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班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学念儿歌,感受欢乐,融洽的气氛。2、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活动准备]1、课件。2、《生日快乐》音乐磁带。[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屏幕上出示漂亮的“大蛋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小班教案热门13篇,供大家参考。
有关小班教案 第1篇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感受欢乐,融洽的气氛。
2、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1、课件。2、《生日快乐》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屏幕上出示漂亮的“大蛋糕”, 播放《生日快乐》歌,师生齐唱“祝你生日快乐”,感受气氛。
教师提问:孩子们,今天谁过生日呢?请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幼儿自由交谈议论)
教师作总结性发言:哦,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孩子和爸爸正忙着给下厨房给妈妈做好吃的呢。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妈妈过生日了,她喜欢吃什么呢?(幼儿自由议论:大虾、排骨、蔬菜、烤鸡)
教师自言自语地做思考状,忽然想到了,说:先来一盘虾吧。(屏幕上出示一盘红烧大虾)再烧一碗汤(出示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2、学念儿歌前两句:“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忙,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
3、引导幼儿思考:两个菜还不够,怎么办呢?再加几个菜吧!唉!爸爸在干什么呢?(引导幼儿观看大屏幕:爸爸在切黄瓜)那我能干些什么呢?(我也不能闲着,我帮爸爸放醋和糖吧。)给妈妈尝一口,妈妈会说什么呢?(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4、情景表演
1、) 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孩子把拌黄瓜送到“妈妈”嘴里,妈妈尝一口。一边点头一边说:“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妈妈与孩子相拥在一起。
2、)教师与幼儿互换角色,幼儿扮演妈妈说:“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5、学念儿歌
1)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给妈妈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生日,老师心里非常感动,就把作者件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妈妈过生日》。
2)教师朗诵儿歌《妈妈过生日》幼儿集体跟念。
6、仿编儿歌
1)请幼儿说一说妈妈喜欢吃的菜。
2)用幼儿提出的菜名替换儿歌中“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这两句。
如“先来炒鱼片,再烧青菜汤”,“先来红烧肉, 再来炒鸡蛋”。
“先来拌三丝,再烧排骨汤”,“先来糖醋鱼,再来土豆丝”。
(三)结束部分
教师简单讲评,把让幼儿把这首儿歌回家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有关小班教案 第2篇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2、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认识新词:脚蹼。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小鸡和小鸭》课件一个
2、经验准备:见过小鸡和小鸭
活动过程:
一、有鸡蛋的孵化,引出主题,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T: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
S1:鸡蛋。
S2:蛋。
T:这是两只蛋,你们知道这两只蛋是一种动物的蛋吗?
S:不是。
T:那它们分别是谁的蛋呢?
(引导幼儿观察蛋的颜色来分辨出黄色的蛋是鸡蛋,白色的蛋是鸭蛋。)
T:是不是小朋友们说的那样呢?咦!好像我听到破壳的声音了,看看是谁先出来了?S:小鸡。
T:哦,原来黄色的蛋里藏的真的是小鸡,那白色的蛋里呢,我们把它请出来好吗?1、2、3…..
S:是小鸭。
(通过验证,认识鸡蛋和鸭蛋)
二、积极探索,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1、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
(1)初步感知,自由观察
T:小鸡和小鸭它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鸡是怎么样的?小鸭又是怎么样的?S1:嘴巴不一样,小鸡嘴巴尖尖的,小鸭嘴巴扁扁的。
S2:脚不一样,小鸡的脚是分开的,小鸭的脚是连着的。
S3:走路不一样,小鸡走路快快的,小鸭走路一摇一摆的。
S4:叫声不一样,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嘎。
…………..
(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发言,表扬语言完整,找到不同不一样的幼儿。)
(2)深入探索,按序观察
T:还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了?那我们一起从头开始找一找,看有什么漏掉的地方。(言语及动作引导,帮助幼儿学习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探索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完成第一张表格。)
2、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习性
T:小鸡和小鸭肚子饿了,想到外面去找食吃,他们回去哪里找呢?
S:小鸡去草地,小鸭去池塘。
T:它们吃的一样吗?
S:不一样。
T:它们都吃什么?
S1:小鸡吃毛毛虫。
S2:小鸭吃小鱼。
……….
T:先来帮小鸡找一找草地上的食物吧,都有些什么呢?
