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励性原则考核工作坚持有利于促进事业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出满勤,爱岗敬业,注重师德,钻研业务,更好地教书育人;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全面性原则在考核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考核思想总结【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教师考核思想总结范文第1篇
一、考核原则
1、激励性原则 考核工作坚持有利于促进事业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出满勤,爱岗敬业,注重师德,钻研业务,更好地教书育人;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全面性原则 在考核中坚持平时考核和阶段考核相结合,领导、教师考核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对教职工的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全面评价,既要防止求全责备,又要防止以偏概全。
3、客观性原则 考核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求做到考核内容真实全面,考核方法科学简便,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4、导向性原则 在考核过程中要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以精神鼓励为主,积极引导教师参与考核工作,引导教师立足岗位比奉献,比贡献 二、考核内容
我校共有58名教师参加考核。教师年度考核内容是2010年度全年工作的考核。分政治思想及师德修养、学识水平及业务能力、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教师的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全面评价。考核的重点是工作实绩,也就是教师的政治思想表现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实绩。
三、考核方法和步骤
1、我校成立考核领导小组,由考核小组部署和组织实施考核工作。
组 长:甘红枝
组 员:汪 峰 张传东 郑 钧 兰宏伟 段 毅
邓建华 罗 锐 杨 刚 邓惠兰 舒 霞
2、全体教师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的总结。总结要求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并形成文字材料。总结材料交考核小组。
3、考核小组汇总考核材料,开始进行考核。在考核称职的基础上,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定优秀。
4、按教师总人数12%的标准我校评定6名教师为优秀。分别从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中分别评出2名德能勤绩突出的教师。每个组别按照2010年月考总分、2010年度获奖情况、平时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提出侯选人;
再由全体教师进行民主评议、不记名投票,按得票数评出优秀人选。
教师考核思想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1]。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程改革任务任重道远。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更受学生欢迎,是我时常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此次课改,为贯彻落实学院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我所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多年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获得了一些经验。
一、教材内容的优化组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观念,而难点在于如何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能进一步入脑入心,收到更好的实效。所以在实际讲授过程中,我以教育部制定的教材为授课蓝本,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加以浓缩提炼,按专题进行讲授。
(一)整个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体系的设计始终贯彻“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有体现”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体现了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主线的结合,并把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教育的问题放到高职学生自我认识、群体交往、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把握,从而在内容选择上体现先进性、针对性和生动性。
(二)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化的重组,在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针对我院学生实际,从加强高职学生针对性、实效性入手,契合高校爱国爱家爱他人、感恩包容会做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了八个专题的教学模块: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树立恋爱美德,追寻爱情真谛;
感恩父母亲情,承担家庭责任;
遵循社交原则,和谐人际关系;
树立理想,规划人生;
知荣明耻,尊道厚德;
修身齐家,忧患爱国;
懂法知法,学法用法。通过专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做好学生,好恋人,好同学,好儿女,好员工,好公民,好国民,使教学同教材形成一种既统一又区别的关系。
(三)联系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如何规划大学与人生?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如何爱国?通过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的交流与探讨引发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同时我们还设置了每周新闻人物评论,每周拿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大家观看中央电视台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中的新闻人物,然后进行师生点评,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增加教学实践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是为了提升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法律素养,而这些理论知识必须在内化的基础上进行外化,才能真正发挥指导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这个过程必须让学生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完成。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体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践价值。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教材内容优化方向,结合课程特点,制定了教学方法改革的价值取向:既要利于学生“内化”思想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要利于沟通实践环节,为此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
(一)教学模式改革。本课程采取集体备课、专题讲座,分工合作、滚动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作用。依据教师学术专长和性别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分工,解决了教师时间、精力、学术积累等矛盾,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强化了教学效果。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授课中,两位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研究方向、不同学校毕业的教师搭档,每人负责四个专题,学期中段进行班级对调,这样既利于教师把授课内容讲好做精,对学生又是一种新的体验,他们会感受到不同风格老师带来的感觉,无形中增加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式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学家知名学者骆郁廷指出:“思政理论课教学活动既不是单独的教师教授活动,也不是纯粹的学生学习活动,而是由教师教的活动与其所引起的学生学的活动有机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实践――认识复合活动。”[2]因此,在课改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灌输式教学方式,探索和实施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包括小组讨论、辩论,团队活动,主题演讲,情景表演,读书交流,影视赏析,课件展示等方式,充分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同时,通过老师授课和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行为感染和影响学生,比如,教师要做到不迟到,尊重学生,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等等,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改变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学。
