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移风易俗改革成效亮点汇报
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殡葬礼仪的要求逐渐提高,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殡葬改革。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有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构建和谐社会,下面就是关于实施方案的详细阐述:
一、背景和意义
殡葬管理一直是社会治理领域的难题,传统殡葬礼仪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社会上也存在着很多不健康、不文明的殡葬现象。近年来,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殡葬事业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但是,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全面推进殡葬法制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形态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殡葬法制体系。完善殡葬法规制度,明确殡葬队伍管理制度、殡葬行业从业人员管理制度、殡葬服务收费与社会监督制度等各项政策制度,加强对殡葬市场的规范和监管,提高殡葬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擦亮文明节日的形象。搞好节日殡葬服务,在保证殡葬仪式的规范与庄重的同时,予以考虑到家属的个性需求,营造文明、和谐、节制、有序的节日环境。
3.推进殡葬服务的“绿色出行”。强化环保意识,推动殡葬服务绿色化,推行绿色、低碳出行,以更人性、更环保、更便利的方式领办殡葬用品和物流,推动殡葬服务的绿色革命。
4.加强公共殡葬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殡葬设施布局,扩大公共殡葬设施覆盖面,建立新型殡葬服务信息平台,方便公众查询、领取、预约和评价殡葬服务。
5.推广文明殡葬文化。广泛开展文明殡葬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文明殡葬意识和服务理念,宣传普及尊重规律,顺应时代,低碳绿色办公新理念。
三、建立工作机制
1.成立殡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地方政府领导带头,各有关部门、单位、行业、社会组织等参加,统筹规划殡葬改革推进和移风易俗工作,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协调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
2.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殡改工作交流会和业务培训,与社区、志愿者和家属等加强沟通,积极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殡葬改革政策和社会服务体系。
3.推进监督机制的建立。加强用户监督与管理,完善水平及质量检测机制,开展殡葬服务质量大检查,维护服务质量,同时推进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殡葬活动的整治和惩处力度,保障好整个殡葬服务的规范运行。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举办殡改政策和实践经验交流会,加强殡改组织建设,推行基层组织和群众自治。
2.建立公私协同工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等多样化资源参与进来,推动殡葬改革。
3.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实施政策措施的特许经营,推动殡葬协调发展。
4.开展科学文化殡葬服务提升计划,全面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各类专业人员不断提高。
五、总结
通过建立完善的殡葬法制体系,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优化殡葬服务流程,加强监管机制,提高殡葬服务质量,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希望各地各级有关部门要本着社会发展的潮流,秉承敬天爱民、尊重习惯、融会中西、物尽其用的理念,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进殡葬改革,努力营造崇尚生命、尊重生命、维护生命的生态文明,打造完全体育,安心有序的公共殡葬服务体系。
篇二:移风易俗改革成效亮点汇报
x县婚俗改革工作汇报范文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县开展婚俗改革情况作简要汇报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自xx省第一批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xx县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工作思路,以“三个体系”为抓手、“三项机制”为动力、“三个示范”为引领,常态化举办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等活动,探索“新婚课堂”等婚前辅导教育,倡导“零彩礼”、婚事简办等现代文明婚嫁新风。
一、构建“三个体系”,提供优质服务助改革。建立“线上线下+沉浸体验”宣传体系。在登记大厅张贴婚礼习俗、箴言、图画和海报,设置婚姻婚俗文化墙,在窗口摆放婚姻家庭宣传折页、制作“婚事新办喜事简办”“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手举牌;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及村(居)宣传栏,开设《新婚辅导》线上专栏,制作音频专辑20集,大力宣传优秀传统婚俗文化;打造户外登记场地,将婚姻登记从办证大厅延伸至xx古镇、xx湿地公园、xx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室外婚姻服务“网红地”,探索婚姻登记环境从“程序化”向“美学化”转变,让新人们在诗情画意的浪漫氛围中沉浸式体验婚俗文化,完成人生大事,形成“1+1+N”全方位立体式婚俗文化宣传体系。建立“高效平台+专业服务”登记体系。立足全国AAAA婚姻登记机关优势,聚焦“小窗口大服务”,登记员统一着装、挂牌
