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思想汇报 >

毕业生思想总结【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7-07 12:50: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多年来,高等学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全方面教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对于智育、体育的评价手段与体系而言,德育的评价体系相对薄弱。如何评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生思想总结【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毕业生思想总结【五篇】

毕业生思想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德育答辩;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德育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张立忠: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河北石家庄050018

多年来,高等学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全方面教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对于智育、体育的评价手段与体系而言,德育的评价体系相对薄弱。如何评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是长期以来摆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
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
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毕业生思想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各级政府机关和高校都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以来相关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措施保障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但现实中,一边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边是用人单位大呼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在毕业生中出现了对工作挑剔、“学工不爱工,学理不爱理”的现象,一些不正确的就业思想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就业思想问题

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压力大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以每年20%的增速持续增加,2015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749万人,加上2014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达到800多万。据统计,近三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不到80%,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人山人海的招聘会上,有些用人单位人为设置门槛,只招聘一本院校的学生,这对占毕业生绝大多数的二本院校的毕业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毕业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也迫切希望顺利找到工作,减轻家庭负担。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自己能否顺利找到工作,毕业生的精神压力巨大。

2.一些毕业生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自信

有些毕业生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很好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总觉得自己在学习、人际交往、语言沟通等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或是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热门专业,成绩不如其他同学,或毕业院校不是重点院校等,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在应聘过程中,如果发现同一个职位有许多比自己强的毕业生去应聘,或面试过几次都受挫就丧失信心,也会产生自卑心理。以后再有招聘单位,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愿意或害怕去应聘,而丧失了许多机会。

3.一些毕业生存在自负心理,缺失诚信

这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好、专业热门或是担任过学生干部且成绩突出,自我感觉良好,踌躇满志,总觉得自己多么优秀,产生了自负心里,造成这种心理主要是由于毕业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评价。找工作时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国企不如私企好,这个公司的待遇不如那个公司的待遇高,另外一个公司更适合我的发展,造成了频繁的签约解约,最后错过了好机会,且频繁解约也给用人单位不诚信就业的感觉。如果不能对这类毕业生进行教育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即使他们找到工作也很难融入到集体中去。还有极少数学生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工作岗位,进行学历造假、材料造假、成绩造假等,这些不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到头来害人害己。

4.一些毕业生缺乏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

一些毕业生由于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缺乏正确就业观,没有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将其与自身价值观很好结合,出现了盲目攀比、随大流,找工作拈轻怕重等现象,不少毕业生都愿意留在大城市不愿意去基层就业。据统计,有超过40%的毕业生愿意留在省会城市工作,造成了“宁要大城市的一张床,不要小城市的一座房”的现状。不少毕业生在大城市的生活状况举步维艰,“蚁族”、“蜗居”现象比较普遍,这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毕业生产生以上思想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主要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客观因素

高校扩招造成了毕业生的人数的迅速增加,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前的天之骄子,已不再是香饽饽。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在生活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利益以及拜金主义思想的驱使下,产生了错误的就业价值观念,许多毕业生都想找一些薪水高一些、工作环境好一些、劳动强度低一些的工作,不愿意做基层工作,从基础工作做起,不能将个人利益与国家需要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就业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但许多高校片面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缺乏价值观教育,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融入课堂,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也只是对大三或大四学生开设,缺乏全过程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这就造成了毕业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另外,高校开设的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与社会所需有些脱节,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2.内在因素

大学生在校期间自己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据报道,全国大学生中只有30%的人在校期间做过职业生涯规划。而其他人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价值观并结合专业的就业情况确定自己的就业目标,势必造成了找工作毫无目标。他们前途光明,但是找不到出路。

现在90后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虽然都已经是超过18岁的成年人,但是他们生活条件优越,思想上安于现状,缺乏上进心,遇到挫折意志消沉,心理不成熟,承受能力不强,不能做好应聘准备,缺乏应聘失败后及时的心理调整。

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面试过程中问到的一些问题,不能准确回答,这也是造成应聘失败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学生个人原因,参与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活动少,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造成了就业竞争力不强,应聘易失败。

三、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措施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新时期做好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需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党的十报告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中国人共同努力。大学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高校要通过专题教育、党课、政治学习、讲座、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进头脑,端正大学生对就业价值观教育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对就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在就业择业时将个人的价值观与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摒弃那种以为我为中心的就业价值观念,树立到基层去、到祖国和社会需要的地方去、为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的理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以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为引领,增强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自卑、自负心理都是由于学生对自己、工作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要正确引导大学生评价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价值观,并结合专业的就业情况确定自己的就业目标,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要做好就业指导,由于毕业接触社会少,对就业的形势、应聘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方面的问题不是非常清楚,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从大一到大四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不能搞那种只在大三或大四开设突击式的指导。大一要结合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使大学生对专业和就业有个正确的认识;大二要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确认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有针对性的参与各种活动或职业资格考试;大三要了解就业形势,基本确定自己的就业目标,并完成岗位搜索;大四主要进行就业创业教育,要掌握应聘、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方面内容,实现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做到人职匹配、成功就业。