S:大米、青菜、毛毛虫。
T:哦!原来小鸡吃的食物有大米、青菜、毛毛虫。那小鸭呢,我们也来找一找。S:小鱼和小虾。
T:我们一起说一说小鸭吃的食物是什么。
S:小鸭吃的食物有小鱼和小虾。
T:好,我来考考你们,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吃的是什么了。
(根据幼儿的回答操作课件)
T:你们真厉害,都知道了,表扬表扬自己吧!
三、结束活动
T:小鸡和小鸭吃的好饱呀,该是时候回家了,我们学着小鸡和小鸭走路的样子一起回教室吧!
(播放音乐,组织幼儿一组跟着一组,一个跟着一个的回教室。)
有关小班教案 第3篇
一、活动背景:
“盲人摸象”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杨志成先生把“盲人摸象”的故事,改变成了《七只瞎老鼠》。黑色的背景和鲜艳的色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拼贴技巧赋予了绘本新的视觉感受,巧妙地帮助了幼儿学会该如何认识并观察新事物,非常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通过解读绘本,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能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因此我选择了该绘本故事,并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设计和教学。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在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电脑、电视机。
2.老鼠图片、1—7数字。
四、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师: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是关于谁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
2.师:咱们一起来数一数。1、2、3、……一共是七只,这个故事就叫《七只瞎老鼠》。
3.讨论:“瞎”是什么意思?
(评析:猜一猜、看一看的形式能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引导幼儿观察那只隐藏了一半身体的老鼠,主要是为接下来理解“观察事物都要全面”这个道理作伏笔。)
(二)猜测画面,理解故事内容。1.演示课件画面一。讲述故事:有一天,七只瞎老鼠在池塘边发现一个大怪物,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于是……,回来之后将结果告诉其他老鼠。
(1)星期一红老鼠出发了,它来到了怪物的身边一摸,你们猜猜红老鼠会觉得大怪物是什么?
(2)听了红老鼠的话,其他老鼠相不相信呢?2.演示课件画面二。
(1)师:是呀,其他老鼠们并不相信,星期二黄老鼠出发了,他告诉其他老鼠:“那是一支黄色的长矛”。
(2)黄老鼠说了什么?长矛是指什么?3.演示课件画面三。
(1)猜猜紫老鼠看到大怪物会觉得是什么?
(2)我们一起来听听紫老鼠是怎么说的。4.演示课件画面四。
(1)听了紫老鼠的话,大家还是不相信,星期四,谁又出发了。
(2)桔老鼠是怎么说的?5.演示课件画面五。提问:星期五出发的是蓝老鼠,猜猜他看到大怪物会觉得是什么?6.演示课件画面六。
(1)星期六谁出发了?绿老鼠一摸,觉得那是什么?
(2)师:这一下,大家都犯糊涂了,这个怪物到底是什么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有的说是蛇,有的说是高山,还有的说他是大柱子、长绳子,那到底是什么呢?你们猜出来了吗?7.演示课件画面七。
(1)师:星期天,白老鼠出发了,他从怪物的这边摸到了那一边,又从上面摸到了下面,说:“这个怪物,粗得像根大柱子,软得像条蛇,尖得像长矛,宽得像峭壁,柔得像扇子,粗得像绳子。”这些东西合在一起,不就是一头大象吗?白老鼠猜对了吗?
(2)师:红老鼠、黄老鼠、蓝老鼠、橙老鼠、蓝老鼠绿老鼠听了白老鼠的话,从大象的这边摸到了那一边,又从上边摸到了下边,他们觉得白老鼠说的话对极了。(评析:生动形象的课件画面,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了故事内容。教师开放性的提问,打开了幼儿想象空间的大门,幼儿通过自己的猜测,表达了想象的过程,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而听一听、学一学、说一说,也让小班幼儿在口语表达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8.了解七只瞎老鼠不同的颜色和排列顺序。
(1)刚才我们听的故事,名字叫什么?七只瞎老鼠都有哪些不同的颜色?
(2)这些老鼠当中谁第一个出去呢?第一个出去就把他放在第一位,排在数字1下面,最后一个出去的又是谁呢?猜猜它应该排在哪里?
(3)第二个出去的是谁?第三个呢?四、五呢?它们应该排在哪里?
