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捞月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故事PPT,学习故事《猴子捞月》,理解故事的内容。2、能利用实验,得出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测及想法。活动准备1、故事PP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猴子捞月教案14篇,供大家参考。
猴子捞月教案 第1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PPT,学习故事《猴子捞月》,理解故事的内容。
2、能利用实验,得出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测及想法。
活动准备
1、故事PPT、 图片一张(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实验道具(装满一半水的水盆、手电筒)
2、图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提问:昨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你是怎么过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所看见的月亮是在哪里的?
二、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1、出示图片(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
师:中秋节的时候,有一只小猴子也出来在井边玩耍,突然它发现井里有个月亮,接下来,它会怎么做呢?(幼儿大胆猜测)
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关于猴子捞月的有趣故事,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听一听呢?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故事PPT,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PPT至12页,提问: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做的?你猜猜它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可适当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捞月亮的动作。
(2)继续欣赏PPT至19页,提问: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为什么井里的月亮捞不上来。
(3)组织幼儿做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4)欣赏故事结尾部分PPT。
师:最后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幼儿自主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个别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进行阅读。
2、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幼儿园猴子捞月教案。猴子捞月是我国从古流传至今的一个大家都能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可以给幼儿带来深刻的教育意义,老师们可以从各个方面让幼儿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猴子捞月教案 第2篇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
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3、知道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1、一串毛绒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
2、《猴子捞月亮》故事挂图、《猴子捞月亮》的动画故事。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一物象人又象狗, 爬竿上树是能手, 擅长模仿人动作, 家里没有山中有。(猴)教师出示一毛绒小猴玩具,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怎样?
(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3、请幼儿看挂图完整地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4、组织幼儿做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活动延伸
1、晨间活动时,请幼儿观看动画故事《猴子捞月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请幼儿晚上在家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猴子捞月教案 第3篇
设计意图
(一)作品分析
1.说明作品的认知、情感特点。
图画书《猴子捞月》以寓言故事为题材,通过精美的图画、简洁的文字,敲开孩子稚嫩的心门。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井边玩,看到井里有个月亮,于是大叫“月亮掉进井里了”。大猴子听到,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了起来。老猴子也过来看,同样叫了起来。于是大家都认为月亮掉进井里了。他们从树上倒挂着去捞月亮,结果呢,原来月亮一直好好地挂在天上。画面和故事不仅充满幽默的趣味,令人啼笑皆非。
2.作品独特的创作视角。
《猴子捞月》这本图画书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看的普通图画书。此书画面精美、写实,充满了立体感,通过折纸、粘贴、撕贴、绘画等多种手法,生动展示了一幕幕猴子捞月亮的忙碌场景以及猴子们的丰富表情。
3.阐述其教育意义。
《猴子捞月》这本书也让孩子在开心好笑之余明白了一个道理:事情并不总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如果不经过调查研究,往往会白忙一场。
(二)幼儿分析
大班幼儿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对于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产生兴趣,能从故事中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他们对所遇到的难题、疑问、困惑也会产生特有的好奇心,大班的孩子已经会使用做小实验的"方法解决一部分的难题、疑问和困惑。《猴子捞月》这本故事书正好能满足该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及兴趣,能让幼儿在书中吸收到更多的精华。
(三)设计思路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利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讨论、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谈话法)第二环节: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主要通过依次观察故事图片、PPT,引导幼儿猜测、分析故事发展,其中也请了幼儿模仿猴子如何捞月亮的动作。(图示法、动作示范法)当欣赏到19页时,教师先设置疑问,并引导幼儿做实验,通过实验让幼儿明白水中的“月亮”捞不起来的真正原因。(质疑法、实验法)然后完整阅读整个故事。第三环节:幼儿自主阅读图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PPT,学习故事《猴子捞月》,理解故事的内容。
2.能利用实验,得出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测及想法。
活动准备
故事PPT、 图片一张(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实验道具(装满一半水的水盆、手电筒)
图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提问:昨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你是怎么过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所看见的月亮是在哪里的?
