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前面教,学生在下面学,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新的教学方法告诉我们,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自己观察;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解放孩子的耳朵,让他们在网络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蟋蟀住宅教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第1篇
一、更新观念,创造条件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前面教,学生在下面学,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新的教学方法告诉我们,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自己观察;
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解放孩子的耳朵,让他们在网络天地中汲取营养。
二、解放天性,自由表演
教学《卢沟桥的狮子》,重点讲解第二段,卢沟桥的狮子不仅多,而且形态各异。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这些形态各异的狮子,我在一边读描写形态的句子。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活跃,表演得栩栩如生,台下同学也被他们生动有趣的表演逗得捧腹大笑。通过表演,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表现能力,而且深刻地理解了每个形态,为背诵本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文中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狮子,我让学生一边讲解一边表演,充分理解了课文。
三、换位思考,自己讲解
以前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创新教学之后,我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提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问题,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做补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我让学生自己思考,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从哪看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又有学生提出:“什么叫融为一体?从哪看出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去读课文,理解课文。
四、融入角色,自我介绍
许多课文是以第一人称记叙的,或者直接叙述动物的特点,对于这类课文,可以让学生成为书中描绘的主角,自己讲自己,自己评价自己。
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主空间;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83-02
一、给予学生提问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好奇的氛围,使学生对授课的内容具有热情,在热情的驱使下产生需要获取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自觉地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嘱咐》时,我让学生看着课题质疑,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为以下几个问题:(1)课文中谁嘱咐谁?(2)嘱咐的内容是什么?(3)分别是怎样嘱咐的?然后用寥寥几笔板书于黑板,并统领课文的学习,深入学习后逐个擦去,学生自己问自己答,成了学习的主人。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出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联系当时的环境和人们的表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1)人们为什么要送总理?(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沉痛? (3)少先队员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如果现在的你就是其中一员,你会怎样?一人质疑,其他同学也驰骋于广阔的想象天地。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的理解就更深刻,也易于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了。
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爱护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明理由得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授完《田忌赛马》一文后,学生提出:田忌可以换马,为什么齐威王就不能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几种?结果会怎样?我们再评再议,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知识。
二、给予学生评价的空间
如果我们把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讲的话很少,学生的活动积极,时间就充裕了,学生“主体”地位就能凸显。
1、凸显个性的张扬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素质教育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它应让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得到充分的张扬,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教育要更加重视个性的发展,注意人的个性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如第九册《落花生》,课文旨在通过爸爸的话,要求我们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当今社会我们到底应该做怎样的人呢?特级教师孙双金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实话实说”,当今社会到底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我们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感情细腻,性格内向要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好金子总会发光的;
直爽活泼的人,要善于推销自己,不然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被人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不迷信文章本身的情感要素,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以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凸显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作为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的四个方面,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着力需提高的。我们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使其吸收原句的优点,同时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仔细地进行听辨,指出自己与他人的异议所在,并在头脑中迅速进行思考,组织成一段合理的语句,如“我认为某某在哪儿说得很好,但有一点我不够同意……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使用评价性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凸显自主的意识
把评价的权力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管理者、领导者、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激励者。学生不迷信老师口中的“标准答案”,他们有自我的意识,自己的见解。他们常常会用“我觉得(或我认为) ,因为…… ”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更能达到学生自我开发、自我创造的最终目的。
三、给予学生设计的空间
作业是教学反馈方式之一,教师从设计到布置到批改,每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有的学生面对作业,草草了事,甚至有的厌恶反感,干脆没做。究其原因,多年来作业延续了教师设计,学生完成的传统。设计上缺乏新意,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敢提出异议,孩子怎么会有兴趣?而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打破了条条框框,学生主动性得以提高。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家庭作业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习效率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如有位老师在教完《蟋蟀的住宅》后,学生设计了一组题:画画、讲讲、编曲唱唱蟋蟀的住宅和蟋蟀的勤劳,这个题目使多学科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画中为蟋蟀的通道安装了路灯,设计了卫生间、厨房,更绝的是用树叶给蟋蟀做了张“席梦思”床;
有的学生配合《粉刷匠》欢快的乐曲,为蟋蟀演奏了一曲赞歌:“我是一只小蟋蟀,建房本领高,前足扒土后足推,后足推呀土……”
2、切实培养实践能力
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第3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时代的呼唤。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和规范学生的思维活动。我们只有把教学真正从教师移到学生,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一、下放课堂提问权