(4)这群老鼠中最聪明的是哪一只老鼠?为什么白老鼠能够摸对,猜出是大象呢?(评析:说说七只瞎老鼠不同的颜色,是帮助幼儿巩固复习对颜色的认知。而让幼儿说出七只瞎老鼠的排列顺序,一方面是锻炼幼儿的记忆,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幼儿认识1-7的数字和数序。课件的运用能让幼儿对七只瞎老鼠的排列顺序一目了然。)
(三)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理解故事内涵。1.红老鼠摸的是大象什么部位?黄老鼠呢?紫老鼠、桔老鼠、蓝老鼠、绿老鼠呢?2.白老鼠为什么能摸出是大象?3.小结:原来白老鼠,把怪物从头到尾都摸了一遍,而其他的老鼠只摸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都没有猜对。(评析:精美的课件,配上轻音乐,使故事的讲述更具有情境性。而最后白老鼠在摸大象部位时的动画效应,能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白老鼠与其他老鼠摸大象时的区别,从而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突出了故事内涵。)
(四)游戏:看图猜测。1.师:这儿有一张图片,猜猜会是什么?2.小结:为什么刚才有的小朋友猜错了呢,因为我们小朋友只看到了老虎的肚子。我们要像白老鼠那样,看清一样东西,一定要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才会准确地知道是什么!(评析:迁移生活经验,再次帮助幼儿理解看一件事要看全面,而不能只看一部分,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五)活动延伸。师:在我们的凳子下面,放了一张图片,拿出来猜猜,会是什么呢?回去把这些拼图拼一拼,猜一猜。(评析: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再次懂得看一件事要看全面,而不能只看一部分的道理。)五、活动反思:《七只瞎老鼠》这一绘本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活动利用课件,把原本枯燥、呆板的画面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孩子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仿佛身临其境。活动借助绘本原有的拼贴技巧,把六只瞎老鼠摸大象的部位制作成静止的画面,而白老鼠摸大象制作成动态的画面。两者通过比较,幼儿就能很直观地看出白老鼠为什么能摸出大怪物是大象,而其他瞎老鼠为什么不能摸出的原因,使原本成语中深刻的寓意变得简单易懂,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活动中的重难点。
有关小班教案 第4篇
1、初步学唱歌曲《袋鼠》,学习跟随歌曲的a段合拍地做袋鼠跳的动作,跟随b段做相亲相爱的动作。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迁移日常生活经验,创编“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的动作。
3、学习两两合作表演唱,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初步学唱歌曲《袋鼠》,学习跟随歌曲的a段合拍地做袋鼠跳的动作,跟随b段做相亲相爱的动作。
活动难点:
学习两两合作表演唱。
活动准备:
1、袋鼠头饰一个,袋鼠宝宝图片一个。
2、教师穿着有口袋的围裙。
3、幼儿用书:《袋鼠》
4、歌曲mp3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教师范唱歌曲,熟悉歌曲旋律和内容。
1.初步了解袋鼠特的走路方式。
师:今天有个客人来做客。看看我是谁的妈妈?为什么说我是袋鼠妈妈呀?
教师头戴头饰、穿好围裙,并将小袋鼠放进口袋里装扮成袋鼠妈妈。
师:袋鼠妈妈是怎么来做客的?(跳着来的)是怎么跳的呢?(请1-2名幼儿尝试做动作)
师:是这样双脚并拢一下一下的跳的。(教师提取、夸大幼儿的动作进行表演)
2、教师示范歌曲
师:关于袋鼠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袋鼠》。看,袋鼠妈妈唱歌跳着过来啦。
(教师一边演唱歌曲,一边在a段处合拍的做袋鼠跳的动作,在b段处站立不做动作,边唱边随音乐自然的摆动身体。)
师:有趣吗?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我们可爱的小袋鼠吧。
(教师放慢速度演唱歌曲a段,幼儿学习袋鼠跳的动作,教师提示幼儿一下一下合拍的跳。)
师:真棒呀,那我们一起来连起来试一试。
(教师扮演袋鼠妈妈,和幼儿一起练习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幼儿学习两两合作表演唱歌曲。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两人结伴组合做动作的方法。
师:袋鼠妈妈和乖乖一起跳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试试看?
教师请幼儿演示两两做动作,引导幼儿观察两人动作一致的袋鼠跳跃动作。
2、结伴练习
师:怎么才能表现出有袋鼠妈妈和乖乖两只袋鼠呢?
