerfield和Boyd所指出的,ESBP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长篇阅读,其中夹杂艰涩的专业词汇和行业习语,还要进行书面分析整理、小组辩论,需要了解商业文化背景、规避语言表述错误等,这些都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专家,而是以组织者、协调者或顾问的角色出现,有时会感觉无所适从,导致课堂效率极低。同时,为保证案例分析教学的效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业务素质以及大量的课前准备都是十分重要的。准备合适有效的商业案例并不容易,很多ESBP案例都是商业机密性的,这就给教师的备课增加了负担。课堂上的一些突况,也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当然,如何对案例分析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作出判断和评价,也是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商务英语课堂案例分析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和模式的影响。受传统教育体制和模式的影响,我国目前仍然强调严格的考试制度,教师习惯了主动地传输,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在课堂上,学生总是指望老师给出标准答案,但事实上案例分析并没有唯一的准确答案。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注重结果而不知道如何分析,而案例分析本身却在于过程。

2.我国学生特殊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模式的影响。与西方国家的学生不同,我国学生大部分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很被动、很内敛,他们更习惯于传统的“传输型”教学模式,更愿意安静地听讲和记笔记,而不愿意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这与我国传统的儒学思想推崇谦逊和内敛有关。受此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不愿主动发言,即使表达观点,也总是过多地考虑别人的看法。案例分析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表现,我国学生内敛的性格和被动的学习模式成为一大障碍。

3.商务英语教师的案例分析教学素养及技能不足。在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领导者、协调者和顾问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公司面临的问题,指导其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教师案例分析教学的素养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和最终的教学效果。在我国,很多教师不适应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不具备应有的教学技能,而且缺乏相关的培训。一些案例教学培训没有切实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没有将中国特殊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特征考虑进去,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在中国商务英语课堂上的开展效果。

4.案例分析教学所需的软硬件环境不足。作为一种问题探究式、实际能力应用型的ESBP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在商务英语课堂上的有效运用需要相应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然而,受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商务英语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在软环境方面,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教学环境相对保守和封闭,教师经常通过一些硬性规则对课堂进行控制。在硬环境方面,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课堂的学生人数较多,每个学生主动发表观点的机会很少,这对于有效地组织案例讨论是个障碍。另外,中国传统的教学课堂布置是按照讲座式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以排和列的形式坐在下面。而对于案例教学来讲,理想的教室布置应该是会议室,课堂就是一场“会议”,而学生就是“参会者”。Welty认为,最理想的案例教学课堂应布置成U型,U型开口处应设有指导者(教师)位置,案例讨论者(学生)应该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由交流。

四、提升我国商务英语课堂案例分析教学的对策建议

1.教师的充分准备。为了案例分析教学在商务英语课堂上的有效开展,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大量的学习和相应的培训是必要的。考虑到我国商务英语教学课堂的特点,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案例教学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案例给学生,有些案例甚至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修改和丰富。为了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参考资料和线索性的问题加以支持。学生在回答或解决问题之前习惯于一些提示和参考,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前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提纲和资料。在多数情况下,学生面对一个案例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建议支持和具体操作方法。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室布置和课堂安排上多下功夫,如时间分配、后备方案、辅助设备、桌椅摆放等。

2.学生的有效激励。如何有效启发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积极表现一直是我国商务英语案例分析教学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避免在案例分析讨论环节的“冷场”,教师可以改进提问技巧,激发学生发言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老师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对个别学生进行跟进式的提问。通过老师的这种敦促和指引,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案例分析当中,实现有效的激励。另外,分组讨论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学生被划分为几个小组,先进行组内讨论,然后面向全班进行演示或探讨。对于某些不愿表现的学生来说,其所在的小组是一个“避风港”或者是通向全班的“过渡站”。在讨论组这样的一个小环境里,他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身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之后,他们将能够进一步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大范围的案例分析讨论,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对于大容量的班级教学来讲,分组讨论无疑能够使学生个体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身的表达、交际、谈判、领导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技巧,这正是商务英语案例分析教学的目的所在。

3.评价措施的完善。为了更好地实现案例分析法在ESBP教学中的运用,我们需要有一套有效、全面的测评体系。传统的测评体系不主张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竞争性互动,不符合案例分析教学的特点,非传统的质量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则是商务英语案例分析教学不错的选择。在整个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通过实时观察、跟踪提问、评价笔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和能力进行评判。一些书面的作业,如课堂日志、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互评笔记、自评档案等,也都会成为教师对学生做出最终评价的有力参考资料。值得强调的是,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评价方式是倾听和观察。总之,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地改革和完善测评体系和方法,使案例分析法在中国的商务英语课堂上得到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高晓东,吕林.案例教学在高师成人教育学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30).