宋代教育家张载说过:“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思起于疑,他从疑的角度来谈论读书的进与退。他还说“可疑处而不疑者,不曾学。”意思是说在应该提出问题之处,而没有疑问,跟没有学一样,学书就必须质疑。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由老师提出,学生只是被动作答,处于被支配地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对这种教学模式一针见血地提出了批评:“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在一个牵字…… 教师顺着课文的情节不停地问,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逐一说出提纲中预拟的字眼。实际上是让学生猜老师手中的‘底牌’,学生实在说不出,最后还是由老师一锤定音。”用长沙人的话来说,我们的教师是在“装套子”、“带笼子”。我们必须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在学习上知渴知饿,能够到处找水喝,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还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好奇的氛围,使学生对授课的内容具有热情,在热情的驱使下产生需要获取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自觉地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位教师在教《鼎湖山听泉》时,首先让学生看着课题质疑,然后,总结为以下几个问题:(1)鼎湖山在哪儿?(2)泉声怎样?(3)作者几次听泉,分别在什么时候?后用寥寥几笔板书于黑板,并统领课文的学习,深入学习后逐个擦去,学生自己问自己答,成了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展开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出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有位教师在教《丰碑》时,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联系当时的环境和军需处长等人的表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1)军需处长不是一坐下来就牺牲了,他在牺牲之前会想些什么呢?(2)将军愣住了,他站在雪地里,会怎么想?怎么做呢?(3)当战士们穿着军需处长发给的棉衣,走过这座被大雪覆盖的丰碑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一人质疑,其他同学也驰骋于广阔的想象天地。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军需处长的形象更加高大,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3、有利于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爱护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明理由得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授完《田忌赛马》一文后,学生提出:田忌可以换马,为什么齐威王就不能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几种?结果会怎样?我们再评再议,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知识。
二、下放课堂评价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主宰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要回答“对”或“不对”,教师以“法官”的姿态作出评价,学生的回答只是为了满足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权威与依存”的关系。如果我们把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讲的话很少,学生的活动积极,时间就充裕了,学生感觉自己已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主体”地位就体现得相当明显。
1、有利于个性的张扬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素质教育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它应让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得到充分的张扬,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教育要更加重视个性的发展,注意人的个性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如人教版第十册《落花生》,课文旨在通过爸爸的话,要求我们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当今社会我们到底应该做怎样的人呢?有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实话实说”,当今社会到底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我们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感情细腻,性格内向要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好金子总会发光的;
直爽活泼的人,要善于推销自己,不然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被人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不迷信文章本身的情感要素,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以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作为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的四个方面,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着力需提高的。我们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使其吸收原句的优点,同时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仔细地进行听辨,指出自己与他人的异议所在,并在头脑中迅速进行思考,组织成一段合理的语句,如“我认为某某在哪儿说得很好,但有一点我不够同意……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使用评价性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有利于师生间民主氛围的形成
把批判权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管理者、领导者、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激励者。学生不迷信老师口中的“标准答案”,他们用“我觉得(或我认为) ……,因为…… ”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生活,成为开启儿童智力、发挥儿童创造力的最佳土壤。
三、下放作业设计权
作业是教学反馈方式之一,教师从设计到布置到批改,每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有的学生面对作业,草草了事,甚至有的厌恶反感,索性两手一摊,没做。究其原因,多年来作业延续了教师设计,学生完成的传统。设计上缺乏新意,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敢提出异议,孩子怎么会有兴趣?自我校开展《小学生愉快家庭作业》的市级课题研究以来,许多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打破了条条框框,学生主动性得以提高。
1、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
家庭作业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习效率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在学习完《蟋蟀的住宅》后,学生设计了一组题:画画、讲讲、编曲唱唱蟋蟀的住宅和蟋蟀的勤劳,这个题目使多学科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画中为蟋蟀的通道安装了路灯,设计了卫生间、厨房,更绝的是用树叶给蟋蟀做了张“席梦思”床;
有的学生配合《粉刷匠》欢快的乐曲,为蟋蟀演奏了一曲赞歌:“我是一只小蟋蟀,建房本领高,前足扒土后足推,后足推呀土……”
2 、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第4篇
一、创设具体可感的情境,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地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西湖》一文用优美而带韵味的语言,叙述了西湖的秀丽多姿。文本中有许多适合学生体验的文本情境,如文字情境、多媒体情境等都能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当中。所以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手段,将它组成了一个整体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索。我首先以录像导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又以当小导游、小讲解员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给他们留下了宽阔的想象余地,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体验,而且由表及里对文本内在内容也有了很深的体会。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二、建立生生互动教学模式,培养他们多角度思维和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就安排了足够的学生议一议,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如让学生自学第二次与第一次比,第三次与第二次比,你发现狼和小羊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猜一猜为什么狼不想再争辩了?对于这些问题,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或小组合作,或个人自学,同时又将全班讨论与教师点拨有机结合。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尽情交流,同时,学生独特的见解也得到了显现。这可是靠教师的一味讲解永远也得不来的呀!