师:老师先请左边的小朋友来做袋鼠妈妈,站到中间来,右边的小朋友做乖乖,待会呀每个乖乖去找一个妈妈,然后一起做动作好不好?
(教师请半数幼儿做妈妈,先站到场地中间,其余人做乖乖,每个乖乖找一个妈妈,全体幼儿快速两两结伴。)
3、教师引导幼儿快速结对的方法。
师:袋鼠妈妈怎么才能快快的找到乖乖呢?(找离自己近的同伴,或者用眼睛先找好同伴再快快走过去)
教师演唱a段,幼儿两两自由结伴,合作练习做袋鼠跳的动作。
4、师幼共同完整表演
师:现在我们完整的表演一遍,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做的最好看,最合拍。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合拍)
5、出示幼儿用书,感受妈妈对乖乖的关爱。
师:图片上有谁,他们怎么样呀?(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有妈妈保护,不怕狼来)
师:妈妈很喜欢宝宝会做什么相亲相爱的动作呢?(教师清唱b段)
师:你的妈妈还做过哪些相亲相爱的动作?
三、幼儿两两结伴完整的进行表演唱。
师:那我们来表演一下吧,注意在前半段做小袋鼠跳跳的动作,在后半段做自己刚刚想到的动作。
有关小班教案 第5篇
教学分析:
1、幼儿很喜欢吹泡泡,课前询问时发现多数幼儿有吹泡泡的经验,因此这次活动是从生活中取材的。
2、活动中幼儿把吹泡泡当成一个好玩的游戏,乐于在白纸上留下自己的杰作,整个活动沉浸在欢快之中。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颜色吹泡泡,并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
2、尝试用吸管吹出泡泡,探索吹泡泡的方法。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多种颜色的泡泡水、吸管大于幼儿人数、白纸贴在泥工板上是幼儿人数的俩倍、清水一盆。
活动过程:
1、导入:带幼儿玩接泡泡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吹泡泡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导幼儿主动接泡泡。
(分析: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探索留住泡泡痕迹的方法并实际操作验证。
(1)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的特点:容易碎,接不住,
(2)引导幼儿讨论把泡泡留住的好办法。
(3)教师演示:用有颜色的泡泡水吹出一个大大的泡泡,用白纸接住。
(4)教师小结:泡泡在你的白纸上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痕迹,绘成了一幅美丽的泡泡画,
3、出示工具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画的制作过程。
(1)教师再次演示用吸管吹泡泡留在纸上的过程
(2)幼儿吹泡泡作画,教师融入幼儿一起吹泡泡,在吹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将吸管一头蘸上颜色水,在盆子边上靠一下。对着纸,轻轻地吹出一个泡泡,纸上就留下了一个彩色的泡泡。不要总用一种颜色吹,换颜色时要把吸管清洗一下。移动纸时要双手端平。
活动结束:
教师表扬专心吹泡泡的幼儿,提醒幼儿注意卫生, 带领幼儿去洗手。
有关小班教案 第6篇
—、作品赏析
(一)散文原稿
滑吧、滑吧,小雨点
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
跳到屋顶上,跳到树叶上,跳到我的雨伞上。
哎呀呀,小雨点把屋顶当成了滑梯,把树叶当成了滑梯,把我的小雨伞也当成了滑梯。
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选自《咪咪画报》20xx第3期。作者:余绯)
(二)修改后的散文
小雨点
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
跳到屋顶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屋顶当成了滑梯;
跳到树叶上,哎呀呀,小雨点把树叶当成了滑梯;
跳到我的雨伞上,哎呀呀!小雨点把我的雨伞也当成了滑梯。
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他们只能听懂浅显的语言,喜欢听有重复情节的故事以及排比句,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学作品,在听懂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学语言,并逐渐迁移到生活中。
原作《滑吧、滑吧,小雨点》句式简单,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流畅、富有节奏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作品描绘了小朋友十分喜欢的“下雨”事件,其中的“小雨点”,形象鲜明,富有童趣,犹如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雨中欢快地嬉戏,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
作品内容具有启迪性,适合幼儿仿编。
该作品虽好,但要作为小班教材使用,还需适当修改,原因有二:1.标题不够精练,改为《小雨点》更直接,便于小班幼儿记忆。2.散文中心句的句式松散,规律不明显,不便于小班幼儿诵读和记忆,改为排比句后,既易于幼儿理解,又能较好地引导幼儿根据句式仿编散文。
二、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学习散文中的排比句。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及仿编活动,指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并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雨景;
散文录音,电脑课件,屋顶、树叶、雨伞图片各两张,幼儿人手一个“小雨点”指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看过下雨吗?雨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小朋友喜欢下雨吗?