(三)教学方法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舞台。比如,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制多媒体课件,结合相关的音像资料,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搜集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及理念,结合当前热点和学生关注问题,采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此外,采用多种辅助教学方法,比如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问卷调查》。从2006年开始,我们全院范围内对入学新生进行以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为主题的调研,通过几年的问卷调查,比较宏观地对新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作出了比较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再比如,我们定期进行师生谈心,撰写师生谈心录,把说理启迪和情感交流为主的谈心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此外,我们通过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疑点难点及解析》资源库、举办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学生座谈会、加强师生网络交流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的操作方面,围绕教学总体目标,把实践教学融合到理论教学中,结合实际开展系列实践教学主题活动,有效地促进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知行合一,培养德能并举的合格大学生。课内实践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如入学感言;
如何看待大学生未婚同居等。班级辩论,比如恋爱是否要考虑“门当户对”;
大学生恋爱利弊。团队活动,如心理障碍克服练习活动;
献出你的真诚、献出你的爱(团结、关爱)等。课外实践活动突出地方特色,先后会同院团委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校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多个。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青岛海军博物馆、青岛博物馆、青岛纺织博物馆、海尔工业园、青岛港务局、海信集团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与这些实践基地签订书面协议和正式挂牌的方式,从机制上保证了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实效性。
三、考核机制的重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养成教育课,本课程考核制度的设计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价值取向,结合养成教育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平日学习表现和实践过程的考查。为此,我们改变了过去过分看重学生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从2015级学生开始试行新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既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又对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进行考核。
(一)形成性考核部分:形成性考核主要以学生的平日表现和实践教学考核成绩为主,占总成绩的70%。包括:考勤情况占总成绩的20%;
课堂发言、参与讨论、辩论、活动情况占总成绩的占总成绩20%;
课堂笔记、个人书面作业、课后小组讨论作业、读书笔记占总成绩的30%。这种考核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听课、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中的课堂笔记,重点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作业和笔记要保质保量完成,有严重抄袭现象的不给分。实践活动考核的最终结果一般以多媒体课件汇报、视频资料展示等形式组成,重在过程的考核。
(二)期末终结性考核部分。期末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行的是随堂半开卷考试,试题库的试题全部是材料论述题,基本涵盖本课程所讲授的全部知识点,要求每个班级随机抽取二道题作答,且要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实现了有效考核的目标。期末考试要求只能携带一张准备好的手写A4纸材料作为参考资料,这种灵活的考试方式既避免了死记硬背,又深化了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理解,更易于发挥其主动思考的能力。
四、课程改革成效与经验体会
此次课改得到学生和学院督导的肯定性评价。有学生这样评价:“每上一次课,就受一次精神洗礼”,“虽然开课时间不长,但被老师的风趣和智慧深深地吸引。给了我正确的指导和明确的方向,让我受益很多。希望每周都能有机会上一门这样的课,但愿以后还开这门课。”有督导这样评价:“条理清楚,详略得当,通过大量实例说明问题,生动有趣;
讲解生动,方法灵活,结合实际好;
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既是对本学期程课改的肯定,又是对课程改革的鼓励。我体会颇深,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对未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任课教师必须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不断尝试各种教改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勇于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不断激化教改思路,推进教改进程。现行的全国统编教材具有很高的学术权威性和指导性。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要以教材为授课大纲和蓝本,但又要因时因地制宜,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积极与学生交流。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为增强课程改革的效果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参考文献:
教师考核思想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考核评价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是该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展开和拓展,更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其理论性强,实践性高为突出特点。该课程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实践问题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找出理论与实际的契合点,以此提高学生认识理解社会、分析实际问题、提升实践分辨的能力,从而带动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该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积极投身于实践过程,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向自我修养的实际转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增强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可纠正学生“重学习成绩、轻行为践履”的倾向
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可改变旧有的那种“上课记笔记,考试答笔记”的学习弊端,帮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有助于增强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有利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从而真正发挥该课程导向与检测作用。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客观反映学生修养的实际情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方位的考核,是根据有关真实记录共同评定,这样得出的成绩是全面、客观、公正的,是具有可靠性和可信性的。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实际上是对学生个体思想修养状况的综合评价,注重学生思想修养的实际和行为实际,应体现客观性、公正性和全面性。在制定过程中应遵循“四统一”的原则:
1.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统一
与一般专业课程相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更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而实际效果的优劣需要学生根据具体表现来评定,可是实际表现单纯通过量化的考核办法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构建考核评价体系过程中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培养目标层次性的基本要求,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2.在考核内容上实行理论考核和行为考核的统一