二、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1.出示图片(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
师:中秋节的时候,有一只小猴子也出来在井边玩耍,突然它发现井里有个月亮,接下来,它会怎么做呢?(幼儿大胆猜测)
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关于猴子捞月的有趣故事,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听一听呢?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故事PPT,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PPT至12页,提问: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做的?你猜猜它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可适当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捞月亮的动作。
(2)继续欣赏PPT至19页,提问: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为什么井里的月亮捞不上来。
(3)组织幼儿做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4)欣赏故事结尾部分PPT。
师:最后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幼儿自主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个别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进行阅读。
2.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猴子捞月教案 第4篇
活动目标:
1、感受传统民间故事的趣味。
2、理解倒影与水的关系。
3、锻炼语言描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五册第9—13页。
2、挂图《猴子捞月亮》。
3、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边看幼儿用书,边听故事。讨论
教师:为什么猴子们要去捞月亮?
教师:月亮到底在天上还是在水里呢?
二、边看挂图边分析再听一遍故事,探讨细节。
1、幼儿与好朋友面对面坐好。
请幼儿和好朋友面对面坐在一起,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好朋友的特点。
教师:请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做好,我们来仔细看看好朋友吧。
2、说说好朋友什么样子。
是谁发现月亮掉进水里了?学一学他的样子。
猴子们是怎样去捞月亮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月亮被捞上来了,可是为什么又打破了呢?
猴子们后来又发现了什么?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三、回到故事的整体,谈谈自己的想法。
你喜欢这些猴子吗?为什么?
他们是聪明的猴子还是傻猴子呢?为什么?
夜晚的水里除了月亮的影子,还会有什么影子呢?
要是在白天,小猴子能从水里看见影子吗?
活动延伸:
1、在自由活动时间里播放故事《猴子捞月》让幼儿加深印象。
2、进行故事表演游戏,教师可以扮演老猴子,引导幼儿表现故事中的一些细节。
猴子捞月教案 第5篇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都爱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讨论新问题的年龄特点。我根据这个时期儿童特有的特质,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小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
3、学习词组:又圆又亮、蹦蹦跳跳、东瞧瞧、西看看。丰富词汇:倒挂、倒影、捞。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会根据故事的情节讲述故事内容。
2、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讲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化教学课件
2、投影机及投影片
3、拼图及底板1套(9张)
4、手电筒四个、4盆清水
5、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用“找猴子”的情节,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说:“小朋友,你们听听今天谁来到我们的电教室了”?“咦,只听到猴子的叫声,那猴子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原来,猴子就在电视机里面。猴子说,今天要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听,这个故事叫《猴子捞月亮》。”让幼儿读两次故事名称。
2、 操作电脑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讲到“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捞月亮”时让幼儿学习“捞”的动作。提问:可以用什么来捞?月亮有没有捞上来呢?(让幼儿自由议论,尝试回答)。
(2)让幼儿分散尝试做小实验——捞月亮。(手电筒的倒影当月亮倒影,小勺做打捞工具。)
提问:月亮可以捞上来吗?为什么?学习词:倒影
(3)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
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讲了什么?
它们有没有捞到月亮,为什么捞不到?
3、看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汇、词组。重点理解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4、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猴子?为什么?
5、 幼儿尝试操作学具,讲故事。(为小朋友准备电脑、投影片和故事拼图)
低水平:操作电脑,学讲角色的对话。
中高水平:(1)按顺序排放投影片、讲故事。(2)拼图后,按顺序排放图片、讲故事。
6、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7、通过“猴子学样”的游戏,表演故事内容。师说:“猴子很喜欢模仿别人,我们也来学猴子,看哪个小朋友学最像猴子。”幼儿听音乐,跳《猴子捞月亮》的舞蹈出场。
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活动《猴子捞月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儿都理解到了猴子们捞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时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还需要幼儿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发现,我们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们以后的活动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与资源。
猴子捞月教案 第6篇
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
1、配乐故事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猴子捞月教案 第7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猴子捞月教案 第8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猴子捞月教案 第9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形式开展,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揭示故事所讲的道理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悟出道理来。特别是小组进行试验这一环节,幼儿开心得不得了,对“水中成像”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小百科:猴子是三种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成员,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
猴子捞月教案 第10篇
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猴子捞月教案 第11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PPT,学习故事《猴子捞月》,理解故事的内容。
2、能利用实验,得出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测及想法。
活动准备
1、故事PPT、 图片一张(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实验道具(装满一半水的水盆、手电筒)
2、图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提问:昨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你是怎么过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所看见的月亮是在哪里的?