(二)欣赏散文
1.看无声课件。
师:今天有个地方正下着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雨点跳到了哪里?小雨点在干什么?
(1)幼儿看课件。
(2)教师提问:小雨点跳到了哪里?好像在干什么?老师随着幼儿发言的内容点击画面,鼓励幼儿充分讲述。
2。老师朗诵散文。
设问:小雨点先跳到了什么地方?它把屋顶当成了什么?小雨点再跳到了什么地方?又跳到了什么地方?(后两句重点引导幼儿学讲完整句。)
3.在场景中感受、理解散文中的排比句。
师:我们和小雨点一起来做个游戏吧,一边玩一边讲。
鼓励幼儿手戴指偶,一边做“跳”和“滑”的动作,一边讲述散文中的排比句。
4.完整欣赏散文。
(三)仿编散文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说说小雨点还跳到了什么地方?
2.鼓励幼儿手戴指偶,根据生活经验想像仿编,相互欣赏。
三、教学建议
(一)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散文语言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引导小班幼儿欣赏散文时,需要借助中介方式,如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帮助幼儿接受、理解散文所表达的信息。结合多媒体课件欣赏散文,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记忆散文内容。
欣赏散文《小雨点》前,教师可以先制作融动画与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用三个画面分别表现散文中的三个排比句。组织活动时,教师只需根据句子的先后顺序点击鼠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就能将幼儿带到雨天富有诗意的情境中。
(二)结合动作、帮助记忆
低龄幼儿学习语言是与动作分不开的,当用语言表达或理解有困难时,动作能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语言。视、听、讲、做结合,感知觉的多通道参与有助于幼儿理解、记忆散文内容。教师可以画三幅大的“屋顶”“树叶”“雨伞”,布置在活动室周围。活动前,教师还可以指导每个幼儿自己制作一个指偶“小雨点”,这样,在活动中,幼儿就可以将指偶套在手指上,模仿小雨点跳到屋顶上、树叶上、雨伞上。这种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三)无声动画,利于想像
如果在幼儿看第一遍课件时,就将散文呈现给他们,就有可能使幼儿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散文失去令人无限遐想的一面。因此,看第一遍课件时,教师可以把声音关掉,让幼儿看无声动画,边看边想:小雨点落到了哪里?好像在干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像。
(四)仿编中心句、迁移经验
在引导幼儿欣赏散文,感受文中优美的语句和意境的同时,还应该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品经验联系起来进行仿编活动,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散文的理解,使得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散文的间接经验实现双向的迁移。《小雨点》的中心内容是三个排比句,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引导幼儿回忆自己以前观察到的.雨景,改换排比句中的宾语,进行仿编,即“小雨点跳到xx上,哎呀呀!小雨点把XX当成了滑梯”。
有关小班教案 第7篇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2、通过玩色游戏发现颜色会变,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初步认识绿、橙、紫三种颜色。
3、感受色彩的奇妙变化,体验玩色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塑料一次性杯子人手二个(教师3—6个)。
2、幼儿绘画纸人手一张:画好树干。
3、水、颜料(红、黄、蓝)、棉签、抹布。
三、活动过程:
1、游戏“变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猜猜(教师指盖着颜色瓶子的布)布里面躲着谁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
(教师揭开布)“看!布的里面躲的谁呀?”哦,原来是瓶宝宝,咦?瓶宝宝里面还有什么呀?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水有没有漂亮的颜色呀?”
“昨天老师跟魔术师学会了一个有趣的魔术,能把水变出漂亮的颜色,想不想看啊?”