一方面,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和道德自律,直至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而这一切的完成自然离不开道德认知作为基础,这也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理论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道德实践更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关键所在。因为道德实践是道德主体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桥梁,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道德自律的支配和指导。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双方面的情况,考核体系指标既要包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指标,又要包括对理论的实践程度指标,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3.在考核阶段上实行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的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思想品德修养、法律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而这些素质的提高更强调的是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考核评价要真正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就必须重视过程性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情况,该课的教学目的才能够落在实处。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考核除了期末进行学业考核外,更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特别是要将课堂外的日常道德和法律修养行为表现纳入到该课程的考核之中,在考核指标中应包含体现学生的日常上课情况、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完成各项活动、遵纪守法等指标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4.在考核主体上实行教师考核与辅导员考核的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是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作出评定的重要主体。但是任课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平时的思想道德状况和法律行为进行全面、科学、准确的了解,这种单一的评价有失公允。因此,在进行考核评价过程中应听取和尊重辅导员的意见进行考评,这样有利于使本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紧密的结合,增强本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也更有利于督促学生注重平时的一言一行,“积善成德”。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为了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况,我们采取了334的层次化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即30%日常教学活动考核,30%辅导员考核,40%期末成绩,从而体现该课程理论与实践考核、课内与课外考核、任课教师与辅导员考核的精神,见表1。
1.知识与行为的考核
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对学生知识方面的考核
(1)对学生参与日常教学活动、完成作业等具体情况进行的考核。目的是使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视。
(2)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等方面所掌握的道德、法律规范进行的考核,主要通过期末考试形式完成。期末考核遵循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基础知识考核与灵活运用考核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方向发展的命题原则。在试题的编写上,基础知识的比例可占50%的比例,重点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是从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出发,重点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考察,紧密联系社会热点,特别是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该部分考核占50%。实行开卷考试。按照统一阅卷标准,采取集体流水阅卷的方式,由1―2名教师批阅一类题型,以确保阅卷的公正性、一致性与准确性。[1]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学生日常行为操行的考核
这类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性进行考察。该考核可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展开。课内考核的内容包括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上课具体表现、和学习态度等;
课外考核的内容包括考察学生的道德品质、合作精神、参加校内外活动情况等。同时,该考核也可以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在每一项内容中设定具体的考察项目,可以量化的予以量化,不可量化的采取定性考核的方法。此外,还应对学生的各种道德行为予以奖励或惩罚。对于在道德实践方面表现突出者,如获优秀班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三好学生,或是在各校、院、系的各类学习竞赛中成绩优异者,以及有过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行为者,可以给予适当加分鼓励,反之,如出现违反法律、校纪等行为时,则应予以减分惩罚。
2.任课教师与辅导员考核
1. 任课教师的考核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同时包括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评价。成绩由授课教师进行评定,比例占总评成绩的70%(日常教学活动占30%,期末考试占40%),见表2。
2. 辅导员的考核
辅导员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促进者和指导者,相对来说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和机会也更多,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也更有发言权。因此,要将辅导员对学生的意见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考核中,使得学生们在任课教师面前和辅导员面前的行为表现更加一致,也使更多的学生能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院系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去,还有效地解决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和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两张皮”的问题,见表3。
由表3中可见,课程总成绩=授课教师考核成绩(70%)+辅导员考核成绩( 30%)。实现了学生在课堂内理论内容的学习、提高与在课堂外的养成与实践是紧密联系的;
授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内听课态度与参与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性的评定考核,与辅导员对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的评定考核是密切相关的。这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既能体现大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又能引导大学生应用知识积极投身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因此,更能比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实际情况,调动大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积极性。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说明
在长期探索实践中,我们认为在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因地制宜建立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要结合学校实际和特点,确立符合学校实际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设置考核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成绩评定办法,这样才能达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
2. 整合学校教育资源,科学落实考核评价体系
因为考核体系会涉及到学生日常操行的部分,所以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考核工作应整合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和群策群力,并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相结合。从而保证考核结论的准确性。可以考虑聘请课程辅助教师,也就是聘请相关班级的辅导员作为课程辅助教师,帮助完成课程考核,如果辅导员条件具备,也可以直接由班级辅导员担任。[2]
3. 结合实际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对学生操行行为的考核,要根据课程学习过程分阶段进行评定,对每个阶段应进行总结评价,注意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实际,达到逐步改进提高的目的。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积极投身到实践过程,促进思想修养的理论向思想修养的实际转化,从而促进学知识、促行动,达到“知行合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津.高职课程设计与多元评价[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曹洪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支持体系探析[J].北京.煤炭高等教育,2011(9).