3.以学风教育为抓手,培养大学生勤学务实精神

加强学风教育,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这也是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一个人所学知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学生就会有了明确的学习、就业方向;学习也是培养学生的“钉子”精神,能坐得住,耐得住寂寞这也是做学问的基本要求。最近,网上流行莫言的一句话“当你的知识支撑不起你的雄心的时候就静下心来学习吧”。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只有雄厚的知识基础才是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石。另外,除了教育学生学习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这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尤为重要。高校也应该结合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4.以诚信、友爱教育为手段,锻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友爱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大都是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教育他们用成人标准要求自己,形成完善、独立的人格,培养自信心、自我判断能力,增强就业诚信意识,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参加院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从潜移默化中增强自信。

5.以创业教育为新途径,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一条新的思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不足1%,远低于发达国家20%的平均水平,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人格等创业基本素质,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把学业与创业结合起来,实现创业教育,并最终带动大学生就业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当今就业危机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就更加的困难。由于大学生自身以及社会就业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目前大学生存在着一系列的就业思想问题。因此,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正确面对就业,消除大学生就业的不正确心理因素,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4):34-38.

[2]石冰.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4.

[3]刘艳丰.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5(3).

毕业生思想总结范文第3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足之本,而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学校的“前沿阵地”,对非毕业班工作具有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具有一定特殊性,抓好毕业班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毕业班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师生累,时间短。因此,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群策群力,全力以赴 。根据我乡实情,现将2011年毕业班 工作思路及实施对策拟订如下。

一、指导思想

总结经验,落实措施,提高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让全体学生完成学业,为全体学生顺利进入初中打下基础 。

2、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六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毕业班工作管理,努力提高优生率、合格率、巩固率。

三、毕业班现状

1、 学生情况。我乡现有毕业班14个,共有学生451人。大部分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科情况。从上期统测成绩来看,双优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偏科严重,后进生、学困生所占比例较大,我们将加强管理,不断引导,争取突破这些难点。

四、工作思路及对策

(一) 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组

组 长:
罗星和(中心校校长)

副组长:
刘星元(中心校副校长)

黄顺鋆(中心校教导主任

成 员:
安订全(中心校办公室主任)

杨星猛(后勤主任)

宋昭莲(办公室人员)

各村校长、教科室全体成员及毕业班教师

领导组全面指导毕业班各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定期加强毕业班工作的检查、督促,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建立联系制度。具体如下:罗星和联系中心校;
刘兴元联系荆坪村、干溪村;
黄顺鋆联系响水村、花园村、中心校;
安订全联系大寨村、箐林村;
杨星猛、宋昭莲联系柏林村、富民村、金竹村。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罗星和(校长)任主任,黄顺鋆、任副主任,成员由孙光荣、杨传丽、宋昭琴、车成安、潘杰宁、黄维金、李仁武组成。其职责:负责全面领导抓好毕业班各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毕业班工作的督查,经常向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了解有关情况,又要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要协调好与毕业班工作有关的各方面关系,树立全局观念,想办法,定措施,确保毕业班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

(二)针对我乡实际,建立健全毕业班ji励机制

1、优生奖(绩效工资方案中执行)。

对学年末参加全县组织的毕业考试中在所任班级优生(成绩均分80分以上,含80分)累计计算。

3、响水村完小(3人):达标每人奖200元,超一人25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8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4、荆坪村完小(3人):达标每人奖200元,超一人25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8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5、箐林村完小、越百里希望小学(各3人):达标每人奖250元,超一人30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8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6、金竹三思苗圃希望小学、大寨村完小、柏林村完小(各2人):达标每人奖300元,超一人35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6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2、全科合格率奖

上升一个百分点奖3元,低于一个百分点扣3元。

3、ji励奖

凡是培养一个全县前50名的,每个奖500元,累计计算。所任班级教师每人发奖状一张,在年度评优评先、职称晋升中享受加分。

4、其他人员奖励

1、村校长在当年绩效工资考核发放中,奖本村优生所获奖金的30%,不达标的扣20%。

2、校点负责人奖该校所获总金额的20%,不达标的扣10%。

3、挂钩村办公室人员奖村总金额的10%,不达标的扣5%。

5、《墨翰乡中心校2011年春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相关考核条款以及名次奖同样执行。

6、所有成绩、业绩将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相应栏中仍然享受加分、扣分。

(三)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管理

在毕业班工作的管理方面,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勤于了解、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与学习动态,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倡导团队精神,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齐心协力地使每个班级都保持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教风,这是毕业班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