2、师幼一起变魔术,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我这里有3个瓶子,我要把这个变成红色”,教师边念魔语边轻轻地摇晃瓶子:“小小瓶儿上下摇,小小瓶儿变变变。”(幼儿喊红色)
(重复变蓝色,黄色)
教师:“我们变出了几种颜色呀?(三种)哪三种颜色呀?(红、黄、蓝)
3、教师:“春天来了,小草绿了,小树发芽了,小花开了,大地变得漂亮了。”“呜······”“谁在哭呀?”(和幼儿一起寻找,配班教师将画好树干的画纸粘在黑板上)“找到了,原来是这颗小树在哭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哭吗?”(它没树叶)“我们来帮助它好吗”?(好)“怎么帮呢?”(给它画上树叶)“小朋友们真棒,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画呢?”(颜色)“小树也是什么颜色呢?”(绿色)“我们这有吗?”(没有)
教师:“我们刚才只变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没有绿色,我们能再变出绿色吗?(能)
教师:“在色彩王国里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三原色”,除了白色和黑色,其它所有漂亮的颜色都可以用其中两种相加变出。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试试呀?”(想)
教师:“小朋友们仔细看哦”。
教师将黄色和蓝色颜料调和(要求幼儿加水时不要加太多),出现绿色,为小树画上树叶。
配班教师扮小树说:“谢谢小朋友让我长出绿绿的叶子,但我是棵花树,春天的时候我全身都长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可美了,我······我现在只有叶子一点也不漂亮。”
教师:“你们还愿意帮助小树吗?”(想)
教师用棉签沾红色和黄色示范为小树点画花朵。
教师:“有了红花和黄花,还能不能帮小树长出别的颜色的花呢?”(能)
教师将颜料调和红+黄=橙、红+蓝=紫,为小树点画上花朵。
4、教师:“花树现在变得好漂亮了,它的朋友们听说小一班的小朋友这么棒,就都来请你们帮忙了。你们愿不愿意用桌上的颜色来为它们打扮呀?”(想)
教师交代作业要求:只能将两种颜色调和,调和颜色时不能加过多的水,
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打扮花树,看看谁的颜色最丰富,最漂亮。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有关小班教案 第8篇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能说出故事的主要角色和内容
2.尝试用完整的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故事中与朋友分享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模仿故事中的短句。
活动准备:
棉花、PPT课件、自制教具、棉花糖
活动过程:
一、切入主题,讲述故事。
师:"今天老师有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故事的名字叫做《云朵棉花糖》。"教师讲故事前半部分,提问: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续讲故事。提问幼儿:三只小老鼠把棉花糖带到草地上,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三只小老鼠是怎么做棉花糖的。引出分享。
二、体验故事情节,感受分享快乐。
小老鼠把棉花糖分享给小动物,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今天我们也一起和小老鼠来做棉花糖吧。出示三只老鼠图片,棉花做的云朵。
三只小老鼠把云朵带到了草地上,它们往云朵里加了一些糖果,又加了一些水果,有猕猴桃、菠萝,小朋友们,你想给棉花糖里放什么?(引导幼儿说:我想给棉花糖里加xx)棉花糖做好了,嗯,好香啊,闻到香味,小动物们都来了。我们看看谁来了。小动物们都来了,三只小老鼠决定把棉花糖分给它们吃,鼠老大说:"我给小狗分享棉花糖"鼠老二说"我给小兔分享棉花糖"小朋友们,你们也来帮助小老鼠分享棉花糖吧。
三、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三只小老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与所有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希望小四班的宝贝们也能做一个喜欢分享的好孩子。今天老师也带来了2个棉花糖,我们回教室一起分享吧。
活动延伸与幼儿用橡皮泥学做云朵棉花糖
活动反思:
优点:
1、活动事先的准备工作很充分,教具、课件都提前准备就绪,尤其是棉花糖机器更是调动家长资源配合准备的。活动的准备其中还包括对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把握,很清楚在故事教育活动中幼儿应该掌握什么、能掌握什么?