教师考核思想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目标管理;
高职院校;
教师;
绩效考核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人才资源管理中,教师绩效考核是主要工作之一。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方法与体系,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但当前高职院校中存在教师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的问题。而结合目标管理理念,能够优化教绩效考核体系。
一、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
1.绩效考核指标不全面。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当中,存在考核指标与目标管理指标不统一的问题。高职院校针对系部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有日常工作情况指标、共性指标和创新性指标。日常工作指标中有教学管理指标、学生管理指标、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指标、科研管理指标、招生就业指标等。但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中只包括教学工作指标、科研工作指标和思想政治教育指标。这样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只要求教师做好基本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维系好人际关系即可,不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
2.绩效考核控制不到位。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控制方法有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在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前馈控制当中,仅包含考核内容,缺乏相应的优化措施,也缺乏清晰的时间安排。在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现场控制当中,由于检查人员数量少,往往采用抽样检查的方法,无法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在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反馈控制当中,也存在反馈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
3.绩效考核支持力度不足。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单纯局限于考核方面,没有重视绩效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导致教师对绩效考核存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二、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步骤
1.明确目标。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需要制订总目标、各学院目标及教师目标,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标准、实施途径、实施财力与物力等。与此同时,要做好目标的分解工作。一方面,要实现纵向绩效考核目标体系的有效整合,遵循由上到下的原则。在不同层次的目标分解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交流,统一意见。另一方面,要实现横向绩效考核目标体系的有效整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参与人员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实现总目标。
2.组织实施。在制订好教师绩效考核目标之后要付诸行动。教师要发挥好自我管控的作用,创新与完善绩效考核目标控制体系,确保信息的畅通性,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有些问题不受控制与预估,因此在实际的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最初制订的考核标准,结合教师的工作完成情况,检查与评估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3.评估反馈。结合目标实现情况及完成标准,做好全面考查;
结合目标实施与教师考核情况,做好评估反馈工作。评估的主要依据是多级目标的实施情况,评估的对象是成果。目标评估,即对最终得出的结果加强考评,采取相应合理的奖惩措施,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结合考核结果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我,使目标管理向更深层次的阶段发展。
三、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配套机制
1.师绩效考核管理思想。在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中,教师必须具备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思想。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人员应落实好教师绩效考核管理方法的宣传工作,使教师深入了解绩效考核的价值、目标、途径,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教师绩效考核管理思想、目标、有效途径的统一。
2.建立健全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在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必须成立专门的教师绩效考核小组,小组成员应仔细研究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讨论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这样可以使教师明确院校考核目标,思考自身教学情况与考核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不断改善教学工作,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3.建立专门的绩效考核管理机构。在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当中,各个阶段的工作情况都需要接受专业人员的监管。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绩效考核管理机构,做好考核监管工作,创新教师绩效考核周期制度,真正落实好教师绩效考核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非常重要。只有确保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科学性,才能从根本上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因此,将目标管理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中,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教师考核思想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策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好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渠道的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涵义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依据预定的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目标的教学方式的总称。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和教学内容的延伸,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它具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同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与道德规范的自觉意识等多种功能,在促进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于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之中,并不是把实践教学等同于教学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是为了强调明晰教师、学生主体、目的、手段、客体、结果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为了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探索和选择最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挑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索、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等倾向,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则强调教学实践,特别是学生的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突出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方法的一些老问题和新问题依然困扰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些问题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由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与参与者组成的复杂活动。无论是领导者、组织者、还是实施者与参与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影响和制约着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校领导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的作用还缺乏正确认识,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学生认识的不足。目前许多学生受到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有着一种抵触心理,他们认为学校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抹杀他们的个性,禁锢他们的自由,甚至拒绝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自然也有抵触情绪。