二、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1、出示图片(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
师:中秋节的时候,有一只小猴子也出来在井边玩耍,突然它发现井里有个月亮,接下来,它会怎么做呢?(幼儿大胆猜测)
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关于猴子捞月的有趣故事,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听一听呢?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故事PPT,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PPT至12页,提问: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做的"?你猜猜它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可适当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捞月亮的动作。
(2)继续欣赏PPT至19页,提问: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为什么井里的月亮捞不上来。
(3)组织幼儿做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4)欣赏故事结尾部分PPT。
师:最后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幼儿自主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个别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进行阅读。
2、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幼儿园猴子捞月教案。猴子捞月是我国从古流传至今的一个大家都能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可以给幼儿带来深刻的教育意义,老师们可以从各个方面让幼儿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猴子捞月教案 第12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PPT,学习故事《猴子捞月》,理解故事的内容。
2.能利用实验,得出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测及想法。
活动准备:
故事PPT、 图片一张(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实验道具(装满一半水的水盆、手电筒)、图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提问:昨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你是怎么过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所看见的月亮是在哪里的?
二、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1.出示图片(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
师:中秋节的时候,有一只小猴子也出来在井边玩耍,突然它发现井里有个月亮,接下来,它会怎么做呢?(幼儿大胆猜测)
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关于猴子捞月的有趣故事,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听一听呢?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故事PPT,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PPT至12页,提问: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做的`?你猜猜它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可适当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捞月亮的动作。
(2)继续欣赏PPT至19页,提问: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为什么井里的月亮捞不上来。
(3)组织幼儿做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4)欣赏故事结尾部分PPT。
师:最后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幼儿自主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个别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进行阅读。
2.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猴子捞月教案 第13篇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活动延伸:
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猴子捞月教案 第14篇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都爱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讨论新问题的年龄特点。我根据这个时期儿童特有的特质,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小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
3、学习词组:又圆又亮、蹦蹦跳跳、东瞧瞧、西看看。丰富词汇:倒挂、倒影、捞。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会根据故事的情节讲述故事内容。
2、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讲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化教学课件
2、投影机及投影片
3、拼图及底板1套(9张)
4、手电筒四个、4盆清水
5、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用“找猴子”的情节,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说:“小朋友,你们听听今天谁来到我们的电教室了”?“咦,只听到猴子的叫声,那猴子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原来,猴子就在电视机里面。猴子说,今天要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听,这个故事叫《猴子捞月亮》。”让幼儿读两次故事名称。
2、操作电脑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讲到“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捞月亮”时让幼儿学习“捞”的动作。提问:可以用什么来捞?月亮有没有捞上来呢?(让幼儿自由议论,尝试回答)。
(2)让幼儿分散尝试做小实验——捞月亮。(手电筒的倒影当月亮倒影,小勺做打捞工具。)
提问:月亮可以捞上来吗?为什么?学习词:倒影
(3)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
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讲了什么?
它们有没有捞到月亮,为什么捞不到?
3、看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汇、词组。重点理解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4、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猴子?为什么?
5、幼儿尝试操作学具,讲故事。(为小朋友准备电脑、投影片和故事拼图)
低水平:操作电脑,学讲角色的对话。
中高水平:(1)按顺序排放投影片、讲故事。(2)拼图后,按顺序排放图片、讲故事。
6、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7、通过“猴子学样”的游戏,表演故事内容。师说:“猴子很喜欢模仿别人,我们也来学猴子,看哪个小朋友学最像猴子。”幼儿听音乐,跳《猴子捞月亮》的舞蹈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