三、建构师生互动活力课堂,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教材实现思想交流的对话过程。师生交流,教师是平等对话的首席。要实现师生互动,首先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互动氛围。学生不仅有机会说书,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我就曾经有一次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那是在教《蟋蟀的住宅》一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蟋蟀这样可爱、可敬,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小蟋蟀?(学生回答:“想!”)那我现在就是咱蟋蟀王国的首领了,谁让我老蟋蟀比你们岁数大点儿呢。我老蟋蟀刚刚接到这样一封邀请函,(点击课件,出示信函内容)昆虫联合国总部快要召开昆虫国际建筑经验交流会了,请咱们派代表参加。去参加这次盛会,展示咱们蟋蟀杰出的建筑才能,这可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啊!谁想去?(学生争着回答:“我!我!”)有这么多勇士!可只能去几只小蟋蟀,这样吧,我们先来个人才选拔赛,好不好?大家满口答应。那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建筑才能呢?学生有的表演,有的画图,有的讲解,有的歌唱,有的朗诵。大家各展所长,把小蟋蟀的本领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一过程中,我把“讲台”搬到了学生中间。我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不再板起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的面孔,而是一只快乐的老蟋蟀,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中,巧妙地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建构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中,老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四、让预设和生成熠熠生辉,构建活力生命课堂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和提倡课中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因而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要集中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着眼于学生真实的学情,不拘泥于预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育积淀和智慧,顺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去创造性地实施,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教学片段:――
师: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
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于是,熊警官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好远……
生:老师,我认为那是假的。
师:好,那请你说说为什么是假的?
生:因为扔那么远,小木偶早就摔烂了。
师: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让我们再想想童话有什么特点?
生:童话是编的,童话里有很多夸张。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又再一次体会到了童话这种文体的特点。
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第5篇
山东省陵县陵城镇马厂街小学 丁俊才
参加工作时,正逢课程改革的浪潮,各地的课改搞的有声有色,精彩纷呈,而我所处的农村小学却无多大改变,仍然是“一读、二写、三总结”的传统教学,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提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再加上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达不到预期效果。
下面我仅从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谈谈自己发现的问题与几点体会。
一、主要问题
1.只重眼前,教学一味应试。在农村,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深重,很大一部分农村家长只是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对孩子几乎不闻不问。对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也只看分数,不看其他。再加上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将教师考核与教学成绩相挂钩,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普遍存有“急功近利”的心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当前的成绩,漠视学生长远的发展。
2.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沉闷压抑。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沿袭着讲解式的单一教学法,课堂教学中仍以分析课文思想内容,会写段落大意为重。为了分析得透彻,教师设计许多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回答,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能写段落大意时,教学目的就达到了,教学任务也就自然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几乎完全是预设的产物,教师的心中只有教材、教法、问题和答案,学生一有不同见解,便遭斥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究性受到压抑,使得语文课堂变得异常沉闷。
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正是记忆的最佳期。因此,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但一些老师平时习惯主宰课堂,以讲代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书,使得学生没有读通课文,就开始讲。学生还没有读顺课文,就开始问。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致使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很少深入思考。这样非但教学成绩不理想,学生的阅读习惯也难以养成。
4.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积累。课改已实施多年,可时至今日,在农村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多少教师舍得留给学生哪怕是几分钟的自学时间?在大多数教师看来,课堂上把时间交给学生是一种浪费,他们既不放心,也不放手。课堂时间都给了课本,课外时间都变成了作业,忽略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从而造成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综合运用能力弱的现状。
二、几点体会
1.治好教师依赖症,建设“生本课堂”。(教学论文 fwsir.com)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积极主动思考,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理解和应用语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对于学生的课堂发言,尽量不要指责,要多表扬少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真正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2.变被动为主动,使课堂“活”起来。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既动脑又动口,使之始终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教授《蟋蟀的住宅》一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问学生:“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读了这句话,你还会想到些什么?学生交流后发言:生:我感觉蟋蟀非常勤劳。生:我感觉作者把蟋蟀当成人来看了,它工作很努力。生:我感觉作者很喜欢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变得“活”起来了,这些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结果。
3.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读书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营造和谐民主、主动阅读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1)放开手脚,还给学生读书的自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想象。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只要我们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其实学生同样都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喜欢高声朗读,有的喜欢低声咏读,有的喜欢边读边画。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样学生才会读得高兴,读得投入,对文章就能理解得透彻。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而学生的阅读量也自然会提高。
(2)保证阅读时间,倾听学生的感受。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是不肯给充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读书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学生还没有弄懂文章的内容,教师就要他们汇报自学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就感觉到沉闷压抑,自然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让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发掘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抓好课外阅读,拓宽语文知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仅仅依靠课堂阅读就能建立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差,就拿我任教的小学来说吧,一直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室。再加上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家长又没有买书的习惯,孩子们拥有的课外书少的可怜, 阅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