毕业生思想总结范文第4篇

思维导图(Mind Map)又叫思维地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创造出来的一种思维工具。它有助于大幅提升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运用思维导图将同学们在就业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经验教训加以总结,不仅有利于引导毕业生思考就业中所需要的完善的准备工作;
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帮助其加强交流,共同克服找工作的各种困难;
便于大家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阶段的需要,查询所需知识;
更重要的是,思维导图具有无限延展性,这将有利于将学院每一届毕业生的经验教训、智慧结晶传承下来,从而使就业指导思维导图不断丰富、完善,达到提高未来各届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易班作为教育系统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立足高校具体应用和思政工作需求。具备开放性,主动性,传递性、及时性等优势。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在易班这一平台上,能够方便同学们提问解答和主动信息等方式依靠集体智慧解决就业中遇到的困难;
在大家的合力之下,总结、归纳、汇总,逐步形成并完善易班就业指导思维导图;
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为毕业生提供智力、心理支持。

综上所述,如何更好地将易班和思维导图相结合,如何更全面、更准确地形成“‘易班’就业指导思维导图”,如何更便于各位毕业班同学使用这一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其指导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就成了不能不研究的课题。

一、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传导不畅,信息传导机制不健全。一是信息传递不及时。二是信息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目前,虽然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很多就业方面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大都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同时,这些信息也是广泛的,缺乏针对性。三是信息无法实现完整有效地传承。每一级毕业生都需要对“就业”这一现实问题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从素材收集到素材整理,再到素材分析、提炼,以及笔试、面试模拟。这些工作每一个毕业生都在做,每一届毕业生也都在做,但是,在当前的机制下,这些知识结晶、智力成果是没有传承的,每一个毕业生、每一届毕业生都此需要从头做起。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是将就业工作视为大四的工作内容,缺乏前期铺垫和准备。大一、大二、大三重视大学生的教学工作,进入大四后才将就业工作当做首要工作抓,这是我国高校在就业指导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在意识上,我国大学普遍存在一种看法,即教书育人是大学的主要目标。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因为他没有认识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是要使青年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首先就要具有就业的能力,能够顺利就业,所以,培养青年并使其具有就业能力才是大学的主要目标。所以说,就业要从“大一抓起”。同时,正是由于在大学的头三年不重视就业,导致大学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机制,使得大学生能够在大学的头三年就能持续地加强。

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不到位上。

一是大学生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具体来说,就是对工作的了解太少,对工作的优劣、岗位对素质的需求、工作的可能发展前景认识不成熟,同时对就业的预期不成熟。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一直在学校攻读,在象牙塔中成长,对社会的了解、认识不到位,对各个行业、各个公司、各个工作岗位的认识还相当模糊,因此他们在找工作时,定位往往很模糊,更多的是凭感觉,而非分析决策。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到精英教育的影响,以及整个社会偏好“白领”工作风气的影响,部分同学的自我精英人才认识相对较浓,一味追求留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进入知名企事业单位,自身定位和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理想与现实脱节。因此,总体来看,高校毕业生对工作的认识是模糊的,同时,他们对就业的预期是偏高的。

二是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不到位。大学生就业是结果,而这个结果是建立在大学生找工作这个过程的基础上的。过程搞得好,结果才可能好。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笔试和面试两道关口。笔试又涉及智力测试、行政能测试和专业水平测试等多个方面,面试也有群面、单面、结构化面试、情景分析等多种模式。就像所有的考试一样,这些笔试面试也存在应试技巧。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学生在笔试、面试的应试技巧上还比较稚嫩,这导致他们在笔试面试的压力环境下,有时并不能将自己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出来,使用人单位深入认识自己,从而降低了offer的获得概率。

三、运用易班和思维导图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将易班和思维导图相结合,利用易班的开放性、主动性、传递性等优势,着力创新就业指导工作;
发挥思维导图快速理清思路,快速记录思维、扩展性等优势,做到将思维导图在易班网站上代代传承,让易班网站见证学院、学生的成长。真正发挥“一代人帮一代人”,“低年级向高年级取经”的传承作用,有力推动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

有利于完善信息传导机制。目前,如果我们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来做这些就业的准备工作,将上一届毕业生所形成的成果,以有效的方式向下传承,就可以使下一届毕业生的可以站在上一届毕业生的肩膀上往前进,这不仅能大大节省每一届毕业生上网搜寻应聘信息和技巧的时间,也有利于毕业生找准自己的就业目标,准确定位。提高学生应聘能力。

四、运用易班和思维导图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针对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易班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将易班和思维导图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工作的认识、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高校向“以就业为目标”的高校转型,理顺信息的传导。为了充分发挥易班和思维导图的作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入手。