上岗,服务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提供电话预约、自选时段、终端机自助办理等便民惠民服务;倡导“重登记、轻婚宴”的理念。组建律师、教师、心理咨询师为志愿者的辅导队伍,提供《民法典》中婚姻篇的相关法规政策,让新人认识结婚登记的重要意义,成立婚前辅导室、婚姻家庭咨询室、法律咨询室,搭建专职社工站和婚俗文化展示厅,建立“家事百聊”微信服务群3个,会员达到600人。建立“专业团队+全程疏导”辅导体系。聘请2家红娘协会和3家婚介专业化公司从“婚前、婚中、婚后”三个阶段采取登记倾听、判断分流、调解疏导、教育引导、建立档案、回访追踪“六步”举措,实务处理婚姻家庭中的“疑难杂症”问题。目前,已为xx对婚恋当事人提供婚前辅导;整合妇联、司法等部门资源,成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设立“心语姐姐社区观护基地”,离婚疏导xx对、劝和xx对。落实全县xx名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为婚俗改革宣传员,聘请xx余名网格员为婚俗改革信息员,持续壮大婚俗改革社会力量。
二、健全“三项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助改革。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把婚俗改革与基层党建、文明实践、社会治理、依法治县、乡村振兴等深度结合,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设立村级婚姻辅导员,深入宣传道德模范、慈善楷模,推进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在全县开展的“文明家庭”“好媳妇”等表彰评比活动中,重点向不要彩礼、少要彩礼的家庭和青年倾斜。评选“零彩礼”倡导户xx户,“最美家
庭”xx户。实施群众自治。推广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婚俗改革新模式,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利用村级旅游中心、文化礼堂、居家养老中心、喜事堂、白事堂等场地,打造农村家宴中心,推出符合当地村民消费水平的“村宴菜谱”,采取“菜单制”点菜模式,有效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构建起“一乡一婚介、一村一红娘”的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村社引导和村民自治作用,实现流程简化、成本降低。规范市场监管。创新设立“信用+婚俗改革”特色品牌,将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不孝亲敬老等内容列入乡村治理负面清单。开展“道德银行”示范创建,推行“红黑榜”“积分制”,通过信用积分增减形式,记录农户日常表现,让移风易俗户户有数、人人有责,开创多角度规范助力婚俗改革机制。
三、抓住“三个关键”,示范引领助改革。党员干部带头推动。印发《党员领导干部严禁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通知》,发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婚俗改革方面的“头雁效应”,党员干部带头签署《文明婚礼承诺书》,严格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婚丧喜庆事宜,严格执行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公示制度,承诺婚事新办、简办,拒绝高价彩礼、大操大办、恶俗婚闹等,积极参与婚俗改革宣传活动,现身说法,向身边的广大青年宣讲“天价彩礼”的危害,累计评选婚俗改革优秀“党员示范户”“干部引领户”xx户。公众人物引领发动。引导优秀企业家、返乡创业成功人士、新乡贤、道德模范等公众人物发挥带头引
领作用,积极参与婚俗改革工作,建立特邀颁证员制度,在“五一”“十一”“七夕”等重要节日组织适龄青年举办集体婚礼,邀请公众人物参加颁证仪式,在新人登记领证过程中传达文明、健康、理性的婚姻价值观。适婚青年示范带动。积极倡导有意向、热衷公益事业的先进青年参与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联合妇联、团委、各大传媒婚庆公司举办开展“美丽邂逅”“缘来是你”等各类公益相亲活动,在活动中传递正确婚俗观念,倡导广大青年喜事新办、简办、更俭办,积极参与推动婚俗改革活动。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篇三:移风易俗改革成效亮点汇报
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实施方案
殡葬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为了规范殡葬行为,促进移风易俗,提高殡葬服务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殡葬改革实施方案。
一、加强宣传教育
要加强对殡葬改革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公众树立文明殡葬理念,提高殡葬服务意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倡导绿色、简约、文明的殡葬方式,引导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规范殡葬仪式
要规范殡葬仪式,推动简约、文明的殡葬风尚。加强对殡葬仪式的管理和指导,倡导合理安排殡葬仪式,杜绝铺张浪费、过度消费的现象。鼓励采用简约环保的殡葬方式,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态葬。
三、加强殡葬服务管理
要加强对殡葬服务机构的管理,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殡葬服务机构的评价制度,加强对殡葬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殡葬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方向发展,满足社会各界对殡葬服务的需求。
四、加强殡葬设施建设
要加强殡葬设施建设,提升殡葬服务基础设施水平。加大对殡葬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殡葬设施建设规划,提高设施的科学性和便民性。推动殡葬设施向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殡葬服务。
五、加强监督检查
要加强对殡葬改革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改革政策落实到位。建立健全殡葬改革实施的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各项改革举措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强化责任落实,推动殡葬改革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六、促进社会共治
要加强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参与,形成殡葬改革的合力。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发挥好政府的引领作用;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要积极参与殡葬改革实施,共同推动殡葬风尚的转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推动殡葬改革深入发展