2、选材能结合当今幼儿的性格培养,同时对于“分享”这一主题更是需要幼儿去理解、感悟。
3、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从导入部分就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原则,通过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等方式感受棉花的特性,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直接引出活动的主题。在第一遍分段讲故事的时候,教师简单提问,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自由的语言环境,这也是《纲要》中明确指出的,要时时刻刻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的语言氛围。对于小班自控能力差的幼儿,此种形式的讲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活动中理解故事部分,教师的提问是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充分理解故事。
5、幼儿和教师一起观看棉花糖的制作过程,教师带领幼儿分享棉花糖,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也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活动形式变化多样,能很好的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很好的达到了活动目标。
活动中的不足和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1、对教材的把握要深入、到位,以教材为基准进行调整。
2、教育要面向全体,引导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对于小班幼儿答非所问的现象,教师要体现出其中的教育机智和引导方向。
3、要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有关小班教案 第9篇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引导,让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自由绘画,并在教师指导下,较生动,准确的进行绘画,及填充颜色。
活动目标:
1、感知夏天,了解夏天的景物特点,以及夏天天气变化。
2、能够比较形象的绘画"夏天",色彩搭配得当,自由发挥想象。
3、喜欢夏天,感受夏天带来的快乐。大班美术夏天教案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关于夏天的图片,夏天来了背景音乐、水彩笔(每人一份)幼儿创作的图画、铅笔。
活动难点:
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进行绘画。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幼儿集体回答。(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师问:"那你们知道春天过去了,什么季节会来吗?"幼儿回答,引出夏天。
二、教师问幼儿喜欢夏天吗,幼儿回答喜欢或不喜欢,教师根据情况回答。说:"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说一说夏天。"你们听——夏天来了"开始播放幻灯片。
三、教师配合《夏天来了》背景音乐及图片,讲述夏天,介绍夏天"花儿开了,蓝蓝的天空,又大又甜的西瓜,欢乐的沙滩玩耍,可爱的熊猫宝贝、、
四、教师讲述完毕,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眼中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呢?"提出要求:
1)请幼儿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眼中的夏天。
2)保管好自己的水彩笔,图画时注意保持清洁。
3)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涂颜色时候用笔力度均匀,色彩均匀,合理。
五、结束活动,经过教师指导,完成作品后,教师将幼儿的画贴在教室展示墙上。
活动延伸:
上一堂手工课,准备彩纸,教幼儿剪蜻蜓、蝴蝶,贴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夏天展示墙上,装饰班级。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富有创意的美术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水墨画的特点,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
尝试用滴墨印画的方式,体验创作水墨画的乐趣
有关小班教案 第10篇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能听辨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能力。
2、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能随音乐边说边做简单的动作。
3、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快乐地唱唱跳跳做游戏。
活动准备:
相关媒体制作
小动物头饰若干
铃鼓
活动过程:
一、听听走走做游戏——听辨音源!
1、师:今天,小朋友们都戴上了小动物的头饰,真漂亮。提问:你是什么小动物?你会模仿它的动作吗?
2、玩游戏:天黑了
3、铃鼓停下来,幼儿摘下头饰,提问:我们到哪里啦?
二、说说跳跳一起来——我跟黛西学本领!
1、师:米奇妙妙屋里有我们的好朋友,它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喊三、二、一把米老鼠请出来好吗?"
2、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和它打招呼。
3、来到妙妙屋,
(1)妙妙屋有客人来了
(2)提问:是谁来了呀,她在干什么呀?她跳的舞好看吗?
黛西是怎么跳的呀?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出动作
(3)来看看黛西是怎么说怎么跳的呀?
(4)老师用铃鼓给小朋友伴奏,幼儿来说一说跳一跳。
(5)让我们跟着黛西一起再跳一遍。
(6)请幼儿自己拿铃鼓,拍拍节奏,边拍边跳一跳。
三、大家一起跳起
师:小朋友们跳的太棒了,让我们和黛西一起表演吧!