一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本人自己来填充并不断完善思维导图。

毕业生思想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毕业生就业是高职院校的头等大事,而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应开展国情与形势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及心理素质教育等,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教育学界和其他相关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引导高职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实现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有效途径。

一、毕业生就业是高职院校的头等大事

所谓“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或经营收人的行为(《辞海》1999年版)。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价值在于人的工作。因此,就业或参加工作,并获得相应报酬,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最大愿望。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就业是人学就读的最终目标诉求,是其实现人生价值,回报家庭、回报社会的根本途径。同时,就业也是学生家长的价值取向,是家庭投资子女教育的最终目的。

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就教育这个领域来说,就业已不仅仅是受教育者单方面的诉求,它同时成为教育者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者的价值取向。教育体制的改革,尤其是高校扩招,打破传统的统招统分体制,学校自主办学、学生自主择业,放开教育市场,将竞争机制引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高校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来是生源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毕业生就业率的竞争。常言道:“出口畅则进口旺。”而进口旺的学校才能兴盛。就业率是社会认同高校的主要标尺。招生制度的改革,让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就读学校的机会和余地,而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的同时,更关心的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那些毕业生就业率高的高校就成了考生和家长的首选目标。有生源,才有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也才有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而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尤其突出。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由于历史和自身的一些原因,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声誉,与普通院校还有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要真正达到现代化的教育水平尚有一段路要走,同时,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和认同,也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在竞争中优势不明显,考生及家长对普通高校选择的空间更大,机会更多。如果说考生和家长在选择普通高校时尚有“慕名”的成份的话,那么,选择高职院校则完全就“图就业”了。因而就业不仅是学生的心事,更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它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直接检验,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周济部长指出:“毕业生就业是一把手工程。并要求“各省市的教育厅长和分管副厅长以及高职院校党委书记和院长亲自挂帅.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就业指导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毕业生的就业有着重大意义,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刻不容缓。那么,就业指导工作从何入手呢?我们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融入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世界观,理想与抱负,激发毕业生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二、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加上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等原因,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相对萎缩,特别是被大学生普遍看好的一些单位和行业的岗位已基本趋于饱和。但毕业生的期望值却普遍较高。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的是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和收入较高的地区、单位和职业。竭尽全力争取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往进入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外资和合资企业,不愿到基层单位和艰苦地方去工作,更不愿选择自主创业。在择业过程中过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与利益,而忽视了国家的需要以及职业的社会价值。不良的择业和就业观念,使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呈现出功利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淡化了大学生应有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不少毕业生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择业过程中,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现象时有发生,仅仅注重择业的结果而忽视了完美人格的塑造,毕业择业竞争的加剧,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迷茫、焦虑、忧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以上种种表明,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做好就业准备,正确择业、有效就业,尽快适应社会,创造辉煌业绩。

三、就业指导工作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举措

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互相渗透,相互补充的成分。尽管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和针对性,但二者在各自的实施过程中,也都存在一定的空间和余地,若能实现二者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就可达到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人生观、择业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其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内容相互渗透。一方面是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教育、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等又与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择业观、职业道德教育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进行国情与形势教育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高等学校开始大幅度地扩大招生规模,随之而来的是几年内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批毕业生陆续走向社会,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职业院校毕业生遭遇到暂时困境,归纳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整个社会就业工作面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客观上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二是毕业生数量在短期内迅猛增加,但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速有限,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三是毕业生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观念尚存偏差。一些学生向往“到国外去,到大城市去,到钱多的地方去”,不愿下基层从事具体工作,从而在比较狭窄的就业市场中竞争十分激烈。应该看到,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以及农村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一些艰苦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增长点,这些地区和行业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帮助学生认清国情、分析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择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心理准备和理想信念,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缓解毕业生就业困难,而且有利于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突出“三观”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称“三观”,是个体对整个世界及人生价值的总的看法,是个体一切行为的思想根源。“三观”是影响择业观形成的重要内因,大学生一旦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及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和态度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确立恰当的择业期望值,把服从国家、社会的需要和发挥个人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观上的偏差,正是一些不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反映。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三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追求个人利益和承担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大学德育优势,有助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个别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急功近利,向所服务的人员索取不正当的利益;怕苦怕累,缺乏责任感,没有敬业精神,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有的毕业生甚至把协议单位作为跳板,在获得一定技能知识后,不是为协议单位努力工作,而是把所学知识作为获取经济利益或达到个人目的的筹码,达不到要求不是闹调走,就是不辞而别。这种行为不仅挫伤了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加强毕业生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教育;热爱本职工作,提高业务本领教育;团结协作,有团队精神教育。培养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本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4.注重心理素质教育

由于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所出现的结构性和地域性的“供大于求”,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选择理想职业标准又比较单一,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注重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使之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成败,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因暂时的失利而丧失求职的信心和勇气。并注意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参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