要坚持不懈推动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完善改革举措,不断提高殡葬服务水平,不断推动殡葬风尚的转变。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殡葬改革的实施方案,确保殡葬改革取得实实在
在的成效。
总之,殡葬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我们将牢记殡葬改革的重要使命,坚定不移地推进殡葬改革工作,为建设文明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篇四:移风易俗改革成效亮点汇报
关于移风易俗婚俗改革演讲稿8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发表关于移风易俗婚俗改革的演讲。移风易俗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一环。婚俗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对于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婚俗习惯的改变对于家庭和谐至关重要。过去,我们的婚俗习惯往往是流于形式,重视婚礼的繁琐程序,而忽略了婚姻的实质。很多人为了满足社会的眼光和传统观念,不得不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来办喜事。这种现象不仅造成了社会的浪费,还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这种婚俗观念,让婚姻重回其本质,让家庭重回其温馨和谐的状态。
其次,婚俗习惯的改变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过去,婚礼时常伴随着铺天盖地的鞭炮声和烟花爆竹,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噪音扰民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而且,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婚礼这个机会进行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活动。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婚俗习惯,强调文明婚礼,遵守环保要求,提倡节俭办喜事,让婚礼成为一个和谐、庄重的场合。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婚俗习惯的改变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积极意义。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我国有着丰富多样的婚俗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一些婚俗习惯逐渐失去了其实质内涵,变成了空洞的形式。因此,我们需要在保持传统婚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让婚礼更加有意义和深刻。
总之,移风易俗婚俗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我们要通过改变婚俗观念,确立婚姻的本质和家庭的和谐为价值取向;要通过规范婚礼程序,强调文明婚礼和节俭办喜事的意义;要通过创新传统婚俗,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谢谢大家!
篇五:移风易俗改革成效亮点汇报
关于移风易俗婚俗改革演讲稿8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关于移风易俗和婚俗改革。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而婚俗则是婚姻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移风易俗和婚俗改革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首先,我们来说说移风易俗的重要性。移风易俗,即去除陈旧的、不合时宜的风俗习惯,促进社会的进步。在现代社会中,一些陈旧的风俗习惯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有些风俗习惯还存在着封建迷信和歧视性别的问题。比如,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女儿不是富不归娘家”的观念,这不仅不利于女性的自我发展,也不符合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摒弃陈旧的观念,树立起新时代的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观念也在逐渐变化。传统的包办婚姻、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决定。因此,婚俗改革也势在必行。婚俗改革包括婚礼形式的改变和婚姻观念的更新。婚礼形式应该更加简约、庄重,摒弃铺张浪费、攀比奢华的现象。而婚姻观念的更新则需要倡导平等、尊重、沟通和包容的婚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婚姻更加美满幸福,真正实现“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说法的过时。
为了实现移风易俗和婚俗改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摒弃陈旧的观念,接受新时代的思想。我们要认识到男女平等的重要性,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包括婚姻的选择权。其次,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和婚俗改革。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参加相关讨论会等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影响更多的人。最后,我们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在自己的婚礼上选择简约庄重的形式,鼓励亲友们保持文明、尊重的态度。
移风易俗和婚俗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积极参与的事业。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我们可以共同努力,推动移风易俗和婚俗改革的进程,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加美好、进步的未来。
谢谢大家!