看动画一起跳,自由发挥。
让我们跟米奇再见吧。
有关小班教案 第11篇
活动目的:
学习比较8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活动准备:
印度人的服装、宝石、神秘袋、教师用的大插板、幼儿每人一盒插板。
活动过程:
一、 感官游戏“吓唬你”
老师扮演精灵和小朋友做游戏。师随音乐慢慢的有节奏的走,幼儿跟在身后;
当师转身时,幼儿立即停下脚步蹲下;
当师又转身行走时,请幼儿站起来跟着走。
二、 戏剧教学活动
1、今天老师请来一位神秘客人(配课教师扮演印度女朗随音乐翩翩起舞来到教室)。好客的印度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石,请幼儿用这些宝石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触摸活动“送宝石”
幼儿每人在神秘袋中抓一把宝石,并数出手中宝石的数量。
三、 互动游戏:比较多少、一样多
教师和幼儿比较手中的宝石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四、 插板游戏
1、教师出示绿树和黑蝴蝶让幼儿比较多少。
2、教师出示红旗子、黄旗子让幼儿比较一样多。
3、幼儿操作小插板并按教师指令取放棋子,比较多少、一样多。
五、 音乐游戏“母鸡孵蛋”
教师随音乐唱歌,并操作大插板,让幼儿比较5以内定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六、 点孔游戏
幼儿随音乐做点孔游戏,音乐停止时,幼儿说出点到的数字的名称。
有关小班教案 第12篇
设计思路:
声音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伴,当我们的孩子听到生活中有趣的、奇怪的声音总会好奇地问:“咦!这是谁的声音?什么声音?”,有一次路过生活老师清洁间,孩子们听到“轰隆隆”的声音,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声音?”,声音也引起孩子积极地猜测:有的说是吸油烟机,有的说是洗衣机的声音。这些来自孩子的许多信息告诉我们:孩子对有趣的、奇怪的声音是很感兴趣的,敏感度很高。然而小班的孩子,仔细倾听的习惯尚未养成,听辨不同声音的能力还有待培养
而家是小班幼儿依恋的地方,也是他们非常关注的话题。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他们生活的家,从了解家里各种声音开始,继而关注周围的生活。本次活动也是以参观老师的家为主线,以家里各种的声音为切入点,帮助幼儿理解不同声音所表达的含义的同时,能够符合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的特性,用肢体或语言模仿自己听到的的声音,动静结合,使活动更有趣。
活动目标:
1、尝试听辨家里熟悉的声音,知道不同的声音所表示的意义。
2、愿意大胆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模仿听到的声音
活动准备:家中各个房间、电器的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到老师家做客
带你们到肖老师家里做客
门关着怎么办?(敲门、按门铃)(模仿门铃声、敲门声)
门开了,我们怎么说啊?(鼓励幼儿有礼貌地打招呼)
二、说说家里的声音
(一)最近肖老师家里买了许多的东西,看看都有什么?
1、出示家里电器、物品的图片(电吹风、洗衣机、录音机等)
提问:这些东西都会发出声音吗?
(2)洗衣机:家里为什么都要用洗衣机呢?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洗衣机还边发声音边转圈呢,大家来转一转(动作模仿、回应:洗衣机轰隆隆,衣服洗得香又香)
(3)录音机:你们家的录音机里会放什么音乐?(回应:录音机大声唱,宝宝跟着唱又跳)
(二)新货到
师:门铃响了,又有什么送来了?(盒子包装)我们听听声音来猜猜
(1)电话机:你家的电话铃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电话会响?(回应:电话的零零,有事联系真方便 )
(2)电视机: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
小结:家里的电器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真热闹啊,而且个个都是小帮手!
三、帮忙整理房间
现在这些东西堆在地上真乱,你们来帮我整理房间好吗,看看这些东西应该放到那间房间里(幼儿操作)
四、与老师再见
谢谢你们帮助我整理房间。以后我带你们再到更多的地方也来找找好听的声音吧
有关小班教案 第13篇
一、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团、搓等操作方法制作笑脸。
2、体验动手做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记号笔、报纸(方形)若干,浆糊,范例《可爱的笑脸》。
三、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引起兴趣。
1、师: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爱笑的好宝贝,每个人都喜欢笑,那我们小朋友来笑一笑吧。你们知道自己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师:和幼儿谈论各种笑脸的样子我们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个别幼儿回答。
3、小结:原来呀,我们小朋友小的时候眼睛会眯起来,嘴巴笑弯了,想弯弯的香蕉,有时候还会有两个小酒窝,真可爱。那你们喜欢笑脸吗?
(二)和幼儿讨论笑脸的做法。
1、师:(出示成品笑脸)既然大家都喜欢笑脸,瞧,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
2、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张笑脸,这是老师做的的一张笑脸,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报纸。
(三)教师示范,幼儿仔细观察。
1、师:现在我们开始用方形的报纸装饰我们的笑脸啦,先用胶水沿着圆脸的固体胶,然后用报纸球贴上去,记住报纸球贴的时候,报纸球和报纸球之间要紧紧的靠在一起,没有空隙。(出示步骤图。)
2、教师再次出示操作材料,还有条形的报纸。
提问:我们的笑脸还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装饰,请小朋友想一想。(教师示范,先搓一搓,然后扭一扭)
(四)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1、师:那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操作方式去做一做笑脸吧!
2、师: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笑的样子,来做出各种表情。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五)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师:向你的小伙伴介绍自己的作品,请与自己的好朋友笑一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