(二)组织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课外与课内、校外与校内相结合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组织过程比一般理论教学要复杂,涉及教师、学生、经费、场所、教学安排、培训、评价等环节和因素,是一个经常性、长期性以及全体学生都要参与的活动,因此要有细致周密的安排和组织。而目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尚停留在一般性要求上,无课程计划、无教学大纲,在具体安排上不规范,组织上不落实,缺少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各自为政,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很难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制度层面看,缺乏严谨的、规范的制度,实践教学工作组织管理较为松散,教学过程中主观随意性比较大,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时敷衍了事,随便应付,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考核评价方式不到位
一是对学生的考核不科学。很多学校给学生安排一些课余时间去参加社会调查,要求学生形成一份调查报告。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不能核对这份报告的实际情况,不能确定学生是否完成了整个社会调查的全部过程。二是缺乏对实践结果与设计方案目的是否一致的考核内容。考核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只是评价最后形成的调报告,却没有评估现在所取得的实践教学活动结果与原来设计所期望的方案是否相一致。三是对指导教师和组织教师的考核评价不到位。目前的考核方式只涉及了对学生的考核,对于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活动中各位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没有具体考核评价方式。这样,各位指导教师是否尽到自己的责任,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是否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指导学生无从考证,而且也没有监督机制,这样难以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有效性的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的实际效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有效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机制等问题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渠道,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去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为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努力使学生的个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具有实效性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作为指导和规范,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规范各项活动的监督、考核。具体包括: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的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各项内容协调开展,使实践教学活动有序的进行。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由学校分管领导负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远规划和宏观指导,并且召开组织协调会议,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合作;
三是主管学院、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参加,专门负责实践教学各项工作,为实践教学各环节提供指导性要求和意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具体组织和实施;
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各学院(课部)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相互配合,对实践教学进行具体管理;
五是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出明确的要求。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按照《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高校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一个沟通好、效率高的由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组织领导班子。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常规性工作议事日程,认真制定实践教学政策与措施,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优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教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把素质精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党政干部等吸纳进来,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四)制定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制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计划,对课程任务、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教学计划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应结合学校实际,了解学生特点,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教学活动。
(五)采取灵活的实践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但在某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呈现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程序形式。实践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方面的具体体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充分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环节,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师要通过案例教学、专题讨论、参与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活动,
(六)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考核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考评总结经验教训,能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外在驱动力,以不断改革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教学完成以后,需对其结果进行考核、总结,为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借鉴。为此,需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指导教师、各相关部门进行考评,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在考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所参与的社会实践各个环节进行考核评价。在具体考核中,将理念从注重理论概念考核向重视学生能力的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转变。利用科学合理的考评理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和评价。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以亲身的体验来发现知识、获得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知识技能,达到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
(七)采取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
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仅要锻炼学生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的考核和评价学生实践教学学习过程,需要遵循政治性、科学性原则,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操守、实践过程、实践成果各个方面结合起来,综合考评,全面、公正、公平的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现情况。因此在考核评价中,一是要了解学生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遵守学校所规定的纪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是否有担当有责任感,是否能够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勇于解决各种问题。二是要科学评价学生所参与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和成果。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后会形成一定的成果,如调查报告、实结等,在对调查报告进行考核评价时,要考察次调查选题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按照所设计的实践计划和步骤进行,通过实践活动是否达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是否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要在对实习报告或者总结进行考评时,应综合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单位评价三者的评价意见,使考核评价更加客观科学。
参考文献
[1]陈宣.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8).
[2]彭亮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6).
[3]韩毅,景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5,(01).
[4]冯淑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