篇六:移风易俗改革成效亮点汇报
社会改革的动力推行民间移风易俗的关键要素
社会改革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风俗习惯逐渐成为束缚社会发展的桎梏,需要通过民间移风易俗来推动改革。本文将从法律法规、科技创新、教育引领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四个方面探讨社会改革的动力推行民间移风易俗的关键要素。
一、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推动社会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社会改革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习俗。在推行民间移风易俗过程中,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提出哪些传统习俗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从而引导人们改变传统观念和习惯。例如,我国近年来出台了《反家庭暴力法》和《婚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对待家庭暴力和婚姻习俗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有效地推动了民间移风易俗的进程。
二、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推动民间移风易俗的进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再依赖传统的方式和方法,转而更加倾向于使用科技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在传统的婚礼习俗中,人们过去常常选择举办盛大的婚宴来彰显身份地位,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
择通过互联网直播婚礼,不仅方便了亲朋好友的参与,也减少了浪费资源的现象,这是科技创新推动民间移风易俗的具体体现。
三、教育引领
教育引领是推行民间移风易俗的重要因素。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教育引导,人们能够认识到一些传统风俗习惯的弊端,并为改变和转变提供思想上的支持。例如,对于校园欺凌的问题,学校通过开展相关活动、课程和讲座,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并提倡友善互助的行为,这样可以有效推动民间移风易俗的进行。
四、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民间移风易俗的重要动力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传统风俗习惯逐渐被新的生活方式取代。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人们接受新的理念和习俗。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逐渐转变为城市居民,他们会受到城市化的影响,接受更多的城市生活方式和习俗,从而推动了民间移风易俗的进行。
综上所述,社会改革的动力推行民间移风易俗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科技创新、教育引领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民间传统风俗的改变和升级。在推行民间移风易俗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科技创新的推动、教育的引导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社会改革的目标,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篇七:移风易俗改革成效亮点汇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宁海“五动”结合推进移风易俗改革
作者:童富定
来源:《宁波通讯·图话版》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伴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宁海县部分地区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等现象较为严重,给广大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宁海以推进移风易俗为抓手,以树立精神文明新风为目标,连续5年全域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推出了党群联动、整治促动、文化驱动、创建推动、保障带动“五动”工作法,有力破除了陈规陋习、树起了文明新风。
当前,“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不办或减办”已成为宁海人人知晓并自觉遵守的新常态。2012年以来,全县共操办婚丧事36851起,执行新规36556起,执行率99.2%,节约资金22.1亿多元;平迁坟墓21万穴,生态公墓实现县域全覆盖,丧葬陋习彻底根除;新增村民议事厅80个、文化礼堂138所,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文明风尚进一步彰显。
“五动”工作法的具体实践