[2]谢宗云.浅论案例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1).

教案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
高职;
应用文教学;
实践

一、案例教学在高职应用文教学中的适用性

(一)高职传统应用文教学模式的反思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的综合能力,成为提升学生未来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然而,高职院校传统的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模式却制约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纯粹的理论性教学。即老师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以自我为中心组织和实施教学,教学内容仿照传统的“填鸭式”模式,将各种文体的定义、结构和写作方法按部就班陈述后布置作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些知识,缺乏针对性的实训练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在传统的理论性教学中穿插举例说明分析。即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例文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有独创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围绕标准答案的分析与讲解为主,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知识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当学生遇到实际的写作问题时,仍然会感到无从下手。”

以上两种倾向都不能真正结合《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应用写作本质上是一门写作技能课,在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写作技能。即写作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这门课的基础,只有形成相应的能力才是这门课的侧重点。如果不明确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知识传授和问题解决结合起来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具有启发和实践性。其基本思路是“教师提供背景材料—学生分析材料—学生寻找问题,教师提点—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提点—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归纳评估”。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组织统筹,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估,不仅能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克服传统的应用文写作课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高职应用文知识结构和核心技能要素来看,应用文写作课涵盖的内容与实际工作息息相关,不仅包括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应用文写作的事务问题,还涉及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问题,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强。这就要求在实施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中,迫切需要借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来实施教学,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案例式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也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案例教学法不是传统的“举例说明”式教学,而是将案例分析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改革。

二、高职应用文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法从理论分析上无论多优越,如果不能有效地付诸实践也只是空中楼阁。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实际操作和微观指导,这是其区别于传统的注重“理论分析和宏观教育”的教学模式的一大亮点。而要成功实施这一亮点离不开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组织能力的提高。

(一)角色分析

如何对案例分析教学环节中的各个角色进行深入的分析是教师能否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方法的一个关键。因此,在具体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前,需要对各个角色进行分析和定位。贯穿案例教学过程的三个角色分别是:教师、案例和学生。首先,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者,是整个课堂的组织中心,不仅要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入有效的案例分析材料,提供分析方法,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善于点拨和提示,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同时有效安排时间,调控课堂的进度。即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其次,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分析案例、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最终目的的教学,因此,案例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实施的成效。最后,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执行者,不仅要分析老师提供的案例材料,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要通过这个过程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明确了以上三个角色,教师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使案例教学更为顺利。

(二)精选案例

案例的选择是实行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首先,要有针对性。每一堂课的案例材料都必须跟本次课的学习主题紧密相关,紧扣主题。其次,案例材料的呈现需要遵守由易到难的规律,因为学生对理论的了解和深化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当一开始就呈现较为复杂的案例时,不仅需要老师花大量精力来解释清楚材料的内容,同时还会激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案例的选择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次,案例需要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生动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便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最后,案例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不仅有一定的现实性,还能反映教学的基本原理,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能够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另外,教师在整理案例材料的时候,必须选择各种类型的案例组合,类型的多元化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避免单一化给学生带来厌倦感。同时案例材料需要言简意赅,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使学生乐于去分析思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组织讨论

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实践性,主要体现在案例的实践性,课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
二是前置性,即在案例教学开始实施之前,先将准备讨论的案例材料布置给学生阅读思考,然后在课堂上再组织学生就有关案例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三是交互性,即应用文写作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相影响,通过围绕对问题的讨论,结合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双方共同建构新的知识,这种讨论和交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上这三个原则其实就是教师组织讨论案例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效控制时间进度,还需时时把握和纠正学生的思维方向,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

(四)总结点评

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教学进入到归纳总结阶段。教师需要发挥组织作用,发动学生就已经讨论的各种见解集中起来并系统化,结合教师对整个知识点的系统讲解和分析,要求学生形成案例分析报告,并提出撰写的具体要求。最后,教师对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详细的批阅并尽快反馈给学生,并指出学生讨论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整体质量。另外,教师本人也需要对整个案例教学活动的准备、实施和总结阶段进行反思,总结出有效的教学实施经验,为下次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做积极的准备。

三、案例教学实施的局限性

案例教学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较大的冲击,它的实践性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案例教学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它需要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较高,因此,案例教学模式不容易成功实施。如由于教师习惯于课堂的理论讲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会不由自主地过多干预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过程,一味将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到标准答案上,而学生也习惯于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如何充分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