党群联动,以好党风引领好民风。破歪风扬正气,需要党员干部做好标杆。一方面,宁海县发挥党员示范,率先破旧,在党员干部层面组织开展“移風易俗倡新风大讨论”,明确划出婚丧宴请不超过20桌、治丧时间不超过3天、出殡车辆不超过10辆等“硬杠子”“警戒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率先垂范,对违规操办者一律严肃处理。另一方面,深化群众参与,齐步易俗,在全县363个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对城乡居民婚丧事宜提前介入,对发现的不良苗头采取行政干预和思想教育的方法,有效进行制止。同时,将婚丧喜庆事宜全部纳入村规民约,列入“三务”公开内容,向社会公开“歪风陋习”投诉举报专线,发动群众开展实时监督。
整治促动,以好政策营造好环境。宁海县通过开展殡葬整治,以点带面,有效破除了不良礼教束缚。强化设施建设,将公益性墓地建设作为破解乱葬乱埋、实现殡葬有序化的关键抓手,创新开展多村联建公益性墓地探索,通过正向政策激励,鼓励相邻村庄开展墓地联建,引导群众开展绿色殡葬。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建设公益性墓地21处。优化惠民服务,着力实现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域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免除殡仪和墓葬基本服务等项目收费,最大限度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当前,共计减免各类丧葬费用1500余万元,提供惠民殡葬服务9600余批次。深化跟踪管理,构建县、乡、村三级殡葬跟踪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全面禁坟、骨灰跟踪等管理制度,从源头杜绝乱葬乱埋行为发生。通过5年整治,以往殡葬乱象彻底消除,绿色殡葬成为常态,县域青山白化现象得到根本治理。
文化驱动,以好载体接续好传统。为推动移风易俗改革提质增效,宁海县突出疏堵结合,紧紧筑牢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着力于堵,大力开展民间信仰场所整治,按照“四个一批”(保留提升一批、整改规范一批、合并调整一批、取缔拆除一批)原则,对全县443处民间信仰点开展集中改拆,带动总数下降37%,有效解决了过去“一个村庄一个庙,村头村尾两个教”的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题。着力于疏,大力建设党委政府“前沿阵地”,深入开展“村民议事厅”打造,并按照均衡化布点、品牌化打造、普惠化管用的标准,全域化推进文化礼堂建设,积极策划“百堂红色党课进礼堂”“百姓大舞台走进文化礼堂”“家规祖训伴我行”等特色文化活动,吸引群众更多地入厅聊天、入堂听讲,使村民议事厅、文化大舞台成为传承和文化、义文化、孝文化等优秀地方传统文化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
创建推动,以好活动挖掘好榜样。宁海将改善家德家风作为提高社会风尚的前置关口,围绕培树“和美家庭”主题,创新推出“文明家庭+特色家庭”创建活动,深入挖掘、表彰县域最美家庭、慈孝家庭、廉洁家庭、创业家庭,以充分发挥先进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弘扬家庭美德、传承家庭文化、倡扬文明新风。目前,宁海已建成最美家庭近百户、美丽庭院5000余户、文明家庭1万余户,有效汇聚起全县23万余户家庭的“和美”力量。在此影响下,全县近年相继涌现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温暖中国人物”“浙江骄傲”等上百例先进人物典型。
保障带动,以好制度固化好成效。宁海县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有效促使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健全组织架构,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明确县文明办、纪检、民宗、公安、民政等39家相关单位自身职责,构建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移风易俗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明确阶段性整治重点和载体抓手,形成了全员全体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完善规章体系,根据十九大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结合宁海阶段性活动成果,修订印发《开展“深化移风易俗
整治陈规陋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宁海县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若干规定》等系列文件,各部门、镇乡(街道)结合实际制订配套措施,形成了上下衔接、系统全面的制度体系。强化督评考核,把移风易俗纳入各地各部门年终考核内容,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实行一票否决。同时,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开展定期、不定期督察暗访,对“顶风作案”、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实行诫勉谈话,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移风易俗背后的经验启示
县域谋划布局,是移风易俗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是相对封闭、相对完整、相对形成系统的一个独立区域。从民风相近、信仰相通的历史特点来看,县域是移风易俗最好的统筹范畴和临界。放在县级以上层面抓,由于涉及地域广,各地风俗不尽相同,难以实现一盘棋统筹,政策的指导意义和针对性不强,开展起来难以取得连片成效。放在镇村层面抓,由于管理权限、人情世故、资源统筹等因素受制,易使移风易俗举措缺乏抓地力和影响力,出现“流产”现象。以县域为立面来开展,既“接天线”,把中央、省、市的指导方针转化为贴合县域实情的具体工作措施,可推行、易操作,又“接地气”,把地域性和习俗特性的内容和群众呼声上升到政策层面来规范推动,使移风易俗工作合理合情合规,符合政策导向,打动群众心声。
过程人事并重,是移风易俗取得成效的坚实基础。移风易俗作为一项常态抓、抓常态的长期工作,重点要在“人”的管理和“事”的治理上下功夫,确保移风易俗工作有质的内涵,有量的外延。在“人”的管理上,要着重盯住党员干部群体,通过制定边界明晰、条例清晰的一系列政策“硬手段”,让党员干部有规可依,依规必行。在“事”的治理上,要充分把握内容的科学性和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可操作性,使每一项政策条文都尊重民情民风,吸收民意民智。如确定婚丧办酒标准为20桌时,一方面积极参考周边台州三门、新昌和宁波象山、奉化等地民俗,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民意调查,让社会各界建言献策,多方衡量,最终选取20桌作为宴请标准。由于找准了制度设计和群众诉求的结合点,为后续铺开减少了阻力。
切口精准深入,是移风易俗取得成效的核心环节。结合实际、找准切口、精准发力,是提升移风易俗改革效率和落地效果的必要前提。在县级层面实行“一刀切”,即通过明确规定宴请不超过20桌时、治丧不超过3天、出殡车辆不超过10辆等“红线”政策,设立刚性推进制度,不因地区经济差异、钱多钱少而搞特殊。在镇乡(街道)层面实行“切一刀”,即鼓励各地从本区域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地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如大佳何镇倡导“娶亲开个欢迎会,嫁女开个欢送会,生日开个茶话会,丧葬开个追思会”的“四会”新风;西店镇第一个在全县向企业家、社会能人群体发出勤俭办酒、移风易俗倡议书。
成果及时固化,是移风易俗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要把做法固化为政策,通过及时总结提炼,把典型做法和典型措施通过条理化梳理,上升为政策指导,推动全域化施行。如前些年流行殡仪馆办丧烧香点烛,致使服务大厅等区域烟灰气弥漫,干扰正常办丧事宜,群众反响强烈。宁海把社会征集的“用电子香烛代替实物香烛”作为香烛整治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取得明显成效,现已全面铺开执行。要把政策固化为决策,坚持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重大项目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三美”宁海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县委县政府全局工作,让移风易俗政策指导全局工作推进,让全局工作带动移风易俗进步。
(作者单位:宁海县委政研室)
责任编辑:张逸龙
篇八:移风易俗改革成效亮点汇报
在全县深化移风易俗改革推进大会上的讲话,6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深化移风易俗改革推进大会,我谨代表全县政府,向您们表示衷心的问候与诚挚的欢迎!
移风易俗,是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和改善民族团结的政策,推动移风易俗不断深入推进。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移风易俗改革,努力开发文化资源,提升全县精神文明素质,以新时代文明素质引领全县社会发展。
首先,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积极作用,以科学的思维和多元文化的理念把握改革发展的方向,加强社会治理,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深化移风易俗改革有力机制,以激发全县移风易俗改革的活力。
其次,重视文化育人,加强文化宣传力度,倡导文明新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再次,积极创新文化内容,激发文化创意,倡导新文化形态,打造时尚文化品牌,构建文化发展的多元模式。
最后,要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文化沟通能力,为全县移风易俗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各位来宾,为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改革开展得更加顺利,全县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政策,加强社会管理,确保深化移风易俗改革顺利推进,实现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发展。
最后,再次恳请大家携起手来,同心协力,共同推动全县移风易俗改革取得更大成就。谢谢大家!